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校园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第1篇

一、为什么要在中学校园开展文化建设

(一)文化建设是中学素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传统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要求中,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会仅仅以他的学业成绩做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结合学生在德育、体育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来做一个全面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为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当学校有意识的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进行文化建设时,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参与到其中,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活跃性,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当学生建立起一个规范的文化环境时,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约束,而这种约束是非强制性的,更多的是学生自觉的去守护条例与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良好的道德素养,也在慢慢的形成。另外,一个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还能培养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环境的建设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协作、维护的一个结晶。学生会意识到自我的言行和举止会影响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状态,因此,这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优质的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健全青少年个人的价值观念

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正值青春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个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他们逐渐建立和完善自身价值体系;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于知识的探求欲也是最高的,教育的可塑性很强,能够快速的吸纳不同的文化与观念。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让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校园文化在整个的呈现形式是十分直观,它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能通过一些信息的呈现与传递,间接的影响、内化学生的心理认知,并且这种内化的过程是课程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二、目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理清文化建设的具体含义

在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往往无法实际的切合文化建设的主题,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与理想中的建设效果有着较大的出入。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局限于它表层的建设含义,无法深入的挖掘其内在文化所带来的作用,这种认知上的错误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校园文化认知的狭隘:许多中学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只存在于校园之内,其主体只有学生和教师;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上往往开放性不够,不能和外部世界产生一定文化上的互动和交流,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2)看轻了校园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部分中学学校只把文化建设当做丰富师生课余时间的方法,没有深度的感知和挖掘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作用。

(二)没有找准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中心点

在将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个建设的内容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物质类的文化建设;另一个则是精神类的文化建设。在这两个建设内容中,精神类的文化精神是主体,而物质的文化建设是服务于精神类的文化建设的,物质的文化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精神文化建设。许多学校在开展这两个内容的文化建设时,常常会顾此失彼,比如过分的看重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精神的内涵以及根本目的。这主要还是由于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没有找准建设的目标和中心点,对于建设的认识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误区。

三、如何有效的在中学校园中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一)重新认识并且深入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

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入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我觉得学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开展:一个是在学校多多开展关于文化建设的案例讲座,让广大的教师能够明确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然后,再让教师具体的将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活动的开展,来传达给学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板报、公告栏、校园网等,让学生通过对周边环境以及信息的耳濡目染,进行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手抄报”的小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活动来感知文化建设的内容。

(二)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找准建设的方向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第2篇

中学校园文化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也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引领作用。本文主要从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引领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为中学生的身心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能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因此,如何进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实现德育功能,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中学校园文化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个方面,本文对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进行探讨。

一、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实现德育功能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外层部分,也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包括学校中的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物质文化能有意、无意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且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比教师灌输式的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引领德育工作的发展,实现德育功能。主要可分为两点:首先,要合理布置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硬件设施的布置要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既能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有舒适感,又能让学生受到持续的熏陶。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的位置都要精心研究,烘托出知识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例如要把校园公共区域进行责任划分,保持校园的整洁、干净,在显眼的校园文化墙上要张贴出学校的文化或规章制度,而在校门口可以用大理石突出学校的校训等,通过硬件设施的合理布置来对学生进行品德的熏陶,实现德育功能。其次,要有意识的利用硬件设施为德育提供服务。学校的有些硬件设施本身就包含德育功能,如图书馆、校史馆等,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实现德育功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有意识的利用硬件设施为德育工作服务。例如学校建立文化长廊,宣扬国内外优秀人物和事迹,也展示学校内优秀学生的事迹,鼓励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同时,可以在教学楼、宿舍楼和图书室的走廊上张贴国内外杰出人物肖像和简介。除此之外,可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因为学校是由一个个班级组成的,因此可以为每个班级制作一个班牌,里面的内容包括班级概况、班风等,以良好的班级舆论引导学生。

二、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实现德育功能

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对于德育功能的实现有重大的影响。要通过校园制度文化实现德育功能,首先必须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的规章制度体系。其次,要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并促进制度的落实,实现制度文化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基础,然而若不能保证制度的落实,必然会大大削弱德育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有的中学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然而教师却不能认识到严格执行制度的意义,在学生违反制度后不能按制度进行惩处,在学生的行为应该受到奖励时也是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就造成学生对制度的忽视,认为制度可有可无,制度中规定的内容也无需重视,这样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就被破坏。例如学校制度规定要按时上课,对迟到的学生要给予批评,但很多教师在学生迟到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按照制度规定办事。这样,学生就认为迟到不是什么大事,就很可能养成不守时的不良品质。因此,制度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制度的落实,保证制度执行的公平性。最后,校园制度中要突出育人的功能。通过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其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规章制度要凸显出育人的功能,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制度的权威性,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内容的正确性,主动遵守制度。例如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制度的认可度,并结合班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实用的班级制度,实现德育功能。

三、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实现德育功能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它是校园文化的最里层,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持续性的。因此,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以实现德育功能。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弘扬校园精神。要通过集体大会、班级会议等方式向学校师生宣扬校园精神,使学校师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中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师生紧密团结起来。其次,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利用校园主题活动来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德育功能。可以通过雷锋月、爱心捐献日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品德,也可以开展司法报告、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来引导学生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最后,要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很容易去模仿教师的言行。若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不好的表现,就会为学生提供错误的示范,不利于德育功能的实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示范。同时,对学生中品德突出的事例进行宣传,并可以邀请一些品德高尚的成功人士来为学生讲课,通过模范的作用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品德。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上各种思潮已经影响到中学校园。因此,中学生德育教育在这一时期就变得异常重要,学校要积极进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促进德育功能的实现,提高中学生的整体品德。

作者:殷会玲 李目坤 单位:金乡县化雨中学

参考文献: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第3篇

大家上午好!

盛夏的六月,暖风拂面;秀丽的**乡,风景宜人。我们**中学迎来了她成长史上的又一盛事——**县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同时也迎来了她最尊贵的客人——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行。在这里,我代表娘娘庙中学552名学生,45名教职工,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同行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向大会

致以衷心的祝贺!

县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充分体现了县教育局领导和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和关怀,同时也凝聚着兄弟学校广大同仁的厚爱和支持,我们深感自豪和欣慰。在此,一并向各位领导和来宾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我们娘娘庙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育人环境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建设美丽校园便成了学校领导班子和老师的共识。近些年来,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倾注了满腔热情,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校园风景,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中,真正体现了以师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融思想性、知识性、参与性、创造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文化特点,这种特点如三月春雨,沁人心脾,润物细无声。现在、走进校园时时处处都感觉到灿烂多姿的文化氛围,每到一处都能呼吸到浓厚的现代文化气息,让人伫足遐想,启迪人生。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局良好,初见成效!

这一点成绩的取得,是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兄弟学校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同时,我们深深感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与兄弟学校各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次会议在我校召开,是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鞭策和鼓舞,更是加快我县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决心借此机会学习、借鉴各兄弟学校的经验,和各兄弟学校携手共同开创我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第4篇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也仍存在一些不足。

1.过于重视教学工作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进展缓慢

当前,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未有大的改革,仍以升学率为主要考评指标,使我校在发展中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上由于我县财力不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使我校无暇、无力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目前仍停留在初始阶段,仍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仍未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科学、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致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优秀的、先进的、能引领学校未来大发展的校园文化仍未真正形成。

2.过于强调刚性制度管理而未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育功能

近年来,我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仍主要以制度建设为主,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制定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于强化制度的执行和遵守,过于重视制度管理,而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不注重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不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去启发诱导学生,未能把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完善,以致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仍未真正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制度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不浓

当下,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特色,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不成体系,缺少连贯性,文化积淀不足,文化底蕴不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未能避免这些缺憾,仍存在民族色彩不浓,地方性气息微弱,尤其是未能充分利用壮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未能很好地利用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先进事迹熏陶教育学生。

4.只搞校内活动而基本不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各地频发学生伤害事故。迫于学生安全压力,我校只在校内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而不敢组织学生到校外郊游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致学生视野狭窄,动手实践能力弱。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

一、要多渠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加强教师仪容教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形成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师敬业爱岗,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使学校逐渐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重大主题活动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经常开展各种能充分发挥师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活动,活跃、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和谐、轻松、温馨的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表彰、树立各类先进典型,让学校的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现身说法,让身边的先进人物影响教育学校的后进分子,在先进典型的熏陶感染下,使学校逐渐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先进文化。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以校园“四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相和谐统一,大力开展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元素,使整个校园展现出一股朝气蓬勃的文化气息。

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目前,我校正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学校官方网站、开通学校官方博客及微博,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博客、微博加强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与沟通,畅通校情学意,真正使互联网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

目前我校正制定计划充分挖掘桂西南壮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壮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丰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优秀事迹和高尚品质,努力挖掘、提炼壮族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中的积极内涵和良好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我校校园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要大力弘扬天等精神,以天等精神引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天等精神以“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团结拼搏、争创一流”为核心内涵。这种精神凝聚了天等的传统文化底蕴,凝聚着天等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示了当代天等人民的抱负和追求。2010年以来,我校已组织学生多次收看电视系列专题片《走南闯北天等人》,并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写观后感,学习天等创业精英不等不靠、锐意进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命运的可贵精神。

三、要加强领导,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开展

学校要及时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努力促进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第5篇

一、中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中学校园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校园内,经长期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教学教研设施、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校园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风格;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教学、教研、校风、学风、生活模式和管理制度等[1]。狭义的校园文化仅指中学校园内的精神财富,即校园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以及校园的思想、艺术、道德和管理制度。本文中的“中学校园文化”是广义的。中学校园文化具有如下功能:

(一)行为导向功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学生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时期,思想活跃,极易接受新鲜事物,极易被环境影响,思想观点、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均会产生极大的不稳定性和模糊性。中学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规范人的思想和制约人的行为的作用。所以,校园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旦内化成学生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导向力量。

(二)调适缓解功能

1.心理调适。青少年学生在处在“心理断乳”的成长期,他们在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不适应乃至困惑,容易发生与社会和内心世界相冲突的事情。中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在校园这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校园文化经过选择和提炼,可以作用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能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调整培养学生的心理品格。

2.行为调适。中学生精力充沛,好冲动,接受力强,追求新奇和刺激,但自制力较弱。校园文化的行业调适缓解功能是指将违背常规的不正当的行为表现的宣泄形式转移到正当的健康的活动形式上来,通常采用的文艺体育活动、探险活动、竞赛活动等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躁动性、冒险性和激烈性的活动需求,提供正当释放能量的机会与途径。

(三)扬弃选择功能

中学校园文化具有扬弃选择功能,具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因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历史积淀的精华、是全体校园人的思想、行业和价值取向的共识,它一旦在校园中确定,必然会对社会异质文化有较强烈排斥作用。在一个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风范正气的校园里,消极文化、歪风邪气的市场就会萎缩;在一个正气弘扬、治学规范的校园里,学习舞弊、不思进取的行为就会得到遏制。

(四)规范约束功能

优秀的校园制度文化对学生能产生巨大的规范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表现为“硬”约束和“软”约束两种形态[2]。“硬”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既定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硬性强制学生的行为。如加强学生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贯彻和养成教育并检查其执行情况,所有这些都能对中学生产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硬”约束,从而规范他们的思想品质和言行。“软”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建设和谐优美的物质环境,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等,可对学生跨时空地、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和教育作用,软性强制校园人的行为使他们受到启发和感染,产生一种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等。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日渐显出它应有的重要地位。许多中学在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还应看到,目前中学校园文化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标,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而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目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顽强,在无形中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突出体现在:一是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很多学校,升学率这个“紧箍咒”由显性潜入隐性,文化成为学校的装潢,成了“作秀文化”、“花瓶文化”。二是有的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观。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本身就是传播知识文化、平时能教出好成绩就是功劳;中考、高考升学率高就是贡献。至于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意识则考虑得不多或免谈。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观,那么他在教学法工作中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素质也不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二)注重硬件建设,忽视管理利用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再加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普遍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一些城区中学,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起了高档的电脑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语音室等。但这些教学资源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与当初的设计蓝图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设备华而不实,管理制度不 切实际;有的中学师资力量有限、课程体系不健全;有的中学图书馆藏书很多,学校也非常支持师生读书,也经常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成为一种摆设。有价值的资本被丢弃在遗忘的角落,这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注重活动形式,忽视内容和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种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表现。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模拟社会化,让学生锻炼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二是给学生留下记忆故事,往往一些庄重的仪式更能打动人心,活化生命,并且提高效率。但是很多时候,一些学校活动一味追求大场面,或者停留在成立了一些社团,组织了一些会议,开展了一些活动的层面,忽视了内容的丰富和过程的丰盈,效果并不理想。

(四)注重学校整体统一,忽视班级文化特色

从文化生态学的意义上看,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许多有着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社区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结合而成的文化生态组织。教室是班级授课和学生自学的场所。学生在校期间75%的时间是在教室度过的,教室构成了一个“文化生态圈”,这个生态圈中的“文化生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特色的创建。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校对教室的布置要求基本一致,每个班都是统一的校训,前后两块大黑板,每月全校统一主题,每班出一期板报,其实各班内容大同小异,但要花不少人力精力。班主任、学生的一些创意,如学科学习方法介绍,好人好事表扬等经常会因为评比而委曲求全。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为了管理、评比的方便,忽视了各班学生的创造力。

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着眼于实体与活动,勤于建设多方位的对校园人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是以校园文化载体,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课堂渠道及班会、团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设置报刊栏的形式,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二是重视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活动中,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效果。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三是教师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走熟的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要接受新的观点,并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教书育人。

(二)注重校园文化研究,全面推进教育改革

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力量。广大中学教师是开展校园文化研究的主体和骨干力量,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投身到校园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中来。二是加强学习交流。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召开中学校园文化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聘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也可以创办有关刊物的形式,探讨中学校园文化理论和实践问题。三是建校史馆。校史馆既是学校的编年史,以陈列的形式展示学校发展历史、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也是学校传统与学校文化集中表现的舞台,即以一定的平台和形式,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优秀文化精粹充分展示。通过校史馆的展出,让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加强校内建筑群设计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内建筑群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职工情操和素养的无形而巨大的推动力量。因此,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精心规划和创建。一是校园标志建筑的文化设计。校园标志性建筑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校园建筑布局的灵魂和统领性建筑。首先要确定学校已有的标志性建筑中哪些属于重点标志性建筑并加以保护,同时进行新的规划,如附加雕塑,改善绿化。对新修的标志性建筑,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进行精心论证,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使新建标志性建筑体现意识形态与学术特征的结合,体现现代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二是学习区、活动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学习区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体现严谨治学、奋勇攀登科技高峰的文化主题。无论是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室外阅读场所以及图书馆,都要在“整”、“洁”、“静”、“雅’四个字上下功夫。在主要的艺术和体育场馆,要塑造以艺术、体育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

(四)建立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绿色”管理体系

学校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有价值。这两点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个角度审视,学校管理要以充分尊重每一位师 生为前提,应淡化“管”念,强化“理”念,归根到底,建立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人,而是为了解放人,让人体验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五)创建班级特色文化,营造人格培养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特色的创建。班级文化和特色,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格特征、生活方式、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发挥着教育、导向、激励的综合功能,产生了整体育人的最佳效应。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总体目标,在全面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情,选择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的某一侧面作为突破口,规定目标,分层递进,深化细化教育要求。如有的班级以坚持清晨长跑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抗御挫折的心理素质;有的班级抓住“勤”字生发开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要求;有的班级提出“中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风度”,全方位设计塑造自己的形象;有的班级感悟到“人生最大的长进就是自觉”,提出自觉、自律。各个班级的切入点不同,抓的重点不一样,表层的目标也有差异,其实殊途同归,都是在“内化”上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