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写好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写好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写好作文范文第1篇

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引用式题记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或现成的诗文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还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一位学生写的《空心看世界》的“题记”:“歌德说过,我们之所以永远双手向上,并非一定要摘到那最美丽的星辰,只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像这样恰如其分地“引用”名人名言作“题记”,极具说服力,蕴含隽永,启人心扉。

二、悬念式题记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象的美妙意境。如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女孩。我就是这样一个双色女孩,你愿意倾听双色女孩的蓝色寂寞吗?(一位学生的《双色女孩》的“题记”)。

三、阐发话题式题记

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所给话题材料加以概括和浓缩,并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加以深层次阐述。例如《漫谈“感情”“认知”》的“题记”:“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不同结果。‘感情’竟能如此左右‘认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这个题记通过对材料的简单解释,将“感情”与“认知”二者的关系诠释得非常明白,也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和议论的中心。

四、交待式题记

即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背景,或写作内容等,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或宏观上的把握。如一学生在作文《母亲河》中写的“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题记言简意赅,交待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五、点旨式题记

在作文写作中,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我们可通过题记来表明自己对话题某个方面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巧妙地点明全文的主旨。如“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为话题的作文《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一文的“题记”:庸者,相信自己,怀疑别人;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题记的三个整句夺人目光,形式整齐,指出了三种人对待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态度,于鲜明的对比中紧承题目“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为下文亮出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六、增添情韵式题记

一位学生写的《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的“题记”:“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就是采用“抒情”手法,淋漓酣畅地表达了对“常开不败”的生命之花的颂扬,撼人肺腑,让人为之感动!

那么,拟写题记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注重题记的文采性。可引用一些名言、格言、谚语等来作为题记,也可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语言形式上可采用诗歌、对联等。如格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可以做以“努力”为话题的作文的题记。

如何写好作文范文第2篇

1.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2.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例如:《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一文,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这样,作品也因之而增添了无穷的亮色。

3.抓材料来拟定文题

如何写好作文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116―0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看图写话则是小学低年级作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作文形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在小学低年级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作文呢?

一、仔细观察,理解图意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能够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了解图画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真正理解图意。比如,学生在看单幅情景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整体观察。一般情况,画面上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事物画得比较大,清晰明了,在观察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看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或者动物,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怎样。在整幅图画中,所有的背景内容都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所以学生一定要搞清楚主题内容与背景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整幅图的中心思想。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也可以是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遇到多幅连图时,则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顺序、联系、变化、发展。多幅图主要是情节图,在看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来观察。比如,整体有几幅画,讲的是什么事,然后逐一看每幅画,观察每幅画之间的联系,说说每幅画上有什么,人物在干什么。最后思考这几幅图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写好看图写话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领会图画所表达的意思。观察得越细致,对画面的理解就越透彻。

二、联系实际,合理想象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之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平铺直叙、淡而无味,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就图写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提问、给定词语或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支点。不管怎样的图画,它的场景都是静止的、无声的,所展现的内容是一瞬间的,也是很有限的,留给观察者想象的空间是非常丰富的。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想象,把图画中的事物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头脑中贮存的与此有关的记忆表象调动出来,使图画中的事物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东西,让人物活起来,让画面动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画描绘出来。在描述时要把故事扩展得具体、形象、完整,使其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符合实际,结构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楚。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因此,应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

如何写好作文范文第4篇

首先,突破定势,创造新鲜立意。

有位年轻人在一著名的禅师那儿学道,苦于找不到入门的路径。一次,当茶碗已被斟满茶时,禅师没觉察,仍继续斟。年轻人终于忍不住嚷道:“师父,茶碗已经装不下了。”禅师悠然说道:“是啊,要想学到禅的奥妙,你得头脑腾出空儿来。”年轻人大悟。我们写话题作文,也要突破头脑中的思维定势。

“10―1=?”当然是“9”,可当你跳出思维的定势,就会有很多丰富的答案:

10只鸟―1只被打中的鸟=0只鸟

10条金鱼―1条死去的金鱼=10条金鱼

10枝蜡烛―1枝被吹灭的蜡烛=1枝被吹灭的蜡烛

其次,转换视角,把握行文的命脉。

有一次灯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歇后语:“张飞碰到李逵――”。有一道话题作文,就是请你试想一下以后有什么样的情形出现。有一位同学拿了最高分,因为他的知识储备多于常人,自然其思维也优于他人。他写道:“结果,历史学家回答:不会。气象学家说:雷霆大作。作家回答:英雄惜英雄。警察嚷嚷道:黑对黑……”正所谓,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文章就会显得宽博安详,一唱三叹,内敛外化。

第三,发挥想象,展示语言的魅力。

一堂作文课上,老师请学生在文章中用到三个词:“想”“活泼”“变成”。结果,很多同学构思简单且“题材撞车”,因为其立意无外乎这么几种:(1)我想变成一个活泼的女孩;(2)过于活泼的我想变成一个成熟内敛的人;(3)我想变成一只活泼的小鸟任意飞翔。只有一位学生以《那时花开》为题,写到了含有这三个词语的三种意境:(1)我想听花开的声音;(2)那天下午5点钟的阳光很活泼;(3)雪化后变成了春天,一如她微笑的脸。这位学生的语言无疑是最有魅力的:具有空白感,很空灵;具有抽象性,很主观;相当跳跃,富诗趣。

第四,学会逆向,呈现文章的华彩。

逆向思维,能够从两极世界中的另一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以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

例如发生在全国的“非典”流行病,若要写入考场作文,最好运用一下“逆向思维”。既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也应针砭一些社会上因“非典”而生的时弊。那样,我们可写的题目就很多了,如《在抗击SARS的日子里》《爱心做的口罩》《“非典”时期的生死选择》《握手不是错》《让我们回到幼儿园》《莫作“非典豪猪”》。倘若你读过作家莫里的《相约星期二》,你还可以写几个更为诗意的标题――《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阳光不戴口罩》《非典时期的“非常体验”》。运用“逆向思维”,你便会更加科学冷静地对待突发事件;也会更加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曾被你忽视的生活细节……

“逆向思维”的外延很广,它要求你学会发散、多维、求异、灵活、幽默的思维方式,“同”中求“异”,“平”中求“奇”。

多看一些名人轶事、漫画小品,多读一些幽默故事,在平日作文训练中多做些“多元化”的思考,写出精彩的“话题作文”,关键在于一种自然的熏陶和习得。

习得,固然重要,而细心地观察生活更重要。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原生态”。因为生活是写作最宝贵的源泉。观察的角度要随文中主角的特性而定:写植物,应多角度、多方位、多时段地欣赏它;写动物,要保持一定距离地关注、照料它;写人物,则应站在一定高度理解并宽容他。

有了好的构思还远远不够,考场语言的锤炼,也是一门学问。

我们的语言其实是很丰富的,然而一到考场,却乏善可陈。例如:

“丹桂飘香,金秋送爽。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和妈妈来到了据说是将来有可能绝迹的三峡……”――《秋游三峡》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被改革春风吹醒了的小草……”

――《改革在我身边》

“我眼中的丁琛,有时像一棵深沉的老梧桐,有时像一块纯洁的翡翠,有时又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我眼中的……》

这样的考场作文语言,一读就令人厌倦,或者喷饭满案。原因何在呢?首先,作者缺乏写作的饱满情绪;其次,作者不善于捕捉和提炼生活中的语言;第三,作者很少收集一些隽永而洗练的警句来培养自己的汉语语感。

下面介绍几种妙方,让你的语言变得摇曳、灵动而富有弹性――

1. 巧妙运用一些聚焦式语句,使文章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例如:“血可流,头可断,发型千万不能乱!”场上队长朱臻责安慰着上半场失利的队友……――《咱班的“球星”》

又如:“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越来越难,我物理不及格化学没做完,一节课的作文只写了六行半,同桌笑我智商太低动作太慢……”边哼歌边做作业的我,最近的确比较烦。――《我心爱的耐克鞋》

2. 写好“破空而来”的可独立成段又领起下文的总领句。

例如:“天蓝得那么不真实。”――《我为什么忘了妈妈的生日?》

又如:“校园也就是这么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平平淡淡。” ――《无人喝彩》

3. 写好长短句交错的冷峻的伏笔,以衬托古道热肠的深刻主题。

例如:“纯粹的时光无须太多,只要一会儿,哪怕只是一分钟。要是你连这一分钟都没抓住,不要沮丧。有很多日子可以重来,有不少假期值得等待。”

――《自己的日子》

再如:“热热闹闹的教室里又飘起雪来,雪花飞舞;飞到手中的,是试卷。”

――《白纸飘飘的年代》

4. 将朴素而隽永的小诗或故事的浓缩片段,自然地嵌入文章的字里行间.以呈现出温暖的画面感,引起读者回味。

例如:“小时候,我学走路,妈妈就像一堵温暖的墙;贴着她,就像靠着一团棉花。”

――《我长大了》

又如:“记不得是在哪一年的一个春天的午后,我住在外婆的老房子里。父亲在天井里做木匠活,外婆在一旁躺椅上打盹儿,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这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时光。睡意和惬意仿佛温暖的阳光,慵懒出一丝丝不经意的美妙……”

――《怀念旧时光》

再如:“外公去世,整整有10个年头了。那天,他和平日一样早早起来,母亲给他打好洗脸水,外公平静地说:‘我蛮累。’……忽然,头一歪,就这样去了。人们说,外公高寿,又是无疾而终,是福人了。”――《纸雁儿》

5. 借鉴“体育文本”中的游戏精神,改造传统作文中的功利、僵硬、做作、尴尬的语言,使行文洋溢出青春的激情和弹性。

例如:“操场上,男生们被‘灌篮高手’激起的热情所鼓舞,个个儿玩着惊险的上篮动作。只可惜没有‘晴子’让他们追,没有‘流川枫’让他们嫉妒,连个‘水户洋平’这样的死党也没有……于是我想,如果可能,他们不如去追王军霞,去嫉妒乔丹,去揍扁泰森,再去找巴乔作死党。”――《为自己喝彩》

又如:“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秘密。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的作文,大家传抄。流浪的它,破旧得像战场上排长交的入党申请书……电视,英国足总杯。荣幸的坎通哪,那么多张脸对着你。午夜12点,大家一起看,幸运的电视机,别眨眼。”

――《摔倒》

6. 将积蕴久藏的真情告白融入平静的白描文字。

例如:“……‘可是,绿色是什么样的?’那位母亲的嘴角微微地震动了一下,眼中溢出晶莹的东西。我惊呆了,怎能将这么漂亮的娃娃称做……‘盲童’?‘绿色,代表生机勃勃,它是……’母亲搂着女孩,静静地说道。这―刻,我看到了别人是怎样将悲哀变成幸福的。外面的天那么蓝,下面的万家灯火也更加明亮了。而小孩子手里的灯笼,是可以再一次点亮的。我想。” ――《绿》

又如:“太爷爷的手,很厚,很结实;指甲很黑,很脏,却举起了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艳粉街的故事》

读了以上这些感性的语句和片段,你是否找到了些许考场作文语言的感觉?其实,驾驭好考场语言,靠的绝不仅仅是一点点突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甚至是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和不拘一格的气质。考场语言,可以是各样的:文采风流的,气吞山河的,谈笑风生的,多愁善感的,仪态万方的,捶胸顿足的……但读者首先需要的是作者的赤诚。

去掉多余的迎合、表白、面具、脂粉,避免空洞、拔高、伪善、盛气凌人,真诚地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至高境界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了好的构思,语言驾驭也得法,还有一个千万别忽略:那就是给你的文章起个精彩的标题!它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批判型的题目比较好写。这类题目要求我们以怀疑的态度独立思考,不过也要求出题者有敏锐的文化眼光,关心社会热点话题,保持科学的文化争鸣理念。比如我班那几位写作高手写的《我谈王朔骂人》《你是美女吗?当作家去吧》《焦点访谈负面效应分析》,还有那篇《王小波式的幽默,易学乎?》都挺好的,因为它们的“文化含金量”很高。

(2)想象类的题目。我们的想象往往带来丰富的情感,反映我们对未来新事物的憧憬或对理想状态的愿望,例如上学期我们练的几个题目就蛮好:像《月光的根须》《跟MP3谈谈音乐》《药杯中的莫扎特》《你的肩上有蝴蝶吗?》这样清新醒目的题目,让我们大家有话可说,写起来很爽。爱因斯坦逝世前只说了一句:“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我由此想到音乐和文学的关系,再给同学们出几个作文题:《一棵叫做Feeling的植物》《问候全天候,贴心零距离》《童年桂花树下沉默的葬礼》,怎么样?既怀旧,又新鲜。

(3)半命题作文,它能培养我们“发散型”思维,让我们从唯一到多元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构思起来范围也挺广的。比如这样的作文题:《将_______进行到底》《_______和_______的生存悖论》《_______离你有多远》《_______不懂_______》《当_______已成往事》《_______深呼吸》,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这些写作技巧。

(4)“求异型”思维的题目居多。例如《时代呼唤觉醒的兔子》《晚安,蚊子》《多个“朋友”多堵墙》之类的,还有在杂志上看过几篇好文章也是“异向思维”居多,像《悟空下岗》《张飞碰上李逵》《刘备与一条叫诸葛亮的鱼》《贫穷时听到风声也是好的》《往来多白丁》和《站在全世界的屋顶》都很有创意。

另外,标题可以短些,诸如几种常见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都可以入题,譬如《春天和睡眠》《两枝谈恋爱的铅笔》就是名词短语;动词在标题中也很有力度,你看《坐看云起时》《想认苏轼当我爸》《做一回阳光游子》《让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在这些动词短语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爱的轻盈,看到灵魂跳舞的情形。

还有形容词,比如《费翔也老了》《我在深水池时喊“救命”》《孩子的眼睛是清空的》,这里的“老”、“深”、“清空”几个词,写起来很有感觉。

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标题――《要么.com,要么,完蛋》。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反正觉得这个题目特棒!

在写标题时,特别要注意里面的虚词运用:《哎哟,我的蜡笔小新》、《听时光飞舞啦……》《世界睡着时,就像一件陈旧的兵器》《最后的海菲茨》……是不是“虚词”起了关键作用?看着这些极富诗意的标题,有一种强烈的阅读兴趣,它们直指你的心房。所以,给文章起标题很有学问,要么是评议型、驳论型、考证型,也可以是趣味型、悬念型、启示型。可以是貌似冷峻的一言以蔽之;可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聚焦式语句;也可以是朴素而隽永的诗句。冷眼旁观亦可,古道热肠也行。

求新、求精、求变、求短、求异……是起个好题目的准则。

如何写好作文范文第5篇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提出“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的写作教学观,他还说:写作就是这样,可采取适当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我从不板着脸命令他们写作文,而是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用生动故事、用激励性语言、玩游戏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次作文课上,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一组同学玩的时候,另一组同学在仔细观察,交换之后,我们练习说话――老鹰是怎样捉小鸡的、母鸡是怎样保护小鸡的、小鸡是怎样躲闪的、哪个同学的动作最有趣、游戏中最精彩的是什么等等。同学们有了生活素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再写起作文来更是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二、多观察,多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充实写作材料。如指导写“雨中的校园”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与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较,接着引导孩子观察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进而引导学生倾听下雨的声音,让同学们找雨落到身上的感觉。这些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观察、感受,情感流露的真实自然,贴近事实,接近生活,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还要让学生多写观察日记。通过观察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让观察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讲练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讲与练相辅相成。作文,不讲不行。指导观察、阅读、选材、锤词、炼句、修改等,要讲格式、标点、书写等。作文,不练不行。作文是练出来的,在练中锻炼思维,学会表达,明确认识;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

讲为了指导练,所以,讲要少而精,要有的放矢。练要得法,要有要求,保证次数。讲究效果。

四、要有激励孩子的评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