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兴趣兴趣的作用培养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好好学习,拥有扎实、丰富的知识是大学生为社会作贡献的先决条件;学习也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而是否有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教室里,老师往讲台上走,学生往后面的座位走,靠近讲台的前几排座位,几乎空无一人。开始上课,讲台上,老师很有兴致地讲,座位上的学生,有的专心看报纸、有的在补瞌睡、有的不停发短信,有的窃窃私语......总之,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听课.晚上,图书馆和自习上室里也没多少学生.因此,为了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本文对大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
一.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的老师”。兴趣的作用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
实践表明,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是处于愉快、满意、兴致勃勃的状态,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出色完成当前的活动;凡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他们能对人类事业作出伟大贡献,无不是在浓厚兴趣的引领下,进行孜孜不倦的劳动才实现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起重要作用。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的拉扎勒斯研究了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3]结果是,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智能,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只是一般;学生智能虽然一般,但由于内在的学习兴趣的推动,经过努力,也会获得优异的成绩。在学习过程中,如有学习兴趣,学生就很可能会废寝忘食、坚持不懈、愉快地学习,从中体验着攻克难题的成就感、喜悦、自信,发现真理的惊讶,对知识的迷恋等等。使学生有不虚度青春的充实感,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激励学生勤奋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学习。反之,则认为是苦差事,很难调动起积极性,当然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兴趣广泛的人,总是乐观的;而缺乏兴趣,就会使人的生活枯燥乏味,容易烦闷和苦恼。
(二)为未来活动做准备
儿童时期喜欢舞蹈,这很可能是他后来成为舞蹈家的准备
(三)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兴趣可以让人开阔眼界、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推动人去形成积极的个性。
(四)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
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让人丰富知识,也能培养人全面、细致的观察力,提高敏锐而灵活的思考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锻炼顽强的意志力。
二、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一)缺乏远大理想,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奋斗目标。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这样一个奋斗目标,相当一部分同学又没有及时树立新的远大目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的确会使得他们对学习感到十分厌倦,又加之进入大学之前,学校、家长、社会都或多或少灌输了一种错误观念:“只要上了大学,学习就轻松多了,可以好好潇洒四年。”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就是混。还谈何远大目标,当然会对学习没兴趣。
(二)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相悖
有些学生的志愿是家长代填的。有的学生填志愿时对所填专业不了解,进校后才发现非常不喜欢该专业。或者所喜欢专业未被录取,而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等等。同时又未能从心理上作出及时的积极的调整,对所学专业非常反感,学习很被动,当然就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1】
(三)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一天只想着玩,课不想上就不上;有的学生老师点名就上,不点名就不上;有的学生人虽然在教室,但不专心听课、不带课本、不做笔记、聊天、手机上网、手机打游戏看小说、看报纸、吃东西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学习成绩当然差,这种坏习惯和差成绩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
以前大学生是一切围绕高考转,现在大学生一切都是围绕就业转。而有的大学的有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使得学生对学习没兴趣。而忙着为就业做准备:考各种证件,社会实习,进学生会等等,增加就业的筹码,因而荒废了专业课。
三、教师
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教师品德好,专业水平高,教学富有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嫌贫爱富、责任心不强、上课敷衍了事、喜欢溜须拍马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不关心、专业水平低、改试卷不公平、教学方法单调等等,因此学生就不喜欢该教师所上的科目。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式;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不自信;沉迷游戏;谈恋爱;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个性等,都会导致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四、对策
(一)让学生树立目标
学习目标与学习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可用一些至理名言激励学生树立目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不能选择出生,可以选择未来;不能改变过去,可以改变未来;不能改变环境,可以改变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等。[2]
(二)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大学生多参加有益的活动,成功校友座谈会,学校要形成良好的学风等。有益的活动可提升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广泛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升华自我;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可以拥有共同话题的朋友;也可为大学生建造一个展现自信与活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平台,为大家提供一次冲破自我桎梏的机会,用微笑来传递内心的真善美。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大学生就会觉得大学生活五彩斑斓,自然会爱上学习。成功校友是大学生的榜样,可以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
(三)教师的积极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授课时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多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并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用教材本身的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如新闻报道63万元一个的鳄鱼皮包,富豪明星即使有钱也要排队才能买得到,这就是市场营销中的"厚利限销"的定价策略;教师温柔鼓励的眼神、暖心的话语、人格力量会使学生喜欢该教师,爱屋及乌,也喜欢上该教师所讲授的课。
(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学校和社会,一方面,学校要对学生加强管理,毕竟大学生自控力较差。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看重学生的成绩,“高分未必低能”,高分很大程度上可看出学生的人生态度、从而会对其以后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林秀琴.激发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J] .北方经贸, 2009(11).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适应;关系;策略
一般我们会在被动的情况下谈及适应,学习适应是学生适应学习环境、课程安排、人际氛围等诸多方面的一种被动行为,之所以产生这种行为是因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而学习动机是学生之所以学习的动因主体构成,因为当前学习的动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等的影响,但是也确有一些人爱好学习,以此为乐。故而,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使其适应大学生生活的策略。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关系
学习适应的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其承担着维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大学生的主动求知,还是日常学习成绩的评价,离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两个极端情况: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对子自身的理想与外在的评价十分看重,反过来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步调,这些人平常对自己的要求异常严格,对于失败十分恐惧,功课的学习是其最主要的事情,一旦遭遇打击很难自我恢复,这样就使其丧失了学习的乐趣。还有一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动机,这些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学生表现得十分厌恶,经常逃课、迟到,沉迷在网络游戏、聊天、恋爱中,理想和抱负很难从其身上看到。若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以上两种极端状况的话,则其就很难适应大学学习的环境,既难以发现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取得学业的成就,荒废了大好青春。也正是因为如此,就需要找到优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生活。
二、优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优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更新教育理念
当前的大学生中存在着一批学习适应不是很好的学生,要么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严格,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要么就是厌学、逃学,甚至难以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任务,难以毕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习动机是其一个最为关键的方面,学习动机是学习适应的动力,只有不断优化学习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其学习状况得到改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墨守陈规,应该适应当前学生的具体需求,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来组织教学的内容,保障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学生对事物存在一定的判断能力,若是教师照本宣科的话,学生自然会方案,为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在把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来进行教学,建立网络教学沟通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学生学习的氛围。
2.巩固师生关系
学习在师生的交流中完成,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习的效果,若是学生与教师相处融洽的话,则会主动地配合、跟随教师的指引完成课堂的互动内容,若是师生关系不佳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巩固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维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鞭辟入里地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问题的求知过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道德品行等方面的个人魅力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教师要注意严格自律,争取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起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更加尊重、信任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更加及时,这样对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应有着基础性作用。
3.注重情感教育
知识教育纵然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情感教育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组成部分,只有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才能使其更好地认知、判断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等,这样就能使其加强对学习、学业、人家关系等诸多学习相关方面的认识,进而逐渐优化学习的动机,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实现自身的思想提升和价值升华。
4.设置合适目标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方面,而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在对学生展开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心理体验,只有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和肯定自身的价值,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重从学生的内在提炼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需要被触发,而触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除了理性,就是感性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在成功后会产生,在被表扬、自我肯定等时候也会产生,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从内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优化,从而为其学习适应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撑。
三、总结
学习适应是学生适应学习环境、课程安排、人际氛围等诸多方面的一种被动行为,之所以产生这种行为是因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而学习动机是学生之所以学习的动因主体构成,因为当前学习的动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等的影响,但是也确有一些人爱好学习,以此为乐。本文主要分析了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和大学教育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盛瑶环,曾祥福,李启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培养[J]. 教育与职业, 2006(20)
[2]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2)
[3]曾荣,王洁,朱晓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
关键词:学习风格;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学习对策
引言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习者。因此,最高效的学习就是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爱因斯坦、丘吉尔等人之所以能成名、成为大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有多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找到了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学习方式。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不少大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特点和风格,采用与自身特点不符的学习方法,造成了学习低效。所以,此文旨在介绍大学生学习风格,并提出有效学习对策。从而,期望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质量。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
不同学者对学习风格有不同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地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①。由于学习者喜欢的或惯用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学习倾向,经常是稳定的,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构成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从而形成了带有学习者鲜明个性特征的、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②。
二、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主要指大学生对学习时间、感知觉及学习环境的偏爱。例如,在生理刺激方面,有的学习者学习时需要绝对安静,有的则喜欢在背景音乐中进行学习;在时间节律方面,有些人喜欢清晨学习,有些人则喜欢在晚上或深夜学习。
2.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沉思与冲动、大脑左右半球型、内外向型、焦虑水平差异型等方面。例如,在内外向型方面,有些人喜欢独立学习,与他人一起时则难以集中注意力;有些人则相反,喜欢与他人一起学习。
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学习风格,找准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依据学习风格设计学习对策
大学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在学校、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其学习风格或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学习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③:一是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学习对策;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弥补的学习对策。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强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这使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与学习对策
(一)学习时间
动物有生物节律,人类也不例外。生物节律简称“生物钟”,处于不同时期,人的身心状态会不一样。在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情绪饱满、反应灵敏,学习工作效率高。在低潮期,体力衰退、容易疲劳、烦躁健忘、判断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低。
生物节律在学习者身上表现为对不同学习时间的偏爱,在不同的时间段的学习活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根据大学生对不同学习时间的偏好,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清晨型(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清晨时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2.上午型:这类学习者上午学习的效率最高。
3.下午型:这类学习者喜欢下午学习,这时学习效率最高。
4.夜晚型(猫头鹰型):一到夜间这类学习者大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这时学习效率会特别高。
了解自己的时间偏爱后,大学生应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制度,遵循生物节律,在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期”进行学习,以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率。
(二)感知觉通道
众所周知,人们接受外界信息、进行学习活动,需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通道,如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通道有不同的偏爱,从感知觉方面看,学习者主要有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三种类型④。不同感知觉类型的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表现不同,所应采取的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1.听觉型,听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来学习。这类学习者一般喜欢通过讲授、讨论、播音、谈话等方式接受信息,但他们易过多地注意原有的知识,有时反而影响了潜力的充分发挥。这类大学生需多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会或不懂的问题先不要急于向他人请教,应该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或借助查字典、查有关参考资料去寻找答案,逐渐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视觉型,视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来学习。这类学习者一般喜欢阅读,充满自信,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学习有自主性和计划性,但也会表现出一种自负倾向,且有“书呆子”气。视觉型学习者应设法扩大自己的视野,主动向别人学习和请教,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的同时,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3.动觉型,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如做笔记、在课本上作标记、亲自动手操作等,他们一般不喜欢老师整堂课的讲解和板书,也不擅长言语表达。这类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尝试分散法进行学习;逐渐培养自己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同时,应该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因为这样可以最小限度地避免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上述三种类型学习者的学习各有长处。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后,积极主动的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三)学习环境
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包括对声音、光线、温度、坐姿等。
1.声音偏爱,学习者对声音的偏爱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安静的学习环境,这类大学生可以选择较安静,不受进出干扰的地方学习。二是有一些背景音乐或其他非噪音的声响环境,这类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设计、安排相应的音响环境,以提高学习效率。
2.光线偏爱,学习者在学习时对光线明暗有不同偏爱,主要有两种:一是喜欢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学习,二是偏爱在光线柔和、偏暗的环境中学习。
3.温度偏爱,学习者对温度的偏爱主要有两种:一是喜欢在温暖的室内学习,另一是喜欢在凉爽的环境下学习。
4.坐姿偏爱,学习者对学习时的坐姿有不同的偏爱,有的坐姿正规,喜欢固定座位,端坐在桌前看书,这时学习效率较高;有的学习时坐姿随便,喜欢随遇而安,或坐或躺在椅子上、沙发上、床上。所以,只要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前提下,大学生可选择适当的环境和感觉舒适的坐姿学习。
五、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与学习对策
(一)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得出的重要概念,又称独立型和依赖型。场独立型学习者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好,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偏爱社会性科学,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型学习者在学习时要注意与他人交流观点和意见,并认真考虑他人的看法和建议,不要断然拒绝;场依存型学习者学会在听取他人的要求、意见或建议时,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评判,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二)冲动型和沉思型
冲动、沉思型是杰罗姆•卡根等人于1964年提出的。冲动型学习者回答问题时很快做出反应,反应虽快但错误较多;沉思型的学生则不急于回答,深思熟虑后给出较有把握的答案,反应虽慢但错误较少。冲动型学习者需培养做事的毅力,多读些有趣的书,逐渐培养踏踏实实读书的习惯和集中注意力思考的能力。此外,还可用分散法学习,每天都安排短时间的学习,间隔变换学习内容,平衡地安排学习,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惯;沉思型学习者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提问,不管把握多大,都要鼓起勇气积极发言;抓紧学习时间,按计划执行,多参加室外活动,锻炼身心,培养兴趣。
(三)内外向型
内-外向的概念最早是荣格于1913年提出,他认为内向型人是安静的、富于想象的、爱思考的、退缩的、害羞的和防御性的,对人的兴趣漠然;外向型人爱交际、好外出、坦率、随和、乐于助人、轻信、易于适应环境。内向型学习者应努力扩大知识面,如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爱好和兴趣;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多与同学、他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外向型学习者应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的读物,逐步养成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读书习惯;制定学习进度表,简明、扼要地把每天的学习进度写在纸上,督促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必须做的重要的事情记下来,也适合早起学习④。
(四)气质类型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学业成就的高低。对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清楚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努力发挥自己气质的优点,向积极方面发展,防止和纠正消极品质的形成,弥补自己气质的不足⑤。
1.胆汁质型,学习精力旺盛,热情、积极发问,大胆坦率,学习情绪易于外露,但思考欠周密,受到挫折容易冲动、急躁。该类型学习者应注意学业消化,加强复习巩固,做作业和考试时应多做检查,克服粗心的毛病,培养自制力,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2.多血质型,学习反应迅速,热情易激发,思维敏捷。 这类学习者需注意不能满足于知识的表面,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业深度,培养自己学习认真、工作扎实和专心的态度,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防止兴趣多变和任意转移,坚持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固定的任务,如记日记等,加强自己耐心的培养,学会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努力向目标迈进。
3.粘液质型,学习勤奋、踏实,思考问题较稳重,学习耐受力强,注意力稳定但不易转移,反应较迟缓。这类大学生可通过参加一些需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力的活动来锻炼应变能力,努力加强联想能力的培养,注意多与多血质类型的学习者交朋友。
4.抑郁质型,学习敏感性强,认真细致,善于察觉细节,不喜发言,学习行动缓慢,学习易疲倦。这类学习者注意给自己制订合适的学业程度的学习计划,多参加集体活动,努力使自己合群,在与同学交往中寻找乐趣并争取表现的机会,努力扮演成功角色。
六、结束语
对于大学生学习风格及其对策地深入研究还有待于研究者做更大更多的努力。我们作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和深入地钻研自己的专业内容,更应该积极投身到有效的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实践研究工作中去。对大学生学习风格及其对策的了解和有效研究,必定会对大学生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注释:
①王新菊.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340-341.
②叶剑萍.浅谈“学习风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10)37-38.
③祝茵,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与教学对策设计[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6-59.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学习满意度
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业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造成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显然,学习倦怠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正常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学业的终止,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虽然Pines早期在关注教师倦怠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但国外有关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年级、专业和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学习倦怠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共抽取350名在校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为98.28%。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75人;大二119人,大三119人,大四106人;文科83人,理科84人,工科87人,医科90人。
1.2 测量工具根据李永鑫编制的CMBI(Chinese MaslachBurnout Inventory),修改成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该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各项拟和指标如GFI=0.915,AGF=0.883,RMSEA=0.07,CFI=0.819,IFI=0.823,说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总体信度为0.7475,基本上符合心理学测量要求。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采用直接测量法,采用“你对自己当前的学习”、“你对自己当前的生活”、“你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来测量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健康和专业的满意度,“1”表示非常不满意,“7”表示非常满意。被试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相应的选择。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 参照李永鑫对于工作倦怠的评价标准,我们把在学习倦怠的3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上得分高于临界值的被试界定为轻度倦怠者;将在其中两个因素上得分都高于临界值的被试界定为中度倦怠者;将在3个因素上得分都高于临界值的被试界定为高度倦怠者,来计算大学生的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高度倦怠者的检出率。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23.5%,中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43.0%,高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7%,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73.5%。
2.2 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为了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状况,我们又计算了轻度倦怠、中度倦怠以及高度倦怠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学科和年级)上的各自的检出率。
为了进一步地探究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我们又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来分析性别、年级和学科在学习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性别在人格解体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4.142 df=1 P
2.3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及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我们考察了学习倦怠与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以及专业满意度的Person相关。
为了进一步探索学习倦怠对学习、生活、健康及专业满意度的影响,我们把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全部进人回归方程,分别对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处于高度倦怠的学生很少,但说明这部分学生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有退学或休学的意念,但又追于各种原因,继续或应付自己的学业,这就造成了不良的学习效果,这部分学生非常需要学校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引导;存在学习倦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轻度倦怠和中度倦怠,尤其是中度倦怠检出率较高,说明:①大多数学生体验到较大的学习压力,感觉疲倦;②由于各种原因,如个别专业教师缺乏、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环境恶劣、自身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从而出现厌学情绪;③学习成绩不良或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3.2 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男生和理科、工科的高度倦怠的检出率都一致高于女生和医科、文科,这可能是由于学科的性别比例不同,理工科的男生较多而医科和文科的女生较多,也说明男生的学习心理或行为上比较消极,如对学习感到厌烦,学习态度不认真、逃课以及迷恋网络游戏等,而理、工科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容易造成学习压力,文科几乎不存在高度倦怠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大三、大四的高度倦怠高于大二,这可能是由于大四学生面临考研或找工作,大三学生也开始考虑这些问题,所以学习压力较大,或对专业不感兴趣,不考虑在本专业进一步发展,缺乏学习动力。
关于人口学变量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差异,当前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显示,除了性别在人格解体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的均不显著。说明男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处理自己的学习任务均不如女生。值得一提的是,年级在耗竭上的显著性为0.073,接近显著性水平,通过多重比较发现,这是由于大二和大四在耗竭上差异显著造成的。说明大四学生对于学习负性情绪体验要高于大二学生,这可能.与他们对于学习时间的投入和当前的学习状态有关。
3.3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习满意度成较高的负相关,和已有的研究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关系一致,虽然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都可以预测学习满意度,但成就感降低是最佳的预测变量,说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越多的成就感和胜任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越满意。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学习策略不但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提取,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后,即使离开课堂和教师的指导,仍然能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有效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学业上的成功,因此可以说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然而很多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学习策略方面的基本能力,出现了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果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讨论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因素和培养方法,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高学业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在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这一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这一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思想:第一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将其看做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第三种则把它看做学习计划,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的计划。[1]
我国学者刘电芝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可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2]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她认为全面理解学习策略的基本涵义应当把握以下三点:1.凡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2.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次之别。3.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学习策略与一般的学习方法并不相同。学习方法是学习者获取学习结果的工具,要学习,就得使用学习方法。可以说,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应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使用的过程中,既是按原计划执行具体方法的过程,又是对学习目标、子目标及现用学习方法的再认识,随时修正原计划的过程。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因素
总的来看,有很多的因素都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从外部环境来讲,文化背景和教学模式都有可能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产生影响。从学生自身来看,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个性差异等则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根本因素。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有益于我们全方位地去提高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内部因素
1.学习习惯。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只用3%左右的时间向学生建议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面对所有课程的众多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只会使用一两个主要的学习策略。[3]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常常没有必备的策略来学习复杂的材料,他们在考试前付出大量的学习时间,自以为懂了,却不知道怎样核查自己的理解,结果学习成绩并不好。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倾向,它与学习兴趣、态度、学习需要、学业成就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出发,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不同种类的动机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当学生追求的是内在的满足或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时,他们愿意了解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并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学习效果。但是受外部动机驱使的个体常常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很少主动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
3.个性差异。学习策略涉及到学生对自己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监控,因此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研究发现,外向型的学生开朗、坚强,喜欢交际,善于表达,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怕犯错,较多地使用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内向型学生一般显得稳重、爱思考、注意力集中,但是他们不善于表达,驾驭自身情感因素的能力稍差,与人沟通时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怕犯错误,因此较多地使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4]当然在学习中我们不容易界定哪些策略更有效,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习者。
(二)外部环境
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种族、国籍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也大相径庭。西方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有独立的见解,他们喜欢尝试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中国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进入大学后仍然习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差,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不注重学习方法的运用,不能有效地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以致于影响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心理需求,制约了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在大学教学中,“老师读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现象比较严重,以致很多学生记了很厚的笔记,但是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练习,到课程结束时仍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了解,“知识进入大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下一代更好地成为人,而不仅仅是为了知识,仅仅靠记住已有的知识是绝然不会让知识生长的”。[5]因此,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制约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因素提出以下培养学习策略的方法。
(一)学校方面
1.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学生常常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归因于缺少能力,但是实际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接受过有关如何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教师将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的种类等问题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策略对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形成主动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
2.策略教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决策,对某一种学习方法的强化或弱化都会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6]因此,除了专门开设的学习策略课程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习策略的教学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学习方法。
3.进行策略训练指导。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能够了解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传授完有关学习策略的具体知识之后必须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指导学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地指导学生调整学习进程,使自己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二)大学生自身方面
1.探讨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不同种类的学习策略,大学生已经有能力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因此在学习中就要克服性格弱点,发扬个性长处,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找到一套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2.以自主学习为目的。大学生必须改变已有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将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策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学习者先要分析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正确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策略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自我监控,及时反馈和总结学习效果,从中找出更有效的学习策略,为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82.
[3]程燕,张大均.浅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J].浙江教育科学,2005,(2):11-14.
[4]顾唯琳.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及其启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