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钱学森事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科技情报领域也有着许多专业的见解,对我国情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钱学森关于情报以及情报科学的研究,二是钱学森对我国情报事业发展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136-02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空气控制学专家,其学术思想颇丰,跨越了许多学科专业领域,并且成就卓著。在情报学领域,他也做了许多专业的研究,对情报的概念、情报科技的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以及情报事业的重要地位都提出了许多专业而又独到的见解,对情报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钱学森情报学术思想研究
1.1 情报的概念
1983年7月,钱老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给出了“情报”的定义:“情报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精神财富。”并进一步指出:“情报就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里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就是知识,不是假的、乱猜的,应该是知识。再有一个,它是为特定的要求,也就是为特定的问题提出来的。所以,及时性和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到“情报资料”时,钱老指出:“我们常常说情报资料,我看现在要把情报和资料分开,情报之所以能产生,离不开资料,但是资料不等于情报。僵死的资料不是情报,情报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或者精神财富,或者利用资料提取出来活的东西。”这是钱老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对情报工作实践的深刻体会,为“情报”赋予的非常清晰的学术概念。这一点对情报科学的研究和情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学术根基。
1.2 情报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钱学森在构建情报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9年1月,钱老在《科技情报工作》上发表文章指出:“现代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对于情报工作今后发展的影响,现在来看,我在那篇文章里所写的已是很不够了,特别是没有把科技情报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来考虑。”续而他又在《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指出:“开宗明义,必须强调我们研究情报这一门科学技术,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做。”这是钱学森首次明确提出情报研究是一门科学技术。
钱老所构建的情报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见图1),包括两个领域以及三个方面。
1983年7月,钱老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中指出:情报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情报工作应分为两个领域或三个方面,一个是收集资料、建立资料库、建立检索系统;再一个就是把资料活化,激活后变成情报。并具体阐述了情报科学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料搜集方面的科学技术;二是资料的存储检索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情报工作的第一个领域。而更重要的是第三方面的内容,即情报分析研究,也就是情报的提取、知识或精神财富的活化。钱老之所以把情报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把这门学问称作情报学,就是看到了情报在科技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要把这方面的工作提升到一个理论的、系统的高度,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3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
在钱老看来,情报研究是一门科学技术。他结合自己在系统工程领域的认识和实践,认为“高级一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技术,这种综合技术就要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因而他指出:“情报分析研究技术,也可以说成是生产情报的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钱学森后来把这种综合技术方法发展成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即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他说,当今人类的精神财富的量是极大的,以后情报研究的工作量比过去大得多,如果完全依靠人工是不可想象的,而必须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并与其结合,这就是智能机,由它来代替人的部分智能工作。如果不搞智能机,那么我们将会被人类自己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压垮。
2 钱学森对我国情报事业发展的贡献
2.1 钱学森关于情报事业的重要地位的论述
钱学森在航天事业上的卓著贡献使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之后,他一直希望把这种系统工程中的理论演绎出来,构建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于是,他站在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石上,研究在解决建国初期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重大复杂问题中的成功经验,期望提炼成具有普遍的科学技术方法,发展成为系统科学,并力图推广应用到组织管理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此,钱老努力使社会科学走向社会技术,创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系统工程。那么,要搞上述的社会系统工程,钱学森强调,首先要获取确切的情报资料。他认为准确及时的情报资料是搞好社会工程的重要依据。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生产技术、科学发展等各方面情报资料,都必须力求准确。他提出要建立一个情报资料库,把复杂繁多的资料组织存贮好,以便随时检索获取利用,用来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他还指出:“情报事业也是社会主义精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而这一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情报科学。”
钱学森十分重视我国信息情报事业的建设,把它列为当时之后的6O年我国应抓的三个方面工作的第一项。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产业,把它作为第四产业,“就是知识的积累、提取和使用,可称为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使用产业”。1984年9月,钱学森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把情报提到战略的高度。他说:“我们讲工业建设、农业建设、能源建设、交通运输建设,但很少讲信息建设。现在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了。我们要形成一个概念,信息建设就是所有这一类东西,包括我们的科技情报,都是信息建设事业。现在要提这么一个概念,信息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989年,在国防科工委情报研究所建所30周年纪念日上,他则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是新一次产业革命的特征之一,而情报研究又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知识和信息激活过程,所以情报研究是当今产业革命的一项核心工作。”钱老在指导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时,也曾多次提出“一定要把我们的工作放到全局的大系统中去考虑,放到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整个活动中去考虑”。
2.2 钱学森的情报学术研究在我国情报事业中的地位
符福2005年在《我国情报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伟大成就――庆祝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创建50周年》一文中指出:我国的情报事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6年国家科技情报机构成立至1966年,这个阶段是我国情报事业创建的初期,主要是研究和探索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情报机构的职能与发展方向等,从总体上看,情报学理论认识落后于情报社会实践。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至1980年,这个阶段的前1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情报事业的发展遭受重大挫折,未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向前发展,后4年是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恢复、调整与改革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2年,这个阶段是我国情报事业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钱学森发表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重要讲话,提出“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门科学技术”的新论断,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建设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新局面。第四阶段是从1992年至今。1992年召开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颁布了我国科学技术第6号蓝皮书《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方向。
不难看出,第三阶段是我国情报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钱老的情报理论研究工作为情报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 结语
虽然钱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情报科学的研究和对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将发扬钱老科技情报学术思想的精华,继续做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服务工作,为推动我国国防科技情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近春,邵利勤.情报科学技术的广阔天地:钱学森论情报科学技术概述[J].浙江高校图书馆工作,1994(4):13-16.
[2] 许志强.钱学森教授情报思维理论研究[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7):3-5.
[3] 苏盈,阴双喜.钱学森的信息情报思想及其价值[J].图书馆杂志,1995(3):21-22.
[4] 吕斌,李国秋.钱学森情报思想及其对情报学持续发展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7):1-6.
[5] 卢明森.钱学森的思维科学[J].中国工程科学,2002(2).8-15.
[6]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特色学科;馆藏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18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3.085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所在地域优势、历史文化资源,在本校特色学科和馆藏资源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优秀的专家团队,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价、整合、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而形成的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并可以被用户快速方便检索利用的一种网络信息资源库。
1 数据库选题意义
1.1 政治方面
钱学森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功和崇高地位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界卓越的成就,还因为他是一位拥有崇高品格的爱国主义者。当今高校教学和科研迫切需要钱学森精神的指引和影响。作为钱学森先生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学有义务和责任把钱学森先生的成就和精神发扬光大。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钱学森数字图书馆”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浏览和学习钱学森先生留给后人的难以企及的学科知识以及敬业爱国的高尚情怀。品味大师经典、感悟大师情怀是“钱学森数字图书馆”给世人的宝贵财富,有着深远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
1.2 学术方面
“钱学森数字图书馆”选题资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关钱学森先生的一生的传奇经历、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研究等。钱学森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工程控制论从深度与广度上推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革命、核能技术革命、航天技术革命和光子技术革命的发展;钱学森一生所从事的科学事业都与自动控制密切相关,所以“钱学森数字图书馆”另一部分的信息资源来源于自动控制工程与科学的学科领域,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的学术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如此一来,钱学森数字图书馆将成为集学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具有很强科学意义和政治意义的重要数字资源。
1.3 实用性方面
第一,可以保o珍贵的文献资源。建立“钱学森数字图书馆”,搜集到了钱学森同志的大量生平事迹和学术研究相关资料,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更好地宣传钱学森同志的事迹,传承他的研究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某些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加之搜集的数字资源,建立完善的“钱学森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上网浏览,不必到馆查阅,不仅方便读者,还能够对一些纸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方便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对于很多珍贵文献资源,制定的借阅规则都是不外借、不复印,只能在馆阅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使用。把钱学森同志的相关资料汇集起来并数字化,可以很好地解决图书馆相关规定限制阅览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钱学森,学习钱学森精神,查阅相关学术资源。同时,数字资源可以远程访问,很多时候用户可以在家用电脑访问,不受限制,满足多人同时利用文献资源的需求。
第三,可以充实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钱学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搜集了大量有关自动控制工程与科学的学科领域的资源,丰富和充实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网上资源,使之成为该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专有特色资源。
2 数据库建设原则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图书馆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1 特色性
特色数据库区别于一般数据库的存在就是信息资源内容的特色性,建立在高校的特色资源基础之上。特色数据库之所以五花八门,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就是在于它内容的特色性,因此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多方式、多角度挖掘具有特色性的有用信息资源线索,建立丰富完善的特色数据资源库,从而完整、全面地展现数据库的特色性。
要从资源内容上体现鲜明的特色性,可以体现高校鲜明的学科特色、可以体现高校图书馆鲜明的馆藏特色、可以体现浓郁的地域特色或者是其他专题特色。这些资源的特性无疑就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时候所依托的优势,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馆藏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地域优势以及人才、技术等优势,选取能够体现高校特色的特色资源作为对象进行加工整合、数字化,不能见到兄弟院校建设特色库也盲目跟风建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2 标准化和规范性
特色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是数据库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和原则,是特色数据库能够方便快速利用的前提。我国国家标准《标准化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或相关活动的词汇》(GB 20000.1-2002)中规定: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遵循标准化原则才能做到规范性标准。特色数据库的规范性涉及到特色资源选择之初到数据库建设的各个步骤中,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性操作去选取、整理、著录、标引、加工、录入信息资源,遵循关于数字化加工、资源描述、资源组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检索、数据传递、数据备份以及数据维护、数据安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合法性、安全性、可用性、可检性和可操作性。
2.3 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是指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以用户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并根据他们需求的紧迫程度确定发展步骤或优先发展对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充分和反复调研用户的需要、习惯和社会需要,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做出可行性实施报告,保证将要开发的特色数据库可用、能用、有用、好用,以便于使建设的特色数据库集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于一身。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用户获取信息习惯的变化给建库带来的挑战,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检索信息资源,那么在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中就应该本着实用、好用的原则汲取移动图书馆因素服务用户需求。
2.4 共享性
数据库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共享性是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建设原则。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是人类社会的共识,而有关特色资源的共享更为急迫。这就要求各高校消除资源独占的狭隘思想,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联系加深合作,早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5 发展性
特色数据库建立之初,开发者就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和心态。使得自建特色数据库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和可升级性。这就要求数据库在平台、硬件设备选择,架构和功能设置等方面都要作充分的考量,使数据库能够满足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功能的扩展以及其他服务的顺利开展,成功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和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
3 特色数据库服务模式
我国特色数据库的开发是以网络为前提,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完成后,要能够为本校、本地区,甚至全国用户提供服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数据库主题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用户操作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数据库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3.1 以数据库主题为中心服务模式
以数据库主题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最大限度的自由,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或者修改服务功能,并可以做出适当调整。这种服务模式的框架设置用户界面友好,页面风格统一。登录特色数据库主页上,就可以浏览、查询相关信息,包括摘要浏览、全文浏览、特色资源浏览、特定资源浏览等,为用户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包括简单检索、高级检索、跨库检索等。使图书馆的特色资源能够清晰完整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3.2 以用舨僮魑中心的服务模式
在数据库中设置个人中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借鉴CNKI中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如下服务:我的个人馆,可以按文献检索式跟踪研究主题的最新发文;学者成果库,可以自动整理本人中外文发文,传播学术影响力;学者圈,可以跟踪同行学者最新发文动态,与学者在线交流;互联网学术资源,跟踪互联网学术信息,订阅RSS、收藏网址和网文;学术趋势,了解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趋势。这样便捷的设置,不仅为用户提供了高于数据库本身的增值内容,为用户的学习、科研,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还能提高特色数据库的利用率。
3.3 以数据库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由于每个用户的信息需求不同,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特色数据库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资源优势来搜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尽量提供二次、三次信息资源,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率、查全率和查准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特色数据库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在资源建设中,可以将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文、图、声、像共存的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3.4 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引来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众所周知,目前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想更快、更准地获取信息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现在智能服务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库中的智能服务也在逐步展开,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与传统的检索方式相比,智能检索更人性、更精准,能够根据用户的学习、教学、科研等不同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多角度、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程华云,杨为建.福建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09,(8).
[2] 苏帕莎,等.我校农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思索[J].
图书馆,2009,(2).
[3] 阙本旭.CALIS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实践[J].
图书馆论坛,2006,(6).
[4] 陈全平.我国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
古:“但悲不见九州同”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必然是个忧国忧民的志士,南宋诗人陆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寄予笔下.逝世前,还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网忘告乃翁.可见陆游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至死不渝.
今:“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波兰作曲家肖邦,他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 他一生的作品数不胜数: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 这些乐曲无不被人拍手称快. 肖邦的音乐之所以被人们热爱,其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听得出,每个音符,每段旋律里都蕴藏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临死前,肖邦不能回归祖国便托付别人将他的心脏带回去.与陆游世前肖邦虽身处异国,但心系祖国.
一、什么是颁奖词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笔者认为颁奖词所适用的情形是:在颁奖典礼上,它是作为某种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缺少了这个环节,活动的策划就不是很完美,活动过程就显得不是很完整。通过这种宣读颁奖词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二、颁奖词的特点
(一)情感性 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深刻性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三)简洁性 颁奖词非常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 神韵与风采。
(四)系列性 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三、颁奖词的写法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人物事迹点到为止。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言简意丰,自然流畅。
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例子:感动中国人呢物颁奖词:
1、钱学森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李剑英
【颁奖词】(天地英雄)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3、钟期荣 胡鸿烈
【颁奖词】(树仁立德)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4、孟祥斌
【颁奖词】(义无反顾)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5、方永刚
【颁奖词】(践行信仰)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6、李丽
【颁奖词】(心灵强者)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7、闵恩泽
【颁奖词】(人生如炬)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8、陈晓兰
【颁奖词】(大医医心)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9、谢延信
【颁奖词】(有信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10、罗映珍
【颁奖词】(真爱无疆)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演示实验
多数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也有部分实验按传统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效果较差,达不到预期目的,对于此类实验,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进实验方法,增加实验的可见度,便于学生观察。例如“磁场和磁感应线”在中学物理中是2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建立起这2个概念,必须借助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一块磁铁放在玻璃板上,在其上均匀撒些细铁屑,然后轻敲玻璃板,再由教师手托玻璃板绕教室一周,让学生在玻璃板下面直接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这样既浪费时间,同时也不便于观察。如果把玻璃板放在投影仪上,利用投影将细铁屑排列情况反映在大屏幕上,效果会非常好,既节省时间又增加实验的可见性,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于部分演示实验,也可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关于“浮力的测量”这一实验,在课标中为演示实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所给器材测出浮力大小,既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巩固和验证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分组实验,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指导到位。例如“在长度测量中”要求学生掌握刻度尺的“六字”规则,即:1选、2观、3放、4看、5读、6记。这样就可以比较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把有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具体做法:让学生选实验仪器,根据自己猜想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这样既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实验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家庭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筹器材、大胆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家庭小实验。但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实验都有畏难情绪,缺乏应有的自信而不愿意去尝试。为此,笔者有意向学生介绍牛顿、钱学森等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欲望。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笔者抓住时机,适当地向学生介绍牛顿这位人类科学史上的“奇人”,告诉他们牛顿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别出心裁地做些小发明、小实验,自己动手制造各种实验设备。为了制造望远镜,他自己设计研磨抛光机,实验各种研磨材料,终于在公元1668年制成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都自愿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对学生都极具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