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第1篇

一、一日活动环节的相互渗透促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第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直接渗透

当我们每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泛泛的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还不能够理解这些要求所涵盖的具体指向和内容。针对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我们不如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要求”“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他们。比如:通过讲故事《小河马拔牙》教育孩子保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通过故事《样样都爱吃》使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在进行《样样都爱吃》活动前,我们注意到好多孩子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不吃蔬菜,有的不吃肉,有的不吃辣,于是课题组经过讨论设计了此活动,以生动的故事教育激发孩子愉快进餐的积极性。故事中设计了熊大大和熊小小这对双胞胎的比赛,让孩子们认识到小小之所以比赛总是失败是因为小小挑食,启发小朋友用自己的话语劝告小小要样样都爱吃,身体才会棒,然后延伸到生活中。小朋友通过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等方式说出“我爱吃青菜”“我爱吃鱼”“我爱吃辣椒”等等话,并给勇敢克服自己挑食习惯的幼儿及时的鼓励。通过和小小一起加油的方式形成了孩子们对样样都爱吃的进餐习惯。活动中还让幼儿与故事中的小小进行互动,增加了情感交流与体验。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进餐的习惯大有改观,进食欲望非常好。我们每学期都进行课题研讨活动,每月一次课题组活动,以一课三研的方式进行集中讨论,探索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把握日常活动中随机教育的机会,自然强化

课堂是基础,而课外的巩固才是习惯强化成自然的好渠道。因此,我们在游戏、盥洗、谈话等各环节中反复提醒,加以强化,有效促进了习惯的自然形成。

比如我们利用每周一升国旗讲话活动和早上晨间谈话的时间,由老师轮流主持,根据课题内容和幼儿表现出来的现象,运用故事、儿歌、表演等方式进行教育。

在过渡环节中和突发事件中也能随机教育。比如在盥洗时,念儿歌《洗手》——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散步时,儿歌《轻轻》——开门轻轻,关门轻轻,说话轻轻,上下楼梯也轻轻,我要做个小轻轻。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睡觉时,歌曲《十二点钟静悄悄》——十二点钟静悄悄,我们准备睡午觉,轻轻脱衣轻抬脚,轻轻躺下不说笑,小花被呀盖盖好,闭上眼睛睡着了。上课前儿歌《爱学习》——上课时,坐正直,两手放平看老师,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允许再回答。只要我们的老师自己能够做个有心人,就能收集到好多这样的资料,然后在教学中点点滴滴运用到每一个环节里去。

第三,开展生活技能比赛,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促进幼儿习惯养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赛。因为有了竞争目标,孩子们才会特别有劲,因为有了奖励,孩子们才会努力不放弃地去追求。为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满足成功的需要,我们在年级组分别设置了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小班为穿衣服穿鞋子比赛,中班为叠衣服比赛,大班则为叠被子比赛。各班在班内都积极进行了热身比赛,然后各班在班级比赛的基础上各自选出了10名代表进行年级组的对抗赛,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现场颁发了奖状。孩子们拿到奖状合影时笑容特别灿烂。比赛,不仅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促动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掌握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实际水平。

二、情境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第一,情境游戏的开展为孩子们创设了培养良好交往习惯的平台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交往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生活化情境的再现中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效果,因此在进行中班幼儿交往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最多地使用了情境游戏的方法。课题组根据目标有计划地制订了课程内容逐步实施研究。如情境游戏《小熊请客》、《让座》、《好朋友》、《狮子与老虎》等等,均以情境表演的方式表现故事情节,幼儿在看表演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再通过实际参与创造表演的方式模仿交往中的礼貌用语,感受正确的交往习惯。如在进行《让座》的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个乘坐公交车去旅行的情境,每个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座位号坐上了相应编号的公交车,在准备开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教师扮演的孕妇招手,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己思考要不要停车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并鼓励孩子搀扶孕妇阿姨上车。车子继续前行,突然又来了一位老奶奶,小朋友已经有了刚才的经验,很顺利地把老奶奶扶上了车,可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又抛出了新问题,怎么办?此时教师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出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最后,有孩子主动把座位让给了这个老奶奶。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让座的孩子非常高兴。通过这些即兴表演,孩子们认识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学会了礼貌交往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开展表演游戏、向邻班老师借还物品等活动来促进习惯生活化的养成。如今,孩子们已经会非常礼貌大方地帮助老师借还物品,和同伴、成人礼貌交往。

第二,文明礼仪小宝贝的评选为幼儿提供了榜样示范作用

生活中自如地运用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最终目的,为使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养成,幼儿园还每周选出男女各3位文明礼仪小宝贝,佩带礼仪小宝贝的红色飘带和老师一起在清晨迎接来园的伙伴和家长,并向他们问好。起初,孩子们比较羞涩,不好意思主动招呼,我们就先请平时比较大方的孩子,并且由值日老师陪伴、提醒,并倡议家长主动和礼仪宝贝打招呼,渐渐地,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每天大声地向小朋友问好,而原先不太愿意和同伴交往的孩子也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大方起来,因为互相感染、彼此教育,省去了老师很多口舌功夫。逐渐地,许多家长主动和老师要求让他的孩子担任礼仪小宝贝,带着灿烂微笑,礼貌大方的礼仪小宝贝成为了幼儿园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礼仪小宝贝也从原来的大班幼儿扩展到了中、小班级幼儿,每天一更换,让更多的小朋友都有机会成为光荣的礼仪宝贝,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礼仪宝贝为得到同伴和成人的认可而骄傲,其他小朋友也从他们的榜样中得到激励,产生自律意识。现在,只要进丹凤幼儿园,就能听到一声声礼貌的问好,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容,礼仪宝贝已经存在于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第三,集体生日会的开展增强了同伴分享中的欢乐氛围

学会分享是交往习惯的养成重要目标之一,在集体生活中进行分享是最好的体验方式。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比较内向的不善于交往的幼儿,向家长发出为孩子过集体生日的邀请,家长非常支持,在孩子生日那天,班级里所有小朋友围着小寿星共唱生日快乐歌,并为他点燃生日蜡烛,和他一起分享蛋糕,在老师和同伴的祝福下,原本不愿意开口的孩子都能非常开心地笑起来。借着这个机会,小朋友向他说出诚挚的祝福,并感谢他的蛋糕。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更愿意主动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交往愿望。集体生日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很多小朋友都主动和老师提出要在幼儿园分享生日的快乐。在这样的分享方式的影响下,孩子们从分享生日蛋糕逐渐发展到分享玩具、分享书籍、分享食物,友好交往的品质逐渐形成,并已经形成氛围。

第四,家园合力,实现良好交往习惯养成的和谐统一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为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课题组不定期地向家长发起习惯教育的话题讨论,并进行班组家长教育沙龙活动。课题组老师为主持人,组织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并给予客观有效的指引。有一次,我园还针对家长向我们提出的“隔代教育的困扰”求助展开了问卷调查,搜集了家长反馈回来的隔代教育的信息,发现大多数年轻家长都有这个烦恼,他们认为和祖辈同住有喜与忧,主要是祖辈太溺爱孩子,对子女的教育不配合,在家里形成两个对立派。为此,我园特别邀请了全体祖辈家长到场进行了一场“隔代教育面面观”专题讲座。我将调查表中的主要问题向祖辈家长进行了反馈,并向他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和负作用,用具体的事例向他们讲述怎样在家庭教育中保持观念的一致,鼓励祖辈家长们将教育孩子的担子给年轻父母承担,并能抛开一些旧观念,和子女形成教育的共识,使孩子能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中巩固良好的独立、自理、感恩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第2篇

一、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老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如小班的孩子在一开始,只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安静地坐好,不影响别人等。在社会行为方面则要求待人要有礼貌,早上来园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要会说“老师再见”!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与人讲话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午餐不掉饭粒,饭菜全吃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做到语言简练、内容具体,孩子们做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教给孩子。如在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时,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人人夸我好宝宝》。“小朋友,早早起,进园叫声老师早。见到同伴微微笑,看见长辈问声好。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样样都吃身体棒》。“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青菜绿呀萝卜红,西红柿呀水灵灵,米饭馒头香喷喷,样样都吃不挑拣,宝宝身体最最棒”。

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习惯要求,我们将室内的主题墙与良好习惯紧密相连,如本周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叠衣服,我们就将叠衣服的顺序图贴在主题墙内,并附儿歌,让孩子们边看边叠边读,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在室外环境中,我们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喷绘成一幅幅图片,张贴在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的走廊、楼道等地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运用游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叫明明,入园好长时间了,每天来园离园从不与老师打招呼,他妈妈叫他也不说,我一想,要是让他担任角色会怎样呢?于是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然后我到他家去做客,我故意将门敲得响一点,他问:“谁呀?”“您请进。”“您要喝水吗?”我一惊,也挺会说的吗,于是我与他聊了一会儿,我起身要走时,他说:“再见!”可是下午放学时他又不与我打招呼了。第二天,我又让他在“小医院”游戏中扮“医生”,我扮“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热情地说:“您请坐,哪儿不好受?”我说:“头疼。”他说:“我给您检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开点药,您吃了就好了”。我说:“谢谢!”她说:“不用谢。”我走的时候还跟我说“再见”。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现在明明能主动与我打招呼,看见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也很有礼貌了。

四、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最直接的身教就是“榜样示范法”,它主要是以教师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去影响孩子,它可以把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具体化、人格化、情景化,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形成好习惯、好品行,这种方法更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幼儿期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不论是家长或者老师要都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记得一次早上让孩子模仿地上爬的螃蟹,因为地面比较脏,我怕衣服被弄脏,因此示范动作做的欠标准,我只是蹲下并没有让手着地。活动不久我马上我收到了我的投诉,“老师,你动作不标准……”是呀,如果老师都没做好,如何教孩子做好呢。从那以后,我也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和他们玩儿得不逸乐乎!

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第3篇

一、教师需要耐心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幼儿都处在4~6岁之间,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动,还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个。经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但他们毕竟还小,理解能力差,行为的自控能力弱。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讲清楚;其次是讲话时要将事情解释清楚。

本学期我班新来了4名幼儿,这4名新幼儿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较差,一些常规都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于是,我首先采用的是“结对子”的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去帮助谁,也鼓励新来的孩子不懂的就问,幼儿之间的帮助,再加上我让他们在平时的点滴行为中进行督促、教育和鼓励,现在这些孩子都已经能有意识地遵守班级纪律。并有了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如搬桌椅,挂毛巾等,也增进他们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机会,慢慢地融合到了我们的班集体中。

二、幼儿需要天天练习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寓教育于日常行为训练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比如:在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礼物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平时的规范行为对幼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正面示范,为孩子们做榜样,对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对落后的幼儿给予鼓励。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所以我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如,要求幼儿不能用袖子去擦鼻涕,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教师都不能用袖子去擦鼻涕。教师的以身作则可以使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四、家园一致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幼儿园里培养要求达到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就可能变样。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可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小皇帝”,喂饭的情况到现在还很严重。这样,极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和家长经常、及时联系,把我们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目的,向家长讲清楚,给孩子以完满的教育。

五、文学的力量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管理;游戏活动;教师表率;家园配合;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一、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像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三、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四、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第5篇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利用大型集会、主题班团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还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其严格要求和衡量自己;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有针对性地经常找学生谈心,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深入到各个角落。

二、教师要为人师表

现代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为人师表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三、严格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严而有“格”,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的时候要严厉,同时要适度。学生的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养成的。多给他们以引导,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从他们的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世,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发现不正确的做法应及时指出,并责令其及时改正,做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四、培养集体观念,强化自我管理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父母娇纵惯了,很多孩子都表现出很任性、缺乏集体观念的特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养成热情、诚恳、谦和的性格特征,锻炼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数学生在学习上是要强的,他们勤奋刻苦,积极向上,从不甘心落后。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低下,经常受到老师、同学乃至家人的歧视。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自暴自弃,甘为人后。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关心和帮助他们。

六、家长、学校密切沟通,促进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