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史记翻译

史记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史记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史记翻译

史记翻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徐光启;科技翻译;本土意识;战略思维;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5-0076-05

一、引言

明末科技翻译的代表人物徐光启(1562―1633)翻译或编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和《崇祯历书》等学术著作,“成为最早接受西方科学知识并将它介绍给中国人的科学家”[1],引领了中国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潮流,是中国科技翻译的奠基者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

21世纪的翻译事业迅猛发展,翻译教育方兴未艾,科技翻译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交流渠道,无古不成今,观今宜鉴古――“任何一门学科的进步都离不开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经验”[2]。围绕徐光启科技翻译实践和“会通”翻译思想,本文的研究目的是:(1)回顾研究文献,清楚地认识徐光启科技翻译的研究现状和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2)审视中国科技翻译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徐光启科技翻译的本土意识、战略思维和科学精神,发掘徐氏翻译实践及思想的现代价值;(3)借助对徐光启科技翻译的研究,探索“研究翻译人物、超越翻译人物”和“研究历史、回归现实”的实现途径,尽力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日趋关注翻译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有关徐光启科技翻译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类:(1)学术专著。代表性的有Mona Baker所撰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马祖毅所撰《中国翻译通史》,罗新璋、陈应年所撰《翻译论集》等。(2)科研论文。截至2011年,CNKI收录的研究或论及徐光启科技翻译的论文共130篇,典型的有吴进的《翻译・会通・超胜――徐光启与中国近代科学》,张秀燕的《徐光启――中国科技翻译先驱》,张德让的《翻译会通研究:从徐光启到严复》。此外,王重民的《徐光启集》、阮元的《筹人传汇编》等为全面研究徐光启的科技翻译及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日益丰富的研究文献记载、描述和展现了徐光启的科技翻译成就、翻译思想和历史价值,增强了中国科技翻译史研究的衔接性,促进了科技翻译史的现代研究。然而,上述研究路径大多是“生平简介―翻译成就―翻译思想”,史实考据多、理性思辨少,记载引用多、创新挖掘少,未摆脱“为史论史”的传记式窠臼,缺少指导翻译实践的针对性。

那么,徐光启科技翻译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如何用于反思和解决现实的翻译问题呢?如何借以促进中国现代翻译事业的发展呢?下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三、徐光启翻译实践对现代的启示

16~17世纪,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朽,自然科学停滞不前;同时,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反差和艰难时局促使徐光启立志经世致用、富国强兵,致力于科技翻译实践并提出“翻译、会通、超胜”的翻译思想,努力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创了“西学东渐”的先河,表现出卓越的本土意识、战略思维和科学精神,对当今译界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本土意识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徐光启的科技翻译“不失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以传统文化为历史记忆和理解资源。……从而在翻译中倾向于本土化策略”[3]。徐光启品味“Geo”(拉丁语)的科学涵义并发掘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文化符号――“几何”之内涵,翻译“Geo”为“几何”;另外,他创造出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等译名,既切合科学涵义又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接受习惯,提升了中国科技文化的水平并沿用至今。

徐光启洞察到中国文化崇尚道德哲学而忽视自然科学、注重形象思维而缺乏形式逻辑思维、突出经验和引经据典而缺乏实验的特点,故推崇“西洋实学”。徐光启的科技翻译致力于提高本土科技水平、弥补传统文化不足,他编译西洋历法时明确提出:“熔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4]

本土化是徐光启科技翻译的基本策略,如《几何原本》中的ABCD译成“甲乙丙丁”,《泰西水法》中的Archimedes schrauben译成“龙尾车”等,这些译文的文笔风格更像徐光启发挥母语及汉文化优势的本土创作,而基本没有露出翻译的痕迹。

本土化是译者调试或改造源语文本的文化异质、符合目标语文化的接受视野、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的翻译方式,具有文化再造性、译文明晰化和适应主体文化读者的特点。翻译本土化策略和文化身份息息相关。翻译本土化策略是彰显文化身份、增强本土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化身份是翻译本土化策略的决定因素。文化身份是一种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蕴涵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和相对稳定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影响和制约了民族及个体的行为方式,译者和译文读者总是有意无意地亲近、寻求自己的文化身份及完善、增强本土文化。“翻译拥有形成文化身份的力量,创造出一种异域文化的代表,同时构建一种本土主体性,该主体性由于关注本土符号和意识形态而使得文本可以理解并发挥文化功能。”[5]“译者的文化选择与其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受主体文化的影响,许多译者大都有意无意间认同主体文化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实现自己的文化选择。”[6]徐光启的文化身份是“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①他选择本土化的翻译策略也就顺理成章了。

今天,翻译成为学习和借鉴先进科技和文化精华的重要渠道。文本的译介选择应该符合国情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兼收并蓄、以我为本,内化、融入本土文化的深厚根基中并避免翻译的民族虚无主义,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的科技和文化实力。选择本土文化需要的文本是实现翻译本土化的必要条件,具体的翻译操作则是实现翻译本土化的充分条件。汉外互译对本土化策略的需求与日俱增。外译中需要避免洋腔洋调,Coca-Cola(可口可乐)的翻译堪称本土化翻译的范例。②引进新鲜文化因素需要运用本土化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影响目标语读者并尽力发挥翻译的最大作用。中译外需要避免“中腔中调”。翻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译者须要考虑译入语的本土文化特征,译文要尽量贴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身份与价值观。 翻译须要恰当运用“文化适应策略”,竭力避免片面追求忠实的“抵抗式”翻译。 本土化具有彰显文化身份、增强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那么,本土化翻译如何面对突飞猛进的全球化浪潮并深入促进跨文化交流呢?

固然,翻译缺乏本土化意识容易导致文化虚无主义;但极端绝对的本土化翻译则容易走向文化保护主义、阻碍异质文化间的广泛交流和本土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同质化的全球化和增强异质化的本土化对立统一、依存共生,逐渐融合演变成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新趋势,个体和民族越来越体现为全球本土化的新的文化身份。全球本土化要求翻译既要贴近目标语文化、增强目标语读者的亲近感,又要引入异质因素并为目的语文化输入新鲜血液。“文化意义高度依赖于跨文化交流,相异的文化传统间的互动使目的语读者――通过跨文化想象――分享他者的经历和感受他者体验。”[7]本土化翻译承载文化他者的价值――体现着裹挟异质文化的全球化,并承认自身文化的局限――凸显着服务自身文化发展的本土化。

(二)翻译战略规划

善弈(译)者谋全局之胜,不善弈(译)者谋数子之得。翻译战略是文化战略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局性整体规划是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翻译的战略思维不可或缺,而国内的翻译战略意识较淡薄③,中国尚未制定与语言战略、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翻译战略。徐光启是“善译者”,其科技翻译的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突破了中国传统翻译“译技”④ 的局限,对今天翻译战略规划的制定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有一定启迪。

面对明末中国科技的时代断层和中西科技发展的巨大差距,徐光启把科技翻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臣等愚心,以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 必须翻译。”[4]374

“翻译、会通、超胜”是徐光启科技翻译事业的战略核心:翻译是手段,会通是桥梁,超胜是目的。徐氏的翻译战略远见超越了唐宋以降聚焦于佛经翻译“译技”的研究和论争,尽管限于时局未能完全实现,却成为中国翻译史的转折点。

当下,翻译水平和翻译事业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国家战略安全息息相关。中国正经历着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的历史阶段,尚缺乏完整明确的语言和翻译的国家安全战略规划,翻译教学大国和翻译资源贫国的现状与中国国家形象不相适应。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关注和推进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8]那么,中国的现代翻译事业需要怎样的国家战略呢?

第一,应设立统管外语及翻译事业的专门机构。翻译是最重要的外语事业,也是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胡文仲等呼吁引导、规划外语及翻译事业的发展是实施翻译战略的当务之急。[9]第二,制定翻译战略,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规划。徐光启科技翻译的战略路线是“翻译―会通―超胜”,最终目标和落脚点是增强中国的科技、经济、军事实力而超过西方,“惟尽用西术,乃能胜之。欲胜其术,必造我器如彼器,精我法如彼法,练我人如彼人而后可”[4]289。表现出非凡的战略勇气和远大志向。徐光启科技翻译的战略路线仍然适应当今的中国。

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国家应制定翻译事业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要基本涵盖发展翻译的战略原则、战略措施、战略目标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避免翻译事业发展的无序和盲目,让翻译界和翻译者更加清楚翻译工作的责任及努力方向,发挥翻译的长效积极作用,为促进国家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硬实力、实现“超胜”作出贡献。第三,创设和谐的战略环境,促进翻译的可持续发展。翻译的可持续和谐发展需要国家的战略规划、翻译界的战略视野、译者个人的战略定位协同作用,发挥综合影响力。翻译界要有迎接挑战的战略视野,发挥各级翻译协会的作用并为国家的翻译规划提供参考;加强翻译的战略研究,介绍国外翻译战略和规划的做法和经验,提高翻译规划政策和法规的研究水平。翻译者要有个人的战略定位,融个人翻译行为和国家及社会的翻译需要为一体,实现自己的翻译价值。完善的体制和法律能够激励、管理、调控翻译事业的发展,是翻译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早日实现翻译立法,将是翻译行业科学、规范、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使翻译行业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对外交流与发展大局的必要手段”[10]。

翻译的国家战略、翻译界的战略视野和译者个人的战略定位共同构成了翻译的战略框架。翻译战略的落脚点是翻译质量的提高,而提高翻译质量的根本途径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问题的核心是翻译人才的培养。那么,如何提高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呢?

培养和选拔精通中西科学的人才是徐光启“翻译、会通、超胜”战略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复兴中国科学、缩短中西科技水平距离的当务之急;“必若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精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4]74当前,中国翻译人才的培养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经历着时代转型,高水平翻译人才的紧缺和社会需求急剧增长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是应对翻译产业化和提高翻译质量的根本。质言之,翻译价值观、翻译知识和翻译实践能力是翻译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首先,翻译价值观的培养是良好译风形成的前提和保证。译者价值观直接影响翻译质量。徐光启的价值观是“经世事功”――疗救时弊、治国济民、富国强兵,这深刻影响了他的科技翻译。端正翻译价值观是翻译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翻译价值观教育能够避免单纯注重翻译技巧或具体的语言纠错、忽视翻译价值观的倾向。其次,翻译知识涵盖通识知识和翻译专业知识,拓展翻译知识是提高翻译能力的基础和关键。通识知识是杂学知识,徐光启的翻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广博的国学知识和科技知识;翻译要求具有能用广博的知识解释和传递文本意义的能力。从事翻译活动的人需要不断更新通识知识;翻译专业知识则直接影响翻译能力。最后,提高翻译实践能力是翻译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指向。翻译价值观和翻译知识是软实力,翻译实践能力是硬实力。目前,一些语言服务企业非常注重应聘者的翻译实践经验,学位、学历及翻译资格证书则屈居其后,实践技能型训练是翻译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最主要内容。[11]在培养翻译人才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实践的训练合力及效果。文学翻译具有巨大的语言文化价值,能够培养跨文化的转换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但现代社会更需要实用性的非文学翻译,翻译教师亟需打破中国翻译教育的文学翻译传统,提高非文学翻译实践水平,培养社会急需的翻译人才。高校必须结合社会、地方的需要和自身优势培养特色翻译人才,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特长选择翻译领域,避免一刀切和千人一面,以满足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丰富的翻译知识为基础,勤学苦练,就能够有效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翻译事业需要宏观的战略思维,徐光启科技翻译的战略远见对今天翻译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三)科学的翻译精神

徐光启融西学翻译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为一体,徐氏的科技翻译表现出科学的翻译精神:严谨的翻译态度、合作翻译的方法、超越翻译本身的实践验证。

1.严谨的翻译态度

严谨的翻译态度是造就科技翻译佳品的重要保证。翻译能力是翻译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翻译态度是译者的必备素质和译作质量的保证。正是这种严肃认真的翻译态度成就了《几何原本》等不朽译作。今天的不少翻译人员认为自己是外语专业科班出身,自认为精通外语和母语,或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失却了兢兢业业的翻译态度,导致不少翻译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翻译效果乃至国家形象。近年来,机器翻译大大冲击着翻译态度及价值观,在一些人心目中,“有电脑、会上网就能做翻译”的偏颇认识有增无减。信息时代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人工翻译的费时耗力和迅速增长的翻译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翻译在某些翻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提高翻译效率、解放人工翻译的有效渠道。但自然语言的无限灵活性和翻译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机器翻译运用的有限性和辅。因此,高强度、高质量翻译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发挥译者个体的创造性以及译者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还需要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配合,以此更好地避免翻译的“机器依赖症”。

2.合作翻译的方法

合作翻译方法是译者科学精神的重要反映,团队合作能集思广益、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当年徐光启和传教士的合作,首创了中外译者合作的科技翻译方式。“先生(徐光启)就功,命余口传,自以笔授焉”[12]、“与同西洋远臣龙华民、邓玉函等,日逐讲究翻译”[4]343等记载是徐氏合作翻译方式的真实写照。时展至今,可以说“翻译者不再是高校教师而是专职的翻译工作人员(译员),翻译的形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的大兵团作战,翻译的内容也不局限于文学作品等的译介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13]因此,合作翻译是必然的选择。翻译的本质决定了译者更擅长将外语译成母语,合作翻译之于外译别是中译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外翻译者合作则更能提高中译外的水平。中外人士合译中国文献的优势是: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减少信息传递的差错;增强译文的流畅程度,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增加思想火花碰撞的机会,促进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的发展。合作翻译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翻译事业不但不能忽视合作翻译,反而应该拓展它的运用范围。

3.超越翻译的实践验证

超越翻译本身的实践验证是徐光启科技翻译的巨大闪光点。《泰西水法》的翻译和制器、实验同时进行,并记录了制器和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译成之后,徐光启又在天津采用新的水法开辟水田,进行大面积实验并获得成功;徐光启“昼测日、夜测星”,验证翻译引进的西方历法;翻译西学后他又注重引申、发展和创作,翻译《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后写成了《勾股义》和《测量同义》。徐光启的科技翻译不但实现了翻译实践本身的意义――语言转换,而且超越了翻译实践本身――实现了翻译的应用价值。今日译者应当做到:(1)译有所译,翻译目的语需要的科技文献,尽力避免翻译的盲目性和译文 “无人问津”的状况;(2)译有所学,翻译是深度理解的过程,译者需要学习原文的先进技术、思想精髓或文化内涵,避免纯粹“传声筒”式的翻译;(3)译有所感,翻译是译技揣摩、思想升华的过程,译者需要不断总结、归纳翻译的方法和经验教训,避免脱离实践、玄而又玄的翻译论调;(4)译有所为,科技翻译实践须要促进翻译实践和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验证、应用和推广科技翻译成果,使之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体现翻译实践的社会价值。

翻译是创造性的生产活动,译者是创造性的主体,需要具有科学的翻译精神,徐光启的严谨翻译态度、合作翻译方法、超越翻译本身的实践途径成就了他26年的不朽翻译人生。

四、结语

徐光启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的战略论断,译以致用,精心实验。研究历史的关键是吸取经验,指导现在与未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搜集、梳理研究徐光启的资料?如何进一步建立历史和现实的密切联系,不断发掘徐译及其思想的现实价值?如何借助传统推动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体系建设?如何学习古人而超越古人,清楚地定位中国翻译的发展趋势和现代任务?以上诸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

翻译《几何原本》时,徐光启说:“呜呼!吾避难,难自长大;吾迎难,难自消微;必成之。”引以共勉。

注释:

① 出自《周易・系辞上》,徐光启的《泰西水法序》引以自我激励,表明徐氏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认识、同化西学的意识。

② CocaCola 1927年现身中国上海,最初的译名是“蝌蝌啃蜡”,销路不佳;1928年,CocaCola公司登报征求译名,旅英华侨蒋彝(1903―1977)的译名“可口可乐”形神兼备、音意俱美,脱颖而出。

③ 国内尚未出现研究翻译战略的专著;CNKI中,题目包含“翻译、战略”的论文共15篇,而核心期刊论文仅2篇(截至2011年)。

④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焦点是“译技”,如安世高的“义理明晰,文字冗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支娄迦谶的“多用音译”,支谦的“曲得圣义,辞旨文雅”,道安的“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 彦琮的“八备,十条”,玄奘的“五不翻”等。

[参考文献]

[1] 吴进. 翻译・会通・超胜――徐光启与中国近代科学[J]. 文史杂志, 1998(3):1618.

史记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实验教学;板书;学科思想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06

作为一名市级学校带头人,我有幸在全市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上,开设了“水的净化”的示范课。从课前准备到正式上课的过程既有挫折、困顿,更有成功与喜悦。本节课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本文从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回顾这节课的部分历程。

一、课前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么样和学的怎么样?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产物,是确定教学内容的直接依据。在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与“水的净化”相关的内容标准有:(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自来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水的净化”的相关内容的处理略有不同,以“人教版”和“沪教版”为例:“沪教版”教材中有关于“区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的“活动与探究”,而“人教版”教材中则没有;“人教版”教材中有关于“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而“沪教版”教材中则没有。

参考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知识逻辑顺序为:水中杂质的类型可溶性杂质的检验不溶性杂质的净化可溶性杂质的净化(硬水的软化和蒸馏)水的净化在生产中的应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 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节课需要“借班上课”,教学的起点应该从哪里开始?对学生起点能力的诊断则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经验,初三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下列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1)自然界的水中有杂质(如泥沙、细菌等);(2)“水垢”的相关知识(水壶或水瓶胆内的水垢);(3)水的汽化和液化等。起点能力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效。

学生已有的错误的“生活概念”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较大的消极影响,所谓“生活概念”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往往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实践,获得的一些经验性的知识。如学生可能认为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水的净化就是将水中杂质全部除掉的过程等,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的“生活概念”,让学生知道无色透明的水中还可能有多种杂质、可根据所得水的不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净化水的方法。

3. 教学目标的制定

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4)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新课程提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几年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基本都是分开写的,但近几年大多数学者则认为: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通过上述学习,结合教学内容及“化学课程标准”,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的区别。

(2)知道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意义。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增加饮水卫生的意识。

(4)初步学会过滤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实验的处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根据实验主体和实施形式,可将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又分为随堂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本节课涉及的实验有:(1)蒸馏水和食盐水的区别;(2) 过滤器的制作及过滤操作;(3)明矾的净水作用;(4)活性炭的吸附作用;(5)硬水与软水的区别;(6)蒸馏操作;(7)简易净水器的制作等。其中(6)作为教师演示实验是不争的事实;对于(7)的处理,一般是作为“家庭小实验”来处理;对于(2)的处理,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不同教师则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实验都比较多,要想在45分钟内较为顺利地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个人认为还是教师演示的好,因为此时学生学习化学毕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实验基本操作还很陌生,从实验教学的渐进性考虑,后续学习“粗盐提纯”时,再让学生动手做“过滤”操作,时机则较为成熟。实验(4)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用“U型管”作为实验仪器,其优点是方便对比,难点是如用颗粒大的活性炭,实验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用粉末状的活性炭,红墨水则不易从活性炭又辛飨吕矗实验时间过长,经过课前多次演示,最后我采用将颗粒状和粉末状的活性炭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过滤层和吸附层,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对于实验(5)的处理,课前演示时,对比水样用了浓度较大氯化钙溶液,这样实验现象对比非常明显,但是2011版新课标中指出: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上述处理方式明显违背了这一精神,最终通过多次实验,选择了适当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作为对比,使实验情景更接近真实。

5. 板书的设计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进入课堂,很多年轻教师上课时,传统的黑板逐渐变成了“白”板,而现代化的电子白板则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传统的黑板,甚至有人提出取消传统的黑板。用投影替代传统的板书还是存在许多局限性:(1) 缺乏整体性;(2) 影响视力;(3)不经济;(4)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等。精心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板书设计如图1:

二、课后反思

1. 实验教学的再改进

参加本次评优课,在实验改进上花了很多时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本上实验重视不够,平时常用视频实验,忽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缺少精益求精的进取心;(2) 依赖心理作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经常阅读到化学类期刊中发表改进实验的文章,以为有这么多改进的方案,到时拿出一种实验方案即可。如用“U型管”演示活性炭吸附实验及“简易净水器”的制作^程等,很多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再一次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范课结束后,我对本节课其中的两个实验进行了再改进:(1)活性炭吸附作用:用注射器代替“U型管”,活性炭全部用粉末状的,用沙布将活性炭包裹起来,实验时利用推动注射器活塞可解决水流速度慢的问题,通过红墨水从注射器流下来的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色,说明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且一定量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家庭用净水器的“滤芯”要定期更换的道理。(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用三种水样(等量的蒸馏水、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硬水和软水如何区别,还能知道硬水还有“硬度”大小的差异。

2. 学科思想的再渗透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和核心。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学科思想的渗透,很有可能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将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发展。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已关注学科思想的渗透,在讲解水中含有哪些杂质时,引导学生从可溶物、不溶物及微生物的角度将水中的杂质进行分类,体现“物质的分类观”;在进行明矾净水及过滤实验时,均采取用对比实验,体现“比较”的学科思想等,但总感觉学科思想渗透的还远远不够,经过进一步的反思,我发现本节课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学科思想的渗透:(1)对上述两个实验的再改进,可渗透“定量研究”的学科思想;(2)讲解活性炭吸附作用时,可将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通过投影来展示,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3)分析水垢的形成时,可从硬水中含钙、镁化合物的角度分析水垢中的元素组成,体现“元素守恒”的学科思想。

通过上述回顾和反思,我对“水的净化”这一节课的教学,思维脉络更加清晰,对实验的处理也更加合理,对化学学科思想渗透的途径也找到了新的学习内容的生长点,希望能为他人上“水的净化”这一节课时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胡志刚.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史记翻译范文第3篇

    商务俄语一般不苛求语言的优美性,而是讲究就逻辑的清晰性,条理的清楚,思维的缜密度以及结构的严谨性。在陈述事务上往往具有具体,明确,不含糊其辞的特点。翻译中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这跟个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往往这样的小问题就会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商务俄语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与文化转换的过程,想要熟练地掌握语言与文化转换之间的处理方法,拥有巧妙的译技巧是翻译人员成功的必备条件。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了解译文涉及的广泛内容。要想准确传递信息,就要求译员掌握商务俄语必备知识,并且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直接性、无准备性、语境依赖性等特点。商务俄语的翻译要求翻译人员熟悉国际商务知识,两种语言的知识以及两国的文化,从而在交流中准确的了解交流信息,处理文化差异,解决翻译障碍,从而使翻译人员的翻译符合双方的交际目的。

    二、商务俄语翻译知识

    商务俄语具有其独特的单词、语法、和句法特征,因此,商务俄语的翻译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商务俄语属于公文事务语体,它有几个特点,例如非私人性、表述要求高度准确,程式化、语气客观等。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商务俄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介绍商务俄语翻译知识,浅析商务俄语翻译的技巧。

    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翻译分为口译和笔译。口译主要体现在谈判与参观方面,而笔译主要体现在协议与合同方面。在这里,我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口译与笔译的翻译知识及翻译技巧。

    总体来说,口译的历史比笔译更长久,并且口译也是最直接的翻译方式。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口译的分类。口译可以分为两大类: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根据交际场合或翻译目的口译可以分为导游式口译、谈判式口译、会议式口译、生活式口译等;根据翻译方向可分为单向口译和双向口译,交替传译既可是单向式,也可是双向式,同声传译往往是单项式的。

    三、商务俄语口译及笔译翻译技巧

    知道了口译的分类,接下来我们说说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 ,应具备的口译特点。口译强调瞬间性,因此特别重视听力和听力能力的训练。口译成功的一大法宝就是译员的速记能力,记住讲话的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口技很强调瞬间记忆,即听完一段文字能立即复述所听到的内容。而训练这种记忆能力的方法有:用说话者说的原语复述所听到的内容;用翻译过后的语言复述所听到的内容;用说话者的原语言或翻译后的译语概述所听内容的核心;用翻译后的译语编辑所听内容,使之更有逻辑性,用逻辑记忆加强瞬间记忆,使之更好的翻译;用各种速记符号协助内容的记忆。这其中心记比笔记训练更重要。笔记越多越分心,因此要以心记为主,笔记为辅。

    口译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说:

    1.在谈判现场,口语中常出现一些尖酸的话、粗话等,这个时候译员就不能一味的说实话,尤其是在商务谈判上,商务谈判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赢利,作为译员,他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翻译任务,还需要在翻译上协助商家,使己方获得最大赢利。所以说翻译并不只是把双方的话复述出来就可以,还应因文化不同或产生矛盾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翻译上做适当的调整,这种做法看似违背口译人员的职业准则,但效果却是积极的,商务口译不同于政治口译,要争取利益最大化。正所谓:不可不言之,亦不可尽言之。

    2.口译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卡壳,这种时候有几种解决方法,首先,译员可以小声询问,问明白后说一声"对不起”继续翻译;或是通过上下文意思猜测需要翻译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不知道的词,并在不影响翻译意思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忽略这个词,如果之后明白了,可在下面的翻译中做补充说明。总之就是要在翻译过程中随机应变。如果是给中方做翻译,在口语表达上不要忘记加上ну,так,вот,как же,ну что等等口头用语,这样不仅符合外国人的说话习惯,还可以放慢翻译节奏,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不至于出现卡壳、冷场等现象。

    3.不同国家语言上都会存在差异,俄语和中文也一样,所以很多大学俄语专业都会专门开设翻译课程。例如汉语中的“您慢走!”就不能按照汉语的意思翻译成Идите медленее!这会让俄罗斯人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这时候你就应该说Счастливого пути!类似的这种状况还有很多,例如“一路辛苦了!”“请留步!”等等,这就需要译员自己去积累,去学习了。

    4.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会出现重复,不知所云的情况,这时候译员就不能按照说话人所说的话去翻译,就要及时总结说话人的意思,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翻译,否则会给人一种译员翻译水平差,词不达意的感觉。

    这里就为大家举出几个口译常用语,口译常用语都有谈判常用语,参观常用语,公司宣传常用语:

    谈判常用语

    (1)Если вы не возражаете , прступим к делу.如果您不反对,我们就开始谈吧。

    (2)Наши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по этому вопросу савпадают.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相同。

    (3)У нас есть несколько замечаний по некоторым статьям общих условий контракта.我方对合同总则中的某些条款有些意见。

    (4)Мы согласны на аванс в 6 процентов от цены контракта.我方同意按合同价格的6%支付定金。

    以上就是口译的翻译知识及翻译技巧,想做一名合格的商务俄语翻译这些远远不够,最主要的还是掌握一定的商务俄语词汇及常用语等等,加强自身的听说能力。

    笔译力求译文似原作,这就需要在词汇,语法,修辞方面都要做到极似。商务用语不需要太多修辞方法,只需要翻译准确就可以。在笔译商务俄语中,有几点小窍门,也可以说叫“三多规律”即“多用套话”、“多用文语”、“多用固定搭配”。

    1.多用套话

    人们在长期的商贸翻译中,形成了一套简洁并且实用的商务专用套话即固定的格式范围。在合同翻译中,不能随心所欲的翻译,合同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要点,要尽量使用套话来翻译。例如:

    (1)Заключили настаящий контракт о нижеследующе.“签订本合同如下。”

    (2)Китайская компания по импорту и эктпорт машин 《Машимпекс 》, г. Пекин именуемая в дальнейшем 《Покупатель》.“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北京市),以下简称“购方”。

    2.多用文语

    合同属公文事务语体,俄译汉时多使用文语。“如”、“......者”、“据此”等都是常见的书面语,比较文雅,在商贸俄语合同翻译中,应该多使用类似的词语,不仅使译文条理清晰,还给人一种严谨认真的感觉。

    例如:На основании представленного документа заинтересованная сторона освобождается от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н...据此证明当事方豁免责任......

    3.多用固定搭配

    (1)合同的翻译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组,它们的翻译方式已经程式化,属于固定搭配。汉语中的“通过......”、“以......方式”通常翻译成俄语中的путём чего;

    例如:В результате дружественного согашения Продавец и Покупатель согласились заключить нижеследующие статьи и условия настоящего контракта.售方和购方通过友好协商,同意签订合同条款如下:

    (2)而表“按照”“依照”之意时常用俄语短语на основании...,в счёт...

    例如:Условия сдачи-приёма товаров дейстуют в со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Коммерчесткими условиями сделок во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е , рекомендованным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и правилами их толкованйяв》交货条件依照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办理。

    (3)В случае可以翻译成“在......情况下”还可以翻译成“如......,如果......”

史记翻译范文第4篇

反义词:

1、消极:否定的,反面的,不求进取的;消沉的;

2、落后:趕不上,落在后头,不先进,而后,后来;

史记翻译范文第5篇

一、中英文存在的差异易导致广告翻译中的失误

从词汇意义层面来说,中文某个词语所表示的意思跟英文中的一个单词对应,但是英文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同时具有褒义和贬义。例如中文里的山羊,英文是goat,但是住英文里,goat 除了山羊外还有色鬼的意思。而有部分译者对英文词汇一知半解,又不愿认真参考各类工具书,因而出现了词汇翻译上的失误。

从句法层面来说,中文广告和英文广告在造句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中文广告词短语结构和并列结构较多;而英文广告通常使用省略句、祈使句及破折句,行文构句多使用单音节词和合成词。很多译者在翻译时没有注意中英文造句的习惯,因而出现翻译失误。

从文化传播层面来说,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精通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首先由于社会价值观的不同,汉语广告重政府权威,常用政府权威来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身价。基于这种心理,广告中“获奖、优、推荐品牌、老字号”等字样俯首即是。而英语广告重视用事实说话。其次由于受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说从南到北、南来北往,南的方位在说法上常置前;而英语文化恰恰相反,英美人常把从南到北翻译成“from northLo south”如西北,西南,东南之类的方位词语,英语的说法与汉语不同,分别说成“northwest,southwest,southeast”。由于社会价值观、地域文化的不同,对广告的跨文化差异理解不深,所导致的翻译失败也屡见不鲜。

二、广告翻译要求和策略

首先,译者必须拥有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和良好英语修养,掌握丰富的同汇最,较详细的了解中文的音义、英文的一词多义等情况,并且做到在翻译过程中勤查工具书,对翻译内容进行查核,避免词汇翻译上的失误。例如中国的山羊牌闹钟翻译成Goat Clock就是个例子,山羊goat在英语里有“色鬼”的意思,在西方国家大部分家庭主妇担任购物的任务,没有哪个家庭主妇会将一个“色鬼”领进家门的,但山羊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是忠诚的象征,因此根据产品设计者的意图翻译为Loyal Clock,才能让该产品顺利打入市场。尽管大错通常是很幽默的,但产品因广告失误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次,掌握中英文句法方面的差异对广告翻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某品牌铅笔的广告语“品质优良,书写,美观大方”的译文为“Superior in quality,Smooth in writing,Excellent in Appearance”,这种译文忠实有余,但味道不足,很难起到宣传的作用。相反广东利莱时装有限公司的广告词的翻译就处理得很好:利莱时装,真我个性,淑女形象――“Lilai gives yOU a sense of ourtime,a trae yourself and a pretty girl”。

再次,在英汉广告的翻译中,译者既要注意两种语言各自的规律,又要注意文化差异,使译文具有与原文同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符合目的语消费者的文化传统、消费心理而被他们所接受。1985年Christian Dior公司推出Poison香水。存西方国家用“毒药”命名香水,会使人产生逆反的购买心理,从而增加销量。但是在中国,使用香水的大多数还是女性,中国女了应该还没有达到西方女性那种心理程度以至于以身试毒。但我们如将其翻译为百爱神香水,这种译法则很有创意,也饱含寓意,并且体现出这款香水的魅力。

最后,翻译时避免将原文中的语音、词法、语法的表达习惯迁移到译入语中。比如说对于一则公益广告的翻译“Thieves lovecrowds,Watch your wallet,bag,camera”,如果我们直接套用其表达方式译为“小偷喜欢拥挤的人群,注意你的钱包,手提包,照相机”,就会使汉浯读者感觉有些古怪,不对胃口。因为英语中是以提醒顾客从自身保护人手,而汉语习惯于从注意可疑人员方面人手,所以可以简单译为“谨防小偷”。

而根据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译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广告翻译策略。

直译,又称语义翻译即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词汇对译。如“Hand in hand,Future inyour hand.――伴你同行,把握未来(太平人寿)”;“Life is a Journey,Travel itwe.――人生如旅程,应尽情游历(联合航空)”。而直译中最典型的就是音译,根据原语发音译写。如Sony――索尼电视机;华凌冰箱――Hualing。译者在音译之前,必须斟酌比较并讲究一定技巧,力求简洁。

意译,又叫功能对等翻译即改变原文的修辞特点或基本句式的译法,容许译者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原文的基本信息保持。由于两种语言存在着词义、结构、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不宜或无法直译,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如双关,我们常采取意译。广告翮译中双关的翻译是什比较棘手的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加上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差很大,我们唯有用其他的方法使原文中的双关意义最大程度地传递到译入语中。试看以下译例。如上海牌电视机的一句广告词“ShanghaiTV―Seeing is believing”,引用了英语成语“Seeing_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英汉都具双关之意。一是本身看电视的动作;二是眼见为实,上海牌电视机质量信得过。

套译即在不破坏原广告语效果基础上,借用译入语中某些固定结构框架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如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日本丰田公司就深得其中的奥秘。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大胆套用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古谚“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而在美国则换成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并非所有的车都生而平等),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独立宣言》中的首句就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丰田公司就是以此来表示丰田车的质量比其他车要好。

相关期刊更多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

文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秦汉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咸阳师范学院;中国秦汉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