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怎样保持最佳的歌唱状态,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常看到在学校艺术比赛、演出时,有些人由于歌唱心理素质欠佳,在演唱过程中心理失控,使自身的演唱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鉴于这类问题,笔者认为:在从事课堂教学和演唱中必须探索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歌唱者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歌唱者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为演唱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心理准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培养歌唱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在演唱时能置入角色之中,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
心理训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调节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发展应用心理机能,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以增强适应能力。喻宜萱教授在《十几年来音乐院校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书中,着重指出:“要重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心理,是声乐基础训练之一。”她还说:“从这几年的经验中,我们懂得了要在训练之前,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指明一个人的心理不自然、不平静,精神不集中、不充沛就不能发出美好的声音,就不会唱好歌曲,只有当他(她)内心充满歌唱的愿望时,只有当她(他)具有真挚的学习信心时,才能做好课堂上的作业。因为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歌唱情绪,使学生从训练之初,就养成一种良好的歌唱精神状态,非常自然地、诚挚地、聚精会神地、严格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当然,一切艺术无不受它那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局限。正如前人所谓“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等等。就歌唱心理而论,虽然在歌唱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并非能解决一切问题。
凡事都应循序渐进。学习歌唱也是一样,它既有主观能动的因素,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主观因素中歌唱的机能运动有技巧、能力两方面的问题。在技巧上如学会吸入深的气息,打开喉咙,找到高位置,咬字、吐字方法得当。准确地说,方法对路可以领会快、走捷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歌唱中肌肉运动的能力,如深气息控制中运行,各声区的连通与高位置的开放,咬字、吐字的灵活、准确有意识长期磨炼及不断反馈、调节,并非一下子能做到的。对技巧的要求要严格,力求准确无误。对能力的要求则要因人因时而宜,不能操之过急。主观因素中,重要的是歌唱心理能否平衡,歌唱的生理条件好坏等等。在客观条件中,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日常音乐对你的影响及学习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正在学习的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有些人不顾自己的条件、综合音乐素养能力,不顾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脱离实际地把标准定得过高、太快,根本非能力所及。于是整天盲目的练习,使噪子过度疲劳,甚至声音沙哑后还在继续练唱,这不但对于学习没有好处,反倒有害。另有些人,只要一练,就苛求气息、位置、状态等方面要十全十美,对自己过分要求,完全脱离了学习的规律,完全不考虑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效应,结果造成思想负担重,从而导致歌唱器官运用失调。长期下去,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学习。
为了避免挫折感,最好把学习的目标,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这样便能头脑清醒,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促进歌唱欲望,达到学习心理平衡及歌唱机制的有效调节。
(一)读谱、背谱训练的严谨是弹奏训练的重要基础
弹奏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弹奏训练中,学生应坚持不懈的进行读谱和背谱,并且要正确的记住琴谱,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读谱概念,学生在读谱过程中一定要严谨,不能随意地机械的进行读谱。教师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帮助学生改变以往不好的习惯,使学生正确的进行读谱、背谱。在读谱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理解琴谱,跟学生讲解琴谱的关键点,背诵琴谱的一些技巧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树立音乐思想。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背谱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谱和背谱是弹奏的前提,若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弹奏就无法顺利进行。这也是钢琴演奏中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坚实、打牢固了,学生在以后的弹奏中才不会出现看谱、忘谱等现象。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只有对自己严谨,才能在以后的弹奏之路上走的更远。
(二)技术难关的突破训练教师是关键
如果说读谱、背谱是钢琴演奏的心脏,那么弹奏就是钢琴演奏的血液。弹奏技术的训练是很艰苦困难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练时一直感觉别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当鼓励和帮组每一个学生,解决弹奏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弹奏中能够运用正确的弹奏方式,熟练的进行弹奏。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弹奏训练要求一定要严格,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习惯。学生在弹奏方面出现问题,应及时的和教师交流,教师应及时的解决,避免学生按照错误的方法训练下去。刻苦训练是每个学生应具有的素质,没有训练时间做基础,再好的天赋也不会成功。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刻苦训练的能力,为以后钢琴弹奏打下基础。
(三)让音乐在音乐分析、处理教学中迁移
正确的认识音乐,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解,然后针对每个部分进行详解,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每一部作品的精妙之处。如何完成“教”到“学”的转化和迁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把音乐作品分解后,进行弹奏教学,每一个部分都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总的来说,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在弹奏训练中发现音乐的艺术。弹奏训练中,技术课题的训练必须要严格、严谨,不能应付偷懒。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一)采用差异性方法强化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强弱与自己的性格有关,有的是先天形成的,但也有通过后天努力来锻炼的,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在钢琴的教学中,钢琴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弱,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他们锻炼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差异,钢琴教师只有通过差异法来进行锻炼,才会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在进行钢琴教课时,要鼓励学生在大家面前演奏,不要害怕,要多于孩子交流,要相信他们,也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和恐惧,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形成一个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正确的钢琴演奏观
正确的钢琴演奏观是练习好弹奏钢琴的基础,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对其的弹奏效果有着机器重要的影响。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而培养正确的钢琴演奏观才是关键,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弹奏兴趣,目的就是让他有一个正确的钢琴弹奏观,是他能够在弹奏的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全身心的投入到弹奏的过程中,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才不会压抑,才能够放开自我,这样的弹奏心理才是每个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一段完美的钢琴演奏需要钢琴演奏者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想在台上呈现完美的演奏,就需要钢琴演奏者在台下多加练习,才有可能做到。有技术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也是不行的,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在台上演奏时就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演奏,这就需要学生在台下多锻炼,多实践。抓住一切机会,登台演奏,锻炼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台下教师帮助克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演奏,可以适应任何的演奏环境,把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提到提高。
三、结语
所谓的心理训练是指“在没有任何明显肌肉活动的情况下,在大脑中对身体活动的象征性训练”。系统的心理训练可分为三大部分:一般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和赛后心理恢复。
1. 一般心理训练
1.1感知觉训练。如排球运动训练中,对墙传、垫、扣等熟悉球性的练习;传不同重量、弧度、距离球等本体感觉练习;目标性传、垫、扣、发的方位感练习;促进“人与球”和“人与网”在空中合理位置的“空中感觉”练习;设计能固定传、垫动作的简易教具进行限制性或诱导性练习等。
1.2念动训练。运用运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心理训练方法。例如,在脑中运用动作技术练习时形成的准确动作表象,选用简单而明确的术语进行暗示,在想像中完成动作。
1.3意志品质训练。克服主观困难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榜样作用、自我命令等。克服客观困难的方法可采用改变负荷大小、练习难度、要求的高低和环境的改变等方式。
1.4集中注意训练法。当运动员在赛时遇到诸如观众、对手、裁判或同伴等劣性刺激时,立即找出适合于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排除所有外界刺激,运用深呼吸和使肌肉紧张起来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将要进行的比赛中。
2. 赛前心理训练
2.1.赛前心理调节训练。可采用激励、诱导、表扬等教育方法来激发运动员比赛的斗志,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了解竞赛双方的情况和运用模拟训练等帮助运动员做好参赛心理准备。例如,预先了解对方情况及各种与竞赛有关的资料,做好心理上准备;并模拟训练,用语言、音像资料等因素来描绘比赛情景,亦可采用模拟对手特点的实景模拟对抗训练。
2.2.赛前心理适应训练。这是促进运动员与竞赛环境之间保持心理协调的心理训练方法。
2.2.1对场地、气候、器材的适应
如在赛前适当地安排运动员在接近比赛的场地环境上使用标准器材进行训练和测试,以提高运动员对场地的熟悉以及以增加运动员对器材的感知能力。适应各种环境气候,既是培养运动员顽强意志的最佳手段,也是提高运动员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争创优异成绩的途径。可以安排短时间的烈日下训练、雨天训练、雪天训练、风大时训练等。
2.2.2对赛场氛围的适应
比赛时周围有观众、裁判、甚至有记者,环境气氛要比平时更加热烈、更复杂,有的运动员不能马上适应。针对此种情况,在赛前训练中可安排运动员在不同的人群中训练。经过多次的训练后运动员能克服不良心理,能很快适应比赛氛围。
2.3.赛中心理控制。和一般心理训练相似,包括自我暗示法、集中注意力法、教练员榜样法。
2.3.1自我暗示法。运动员在赛时出现情绪不稳定时,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如“我必须沉着、镇静”“我感觉良好”“这个动作我能完成好”“我一定能成功”等默念的方式暗示自己,稳定自己的情绪,驱散周围环境对自己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2.3.2集中注意力法。同一般心理训练法。
2.3.3教练员榜样法。教练员应在比赛中做到临危不乱,遇险不惊,真正成为运动员的“主心骨”。比赛的关键时刻,也是运动员最容易极度紧张的时候。教练员的一个鼓励性的语言、表情会使运动员信心倍增;而一个无奈的摇头,哪怕只是一晃而过,亦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教练员应有效地利用暂停、局间休息和换人等途径,根据临场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充分发挥语言指导的调控作用。
3. 赛后心理恢复
关键词:教学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在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应对比赛,良好的发挥自己的战术战略水平。所以在羽毛球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运动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对羽毛球运动具有良好的感知力与判断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提高神经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加强羽毛球的训练,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羽毛球运动员掌握各种各样的运动技能,在实际运动中,能够熟练的对抗并灵活应用,切实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羽毛球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多变的球技、战术训练中,必须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揣摩对手的动作意识,对球的路径进行预测,然后迅速做出反应,针对对手的打球意图及球路做出自己打球的反攻策略,使自己获得得分的机会。
羽毛球运动员在平时的羽毛球训练中要对这种思维能力进行专项培养,在快速、变化无常的打球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保持清醒,迅速地判断对手的意图、球路及自己的应对策略,经过长期的训练,使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显著提高,从而使运动员在参与正式的比赛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心态,迅速、敏捷的打球,同时,经过这样的训练,会大力提高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二、提高羽毛球运动的专项知觉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中,球技复杂多变,而且每个动作必须准确的完成并应用相应的技能,才能获得得分的机会。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中,要想使羽毛球运行并完美的落点,必须依靠击球时运动的手指、手腕操纵的球拍与球接触时把握好的力度、球拍与球的接触点、球拍运行方向等都由运动员的手指、手腕、胳膊的肌肉进行方向、力度的调控。长期进行羽毛球训练,运动员能对手指、手腕的用力差异感与支配力量得到更为准确的提升,显著提高运动员的球技。羽毛球运动员手持的球拍,是运动员肢体的延伸,运动员经常性的训练,会对羽毛球拍的重量、长度、拍弦的紧绷度、弹性、球拍握柄的重量分布、光滑度、粗细等产生细微的分化感知,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球拍,使自己的技能优良发挥。羽毛球的主要材料是动物的羽毛,其特点是重量轻且飞向快,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深刻的感知不同的力度羽毛球飞行的速度、高度、弧度、落点等,这样,运动员在实战中能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力度,使羽毛球的飞行、落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羽毛球的质量轻,温度、风速、风向等对羽毛球的正常飞行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运动员在从事羽毛球的训练中,会使自己对风的感知特别的敏感。场地感、光线感也是运动员应该具有的专门化知觉。
三、提高训练者的主导心境
羽毛球运动项目运动器材简单,在室内室外均可以进行运动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所以羽毛球运动深受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喜欢。在羽毛球竞技运动中,比赛变化多,对抗性强,竞争比较激烈,胜负难料系数大,使其有很强的情绪体验性。运动员进行日常的训练和进行正规比赛时,在轻重、快慢、高低、奔跑、侧打中,使自己的身体、精神得到全方面的提高,成就感也不断愉悦着运动员的心境。羽毛球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精神情绪愉悦功能,每一次训练、比赛都能极大地释放运动员的负面情绪,使运动员的精神饱满充沛,经过长期的羽毛球训练、比赛,可以使运动员的乐观心境占主导地位。
四、磨炼意志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长久的持续运动,在羽毛球的训练或者比赛之中,运动员需要不停的起动、跨步、奔跑、跳跃、后退、挥动球拍,在单打、双打中,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体力才能适应羽毛球比赛的持续、高强度的活动要求,特别是在新的比赛规则体制下,其间休息时间缩短,羽毛球比赛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在球一经发出,运动员必须高度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球来回往复,一局紧接着另一局,大强度、连续的体力运动,使运动员身体疲劳,心率活动剧烈。
所以,运动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忍受持久的运动带来身体上的酸痛。因此,羽毛球运动能够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的品质,敢于顽强拼搏。通过羽毛球运动,可以有效的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其不管在羽毛球比赛中还是其他的事情中,都能凭借其强大的意志力完善的做好。
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羽毛球竞技项目分为单打和双打,单打可以培养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其独立作战的能力,而双打项目需要进行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求运动员之间紧密配合、默契合作,充分利用彼此的技艺优势,发挥出最优良的水平,获得比赛的胜利。在双打的练习中,两队的两名运动员要保持左右或前后的站立位置,在进行发球、接球的过程中,随着球路相应的移动,两人之间要默契的协调移动,让双方的接球范围遍布整个球场,两人的思维意识和行动要统一协调。
在双打练习和比赛中,击球的速度快、距离近,运动员要速度快、下手准,由于比赛中两名运动员之间要相互默契配合,采用多种战术进行比赛,所以,两名运动员要保持敏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及时做出反应判断,灵活的运用战略技巧战胜对方。在日常的双打练习中,两人之间要相互尊重、认可对方,共同学习、默契配合,共同努力,同舟共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双打比赛中,互相鼓励,成为彼此的精神力量,一起奋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在羽毛球运动日常的训练中及比赛中,都会在无形之中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坚韧的品质,良好的羽毛球运动感知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必有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丁海俊.优化羽毛球教学训练对心理发展促进作用的探析[J].华章,2012(32).
[2]吉新鹏.羽毛球运动员技战术与心理素质体育[J].科学研究,2009(02).
[3]黄祯耀.浅谈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J].科技信息,2012(19).
摘 要 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却远远跟不上技战术训练的水平,因为在体育竞技运动的过程中,无论是体力的分配,还是技术、战术的发挥,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球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
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特点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个人心理特征(性格、智力等)与心理过程(意志过程、情感过程等),人在运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就是由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这两部分组成的。在网球比赛中,若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却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都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比赛的胜负起着绝对大的作用。下面笔者谈谈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所体现出来的几种不良心理状态:
(一)缺乏信心
青少年情感比较丰富,一听比赛就容易兴奋。但当遇到的对手比自己高时,会显得有些紧张,甚至畏惧对手导致失球;在遇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选手时也会表现的很谨慎,甚至不敢大胆的打球也导致不必要的失球;遇到比自己水平差的运动员时,则会显得比较兴奋激动,但也是失误连连。出现这些现象跟青少年的年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冷静,并随时要告诉自己“打自己的球”。
(二)过度紧张
有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比赛前会显得过度紧张,甚至连思考的能力都没有,最后比赛结束了都不知道是怎么走下场的。遇到这类特别容易过度紧张的运动员,需要平时多进行些模拟的比赛或压力比赛,这样慢慢的就会适应这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也就不至于还没有比赛就开始紧张或比赛时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击打球。
(三)情绪急躁
在比赛过程中,有时一局比赛中会出现多个占先,平分,占先,平分…遇到这种情况,一些性子比较急的运动员就开始急躁起来,这时往往是球还没有跑出场地,情绪却跑了出来,导致自己很快就丢分。因此,打网球一定不能急躁,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常强调打稳球。要让运动员知道在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对手可能比你还急,谁能最先稳住自己的球,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四)缺乏兴趣
有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学习网球并不是出自于自己的爱好,而只是父母或者教练的要求,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总是显得漫不经心,甚至会有厌恶的心理。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跟小运动员要运动成绩,要先培养其对网球的兴趣爱好。
(五)缺少意志品质
一场网球比赛,有时需要运动员超过40分钟的体力,因此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技战术能力,还要有非常好的速度、柔韧、以及耐力能力。这就需要运动员坚强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耐力、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训练来培养青少年的坚强意志品质。
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
为了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上述的不良心理状态,要培养出优秀运动员,除了在选材、严格体能、技战术训练外,一定要从小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训练,使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机能的调节,调动各级心理机制,克服胆怯、紧张情绪,增强自制力,最终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良好竞技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就心理训练来讲,早期训练有着许多优越性和有利条件。从小进行运动心理品质培养,能使小运动员们从小明确运动动机,培养责任感,磨练意志,锻炼性格,增强自信心,发挥创造能力、提高智力,学会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改善心理机能,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而打下扎实的心理素质基础。因此,从学校对运动员进行长期和必要的心理训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成绩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
(一)压力训练法
在每局的比赛中,让运动员们都以0:15或者0:30的比分进行训练比赛。长期在这样的练习方法下,会大大减少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压力,从而更自信的用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正式的比赛中去。
(二)注意力集中训练法
通过让运动员们努力只看某样运动着的物体(如网球),跟着运动着的物体的运动而转动视线,并且大脑始终要告诫自己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该物体上,绝对不要随意开小差。经常练习,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注意力,还能够减少运动员们在比赛中所产生的紧张感及减少比赛中的情绪化。
(三)想象训练法
有意识的让运动员们通过在自己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回忆,重复,并创造出自己新的动作参与在里面。通过这些再生想象,让自己对技术要领以及动作的幅度、力量、速度等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网球运动产生兴趣。
(四)实战训练法
通过比赛,故意制造出在正式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裁判误判、外界干扰等,从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若要想提高这项集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网球运动成绩,克服心理障碍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心理素质的训练在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