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水灌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节水 灌溉

节水灌溉是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采取水利、农业、管等技术措施,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最高及其效益最佳。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

1 在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

我国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节水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中水回用率不高,水浪费严重,雨水、海水等利用空间大,节水潜力大。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节水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做到:①应以节水为中心,作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②要与所在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规划相协调。③要适应“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对灌区的要求,统筹考虑灌溉与农业措施的协调发展,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进灌区农业现代化进程。④要与本地区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⑤要在满足经济实用原则的基础上,注意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提高灌溉的现代化水平。⑥要从总体角度优化配置灌区的水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⑦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改造的方向、重点、内容和措施,用较少的投资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⑧要在进行灌区工程建设的同时,研究提出灌区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等配套措施,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 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

采用控制灌溉技术后,其节水最少能达到30%以上,对提水灌区和井灌区而言,节水就意味着减少提水成本,进而达到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相对干爽的稻田,还迫使水稻的根系必须向深处扎并相对发达,水稻相对较深的发达根系就一定是相对抗倒伏的;而潮湿环境下易发生稻瘟病和病虫害等灾害,在控制灌溉条件下这种灾害也减少了许多。

2.1 现有主要灌溉方式及特点

当前国内外农业节水工程井水灌溉方式主要有:渠道衬砌地面灌溉(简称渠灌)。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简称管灌),喷灌,微灌等。这些不同的灌溉方式均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所以从经济角度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至今未臻完善,有待深入研究。在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我国北方广大农田,多以管灌和喷灌2种节水工程为主要措施。

管灌是国际上发展最普遍的农业灌溉技术,作为几个节水灌溉系统,有投资较少,能耗较低,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也存在如下缺点:给水栓(出水口)种类繁多,铸铁材料易锈蚀,操作欠灵活,与田间移动式软管连接不便;目前使用的田间移动式管道多用改聚乙烯管,性脆易折裂,寿命短,不经济。同时因长度较大(一般长50m左右),移动困难,操作不便等。在配套不佳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田间仍保留土渠灌水。致使田问渗漏蒸发损失大,降低系统水利用率。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完善管灌配套技术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既能抗旱保苗,又能充分供水促产,从而开发一种新型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对于我国北方地区稳定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推动节水型农业建设,保障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大意义。

2.2 新灌溉方式技术体系及特性分析

我国西北沿黄干旱灌区,土壤瘠薄,当地(10种)优势作物均不宜重茬种植,研究其综合节水技术,决不仅是在一块土地上使用某种节水灌溉方式种植某种作物而求其效益,而是要考虑在一定年度内(5―6年以上),按当地优势作物(必须进行的)倒茬种植顺序,使用各种作物所适宜的不同灌溉方式进行综合节水研究。而以往布置的节水灌溉设施,由于作物倒茬而使设备跨年度间歇性闲置,造成浪费,为此在内蒙古磴口县境内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二实验场,设计配置了120hm2的集引黄灌、喷灌、管道灌溉于一体,配置地面设施后功能可扩展至微喷、滴灌的灌溉体系。

国内外在农田多功能灌溉设施中,转换不同灌溉方式、要求不同给水压力时,一般不将加压泵串接在管路中,因为在低压运行时,加压泵组件使水阻增加,很不经济,均使用手动闸阀控制或使用电磁阀控制,相应增加设备投资与设备耗损,其中使用手动闸阀,占用设备空间大,操作难度大,设备耗损大、折旧大,跑漏水严重,而使用电磁阀控制,设备投资大,配电控制复杂,维修困难。

2.3 技术和管理措施

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对渠道进行防渗和渠系配套,提高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同时,加强田间工程配套,采取防渗和管理道输水,平整土地,规范田间畦规格,提高地面灌溉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这是我国农业节水的重点,在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许可的地区适当发展喷灌、策灌。

(1)加强节水工程管理。这是发展节水灌溉的中心环节。为提高节水工程的管理水平,采取宜分则分、宜合则合的方式,主要有3种管理类型:① 统分结合的区域性规模经营,即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统一服务。② 土地适度集中的规模经营,即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入股、反租倒包和“四荒”使用权拍卖,土地相对集中,成立集体农场或家庭农场,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③ 节水灌溉工程自建自管形式,使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得到保证。

(2)开展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的研究。积极进行灌溉需水测报及预报对缺水地区采用非充分灌溉,推行科学计划用水制度,提高水分生产率,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3)不断完善水费制度。使过去按亩计收水费的灌区逐步过渡到按方计费,对水费较低的灌区,应逐步提高水价,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使灌区逐步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节水灌溉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宏观;微观

[作者简介]王玉印(1959―),男,山东梁山人,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利局农田科副科长,中级职称;孙福存(1971―),女,山东梁山人,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利局干部,中级职称;赵景良(1974―),男,山东梁山人,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利局干部,中级职称。(山东梁山272600)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紧缺。这造成我们不可能通过单纯增加新水源来缓解农业用水的紧缺状况。从经济角度看,全国也仅有少部分地区可适当开发新水源,且开发新水源的成本要远高于节水的成本。只有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节水灌溉的内涵和传统措施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1]灌溉水从水源到田间总的来说要经过三个环节即水资源的开发、水资源的输送和水的喷灌,每个环节中都存在水量无益损耗。凡是在这些环节中能够减少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各种措施,均属于节水灌溉范畴。

传统的节水灌溉措施有以下几种:

首先,在水源的获得阶段。灌溉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废水以及土壤水等。地面水主要是雨水降水,因此可以提前做好蓄水准备。而开发浅层地下水,能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渗入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是防治水涝灾害和土壤盐碱化的有效途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水和废水经过处理使之达到灌溉标准,既可增加农业灌溉水源又可防止污染环境。

其次,在水资源的输送阶段。必须加强渠道的管理,即渠道配套完善、渠道和建筑物的养护与维修等等。实验表明,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采取渠道防渗。

第三,在水的喷灌阶段。这个阶段是采取节水灌溉效果最为明显的一个阶段,而且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综合来看,喷灌方式的不同对节水灌溉的影响很大。目前常见的节水灌溉方式有以下几种:(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像下雨一样喷洒到作物上和田间的灌水方法。(2)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等。滴灌是将输水管中的有压水流通过消能滴头,以水滴的形式一滴一滴地滴入土壤;微喷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有压水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用微喷头或微喷带将灌溉水喷洒在土壤表面或作物上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渗灌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管道,通过管道的渗透性或出水微孔,将水直接供给到作物根系附近。喷灌和微灌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喷灌既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山区;既可用来灌溉农作物又可用来喷洒肥料、农药等。微灌适用于所有的地形和土壤,特别是干旱缺水的地区。喷灌可比一般灌溉节水30%以上,微灌节水为50%以上,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但投入却是一般地面灌溉技术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且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我国北方井灌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减少渗漏和蒸发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通过管道系统把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对农田实施灌溉。管道输水是在低压条件下运行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2Mpa,水进入田间后仍属地面灌溉的范畴。(4)地面灌溉田间节水技术: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如畦灌、沟灌等,灌溉效率较低,灌水不均匀,造成严重的深层渗漏和无效排水。我国推行的地面灌溉节水措施很多,如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实现园田化小畦灌溉;隔沟灌、细流沟灌;精耕细作、平整土地等,能够大量节约用水,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2]这些技术耗能少、投入低,农民易于掌握,节水效果也比较明显。

上述我国目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未取得实效,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当前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没有使用水者树立节水意识。

二、节水灌溉的新举措

笔者认为,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看待水资源匮乏和节水灌溉的问题。

从宏观上来看,缺乏一整套的机制来规范和指导农业灌溉用水以及节约用水问题。

2002年10月1日,中国《水法》正式施行,它规定了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配置以及纠纷处理等问题,但是只在第五章稍微提及了节约使用的问题,且条文不具有可操作性,对违法行为没有实际上的约束力。因此,笔者认为水利部或者国家环保总局有必要以《水法》为基础,制订《节水条例》,对《水法》第五章条款具体细化,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违法责任的追究等等。

此外,还必须成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贯彻实施。当前,我国农业节水工作由各级政府节水办公室统一领导,这与我国的水利行政部门――水利局的行政编制是分开的。根据《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45]号)水利局的职能是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没有涉及管理节水的任务。[3]在水利部制定的《水利管理单位考核标准》中,从组织、安全、运行、经济管理四大项、30个指标的考核标准中,只有一个指标提到过一次“节约用水”,没有明确考核分值。[3]这种管理运行机制不适合当前的现实情况,一方面由于节水办公室的权利有限、经费不足,以及其各项行政措施的非强制性,对于节水工作并没有起实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水利管理单位并不希望节水。因为水利管理单位大部分都是通过建设、管理水利工程向农业提供用水的单位,水利单位与农民在水商品流通过程中成了买卖的双方,水利管理单位当然不希望用水量减少。笔者认为,水利管理和节水管理都应该统一收归水利局统一调度,在水利局下分别建立相互独立的、没有经济利益冲突的两个部门分别进行水利管理和节水管理,并把水利管理效益和节水效益跟其考核指标挂钩。

另外,作为水输送的沟渠和水灌溉的各种喷灌设备,一方面由于水利管理部分的经费有限不可能由政府全部出资兴建,而另一方面,虽然兴建沟渠和喷灌设备可以节水,对农业用水者有益,但是当前的水价格机制和设备费用较高,用水者没有积极性去修建。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办法是让政府主管部门和用水者共同出资兴建,虽然这样会加重用水者(主要是农民)的负担,但是政府可以借鉴农业税的方式在随后以财政补贴的形式返还给用水者,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水价格机制的改革,可以让输水部分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适当赢利。

从微观上来看,须改革水价格形成机制。

水费是供水工程单位主要的经济收入,由于目前农业用水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多数管理单位入不敷出,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当务之急必须进行水价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科学核定农业用水成本;科学核定农业用水定额,在定额范围内实行基本水价,超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实行按方计量、按户收费。[4]

从上述分析和当前的实践看,低水价的价格体系的确是需要进行改革,但是水价定价到一个怎样的程度、遵循怎样的一个原则才算合理,而且能调动农户节水的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笔者借鉴博奕的方法论来进行分析。现行的低水价、政府和农户双赢的适中水价、过高的水价分别用A、B、C来表示,农产品其他成本(包括化肥成本、劳动力价格、运输成本等等)用P表示,而农产品市场价格用M表示,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公式:

(1)A + P < M

(2)B + P < M

(3)C + P > M

在(1)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高于成本,农户有利可图,但是由于在既定利益下,农户采取节水的做法会使既定利益降低,即由于水价过低,节水成本会大于节水利益,因此农户没有进行节水的利益驱动因素。

在(3)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低于成本,农户无利可图,在此种高水价的条件下,虽然水资源得到了节省,但是农户不可能选择亏本买卖,只会导致农户退出农作物种植市场。

在(2)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高于成本,农户有利可图,同时水价增长,给农户了一定的成本压力,导致了农户经营农产品利润空间的下降,自然会打击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农业补贴的形式将农户失去的一部分利润弥补回来,而这部分农业补贴的资金来源,一部分可以是水价上升后水利管理部门的部分利润,另一部分可以是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形成农户节水用水的良性循环,又可以改变过去水费征收部门由于水价过低而入不敷出的窘境。但是怎样才叫合理适中的价格?水价格的形成是否完全遵循市场价格机制,还是政府在定价中仍然起一定的作用?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以上来看,水价增高后的收益经过一圈后又以农业补贴的形式进了农户的口袋,跟之前的低水价的情况下比,好像没有产生更多的收益,其实更多的收益产生在农户的节水的过程这一环节上面,也就是农户所节约下来的水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2]王立坤,卢铁光,付强.农业节水灌溉的概念及措施[J].农机化研究,2004.1.

节水灌溉范文第3篇

摘要 主要介绍了目前果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列举了管道灌溉、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技术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果树节水灌溉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果树;节水灌溉技术;特点;注意事项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取水、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上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作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性能高,尤其在干旱年份,因为水的可获得性有限,通过维持作物的生产,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稳定农户的收入[1]。现将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总结如下。

1 果树节水灌溉技术

1.1 管道灌溉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世界上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美国,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和投资最省的灌水技术,全美近1/2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灌溉[2]。管道灌溉是指用塑料或混凝土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输配水的利用率可达95%;另外,其还能有效提高输水速度,节省土地3%~4%,节省劳力,便于管理,适应各种地形,适合田园化建没。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经得到普及。

1.2 滴灌技术

滴灌是利用一套专门的设备,把有压水(可由水泵加压或利用地形落差所产生的压力)经过滤后,通过各级输水管网(包括干管(主管)、支管、毛管和闸阀等)到滴头,水自滴头以点滴方式直接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际土壤。水滴入土后,借助垂力入渗,在滴头下方形成很小的饱和区,再向四周逐渐扩散至作物根系发达区。滴灌技术最基本的原理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土壤区域内尽可能多次地供给果树所必需的留水分[2]。

滴灌技术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自水源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均按需定时、定量供应,避免了传统灌溉技术存在的渠系渗漏、水面蒸发、深层渗漏等方面的水量损失。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作物根部土壤,滴水速度小于土壤渗吸速度,因而不破坏土壤结构,灌溉后土壤不板结,能保持疏松状态,从而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也减少了无效的株间蒸发。应用滴灌技术不仅可以节水节能,同时具有省工、省水、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不利病虫和杂草繁衍、适于复杂地形使用等优点。

1.3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机械与动力设备从水源取水加压,或利用天然落差使水经管道系统通过喷头喷向空中,使水成雨滴状降落田间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系统由水源、进水管、水泵站、输水管道(干管和支管)、竖管、管路附件及喷头等组成。有3种类型,即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除喷头外其余全部是固定的,干管和支管多埋在地下。半固定式的喷头和支管可移动[3]。

1.4 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其实是为了克服滴头易堵塞的缺点而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不像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也存在堵塞问题,因此对过滤问题也应该给予重视。由于流量加大,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其单位面积投资与固定式滴灌差不多,最适用灌溉果园[4]。

1.5 渗灌技术

渗灌又叫地下灌溉,它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像滴头那样一滴一滴流出,而是慢慢地渗流出来,将水引入田间,直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的一种先进灌溉方法。渗灌具有其他灌溉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节约用水,减少肥料用量;降低棚内湿度,减少蔬菜病虫害;节省土地和劳动强度;改善土壤环境,加速作物生长;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明显。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更适合于设施农业。据资料记载,渗灌比渠灌水分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30%,节电20%左右,节省土地1.3%~1.5%,提高工效52%[2]。

1.6 注意事项

一是控制灌水时间。应在果树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灌水,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果实出现皱缩、发生卷曲等再灌溉。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时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水。二是控制灌水量。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提高其抵御后期干旱的能力,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果树的灌水量依果树的种类、品种和砧木特性、树龄大小以及土质、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耐旱树种,如枣树、板栗及砧木等对水分要求较低的树种,灌水量可以小一些;耐旱性较差的树种,如葡萄、苹果、梨等,灌水量应大一些[5]。

2 结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农转非”情况加剧,使农业的灌溉用水量一降再降[6]。灌溉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产出和效益,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容忽视[7-8]。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合理控制灌水时间及灌水量,使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做到节水节能。

3 参考文献

[1] 赵岩丽,程福厚,王艳.浅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61-63.

[2] 杜旭光.果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J].中国果菜,2008(2):24.

[3] 笪志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模式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33-36.

[4] 赵赘,景红霞.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述[J].内蒙古水利,2008,118(6):58-60.

[5] 邹新群.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J].农村实用科技,2005(7):21.

[6] 于振良,刘淑艳,滕云.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进展[J].吉林蔬菜,2008(6):90-92.

节水灌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 水资源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与制度等的总称。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谈到灌溉就要考虑节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水是靠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流到地里,是农作物旱涝保收的重要保证,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的一项关键的重要措施,那么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而现实是,我国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6%,水资源要比耕地资源更为紧张。在这种形势下,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

2、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可分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1)节水灌水方法

节水灌水方法就是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把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灌水方法又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2)节水输水方法

我国都是用土渠把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这样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有大量的水被浪费掉了。我国现有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很低,通常为0.3到0.5。所以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的潜力很大。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是较常用两种。

(3)节水灌溉制度

①不充分灌溉。按以往早期灌溉的方法是只要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就要给作物供应最充足的水分,以使之达到尽可能高的单位面积的产量,就是所谓充分灌溉。这种灌溉方法虽可以获得最高的单位产量,但是单位水量所获得收益就不会很高。

②水稻薄浅湿晒灌。以往传统的水稻灌溉通常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水肥流失很严重。最近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4)田间节水的辅助措施

每种灌水方法都是把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湿润,有利于作物吸收。这样多数都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没有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就造成了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所以为了节水,有很多地方曾采取各种辅助措施来减少土表蒸发。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是在每次灌后把土表耙松,这样可以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蒸发掉。麦杆覆盖,是将麦杆切碎后铺在土表,这样也可以使土表水分的蒸发有效地减少。

3、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议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节水意识的提高,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快速发展,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新课题。

(1)大力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首要任务,让群众了解到水资源是有限的,使其主动节水,加大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切实让农民充分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并把该项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2)规范制度,加强引导

建立与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加快水价改革,降低成本,提高节水效益。鼓励与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节水灌溉工程中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导,真正使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节水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建立“谁收益,谁补偿”的机制,使农民群众自觉的主动、自愿进行节水,有助于这样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是非常有利的。

(3)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作物类型都不尽相同。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因地制宜地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选取最适宜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模式。

针对水资源较匮乏的地区,要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其粮食产量低的现状,大力推广适宜该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帮助农民致富,同时还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为其他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树立榜样并提供参考。

(4)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要以国家为主

当前,发展节水灌溉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大部分资金投入以国家为主,针对以发展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等高产出的节水灌溉,可以由业主或是农民自己进行投资来完成。

(5)积极创新

当前,完善节水灌溉技术除了要进行大量宣传与推广外,还有不断更新节水灌溉设备。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制低成本、使用环保材料、物美价廉的节水灌溉设备。

节水灌溉范文第5篇

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抗旱力强的石榴、桃、杏、枣、核桃、无花果等;二是抗旱力中等的苹果、梨、柿、李、樱桃、柑桔等;三是抗旱力弱的香蕉、枇杷、杨梅等。

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往深处扎,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二、节水灌溉技术

1.灌水时间 给果树灌水应在果树生长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就进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时才灌水。如果出现实雏缩、叶片卷曲等现象时才灌溉,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确定果树灌水时间,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物候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应抓好如下四个时期的灌水:

花前水,又称催芽水。在果树发芽前后到开花前期,若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促进新梢的生长,增大叶片面积,为丰产打下基础。因此,在春旱时期,花前灌水能有效促进果树萌芽、开花和新梢叶片生长,提高坐果率。一般可在萌芽前后灌水,提前灌水效果更好。

花后水,又称催梢水。果树新梢的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是果树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果树的生理机能最旺盛。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会使幼果雏缩和脱落,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减缓果树生长,明显降低产量。因此,这一时期若遇久旱无雨天气,应及时灌溉,一般可在落花后15天左右至生理落果前灌水。

花芽分化水,又称成花保果水。就多数落叶果树而言,此时正值果实迅速膨大及花芽大量分化时期,若遇干旱,及时灌水。

休眠期灌水,即冬灌。一般在土壤结冻前进行,可起到防旱御寒作用,且有利于花芽发育,促使肥料分解,有利于果树次年春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