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立冬下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不够重视历史活动课的开展。中考的压力、师资力量良荞不齐等问题,使得初中历史活动课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如火如茶的开展起来。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给予活动课以足够的重视,多数学校也没有意识到开展活动课的真正意义以及长远发展,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2.不科学的历史活动课教学。根据笔者经验总结,对于初中历史活动课的课程安排缺乏科学的规划,有些教师直接把活动课作为作业布置下去,有些教师对于活动课的态度很随意,只限于走形式的教学。长此以往,活动课会完全变成摆设,起不到真正作用。就四川省来说,各个中学对于历史活动课的意见并没有统一,各个学校所实施的历史教学方式五花八门,这样不科学的规划管理会使得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很难尽快走上正轨,更不用谈更长远的发展了。
3.医乏的历史活动教材。大部分教师能够清晰认知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抱有一定的决心,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活动课教材,只能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缺乏历史活动教材,也是限制历史活动课良好发展的一大阻碍。现阶段,关于历史教学活动课的相关资料较为稀缺且缺乏实用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尽快得到解决和完善。另一方面,历史活动课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决定了教材的内容不能制约课程的教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材编纂的难度。
二、开展历史活动课的作用
1.使教学趣味化。中国历史文明博大精深,同时涉及范围广学习难度大,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历史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动性和
创造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历史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接受以及更好地吸收历史知识。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科学开展历史活动课能够针对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化学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
2.使师资力量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历史活动课,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活动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教育水平,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占据主动地位,自主创造地去学习。这同时考验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与学生情感沟通能力。
三、实施历史活动课的有效措施
1.选择合适的历史活动课主题。好的开始能够促进事情更顺利地进展,那么,选择合适的历史活动课主题就是一个重要的开头。首先,要选择可以吸引和感召学生的主题,使学生对历史活动课充满遐想与期待。其次,该主题还要与历史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让学生从活动课中切实了解到了历史知识,学到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2.多样化形式教学。
(l)表演性活动课。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该群体一般具有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有独特想法等特点,因此,以表演形式开展活动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
(2)操作性活动课。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所强调内容之一。同时,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过境迁,虽然原有的历史环境以及事物早己物毁人亡消失殆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以及影片的方式再现历史场景,进而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历史画面。尽管操作性活动要完整、全面、真实的重现历史场景较为困难,但是从另一方面分析,正是因为教学素材的不完整,为学生的思维发散与想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该颇具优势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探究性活动课。历史的意义在于明智,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教材只是媒介而不是目的。学习历史需要深入思考、挖掘事情本质,而探究性学习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主动寻找答案,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3.经常总结,串联历史事件初中历史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组成,并且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等,历史事件零散且众多,需要不断总结和串联各方面相关知识,这样系统化地学习才能更完美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结语
【关键词】重要性;尿动力学;护理;检查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50―02
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检查方法,是对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够给予判断,其中包括对遗尿症、尿失禁以及尿路梗阻等相关疾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采用优质护理对疾病检测结果以及治疗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本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排尿功能障碍的病人60例,对其采取相关检查以及护理措施,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排尿功能障碍的病人,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在7-81岁,平均年龄为54.6岁。其中包括有尿失禁、尿道综合征、前列腺增生以及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它们依次为31例、28例、29例、32例。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用单一自由尿流率测定以及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对病人采用自由尿流率联合尿流动力学以及优质护理。
1.2临床检查方法
采用加拿大莱博瑞尿动力学检查仪以及专业的检查导尿管,无菌生理盐水以及消毒物品等。
1.2.1对照组临床检查方法
自由尿流率测定方法:要叮嘱病人进行憋尿,在出现最大尿意的时候要将尿液排进集尿容器当中,之后采用B超来对其残余尿液进行检测。
1.2.2实验组临床检查方法
首先要进行自由尿流率测定,之后让病人取截石位,手术一定要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下来进行操作,把双膀胱尿道测压管通过尿道置入膀胱当中,来对膀胱当中的残余尿液量给予检测。把腹压测压管通过置入直肠当中。之后采用相关技术对膀胱压力容积、尿道压力分布以及漏尿点压力等进行检测。
1.3临床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临床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护理。
1.3.2实验组临床护理方法
(1)要对患者的排尿次数,每一次的排出尿液量,尿道口有明显疼痛以及尿潴留等,如出现特殊情况要对近几天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并且要让患者自己做好排尿记录工作。还有就是对下尿路功能可能会出现的合并症给予掌握,其中包括以往病史、排便情况以及生育史等等。(2)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耐心讲解相关的检测方法,告诉病人检测时间是多少等,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有就是一定要叮嘱患者在检查之前要将大便排空,这样有利于置入直肠测压管。(3)叮嘱患者进行憋尿,在出现最大尿意的时候采用常规排尿来给予检测,在检测当中,排尿要尽量一次完成,以免导致尿流率曲线出现不规则波动,给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4)在对尿道压力检查当中,一定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避免出现尿液压力异常现象。如果在检查当中如果病人出现紧张害怕心理,应该对其进行反复检测。(5)检查以后的患者有可能出现排尿时疼痛明显,尿频尿急等相关症状,这是因为置入导尿管以后所出现的应激反应或者尿道粘膜损伤所造成的。检查以后可以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但一定要谨遵医嘱,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
1.4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采用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来进行判定。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样本率比较都使用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之间的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检查完毕以后没有出现畏寒发热的现象出现,其中出现尿痛的有1例,尿急2例,采用抗生素治疗以后均已痊愈,并且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完毕以后出现畏寒发热的有11例,尿痛明显的有16例,尿急11例,血尿3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检查之前首先要对病情给予评估,给尿动力学检测提供一定才参数,一旦发现检测结果和患者以往的有区别,应该采取反复检查。首先应该采用自由尿流率给予测定,由于置入尿道管使病人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或者周围发生肿胀等,会造成尿流率减少[2]。在使用导尿法来对残余尿液量给予检测的时候,应该在患者排尿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物品准备工作,置入导尿管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微、迅速以及精准等,尽可能做到一次导尿成功。一旦导尿管插入困难,时间较长,那么所检查出来的结果就没有任何意义。本文实验组患者置入导尿管均一次成功,时间为3-5分钟。
在进行检查的时候,病人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不良情绪,其中包括紧张、害怕等,这时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对病人进行讲解,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来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保证检测结果精准。手术一定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以免出现尿路系统感染,检查结束以后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可以采用抗生素类药物给予治疗[3]。本文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利国,高旭红.尿流动力学检查的配合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11):825.
Abstract: The author found one training-detraining model of lower limbs’speed force. 50 ordinary sophomor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investigation.The subjects took part in experiment voluntarily and were tested on the parameters of dynamic index. The stud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vity of different periods about CMJ speed force in detraining. It has been shown that speed force dynamic parameters of 1 week detraining have not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with 6 weeks training. All parameters reached the max.super-compensation after 2 weeks detraining and decreased to pre-training level after 3 weeks detraining.
关键词: 停训;CMJ;下肢伸肌;动力学
Key words: detraining;counter movement jump;lower limbs muscles;dynamic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324-02
0引言
在运动训练和竞赛实践中,教练员一方面运用超量恢复理论指导训练,停训时期内在机体机能的超量恢复阶段施加新的负荷,使训练和停训周期交替进行,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机能水平;另一方面做好运动员赛前停训及损伤运动员停训安排。如何按照肌肉力量素质的变化规律合理有效地安排停训时间,使训练、比赛更科学,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一直关注的问题。体育运动项目众多,每个项目的动作用力特点又不同,在大多数项目中,下肢蹬伸用力的动作形式为自由纵跳(CMJ),比如跳高,跳远,篮球的跳抢篮板,排球的起跳拦网等。本文通过建立普通人群下肢伸肌力量训练及停训模型,采用三维测力获得下肢伸肌收缩力各项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与训练前后及停训后对比,揭示下肢主要伸肌力量动力学变化规律以及可能的机理。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随机抽取陕西省医学院大二男生50名,平均年龄(19±1.0)岁;平均身高(171.5±4.3)cm;平均体重(60.8±5.5)kg;受试者身体健康,均自愿参加本实验。
1.2 实验方法
1.2.1 建立人体训练及停训模型训练模型建立:负重半蹲、纵跳摸高、单腿跳和短距离跑;重复性动力性训练。训练负荷安排:强度为30%~50%最大负荷,5~10次/组,3~6组,间歇2~3分钟。训练时间安排:每周训练3次,隔天进行。训练开始第一周为适应性练习,第二周开始,训练前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根据渐进负荷的训练原则实施训练,结束后10~15分钟的放松整理活动。一次训练60分钟,共进行6周训练。
停训模型建立:6周的训练后,第7周进入停训实验阶段,共进行3周,全部实验9周。
1.2.2 指标测试方法受试者首先在Kistler三维测力台(瑞士)上试跳2次,熟悉动作,然后进行自由蹲跳(CMJ)测试,获取此过程中最大力值、蹬伸时间、离地速度、爆发力指数及最大功率动力学指标。测试时间分为训练前、训练6周后、停训1周、停训2周和停训3周,共5次。
1.3 仪器与设备KISTLER三维测力台(瑞士产),计算机(带分析软件),测试时,采样频率设为100HZ,采样时间定为10s。
1.4 数据处理本研究数理统计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Excel中的描述统计,组间相互比较采用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T检验),P
2实验结果
2.1 最大力值蹬地反作用力最大值为三维曲线上Fz(垂直方向的力值)的第一波峰值。下肢蹬地起跳用力时,伸肌收缩产生的最大力值给测力平台一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力值的大小反映了受试者下肢伸肌群的肌肉力量。
由表1可知,经过6周训练CMJ最大力值得到明显提高,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
2.2 蹬伸时间纵跳过程中垂直方向的峰力值是反映腿部伸肌蹬伸力量的重要指标,但从缓冲到蹬伸阶段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长短也是衡量训练水平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结果显示,经过6周训练后,蹬伸时间明显缩短;停训1周蹬伸时间没有变化;停训2周时,时间缩短出现超量恢复;停训3周和训练6周后位于同一水平。
2.3 离地速度起跳动作的实质是创造垂直速度的过程。动作速度快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工作的速度力量水平。
从表3中可以看出,训练六周后,CMJ的离地速度有显著性提高(4.5%),但增加幅度小于最大力值。停训一周略有增大,停训二周开始下降,在停训三周后下降到低于训练后的水平。
2.4 爆发力指数爆发力是蹬伸阶段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表4显示,经过6周力量训练,爆发力指数明显增加(增加了21.6%),差异非常显著;停训1周后下降显著,停训2周明显回升,至第3周略低于训练后水平。
3分析与讨论
3.1 训练、停训对最大力值的影响肌肉最大力量指神经肌肉系统在静力性或退让性的工作形式中,通过最大随意收缩过程中所形成的最高力值。在大部分运动中,神经肌肉系统主要是在动力性克制工作中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所表现出的最高力值。CMJ形式的纵跳,即有预蹲的纵跳,在下肢预蹲的同时,上臂辅助摆动,下肢伸肌先被拉长再发生向心收缩。一方面可使肌肉处于肌肉收缩最佳长度,另一方面使肌肉储存一部分弹性势能,在肌肉随后的缩短收缩中发挥出来。
在本实验中,最大力值在停训2周达到超量恢复最大值,停训3周后下降到低于训练后水平。肌肉力量发生变化主要是受肌肉神经系统的调节。训练后肌肉力量明显增加,这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库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兴奋方式使肌力增高。第一种方式是动员运动神经元,简单地说,就是增加运动神经从静止状态转化成活动状态的数目。即神经系统的募集能力增强。第二种方式是加快单个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速度[1]。这两种调节方式紧密结合,其表现形式:使主动肌、协同肌、稳定肌与中和肌发放兴奋冲动都有所加强,而对抗肌的抑制冲动加强,形成神经系统的内协调的改变[2]。在停训2周时,肌肉最大力值表现出明显高于训练后的水平,可能是两周的停训使神经系统彻底恢复,神经活动灵活性增加,肌力达到最大超量恢复。
3.2 训练、停训对蹬伸时间的影响在力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增加用力时间,可增大反作用力冲量,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但人是生物体,肌肉只有在高速冲击下才能产生较大的工作距离和相应大的张力,而弹性张力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减弱,难以持续快速收缩获取较大功率。实践也证明在相应的工作距离内完成动作的时间越短,成绩越好。训练后,蹬伸时间缩短,这是由于在有关的神经中枢内形成速度动力定型,大脑皮质有意识地控制向肌肉发放大强度、高频率的信号刺激,使人体肌肉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这种速度动力性定型的生理基础也是神经活动灵活性的表现,所以停训后2周的恢复,不仅使最大力值达到超量恢复,蹬伸时间也大大缩短达到最大超量恢复。
3.3 训练-停训对爆发力和蹬伸速度的影响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确切地说,爆发力是指已经开始张力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进一步发展肌肉力量的能力[3]。可用F-t曲线中力的最大增长值(最大变化率)来表示。力量的增长首先表现为动作速度的提高和改变,蹬伸速度增加标志着蹬伸力量水平的升高。本实验停训初期,爆发力指数、蹬伸速度都有所下降,可能由于肌纤维内的神经肌肉感受器―肌梭,仍在高强度训练后的恢复期,其阈值偏高[4],对于同样的刺激强度向中枢反馈的信息弱,因而爆发力较小;而在停训2周时,肌梭的阈值下降,灵敏度提高,同样强度的刺激可向中枢反馈的信息强,表现出较强的爆发力和较大的蹬伸速度。但这种能力的保持是有限的,在停训3周后基本回到训练后的水平。
人体在训练-停训周期中,机能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以机体承受某一运动负荷的增大刺激后所产生的适应过程为基本单位,通过不断增大运动负荷的刺激与适应所形成的累加效果而实现的[5]。本实验从肌肉动力学指标方面,也得出肌力在停训后存在一个超量恢复阶段的结论。在停训1周时,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到停训2周后基本都达到最大超量恢复。说明在此实验条件下,肌肉力量在停训2周后达到最大。所以在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水平合理安排负荷-间歇,使机体不断出现更大程度的超量恢复。停训后影响肌肉CMJ形式蹬伸力量的因素除生物力学因素外,还有生理生化、解剖、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心理因素、激素水平、肌纤维类型的改变等因素。所以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应运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使研究成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4结论与建议
6周的训练可建立快速力量训练模型。停训1周评价下肢伸肌力量的各项指标均略有降低,停训2周基本达到最大超量恢复,停训3周大幅度下降但仍然高于训练前的水平。宏观上,结合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建立运动员停训模型,研究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力量变化,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停训周期。微观上,在细胞上研究对力学信号敏感并对其信号转导有可能起作用的分子调节体,从而对停训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
参考文献:
[1]杨力,黄志刚.电刺激停训对肌肉力量变化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杨春霞.停训后SJ形式蹬伸力量的动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
[3]刘卫国,刘学贞,李强.对不同人群几种不同形式纵跳的动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一、数学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
现行的课程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的经验。课堂也不再是实施教学计划和目标,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构成的静态课堂,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获取知识的动态过程。而这种体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是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活动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活动的始发、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活动的基本形态是交流与探究。例如:在低年级教学 “比较轻重”这教学一内容时,我设计了“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的轻重。其中“看一看”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掂一掂”这一活动利用了学生的触觉;“称一称”却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体现了活动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参与是活动产生的基础。教学活动中,处处渗透了师生和生生两种交流活动,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
二、民主参与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
民主是现行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平等主动的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就不能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课堂也就无法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弃“我说了算”的权威,形成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特征的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积极动脑,各抒己见,努力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氛围,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一课的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民主,允许学生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学生想到了却说不清楚时,启发他们动手来演示,同时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担苦恼、分享快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一颦一笑都体现出对知识的热情渴望和对学生的满腔爱心,让学生完全处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蔼的氛围中来学习。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的,学生的心理应主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尤其是作为智力和认知核心的思维。对于学生来说,希望自己成为探险者、发明者、创造者,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也是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过程,能使学生心理处于亢奋状态,能使动力系统“开足马力”,能调动一切因素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时,不但对数学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通过愉快的心理体验,实现兴趣的自我培养,增进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生活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全员参与性活动,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活动课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上真正“动”起来呢?
一、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数学实践活动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率高的动手氛围,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例如,六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课——《抽屉原理》,可让学生自己拿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把五本书放进2个抽屉、任意从扑克牌中抽出5张等等,在自己的操作中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多少个物体的结论。再如《自行车的数学》,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去转动自行车的前齿轮,来观察自行车的前后轮是如何通过链条传动运动的,去发现自行车运动的奥秘——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从而得出“自行车蹬一圈的距离=前轮的齿数÷后轮的齿数×后车轮的周长”。还如《数学思考》: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呢?让学生画出各种情况,自己列出表格,找出规律。
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去发现和研究问题;还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活动课《合理存款》时,创设情境:老师准备给儿子存3万元钱,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到银行后,看到有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储蓄利率,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可以用哪种存款方式?到期后总共能取出多少钱?还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把这节课设为活动课,对学生说:“老师买了新房,准备装修,要给客厅铺上瓷砖,可是不知买多少块瓷砖,买多了浪费,买少了还得跑市场,多麻烦。请同学们给老师想想办法,怎样做?”学生一听要给老师出主意,兴趣十足,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必须知道客厅面积的大小,从而引入了面积的问题。
作为数学教师,要使活动课开展得顺利、效果好,必须明确活动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何,要有所预见,并且能灵活处理活动过程中突现的问题,有备无患。组织学生实验、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料,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设计学习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思索,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共同学习的氛围,并不时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尝试到学习的欢乐。
三、让学生的交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