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先进制造

先进制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先进制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先进制造

先进制造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 模式 生产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1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AMT)是指在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融合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使材料转换为产品的过程更为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精益、敏捷、灵活,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体系,包容了从市场需求、创新设计、工艺设计到生产过程组织与市场信息反馈在内的工程系统,主要以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辅以支撑技术和制造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技术)。如支撑技术包含有信息技术、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管理技术着重在产品品质管理及人员组织培训等。因此,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人、技术、组织三者的协调融合统一。

2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式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是从传统的制造生产模式中发展、深化和逐步创新的过程而来。工业化时代的福特大批量生产模式是以提供廉价的产品为主要目的;信息化时代的柔性生产模式、精益生产模式、敏捷制造模式等是以快速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为主要目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知识化时代的绿色制造生产模式,它是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能源消耗为主要目的。

2.1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模式由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提出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得到推广应用。该模式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以增强制造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且改进产品质量。

2.2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模式是由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制造工业的经验时提出的。这种模式以改革企业生产管理为特点,其基本要求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同时获得极高的生产率、最好的产品质量和极大的生产柔性,使所生产出的产品具有精益特点。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因此有些管理专家也称精益生产方式为JIT生产方式、准时制生产方式、适时生产方式或看板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包括:

(1)追求零库存。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达到极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2)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为了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精益生产者开发出了细胞生产、固定变动生产等布局及生产编程方法。

(3)企业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精益生产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把企业的内部活动和外部的市场(顾客)需求和谐地统一于企业的发展目标。

(4)人本位主义。精益生产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把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未来发展的原动力,包含了充分尊重员工;重视培训;共同协作等。

(5)库存是“祸害”。高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缓冲剂”。但精益生产则认为库存是企业的“祸害”,其主要理由是库存提高了经营的成本以及库存掩盖了企业的问题这两个方面。

2.3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模式是将柔性制造的先进技术、熟练掌握的生产技能、有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灵活管理三者集成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机遇做出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2.4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生产模式是利用制造过程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和研制的模式,即在计算机中实现的制造技术。在产品真正制造出来之前,首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完成软产品原型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预测和评估,从而大大缩短产品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便更可靠地决策产品研制,更经济地投入、更有效地组织生产,从而实现制造系统全面最优的制造生产模式。

2.5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模式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绿色化学”、信息技术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成果,使制造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制造系统的综合集成生态型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模式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制造模式。

3结语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基础,被称为“立国之本”。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制造技术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数据化控制和研发为依托,绿色技术为制造主体,系统化管理为辅助系统的更加灵活而高效的低污染技术模式,同时也直接带动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互动。

参考文献

[1] 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先进制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TM20 文献标识码:A

在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国家级技术和优先发展领域。尽管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因素有多种,但制造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忽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个发达国家都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提出了国家级发展计划,旨在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虽已成了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这表现在许多现代制造基础技术尚未掌握,许多重大装备不能自主制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所以,为了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特点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是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总称,它在制造业中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从而产生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并综合应用于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各个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较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所以,它是不断冲击传统制造技术的新型系统。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特点

1.2.1 面向新世纪的技术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是由传统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

它既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又吸取了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并在产品生产领域中不断产生新的完整的技术群 ,形成具有明确范畴的新技术领域。所以,它是制造业中的新一轮技术革新。

1.2.2 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又有很高的制度,它并不限于制造工艺,同时也覆盖了市场调研分析,产品设计,外包,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1.2.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最有效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1.2.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之一。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支柱之一,也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体现。而制造技术的作用对制造业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企业对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大力的研究和实施。从而先进的制造技术应运而生。

2 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2.1 柔性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是集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自动生成线为一体,并在计算机支持下,能适应加工对象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有效改善设计工作和制造系统两方面的柔性,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实现制造系统的重组。

2.2 知识智能化

知识智能化是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学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完整和理想地解决机械制造高自动化时的交叉问题。从而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

2.3 集成系统化

集成系统化是种高端技术行为,它强调技术和工程,并以解决方案为中心,将企业全部生产活动中的信息流和物质流有机结合,并实现最优化。所以,集成系统化有很强的复杂性,综合性和专业性。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比集成化的产品更为重要。在制造业运用过程中,不但运行灵活,产品应变能力大,而且产品质量高,市场经济效果显著。

3 先进制造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是多方面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制造业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它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而先进制造技术既是制造业的基础,又是它的升华。所以,各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国家重量级的关键技术,引为优先发展领域。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在着力对现代先进制造技术进行跟踪研究与探索,他们运用新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从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实际方法、制造手段等方面总结经验,寻求新思路,并在原有基础上,提出各种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先进制造技术,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我国,虽然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制造业发展迅速,国家有计划地推出一系列的重点科技项目,相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产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于推广,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装备,但是与发达工业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这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周期长,制造工艺设备相对落后,自动化生产程度低,高精尖技术开发薄弱。各个中小型企业及部分大型企业走的好似是低成本工艺控制自动化的道路。据统计,我国机床,汽车和重要发电设备等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能跻身装备制造业世界五百强的却没有一家。究其原因在于起步晚,创新能力低,体系不完善,突出比例相对较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生产力,追求科技创新,不断吸取国外先进技术,所以,才有了“十五”、“十一五”等长期的规划目标,为发展先进制造大国而奋斗。

4 先进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

为适应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迎接新世纪的信息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制造全球化,新消费观念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正朝着全球化、集成化、智能化、精密化等方向发展。

其发展趋势,先进制造技术越来越表现在于它的综合运用,及管理方面的技术革新。在企业资源分散化、产品个性化的要求下,在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动下,先进的制造技术综合有效的利用将是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结语

世界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经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企业合作密度日益加强。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不断推动着制造业的发展,催动制造技术不断更新。这正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所以,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新技术体系,研究和探索它的内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先进制造范文第3篇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对工艺技术人员的全面技术素养提出全新要求,通过对制造技术研究人员开展定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及时向他们传播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每次培训过后,还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只有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才可以上岗。这样能培养出一批。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的工艺技术知识,保持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素质、技术硬、通管理的制造技术人员来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这就需要工艺技术人员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和新思想,学习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掌握最新的工艺加工理念以及完善工艺加工的方式方法。

二、加强对工艺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实现工艺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大对工艺设计应用的技术支持,也要更加严格的对工艺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产品的质量的生产全过程追溯制度及产品的加工工艺设计应用步骤要求的会商制度,严格防止有残次品、质量过差产品的出现。生产工艺标准化是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重点发展的目标,也是工艺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是对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个整体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工艺要达到标准要求,它包含整个企业的管理、纪律、以及加工的水平等都要达到标准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很多在工艺加工过程中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根据以往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来制定的。

三、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实现制造技术创新的方向

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竞争。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技术创新与工艺技术进步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应用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技术的完美结合,更是新型制造单元技术创新的集成化。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以优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中心,在逐渐向基础制造工艺扩展。第一,先进制造技术已经被大范围的运用到机械制造领域,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并对其他相关产业也有积极影响。第二,机械制造工艺不断革新,其重点内容又是先进制造技术。所以,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产品和制造工艺的设计可以采用一系列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等。生产设施与装备、技术应用与优化、工具选用与工艺改进,甚至整个制造企业都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地设计。虚心汲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关注机械制造技术自身创新,合理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强化先进制造技术过程,全面开发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管理体制、市场观念及人员调配等环节。通过积极的汲取过程不断丰富我们自身的制造技术,探索出最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并带动相关制造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绿色制造工艺、创新生产力的生产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对各种技术资源合理且有效地利用,保证产品能达到应有的性能和要求、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等,这就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所体现的绿色制造具备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绿色制造,是指全面考虑环境和资源因素,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生产的初加工、精细加工与装配,销售、使用和维修,直到报废回收再利用等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对资源的消耗量最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现代制造模式。根据绿色制造的根本原则,综合考虑在机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技术、环境以及经济性等各种因素,机械制造工艺实现绿色制造,应着重考虑机械绿色设计建模;机械材料的选择;机械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机械产品的成本设计;机械产品使用的安全保护设计;机械产品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的建立等方面的技术工艺设计。

五、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制造的保证

1、净成形制造工艺技术应用与创新。净成形制造可以节约传统毛坯制造时的能耗、物耗,大大减少了产品的制造周期和生产费用;2、干式加工工艺技术应用与创新。干式加工不仅简化了工艺、减少成本,同时还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一系列问题;3、工艺模拟技术应用与创新。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将形状构造的物理模拟,性能指标的数值模拟以及专家系统相结合,获取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优化工艺方案,预测并验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和防止措施,有效控制并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4、虚拟制造技术应用与创新。在虚拟制造环境下生成软产品模型来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实验,对其性能、可制造性及质量控制进行预测和评估,减少实型制造成本;5、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的创新,实现生产方式从开式循环模式变为闭式循环模式转变。

六、结论

先进制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遂宁;先进制造业;现状;发展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245

1 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先进制造业,是技术的载体和转化的媒体,是“手段性”基础产业。它的特点主要是: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工业的水平和先进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先进化程度,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先进制造业的强国。

2 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受宏观经济下行及结构调整矛盾突出等多重影响,以及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等诸多因素变化,当前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的总体规模较大,但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比较优势弱。二是产业结构欠优,创新能力低。我市整体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端、价值链低端,初级加工和代工居多,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制约遂宁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改善制造业的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是遂宁市先进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未来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仅以扩大能力为目标,还要实现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将新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以实现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只有通过先进制造业的振兴,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3 新形势下遂宁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策

遂宁市要发展工业经济,关键是要善于用好发展机遇,把转型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全力引进壮大增量,强化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

3.1 抓好结构调整,坚持不懈推动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动力。加强对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引领遂宁制造走向高端。二是要突破发展成长型产业。抓好电子信息、机电与装备制造、新材料、天然气等四大工业成长型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的跟踪落实,力争成长型产业继续保持领先发展、加大投入的态势。三是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快建立以差别价格市场化手段为主的淘汰落后产能机制,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实施重点用能企业分级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察,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源利用监测活动,促进绿色循环发展。

3.2 抓好企业培育,合力推动企业协调发展

一是切实抓好大企业培育。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帮扶指导支持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加大投入,发挥好大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促进小微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平台网络互联互通和服务协同。三是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搭建各类创业孵化园,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努力为创业基地争取更多的支持,充分运用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3.3 抓好创新驱动,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实施技术装备提升、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等技术改造项目。二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实施一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研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4 抓好政策落实,加大力度优化服务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展会、节会、博览会平台,加大遂宁造产品推广对接力度。深入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就近采购相关产品。推进工业品牌战略和企业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品牌,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牵头打造区域性品牌和地标性品牌。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人才兴才企业旺。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不断为企业人才队伍注入新活力,为工业经济增添新动力,努力为企业家们拓展视野、转换观念、更新理念,走创新发展之路。

4 总结与展望

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和发达国家控制国际分工体系的战略制高点,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先进制造业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分析,深入分析了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目前的现状和困境,对起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遂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波.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关论点及文献综述[J].江苏商论,2009(04).

[2]陈宝明.世界先进制造业创新与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05).

[3]黄锦明.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8(08).

[4]龚唯平.当代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因及新趋势[J].经济前沿,2007(11).

先进制造范文第5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市场――产业集聚的特色。产业的集聚使众多企业能共享信息与技术资源,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产生专业市场,通过集群的外部效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规模缺陷;同时,又使企业始终保持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浙江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9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加速融合,浙江的产业组织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大企业迅速增加,原有的业内分工协作模式出现大变革,企业与专业市场的关系产生剧变,产业的布局、产业的集聚效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演变对浙江制造业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探讨浙江产业组织的优化之路,促进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当前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浙江制造业产业组织的演变

1.公司制成为主导的企业制度。目前,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大多实现了公司制;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工厂或个体企业转变为公司,私营公司已占私营企业总量的近60%;原有从集体乡镇企业改制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越来越多地向公司制转变;股份公司增加至700余家(含第三产业),其中上市公司68家。公司制已成为制造业的主导企业制度,它对企业建立开放式股权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从企业数量看,个体企业与合伙企业仍占很高比例,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总数要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在国有控股或占股权较大的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监管机制仍有待完善,不少私营公司实际上仍是夫妻厂,公司领导层由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或家族式经营管理特点明显,大多数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未能分离。

2.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结构。制造业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99.5%,中小企业的产值在制造业中产值中的比重超过70%,远高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等国家与地区(韩国中小企业产值比值在40%左右)。从90年代末以来,一些大企业与小巨人脱颖而出。像乐清柳市的中低压电器企业经过多年的竞争,正泰、德力西、天正等发展成中国中低压电器的知名企业。诸暨枫桥“步森”成了衬衫业为数不多的“中国名牌产品”,成为衬衫业名副其实的“旗舰”。义乌的浪莎袜业,宁波的杉杉、雅戈尔与温州的报喜鸟服装企业,温州的康奈皮鞋,慈溪的老板油洗机、惠康空调,台州的飞跃缝纫机集团,宁波奥克斯空调等都发展成中国同行中的重要企业。

3.大企业迈向一体化。目前主要为纵向一体化发展,即大企业兼并或参股上游与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营销与控制力,增加市场占有率与企业收益。如遂昌钢铁厂通过收购、兼并或设立新企业,将炼钢向采购、运输、钢铁加工等领域延伸。与此同时,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即大企业对同行企业的横向兼并也有较大发展,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被同行大企业吞并,但这种现象目前还比较少,更多的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中小企业或家庭作坊主动停产或转产退出这一行业。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受实力与环境制约,大多不是采用兼并形式,多为参股联合,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与市场控制力。如慈溪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联合投巨资设立新的大型化工企业。此外,大企业的混和一体化也开始出现,一些大企业通过跨行业投资或混和兼并向不同的产业发展。如宁波的波导上市公司通过股本的扩张,经营领域也从手机向汽车工业扩展。

4.产业向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市集聚。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目前浙江有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519个,企业超过20万家。平均每个县有三个专业集群。产业集聚在缺少大企业的背景下,其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的外部经济极其明显,这也是多年来浙江制造业能在全国保持较高的价格竞争优势的保证。

90年代末以来,产业集聚出现新变化,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以及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中企业向中心城市与园区转移,以取得更多的外部经济,尤其是获取信息与人才优势。比如,台州吉利汽车集团将总部迁到杭州,乐清的正泰、德力西和天正集团、宁波杉杉服装集团等大企业将生产基地或决策中心迁到上海等地。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建成各类工业园区800多个,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与中心镇周边,总规划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5,000家。这些园区建设对产业结构提升与城市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5.专业市场的地位趋于下降。专业市场在浙江块状经济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业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建立在产业集聚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而专业市场的存在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化分工产品,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纵向分离,专业市场使集群企业产生外部经济,这也使企业更多地依赖专业市场,专业市场从而得以大发展。浙江专业市场曾达近5,000家,如永康的中国五金城,温州柳市的中低压电器市场,桥头的钮扣市场,绍兴柯桥的中国轻纺城,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瑞安塘下的汽摩配市场等,这些专业市场在促进当地产业集群形成上功不可没。

但90年代末以来,由于企业规模的增大导致原有的产业集聚形态产生演变,一些大中企业在全国以及全球化经营的定位下,通过一体化来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需要形成自己的更大范围的无形市场网络。再随着企业的迁移,对原有专业市场的依赖性大为减弱,因而专业市场在产业集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二、浙江产业组织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产业组织的演变,有利于企业规模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浙江产业结构的提升,并能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快速城市化的推进。但另一方面,浙江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变革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差距拉大,中小企业倒闭现象增加

随着一些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增强、规模增大,企业间的差距将逐步扩大。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规模效益、横向兼并与多元化发展,使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而小企业的市场空间将更加萎缩。“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现象必定在企业竞争中出现。企业规模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变化会打破当地的产业组织格局,使一批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小企业的倒闭将会增加,但由于多数小企业是家庭作坊式的,这种倒闭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主要表现为这些小企业的停产或半停产,表现为业主家庭生活水平的下降与生存危机。

2.地区差距与城乡差距拉大

地区间同样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恒弱”规律,大企业成长后,乡镇或落后地区的环境已不能适应其发展需要,企业不断出走,这将对当地经济造成冲击。丽水、衢州等浙西南落后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将不断向杭州、宁波、上海及其他中心城市转移。近年来,浙东北与浙西南的差距不断拉大,温州有1,000多家上规模的企业外迁,有250家企业整体外迁,台州也类似。未来这一趋势很可能加强。到2002年底,浙东北人口仅占全省的50.8%,GDP却占到全省的71.5%,实际利用外资额占87.8%。两大区块的人均GDP的差距已达到近两倍。而以地级市来比较,丽水与杭甬绍等地的差距更大。

同样,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乡村企业外移、传统产业衰退,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后退,一些乡村的人民生活水平不升反降。2002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差距达5个百分点,收入总额差距由1998年2.05/1扩大到2.37/1。2003年上半年全省有40%左右的农户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2002年同期3,268元继续扩大到3,635元。全省361个落后乡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不到全省前8个发达乡镇的任何2个乡镇之和。

3.专业市场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大企业成长后,规模较大的企业趋于纵向一体化使企业的内部交易越来越多地取代专业市场的交易,原有的业内水平分工模式会被打破,在集群效益下众多中小企业经营外部化形成的专业市场首当其冲,发展前景堪忧。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商业形态的变化,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如象温州等地一些昔日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市场已经衰退。这一趋势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强化。

4.专业化分工走向不平等

中小企业间的水平分工更会被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的中卫型分工体系所取代,中小企业的生存将越来越取决于大企业,大企业通过对市场、信息、技术、原材料与人才保持一定程度的控制,形成对协作圈的垄断,在这种协作体系中的中小企业非常容易受中心企业的盘剥,比如不允许协作企业对其他企业接受同样的产品加工,压低或克扣加工费,延期支付加工费或零配件费用,等等。通过这种对协作圈的支配权以获取垄断利润。

5.集聚产生的外部效益减少

浙江多数工业园区过小过散、缺少规划,园区由政府开发经营,政策性过强,市场性太弱;园区没有从产业配套的角度引进企业,只是片面地通过地价优惠引进各种大企业,而对小企业进区则加以禁止或限制。企业与产业布局的这种特点使原有的块状经济或产业集群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心企业与协作企业出现地理分离,企业集聚度降低,加之专业市场地位的下降,产业的集聚效应也趋于下降。这会影响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制约我省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提升。

三、构建先进的产业组织

综上所述,浙江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变化总体上有利于先进制造业的建设与发展,但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有些还较为严重,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提升与完善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1.加快企业制度向现代公司制转变。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它能通过股份机制形成企业的内在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资本的进退形成外在的约束机制,能形成开放的股权结构,有利于资金的筹措与股本扩张。因此,它能有效改变原有的工厂制式组织的内在缺陷。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个私企业与股份合作制企业向公司制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法律、宣传与人才培训,引导现有的公司制度的完善,促进家族制企业实行开放式股权结构,推进资本扩张,促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引导专业市场变革。从市场业态转变与全球化扩展两方面推进现有专业市场的变革。一是要加快现有产权结构变革,改变目前多数专业市场传统的依赖行政力量、出租门面、地摊式布局、经营管理杂乱的缺陷,建立开放式的股权结构;二是要抓住信息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机遇,引进信息技术,加大对外开放,促进专业市场向工业超市、电脑网络市场、无形市场发展;三要高度重视经营地域扩展在专业市场生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专业市场如果不能发展成跨区域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它的生存就会面临危机。中国轻纺城、中国小商品城在这方面可以为市场的发展变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3.优先发展物流业。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增强。政府要引导较大规模的企业发展公司内部物流。同时要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在促进物流业发展方面,政府除了制定相关政策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大投入,促进交通、通讯、信息网络与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优先发展,同时完善基础设施的服务,尽可能取消不合理的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此外,政府要加大力度,保证物流业,尤其是市场托运、客货运的市场秩序与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与黑帮行为。

4.构建合理的大中小企业协作体系。要推进中心-卫星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将中卫体系的建设与工业园区相结合,通过将中心企业与同其配套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内,以实现体系内协作的零距离。像宁波慈溪的宏一集团,即通过配套企业的园区集中实现了协作的零距离、产品的零库存;二是要促进中心企业与业务来往频繁企业的相互参股,以股权为纽带,形成体系内的紧密协作圈,从而促进体系的稳定;三是鼓励企业间更多地以契约形式加强协作,减少基于个人信誉与血缘为纽带的不稳定性;四是在高科技企业中大力推行双中心的中卫体系建设,以研发企业为体系副中心,使其成为体系内的技术研发中心。

5.加强园区的规划建设与产业链配套。要尽快改变目前园区过多,面积过小,布局分散的现象,加强规划,加大现有园区的整合;要形成梯级的工业园区,重视落后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发达地区的传统工业向浙西南地区园区的转移;改变目前园区建设开发的政府行为,应以政府先行规划,招标出让土地,以公司投标经营开发,自行招商,市场化经营,以出租土地、厂房与收取管理费来赢利,政府统一园区政策,企业税收归于政府;更多重视产业链的配套,突出园区的行业特性,引导大企业及协作企业的集聚,尽可能改变目前工业园区引大限小的现象,放低园区的小企业进入门槛,放开对进入园区企业的投资额或土地亩数的最低限制(配套企业进入用地几亩也应许可),而应设置企业占用土地的最高面积限制,提高园区的土地使用密度。

6.推进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强立法,保护中小企业利益。政府要为各类企业提供信息、制定技术标准、保护知识产权、制定竞争规范,以及鼓励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协会、商会、行会等。尤其是在目前,要鼓励中小企业组织中小企业协会、商会、行会或合作社,如信用保障合作社、出口公会或稳定产品价格公会等。企业家协会在发展公会的初期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持,帮助在企业中集资。政府应学习韩国、台湾、意大利等地经验,及早制定专门支持中小企业集群的法规,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不受侵犯;协作设立有关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