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个好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个好人范文第1篇

“好人”这个词,是一个抽象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标准。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呢?关键是看以什么为参照,用什么做标准,站在什么立场看问题。我认为,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好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够努力生存且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人。这是“好人”最起码的标准和道德准则。只有对“好人”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才能做一个清醒的“好人”,才不会在做不做与怎样做“好人”这个问题上内心纠结。

做人难,人难做,我们祖先的祖先就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但既然出生为人,就必须做人,即使为僧为道,也仍然是人,无法逃离现实而在“真空”中生活。对于做“好人”的困惑,不只是现今这个社会存在,历朝历代这个问题都一直左右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进退。比如自古就有“好人难留种、孬人世上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逞一时之势、好人修万世之福”,“好人没好报”,“好人不吃亏”等等互为矛盾的民间俗语。尽管如此,好人还是得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推崇。没有人一出生,父母就希望或教他做一个“坏人”或“恶人”。

在我看来,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怎么变迁,社会需要的还是“好人”。因为人是群居动物,生存的竞争是局部的片段的,相互间的依存是长远的全面的。我们要努力做个“好人”,不去有意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但是我们更要做个头脑清醒的“好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会,不盲从、不幼稚、不冲动,主动避免或防范社会和他人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要以平常之心对待局部利益得失,不以功利思想去衡量做“好人”的结果。既然有心做了某件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就不要在主观愿望上考虑所带来的回报。有了这种心理,我们才不会在遭遇“好人无好报”之时,仅凭个别事件或现象而否定社会的主流,使内心失衡,引发过激的言论和行为。

要正确看待“恶人好报”现象,不以他人和自己一时一事的得失,否定社会,进而否定自己的善心。虽然社会上有不少人不择手段获得了不少好处,但这类人中不是也有不少人昨日耀武扬威,今日却身首异处;昨日飞扬跋扈,今日成阶下之囚;昨日光宗耀祖,今日家破人亡。相反,社会上那些本本分分、善良勤劳、忠厚诚信的大多数人,他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乐享天伦,更有事业有成、功勋卓著、彪炳史册、流芳千古者,让我们世世代代敬仰爱戴,口碑相传。历史证明,好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良心和道德法纪的考问。

一个好人范文第2篇

近来遭遇了一件极为不幸的事,之所以说不幸,并非因为自己的损失,全在于事情发生之后朋友给予我的压力。

那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样坐地铁回住处。在天桥下,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子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向我诉说她们的不幸:行李被盗,如今身无分文,她们迫切需要打个电话以便获得亲人的帮助。作为这座城市的外来者,我对这样的处境感同身受。就在半个月前,我拿着缺乏电力支持的手机在大街上寻求人们的帮助,但却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于是我第一时间把手机递给了她,不料通话结束后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她继而向我诉说她的遭遇,而我也陷入了她们的道德陷阱,先是帮她们买了地铁票,然后给了她们一百块钱现金。我们像老朋友一样握手,她告诉我第二天傍晚会打我电话请我吃饭,而我也信以为真,留下了电话号码。当然,如同一切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预设的那样,我没能等来这位 “朋友 ”的电话,她逃之夭夭,像一位蹩脚的前锋偶然拾得一次打空门的机会,说不定在过去的时间里兴奋得要命,而我就是那个该死的空门。

被骗以后,我只和少数几个朋友说了这件事。在得知我被骗的经过后,有人不仅未对我 “深表同情 ”,甚至还嗤之以鼻,认为我智商有问题,因为此前在其他城市我也有过类似的遭遇,只是没有这次来得严重。我告诉他们这次的遭遇并非因为自己的智商出了问题,相反,之所以被骗,恰恰是经过思考后的理性选择:我不愿意无凭无据地怀疑一个向我祈求怜悯、寻求帮助的人,与其无理由地怀疑,我宁愿选择自投罗网。

我再也不敢和其他朋友说起这次遭遇,因为每一次诉说都会落得丢人现眼的下场,都无一例外成为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凭证。如果将此前的经历视作是文明行为,它带给我的恰恰是无限的压抑,我成了某些人物的替身,比如傻根,只是值得庆幸的是,我尚没有到他的境界 ――哦,不,应该说我没有退化到他们那 “智商低下 ”的程度。

闲暇之余,每当想到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智商低下 ”,又忍不住要谴责那些 “老朋友 ”们:他们利用了这个社会糟糕的现实,在这个现实里,一些人道德沦丧,甚至将自己武装成受害者,从现实中获利,成为这片土壤里生存能力强大的一分子。他们以弱者的身份亮相,训练有素,就像一群科班出身的演员,因为是演员,他们收获了口粮,因为是演员,他们上演文明的悲剧。

有人安慰我说,从这样的经历看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这个时代的悖论是善良的人却活得不幸福。文明与幸福总是矛盾重重。

记得读书时看到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一书中认为,文明恰恰是人类幸福的障碍,人越文明,就生活得越压抑。当然,他针对的是文明对本能的抑制。

然而,如果将人的幸福视作是个人生活的幸福,加塞特“文明的第一要义就在于共同生活的意愿 ”,恰恰表明文明人个人幸福的遥不可及。尤其是在一个不文明的社会中,受伤的往往是那些文明人。

一个好人范文第3篇

2012年5月中旬,《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7.9%的受访者痛感在当下社会做好人成本高。具体表现在:71.0%的人表示会被怀疑动机不单纯;62.4%的人认为得不到鼓励还要付出代价,心理不平衡;50.6%的人认为会被嘲笑;31.3%的人感觉做好人经常感到孤独,陷入自我怀疑。面对这一串数字,很多人不禁会问: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做好人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吗?是一连串“做好人没有好报”的事件营造出了错误的舆论氛围,还是问题出在我们自身?

是什么在阻碍我们做一个好人

不看《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不会知道好人这么难做。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所谓“做好人的成本高”,其实是自我肯定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巨大落差,同时还有施恩不图报与希望别人认可的道德矛盾。在好与坏的对比中,“好”往往是个人行为,而“坏”往往可以联系到有关系、有背景、有势力的群体。所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当个体的好对抗群体的坏时,去做一件成功概率不大的事情,就是傻。而一旦好事做成了,基于道德的约束,施恩图报被视为目的不纯,而不要报酬又不值。所以,人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做好人的成本过高,才首先选择趋利避害。对做好人的成本分析,就是在一个对好人没有制度保护的环境下,个人的趋利避害行为。

小时候我们被老师教育要学习雷锋,还经常因为扶老奶奶过马路被老师表扬,奖赏一朵小红花。其实,从那时候起,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便已经留下了做好事要换得赞扬的心理暗示。

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会做好事。汶川地震时有没有去主动捐款?电视上看见那些跋山涉水的山区上学儿童有没有想过捐助?

细想起来,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冷漠。难道这些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就不是好人好事了?一定要见义勇为、舍生取义才行?

我们承认自己功利,但在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付出,或者我们觉得这样的成本值得付出的时候,我们也会选择做好事。因为,这里更有良心的收益,有自我认同的满足感。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就很难原谅自己。谁能说这不是做好人呢?做这样的好人成本高吗?

面对调查,人们会踌躇,是因为把好人的标准定义得太高。无论“最美妈妈”还是“最美女教师”,当初的行为都是出于本能反应,没有时间让她们思考利益得失。我们没有办法立刻改变社会的价值标准,也不可能不去迎合社会,但这些都无碍于我们做一些承担得起的好事。自我认同不断提高,对自身道德的要求也在提升,当遇到需见义勇为的事件时,谁又知道身体不会做出本能反应呢?

一个好人范文第4篇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孔子的明训。行为尊孔、孟,思想服老、庄,这是我个人自励的准绳。“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也是我律己的格言。

这种态度,与我少时的家教有关。我的父亲是做大梦的理想家,我小时也好发议论,好发狂言,当我说得天花乱坠之时,父亲正色对我讲:“你别说得海阔天空,要紧把目前手下的事做好。救国之道,不在高谈阔论。人人肯把眼前手下的事做好,有识见,有操守,这个国家就好了。”

当时我心中不服,因为他也很会做大梦。后来常想这句话,也有真理。一国之中,人人能把眼前分内的事做好,一个国家有这样个个认真守职的人,这种国家非强不可。

所以,我一向是反对名士派的。做人是第一要义,做文好不好没有什么大关系。三十年前,我曾说:“文字不好无妨,人不可不做好。”这是我的基本看法。一个人学问好,文章好,就不必规规矩矩做人,与常人一样——这是什么道理?姑引我那篇文章反对名士派及激昂派的议论——

一个好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团队意识

一、开好一个头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笔者:接班起始,必须使学生关注自己、接纳自己。不仅接纳班主任这个人,更要接纳班主任的思想和观念。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学生接受了班主任的观念,他们的行为才不会偏离班主任的方向。

每接手一个新班,笔者都会注重第一个月的常规管理,因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一个月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好班级带成型。在这一个月中,笔者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灌输五种意识:团队意识——班集体就像一个家庭,全体同学和教师要共同维护家庭的形象和利益,要让学生明白:“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有了团队意识,班集体就会产生凝聚力。责任意识——学生在学校,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习做人,学习是一种责任,做人也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意识,学生自然会遵守规范。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有了竞争意识就有了班集体进步的动力。效率意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有良好的心态,因为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心态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证。自立意识——要逐步形成一种自我教育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些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扎根了,他们的行为也就规范了,管理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二、定好一个调

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段话:“有才有德干大事,有德无才办小事;有才无德做坏事,无才无德无所事事。”对学生而言,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样重要。因此,引导学生求知不再是首要,帮助学生做人更为关键,这一点即是一个班集体向前发展的基调和方向,这一方向不容偏离。

三、选好一批人

班主任工作非常繁琐,如果事无巨细都统包统揽肯定力不从心。因此,发现、培养和锻炼一支作风过硬的班干部队伍十分必要。

接任一个新班以后,笔者会在多方了解、亲自接触和学生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组建班委会。经过一段试用期后,再由民主选举,“能者上,庸者下”,把那些具备一定组织能力且品学兼优的同学确定为正式的班干部。事实证明,这样产生的班干部有威信、有才干,在班集体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完全可以分担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本校教师都知道笔者班的周某同学,她就是由班里同学推选出的班长。这个学生能力特强,而且精力相当旺盛,再多的工作也难不倒她。在她身上,笔者就没发现过有什么问题困扰过她。每每给她分配工作,她都会欣然接受,从没推脱过,每次接受完教师布置的工作后她都会笑着说:“老师,交给我,你就放心吧!”单凭说是不会让人信服的,结果才是最好的证明,每次的任务她都完成得那么好,让全班同学没办法不佩服她。比如,笔者安排班级工作,习惯上愿意事先私下里把事情交代给班长,生怕自己由于工作疏忽忘记了。记得那是五年级上学期的事了,学校安排大扫除,要让学生带扫除工具,早晨把事情向周同学交代完了,叮嘱她放学前提醒笔者,由于当天工作繁忙,放学时忘记安排了。第二天在路上和同事们闲谈说起大扫除的事,笔者才想起昨天工作安排的疏忽。但等笔者到学校走进班级一看,同学们都带扫除工具了,询问才知道昨日放学前周同学就安排好了!

四、站好一班岗

大胆放手给学生。班内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建设班集体中的工作职责,对班里的事,分工明确,事事有人做;对班级的人,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如对班委会,笔者制定出了班委工作职责,明确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值日班长职责、科代表工作要求等,通过落实工作职责在学生中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工作有失误时,就更细心地引导他们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他们的威信和信心。以表扬为主,尽量少去批评他们,个别事情放胆和放心让他们去做,信任他们,支持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五、把好一个舵

班主任要从学习到生活全方位进行引导,既稳定情绪,疏导心灵,又传授方法,指点迷津,使学生的人生之舟沿着正确的航线,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