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干部教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强化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铸忠诚警魂、转变作风司法为民、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活动,以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为重心,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的同时,以菊美多吉、张燕、毕世祥、唐时胶、袁雅逊、童勤等先进典型为标榜,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干警深入开展对照检查,全面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深刻的对照检查材料。以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服务群众“八件实事”为载体,大力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清廉之风,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严格控制公务消费,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把心用在工作上、把情用在为民上、把劲使在行动上,创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二、强化队伍管理。
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我局研究制定下发了《县司法局关于明确局机关人员岗位职责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2015年度机关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印发司法所管理制度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印发2015年司法所目标管理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文件,制定了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上下班考勤制度、月报制度、季度例会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14个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制度将2015年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的“一十三个月奖励工资”、“个人年度目标考核奖”、评优评选、提拔重用相结合,严格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司法行政队伍管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三、强化素质提升。
一是提升政治素质。我局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思想和行动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二是提升业务素质。开展集中业务培训。对如何规范文书写作、如何抓好信息简报的撰写、法律援助工作台账填写要求、民生工程目标执行情况统计表的填写要求、人民调解纸质和网上月报表的填写要求、安置帮教建档要求、对社区矫正四类人员的管理及台账填写要求、如何提高法制宣传的教育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参训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提升法律服务工作的综合水平,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开展“送出去”业务培训。我局抓住与泰和泰、英特信两律师事务所签订帮扶协议的大好机会,分批次安排干警到律师事务所参加业务培训,增长见识,提升服务奋进魅力和谐幸福建设的能力。
四、实行奖励机制。
2015年上半年,对2015年考核中优秀的司法助理员根据一、二、三等奖分别追加业务经费3000元、2000元和1000元。对考取司法考试c证以上的干部职工报销车旅费并给予经费奖励。
一、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县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是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和组织协调全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对涉及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和措施进行研究,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定期通报情况及时研究干部培训工作部署和措施以及协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
县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县委政法委、县妇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能局、县安监局、县工商联、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县司法局、县科技办,实行分工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县委组织部:主管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提交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审定,并进行部署和督促检查,对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政策性建议,协调指导,检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履行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的职责,审批各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的计划,受联席会议委托,承办日常事务。
县纪委:负责全县干部的廉政教育培训,纪检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
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全县干部和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每年至少推荐2本以上经济类书籍供干部职工学习,并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在职干部进行理论考试,制定理论学习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委统战部:负责组织全县在职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
县委党校:负责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及教学实施,认真做好培训过程中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工作,协助县委组织部做好干部培训档案工作。
县委政法委:负责全县政法干部的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
县妇联:负责全县妇女干部的培训。
县财政局: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县新进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
县工能局:负责(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并组织实施。
县安监局:配合县工能局完成培训工作。
县工商联:配合县工能局完成培训工作。
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负责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报道。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集中培训
高校教育发展的首要动力在于高校领导干部的引导与发展,尤其是高校是为市场提供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领导干部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与充实自身能力,积极开展高校领导教育培训。高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高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增加,同时也需要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展开培养,真正组建专业性、高素质的高校领导干部团队,为高校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1.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法
以湖南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参与调查的高校干部为100人,发放高校干部培训情况调查表格,一共发放100份,回收9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5份,回收率为85%。
1.2文献检索法
根据游小波,马玉良,詹松青《优化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视角》、杜晓成《以市场运作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办学模式创新——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办学为例》、杨智平,汪丽红《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海南高校为例》,黄友生《高校干部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徐慧《新时代下高校干部培训教育机制创新与研究》,戴永新《论高校干部培训的理论与创新》等文献,针对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教育需求以及具体培训实施总结了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渗透到文章研究中,在下文中具有明确体现。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校领导干部在培训上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四是培训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效统一不够。高校领导干部培训与时代对高校干部素质要求标准距离较大的从表面上看是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培训管理机构疲软、培训内容吸引力不够及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造成的,而从深层次上看,却是培训执行力缺失、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及培训结构体制不合理造成的,对此,我们要加以解决。
3.高校领导干部教育需求与培训工作实效性有效对接实现策略
当前的高校领导干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结合上述资料调查研究总结发现,高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不够深入,同时缺少完善的领导机构与长效机制,导致培训的实效性并不突出,同时创新模式单一,缺少突破性。再者培训体系笼统,教育培训不能更上一层。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解决[1]。
3.1健全领导干部培训机制,强化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视力度
高校领导干部培训一直备受高校党委的关注,尤其是当前高校改革创新的环境下,高校干部不仅需要具备领导与教育能力,还需要与市场发展紧密相连。同时高校发展更上一层楼,高校的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增多,从传统的局部发展转移到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与综合素质,强化专业领导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领导干部对高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此基础上提高领导重视,建立全方面的培训领导机制,帮助高校领导培训工作做好基础性工作内容,贯彻落实高校领导培训目标。高校领导培训期间,培训机构必须整理领导小组与相关的管理办公室,真正做到高校领导培训服务工作,并且在保证培训机构正常运行的同时,领导小组能够选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处理培训期间遇到的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高校领导培训工作的有效运行[2]。比如湖南某高校,在进行领导干部教育期间,以校长为主的领导小组,选择领导能力与执行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就高校领导教育培训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展开全方面监督指导,同时积极参考其他高校教育培训小组,相互探讨与总结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该校高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展迅速,并且实效性显著。
3.2创建长效培训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制度建设
高校领导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必须正确认识高校领导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同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具体计划的执行需要长效培训管理机制的辅助。尤其是当前培训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更需要做到扎实培训、科学发展。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为高校领导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具体党委会需要结合培训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制定,可以划分为近期计划与长期计划,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培训工作实现协调处理与统一培训。采取干部轮训制度,配合考核制度、任前考核与任期考核,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激励与约束方面的管理制度,按照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尽量保证多样性与灵活性,创新培训思路,重视三位一体的培训理念,并且做到培训工作的规范有序,保证运行机制的科学合理[3]。比如,某高校开展在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期间,以季度为周期,干部轮训监督与考核,在季度任职之前会进行全方面考核,任职期间依然会接受考核,如果考核期间存在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后期的培训工作。
3.3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做到知识更新与时代同步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阵地,就必须强化“政治理论”培训内容。紧扣中央要求,与时俱进,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纳入培训内容之中,以增强高校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敏感性和时效性,增加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鉴别力;带着问题读原著、学原理,以增加高校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政策法规”培训内容。学法、知法、懂法,强化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能力,守住法线底线;牢记党的纪律,恪守党的规矩,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意识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自觉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培训,发挥高校领导干部在“培养健全人、塑造合格人”的价值引领作用。此外,还要加强“科学人文素养”培训内容。高校领导干部多数因专业(学科)建设方面有突出成绩或有所建树、具有领导潜质而被组织培养和选的;是比较典型的“专家型”干部,正因如此,他们或人文素养比较高,但科学技术素质不强,或是科技领域的引领者,但人文底蕴有所欠缺。而当代高校管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他教育工作者,由于信息化,其所拥有知识面、信息量大且多,客观上要求管理干部不断加强“科学人文素养”,以其丰富的知识底蕴支持其管理创新、提升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4创新培训方式,升级培训结构与提高培训质量
对于当前的高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来讲,需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为培训灌输更多新思想与新活力,这样才能真正突显出培训的针对性与目的性,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思想组织,认识到个体的发展与整体的进步,打造学习型干部培训途径,做到集体与个人的相互辅助与督促,培训实效性得以实现。一是运用“互联网+”,构建实体+虚拟的立体化课堂。一方面,发挥传统培训教育优势,对“面对面”情感互动效果突出的课程、理想信念教育类课程,可继续采用实休课堂面授的方式,以保证培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模块的理论、知识、技能通过“互联网+”向受众推送,方便受教育者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实体、虚拟课堂有机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相互配套组合。二是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强化培训覆盖面。强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这一教育方式,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分批次将领导干部送到上述院校培训;发挥高校自身优势,采取“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对重要岗位的干部可以实行点名调训”;借用新媒介,如采用“微课”、微信等方式进行“点对点”培训。
关键词: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创新
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一)培训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工会干部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与解决工会干部的现实需要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教学内容只限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素质的提高和“一言堂”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还未从根本上改变。此外,培训的循环与反复,其后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吸引力。
(二)培训对象主观上不愿意参加培训。一些工会干部缺乏应有的危机感,随着工会干部兼职数量越来越多,“工学矛盾”愈加突出。加之近年来,工会干部调换率增高,大量新到岗的工会干部给培训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工会干部流动较慢,造成了工会干部年龄普遍偏高,既影响了这些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其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三)师资水平跟不上培训的需求。从表面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培训效果的直接原因。现有的师资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很难较好地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缺乏实践经验,对学员也难以做到全面了解,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教师对新知识、新技能更新速度较慢,自觉学习不够,进修深造较少,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需要;另外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缺乏对工运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满于现状,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工会干部教育管理体制、培训机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现行的工会干部教育管理体制,确定了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履行“规划、协调、检查、指导、服务”的主导性职能,但在实践中作用发挥得还不够。二是在现行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下,工会本身无法解决工会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实效。
二、对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级负责,宏观调控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工会干部教育管理体系。应最大限度地把工会干部培训纳入党政干部教育的总体规划中,配合党委把工会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列入干部监督的重要内容。从纵向考虑,应形成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计划调控与自主管理相结合,培训重心尽量下移的培训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工会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横向看,要处理好干部培训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及培训阵地的关系,职能部门及办学单位应实行年初报告制度,由同级工会干部主管部门进行汇总,报主席办公会或干部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后实施。最后是建立培训制约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统一审批办班、统一发证等一系列干部培训的管理制度。
(二)建立一支复合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广泛挖掘本地师资潜力,选调优秀师资人才,充实力量,为师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教师定期培训进修制度,使其知识得到及时地更新和调整;建立一支以办学单位为主,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工会机关干部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为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补充目前培训单位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局限性;工会各级机关应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培训形式上有所创新。充分利用工会“大家庭”的资源优势,邀请在工会工作方面有特长有特色的单位的参训学员临时担任“客座教授”,介绍其富有特色的工会工作;也可组织实地考察,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专家会诊”或“集体攻关”;也可结合全总、市总表彰、推荐的工会工作先进典型,前往参观学习,切磋交流,把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验证,把各自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放到学习考察中去求证。调动每个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上下互动,加强课堂教学的“立体感”,增强教学相长的“亲和力”,提高现场教学的“含金量”。
(四)培训对象上要分类进行。今后我们应尝试对工会干部按类型分类培训,按从事工会工作的时间,可分为新上岗培训和能力提高及理论研讨型的培训;按单位性质可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国有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工会干部培训;条件成熟时,还与各行业联手,举办行业性的工会干部系统培训,不断开拓、努力探索,力求使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社会互作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提出构建“实践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成员个体既是知识的学习者,又是知识的教导者和创造者,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获得共同体体现的理念和行为。对新手而言,掌握学习首要的一点是要理解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时所使用的特色符号系统和语言词汇,确保沟通无障碍。
二、情境认知理论下的干教现场教学设计
1.课前设计
①培训学习技能情境学习重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强调学员主动操作探究,要求学员具备较高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干教现场教学要在课前开设团队建设课程,使学员相互了解认识,建立起相互支持帮助的协作理念。同时,还要开设自主学习和协作技能培训课程,包括如何寻找所需资源、如何进行协作学习、如何与同伴交流、鼓励学员积极发表意见等,确保学习的质量和效率。②组建学习小组情境学习强调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倡导团队学习,启示我们在干教现场教学中必须组建学习小组。首先,教师要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介绍基地概况,并向学员强调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步骤、所能获得的学习支持等,帮助学员“预习功课”,使学员先对基地情境和学习过程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其次,结合教学主题和学员特长,在学员自由选择为主、教师平衡调配为辅的原则下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最好能最大限度地涵盖各职级和各行业的学员,确保成员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多样的看法和建议。再次,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求每组学员推选一名成员担任本组组长,负责主持小组学习的相关事宜;最后,还要为小组配备一个理论辅导员,可以是培训院校教师或者教学基地“专家”,用于指导和促进学习。③确定学习任务情境学习主张创设复杂多样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和迁移,这就要求学员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在复杂情境中区分有关与无关的信息,更好地促进学习。干教现场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员结合现场教学主题、个人实际面临的难点和研究兴趣预先提出若干问题,最终确定小组成员最集中、最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本小组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既要分散学习,也要集中学习,方便学员自主探究的同时,也使学员能及时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特别强调的是,学习任务较繁杂的小组还可以将任务进一步分解,成员再根据岗位特点和兴趣自主选择子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团队完成。
2.课中设计
①基地场景要真实而复杂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或文化中发生才有效,强调提供能反映知识实践的真实情境。现场教学虽然已是把教学搬到生产现场、社会实践基地、人文基地、调研场所、纪念馆等现实或模拟场景之中,但由于干教对象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即使是同样的知识,他们运用知识的场景和遇到的问题可能也会不同。基于此,干教现场教学场景设计除了体现真实性外,还要注重复杂性,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再现或模拟知识运用的实践情境,使学员可以掌握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教师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干教的核心目标、干部工作学习的实际需要和知识特性等要素尽可能设计较多的知识运用现场教学点,为学员创设更为真实而复杂的教学场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再根据学员特征、经费、时间、交通等灵活搭配或供学员自主选择有用情境和信息。②学员活动要多样可参与情境学习强调让学员在学习情境中参与各式活动来实现知识技能的增长。一般来说干部学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参与现场教学活动:一是“看”,可由教师或当地专家带领学员参观考察基地现场,也可将基地形成的特色经验和做法做成专题片在多媒体展示平台反复播放,或者浓缩展示在展览馆,使学员在“看”的过程中获得认知成长。二是“议”,在现场设置研讨交流环节,学员不仅可以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请教师、专家、同伴学员进行解答,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问诊把脉”,突破传统的“教师———学员”、“专家———学员”“二对N”的交流模式和仅从基地到学员的单向取经模式,实现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学员与教师、教师与专家“N对N”的多向拓扑交流模式和“基地———学员”、“学员———基地”的双向促进模式。三是“问”,教师和专家全程陪同学员的现场学习过程,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和专家咨询相关信息。四是“模”,组织学员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互相扮演多种角色,如水利、农业、财政、执法等部门负责人,模仿各种角色在实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多种形式融入学习情境中,主动观察感悟其中所隐含的知识与技能,并迁移到自己的工作情境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思”,即反思,教师要引导学员积极反思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思考方向,修正不当概念,探究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学习的动态控制。同时,学员要主动采纳吸收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审视和完善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不同小组间也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和层面相互对比反思,教师和“专家”也可根据基地形成的典型经验提供解决方案,供学员对比,促进各组学员的自我反思和审视。③教师(专家)作用要转变且凸显情境学习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员理解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对干教现场教学来说,这里的教师应包括培训院校教师和基地专家两种角色,其作用一般通过引导参观、解说做法、答疑解惑、组织激励等方式来体现。引导参观,即教师或专家组织引导学员带着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参观考察基地,了解其发展历程、活动载体、硬件设施、文化氛围、操作方法等。解说做法,即教师向学员介绍基地形成的典型经验,如典型案例、总结性举措、点评性分析等,使学员充分了解基地的做法。特别说明的是,解说做法很多情况下都是与引导参观紧密结合的,在参观的过程中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参观。答疑解惑,即教师在每个教学点讲解结束和研讨交流环节分别接受学员提问,及时为学员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组织激励,现场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扮演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交流研讨的主持人、解决问题的“促进师”、点评总结的发言人等角色。由于现场教学环节较室内教学多,教学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学员“沉溺”于其中一个教学点“掉队”或“只看不思”偏离“小组任务解决”方向等情况,需要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进程,必要时引导学员回到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向上来;在交流研讨环节中,作为主持人,教师需要调动现场气氛、活跃学员思维,激发头脑风暴,适时给学员予鼓励;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结合培训主题和教学具体情况进行总结性点评。④学习支持要及时而有效情境学习强调为学员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学习支持。干教现场教学,一是教师要为学员提供适合的便于携带的纸质材料和便于手机阅读的电子材料,方便获得解决问题的资源,促进学员随时随地探究。二是教师在选择教学地点时,事先要在时间和天气的预判等方面多做“功课”。如果现场教学是在夏天的中午,要尽量选择在室内或树荫下进行,且事先要提醒学员携带遮阳工具,避免在太阳直射的地方讲授和交流,还要配备一些防暑消暑药物;如果是寒冷大风天气,则要注意避免在风口处进行交流学习,课前提醒学员注意防寒保暖;如果遇到大雨天气,可将教学地点调整到室内或屋檐下进行,给学员充分的人文关怀。三是教师事前要与基地做好充分的协调,为学员准备好经济实惠的午(晚)餐,让学员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现场学习当中。
3.课后设计①持续深入的提升完善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产生于真实情境,并且只有应用于真实情境才能获得被理解和发展。因此,现场教学结束后,还需要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应用于情境,等待实践的检验。一方面,教师要要求学员提交学习收获文章,并且必须深入解读,深刻理解学员收获背后所蕴含的实际问题与实践意义,并为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帮助学员继续完善和提升对策措施。另一方面,培训结束后,要将学习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难题,且在应用过程中要继续反思和完善学习成果,并及时向教师、专家和学习同伴反馈。②真实全面的学员评价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员评价应该是多面的、开放的,重点是发生在真实问题解决环境中的认知活动过程,要点是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学员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习过程。结合干教特点,笔者认为现场教学学员评价首先要组建“三合一”的考评主体。建议由组织部门、培训院校和培训学员组成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小组,组织部门人员全程跟班或不定时跟班参与现场教学管理,深入了解学员现场教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同时,也促使学员更加重视和关注学习;培训院校强化组织员全程跟班管理,全面把握全部学员的培训状态;学员作为班级的主人,要让他们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增强考评的科学性。其次,要完善“全方位”考评内容。科学量化考核学员在现场教学情境中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考评学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理解水平、思维品质和行为改进,考察学员对学习同伴、教师乃至整个学习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影响、人际关系和参与程度等,方式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层面包括教师对学员的评价、学员对学员的评价、小组对学员的评价、小组对小组的评价、学员的自我评价,使考核更客观、全面和科学,更具说服力。对于表现优异的学员,要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通报表彰,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要建立“培训档案袋”考评管理。从学员开始参加现场教学培训开始,为其建立专门的现场教学培训档案袋,将其培训材料建立台账,归档管理,并长期跟踪,形成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最后,要推行“渐进式”考评运用。考评的结果关键在运用,没有运用就没有任何意义。具体可按照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对学员在现场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达到合格者才能发放结业证书,达到优秀者要给予表彰;第二层次是将考评结果反馈到学员所在地组织部门、单位主管部门、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让他们了解掌握学员的学习表现,同时也是将学员在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各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应用,推广和检验学员学习成果,扩大现场教学培训的效果和影响;第三层次是培训单位及时跟踪学员的“培训档案袋”,对于综合考评特别优秀的要及时推荐给相关主管部门;第四层次是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要切实把干部的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在培训中表现不好的学员,坚决不能给予参加评优评先或提拔晋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