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成分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的退行性疾病[1]。近年来,亚洲国家其骨折发生率在不断增 长[2]。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本院骨科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69例,年龄60~93岁,平均(76±8)岁。
1.2方法 将本组发生骨折的直接因素分为: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登高跌倒(包括上下楼梯和上下公共汽车等)、无诱因(全身酸痛、驼背等,经检查有骨折)所有患者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显示所有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骨肿瘤、骨炎症性病变、软骨病及暴力所致的骨折[3]。
2结果
2.1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跌倒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组研究中患者室内跌倒45例占40.2%,运动跌倒32例占28.6%,登高跌倒28例占25%,无诱因7例占6.3%。
2.2性别与骨折 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69例占61.6%,男性患者43例占38.4%。
2.3不同部位与骨折发生的情况 本组研究中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股骨颈骨折的62例,占55.4%,椎体骨折的41例占36.6%,桡骨骨折的9例占8%。
3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3.1心理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处于机体下降阶段,而骨质疏松症又伴有多种症状如腰背疼痛或骨关节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等,重者则全身疼痛,这些现象均会使老年人感到烦躁、恐惧等,因此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建立自信是很关键的任务,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
3.2饮食护理 老年人应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丰富的钙,不应
3.3适当的运动 运动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减少,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亦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若老年人活动能力无障碍,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朱欢丽[5]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和骨折有积极作用。
3.4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常用药物有口服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3等。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绝经期的女性合理补充雌激素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3.5安全防护指导 针对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应该给予指导,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等。针对这些人群应该告诫指导患者一些安全防护措施,用物摆放有序,室内灯光应该明亮,卫生间设扶手,选择合脚的鞋子,转身的动作宜慢,对行动不便,下肢肌力下降的老年人应使用助行器,必要时有家属搀扶。
3.6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通过多种形式、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6]。对不了解骨质疏松症状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宣传,如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戒除不良嗜好及不良生活习惯,充分做好医患沟通,以达到早发现和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4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它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本组病例中股骨颈骨折占的比例大,可能与老年人神经肌肉协调性下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降低有关,其次股骨颈是躯干重力作用的一个受力支撑点,容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原因,与女性绝经、雌激素下降有关,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加,其骨量、骨钙也随之减少,因此大部分女性步入老年期的时候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而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就会发生骨折。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适当运动、药物干预和多层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治疗模式由以往的"被动治疗"转换为"主动康复过程",不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在倡导健康促进、三级预防的今天,本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也应从老年的早期,甚至从青壮年入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坚持适当的负重运动,减少骨量的丢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出现骨质疏松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沈霖.骨质疏松症[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233-290.
[2]王丽娇,宋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3]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33-35.
[4]李燕燕,韩继红.中医食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490-492.
[5]朱欢丽,刘晓晴,夏秦.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医妇幼保健,2007,22(9):125-1252.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骨折 诱发因素 预防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6月收治老年OP性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47例,女89例;年龄60~92岁,平均76.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 >60岁,②骨密度测定:T值 ≤-2.5SD,③根据X线片确诊为骨折。排除标准:排除继发骨肿瘤、软骨病、骨炎症病变及暴力所致骨折。
方法: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骨折的诱因,根据骨折诱因分为:滑倒(地板、冰、雪),行走跌倒(障碍物、绞绊物、碰撞等),登高性跌倒(上下车辆及楼梯、骑自行车等),重力因素,无明确原因。
结 果
骨折患者的年龄分布:60~69岁32例(24%),70岁以上104例(76%)。性别分布:男47例(35%),女89例(65%)。骨折诱发因素:滑倒53例(39%),行走跌倒46例(34%),登高性跌倒20例(15%),重力因素15例(11%),无明确原因2例(1%)。
预防措施
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对有家族遗传史、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缺乏运动、过量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人群、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其他疾病、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及早根据骨量丢失量及速度给予防治。
开展预防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OP[1]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2]。
合理膳食:老年人应进食低盐及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米、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还可以吃鱼肝油、蛋、肝等一些维生素D3强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注重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每日10~30分钟,可生产一定量的维生素D3。
适当体力锻炼:老年人只要无严重的慢性病、行动障碍,可适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OP[2]。指导老年人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保持适中体重,积极预防OP。
协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部门要设立便于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社区组织要协调老年人与家属的关系,让子女多关怀陪伴老人;老年人外出运动最好结伴而行,如遇有跌倒的危险要互相提醒,互相搀扶。
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避免居住环境因素引起老年人跌倒。对老年人进行安全防护指导,告诉老年人跌倒的不良后果,指导老年人起床、洗澡、上厕所等要站稳后再移步,上下楼梯、乘公交车要扶着扶手。
积极治疗OP: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适量钙和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药物、刺激骨形成药物;绝经后妇女可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 跌倒 坠床 防范措施
1 一般资料
1.1材料 在100例老年跌倒、坠床病例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60—92)岁,其中生理因素占47%,病理因素占33%,环境因素占12.5%,药物因素占7.5%。
1.2性别与年龄 老年跌倒、坠床的病例中(60—79)岁的男性跌倒、坠床率为35%,85岁以上的跌倒、坠床率为50%,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我科女性住院率占床位的15%,因此跌倒、坠床的发生随年龄不同而增加。
1.3跌倒坠床损伤分布 老年人跌倒、坠床造成的损伤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跌倒、坠床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经统计本文软组织损伤占44%,四肢骨折占21%,腰椎骨折占20%,头颅损伤占15%。因此防跌倒、防坠床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2.1环境因素 病房地面湿滑,光线不足或刺眼,台阶高低不平,卫生间马桶破损,浴室无扶手及防滑垫。
2.2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判断能力差,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反应慢,肢体协调能力差,关节活动不灵活等,都是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2.3病理因素 老年患者大多患有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氏症、高血压和脑卒中后遗症,一过性脑缺血,低血糖反应发生,性低血压易发生跌倒及坠床。
2.4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都是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
2.5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突发不能自控引起跌倒、坠床。例如: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低血糖反应,阿—斯综合症,性低血压等。
3 防范措施
3.1运用护理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对入院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年龄、神志、肢体活动情况、自理能力、血压情况、有无跌倒史及患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做出评估,对跌倒、坠床的防范极为重要。
3.2交流沟通及家属或陪护的宣教 有针对性的对危险患者进行书面及面对面的讲解,并反复交待患者病区易跌倒的场所,并有醒目标记,对个别不配合的病人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多加强巡视,增强责任心,同时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特殊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同时对家属及陪护宣教,进行安全教育,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和教会家属及陪护如何注意安全,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取得他们的合作,避免意外发生。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1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1.1心理因素 部分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并没有充分认识跌倒,有些老年患者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估计不足,存在一定的不服老心理,另外如果在进行康复行走锻炼时不合理也可能会引起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现象[3]。
1.2生理因素 老年住院患者的个体因素(感觉迟钝、智力和生理功能减退、反应力差、疾病以及行动迟缓等)和环境相互作用是最容易引起跌倒的因素[4]。根据相关的统计报告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病死率也会不断上升,患者年龄越大,出现跌倒的几率也越高。在老年人老化时,肌肉强度和张力会逐渐变弱,关节僵硬、骨质疏松,运动范围变小,这样肢体的协调能力就不强,身体姿势平衡的控制能力也会下降,导致老年人行动不便。另外老年人的神经传导会变慢,中枢反应时间变长,当出现危险时不能及时发现和躲避,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能力降低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降,从而增加跌倒发生几率[5]。
1.3疾病因素 要想保证人体姿势的稳定性,就需要保证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功能相互协调和一致,在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功能受到扰乱的情况下,机体内的稳定性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引起跌倒[6]。对于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高血压患者以及存在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和禁食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力下降和头晕,从而就可能引起跌倒。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异常、足部压力觉异常、视力异常、足部病变等都会直接诱发跌倒;肿瘤和肾病患者在长时间的疾病消耗下,营养物质流失,患者身体比较虚弱,所以很容易出现跌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会对患者的反应时间、平衡协同运动以及肌张力造成影响,从而引起跌倒[7]。
1.4管理因素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管理经验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护理的意义,在执行相关护理操作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来进行,对跌倒发生的预见性不高,没有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对病房进行巡查,这样就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缺乏跌倒风险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这些管理因素都很容易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8]。
1.5药物因素 我国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存在长时间服药的情况,但是这些长时间服药的老年患者在实际服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医生对用药的正确指导和评估[9]。多种药物联合服药会让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几率增加,因为部分药物会对人的精神、视觉、平衡以及神志造成影响,从而增加跌倒发生的几率[10]。
1.6环境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患者中,有1/2的老年患者会因为环境因素发生跌倒的,主要就是因为医院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如果病房内的地面防滑效果差,光线不足,开水间和卫生间地面潮湿,相关通道、走廊存在障碍物,楼梯不规则,病床高度不合理,没有护栏等,都会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11]。
2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
2.1对跌倒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在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时,首先需要对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估,临床上在评估跌倒危险性时主要利用各种量表来完成的,比如利用各种量表来对患者的行走和站立进行测试,对患者的步态失衡进行定量测定等,通过相关的测试就能找出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实际生理特点,需要对超过65岁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这样才能根据老年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跌倒的措施,有效减少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12]。
2.2对相关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对于颈椎病、消化道出血、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和需要禁食的患者,让其平衡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这样患者发生跌倒的几率就能降低;对于骨关节肌肉疾病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还需要加强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13]。
2.3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让患者能认识到预防跌倒的重要性,从而强化自身的保护意识。
2.4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医院应该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和安全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悬挂警示标志,这样才能有效提醒患者;要在走廊设置扶手,保证相关通道内没有障碍物,地面要保证干燥、清洁;在病房的走廊和楼梯口处设置座椅,从而有效满足患者实际需要;对病房设置进行有效的简化,合理摆放各种物品,保证病房的光线充足。
如果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就会让病情加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会让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让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降低,从而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参考文献:
[1]邱定荣,张广清.17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04:14-16.
[2]李智英,郑志惠,黄燕梅.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7:1-3.
[3]吴琳娜,李芸,胡秀英,等.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路径[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2:222-225.
[4]谢志琼,吴分浪,陈明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1:314.
[5]胡艳芳,张红,韦月辉,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179-180.
[6]杨春娟,董海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34:67-68.
[7]马金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08:46,53.
[8]张凌华,汪映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个体化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0,25:151-152.
[9]倪娜.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47-348.
[10]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05:56-58.
[11]田义华.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3.
[12]崔妙玲,应燕萍,邓家忠.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医学,2007,09:1346-1348.
[13]潘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4:1546-1547.
【摘要】目的探讨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效果。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得分,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结论 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跌倒;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跌倒是住院患儿和老年患者常见问题,可以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损伤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2]。因住院患者跌倒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康复支付,不仅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也为患者造成负担。我院自2010年应用“坠床与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对部分新入院患者在2 h内,进行跌倒风险因素评估,根据评分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有效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
1方法和内容
方法 应用“坠床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在2 h内除了疾病常规护理以外,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跌倒史、服药史、认知、肢体活动情况及视物情况等,客观对患者进行跌倒高危因素评估。对言语不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向可信的人了解情况,真实地评估结果。评分在1~5分为危险度Ⅰ,表明有发生跌倒可能;6~15分为危险度Ⅱ,容易发生跌倒;16分以上为危险度Ⅲ,表明经常发生跌倒。对评分在16分以上患者及时报告病区护士长,填写高危跌倒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患者的床尾挂醒目防跌倒警示牌,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者在家或住院有无跌倒病史,最近3个月内有无跌倒记录;②不稳定的步态或不平衡的坐姿,步行时是否需要帮助;③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是否使用了引起头晕、性低血压的药物;④患者有无肢体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⑤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受损,如意识混乱、意识恍惚、烦躁不安、焦虑等;⑥有无多一个医疗诊断。
1.3护理措施
1.3.1加强护士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安全观念,熟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掌握跌倒评估及预防的相关技能,辨别高危人群,熟练运用护理干预技能。
1.3.2根据评分判定的不同危险度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①危险度Ⅰ的患者,加强环境防护,病室内光线充足,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卫生间、开水间应增加防滑垫,并贴以警示牌,物品摆放有序、固定,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宣教,使患者对自身能力有较为适当的评估,充分认识跌倒的危险性。②危险度Ⅱ的患者,在危险度Ⅰ的患者干预措施上,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注意落实防范措施。③危险度Ⅲ的患者,在上述措施基础上,对此类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在护士站附近的病房,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制度,重点巡视。病区设施安全,危险环境有警告标志,患者床尾挂防跌倒警示牌。卧床休息时,及时加床栏。下床活动时,指导患者做到3个半分钟,即醒后半分钟再起床,起床后半分钟再站立,站立后半分钟再行走[3]。了解患者既往史,服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及药理作用,督促按时、按量服用。告知镇静、安眠药上床后服用;服用降压、降糖、利尿药时,注意监测血压、血糖,严禁擅自增减或停用降压药、降糖药,防止因低血糖、低血压发生而引起意外跌倒。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对烦躁的患者,应上床栏,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
1.3.3对老年患者跌倒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老年患者是最容易发生跌倒现象的,这是因为本身年龄大了,身体机能在衰退、协调力在下降,老年人的疾病也是导致跌倒发生的重要因素,如老年痴呆、帕金森、冠心病等。对于老年人的跌倒预防及护理要评估到患者的年龄、疾病、精神状态、家人陪护情况、自理能力、既往病例、药物评估等方面。护理人员应特别提高警惕,对于活动不便或者少于家人陪伴的患者要多加注意,建立主动服务的意识,尽量不要让患者身边无第二人存在。
1.3.4 心理护理:患者住到医院后,心理难免产生落差,对于疾病的恐惧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大,造成谨慎恍惚,加大跌倒的发生率。护理人员此时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也可进行同病室里病友间的相互交流。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告知疾病的状况,家属陪伴的重要性。
2结果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的自主意识的增强,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患者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控的显性指标。我国2008年在全国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就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2008年患者安全10大目标》,“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是其中之一。现代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性已被公认为有效和必要的防范措施[4]。
评估的目的是找到潜在跌倒的高危人群,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从中筛查出确实存在跌倒危险的高危患者,并提供预防跌倒保护性措施,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克服因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对防范工作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主动防范意识,避免跌倒预防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跌倒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风险的认识。护理人员通过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的危险度,让他们更直观意识到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各种防范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通过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确定跌倒高危患者,严格执行保护性预防措施。
跌倒风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简单有效、操作性强的预防跌倒模式,根据评分判定不同的危险度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防止跌倒护理工作常规化、程序化、规范化,减少住院患者因跌倒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康复费用支付,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也为患者减轻负担,从而提高了护理的内涵质量。
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预防跌倒是医务人员重要职责之一。因此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对存在跌倒高风险的患者,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从根本上认识到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及严重后果,熟练掌握预防措施,达到从源头上预防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住院患者安全。住院患者的安全防护应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护理之中,管理者应把患者安全护理放在首位。建立护士长安全检查制度,要求护士长对所辖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症患者的安全通过护理查房能够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病房的呼叫系统、地面、床的滑轮及位置、浴室等环境设施、患者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助行器、夜间照明等环节每周进行1次详细的检查,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护士安全管理的意识,做到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韩清萍.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护理学报,2006,13(9):83.
[2]于洪宇. 老年人跌倒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与预防护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