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灵鸡汤读后感

心灵鸡汤读后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灵鸡汤读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灵鸡汤读后感范文第1篇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读了《教室里的心灵鸡汤》,心中不由充满感慨:要多为孩子考虑,多一点爱心;要加强自己的耐心,控制激动的情绪,牢记“冲动是魔鬼 ”。

想起上课时,一个孩子在睡觉,轻轻把他摇起,让他打起精神,复习功课。他一脸的不屑,“不想学,管嘛。”“既来之,则安之。多少有点收获。”帮他把书翻到复习的内容。“不用你翻。”他反抗着。之前的课,他还会答应着,尽管并不积极主动。只得暂时离开,可能心情不好 吧。

一些孩子已没有学习的兴趣,还是在班里耗着,说是回家没人玩,还时不时闹点动静,引起大家的关注。就算是给紧张的学习加点作料吧。老师们也只能耐心哄着调皮的孩子,不让他们太过分,过多影响愿意学习的同学。有些家长对孩子也没有要求,只是玩好,健康的过活就好。

更多的孩子在积极应对,心无旁骛,背书,作业,什么都走在前边。看到这里,心情不由的愉悦起来。孩子们随时调整学习的步伐,让自己松弛有度,太紧的弦容易崩断。尽管知道这一点,还是希望孩子们时时都不松懈。无需“头悬梁,锥刺股。”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尽最大可能,争取到更好前程。想偷懒的时候,督促他们;想调皮的时候,提醒他们。

心灵鸡汤读后感范文第2篇

《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心灵鸡汤读后感范文第3篇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种道义美,是一种良知美。真正的美不是来自于华丽外表的装扮,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善良是一种让世界充满爱的美,是让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放射出金色光芒的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宽容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宽容的读后感1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云彩美丽或丑陋,所以天空才能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岩石巨大或渺小,所以高山才能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浪花清冽或浑浊,所以大海才能浩瀚无比。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千百次的忍耐而提升的人格魅力。多一份宽容,我们身边就会更加和谐,人生也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宽容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姑娘要开音乐会,于是他冒充是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在演出前一天来到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分,求李斯特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他爽快地说:“你大胆上台演奏吧,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再加一个由老师为学生演奏的节目。”姑娘顿时对李斯特敬佩不已。由此可见,宽容和忍让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一个人富有涵养的重要表现。

宽容能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清朝康熙年间,尚书张英的家人因院墙与邻居发生纠纷,家人送书给张英,令他干预此事,张英回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深受感动,自觉退了三尺才筑墙,邻居也受感动,后移三尺,两家从此交好。宽容能化解不必要的矛盾,使事情有转折退让的余地,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宽容别人也是善待自己。蜀国名士蒋琬,为人谦虚,他的属下杨戏,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只应不答。随从对蒋琬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赞扬我不是杨戏的本性,而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作声了。”蒋琬因为有一颗宽容之心,既避免了自己不快,又不致使对方尴尬。可见,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它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生活中既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苟求人生完美无缺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对事对物、对己对人宽容一点吧,它会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宽容的读后感2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能产生一种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是一种豁然大度,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你以宽容之心待人,就会拥有更多的信任。宽容不但可以改变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道德修养进一步升华。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很久以前便得以体现。李渊在位时立李建成为太子,但李世民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当时魏征效力于李建成,多次劝李建成杀了李世民。玄武门只变后,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登上了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报复魏征,而是不记前嫌,加以重用。后来还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披荆斩棘的是房玄龄;贞观之后,进忠言,纠正我的过错,为国家谋大利是魏征。”可见,宽容使一个国家强盛了起来。

管仲曾说:“善人者,人亦善之。”不错,只有宽容他人,他人才可能尊重自己。我们的传统美德现在依然在延续。袁隆平——中国杂交水道之父,在实验还未成功时,一位老教授对他说:“水稻自花传粉占优势,杂交可能性不大。”但袁隆平始终不放弃,最终终于杂交成功,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在庆祝典礼上,老教授上前祝贺并道了歉。袁隆平并未因自己出了名便不依不饶,还说:“无论如何,我都要谢您,是您教会了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奋发向前。”

宽容使我们之间的干戈越来越少,那我们何不宽容?

宽容的读后感3一辈子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最值得感谢的,当然是让我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我的妈妈。人总是会犯成千上万次错误,特别是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然而每一个错误,或大或小,都会给一个人留下伤害。这个人,也许是自己,也许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人的一生分为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我们现在正在度过的便是青少年时期。叛逆心理是青少年不可避免的。对于叛逆期时我所犯过的错,我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时犯下的过错,让我深感愧疚,同时我也十分感激一个人,是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宽容和理解。那段时间,家中总是纷争不断,往往因为一点小分歧,我便会跟爸爸争吵不休。他总爱喝酒,这也成为了我们之间争吵的导火线。我很少同他交谈,因为他天天早出晚归,我们相处的时间本就不多,而几乎都被吵架占据。每次吵架时我恶言相对他想要打我的时候,总是妈妈上前阻拦,战争才会停止。

某日回到家中,妈妈突然提出要跟我好好谈一谈。谈话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曾对我说:当你学会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在成长,更何况那个人是你的父亲。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没有他对我的宽容与理解,没有她每次在我们争吵激烈的时候劝和,如果她在那时跟爸爸一起否认我的想法,也反对我的一切,我怎么可能会是现在的我,或许已经走上了歧路。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宽容,才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战争与分别。宽容别人,就是在宽容自己。多一点宽容,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点空间。谢谢你的宽容,谢谢你,让我变成现在的自己。

宽容的读后感4“宽容别人是最好的美德”。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里,这是我舅舅说过的一句话。

我的舅舅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个子高高的,不胖不瘦,方方的脸上戴着一副眼睛,显得文质彬彬的。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西安的舅舅家。一天,舅舅带我们去游览。

我们坐着大巴,不一会儿就到了秦岭野生动物园。首先来到缆车游览区,坐上游览车,环绕着动物园优哉游哉地观赏。在缆车上,一个年轻的男子也许是饿了,拿着一碗泡好的方便面从我舅舅身边走过。这时,不知怎么回事,缆车忽然一停,那热腾腾的方便面全部“降落”在舅舅身上。舅舅穿的正是白色的衬衫,这下变成红色的了。一车人都愣住了,小伙子吓得惊慌失措,连忙道歉,我吓得也不敢出声,心想:那么热的汤浇在舅舅身上一定烫得很疼,衣服也脏了又没法换,心情一定糟透了,肯定会大发雷霆的。只见舅舅的眉头拧成了一团,咧着嘴直吸气,看来真被烫得不轻。小伙子手忙脚乱地清理着方便面,不停地说:“都怪我,你没事吧?”舅舅揉着胳膊努力微笑,轻声和蔼地说:“没关系,小伙子,下次注意!”车上的人都向舅舅投去赞赏的目光。

回来的路上我问舅舅:“舅舅你为什么没有生气,反而对他微笑呢?”舅舅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别人,当你犯错的时候,别人才可能宽容你啊!如果人人宽容,这个社会不是更和谐吗?”

“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永远刻在我的心里。

宽容的读后感5宽容,是股清泉,它流入人的心里是那样的温暖。它能将肮脏的心灵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宽容,它是人间最好的品质,你学会宽容了吗?在我的校园生活中,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它让我一夜之间似乎成长了许多,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宽容。

事情是这样的:开学第一天,天空中万里无云,小鸟相爱唱着快活的歌,太阳普照着大地,我早早的来到学校。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的“心灵鸡汤”。老师也重点说了一下,下周要开表彰大会的事情。

这让我十分的兴奋与激动——因为我被评选上了“小绅士,小淑女”,这可是我们学校最高的荣誉啊!这让我高兴了半节课。

放学后,我对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先是简单夸了我几句,接着对我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要骄傲哦。”我点了点头。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是,就在开表彰大会的前两天,也就是星期五。老师在念获奖名单的时候,在“小绅士,小淑女”的一栏,却没有我的名字,我简直就是伤心到了极点呀!我真想大声地将心里的伤心都哭出来啊!可是,这不是在家呀!这一整节课我都听的心不在焉,一直在想: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我在位子上默默地哭泣。

放了学,到了家以后,我就想失去理性一样,嚎啕大哭,妈妈对我说:“你要学会宽容,要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仔细回味那句话,停止了哭泣。

心灵鸡汤读后感范文第4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最新2022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体现了一个中国母亲与一个欧洲儿子沟通时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以及他们对待差异的看法等等。

  事实上,我是一个特别不喜欢看书的人,几乎是看到书的封面就会犯困。但奇怪的是,龙应台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野火集》到《目送》到《孩子,你慢慢来》再到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不知不觉我已经看了4本她写的书。从《野火》里的犀利笔锋,再到后来几本书中体现的她对待家人朋友的柔情,都对我影响很深,特别是书中渗透的对待社会的思想,改变了我对待很多事物的看法,让我感觉我离社会越来越近,社会与我息息相关。她的书就像一条引导我走向社会的绳子。

  接下来,我想说说《亲爱的安德烈》中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在这些通信中,安德烈的一封信说他觉得香港人都很繁忙,做什么都是匆匆的,只是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从来都不懂得享受生活,不会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而是为了完成预先安排的一件事而去喝咖啡。他觉得香港缺乏文化。当然这引起了许多香港人的反应,有人认为他说的很对,香港永远在跟别人拼经济,停不下来,也有人认为,这就是香港的文化,香港的特色,香港的时间表。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是在赶时间,被时间牵着鼻子走。回想自己学习古筝的时候,好像总在为了快点考级而学;而且也很少时候会为了享受弹古筝而去弹古筝,所以每天一小时或者两小时的练习就像在完成一个目的罢了。

  安德烈的一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这被龙应台称为儿子的“独立宣言”。

  在中国,有很多孩子尽管读完大学了也无法学会独立,不能独立生活,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这个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是,中国父母都太过溺爱孩子了,最终导致孩子除了学习以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这是不行的。而西方的孩子则比较独立,因为西方父母学会放手。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中国的教育方式,令中国家庭充满了人情味。而西方的家庭联系则没有这么亲密。

  对于这本书,我表示我真的很喜欢。喜欢安德烈和妈妈一起讨论民主问题,让我对“民主”有了一定的概念;喜欢安德烈和妈妈坦白一切,打开内心,让我也学会如何与父母相处;喜欢安德烈的“独立宣言”;喜欢龙应台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和过程……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最新2022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龙应台用了这一句话来描写她与她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代沟。年龄以及文化的双层代沟让他们母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上加难。我觉得这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中也很常见,特别是像我这种家长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家长的文化背景就会不一样。 这本书收录了36封龙应台和安德烈给互相写的信。他们由于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个不熟悉的人就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拉近距离。

        他们在信中会分享自己的一段经历,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或是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他们也会一起回忆他们之间的记忆。这两个不同的人用这些方式找到了许多的共同点。 让我最能产生共鸣的是在第二和第三封信中,龙应台和安德烈都分享了一个看比赛不知道支持哪个国家的故事。在别人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我也会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美国也对,因为我的国籍是美国而且我从小接受的也是美式教育。不过我自从在上海出生以来就一直住在这里,我虽然有时会回去看我住在纽约的外婆,但是回去的感受也不会觉得是回家,而只是去旅游,因为在我的心目当中,我的家在上海。

        通过与儿子互相写信,龙应台说,“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我认为在这句话中,“认识”的意思其实是“了解”,因为他们其实已经认识了十八年,却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了对方。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最新2022

    一直特别喜欢读这种贴近生活的书,可能是好理解或者是得到某一瞬间的共鸣。我热爱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就像三毛书中写的朋友亲情的那些暖和怨总让我悲伤或温暖。在这种美好的生活中如果再有一点感情的点缀,让人很容易爱上这个世界。      

           龙应台带有中国母亲的特点却又有一些特别,安德烈带有二十岁年轻人的心声特点却又有异国的风情。今年我二十,不得不说当读到他说我是一个平庸的人,我心里震动一下。我想我也是比他更更平凡的人。三流学校没有志向没有兴趣大概我最迷茫的时候就是此处吧。我想我就是注定平凡的人,所以我就是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玩游戏时大喊大闹沉浸其中,可以夜晚叫上朋友跑出学校游荡城市的角落,可以坐在那里看上一下午的书,可以对路过的人肆意大笑,我想这是二十岁的我独特的迷茫和颓废,我没有目标便只好浪费生活。想起家中的亲人何不内疚,但是我难以迈出我的步伐达到他们的期待,只好做生命的享受着,我是一个小小平凡的人。当龙应台说出我只想让你快乐,如果我泪腺发达肯定会流泪。因为我们都想做令人骄傲的孩子,同时也渴望理解。       

         俩代人的沟通带有亲情的传递也有思想的碰撞,特别有意思。我想交流才是真诚的传递方式。当我们想了解一个人,就要跟他说很多的话,真诚的说话。在中国不得不说亲情的重量是最重的,但是那是父母一昧的给予他们的爱,孩子也要尊重父母努力的达到期待。这是亲情么,是,这是几千年的亲情,但我想算一种赋予的契约,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做做孩子的应该怎么做。我们从未了解彼此。这不是那种你知道你怎么做你爸会痛扁你也不是你妈看你一眼就知道你拉的什么屎,是那种你说出一个观点,竟然是认同或者讨论,而不是那种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我想在中国很难,因为父母给予的太多,连龙应台这种开明鼓励独立的母亲,在孩子说抽烟喝酒什么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去询问和劝诫,他们不管自己孩子有没有主见或者在何种心情下做这种事,只知道这不好要停止。这就父母身上那种你永远是小孩,我要永远保护你。这种深爱,大概很多时候都让孩子喘不动就想他们能把心放在自己身上,享受自己的日子。可当我们为人父母又是如此,这是典型的中国情感。没有好坏,只是想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慢慢改变。当读到安德烈说他看到中国二十岁的年轻人的幼稚表现,我羞红了脸,因为我也如此。    

心灵鸡汤读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话 语文课堂 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03

语文教学中,课堂对话作为一种生命关怀的方式,应能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应成为学生精神生命发育的一种抚慰、一种启迪、一种赏识、一种引领。

一、对话,一种心灵的抚慰

一位教师上《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安排了一次练习。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这个练习,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讲得也非常好。最后发言的是一个女孩,她说:“家把爸爸、妈妈、孩子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我……我很难过。”

女孩说完后,教室里非常安静!大家都在看着教师。只见教师走上前,把女孩搂在怀里说:“孩子,不要难过,老师给你讲个故事。我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子什么的跑进里面去,它会把它们包起来,最后变成一颗珍珠。孩子,不用难过,用自己的善良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挫折与困难。这样,你的内心就会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这番应对,既有肢体语言――搂在怀里的动作,又有自然的语言――关于“珍珠贝”的故事。这就是对话。显然,这番对话抚慰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它同时也抚慰着其他的孩子。人生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伤感。碰到这些不幸,我们该怎么办?人们相互之间言语的慰藉就是最好的疗伤药,这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吧。

二、对话,一种智慧的启迪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对话的意义在它的每一个当下,这个观念相当重要。对话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师生本有的思想、激情、智慧的一种澄明。”

支玉恒先生上《地震中的父与子》,学完全文后,支老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归结成一句话,如果能写成格言、警句就更棒了。学生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说:“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一定要信任他。”这个学生的发言一下子让课堂陷入了窘境。碰到这种情况,支老师的应对却是气定神闲。

师:请你再读一遍刚才的话。

(该生还没有觉悟,又响响亮亮地说了一遍)

师:孩子,要是坏人对你说话,你也信任他?

(该生摇摇头)

师:不要紧,我知道你并没有这个意思。你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起码的信任,是吗?能不能修改一下你的话,让它更能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生:(开窍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只有信任才能产生爱的力量。

师:(高兴)我没看错你,因为我充分信任你!

听听,前后之词简直判若两人!这就是对话的力量。这是支老师在充分倾听、充分理解学生的言说之后进行的一种艺术性、智慧性的对话。好的对话是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教师点拨与不点拨,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三、对话,一种生命的赏识

实际上,孩子成长的动力,更多的来自他们的伙伴,来自亲人与教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欣赏和激励。因此,课堂当中的对话,就应该以赏识、激励为主。《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中,有一个交流读后感的环节,而交流开始后教师就变着法儿夸赞学生。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却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觉得“儿童”和“游人”换了一下,就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心里有儿童,因为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眼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教师没有应对,点了点头。这是首肯。)

生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很好,请你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破折号,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

……

这个教学片断真是对话不息,赏识不断。有肢体语言式的,有认同强化式的,有提炼上升式的,有指点方法式的。不管这个式、那个式,来个九九归一,那就是“赏识”。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赏识环境中学习,必定会健康、优秀地成长!

四、对话,一种价值的引领

对话能否做到步步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不能面对看似很普通的对话,把其中的价值一点一点挖掘出来。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之前有一段话:“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这段话时,让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对话,然后指名学生站起来跟教师一起分角色朗读。一个男孩在读刘备的话时,在“如此无礼”后停顿了一下。教师很敏感,马上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学情进行引导:“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个地方读的时候需不需要停顿?说说理由。”讨论结果是学生一致赞成停顿。

生1:这个地方停顿一下,是因为刘备心里想:“我后面的话到底该不该说呢?他毕竟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呀!”

师:是呀,一个是情同手足的结拜兄弟,另一个却是尚未见面的一介书生。刘备是犹豫了一下,但仅仅就是犹豫了这么一下,他马上就说出了下面的话。由此可见――

[见什么?见刘备的求贤若渴,见刘备的礼贤下士。教师这个跟进的过程,就是价值引领的过程。这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就出来了。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大智大贤,就是该这样去求啊!]

生2:刘备一上来就骂得很凶,他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所以要停顿一下,好换口气。

师:为什么要斥责?为什么还要大声斥责?以致一口气都缓不过来呢?由此可见――

[可见什么?可见刘备实在是太需要诸葛亮了!太需要智囊人才了!这样的应对,对出的是故事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生3:这是一个反问句,为了加强斥责的语气,就需要停顿一下。

师:是啊,如果把反问句改成这样:“你真是太无礼了!”行吗?

生4:不行。

师:为什么?又是斥责,又是反问,又是停顿,刘备到底想告诉张飞什么?

[这就是文本全部的意蕴和价值:张飞啊,你这个蠢物,你懂大哥的心思吗?]

这个教学片断中的对话由就事论事上升到了就事论理。这个理,就是一种价值,一种文化,这才是对话的终极关怀。所以,看一堂课本身有没有价值,就要看这堂课有没有把文本的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