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防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电梯的使用数量逐渐增多。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电梯的使用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长,老旧电梯中经常会在使用中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会由于管理和维护不当而产生安全事故,为人们的生活和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电梯业界中,老旧电梯的使用安全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如何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解决已经成了安装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电梯的使用进行风险管理就是指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管理,保证公共利益和人身使用安全。

1.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采用定性的方法对电梯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判断和及时的评价。在进行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时,主要针对电梯在使用中的安全系数和可靠度为主要对象,综合采用红外线热像仪、故障诊断检测仪灯对电梯使用中的控制和驱动系统进行监测和危险因素的有效识别,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进行安全风险的确定。在进行危险因素的确定时主要采用定期的检测和监控技术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源以及其产生的部位、产生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减少其危险因素对于正常使用的影响。对老旧电梯进行及时的安全风险评估能够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加大对于老旧电梯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实现节能减耗的目的。

在进行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1.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中需要针对电梯的损坏程度和各个零部件的老化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措施,明确评估目的 ,对于电梯使用中的故障记录和维修记录进行收集,为维修和检测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风险种类的判断和风险源的确定

针对要进行评估的电梯系统的整体情况确定出各个不同的评估单元,找出电梯中存在的风险源,对电梯中易产生老化和损坏的部件进行检测,排除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积极借助先进的检测仪器确定存在风险的部位,事故产生的原因和事故存在的规律。

1.3.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在进行电梯的有害因素的确定后,采用正确的评判的方法ui零部件的损坏和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1.4.提出相对应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安全结果的判定后要根据产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技术和管理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方案,降低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

1.5.形成正确的评估结果和评估建议

针对电梯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指出,并强调重大的危险因素,针对电梯中不同的部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6.生成评估报告

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要生成相关的评估报告,为电梯的使用单位和管理单位提供方风险治理对策和参考。

2.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对老旧电梯部件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等级进行准确地判断,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能够显著降低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2.1.有效提高老旧电梯的使用安全性和节能性

针对老旧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降低使用中的安全风险,提高电梯的安全使用性能,进一步降低老旧电梯在使用的能耗,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老旧式电梯中采用的控制技术较为落后,因此可以将老旧电梯进行集中的梯群的控制方式,也可以使用单双层的控制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梯在使用中产生的能耗。在电梯的拖动方式中可以使用变片调速式改造,将减速装置转变为同步曳引机方式,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电梯在使用中产生的能耗。

2.2.协调使用老旧电梯

在进行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后,能够为电梯的进一步改造和维修提供可靠的意见。在进行电梯的维修和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就需要采用专业的技术,这样就容易造成维修单位和管理单位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对老旧电梯进行风险评估后能够出具相关的评估报告,较具有权威性,为电梯的使用和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各方之间矛盾的产生。

2.3.有效弥补现行的安全技术和规范中存在的不足

针对老旧电梯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有效确定电梯使用中产生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同时做出风险等级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防护,对电梯的安全使用进行有效监督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提高电梯的安全使用性能。为老旧电梯的报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3.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和防治

3.1.安全风险识别

电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视程度,加强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于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确定,同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报告,制定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逐渐增加,电梯的使用安全也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电梯使用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要求在电梯的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提高风险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

风险评估范文第2篇

采用滑坡风险评估三要素的方法,即:风险区划(R3)、风险概率(RP)、风险损失(Rh),对汶川大地震极震区10个县市26000km2面积区的震后滑坡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区内高风险区仅占9.03%面积,但承担42%的滑坡发生概率和滑坡损失风险贡献;较高风险区占14.61%面积,承担25%的风险贡献;中风险区占22.28.%面积,承担19%的风险贡献;低风险区占37.93%面积,承担11%的风险贡献;无风险区占16.15%面积,承担3%的风险贡献。震后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避险措施,滑坡风险明显降低的结果。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评估

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相比多了“地震”因素条件,在评估的结构和方法上两者的不同之处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可供参考的文献极少[1-3]。笔者认为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两者的区别主要应该体现在风险评估结构模型(即:风险区划=危险度评估×易损度评估)中的危险度评估。评价地震滑坡风险只能通过滑坡危险性评估指标因子与地震相关因子的结合,才可能反映地震因素的影响作用。地震滑坡是在地震瞬间被地震动诱发的,地震动能量通过震源和发震断层释放,一次地震过程中距震中或断层不同距离上分布的滑坡数量和规模差异性很大。因此在危险度评估中,可以通过增加地震滑坡震中距和发震断层距等与地震相关的作用因子,来提高地震滑坡危险度评估中地震与滑坡的关联度。而在风险评估中,地震因素的直接作用不能被直接反映。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建筑物基本都提高了抗震结构设计标准,区域空间的建筑承灾体的易损性都明显降低。随着灾区建筑物的易损性普遍降低,统计指标中也难以体现出与常规易损性指标的差别。只要在危险度评估中增加了地震因子作用,建立在滑坡危险度和易损度区划基础之上的地震滑坡风险评估,就可以反映出地震因素的作用了。因此,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的主要差别应该体现在危险度评估中滑坡与震源相关性因子选取上。本文选择汶川地震极震区(I0≥ⅩⅠ)10县市(面积26175.77km2)为研究区域,探索了地震滑坡风险评估方法。

1地震滑坡风险分布(Rs)

根据文献[4]中的滑坡风险分类方法,不同类型滑坡风险的研究深度不同,应用范围也不一样。因此滑坡风险研究应该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和实用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需要,采用不同阶段的风险研究目标和方法解决需求。不同阶段的风险评价方法也不相同。按照文献[4]中的风险层次链实施阶段划分,笔者在完成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5],根据滑坡风险综合评估三要素的原则。式中:RS为风险分布;RP为风险概率;Rh为风险损失。对汶川地震极震灾区(I0≥Ⅹ)的汶川、都江堰、彭州、茂县、什邡、绵竹、安县、北川、平武、青川10县市(面积26175.77km2)进行了地震滑坡风险综合评估。其中,地震滑坡风险分布是采用地震滑坡风险区划方法确定;地震滑坡风险概率,通过对震后降雨滑坡发生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地震滑坡风险损失,根据滑坡受灾面积的损失率方法确定。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滑坡风险区划的要素中,而其它要素中是难以反映出地震因素的作用。汶川地震极震区的滑坡风险分布可通过全区滑坡风险区划获得。采用GIS技术在研究区1:5万DEM、DRG、20万地质图、1:5万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分别对滑坡危险度的10项因子指标、承载体易损度的5项因子指标进行权重叠加,按照5级划分标准经过区划划分,获得地震滑坡风险的分布结果。

2地震滑坡风险概率(RP)

地震滑坡风险概率与滑坡发生概率成正相关关系,滑坡随机发生的次数越多,存在的风险概率越大。从宏观区域滑坡发育规律分析,大地震诱发的滑坡后期复活主要受降雨因素的控制。因为再次发生大地震或余震具有不确定性,作为诱发因素参加滑坡事件概率统计的难度太大。震区降雨型滑坡后期活动是转化泥石流并造成大面积受损的主要致灾因素。所以,地震灾区的滑坡风险概率应该由震后降雨滑坡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概率所决定。

2.1滑坡时间概率采用文献[6]中的降雨滑坡概率计算方法,可以分别得到降雨滑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概率。时间概率表示在给定降雨临界值和时间的情况下,发生滑坡的时间概率。

2.2滑坡空间概率空间概率表示按风险区面积为单元的滑坡分布概率。式中:P'为空间概率;x为降雨滑坡分布密度系数(x=md/s、其中m为不同危险度区降雨滑坡数;d为样本分区区间;s为不同危险度区总面积。采用式(5),对极震灾区10县市震后的降雨滑坡与地震滑坡进行统计计算,获得空间概率。

3地震滑坡损失评价(Rh)

在地震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各风险区滑坡受损面积与滑坡风险区面积之比,评估滑坡灾害可能造成的受损率。受损率不是经济指标的评价关系,仅仅代表滑坡破坏范围的概率。受损率预测对灾区人员伤亡情况是难以准确评估的[7-13],因为这与人们防灾意识和政府防灾管理程度密切相关。根据文献[3]中的滑坡受灾面积统计模型,可以对滑坡风险分布区内每一处滑坡受灾面积与滑坡风险区面积进行受损率统计。在实际滑坡风险损失评估中,由于在获取当地经济产量和固定资产资料信息的限制,如,经济总量、建筑物、基础建设、农业、林业、工业、水利等等,所以得出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往往可信度较低。之前采用各种方法作出的经济损失评估与实际情况一般差距较大。所以对区域滑坡灾害发生前的损失预测评估,可以采用滑坡直接受损面积与风险区面积的比率Rh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根据式(6),可以统计汶川地震极震区全区滑坡风险区的滑坡受损情况(表7)。以上统计结果,无论对极震灾区全区的滑坡风险受损率,还是极震灾区各县市滑坡风险受损率,都可以看出未来滑坡风险的受损率一般不是太高。全区的高风险区受损率仅可能达到11%,其他风险区的损失率更低。

险综合评估(R珔)

在完成以上准备之后,可以对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表1、图1表示的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分布,表2、表3表示的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概率,表4表示的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受损率的统计结果,评价5类滑坡风险区可能分别承担的风险损失概率。式(8)表示风险综合评估(珔R)是评价5类滑坡风险区域面积中(Rs),将可能(概率Rp)分别对应承担滑坡风险损失(受损率Rh)的贡献率(γ)。采用式(8),可得到表10、图3所示的综合评估结论。式(9)说明,随着滑坡风险区的等级变化,综合风险贡献与风险等级呈线性函数发展关系,并且相关性好。采用以上方法,对汶川地震极震区各县市滑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也可获得各自的评估说明和规律曲线模型。

5结论

地震滑坡风险评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风险分布评价、风险概率评价、风险损失评价。而单一的风险评价不能真正代表风险评估的内容。本文根据评估的原则对汶川地震极震区10个县市的滑坡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地震发生后,由于政府采取了滑坡危险地带主动搬迁避让的恢复重建措施,极震灾区的滑坡风险明显降低。滑坡风险主要由全区9.03%面积的高风险区承担。其余区域的滑坡风险很小,所以极震灾区大部分区域是安全的。风险评估中,滑坡风险损失评价是一项比较难以确定的指标。目前的统计方法还达到不到包括人员在内的损失评价,只能满足固有资产的统计。因此可能使滑坡综合风险评估内容有所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启亮,孟朝霞.地震滑坡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3):14-16.

[2]韩金良,燕军军,吴树仁.四川汶川M8级地震触发的典型滑坡的风险指标反演[J].地质通报,2009,28(8):1146-1155.

[3]乔建平.第10章汶川大地震滑坡风险评估[M]//大地震诱发滑坡分布规律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24-374.

[4]乔建平,王萌.滑坡风险的类型与层次链[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1):84-90.

[5]乔建平,王萌吴彩燕.汶川大地震滑坡风险区划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23(2):1-7.

[6]乔建平,杨宗佶.滑坡风险评估的三要素[J].工程地质学报,2012,20(1):1-6.6

[7]许飞琼.灾害损失评估及系统结构[J].灾害学,1998,13(3):80-83.

[8]常胜,曾克峰.恩思州地质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23(4):402-404.

[9]谢全敏,李道明.翟鹏程.滑坡次生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5):961-970.

[10]吴红华.灾害损失评估的灰色模糊综合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2):115-118

[11]潘晓红,贾铁飞,温家洪,等.多灾害损失评估模型与应用评述[J].防灾科学学院学报,2009,14(2):77-88

[12]赵红蕊,王涛,石丽梅.芦山7.0级地震震后道路损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4,29(2):33-37.

风险评估范文第3篇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更加速了国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时,也面临着各种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威胁。这种信息安全事件带来的影响是恶劣的,它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信息系统的损害。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加强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及必要性

 

1.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首先,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是指人为或自然的利用信息系统脆弱性操作威胁信息系统,以导致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或造成一定消极影响的可能。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简单的理解,就是以减少信息安全风险为目的通过科学处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对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进行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保证信息系统相对安全的重要工作,必须科学的对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评估,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信息安全评估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以确保对信息化技术的正常使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必要和关键的环节,因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的风险评估有利于正确判断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问题,提供风险问题的及时解决方案。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及方法

 

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过程极其复杂和规范。为了加强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这里有必要对风险评估的过程和方法给予提示和借鉴。风险评估的过程要求完整而准确。具体有如下步骤:

 

1)风险评估的准备工作,即要确定信息系统资产,包含范围、价值、评估团队、评估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要明确好这些资产信息,做好识别。2)对资产的脆弱性及威胁的识别工作,这是由于信息系统存在脆弱性的特点,所以要周密分析信息系统的脆弱点,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发生威胁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3)安全风险分析,这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主要是采用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信息系统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便于决策的提出。4)制定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控制威胁发生的措施,并确认措施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5)措施实施的阶段,主要是在有效监督下实施安全措施,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正。

 

对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国内外进行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尝试。方法一般都遵循风险评估的流程,只是在手段和计算方法上有差异,但是分别都有一定的评估效果。主要采用: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最后的方法是一个互补的评估方式,能达到评估的最佳效果。

 

3 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发展现状

 

较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系统风险评估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研究,我国起步比较晚且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视,我国开始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上加大力度,并把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创新研究,取得了高效成果。但是,就我国目前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看来,还存在诸多问题。

 

1)我国部分企业、组织和部门对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没有引起绝对的重视,没有大力普及风险评估工作。由于领导者及员工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以及自身素质水平的影响,导致对风险评估的流程及必要性都不了解,就不太重视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2)我国缺乏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规范化标准。我国目前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大部分依靠参考国际标准提供服务,只注重效仿,而缺乏对我国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实际状况的研究,没有针对性,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3)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技术,也缺乏实践的经验。由于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缺乏合适的理论、方法、技术等。我国仅依靠深化研究IT技术共性风险,而没有针对性的行业信息个性风险评估,这是没有联系实际的举措,是不能真正将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落实到位的。

 

4)在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额评估中角色的责任不明确。这应该归咎于领导的和员工的不符责任及素质水平的落后。对风险评估理论缺乏,那么就会导致参与评估工作领导和员工角色不明确,领导对评估工作的指导角色以及责任不明确,员工则对评估工作流程方法不理解,都大大降低了风险评估的工作效率。

 

以上种种关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问题反映出我国在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还缺乏很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我国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力度还远不够,那些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成果还远远达不到评估工作的标准。

 

4 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对策

 

4.1 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视

 

信息化技术对于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对工作任务的执行和管理中都必须用到信息化技术,因此,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组织和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视,强化风险意识,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开展。

 

4.2 完善我国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规范化标准

 

上文中指出我国目前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大部分依靠国际标准在进行,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因此,我国应该根据企业各种标准的侧重点,自主创新研究,创造出自己的标准技术体系,而不再一味的去效仿他国。只有这样,我国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才能得到迅猛的提高与发展,才能保证国家信息化的安全。

 

4.3 加强对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技术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只有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科技人才才能控制和把握。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工作上则更需要拥有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人才,他们必须对信息化技术相当了解和精通,对风险评估的方法、手段、模型、流程必须熟练。因此,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人才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确保企业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的高效发展及信息安全贡献力量。

 

4.4 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评估的可操作性

 

我国的科技水平较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工作中,也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差距。我国应该不断的加强科研力度,在理论和技术上加以完善,在评估工具上改进,以确保评估工作的高效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一个过程体系,必须抓好每一环节的技术性,在依据实际状况下进行风险评估。

 

4.5 明确评估工作的职责划分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复杂的,每一个流程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人力这一方面,企业单位应该明确划分评估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管理者要发挥好领导监督作用,有效指导评估工作的开展,员工则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和能力。进而在每一环节工作人员共同协作下,完成评估工作的各项流程,并达到预期的成效。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信息安全工作成为一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在当前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还不够全面和科学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强科技创新,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及综合规范的保障手段,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单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现状,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方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而保证我国信息化的安全发展。

风险评估范文第4篇

与此同时,另一家大型纺织企业没有对融资成本随着通货膨胀步步走高的趋势和高档次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却选择了开发高档次产品的大规模设备投资。结果,高档次产品投放市场没有销路,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却因此迅速恶化,最后不得不宣告破产,被前者兼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为中心,对新增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所谓新增项目投资的风险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作用,引起项目总体的实际价值没有达到预期价值所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企业新增项目投资的风险一般可分成二类:一类称为经营风险,它主要是指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和竞争情况变化造成的销售收入减少;原材料供应价格、设备生产率波动等造成的经营成本的提高;设备事故、产品质量下降、新技术出现以及其它因素造成的经营利润减少。另一类风险称为财务风险,它主要是指负债筹资所形成的按时还本付息压力,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的畅通,造成偿债能力的降低。

评估标准

对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实际上就是,分析和确定与项目盈利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主要投资决策指标的影响程度。有些因素的大小稍有变化,就会使主要投资决策指标发生很大变化。这说明投资决策对这些相关因素高度敏感。而敏感性强的因素往往给项目投资带来较大风险。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掌握敏感性强的因素对主要投资决策指标的作用程度,合理进行投资决策,加强风险控制。

那么,项目投资的主要决策指标有哪些?目前,国内外投资与财务界通用的有三个,即净现值(NPV)、内部报酬率(IRR)和盈利指数(PI)。这些主要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又紧密依赖投资者对项目在经济寿命年限内,各年现金流量和这期间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的预测。预测总会有误差。但如果误差过大,就会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新增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前提,是对项目在经济寿命年限以内,各年现金流量和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的预测基本准确。也就是说,对各年现金流量和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的预测,必须建立在认真的市场调查、科学的分析判断基础之上。

我们来看看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盈利指数这三个主要投资决策指标的涵义。

所谓净现值,是把项目在计算期年限以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的差),按照行业投资的平均报酬率换算成现在时刻的价值,然后加总。如果加总值大于0,说明从现在这一时点看,新增投资项目不仅能收回投资,还有利润可赚;如果加总值小于0,说明从现在这一时点看,新增投资项目是无利可图的。

所谓内部报酬率,就是指使上述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投资报酬率。内部报酬率越高,说明其与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的差别越大,也就是新增投资项目的获利空间越大,新增投资项目承受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或市场利率上升的能力越强。

盈利指数就是把项目在经济寿命年限以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行业投资的平均报酬率换算成现在时刻的价值总和,除以把项目建设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行业投资的平均报酬率换算成现在时刻的价值总和所得到的倍数。如果这个倍数大于1,说明从现在这一时点看,新增投资项目不仅能收回投资,还有利润可赚;如果这个倍数小于1,说明从现在这一时点看,新增投资项目是无利可图的

评估步骤

前面已经提及,现金流量和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投资决策的风险大小。因此,对新增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第一步必须评估现金流量和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与预测值发生偏离时,会对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盈利指数三个主要投资决策指标产生多大影响。所谓偏离包括现金流量和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分别与各自的预测值发生偏离,以及它们同时与其预测值发生偏离两种情况。通过这一评估,我们可以确定现金流量和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与其预测值发生偏离的各个程度区间,即什么程度区间是三个主要投资决策指标允许的,什么程度区间是三个主要投资决策指标不允许的。一旦进入三个主要投资决策指标不允许的程度区间,新增投资项目的决策必须改变。否则,新增投资项目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例如,1990年代初全国房地产投资热时,海南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海口市中心地带落成了一幢楼宇。当时情况下,如果出售部分楼面不仅可收回全部投资,还可以获取很高的利润。但是,这家房地产公司不仅没有出售任何楼面,也没有对当时风险已高的房地产投资的未来走势进行客观合理的判断。它没有对市场利率这一融资成本随着通货膨胀步步走高所要求的房地产投资高回报率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反而大规模举债再投资建造新楼宇。结果,第一幢楼宇的投资价值没有实现,第二幢楼宇造好后按当时的楼价连偿还高额利息还不够。还本和偿还高额利息的财务压力使得这家房地产公司濒临破产。

第二步必须评估哪些是影响现金流量和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与其预测值发生偏离的敏感因素,以便确定这些敏感因素的允许变化区间和不允许变化区间。当某个敏感因素进入不允许变化区间时就必须进行风险控制,或者停止投资,或者改变投资决策。例如,影响现金流入量的有产品价格、产品销量、投资收益和其它业务收入等与企业经营收入、市场需求、经济景气密切相关的因素;影响现金流出量的有原材料供应价格、设备的开工率和通用性、利息支出、税收支出和经营、管理费用支出等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类型、生产资料供给、经济政策和经济景气密切相关的因素;影响行业投资平均报酬率的有市场利率、行业发展前景等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行业发展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因素。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新增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项目存续期内是循环不断的。只要在项目的经济寿命年限内,一旦由于某些敏感因素引起实际现金流量与预测值发生较大偏离,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扭转,就必须对该新增投资项目重新进行风险评估,最终作出项目停止还是项目转产的决策。否则,企业面临的不是新增投资项目的风险,而是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风险。

投资环境分析

分析评估投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新增投资项目内容、进度的调整,避免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投资的内部环境包括二个方面,其一是当前是否存在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增加产量的可能;其二是当前是否存在扩大投资规模,增加现有生产设备能力的可能。这就需要在正确完成技术、市场和财务可行性评估以后,准确测算资金的需要量。并且在不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条件下,寻找有利于降低或至少保持现有资金成本水平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企业投资的外部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是否有利;其二是国家的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否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投资环境;其三是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是否有利于市场资金的有效周转。分析评估的目的,就是如何利用投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适应时的利益,如何回避投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相适应时的风险。

风险评估范文第5篇

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原因引起,它还涉及人及社会。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只有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有着良好信息安全技能的人,实施综合规范的保障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逐渐成为关键环节。

人们对于信息安全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保密到保护,又发展到保障的趋近真理的发展过程。这是因为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原因引起的,它还涉及到人以及社会。因此,只靠技术是不能有效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只有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有着良好信息安全技能的人,实施综合规范的保障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逐渐成为关键环节。

从2003年7月至今,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调查研究阶段、标准编制阶段和试点工作阶段。

历时两年、经过调查研究、标准编制和试点工作三个阶段,目前,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间也是《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政策文件,以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两项标准历经酝酿、形成到不断完善的三个时期。

信息安全风险是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引发的安全事件,并由于受损信息资产的重要性而对机构造成的影响。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则是指依据国家风险评估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的过程。通过对信息及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面临的威胁、其自身的脆弱性以及已采取安全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判断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以及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来识别信息安全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机制。没有准确及时的风险评估,将使得各个机构无法对其信息安全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所谓安全的信息系统,实际是指信息系统在实施了风险评估并做出风险控制后,仍然存在可被接受的残余风险的信息系统。因此,需要运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思想和规范,对信息系统展开全面、完整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风险评估既是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前提,又是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风险评估,能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当前,尤其迫切需要对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随时掌握我国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状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建立全方位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