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乡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6、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7、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1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13、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17、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0、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2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2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4、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25、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26、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8、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29、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30、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31、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3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4、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3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关键词]兰州民谣;城市叙事;思乡情怀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0-0042-03
香港评论人廖伟棠曾说:“在这个不安的时代里,我们的诗人哑言了,是如今的新民谣唱出了城市巨变中小人物的承担。”
兰州作为中国腹地,地处黄土高原,衔接青藏、宁夏、内蒙、新疆等省份,外来人口复杂多样,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民谣兴起显得理所应当,曾有人将这块黄土高坡上的城市誉为“中国摇滚的西雅图”,这个地域呈狭长状的城市,曾走出很多有名的民间音乐人。
一、兰州民谣中的城市叙事
兰州最著名的民谣乐队当属野孩子乐队,这支乐队最早由索文俊和张佺组建,几易人员,2001年3月,在三里屯南街一起创办了名叫“河”的酒吧,并逐渐发展成规模较大的音乐根据地,吸引人群众多。著名乐评人颜俊曾说:“野孩子乐队是新民谣比较早的尝试,他们把民间的一些音乐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同时又保存了民间的本质。与创作方式投靠盲目与抄袭的乐队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树立了乐队的气质。他们的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他们的作品中很多与曾经生活着的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多半是童年时代情绪记忆的摇篮中便开始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早年的情绪记忆对于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往往会在无形之中渗透在他们终身的创作活动中,显示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个性特色。”既然童年的印记在某种程度来说规定了一个人的全部生活,那么,野孩子乐队主要成员索文俊和张佺的成长经历,则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他们的音乐不是对传统民歌的简单模仿、改编,音符间流淌着成长领域的丝丝影响,出生在兰州乃至西北这个有着浓郁民间音乐传统的地方,他们对歌唱有着最简单、最直接的体会。
乐手索文俊曾经在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听过工人们(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对他们来说,歌唱作为一种力量支撑着艰难的生活。张佺的童年在甘肃和青海农村度过。在那儿,他从劳作的农民那儿学会了唱歌。那些农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着生活的快乐和忧伤,这深深地影响了张佺关于音乐的理念,“我最喜欢西北民歌的朴素和简单”,张佺说:“听上去就是人们在给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一首《早知道》激起众多听者的共鸣:“早知道黄河的水呀干了,修哈那个铁桥了是做啥呢 ,早知道尕妹妹的心呀变了,谈哈那个恋爱了是做啥呢。”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一条母亲河滋养着黄河两岸的人们,上游水量不足的现状,加之城市人口的剧增,导致河床日趋狭窄,的河床里艰难地长出芦苇,在黄河岸边的劲风里摇曳,日渐繁盛。那句夹杂着泄愤般的“咒语”唤起对河流的敬畏,对日常生活没有痕迹地腐蚀现实表达出强烈的憎恨,一句粗口,恰到好处,听似低俗,社会最底层劳动人们的心声却一览无遗。随后,话锋一转,联系到青年人为之懊恼的情感问题,一主一客,纠结、泄愤心态不言而喻。
一首《你可知道》唱道:“你说那山上的杜鹃花儿红,你可知道,它长了多少年? 你问那大路上骑马(呀)走过的人 ,趟过的河,它有多少? 你听那飞过的杜鹃鸟儿叫, 你可知道,它家在哪里? 你猜那背井(呀)离乡的人,走过的路,它有多少?”似乎与兰州关联不大,但若是了解了歌者的生活背景与生长经历,便能透过歌曲,追寻到关于兰州这个城市的些许蛛丝马迹。杜鹃花儿是每年暮春时节,距兰州城外不远处的郊区随处可见的花种,五六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儿怒放在自然里,那场景足够引起强大内心的震撼。这是一座移民城市,土生土长的土著并不多,似乎每个人都是过客:“那背井离乡的人儿,曾走过多少路?”这是一句问语,叩问着每一个被歌曲震撼内心的人,由它引起、触动的思绪,泛滥在思乡的气氛里。
除了这支走出去歌唱本土的乐队,同时期乃至以后的乐队也对兰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入肌肤的叙述。一道乐队首张专辑里《没有黄河我活不哈》,是这座城市里母亲河的孕育最好的情感展示:“黄河嘛我的家,没有它我也活不下……我要一辈子的爱着它,别让我的心里像针扎 ……天上的云彩陪着它,日日夜夜把它牵挂……”炙热的情感流淌出的是对黄河的歌咏,穿城而过的这条大河孕育着成长中的少年,叙述者就是歌唱者。
二、兰州民谣中的人与物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群居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便是人的交流。民谣的创作者大多有着在兰州长久生活的经历,他们理所应当地在这个城市细节里存在,或者由于某种际遇移植在这里,有着长久的生活经验。为此,他们创作出的民谣作品,天然有一种原型意味,如父亲原型、母亲原型、诗人原型、神话传说中的某类人物,当然,还有情人原型。民谣是发自民间的声音,自然是对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最大众人群的某种生活经历的总结与提炼,娓娓道来。为此,有人说“民谣是硬的,像钢铁一样坚硬,也像藤曼一样柔韧”。
兰州本土民谣乐手李建傧的第二张专辑《月照空花》中,有一首《黄河淌过了金城关》,曲中写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塔山、金城关、雁宁路、什川梨花、安宁桃花、石头坪、杏胡台,还有新城秦王川等一系列地名,背后实则是对这个城市中人事的解读。它与窦唯、崔健那些激烈的摇滚乐尖锐的评判性不同,显得温婉含蓄。钟立风说过:“如果摇滚是一种个性,那么民谣即是一份情怀。个性这东西,有时候很锋利很不羁,多了也许会伤及自己和他人。而情怀,是温暖的、包容的、绵延的、长久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累积,会越来越丰富和越来越迷人。”每一个在兰州有过长期居住经历的人,都能在此曲中品味出一些无法言传的意味来。它用实实在在的地名演绎出现世的荒唐与无奈,所以,我将它定位为人物叙事,虽没有明晃晃地说透,却留下隽永的空间给听者。
正如歌手万晓利对民谣的定义;“民谣就是来自民间的歌谣。它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是拒绝颓废的;但它又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和反叛性,绝不是当下流行音乐的小伤感小情绪能比拟的。”卢中强认为,正因为民谣拥有这样一种温和的批判力,从而能在渐变的社会中崛起。
低苦艾乐队近期作品《兰州 兰州》中,有一句这样写:“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兰州,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虽地处西北,经济不够发达,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却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无论褒贬,都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写照,折射出文化匮乏的现实,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是对这个城市最好的诠释,演绎出似乎并不迷人、震撼的人事,却真实地再现着本土根深蒂固的文化。一首歌,诞生于黄土地,也同样歌咏着这篇贫瘠的土地。
三、兰州民谣中的思乡情怀
《兰州 兰州》一曲中唱道:“你走的时候没有带走美猴王的画像,说要把他留在花果山上,行囊里只有空空的酒杯和游戏机,门外金沙般的阳光它撒了一地,再不见俯仰的少年格子衬衫一角扬起,从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为东去的黄河水打上刹那的涟漪……”词曲写实性很强,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在歌曲中找到自己对这个城市复杂的情怀,渴望走出去,却同样期盼回归。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怀,没有在这里长久生活过的人无法体味这样纠结、曲折的情怀。歌曲结尾处有几个客串的画面,有人用一句话描述和兰州的情感关系:“当我在兰州的时候,我想离开,我不在兰州的时候,我又想回来。”这句话的作者姚军曾写道:“慢慢地兰州也会有更多的CBD,万达广场,星巴克,zara,人行道变成了停车场,宏伟高大的公共建筑向城市两端蔓延,当然浓浓市井味的菜市场不会消失,我也会认识更多的生活在兰州的朋友,只有和这座城市发生关系了,你才会一点点积累出一个答案,眼前这座城市到底是怎样的,好像也说不清我是爱兰州还是厌恶这里。”
然而事实却是,走出去的人在领教了其他所谓繁华都市之后,反过头来对这个城市却有了极深的眷念。这样的思念、这样站在遥远的他乡回首故乡的情怀充斥在耳熟能详的音乐里。民谣艺人周云蓬说:“生活的印记镌刻在经历里。偶尔的一瞬间,会有恍惚的片段,追寻来去,便知是家乡留下的想念。”野孩子乐队创作的《眼望着北方》一曲中,这样唱道:“我眼望着北方,弹琴罢了歌唱;没有人看见我,我心里多悲伤;我坐在老地方,我抬头看天上;找不到北斗星,我只看见月亮;我走过了村庄,我独自在路上;我走过了山岗,我说不出凄凉;我走过了城市,我迷失了方向;我走过了生活,我没听见歌唱。”找不到民谣直接、火辣的曲风,却能在其中品味出淡淡的哀愁,而哀愁主要源自人在他乡思故乡的惆怅。
与此曲不同的是,《生活在地下》所体现的思乡情怀则更为直接、炽烈。人在他乡,思念故乡黄土高原上的蔚蓝的天空,饱含亲人的呼唤、恋人的难舍以及人事的复杂和自己亲身的体味、解读:“远方的天空总是那么蓝,我却藏在潮湿的角落里;生活好比黑夜里漫长的路,走过的人他从不说出来;亲人朋友在梦里呼唤我,我却在这里虚度着好时光;生活不该是一杯醉人的酒,醒来的人想说也说不出来;远方的恋人你不要埋怨我,虽然我从来没有让你幸福过;北京 北京,不是我们的家,我现在才知道劳动的人是最穷的。”仔细聆听,便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这些走出去的民谣艺人无奈的心境。
最典型的当属《黄河谣》,这首歌曲是外出的人思乡情怀最好的倾诉:“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对着黄河唱;每当我醒来的时候,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想起路边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流浪的人不停地唱,唱着那黄河谣。”一座黄河铁桥矗立在黄河两岸,带给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无尽的遐想,铁桥百年风云,记忆却在细节之处深刻隽永,一轮明月悬挂天际,清冷照耀其上,更烘托出一丝悲凉。歌唱者曲风苍烈,嘶哑,如同不尽人意的生活。黄河的水不停地流,自西向东,日复一日,司空见惯,却在离去者的记忆里成了难以忘怀的情景,黄河成了兰州的另一个称谓,触景生情。
“路边槐花香”是很多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文学原型,槐树是故乡最好的历史见证,“人人来自大槐树”,槐树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许久以来对故乡最遥远的民间叙述者,它们更多地是被象征化、物象化。而槐花则更是风花雪月一些,将思乡的凄楚描写得更加优美,使得思乡不再那么苦涩,甚至演绎成对恋人、情人、亲人的怀念。于是,这样的情怀是一种涩中泛甜的美妙,是只可意会的心有灵犀,这样的歌谣在民间传播力度极大、速度飞快,因为它触动了每一位走出去的人内心无法言传的思乡情怀,并且带来极强的美感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绍民.村庄疾病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2]周永涛.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出自清朝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2、望穿秋水。 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出自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3、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出自明朝西湘居士《明月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类教学;思乡怀人诗;诗歌鉴赏
古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对诗歌教学我们不能笼统地照本宣科,我们还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针对同类型的诗歌,要有意识地来积累;针对同类型诗歌,要明确鉴赏侧重点;针对同类型诗歌,指导初中生掌握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按题材内容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借景抒情诗等,每种类型的诗歌各有自己所要表达的重心。如思乡怀人诗,古人或为了前途,或为了生存,而与家人、朋友分离,思亲思归,很多人就借助诗歌来表达。
可见,题材不同,意象、意境、思想内容就不会相同,艺术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这个分类鉴赏古诗的方法,最终提高他们对古诗歌的鉴赏能力。下面我们就以思乡怀人诗为例,谈谈同类诗歌的鉴赏。
一、把握题目,领会诗歌内容
古代诗歌除了题为《无题》的,一般都可以从诗歌题目中看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思乡怀人类诗歌时,不妨从诗歌的题目入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通过解题就可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听说朋友王昌龄被降职龙标,但不能亲自去探望,只能在遥远的地方给友人捎去思念、担忧和关心之情。诗歌一二句围绕“闻”来写景,三四句围绕“寄”来写情。再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通过解题可知,诗人在寒冷的季节(深秋),在江上目睹萧瑟的景物,触发诗人敏感的伤秋和思乡情怀。诗歌前两联主要写“早寒”的景色,三四句围绕“有怀”抒写思乡之情和迷茫的情怀。
从以上可以看出,许多诗歌题目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从中我们可以找到诗歌的内容,找到鉴赏的线索,还可以简单地了解作者的情感。所以学习思乡怀人这类诗歌时,对于题目我们不能一带而过。
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要想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营造的意境氛围等,不能仅仅靠诗歌字面上的意思,还要了解诗人的身世、写作背景如何。一个成熟的鉴赏者总是能善于抓住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深刻解读诗歌。比如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其实写作背景和诗人的介绍在课文注释部分,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注”。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龙标”一词颇为难懂,看看课下注释⑴就知道了,原来这是王昌龄被贬的地方,当时那个地方十分荒凉,王昌龄就在这个地方做龙标尉这个小官,作者怎么不担心朋友的前途与命运呢?至于王昌龄为何被贬,作者当时在哪儿,因何知道王昌龄被贬,王昌龄后来命运如何,这些就需要我们好好地找找有关两位诗人的资料了。我发现,通过搜集这些材料,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深入了,许多学生甚至对两个诗人的友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趁机帮助学生找了好些详细资料,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进一步了解,不由得为二人的深情厚谊而钦佩不已,最终也理解了远方的作者对朋友的一番心意了。
这样看来,搜集文学常识材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思想内容,还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初中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明确意象,体悟诗歌意境。
判定一首诗歌好不好,主要看诗歌中的意趣如何,给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而这些都离不开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重视诗歌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组合成了什么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鉴赏古诗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没有体会到这些意象的内涵,鉴赏诗歌就是空谈。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连用九个意象,向我们描述了一幅荒凉、凄清、寂静的村野图。这九个意象全用名词,这就是被后人赞不绝口的“列锦”的艺术手法,也叫意象叠加。这九个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和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九个意象的运用,我们已经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这位游子虽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只能在外面漂泊,看到乌鸦惬意地飞回巢穴,自己却怀有只能思乡而不能归乡的无奈而在“天涯”痛苦至断肠,何其哀也!
思乡怀人诗的意象很丰富,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这些意象,以备后用。思乡怀人诗的常见意象是:杨柳、飞蓬、桑梓、鸿雁、鹧鸪、乌鸦、杜鹃、蟋蟀、瘦马、沙鸥、书信、捣衣砧、笛子、芦管、水、月、夕阳、云、亭子、故园、断桥、栏杆、关山、风……
对意象的准确把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思乡怀人这类诗歌的鉴赏方法,从而正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四、揣摩尾句,把握诗歌主旨
思乡怀人诗主旨的准确把握主要还是看尾句或尾联,这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地方。我们常说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而结尾部分就是“合”,是诗人的情感集中抒发的地方。如七年级语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开始只是交代了“玉笛”声声随着春风送到洛城的各个角落,而并不能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但继续读诗,就很快体会到尾句(三四)句很好地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如果说看题目、读诗歌的前两句,读者还把注意力放在“闻笛”上,作者的意趣我们是没法体会到的,只有在后两句中才真正明白作者的真实情感,原来诗人听到的曲子是“折柳”曲,这是离别时才唱的曲子,作者听到这曲子想起离家时的情景,怎么能控制住那深深的“故园情”呢?
以上可以看出,只有把握尾句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诗歌的主旨意趣,我们在解读主题时一定要明确这个方向。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找到思乡怀人这类古诗的鉴赏要点,并积极积累相关鉴赏方法及知识,加强诵读,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听出诗歌中的“故园情”来。
参考文献:
世间一切可以把握的东西都将因时光的飞逝随手指尖飘飞,但我母校的丁香花从枝到叶、从叶到花,那花形、花姿、花态、花香,经过了二十四年的寒来暑往,经过了二十四年的风雨春秋,在我心中她依然开放,依然香醇如故。即便丁香花随处可见,但母校的丁香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长成大树,成为我心中不舍的相思,扎根在我心灵深处。原来母校的丁香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1980年毕业于母校长春市第八十一中学,母校离当年的南岭运动场和冰上基地只有一路之隔,与七十五中学毗邻。今天南北横贯的亚泰大街分离了的我母校与三十九、四十一、八中三个中学,在路东的母校因当时由八一军人子弟小学转成,基础设施及教学条件都比较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值得欣慰和依恋的是,飞机模型的母校其四周栽种的盛开的丁香,繁茂葱郁,花香袭人,幽雅的环境令人永生难忘。
我自初中到高中五年的中学学习都是在母校度过的。那时还没有重点非重点校之分,是母校的从严治学、老师的辛勤培育、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无忧无虑地度过了金色的年华。在1980年的五月间,正值全校上下全力迎战高考,我却钟情上了母校的紫丁香。关键时期,老师白天上课,晚上跟班辅导,每个班都有七八位老师进行辅导答疑。一天晚8多的自习课,窗外下起了稀沥沥的春雨,雨声使我从疲倦的题海中警醒,春雨展开了我的另一个世界。我推开窗子,把神灵交给窗外的夜色、春雨和丁香。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灯光下,丁香的枝梢正好高于二楼我教室的窗台,花叶伸手可得,但我怜花惜叶:一簇簇花朵,一片片绿叶,一缕缕清香,满眼的荷色丁香,满鼻的清淡芬芳,满脑子的遐意和畅想————啊,校园的紫丁香,你们为我茂盛,为我盛开!
夜雨中的丁香,轻轻地摇曳,她仿佛结识于悠久之古典,幽幽端庄,无私地书写着历史的画卷;她仿佛钟情于诗意的非常,激情飞扬,情深意长;她仿佛纯情天使,美丽无限,含情芬芳,永留心香。
母校的紫丁香,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载着春意悄悄的逸然的绽放。丁香物语,默默地示意,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知识,练能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丁香期盼,雨露如泪,真情相知,让我们踏出坚实的脚步,令青春的足迹久长,让我们风华正茂直至永远;丁香寄寓,坚定信念,志在弥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励志之情、鞭策之意,尽展情谊万千:一定要把握机遇,珍惜昨天、今天和明天。
其实,丁香花无论在南方在北方都并不少见,她耐旱、抗冷、喜雨、爱暖,我知道的丁香就有白丁香、紫丁香、兰丁香、花叶丁香、佛手丁香、北京丁香等19种之多。但母校的丁香花只有一种——紫丁香。母校的紫丁香,紫色的花瓣,簇簇相拥,清澈玲珑如琥珀,仿佛若战斗的团队,紧紧地拧成一股劲,发挥着集体的合力,治校、治学、育人必须如此啊。母校的紫丁香,四个花瓣同时张开,放射着荷色银白的光泽,明快夺目,似青春的旋律,发出恒久的琴音,勤奋、进取、拼搏才能唱出生命的赞歌。母校的紫丁香,绒绒的似娇羞的女孩,款款的既含情脉脉又淡雅剔透,清纯无限。母校的紫丁香,虽柔柔风情,但却如韧实的毅力,一枝一叶,注满情愫,花香四溢,牵人魂魄,让人留连忘返。
自那一刻后,我每每身体疲倦、精神不振、难题不解时,我便问情窗外的紫丁香,不消三两分钟,姿态横生、真切自然的丁香花便把清新、灵感和智慧给我:她风情万千,使我力量大增,送走我心神的迷离、困顿与疲倦;她指点江山,使我思绪舒展,顿生新的思路,产生从未有过的灵感;她宁静致远,使我不再彷徨,不再忧郁,生成一种别致的心境,使我知难而进,越发坚强加顽强,勇敢又果敢,我每望丁香,便升扬起强劲的远征的航帆。
二十四年,弹指挥间。我母校的紫丁香,成了我心中的相思树,将我对母校的祝愿、对恩师的牵挂、同学的情怀,都凝聚在母校丁香树的枝叶花丛间,深深扎根在母校的沃土里,在我心中她早已长成参天大树,见证母校的辉煌,见证老师的教诲,见证学子的勤勉。
二十四年,尽管母校的紫丁香已成从前的景观,但令我魂牵梦绕的紫丁香依然清香如故,香飘永远:她送走黄昏,送走晚春;她似无痕,似乡情深恋;她似夜色明月,似意志的航帆。母校的紫丁香啊,给了我们每一天的清新,给了我们青春的纪念,给了我们人生的崇高的热爱。母校的紫丁香啊,是我一生中重要的积淀。想那荷色的飞花,银花飞扬,飘飘落下,她铺一地的豪迈,铺一地的宁静,铺一地的潇洒,铺一地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