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私立学校的发展

私立学校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私立学校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私立学校的发展

私立学校的发展范文第1篇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概念之前,先让小学生猜想、发现一定的规律、内容,在教师教学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猜想提出检验、完善、修改,然后加以类比,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

2.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渠道

2.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考查测试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支配,许多教师奉行“熟能生巧”原则,实施计算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计算、害怕计算。认真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对计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樱?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实现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探寻解题的方法。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在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各抒己见。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要求口算的必须口算,多动脑筋,联系简便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

2.3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有些家长在自己督促、辅导孩子的同时还聘请家教人员进行数学辅导。但是,现在家长比较关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参加专门的“奥数”辅导,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3.培养学生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措施

3.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习惯。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书写工整,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并检查。经常这样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私立学校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职业道德;制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21-02

学校的各项工作,需要教师们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学校工作高效运行,离不开团队协作水平以及个人的努力。学校管理层要认真考虑如何使团队协作达到最佳状态,如何使个人的努力程度发挥到极致。学校的管理也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随着社会进步,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课程改革――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现代学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更新管理理念、再造学校文化、重建管理制度。对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运用先进的思想,优化制度,提升管理方式,不仅是顺应当前形势的自然之举,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管理改革的大势所趋。

一、 制度健全却难以落实

大多数学校都有一套健全的校规、制度。只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奖惩不到位,学校领导对某些现象夹杂一些个人感情,有时候立场不坚定,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学校的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为了应付检查,大大降低了制度的管理功能、约束力。

二、 教育评估不科学

当前的教育评估存在很多弊端: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只重视材料而不重视工作。这样评估成果就会使某些教育工作者弄虚作假。往往在评估之前为了应付差事补材料;不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只看重成绩,应试教育评估时主要看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落到实处

在工作量上、工作过程上和工作成绩上以工资的方式还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使一些教师不能抵制极度丰富的物质诱惑,做到安贫乐道,在教学方面注意力分散。有很多教师为了物质充裕,生活水平更高,追求第二产业为自己谋求福利,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四、 学校在教师评价上的失误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就其共性方面而言,存在着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程序五方面的误区。学校考核小组围在一起,根据自己的印象给教师打分,由考核小组几个人给教师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评价只是领导的事,教师作为旁观者,对评价工作毫无兴趣,漠不关心,导致教师侧重于量的满足而忽视了质的追求;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科考试成绩论英雄,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教师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考查。评价内容上的误区使一些教师只能教死书、搞题海,甚至有些教师违背师德弄虚作假。

五、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创建现代化学校的认识还没有到位,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意识不强。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远程教育资源图书仪器的使用率较低。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远教资源、图书仪器、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的作用。教学科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须深化。

学校制度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适应当时社会需要、适应当时教育。笔者认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教师和学生都是感情活跃的人,不是工具。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宽松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的管理应该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重视社会环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影响,重视教师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适应情况。学校管理应以人的素质提高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素质健康、快乐、持续、高效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性化的管理,有效管理活动的核心因素是人。通过有效的学校管理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2.树立开放的管理理念,改变固有的看摊守业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一个系统必须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与外界互相传递信息、互相影响,不断应对环境,适应变化,这个系统才会不断完善、充满活力。当前紧迫的形势要求在学校管理中,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改变目前僵化的状态;要从封闭的状态解放出来,站在社会的角度寻求发展;要解放思想、树立民主意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3.加强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学生最优发展。

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目前的中国教育现状仍不乐观。中国教师最能讲,中国学生最能考。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一讲到底。总以为只有教师讲得细,讲得多,学生作业写得多,完成得好,才能学习好。学校的任务是育人,就目前来说,变革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深入持久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在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如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评价标准,也要让全体教师形成改革的愿望,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4.切实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与各项规章制度息息相关,也体现了依法治校的管理特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制度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教育形势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应对;二是制度要随思想走,管理制度与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就是毛与皮的关系;三是制度建设要走出“制度越详细越好”的误区。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孔子说过“使民以时”,治校也是如此,不当为而为是扰民,当为不为是失职。在学校制度建设这个问题上,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应当引起我们这些教育管理者的思考。

5.为更好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必须开展教育科学理论研究。

为了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育经验,必须有理论基础。开展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对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进行表扬、奖励,鼓励他们深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方法,把教育教学活动转变成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探究、反思,以达到自己的实践能力。

6.建构合理的教职工业绩考评体系。

学校建设的根本是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有效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问题。学校管理应着力从促进教职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入手,吸取国内外学校管理的先进思想、经验,用系统的管理方法把人与事整合在一起,完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用联系的方法把业绩、个人、团队合成一个整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凝聚团队力量,达到团队整体质量提升。用评价方式贯通整个过程,以确保实现目标,使考核的结果成为教职工培训、评优的基本依据。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就是将各方面因素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有利的高度,从而创办一个和谐的、自由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郭胜.精细化管理有效策略[J].宁夏教育,2014,(2).

私立学校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管理 创新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The Management Idea of School Content-type Development

XIE Wenq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East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promote school recognize that, to achieve the content-type development, becoming elite, high school will have to improve school management level. Although in reality the situa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but we still want to enhance the school's driving force, cohesion, creativity to start, continue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of the school's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school management, managers should take an advanc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s a guide, create advanc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lement mechanisms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hool's content-typ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hool content type development; school management; innovation; new curriculum reform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学逐渐认识到通过教育家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打造一流名校的必由之路。不管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丰富,还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内涵式发展都对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落实等,都要依靠学校管理来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改变管理思路,成为摆在每一位校长面前的必修课题,虽然这称不上是新的任务,但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却蕴涵了新的意义。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民主机制的缺位和人文情怀的缺失,有些学校尤其是基层中小学的管理水平不容乐观。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学校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去,发挥每一位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摆在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将对学校管理的方向与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且侧重于行政管理(职能科室、教研组、教职工等)。

1 学校管理的目标与现状

1.1 增强推动力

推动力,指引导教师积极向上、不断钻研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和主动参与配合学校管理的一种力量。“称职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毅力和能力。”①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每天除了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不愿进行其他的学习和进修活动,不愿主动尝试或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每天都在进行惯性的工作。学校要从根本上给教师提供向上发展的助力和阶梯,使教师从内心中希望提升教学能力,这就要从教师的需要入手。

研究发现,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优势需要依次表现为:一是提高社会地位的需要;二是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三是发挥专长、取得成就的需要;四是业务进修、专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受到尊重和信任的需要。②这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相似的。学校应该逐步满足教师的这些需要,并不断提出教师(至少是部分教师)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新要求,引领教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动力。这不仅局限于职称评定、提高工资和奖金、提拔升官等,因为职称、工资、官位终究虽是必须的但也是有限的,有些人经过努力也得不到就放弃了,而有些人得到以后没有新的目标也不再努力了。激励要形式与内容、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给予有能力、水平的教师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使教师感受到努力的成果被别人认可和赏识,自己得到了尊重和回报。

1.2 提高凝聚力

学校的政令畅通、教育理念为每一个教职员工所理解,并能齐心协力地贯彻执行,需要高超的管理艺术,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学校管理的凝聚力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横向的凝聚力。即各职能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各位教师之间都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好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有些学校工作往往是各干各的,很少出现默契的配合,有了功劳大家抢,有了问题互相推,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上进心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工作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工作分工不细、工作责任不清、奖罚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二是纵向的凝聚力。从管理序列上看,许多学校官僚作风依旧,上级领导决定的事情既不经过民主决策,还要求下级无条件执行,给一线工作的教师、班主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管理层面的条块分割,每一个部门都有权对教师和班主任发号施令、施加压力,使教师、班主任疲于应付,没有相互协调和适应减压的措施,导致基层教育者怨声载道。这就造成了整个学校缺乏必要的凝聚力。

三是时序性的凝聚力。各职能科室、教研组、老师们要总结好自己的工作经验教训,为下一届教育者或继承者提供借鉴,成功者的不断接力才能使学校不断进步。但现在一些学校采用工厂式的奖惩制度,只注重个人教学成绩,使得教育者不愿意相互交流,有好的经验也相互保密,即使被迫写经验总结也是敷衍了事,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这就造成了有些学校的教师、班主任、管理者都是靠自己单打独斗式的努力来完成工作,不能很好地吸取和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很缓慢,甚至一生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只能是一个疲于奔命的教书匠。

1.3 提升创新力

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学校自身应该是创新型学校,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内外环境。比如:鼓励创新的民主管理机制、教师教学创新的保障与激励机制、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文化氛围,都是学校管理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工作多是常规性的,各种评比、考核制度使教师不敢创新以避免自己学生成绩的下降,诸如此类的因素都是学校创新能力提高的障碍。试想,如果不是教育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全国推行新课程改革,能够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学校有几所呢?而创新改革初见成效、形成自身特色的学校所占比例更是有限。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创新力,要想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只能是画饼充饥。

1.4 打造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高升学率,也不是高待遇,更不是严柯的制度,而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基础、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旨归的竞争力。这才是学校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学校的发展进步、教学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升等都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而高素质的教师植根于教育教研当中。只有不断地研究教学和管理,才能在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时避免邯郸学步,才能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有所创新,才能为教学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地基础,才能为学校成为强校和名校创造必要的条件。新课程的理念是“为了每一所学校的发展、为了第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实际上,先进学校与落后学校还是保持着差距,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先进的学校必定会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并且深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人心,他们主动地去感悟、去实践、去追求。优秀的学校文化会成为学校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学校在进行强硬管理的同时,还要有人文关怀,关注一下教师中的“弱势群体”,既要给他们压力和动力,又要给他们机会和帮助,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这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只有教师成长,学校才能发展,学生才能成才。学校管理者要有意识地使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有些学校将教育科研看作是没用的花架子,只能对学校工作业绩起衬托作用,根本不能发挥实际的效用。也有一些学校的领导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便不鼓励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甚至因人定制、因人设岗,保护某些个别人的利益,但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学校发展的长期滞后。

2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首先,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确立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规划好学校发展的步骤,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充满着人与人的交流,学校管理一定要以人为本,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成长。围绕着学校发展蓝图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管理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来打造和谐校园、实现内涵式发展。

其次,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创立民主、和谐、创新的管理模式,形成认真干事、团结进取的管理团队。“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制度体系变革中,重建制度建设,凸现民主色彩,建立综合互动、和谐发展的制度体系,是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清晰的改革思路。”③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经过民主程序,体现教职工的积极参与,让他们认识这是自己的制度,就应该自觉遵守;管理制度的内容要体现人文关怀,避免一味地强制、惩罚等内容,做到宽严适度;制度的原则是鼓励创新争先、加强团结合作、增强推动力和凝聚力。

第三,落实到位。制度的实施要责任到人,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问题与偏差,并形成监督机制、纠偏机制和更新机制。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中,学校要以教学和教研为中心,促进制度不断创新,使教师自觉成长、自我管理,增强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在管理中增加教师自身的效能感,使教师实现内涵式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第四,创造条件。学校要努力创造管理制度实施的条件,改善教师教学、生活条件,为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李希贵在担任高密市教委主任时,在全市设立了学科带头人、市内特级教师和特聘教师制度,“使那些学术上有造就的教师不再仅仅从管理岗位方面找出路,而是把适合自己的道路拓得更宽。”④从而使教师们找到了不同的提升和发展的路径。

学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要打造强校、名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一个学校从管理入手、从日常小事抓起,积极进取、努力奋进,重视制度建设和人文关怀,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一定能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列。

注释

①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2.

② 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24.

私立学校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发展;教学指导方案;小学数学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新课改施行以来,学生的个人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探索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办法成为亟待广大教师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圆的认识”一节为例,共同探讨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立足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原则

立足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并结合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了解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体系,明确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确定数学教学的定位。其次,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时间放在知识迁移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上,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再次,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思考与提问的机会与时间,使学生能够表达出对问题的认识,提高教学针对性。如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圆的特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其利用教材等资料进行自学的能力以及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识别,敢于对他人的方式方法进行质疑,从而在反复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指导方案

设计指导方案时,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教材知识,以学生的发展认知水平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用童趣化的语言讲解教材内容,抓住核心问题,简化指导方案,保证学生能够看得进去、听得明白,不会对其学习产生额外的负担。其次,指导方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易而难,尽可能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能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又能挖掘优等生的学习潜能,切实保证学生的个人发展。例如:在设计“圆的认识”一节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教师可以事先做出如下设问铺垫:“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圆,看看大家能想出几种方式?”“仔细观察圆跟我们过去过的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用圆规画圆,观察一下这样画出的圆与用其他方式画出的圆是否一样?”“大家想想看,圆的圆心在哪里?直径和半径在哪里?”

2.开展情境化教学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借助各种方式建立现实生活中关于圆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直观认识的平台。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顺应其思考角度来进行情景化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可以由问题以及学生的话语来引出生活化情景,如可由学生画圆的方式说到现实生活中圆的画法,考虑到学生的年纪,可以这样设计:刚才同学们画得都挺好,但是有一些同学画得不是很漂亮,大家想一想这可能有哪些原因?另外大家能否举出一些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教师还可以由学生的解题时的方式来引出生活化的情景,如在讲解“圆的每条直径一样长”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测量圆内直径的方法,然后给学生介绍一下生活中测量圆直径的方法,并做出如下设计:测量圆的直径除了尺子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折纸可以吗?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确定某个图形是圆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出“圆的直径是一样长”的结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可以考虑建立激励机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建立小组长负责的机制,保证小组内部的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注意总结小组内部意见,确定好本小组发言负责人。其中,小组长可以根据学生表现确定,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另外,要完善小组评价机制,淡化个人评价,帮助学生融入小组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进而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立足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指导方案,采用情境化教学方式,模拟现实生活中与圆有关的情景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为其此后学段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私立学校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培养 发展 思维力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所以,语文课具有发展思维能力的优越条件。小学语文教学应努力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1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

语文课的思维训练,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凭借教材的语言文字来进行,也就是说要在字词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来进行思维训练,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使学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发展智力,同时又能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时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诸如阅读训练中的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等训练,都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独立分析、概括的能力。作文训练要结合审题、立意、选材、有条理地记叙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或用某种框框束缚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 在主动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倡“勤思”。在教学中,可以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尝试、探索,主动地获得知识。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儿童的智力象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地学会独立思考,在独立的读写练习中,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填表,然后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能经常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就会逐步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就会相应提高。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经常锻炼的机会。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自己理解还不够正确、完善时,教师不是急于纠正他的错误或补充他理解的不足,而是针对错误或缺陷,耐心地加以启发,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在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

赞可夫主张学习要有难度。有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难度才能促进心理过程的成熟。他引用了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观点,把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是“最近发展”,也就是近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而不是远挂在头顶上的月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第二发展水平转化为第一发展水平,在智力的阶梯上提高一步。的确,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多开动脑筋。学习任务如果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便不会积极动脑,当然,目标太高,学生无力思考,自然也达不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这个难度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然而,简单繁琐的提问是无助于思维发展的,提问要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既有启发性,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上海特级教师袁珞教《珍贵的教科书》一课,讲解课题时巧妙地提出两个思考题:“教科书”和“书”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珍贵的教科书”和“教科书”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从三个词语的比较分析中,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了课题,同时理解了不同的词的不同含义。

启发学生理解字词蕴含的深层含义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引导呢?上海特级教师臧慧芬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析课文叙述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时,引导学生思考“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为什么在抽出前要加上“终于”这个词,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到小女孩要擦一根火柴来暖和暖和手,也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她的生活是穷苦的、悲惨的。分析小女孩最后一次擦火柴时,又启发思考:小女孩第一次为擦燃一根火柴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现在为什么擦着一整把火柴,却是毫不犹豫地“赶紧”这样做呢?学生又联系上下文认识到,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一整把”火柴,说明她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思考,不仅理解了字词的深刻含义,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提些辅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袁珞老师教《司马光》一课,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当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以后,司马光没有慌,他怎么想?”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老师又提了一些辅问题:在时间上,救人要怎么样?一般会怎么做?司马光想出什么办法?他怎么会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保护缸重要呢,还是救人重要?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能从“司马光遇事不慌”、“司马光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司马光根据危急的情况想出好办法”这些方面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