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东山晴后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肖像切入
对于人物肖像描写方面突出的诗歌,考生可由肖像描写切入解题。解题时,考生应该结合人物状貌、神情态度,并联系人物的身份、遭遇、动作等,分析其个性特征、心理特点。
例1 (2013年高考重庆卷第12题第一问)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题步骤 第一问,侧重于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第一步,找到原诗中肖像描写句“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从而概括诗人的个性。“发短髯长”,这在清廷倡留辫子的背景下,就显得“容貌怪异”,也正是这个“怪异”表现了诗人面对满清统治的凛然正气。第二步,找到原诗中的描写句“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藤”,严霜侵袭、暴雨打击都能等闲视之,可见其坚韧不拔之志。第二问,侧重于写人手法的概括。考生可以充分利用第一问的思考成果,扣住肖像描写、比喻修辞两个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从环境切入
人物居所周围的环境描写或人物眼中的景物描写等,对人物性格、心态有一定的象征或暗示作用。考生可以从分析环境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例2 (2013年高考辽宁卷第9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诗人描写环境的关键词“竹轩”“柴门”“狭径”,从中体味环境“幽雅”的特点及其表现的人物闲适的情怀。第二步,找到诗人描写的“倦卧”“吟雪”两个生活细节,从中可以体味到诗人自然、洒脱的情趣美。第三步,从“竹”“雪”“梅”这些传统意象的情、韵、意来看,它们共同映衬出诗人的高雅之趣。
参考答案 塑造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从细节切入
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情感往往隐含在细节描写之中。考生答题要根据细节描写的具体内容,分析概括形象的个性特点。
例3 (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14题第一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这首诗对人物活动及相关细节的描写比较突出,考生可以据此进行分析。比如,“马不肥”“官满载书归”“风透卧衣”等,一个县令贫寒到这等地步,不难让人想见其为官的清正廉洁。第二步,分析。考生可以将这些细节,放在邹明府任官期满这个特定的时间――风雪严寒的天气里,对其“清廉”的品行进行“印证”。
参考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从心理切入
考生可以从心理的角度切入,分析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中的心境、情感,进而把握人物个性。
例4 (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8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题步骤 第一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歌心理描写突出,直接描写心理的如因“逐胜”而“忘寒”,突出诗人因欣赏美景而不顾天气寒冷,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特别是“最爱”直接抒写喜爱的心情。“软红光里涌银山”的美丽景象,则让人体味到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的心态。第二步,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充分利用分析的成果,如“热爱自然”“陶醉美景”“悠闲自得”等。
诗人为什么要塑造人物形象呢?是为了更好的表情达意。有的诗是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表现自己的是非爱憎、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如陆游的《书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有的诗词是作者设置一个“代言人”,来抒情言志,或表现自己对某事的看法、态度。如金昌绪《闺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借助闺中怨妇,表达对连年征战的痛恨之情。
怎样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呢?这就需要弄懂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的。一般来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的手法,或者说是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情志,使之血肉丰满。侧面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他人言行等,起烘托或衬托作用。诗词中更多是运用景物来侧面烘托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古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并不像小说、散文中那么详细、具体、鲜明、直白,在篇幅短小、寥寥数语的古代诗词中,诗人往往通过一个肖像描写或情感字眼,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神态、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要善于明辨和决断,应迅捷辨认出诗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字词。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就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山村小孩形象。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有的诗中写形象的词语并不明显,就需要我们去深思挖掘出描写人物形象的“隐性”词语。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解读这首诗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如首句中的“逐”,就刻画出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的形象。次句中的“立”字,勾勒出诗人在春风中、夕阳里欣赏美景的姿态。其次也要善于抓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第三局中“最爱”,则是直抒胸臆,把是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悠闲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解析这些信息,我们对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除了正面描写外,古诗中还常用侧面描写,如衬托、烘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就借童子的回答,借助苍松、深山、白云的景物描写,把隐者的超凡脱俗、品行高洁的形象烘托了出来。若用“‘花’下问童子”,则形象大跌了。在柳宗元的《江雪》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环境: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寥廓寒江,一叶扁舟。作者借助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塑造了一个形体孤寂却又卓然独立的老渔翁形象。这正寄寓了柳宗元革新失败后不屈又孤愤,渴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此手法在托物言志诗中也常见。如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的开头三句:“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天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借以表达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此在高考古诗词鉴赏中,语言的鉴赏就成为考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每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对诗词语言鉴赏的考查均占一定的分量,其中对“炼字”的考查多有涉及。在2012年的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直接命题对诗句中某些字的艺术表达进行鉴赏的就有4套。
一、【真题展示】
1.(2012年四川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2012年重庆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3.(2012年安徽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2012年湖北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二、【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每年高考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当然炼字题目也包含其中。 炼字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因此解答时要抓住其中几个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一般来说解答此类题可分为三个步骤:
1.解释字义
解释这些词语的字面意义。包括句法特点及活用现象。如果字表意义比较浅显,可以省略这一步骤,或与第二步合并。
2.阐述效果
解析这个字或词在诗歌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所炼之字在描摹修饰中所创造的意境;②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结构作用;③所用艺术手法(含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作答。
3.揭示情感
说明(揭示)所炼之字以这种艺术效果(意境)更好地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分析首句中“惊”字的妙处。
〔依法解读〕
①解释字义――“惊”字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晚暮静坐的诗人受到惊动;②阐述效果――诗人晚暮临窗独坐,室外之风吹门动竹,诗人疑为故人来访,故为之心惊,但只是虚幻,所以忧思不绝;“惊”字,既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凝神孤坐忽为惊动的情态,又引起下面一系列的情节和想象,具有启动全诗的结构功能。③揭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能力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使诗歌增色不少。请指出诗中第二句哪两个字用得巧妙,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赵令
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②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音pīng。美貌,面色光泽。②燕,通“宴”。
词的上片中哪个词运用得非常巧妙,试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韦 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红尘遮断长安陌”中“遮断”一作“望断”,你觉得哪一种版本好,简要陈述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
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1.诗中第二句的“才”“半”两个字用得巧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表现了作者欢悦和赞美之情。
2.词之首句起笔不凡,以拟人手法写春风似乎可以用她那灵巧的“手”,启开冰封雪盖的万物,而且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试手”而先,仿佛是春风对梅花特别钟情。
3.“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4.“遮断”好,故国遥远,关山迢迢阻断了回乡之路,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望断”好,望断即望穿,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
为提高复习效率,我以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的部分诗词鉴赏题为例,我们一起“上看下瞧里究外探”轻松解诗词鉴赏题:
上看:看诗词题目
诗词的题目,虽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提示作用,但是很多题目会为我们提供很丰富的信息。如:有的题目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广东卷白的《余杭四月》;有的题目告诉了诗歌的类型,湖北卷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有的题目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新课标卷晏几道《思远人》,安徽卷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有的题目反映诗歌表现手法,全国卷修睦的《落叶》,天津卷杨万里的《野菊》,就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下瞧:瞧诗词注释
有的诗词后附有注释,阅读这些注释,可以帮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知识典故、关键字词、难解字词、时代背景)。虽不是所有考题都有注解,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了,阅读时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例如:2012年重庆卷诗歌([金]王寂)《鹧鸪天・预报》(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从注释看,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荡然无存,作者用了一个典故表明自己不想做官了,想回去钓鱼,颐养天年,不让钓鱼台再荒却了,表现作者淡然恬静的超人情怀。忽视小注释,理解就费力了喔!
里究:究作品与文人之际
“诗言志”,诗人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创作风格,人生经历不同,他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孟子提出:“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家本人的人生道路和思想状况;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的时代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突破,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辽宁卷张耒《初见嵩山》,张耒,很多人都对他不熟悉,但在[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我们很熟悉苏轼的人生经历,那么我们就很好理解作品的情感,理解“清瘦”的精神内涵了。
外探:探诗词意象
看到这个话题,你会想到什么呢?一个地方的山川景物,一丝轻风,一滴甘霖,一片绿叶,一棵嫩芽都会引起思绪的飞动。你所想到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应该体现出大自然的无限情丝,展现出自然之美,饱含着你对自然的爱。话题元素“倾听”也可以理解为是形象化的说法,并非实指听觉行为;“自然”则为一切非人工事物的集合。
时间顺序思考
即以时间的推移来观察和描写。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包括草木花卉、虫鱼鸟兽、风雪雾月、星空烈日、山川河流等。如果选择“倾听”的对象是月亮,就可按月亮出来前,月上柳梢,月满中天的顺时观察描写。再联想到苏轼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朱淑贞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优美诗句,借写自然景物――月亮的阴晴圆缺,拨动内心的绵绵情思,抒写自已的乡愁等等;若描写观海,先简写小时候对海的表面感知,然后再抒发长大后对海的胸襟的赞美,正如庄子所言“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最后由观海想到做人,想到做人要做像海一样的人,进一步深化中心。
空间方位思考
描写景物时由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可以任意选择自然界的一种景物或一幅画面,模仿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对荷塘的描写,先选定观察点再推出由高到低的顺序,先写荷叶然后写荷花再写荷波。也可以模仿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对小屋的描写,如此切入则会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也切忌写景时忽东忽西,随意变换方位。徐志摩说:“真正医治我心灵的创伤的是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是一张不遗忘自然的清淡的药方。”如果选择自然界最普通的小草作为描写对象,可以通过远观其荒凉与衰败,近看其被遮蔽的勃勃生机,倾听体味细腻描摹,凸显小草旺盛与顽强的生命力,失意者从自然中获得启迪。
整体局部思考
若观察描写的景物很多,比如以城镇村落为对象构成一组和谐的自然图景,可用此法。借鉴王维《山居秋暝》的笔法。先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总写对山中景物的感受,再将泉、石、月、松、竹、莲、浣女、渔舟等各种局部景物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以保存完好的民居古村落―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描写对象,可以按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展开,先摹写整体概貌,再分建筑、雕塑、壁画各角落展开,倾听历史的诉说,倾听人物的细语,倾听山林的呢喃,从自然景物的美丽精妙、沧桑变化中体悟到人生的曲折坎坷与美好未来。
情景相生思考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彩,景物被写入作品,就会因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生命。“―切景语皆情语”,描写景物,不是为景而写景,更不是自然风景的翻版。如果以“落日”为描写对象,可以细致描摹日落的过程,并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一个凄美的氛围,再借落日抒发自己的感伤,使笔下之景和所抒之情水乳相融,使文章意境和谐。但总的情调不宜太伤感,相信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不是就此消失,而是蓄积力量展现全新的自我。联想到人生亦如斯。如果以被“异化”的自然为描写对象,例如:污染的河流、过度放牧的草原等,通过今昔对比,可以由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引发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不满。只有把景写具体生动,情才能附丽其间。只有这样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怀,才能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