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故事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听故事;讲故事;仿故事;编故事;健康成长
故事可以让孩子得到快乐;故事也能让孩子爱上阅读;故事更能让孩子开拓视野,增长智慧。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听故事、讲故事,从而在故事的感染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一、兴致盎然听故事
在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故事,能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语言,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幼儿园已经将多媒体运用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幼儿语言教材中故事内容对幼儿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多媒体能以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动像、生动逼真的音响来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牢牢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综合运用形、声、色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帮助其进入教学内容中较难想象的情境,为幼儿多角度地感受、理解内容提供条件。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幼儿能浅易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在叙述中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音韵律的美。
2.解决难点,树立信心
在以往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的配套插图而让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不得不忍痛割爱,使幼儿失去了感受和欣赏优秀作品,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多媒体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选好活动内容后,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其声、像、色、形等优势,先把相关的画面勾画出来,在填上色彩,配上声音,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学时,教师移动鼠标让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让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感受、认知和学习故事。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释疑,既利于幼儿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学习内容的扩展,也有助于教师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
3.理解词语,加深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头头是道讲故事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幼儿复试故事表现突出时,教师应该为孩子高兴,此时投以赞许的微笑。教师的微笑是对他们努力动脑筋的肯定,也是鼓励与期望,让幼儿从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鼓舞,获得力量,促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神采奕奕仿故事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思绪飞扬编故事
故事是人生的第一套教科书。它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来吸引幼儿。我们思考以“幼儿故事教育”为抓手,以讲故事为载体,培养幼儿大胆自信、活泼开朗、敢于表达、善于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素养与理念,让幼儿和教师在故事教育中获得“双赢性”发展。
三年中,上海市高科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围绕“幼儿故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开展“幼儿故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特色项目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做法:
一、把握基础课程与特色项目课程之间的关系
基础课程以新教材为蓝本,占总课程85%,特色项目课程以“幼儿故事教育活动”为特色项目课程活动,故事教育特色课程活动每班每两周一次,占总课程的15%左右,引导教师在实践基础课程的同时,教师根据比例选择活动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幼儿故事教育”特色项目课程活动。
二、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初步形成特色研究项目课程
自2007年3月,“幼儿故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批为区级课题以来,我们本着严谨、踏实的态度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着相应的科学研究,努力寻找着幼儿故事教育的规律。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以“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物质环境的创设”、“幼儿故事教育活动实施途径”、“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研究具体做法”三方面着手,深入实践与探索,使得幼儿故事教育渐显特色。
1.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物质环境的创设。
(1)幼儿故事物质教育环境创设的特点。为营造故事教育的氛围,幼儿园整体上对幼儿园的内外环境进行设计。从门厅、从走廊通道、从故事专用活动室到各班活动室,教师可以设计或选择、制作具有故事教育特色的环境布置,使幼儿及家长一跨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故事教育的氛围,产生认知、探索、表达的欲望。
听觉、视觉多感官刺激的综合。幼儿园的故事教育环境对幼儿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尝试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施以故事教育影响。如: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通过展示生活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图片、图书,引起幼儿视觉关注,引导幼儿自觉关注它、欣赏它、评价它;每周一次的“精灵小广播”,幼儿园通过播放故事、大班幼儿讲故事让幼儿欣赏和表达;在故事教育专用活动室中,提供丰富多样、可操作的皮影活动材料与工具,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尝试、表达。
科学性与童趣性。幼儿园的欣赏环境能被幼儿所喜爱、理解并接纳。在设计故事教育环境时,尽可能增加其童趣性,才能真正引起幼儿的共鸣,唤起幼儿的经验。走廊通道及班级环境的故事形象都以儿童化为主,如:“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老鼠、“东郭先生”中的东郭先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人物形象等,尽可能采用艺术化、童趣化的娃娃体形式。
情景化与生活化。在故事教育中,创设富有生活化、情景化的幼儿园、班级环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美工室这个开放的环境中,我们根据幼儿所熟悉的――张江特有的环境资源挖掘,鼓励老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材料的收集,创设了张江鞋坊、张江墙纸、张江家园不同区域,幼儿可以在其中创建张江的居住环境、墙纸加工厂,生活化、情景化的场景也能给孩子无限灵感,幼儿在边玩边画、边想边讲过程中激起兴趣与动力,又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2)幼儿故事物质教育环境创设的途径。
走廊通道。幼儿园利用走廊展示各类故事图书,如:三只小猪、猴子捞月、东郭先生等故事。幼儿自己绘制的“童画林”故事等,在这些故事世界中,幼儿可以进一步感知传说、神话、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增强对故事的认知、欣赏、表达的敏感性;还利用楼层走廊创设“幼儿故事长廊”,让幼儿在餐后散步、来园、离园、自由活动时间能自主的欣赏、回忆故事情节及内容,不时唤起幼儿参加故事特色活动的兴趣。
故事专用活动室。为了促进幼儿故事教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幼儿园创设了故事专用活动室:图书室、美工室、皮影吧,引导幼儿充分欣赏、感受故事作品,并大胆的想象创造。
班级环境。各班级可根据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故事教育特色活动区域。如:小班侧重生活故事;中班侧重童话故事;大班侧重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在区域中幼儿可以随时看、玩、说、想、表演等,尝试用故事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引导幼儿更加广泛、积极地参加各种故事特色活动。
2.幼儿故事教育活动实施途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幼儿故事教育活动是将幼儿故事教育目标具体落实到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从“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幼儿故事教育活动内容的筛选”、“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研究具体做法”三方面为着眼点尝试研究。
(1)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故事教育总目标:通过创设丰富的故事教育环境,选择适宜的故事教育内容,开展多样的故事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从故事中获得感受、体验和启迪,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想象和思维等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品质。
根据故事教育总目标我们又制定了相配套的各年龄段教育目标。
(2)幼儿故事教育活动内容的筛选。挖掘、筛选适宜的幼儿故事教育内容是实施幼儿故事教育的关键。我园在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时,以《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的经验、园内外资源状况等,筛选适宜的故事教育内容,是有意收容的,而不是随意收容的。如:与主题整合的故事教育活动内容;经典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故事教育活动内容;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故事教育内容。
(3)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的途径。在实践中,我园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分为两类,即专题性故事教育活动与渗透性故事教育活动。专题性故事教育活动包括主题背景下的特色教学活动、多种形式的故事活动,渗透性的故事教育活动包括主题活动渗透、区角渗透、环境渗透。
3.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研究具体做法。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研究具体做法主要是立足于教师的困惑,立足于园本自培、研究、实践、反思,帮助教师转化理念,落实行为,促进专业化成长。
(1)课题引领与培训相辅相成――使课题研究更有保障,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请进来”――针对“幼儿故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邀请浦东新区教科所专家开展培训。如:如何撰写故事教育活动案例、故事教育活动经验总结的撰写。
“走出去”――输送教师外出参加浦东新区教科研培训。通过培训,申报了区级青年教师研究课题,开展了“幼儿故事教育策略的研究”的课题,提升了教师的课题开展、实施能力。
“扶一程”――新教师(专业、非专业)、青年教师的培训,新教师、青年教师的续编故事、创编故事、讲故事活动,提高了她们自身开展故事教育活动的技巧及素质。
(2)教研与科研并驾齐驱――使教研融入理性思考,使科研更具实际意义。根据科研促教研的理念,我们成立了由行政及全园教师加入的课题组,将“幼儿故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园内统领性的主课题,并以此作为主线,引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确立并开展相关应用性的故事教育专题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更具计划性、方向更明确。在此过程中,把握教研与科研的价值取向,促进教科研融合渗透,使教研融入理性思考,使科研更具实际意义。
(3)个体与群体交融共振――使个体研究浸润群体互助,使群体研究凸显个体价值。在园内课题的统领下,采用大小教研组与教师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各教研组根据计划以年级组、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选择专题进行研讨,注重教育内容、方法策略有机渗透的研讨。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尝试,将自己的体会与反思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互动。
同时倡导组际间有更多的交融,研讨中团队力量与智慧的集结凸显,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家共同讨论、选择内容、实践反思、改进提高。相互间有了更多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4)研讨、反思与调整结合――使实践成为主体,使研究更有实效。活动中,以“教师的即时反思”、“活动后反思”、“课题组集体反思”对一个个故事进行最深入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幼儿,从关注教育结果到关注教育过程,从关注即时效果到关注对孩子的长远影响。在这样的研究实践中,教师面对理论与教育行为间的矛盾时,能尝试用生动的案例来“解剖”、“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对幼儿个体关注中也形成了新的感悟,幼儿喜欢故事活动,但不同个体又都有不同,分析了解他们的不同认知与情感需要让教师对故事活动选材、设计、实施有了新感悟和理解。
三、故事教育的实践成效与思考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育有关的使幼儿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育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并用语言将这种想象描述出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就以笔者的一次语言阅读活动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教学内容:
小班语言活动:会变颜色的小蜗牛
教材分析:
故事“会变颜色的小蜗牛”简单又充满童趣,很适合小班幼儿的阅读。故事里的小蜗牛爱吃各种水果,又神奇般地变成各种颜色的小蜗牛。简单的故事情节,在一天又一天里美美地重复着,使故事增添了节奏感。这样的情节安排既吸引幼儿,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理解和掌握。所以,我选择了这则简短的故事作为小班幼儿的一次语言阅读活动内容,既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取文学作品美的享受,又可以通过故事中的简单语句和重复的故事节奏,来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学习句式“小蜗牛吃了××水果,变成了××颜色的小蜗牛”。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自制图画故事书一本。
2.小蜗牛胸饰,红、紫颜色片人手一份。
3.水果卡若干、颜色小蜗牛卡若干。
4.游戏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阅读故事
(1)出示自制图画故事书,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这本书讲了谁的故事?
(2)幼儿边看书边听故事。
(3)提问,帮助幼儿熟悉句式“小蜗牛吃了××水果,变成了××颜色的小蜗牛”。
点评: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较弱,他们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来理解和思考。所以我根据故事内容设计制作了一本大的图画故事书,便于老师和幼儿的共同阅读。我注意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看书要注意观察封面,并展开猜想书里会讲什么呢?接着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鲜艳生动的画面,带给孩子听觉和视觉美的享受。再通过老师的提问,熟悉故事的内容和简单句式。
(二)体验故事
1.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做会变颜色的小蜗牛呀?好!我们先来学小蜗牛爬吧!
2.师:(贴好小蜗牛胸饰)瞧,老师变成蜗牛妈妈了,你们做我的蜗牛宝宝吧。(幼儿取小蜗牛胸饰贴好)蜗牛宝宝们,快到妈妈身边来,我们一起出去找果子吃。
(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小朋友扮演蜗牛宝宝,进行故事情节的游戏。)
点评:在此环节中,让幼儿扮演蜗牛宝宝、老师扮演蜗牛妈妈进行故事游戏,将幼儿带入情境中,感受故事角色的愉快心情,让幼儿熟知故事的内容和简单句式,为后面的续编故事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双重准备。
(三)续编故事
1.出示各种水果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名称和颜色。
2.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将各色小蜗牛卡片和同色水果卡对应摆放,进行句式“小蜗牛吃了××水果,变成了××颜色的小蜗牛”讲述。
结束语: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会变颜色的小蜗牛,我们也当了一只会变颜色的小蜗牛,你们高兴吗?记得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和家人听一听。
点评:我提供了各种水果卡片和各种颜色的蜗牛卡片,让幼儿选择利用,为续编故事提供支持。通过续编故事,让幼儿练习讲述“小蜗牛吃了××水果,变成了××颜色的小蜗牛”,在提供的水果卡片中,我在考虑幼儿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让幼儿具有这些水果名称和颜色特征的经验积累,从而可以顺利地进行水果和各色蜗牛的匹配,更好地达成续编故事的目标。
活动反思:
欣赏和续编故事是幼儿语言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这也是老师们让幼儿接触和感知文学语言的最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续编故事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运用文学语言,放飞想象的翅膀,走进故事情境之中。但这样的飞翔虽奇妙令人向往,却要幼儿付出努力,不是每个幼儿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尝试带小班幼儿走进《会变颜色的小蜗牛》的文学世界中,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初步的续编,练习简单的句式讲述。环节的开展层次明确,阅读故事是幼儿欣赏感知文本,体验故事是幼儿理解体验文本,续编故事则是故事文本的延续和创造,三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有层次阶梯性的,幼儿活动目标的实现是明确可行而逐步达成的。在整个活动中,师生互动积极而愉悦,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而幼儿则是活动的积极响应者,创造者,有听有说,有静有动,有想有乐,充分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二、幼儿阅读活动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方法
1.直观情境
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活幼儿乐学情趣,教师可采用实物或模型、图片和简笔画、动作等创设直观情境。在利用实物指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时,可以结合地域环境资源和幼儿生活资源来选择观察对象。但实物观察受生活实际情况的制约性较大,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喜欢采用图片、动作等直观情境手段。如《会变颜色的小蜗牛》,教师根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本大的图画故事书,书中的画面色彩鲜艳,形象卡通,适合老师和小班幼儿共同翻看阅读。在最后环节续编故事中,所利用的各种水果图卡和各色蜗牛图片也同样的卡通和鲜艳,便于幼儿操作摆放,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很容易调动和吸引到活动阅读中来。
2.模拟情境
情境教育家李吉林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是借助直观具体感知和思考。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幼儿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文本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了活动的效果。表演可分为师生之间的表演和生生之间的表演,例如《会变颜色的小蜗牛》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化的游戏场景——“苹果园”、“葡萄园”,让幼儿扮演蜗牛宝宝、老师扮演蜗牛妈妈进行故事游戏,将幼儿带入故事情境中,“真实具体”地感知和体验故事,享受温馨和甜蜜。这样情境化的游戏创设,为幼儿理解故事提供了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语言句式,为后面的续编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双重准备。
3.语感情境
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也要行使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驾驭能力配合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可以带给孩子听觉和视觉美的双重享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语感能力,激发幼儿的联想。如在《会变颜色的小蜗牛》中,教师在带领幼儿边看书边讲述故事时,甜美的音色、轻重缓急的讲述和丰富的面部表情,都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语感情境。
4.想象情境
要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幼儿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幼儿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这种方法要求幼儿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如《会变颜色的小蜗牛》中最后的续编故事环节,教师巧妙地进行情境设问:蜗牛宝宝还想吃什么水果呢?吃了这些水果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以引起幼儿想象思考,进行故事的续编讲述,始终让幼儿沉浸在故事角色的情境感受中。
关键词:故事;幼儿语言;教学
强化幼儿语言教学,一直是幼儿园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故事教学是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突出了故事教学的作用。下面,就故事教学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论述:
一、以故事情节创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
故事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较多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故事中的情节,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新课标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让幼儿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以得到发展。”因此,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故事的情节,为幼儿创造轻松、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形成幼幼互动和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
例如,利用“小鼹鼠过生日”的故事进行语言教学。首先,老师充分利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试问:“小鼹鼠过生日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呢?汽车为什么开得这么快?小鼹鼠如果掉到河里之后又会怎么样呢?”通过设计以上问题,有利于充分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猜想,从而深入感受到青蛙愿意帮助他人、原谅他人的思想情感。同时,幼儿在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去进行思考,有利于帮助幼儿真正成为语言的建构者,从而促使幼儿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以故事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幼儿阅读图画的能力
利用故事情节,创造美丽的童话故事世界,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为了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便需要老师在幼儿刚进入学校学习时,尽量与幼儿共同进行读书。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随时关注幼儿的注意力,坚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根据幼儿是否对故事内容感兴趣以及兴趣浓厚程度来决定读书的进度。如果幼儿对老师讲的内容缺乏兴趣,老师便可以暂停讲解。只有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才能合理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如果老师采用看图说话的教学方式,只是让幼儿简单地看一下图,然后直接说出图中的意思,大部分幼儿都难以准确地描述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便可以与幼儿共同观察图画,并在幼儿观察之前明确指出观察的目标,如,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描绘的时间、地点、人物。例如,在采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语言教学时,老师便可以设计下列几个问题:你参加过赛跑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在赛跑中取得胜利?乌龟使用什么方法来战胜兔子呢?通过设计几个联系性较强的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这时,老师再问:“为什么兔子跑得比乌龟快,但是却输给了乌龟呢?”通过引导幼儿共同探究问题,能够让幼儿逐渐学会分析故事以及阅读故事,让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语言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
三、结合幼儿实际情况,精心加工文本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采用故事教学方法,当老师选择了故事内容之后,老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故事文本进行处理。由于大部分故事文本是供老师阅读的,所以语言内容与幼儿语言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幼儿语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便需要老师站在儿童的角度,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整合故事文本。老师可以适当压缩故事的篇幅,删除部分故事情节,或者适当扩充故事情节。但是,需要注意避免故事过于简单而致使幼儿逐渐对故事失去兴趣,或者故事太复杂而导致幼儿难以接受。同时,老师在表述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合理转换语序。通常情况下,使用平铺直叙的叙述顺序,有利于幼儿快速理解故事情节;当老师使用倒叙时,则有利于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采用插叙的方式,则能够确保故事结构和情节的完整性。在设置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故事教学法,常常都伴随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老师可以适当调节故事情节。
众所周知,《龟兔赛跑》的故事,主要传递的是“骄傲使人落后,坚持就能胜利”的精神。但是,对于部分刚经历了因骄傲自满而受挫折的孩子而言,老师便可以讲述:“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让幼儿能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改掉骄傲自满的习惯,便还会取胜的。”
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采用故事教学法时,老师应该根据幼儿身心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设置教学过程。同时,还应该组织幼儿多看、多听、多说,逐渐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也可以说是以故事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故事不仅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而且有较为标准的语言形式,使幼儿极易接受。同时故事作为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在极易接受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个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语言的重要文学形式。
给幼儿讲故事一定要先选好故事,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形式。一般来说,3~4岁的幼儿爱听动物的故事,5岁以上的幼儿爱听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给3~4岁幼儿的故事要简单易懂,否则幼儿就听不进;给5~6岁的幼儿讲故事应选情节较曲折的故事,否则孩子不会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但无论讲什么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故事,还要考虑到最近一段教育要求和需要,考虑本班幼儿接受能力和幼儿中存在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故事,如果有的故事思想内容很好,但有的词句过深或故事过长时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把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接受的语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情节。
为幼儿选择教学用的故事应有计划,应根据思想教育的要求,每月每周有一个计划安排,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进行教育,而不应毫无计划地找到什么故事就讲什么故事。
讲故事的人,是作品的说明者,他必须了解听讲者又必须了解作品;幼儿的年龄成分和健康情况;班的组织性、准备性;有无听讲的习惯,是经常听或是偶然听;儿童是在作业或散步之后集合听等等,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讲述者越了解他的听讲者,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了解听讲故事儿童的观念范围是很重要的,他们过去的经验(比如他们是否见过河、海、湖,是否见过刺猬、松鼠等等)能帮助他们了解新的故事,老师应从儿童熟悉的东西出发,并且讲新的要求与旧的知识相融贯。
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句、重点词,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
给幼儿讲故事前,老师还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对故事中的象声词(如风吹的声音、火车响的声音等)要尽量讲得接近形容的声音。这样在给儿童讲故事时,才能做到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删去不合适的内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奥的语句,使幼儿能听懂。
在讲故事之前,老师要让幼儿安静地坐好,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取决于讲故事的技巧。教师站着或坐的位置,要使所有的幼儿都能看到老师的脸。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把主题思想传达给幼儿,达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求有极大的感染力才行。所以感情是讲好故事的重要关键,感情越充沛鲜明,感染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