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编童话故事三年级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起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三年级学生写的功夫还不够,但在合适的情境中说的热情却很高,因而可以从说入手,将兴趣迁移到写作中去。如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的作文指导,我将学生带出教室,到操场活动,到操场观察,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①你在课余参加了什么活动?②有趣吗?③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想不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的课余爱好很广泛,下棋、画画、弹琴、打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剪纸。”“课余时间,我参加了书法比赛,得到了第一名。我很高兴。”“课余时间,有时候,我帮妈妈做家务。我从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伟大。”“课余时间,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打球,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一句句有感而发的话从孩子的嘴里说出,越说越有劲。这时,我趁热打铁,出示习作要求,布置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命题作文。学生有了兴趣,轻松地写出了内容丰富的习作。
引导体验
大自然的一切与我们的内心世界是相通的。无论是春天的到来,还是金秋时节,我们看到缤纷的色彩,听见美妙的声音,总之,大自然的一切美好都会然让我们感受到无穷的欢乐。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仔细观察一处秋天的景色”的作文指导,我结合教材安排的习作内容,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多观察,多感受,并用语言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习作之前,将学生带出教室,去校园里的生物园“寻秋”。习作中,我巧妙地把握好促成学生表达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①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来了?②你现在看到的景物和春天、夏天、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秋景么?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说:“一阵秋风吹来,使人感到几丝凉意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像一只只蝴蝶。”“瞧,那火红的杜鹃花,一簇簇犹如一片片红云。”“草坪上的小草没那么绿,披上了黄色的秋衣裳。”“生物园里的真美!白似雪、红似火,粉如霞、黄如金,开得多么热闹……”学生主动体验,带来令人欣喜的成果,真正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易于动笔且乐于表达。
一、要正视困难,绝不回避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要求比二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对此学生便有些害怕写作文了。一提起上习作课就毫无兴趣甚至恐惧,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拼拼凑凑,东拉西扯。普遍存在语句不通顺,标点不正确,乱用、滥用词语,缺乏真情实感,甚至还出现了背优秀作文,说假话、空话的现象。我们要正视困难,绝不回避,要想出解决的办法来。
二、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一是降低习作评价的高度,呵护学生习作自信心。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只要学生能写出一段话即可。从这一点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操之过急,表达不够准确,句子不够通顺,有错别字等都要宽容,要给学生留下“犯错误”的空间。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和兴趣,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在评价时就应该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二是恰当的竞争心理诱导,也能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开展作文小组比赛,激发学生为小组争荣誉的信心,在小组内给每个学生以压力,也能调动作文的积极性。在三年级能做到这些,到了四五六高年级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2.能不拘形式地写。在符合习作要求的前提下,不限制题材。如上学期有个单元的“笔下生花”要求学生听声音编故事,我就采集了几种声音在习作课上让孩子们听。也许是孩子们喜欢读童话故事的缘故吧,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都选择了几种声音编童话故事,只有个别孩子写的故事是记事的。这是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有的孩子选的声音太多,写出来的故事有点凌乱,像记流水账,但我还是被他们所编的故事中的童真童趣感动了。
3.愿意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一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地读自己的习作,接受同学们真诚的评价。这是一个传统的做法,但不可否认,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有一次,我叫了班上一个很内向的小男生把他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他虽然读得不是很流利,但声音很响亮,听得出,他感到自豪。同学们对他的习作进行点评之后,他很激动地向大家表示感谢。我看到那一整天,他脸上都挂着自信的笑容,走路也一蹦一跳的。是的,这一次向大家展示习作的机会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自信。二是交换批改,在改中提高。按照课本的习作要求,本学期的习作共有11次,再加上平时课后的拓展练习,单元测试中的习作量就更大了。学生的习作单纯靠老师批改是不现实的,而且现在也应该给学生自主批改的机会。于是,我给学生提供了批改的机会,如果前一天写过的作文,我就利用第二天早读时间,让学生互批,在互批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就由老师来帮忙解决。另外,我们评选出最棒的,编入我班的《优秀作文选》,在班内传阅,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由此,其他同学也能从中得到提高,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要教给学生突破初学作文第一关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是要培养观察兴趣。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去田野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目,让学生跟随父母或自己去商场,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些事情,他们做来爱做,因而有心;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二是观察要明确目的。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指出任务。三是观察要抓住重点。由于小学生观察时易犯随意性或走马观花,见大不见小的毛病,因此教中年级观察作文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也就是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观察时要点点滴滴,面面俱到。例如指导小学生观察小鸡,就要求学生从小鸡身上找出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地方:形态“毛茸茸的”、叫声“叽叽的”……,学生能抓住这些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四是观察要确定顺序。世界万物在自然界无论怎样纷纭复杂,观察时都必须有序地进行。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零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求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进行观察,但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五是观察要捕捉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想象就是从相似的事物中谋求联结与拓展,使想象的两翼张开,打开学生的思路。看到蜻蜓飞翔便想到飞机,再联想到飞行员;听到鸟叫便联想到唱歌,再联想到歌唱家。以此为模式的想象自然、生动,可以启发学生由此及彼整体观察素材,将想象的锋芒辐射出去。这样反复训练,通过联想,使学生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于一座写作素材的宝山之中。生活是那样丰富、美好、有意义,写起文章来更加文思奔涌了。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指导探究
当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作文要求就会提高。由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作文转变为真正的学生作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我们又称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为“起步作文”。因为没有任何写作方面的经验,所以,学生写起来总是会对作文心生畏惧,老是感觉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感觉到写作的好处,并且自觉地去练笔,去尝试写作,我想,不久的将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以为,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学会认识事物最基本的能力。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事物就必须要学会观察,没有对事物进行直观、感性的认识,就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了解和认识整个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才会对事物做出真实、有效的判断,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料,写起文章来才会感觉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写出的作文才会真实、感人。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章,就要先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在讲授《石榴》这篇课文时,我不是让学生先读课文,而是让他们先认真观察石榴的图片,然后告诉学生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景象,包括石榴花的颜色和形状,石榴子儿的形状等,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尝,从而增加学生对石榴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石榴》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怎样对水果进行描写等。讲完课文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特征,掌握写作技巧。
二、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基础和条件,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气。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仅要加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要想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根据自己玩玩具的过程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玩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想象玩具也是有生命的,想象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学生给它们编出好玩的故事来。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各抒己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完整。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主想象的空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引导和锻炼,写作兴趣浓厚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三、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由此可见,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化学量子结构告诉我们: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可以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质的提高。但是,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耐性,教师就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鼓励和引导,督促他们从小养成爱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储备量。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每天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教师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适当的加以引导、指正。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和资料。比如,《古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儿童诗歌》等,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并学会运用。为了调动学生的背诵热情,我定期在班里举办“小小读书会”和“经典诗歌朗诵”“成语故事接龙”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累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优美语言词汇的运用能力和印象。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以外,我还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去积累。比如,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查阅各种资料,通过旅游和实验,留心观察并记录。这样学生的见闻广博了,积累丰富了,语言宝库充实了,写作障碍减小了,作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丰富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吗?如何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写作就显得尤为关键。第一,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很多教师喜欢给学生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字数不能少于多少字,写作范围必须是某某方面的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种种限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畏惧感,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第二,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或者家里,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去挖掘题材,给学生创设情境,演绎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第三,引导学生抒发创作情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抒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说说心里话》《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方面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习惯,同时要不断讲解修改要点和方法,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文采。
四、结语
1 有的放矢勤积累
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小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丰富作文题材,切实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过好习作内容关,而且能把他们培养成“生活的有心人”。要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就得要求学生在平时能自觉地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记。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日说法。让学生每日收听少儿广播节目或收看半小时的儿童节目,再把记住的内容在家说给父母听,在校每日早读抽10分钟时间讲给老师、同学听。
1.2 日读法。良好的阅读习惯须从小培养,一年级第一学期学完拼音后,教师应随即指导学生每日进行课外阅读,开始让学生慢慢地拼读朗朗上口的儿歌,接着以儿童喜爱的动物故事、童话故事及寓言故事作为补充材料,让他们读故事、讲故事,从而引导他们走上爱阅读、爱说讲之路,并为以后的编写故事打好基础。
1.3 日思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引导学生爱周围的人,爱大自然中的物。有了爱的基础,还要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每日回忆生活。
1.4 日摘法。孩子们的阅读从二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又提前学会了查字典。凭着课外阅读的兴趣,他们的认识能力、品词品句及求知欲望逐步增加、逐步增强,开始自觉地阅读。这时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读《拼音报》、《小学生世界》、《配套读物》等课外书报,并开始要求学生人人自备一本《采蜜本》,指导学生阅读中学会欣赏句子,圈圈画画好词佳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把阅读作品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教师定期检查摘抄情况,并利用团队活动,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优美句子欣赏”。
2 见缝插针练写话
多读多听多思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而多练笔才能掌握写作的规律,提高写话的技巧,多练是历代名家成功的奥秘。就低年级学生来说,需根据年龄特征、思维特点、认知规律设计训练的内容,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仔细观察,在开开心心的玩乐中接受直观教育,获得写作素材,然后在愉快的情绪中写作。
2.1 日记引路法。日记是一种真正自由灵活的文体,日记中什么都可以写,它没有固定的内容及形式。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话,我是从设立“好孩子”写话本开始的。大家都知道,刚刚入学的儿童胆子大、兴趣浓,什么都感到新鲜。一位学生对我说:“双休日,妈妈带我去公园,那里的串红可美了。回到家,我写了串红的颜色、样子。老师,我能不能带来给您看看?”我说:“能,你真行!”事后,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还把他写的话读给小同学听。大家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我乘机说:“洋洋小朋友学了拼音,能用拼音加汉字写话了,你们能吗?”“能!”大家异口同声的说。“那么,从今天起,我们每人准备一本‘好孩子’写话本,要做好孩子的小朋友可以每天写。想写啥就写啥,什么时候写,写多少都由小朋友们自己定。”以后,只要有学生交上“好孩子”写话本,我就认真地批改,及时地展览,还奖给五星。慢慢地,孩子们喜欢上了日记,并写出了许多篇有生活情趣的日记。
2.2 故事编写法。随着学生识字的增多,字词句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已有了一定水平,就阅读来说,现有的课文早已满足不了他们阅读的愿望,他们渐渐的把阅读的范围伸向课外,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是他们最想看的。教室里,能经常看到孩子们传阅着一本本精美的故事书。《365夜动物故事》、《世界著名童话故事》、《伊索寓言》……故事会上,讲得最多的就是这类故事。渐渐地,孩子们看多了,讲多了,便大胆的尝试着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在一部分写得好的学生带领下,班里同学编故事的劲头越来越浓,编写的队伍越来越强大,形成了争着参与的好风气,在编讲故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及想象能力。
2.3 情景创写法。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且不少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因此,可分为设情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进行猜测,构思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与结局。
3.4 画画说说法。低年级学生喜于幻想,爱好涂鸦。利用彩笔,让他们画画说说,再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尝到了独立设计,自我创造的喜悦,产生“先吐为快”的欲望。以《有趣的不倒翁》为例,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让学生说说添上几笔,圆可以变成什么?接着,教师在小圆下画上一个大圆,让学生说现在给两个圆添上几笔,圆又变成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好多学生叫起来:“可变成‘不倒翁’。”“好,那就让它变成有趣的‘不倒翁’吧!”
3.5 玩玩写写法。一次说话课上,我让每位小朋友带来了玩具。还没上课时,学生兴致勃勃地早已将“电动小动物”、“智力拼板”、“布娃娃”等放在桌上,好多学生忍不住玩具的诱惑,开始摆弄起来,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边玩边向同伴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玩具的名称、使用方法、作用等。“说得真好,可惜不写下来,过些日子就忘了。大家还是写下来,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吧!”学生激情勃发,跃跃欲试,一个个铺开本子,写了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内容;想象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31-03
一、想象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想象习作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一些难以解决或一时实现不了的问题,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把想象内容描述出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想象习作。如有位学生写了《未来的书包》,原文如下。
现在,小学生的书包有十多斤重,背起来十分累。那未来的书包是什么样的呢?这未来的书包真让人期待。
我一边趴在桌子上一边想。未来没有书包而是一只比手掌稍大些的平板电脑,各种各样的书只要照一下条形码,就可以将这本书存入电脑。比如:上语文课的时候,你只要告诉它上第几课,这课的课文就会显示在屏幕上。你不知道的问题只要一问,那它就会认真地讲解给你听。
平板电脑的用途还真多,当下课无聊的时候,你便可打开电脑听听音乐或玩玩游戏,可以轻松一下。但是平板电脑有时间限制,游戏只能玩10分钟,听音乐只能听15分钟,到了上课时间它会自动切换到上课内容。
上学或放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电脑放在口袋里或拿在手上,还可以把耳机插在电脑上听听音乐。作业也在电脑上做了,而且作业十分少,每天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各科只有一个作业,在30分钟内一定能完成。
那么有人会问,长时间用电脑眼睛不会近视吗?这不用担心,在电脑屏幕上面贴一层保护膜,保准眼睛不会近视。
我真希望现在这么发达的社会,科学家能发明这样的电脑,这样我们学生就可以扔掉沉重的书包,既轻松又方便。
这篇习作与一般的记叙文有点不同吧?读书怎么能不背书包呢?生活中没有这种事吧?是的,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是没有这种事,由于他走进了未来的生活,实行了大胆、合情、合理的想象,写出了对未来生活的想往和追求,这样的习作就叫“想象习作”。
而常规记叙文,则是记叙现实生活中的可能发生的真人真事,它要写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写想象习作只要写清楚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就可以了。
二、想象需要大胆而丰富
习作一定要富有想象,没有想象就写不好习作,而“想象习作”便是培养学生大胆而丰富想象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天空海洋、宇宙大地、时空穿越……一切领域都是想象的广阔天地,尤其当代的学生,更富有幻想,因此,应该相信他们,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而作为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走进未来的生活,以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一)打破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首先必须打开学生的空间的想象思维。这里的空间是指上到宇宙、下到海底的所有领域,在这个空间中还未发生的人及事都可以作为想象的丰富内容。如在教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的《将来是什么样子的》习作训练时,在教学设计上,就可按打破空间的想象思维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建立空间转换的概念,例如,请学生说说现在房子存在的种种问题,大胆想象将来改进后又是什么样的房子。像学生在写《未来的书包》中所说,未来没有书包而是一只比手掌稍大些的平板电脑,各种各样的书只要扫一下条形码,就可以将这本书存入电脑。由于学生打破了空间的束缚,习作的内容想象是那么的丰富。
(二)打破时间
由于发生的时间不同,想象的材料也是各不相同的,而时间又可切分为时段,可以是一年二年,也可指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学生可以在不同时段上打开想象思维。当然,也不要总是停留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上,只有放开时间段,想象的思维才能发散,想象的素材才能源源不断地涌入脑海。如在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的《二十年后回故乡》一文中,之所以是“二十所后”是因为时间短,一、二年,你回到了离别的故乡是很难感受到故乡变化的,只有增长年段,与故乡阔别二、三十年之后,才能真正看到变化的巨大。可见,打破了时间界限,才能有充足的想象可能。
(三)打破地点
在想象时,由于受地点的限制,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食堂、家庭,在他们的眼里再没有别的地方了。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地点上扩展,它可扩展到在国内、国外,也可在宇宙、海底等。这样,学生通过对地点扩展的理解,他们就能按不同的地点、人物来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在教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的“编童话故事”、四年级(上)的“写童话”时,学生打破了地点限制,所编故事的情节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如此,学生的想象空间才能更加宽广。
(四)打破身份
在写想象习作时,有时往往要改变本人的身份,也就是把现在学生的身份,改变成科学家、老师、工程师、医生、县长、省长、记者、作家等,有了这种身份的变动,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合理想象。如在教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我想变成……》时,则要求学生来改变身份大胆地想象。如有的学生想变成孙悟空,有的想变成科学家,也有的想变成七彩花,他们想变成的身份真是五花八门,想象十分丰富。
三、想象要联系生活,解决现实问题
但“想象”又不是胡思乱想,“吹”得天花乱坠。想象,不是无中生有,同样离不开生活真实。它是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一种追求和假设,学生的这种奇思妙想都是离不开现实生活。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丰富,在想象的过程中就感到没生活内容可想,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现实生活”的内涵、外延,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教师只有按学生的“现实生活”去发掘,然后把这些“现实的生活”改变成“未来的生活”,这一生活的转变,就产生了一定的想象内容,并把它们扩展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上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场景与事件。
(一)学习方面
如《未来的书包》这篇作文里,小作者运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须产生于没有书包的时代,所依据的又都是现实中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只不过小作者是通过“想象”,集中地表现出而已。由于这些材料比较有趣,又有比较浓厚的实用价值,所以我们读起来,就觉得亲切、自然,有一定的“真实感”,而不会感到作者是在无中生有地“吹”。想象,又是怎么获得的呢?再说得具体一点,《未来的书包》中的小作者是怎么会想到写这篇作文的呢?他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的。小作者在生活中一定有这种感觉:我们学生每天上学,总要背着沉重的书包,书包里那么多的书本,每天这么多课上下来,就会有劳累的感觉,就总想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要是世界上有这种书包,该有多好!小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想象”出这篇作文的。由此可见,“想象作文”同样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地“瞎想”。
(二)吃、穿方面
吃、穿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在现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过着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式的生活。学生就会一时感到没有难以解决的事情,因此很难发现可想象的内容。根据这样的现状,教师就可在生活的质量上,舌尖的健康上来进行引导。如吃方面:不安全的食品,造成病菌进入人体,也有一些难以医治的流行病,如禽流感、口足手病等使人们难以摆脱,这就要学生有大胆地想象,制造出疫苗或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来切实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写穿的方面时,引导学生可从穿暖、穿好等角度来展开想象。如针对在现实中的交通事故,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的存在,就想制造出能预防这些影响人类安全方面的衣服等。在教师的引导,学生想象的思路是可以打开的。
(三)住、行方面
住和行是学生物质生活的保障。在过着小康社会的生活中,学生是没有要改变这方面设施的意识的。教师可收集一些关于世界上由于海啸、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和人民无家可归的录像片,在写作前放映,让学生在观看中自然地产生出要解决这些难题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可收集一些关于在大海中舰船的沉没、天空上飞机的失事、陆上的交通事故等图片让学生观看,并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办法。这时,学生想象的火花就可能会喷发出来。
四、想象要有事实依据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让他们明白所想的内容一定要有现实生活的依据,一定要符合事实性。因为所想像的内容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一时难以解决,是或许能通过若干年的奋斗和努力变成现实的,因此,必须有真实性。
(一)符合生活实际
想象也要有一定范围,想象不是无边际、无依据地瞎想。因为想象不能离开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依据,否则,想出来的内容也是空的,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这里的“生活实际”就是指人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指吃、穿、住、行等。如文章中的书包,它是一台平板的电脑,而且是轻型的、多功能的。这种“想象”是在家用电脑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创造发明,在不远的将来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这样的“想象”是有科学依据的。由此可见,“想象”还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臆想,那样想出来的内容大多是不能实现的,甚至永远实现不了。
(二)符合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就是指自然现象遵循的规律,如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的更替,日出、日落、大自然中的生态现象等谁也不能改变它,阻止它。谁违背了这个规律,谁就会受到惩罚。想象也是如此,你想出来的事件、故事及情节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会让读者信服。如在教人教版小语六年级(上)习作训练中的“我是大自然的一员”时,搜集其中所写材料时,都要符合在大自然中生长的规律,符合其自然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