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本运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本运营范文第1篇

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营手段。它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 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将经济体内的各种资源、要素(包括机器等有形资产或信誉等无形资产在内),视为有经济价值的资本,通过这些资本的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租赁等资本市场中的各项操作,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报业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投融资操作, 把我国报业迅速作大做强, 以小资本控制大资金,扩大报社的控制力,增强报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尽管存在政策方面的限制,但一方面报社的发展对资金存在着迫切的需要, 另一方面报纸高额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极大地吸引着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 因此,近年来报纸通过多种间接方式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

1.报业的资本运营业务集中于广告、发行、制作、印刷等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

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关于报社、期刊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中,准许报纸的广告、 印刷等经营活动独立出来进行市场化运作,组建企业、公司。就是说在现有政策条件下,社会资本不能对报社主体进行投资,但国家并没有限制对报纸广告和发行等扩展和增值业务的投资。报纸的资本运营就局限于广告、策划、发行、印刷等报纸的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在采编部门与经营部门、采编人员与经营人员两分开的基础上实现报社可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

2.各种资本运营的手段在目前得到不同层次的运用

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手段有多种方式。如通过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金融租赁市场、商业信用等等来实现报社规模的迅速扩大。国家报业主管部门对业外资本进入报业领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因此,在目前报业集团整体直接上市无望的情况下,报业与证卷市场的融合往往采用 “迂回战术”,如借助买壳上市等。从现实上说, 目前运用最多的手段还是信贷、兼并、 多元化经营等传统的手段, 而通过发行债券、进行金融租赁、利用商业信用和外资等方式则运用较少,使我国报业集团的资本增长缓慢。

3.大型企业集团积极通过间接方式进入报纸行业

报纸的稀缺性和报社的高收益率使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注入资本、参股、控股某些报社的广告、发行、印刷公司,或者借助下属公司的名义力、报,或者与报社共同组建传播文化类公司等各种名目,进入传媒领域。如《羊城晚报》与上市公司广东高速公路网络有限公司合组了苹城晚报高速网络有限公司,其控股的羊城报业广告公司迅速与李泽楷旗下的TOM公司以2.3亿元互换股权的形式结为联盟。巴士股份注入《上海商报》5000万元, 占其50%的股份,并与《上海商报》共同组建了上海商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对该报实施市场化运作等等。

4.我国报业资本运营集中于专业性、市场性较强的报纸

我国新闻主管部门虽然明确规定新闻媒体不能上市,不能接受境外资本的资助,但从实践看来,这种政策的限制主要局限于各种党报等政治性强的报纸。而市场类、行业类等专业性报纸则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这些报纸往往专注于某一领域,市场运作相对容易,风险较小。并且政策壁垒、准入门槛低,业外资金的注入对国家宣传喉舌作用的影响不大。只要保证报业集团控股和编辑业务不受干预的条件下,商报、经济报、行业报纷纷吸引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注资。而外资在不能直接经营中国传媒业的条件下,转而寻找自己优势大、而我国较落后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诞生了一批带有外资传媒背景的报纸,如《计算机世界》等。

5.我国报业当前资本运营的规模较小

我国的报业是一个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方式进入的特殊行业,从事报业是一种政府特许权。理论上讲,整个媒体市场的规模可以超过1000亿元,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业外资本实际进入的规模估计仅仅30到40亿元。而从国际上看,美国的《纽约时报》、 日本的《朝日新闻》都是上市公司,可以向整个社会融资,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二、我国进行资本运营的风险分析

投资报业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产业政策风险(体制风险)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国家政策对报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关键。我国对报业实行高度控制,许多程序必须按照行政的方法来配置和调动社会资源,所以政策层面的任何一种松动或约束都会对报业投资者造成较大影响。虽然市场竞争促进了报业的产业化,高收益率促使报业投资领域地下交易的逐步明朗,但对于这种投资,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政策来肯定其投资主体的合法性,更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投资领域和投资所占的比例,也没有一部相关法律法规对报业资本运营双方的义务和权利进行界定,只能根据现有不同部门的规定解决争议,容易发生冲突,也容易留下法律空白,造成无章可循的状况。所以投资者现在投资报业具有未来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现有行业外资本投资报业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和收益权,而不能获得报纸的实际控制权,如果国家政策将来发生变化,投资可能付之东流。

2.实施风险

我国报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现在处于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转变过程中。通过资本运营,可以推动报业经营体制的转变。但按照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企业要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应有一套独立运行的投资管理程序,建立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制定规范的财务监管制度。在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过程中,还应建立一套与报业体制相配套的规则。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对以前否定的过程,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必然会带来许多实际的操作困难。

3.投资风险

一方面,报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影响力经济”――信誉资源的性质,拥有与受众联系这种其他行业所没有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所以使业外资本进入报业的资金要求越来越高。业外资本的高投入,是进入报业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 国家对报业筹集资金的使用上有一定的控制,这使其主营业务范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因此,报业集团不能完全根据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来决定资金的分配。

4.市场风险

市场是反复变化的,本身就是风险的代表。世界上没有必然的赢家,也没有必然的输家。资本进入报业,成败除受政策风险影响外,更与报业本身的竞争状况,市场定位、受众接受程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投资者没有进行正确的市场预测,市场风险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报业虽然是一个高回报率的产业,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这个市场中的人都能会获得收益的。

三、进一步扩大我国报业资本运营应采取的措施

1.加快我国报业体制改革,使其成为独立产权主体

在沿袭报业“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原则上, 明确我国报社的产权主体地位,使我国报业集团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报业集团有权利也有资格自主经营所拥有的经营性资产,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资金投向,以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报业机制改革的目标。改变我国报业资本运营主体和客体模糊的情况。主体要突破传统的国有主体概念,应有一个单位专门负责对国有报业资本运营的监督,切实承担起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还应该在政府和报业集团之间建立一个中间地带, 即报业资本经营公司, 以实现我国报业资本的保值增值。

2.加快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信息的获取对于加快我国报业资本运营有重要的作用。报业的资本运营不仅仅是在本行业领域内进行,它需要第三产业的大力支持。例如, 它需要信息、咨询等产业提供支持资本市场的动态与前景;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资产、负债状况, 以及企业的真实价值;更需要律师事务所对报业资本运营中间发生的问题提供符合法律的解决措施等等。但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并不充分,这些也在阻碍着报业资本运营的进行, 因此,政府应大力弥补这些不足,利用自己的信息等机构来提供报业集团所需要的种种信息。

3.政府应切实发挥作用,保证报业集团作用的正确发挥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麻烦。我国报业担负着主导社会舆论方向的宣传喉舌作用。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我们之所以要进行报业的资本运营, 主要是因为我国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无法与国外优秀媒体进行竞争。政府应在其中发挥依法监管的作用,谨防国外、 民营资本在某一媒体领域中占据垄断地位。并按照重点扶持的政策,在税收、信贷、信息等方面给与支持与优惠, 以建立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代表性报业集团, 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并完善我国报业资本运营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变法律空白的状况。

资本运营范文第2篇

产权资本运营的内涵

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资本所有者及其人依据出资者的所有权经营企业的产权资本,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具体活动有:第一、通过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资本扩张,如通过合资实现扩张;第二、通过投资活动形成资本性权益,如企业设立若干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该企业有权对其所属的子公司产权进行运作;第三、通过对产权的转让或收购,分散风险,保证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另一层面的含义是指企业经营者依据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经营企业的法人资产,以实现企业法人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该层面活动包括:第一、通过资产交易使资产从实物形态变为货币形态,或者从货币形态转变为实物形态,资产交易的结果是改变了不同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第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第三、进入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兼并、收购、参股、租赁等。

产权资本运营的特性

1.产权资本运营是进行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2.产权资本运营可以增强企业实力。

3.通过对闲置资产的产权处理,可以盘活闲置资产。

4.产权资本运营可以打破行业进入壁垒,实现部门和行业转移。

产权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

(1)产权的界定。产权界定与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代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产权界定明确,运用市场机制的代价就小,反之,将导致交易成本巨大,资源配置困难。人们通过比较交易成本的大小来选择各自的责、权、利关系,或者说,选择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是在对财产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行为权利、责任、相互关系加以规范的法律制度。在合理的产权制度下,能够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与监督机制,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利益,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产权资本运营的制度基础是公司制。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确立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现代公司制的典型形式是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机构等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置和运作,明确划分责、权、利,形成了调节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和职工之间关系的制衡和约束机制。

(2)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产权交易市场是产权交易的场所,是企业产权交易关系的总和。产权交易市场是产权交易/顷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企业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交易市场使货源配置的成本降低。从微观形态来看,产权市场具有提供交易场所,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以及各种服务和组织协调等功能。在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包括股票交易所、产权交易所(中心)、资产调剂市场、承包市场或租赁市场,以及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等以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买卖或有偿让渡为内容的交易场所等。

(3)完善的法律、法规。产权交易必须规范进行,要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因产权转让市场不发育而造成的存量资产流不动的问题,使产权交易活动有章可循。

 

产权资本运营的内涵和特性相关文章:

1.企业资本运营类型有哪些

2.有关资本运营的论文

3.资本运作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4.餐饮企业资本运营的实质是什么

资本运营范文第3篇

企业资本运营是一种战略行为,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不断地与其他企业、部门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以达到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增加这一最终目的的运作行为。

资本运营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本的内部积累;二是资本的横向集中;三是资本的社会化控制。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层次和必然要求,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资本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这一目标,以基本生产业务为依托,充分发挥企业有形及无形资产的潜力,并通过控制权的运作,实施广泛的横向和纵向联合。资本运营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以下,我们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介绍。

一、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青岛啤酒集团的扩张就是横向型资本扩张的典型例子。近年来,青啤集团公司抓住国内啤酒行业竞争加剧,一批地方啤酒生产企业效益下滑,地方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大树”求生的有利时机,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规划布局,以开发潜在和区域市场为目标,实施了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扩张。

2.纵向型资本扩张。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3.混合型资本扩张。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利润低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其形式有:

1.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他业务组合的运行;(3)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2.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

3.分拆上市。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资本运营范文第4篇

现象一:试水多元化,分享资本高回报

1、华商传媒:闲置资本申购新股

2007年1月,当华闻传媒还只是华商传媒30%股份参股股东的时候,华商传媒董事会即同意其利用暂时闲置资金申购新股,申购资金总额不得超过5亿元,但不得参与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投资。2007年10月19日,董事会同意华商传媒“认购新股申购次级收益权理财计划”,同意其利用自有资金5000万元认购招商银行或其下属分支机构发行的新股申购次级收益权理财计划,期限不超过105天。

华商传媒自2007年8月底以来,利用不超过3亿元的暂时闲置自有资金申购新股,截至2007年12月18日,已累计获得收益2091万元。为了继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股华商传媒的华闻传媒董事会同意华商传媒继续利用不超过3亿元的暂时闲置自有资金申购新股,但不得参与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投资,期限为3年。

华商传媒采取的办法是:新股申购业务开立的银行账户以及在证券营业部开立的资金账户由其战略投资部和财务部共同管理,申购中签的新股必须在上市当日抛售,不能长期持有。每笔交易完成后,财务部应从证券营业部打印交割单,进行会计核算,规范记载投资及收益情况,按月计入财务报表。

华闻传媒董事会认为,利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申购新股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司业绩,且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由于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可有效降低潜在的投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启迪:盘活闲置资金不仅是意识问题

相比二级市场买卖、基金投资,“打新股”基本是中国股市投资中风险最低的方式了。中国自有证券市场以来,除了“熊市”中偶尔听到的“破发”,打新股在很长的时间里尤其是2007年的牛市中是稳赚不赔的代名词。尽管2007年的新股中签率已经远远低于2006年全年平均水平0.54%,有机构分析,打新股的年回报在26%。

问题不在于选择新股申购盘活闲置资金的方式,而在于“新股神话”缘何迟迟才到报业传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披露问题,中国的传媒集团犹如深宅大院,除了经验总结和媒体本身动作,外界很难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以报道新闻为己任的传媒业告诉公众的经常是它自身的旧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浙报集团)打过新股,他们甚至已经走过这个阶段,但外人难知其详。

盘活闲置资金是个意识问题,相比2004年12月上市,“截至2007年6月30日,公司所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尚未动用”的北青传媒,浙报集团、华商传媒意识可谓超前。但盘活闲置资金又不仅是个意识问题,具体到报业集团层面,是决策和管控能力的综合体现。大笔资金流进流出,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防止“老鼠仓”出现?华商传媒的新股申购管理办法很有借鉴意义。

2、文新集团:参股基金从长计议

2007年3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汇添富成长焦点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募集,首募规模99.99亿,开始发售后半小时内达到发行上限。成立于2005年2月的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占47%;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文新集团)占26.5%。东航金戎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占26.5%。此前2005年8月,在市场极其低迷、基金发行十分困难的形势下,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首发规模达10.3亿人民币,曾创下当时基金发行的新高。

启迪:跑动方有机会射门

据报道,2000年5月,文新集团成立了文新投资公司,运作资金规模5000万元。参股基金应该是文新投资公司的手笔。

2007年5月14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流通,各持有2048508股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解放报业)获得更大资本筹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3年1月正式开业,1999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解放报业参股浦东发展银行,在限售期间每年都有良好回报。

2003年7月28日,ST金帝大股东上海新绿复兴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4230万法人股拍卖,上海解放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0.73元的价格拍得2000万股。当初,有人预言解放报业欲借壳上市。殊不知,解放报业和其主管部门有着远比这个更宏伟的规划和想象力,这些规划充分体现在2007年新华传媒的“二次注入”上。

浙报集团也很早就开始全方位的资本运营实践,收益颇丰。“对一个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行业或企业进行严密的投资分析,论证可行后注入资金参股或控股,参与其利润分配,这是可行的,但报业自身最好不要直接经营”,文新集团总经理顾行伟的一番话,可以为传媒集团以资本为手段的多元化经营探索做注脚。

根据经济学上学习曲线效应理论,传媒集团的决策及高管团队面对相关多元化的领域也会有一条学习曲线――随着进入时间增长,获得的经验增多,传媒经理团队进入新行业的成本(风险)会降低。比如,文新集团的副社长同时兼任基金公司的董事,此一过程和安排,对集团熟悉并进一步开展资本运营带来更多帮助。

3、浙报集团:公有资本私募手法

2007年7月,浙报集团通过浙江省产权交易所公开拍卖出让福建九龙房地产公司的75%股权,最终以2亿元的价格成交,浙报集团盈利1.84亿元,《中国新闻出版报》载文,称其“创下了中国报业单个多元发展项目盈利之最,成为跨行业发展的经典案例”。该股权资产是浙报集团在2004年11月以1500万元注册资本控股收购过来的。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开发经营,在福建宁德树立起了闽东第一品牌楼盘的形象。浙报集团该项投资年回报率超过480%。

浙报集团还投资2400万元,通过增资扩股和股份收购方式成为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以每股8.3元价格,受让900万股华泰保险;以每股7元价格,认购浙江华康药业350万股股份。这两个拟上市股改项目,浙报集团共投入1个亿资金,作为该集团中长期战略投资。

启迪:做一个战略投资者

浙报集团的资本运营远远不止这些。浙报集团正在从单纯的媒体经营发展到综合的资本运营,在他们的眼中,楼盘、地产、股权,都是他们实现经营资本最大化的载体。传媒企业帮助别人获得信息、抓住机会,现在自身也从摇着鹅毛扇的信息军师走上资本沙场一显身手,而且一项项股权投资稳扎稳打结出硕果。

浙报收购福建宁德项目时,那个地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版地带”,但是他们看到了项目的增值前景。业内专家指出,宁德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浙报集团已经有能力驾驭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并进行资本形态的自主转换,是我国报业集团经营能力大大提升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自信面对资本,体制创新是关键。该集团建立统一的对外投资平台――新干线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抢抓资本市场

的机遇,根据不同阶段,完成了从打新股、买卖国债到委托理财到房地产项目融资等持续盈利模式的转型,.体现了浓厚的资本经营意识和产业运营意识。对房地产开发,青睐又不沉溺其中,有合有得,有进有出,战略清晰。对于金融保险类投资也是如此,浙报集团社长姚民声曾说过:“哪怕浙报集团在华泰上市前需要转让退出,对于这类稀缺的金融类优质公司的股权,也可以凭借较高的成交价格获取收益”。

4、赛迪传媒:投资者变现品牌价值

2007年4月,赛迪传媒以其所拥有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和部分债权等资产,与关联方赛迪集团受让取得的“中国计算机报”注册商标进行置换,置入“中国计算机报”注册商标,资产价值1.025亿元。

启迪:传媒无形资产终有回报

我们不去揣度赛迪控股股东2007年变现“中国计算机报”商标的目的,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形资产作为传媒核心资源之一,不但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而且还是资产经营、资本运营的重要内容。

现象二:跨行业整合,拉长传媒产业链

1、新华传媒:股权融合挑战想象力

新华传媒前身是“华联超市”,2006年5月24日,华联超市非流通股股东百联股份等将所持有的占华联超市总股本45.06%的股份转让给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这次资产重组使华联超市蜕变为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2007年2月,解放报业接到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示,新华传媒对解放报业实行定向增发,要求解放报业将政策允许的所属传媒经营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据了解,上海市委宣传部早在2006年初,就制定了将其下属传媒资产按照专业化运作注入上市公司的策略,此次注资,是继去年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借壳华联超市顺利完成上市后的又一重大步骤。

上海市委宣传部经国资委授权,对市属新闻、出版产业包括人、财、物在内拥有绝对的管理权。解放报业开始运作注资新华传媒时盘子比较小,后来方案几经变化,最终将解放报业的经营性核心优质资产全部装入上市公司,资产价值逾20亿元,以每股16.29元的价格全部装入上市公司后,新华传媒结构体系调整为以报刊经营、图书发行、报刊发行、广告、传媒衍生等业务为支柱的经营模式。去年12月中国证监会通过了定向增发方案,新华传媒股票随即出现了7个涨停板,股票价格翻番。新华传媒的实际控制人也由新华发行集团变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此前不久,新华传媒决定按净资产1:1的比例以现金出资5013万元对上海新民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新民传媒)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新华传媒占新民传媒总股本的50%,为其第一大股东,并将合并其财务报表。现在的新华传媒,人们更愿意称之为“综合性传媒集团”、“传媒‘航母’”。

启迪:“看得见的手”操控“看不见的手”

几番大动作下来,新华传媒向报业媒体经营业务延伸,使报刊发行业务与新华传媒原有的图书、音像发行渠道可以通过业务结构有效整合产生并购协同效应,这有助于发展和培育第三方书报刊发行的市场竞争实力,并将借助新华书店、《申江服务导报》、《I时代报》等报刊的品牌优势、资本优势进军全国市场,向跨区域、综合性、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传媒经营上市公司迈进。

2006年,通过资产置换,新华传媒成为发行渠道商,渠道需要更多的“货”,于是就有了解放报业广告、发行等资产的注入。就像很多传媒概念融资都投在印刷或发行环节上,如果解放报业IPO或者以其他方式上市,募集的资金多半可能还要用于印厂建设和发行渠道建设上。结果是可以想象的:传媒“航母”肯定不会出现。文新集团和解放报业以及新华发行集团共同的监管部门和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委宣传部,在整个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般而言,“两虎相争”,“数虎相争”,难免有“内耗”,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恶性竞争。对于主管部门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用计划时代的简单办法可能容易处理,但是往往失之于竞争力下降、效率减退。上海传媒业主管部门“看得见的手”操控市场“看不见的手”,顺利实现整合,其决心和执行力让人一惊。有消息说后续还有更大规模的整合行动。

2、成都传媒:跨媒体融合启航

2006年11月28日,成都传媒集团成立。

2007年3月开始,《成都商报》全面介入成都电视台33频道(经济综合频道)运营,此举不仅是原报业经营团队运作广电媒体的尝试,更是对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跨媒体运营的深度融合。来自该集团的信息显示,前4个月的运行基本取得预想效果。另有消息说,成都传媒旗下“老牌”上市公司博瑞传播还可能介入成都有线网络产业。

启迪:辛迪加的影子

成都传媒集团总经理夏海舰说:“跨媒体、跨区域是传媒集团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今天不走,明天也得走,明天不走,后天也得走,谁早走,谁走得前一点,谁走得好一点,谁在市场上的前景就要大一点,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想法,所以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往前走”。其在内容、生产技术、传播手段方面的探索,使我们看到传媒“辛迪加”的运作思维。

现象三:左冲右突,展开跨地区布局

华闻传媒:资本玩家青睐传统媒体

2007年10月25日,华闻传媒临时股东大会同意收购华商传媒股份。华闻传媒以2.7亿元价格购买华闻控股持有的华商传媒31.25%股权。

2007年12月26日,华闻传媒的控股子公司华商传媒以6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上海新华闻持有的辽宁盈丰传媒公司85%股权、重庆华博传媒公司85%股权、天津华商广告公司90%股权和北京华商盈捷广告传媒公司85%股权。这次交易结束后,华闻传媒将绝对控股多家传媒企业,并拥有《证券时报》经营业务的独家经营权和独家经营华商报业五报四刊的广告、发行、印刷等业务的权利。

华闻传媒有三大主导产业:传媒、管道燃气、房地产。截至目前,其不曾移情新型媒体,在媒体领域只专注于优质平面媒体资产。当大家热议“编辑业务上市”的时候,传媒业的上市公司已经用资本的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

按照华商传媒和有关方面的协议,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辽宁盈丰、重庆华博每季度分别按《华商晨报》、《重庆时报》广告营业总额的30%和26%向有关报社支付广告分成款;2013年1月1日~2037年12月31日,这个比例将分别降为20%和18%。对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大众生活报》,由于无法按照正常的广告模式进行广告业务收入分成,天津华商需按照每年120万元的标准支付《大众生活报》的运营成本。如改版或者改变办报宗旨,双方将根据《大众生活报》未来经营情况重新测算广告分成比例。

一般认为,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内容方面,如果把内容剥离后上市,股市往往不认,所以整体上市是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华商传媒的运作说明,对传媒企业而言,只要它遵守

契约和规则,即便不是整体上市,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解决。反过来说,即使真正能有包含内容制作的整体上市,对编辑部的知识劳动定价和激励,恐怕仍然要作为传媒公司的成本认真考虑计算。

华商报业的拓疆之路还说明,跨媒体、跨区域、综合性的传媒集团亦将成为媒体的一种生存和发展模式。传媒竞争的空间将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区域,竞争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体的竞争。狼来了,来的不一定是外国狼。

现象四:规范化治理,锲而不舍终成正果

粤传媒:7年磨剑玉汝于成

2007年11月16日,在历经7年辗转波折后,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粤传媒”)终于成功从三板转到中小板。

2001年8月,粤传媒在原NET系统上市流通的法人股开始进行股份转让。其后,“升板”问题因为政策、母公司变故等原因一波三折。该公司董事长梁汉辉表示,“在重组清远建北后,在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一直致力于公司的规范化治理,一直按照上市公司的模式要求来规范运作。尽管当时有人劝我们收购一些公司增加非关联交易份额,为主板上市创造条件,然后圈到钱撤出,当时我们也有充足的现金流,但觉得还是要扎扎实实做业绩有长期战略,短期的利益不可以持久”。粤传媒一直等到了2006年6月,它的关联交易比例降下来了,证监会也取消了关联交易比例不得超过30%的规定。重要的是,7年寒窗,它坚持下来了。

启迪:资本运营要服从长期战略

上市被拖延了,但是粤传媒利用这个过程换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推动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壮大了实力。

对待资本市场,浅尝辄止或者一遇麻烦就退缩,说明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还不是一个有清晰使命和战略的企业。上市融资也好,利用其他资本运营方式融资也好,“功夫在诗外”。

对任何企业来说,上市不应该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最关键的是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传媒企业集团要做大做强、实现资本多元化,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改制是大前提。即便一时半会儿上不了市,深化体制改革、转换机制都对传媒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资本运营范文第5篇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企业普遍采用资本的优化重组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本的效益,实现有效运营,我国的国有企业同样可以采用资本运营的手段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源头上焕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本文就从资本运营促进国企改革的作用以及在国企改革中的实施的途径入手,简要的对资本运营与国企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资本运营;国企;改革;市场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0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13-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卢文阳(1966-)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商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引言

资本运营,其核心就是资金,资金的存在,是资本运行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主要被财政、银行、企业和居民所掌握着,而国有企业,又一直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企业的运转和工作。现如今,信贷的发展和居民们的资金流入使得企业拥有大量资金,这就形成了十分不良的循环反映,只有进行资产的流动重组,才可以从根本上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决,进行资本运营,势在必行。

一 资本运营促进国企改革的作用

(一)改变经营者的思想观念

在过去,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桎梏,只重视生产,轻视市场,或者是只重视市场,轻视现场的现象。而资本运营由于是流动的,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的企业运营进行了打击,将流动和生产进行了融合,促使企业的经营着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资源和市场同样重要。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为企业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起现代企业制度

资本运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在国有企业中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运营,开辟现代的企业制度。首先,资本运营的实施可以让企业内部的责任划分更加的清晰。其次,可以让政企分开。再次,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让企业内部的管理更加科学与完善。最后,资本运营的实施将企业的改革进度不断的推进,企业的精神风貌不断焕新,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三)将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资本运营是调整资本存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和国有企业中进行资本运营,可以让国有资本尽可能的发挥出自身强大的力量,使国有资本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着作用,将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使国有资本在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高的环境中实现最高的效益收获。

二、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改革的途径

(一)依托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可以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筹集到丰富的资金,让企业的融资渠道尽可能的拓宽,就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我国在进行资本运营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当前资本市场的资本运营进行完善。首先,要让社会投资者承担投资职能,尽可能的做到投资的公平性。其次,要维护好企业自身的利益,确立完善的制度,保护投资者。再次,要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起来,更好地降低投资危机。最后,要跟随市场的不断发展,让市场不断对资本配置进行调节,或者是直接将融资的力量加强。

(二)通过土地置换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也成为了无形资产的一种,所以,如果企业能够将土地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将土地资源的级差地租效益重视起来,进行土地置换等交易,将土地资源的价值进行变换,进而达到增值的效果。企业可以进行战略性的企业位置转移,将市区内的企业转移到较为偏僻的地区,或者将成本高的企业尽可能的迁往原料产地,最大限度的减少前期投入,取得最好的资本效益。

(三)进行名牌战略

企业可以对企业本身进行形象的包装与推广,进行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的双重联合,引起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反响,再由这些产品为首,带动企业中其他产品的发展,让企业焕发出新的升级,不断的扩张和壮大。可以说,名牌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为企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将企业本身的品牌打响了,品牌自然就会产生出无限的效益,资企业自然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在品牌的不断推进和促进之下,发挥着自己本身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断的进行扩张。

三 结语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不断的推进,改革的目标也不断的清晰起来。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且现如今,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如果尽最大的努力将国企中的有形和无形资本进行最有效的资本运营,就能够实现理想中的资本增值。在未来的日子里,国企应当不断的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以及对企业的期望进行相应的改革,利用资本运营,不断的焕发国企的活力,迎接国企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曹凤岐,国有企业改革难点与对策—四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

股份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1996(2).

[2] 张敬川,与时俱进,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J],当代经济研

究,2003(4).

[3] 李薇,单鸿丽,资本结构、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J],商业

研究,2000(3).

[4] 阳东辉,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哲学基础及多元模式构想[J],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