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青年说

中国青年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青年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青年说范文第1篇

——中国内地最具人文色彩创作歌手、音乐人馒头在《青年中国说》的青春励志演讲稿

我们第一次认识是在医院里,当时我是陪朋友去看望他们的朋友。朋友跟我说,医院里有个美女,你去不去?我就说去。一进病房我就看见了一个挺奇怪的女孩儿,她蜷缩在病床的最角落里面,从她表情上能感觉到,其实她是挺痛苦的,但是她跟我们聊起天来,又特别乐观。我认识她两个星期的时候,医院确诊说她患的是皮肤癌,说剩下的时间可能不超过三个月了。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还乐呵呵地打电话给自己联系墓地。我鼓励她去了专门的医院再次检查。没想到奇迹就发生了,大夫竟然说,她患的只是严重的皮肤感染而不是皮肤癌。

后来我们就谈恋爱、结婚还有了我们的孩子,小馒头。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就太完美了,但是命运总是会捉弄人。橙子又病了,这一次她病得更严重。橙子持续高烧了八个月的时间,体重下降了三十斤,几次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我们去了很多家医院,看了几十位专家教授,却一直找不到她的病因,更没有办法去对症治疗。但是到最后,我们还是知道了她的病因。mds是一种恶性的血癌,它还有个更可怕的名字,叫做白血病前期。那一天,橙子知道了这个消息,她叹了口气,然后她居然笑了。她跟我说:“我怎么觉得自己像是韩剧的女主角?”在她病得最厉害的那段时间,她的生命的指标下降得非常地厉害。我很担心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会失去她。于是我从家里翻出了我们平时不怎么戴的结婚戒指,带到医院病房里,我给她戴在手上。我跟她说,我说:“老婆,我把戒指给你戴上了,你不要害怕,我把你套住了,你就走不掉了。”我想给她希望,也想给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

但是生活毕竟不是韩剧,总有很多残酷的现实会等着我们去经历。橙子每天要持续高烧四十度,那种随之而来的剧烈的头痛,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头要爆裂开的程度,让她完全没有办法睡觉。我为了让她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我自己从网上学了一些方法,给她做头部的按摩,每次要按到两三个小时,她才能睡得着。到最后,她的头上都被我摁出了很多皮下出血,就是顺着皮肤的纹路,往外渗出的红色的血印。我每天每个小时要给她记录一次体温,尽量做到二十四个小时都不间断。我把这些记录,做了一个很长的一个体温的变化曲线表,这个是为了每次转院的时候,大夫能够更清楚地知道,她之前病情是怎样变化的。橙子每天还要吃很多种药,每一种药的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剂量、服药的方法都不一样。作为病人她不一定能记得清楚,所以每次到她吃药的时间,我必须要把她叫醒,无论是夜里十一点也好,还是凌晨三点也好,然后喂她吃那些药。

为了更好地照顾橙子,最后我没有办法,我辞去了我原本自己的工作。有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你为了这些,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你原先所有的生活方式,你停滞了你的事业、疏离了你的朋友、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甚至让自己连一丝喘息、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整个那一年大部分的时间,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他们问我:你觉得这样值得吗?其实我自己也有无助和失落的时候,也有内心压抑、无法释放的时候,但是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却是那种一个人的孤独。在照顾橙子的间隙,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去过街天桥上抽烟,就为了看看远处的车来车往,看看身边的人行色匆匆。但是只要让我回到病房,我看见橙子还在那儿,我还能和她说上几句话,还能和她相视一笑,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留住她。前一段时间,橙子刚刚做了一次光疗手术,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手术了。每次做这样的手术的时候,我都特别担心,因为这种手术实在太痛苦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你原本一个伤口上,放上一个烧红的烙铁,要放三十到四十分钟。整个过程里,你要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在那儿,完全不能动。到最后,你眼睁睁地看着你的皮肤烂掉。手术结束以后,我特别担心地去手术室的门口接她。推开那个手术室的门,我看见她在冲我苦笑。她竟然还在笑。这个场景,就让我回想起跟她刚刚相识的时候,那个痛苦地蜷缩在病房一角,却还能面带笑容的女孩儿。我试着写了一首歌,来描述我们对爱情的理解,送给我的橙子,也送给所有面对爱情的中国青年

这个冬天最温柔的阳光

把我们影子拉得好长

你挽着我的手偷偷地笑了

说还能活着真好

你说这一年的剧本太糟糕

虽然演了韩剧女主角

结果连续八个月高烧

吃了几吨不知名“毒药”

我们不知道何时会分离

我们想一直这样在一起

我们在努力

让离别的那一天远去

中国青年说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情感过滤假说;二语教学;综述

一、前言

“情感过滤假说”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著名的“输入假说”核心内容之一,克拉申认为,这是由于人的情感对输入的信息有过滤作用,他称之为“情感过滤”,即人的“情感”成为了把输入信息挡在外面的屏障,又成为“屏障效应假说”。本文选取了维普网中近五年来关于“情感过滤假说”与二语教学密切相关的20篇文献进行综述,指出“情感过滤假说”对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二、“情感过滤假说”中的情感因素对二语教学的影响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种分类,第一种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和目的与社团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且欣赏该语言及其文化,想要成为该社团一员的一种动机。王丽(2011)、黄云飞(2012)认为大部分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习的,希望掌握后能有实际性的收益。第二种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自身产生的动机,外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例如来自别人的影响甚至压力或是对奖励的期待等,王立波(2011)、于宁洁(2012)提到了此分类。第三种分类是将其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2、自信心

张丹(2011)、王丽(2011)、黄云飞(2012)均指出了自信心在当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课堂中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课堂“开口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自身基础不好,使得自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而不敢发言,没有动力学习,逃避困难,学习效果终是得不到改善。由此看出,自信心与外语教学是互相影响的。

3、焦虑程度

文鑫(2010)、王立波(2011)、官品(2012)都指出焦虑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它分为两类:一是促进性焦虑,是一种低焦虑。这种焦虑能够激发学习者克服困难、挑战新任务的动力,从而能够加强学习者的自信心,获得一个满意的学习效果。若是缺乏这样的焦虑,学习者会过度放松,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二是阻碍性焦虑,是一种过度的焦虑,会削减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会产生一种屏障来阻碍语言的输入。

三、“情感过滤假说”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检索到的国内就近三年内研究“情感过滤假说”与二语教学的20篇论文,虽然类型较多,但是这些都是作为二语来教学或与二语教学相关的,因此通过“情感过滤假说”得到的启示基本相似,根据主要的三个情感因素去改善二语教学。

1、激发学习动机

赵艳丽(2010)、林海英(2010)、朱波(2010)等人都针对学习动机提出了相关教学方法。根据这些文献总结而出,其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对于第二语言及学习该语言的过程的兴趣,学习者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动机才够强烈并能长久保持。首先,教材的选择须以学生为中心,教材应以内容有趣、难度适中。其次,教学与内容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总体特点安排课堂活动,让学习者能从多角度学习第二语言;教学内容要与多方面相结合,新鲜的事物更能够保持学习者对该语言的兴趣。

2、增强自信心

赵艳丽(2010)、黄云飞(2012)、葛书艺(2012)等人对于如何增强自信心也提出了观点。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自信心越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交际中的错误,不频繁纠错,选择委婉的方式指出错误指出,并引导学习者自我纠正错误,适时地对学习者给予鼓励和肯定,尊重和信任学习者。

3、掌握适度焦虑

文鑫(2010)、蔡俊(2011)、于宁洁(2012)等人一致认为减少过高的焦虑程度,保持适度的焦虑程度,最主要的一个方法是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应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多与学习者互动以及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多样化,会营造出一种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者过多的焦虑情绪。

四、总结

通过上述综述我认为关于“情感过滤假说”与二语教学之间的研究仍存在有一些不足:“情感过滤假说”中的自信心与学习成功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影响了后者还是后者影响前者,这个问题仍值得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焦虑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感受到的也不会是准确的,因为焦虑感存在在学习者本身,并且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如何掌握好适度的焦虑程度也是一大难题。此外,“情感过滤假说”对对外汉语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文鑫.情感过滤假说与英语口语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8).

[2]赵艳丽.情感过滤假说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3]葛书艺.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科教导刊,2012(9).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1.商务印书馆,2004.

中国青年说范文第3篇

Abstract:Will the youth be the social culture future inheritance and the inventor,how the Contemporary China youth’s cultural attribute,will relate our country tradition outstanding culture whether can obtain the inheritance,relate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culture which our country will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whether can obtain promotes and develops,this will also relate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future and the destiny.

关键词:当代青年文化属性象征文化。

key word:Youth of the period Cultural attribute Symbolic culture。

从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角度看待某种文化或文化现象会得出不同的关于文化属性的判断,本文主要应用马格利特·米德的“文化模式”理论,即“前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后象征文化”理论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

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社会文化形态影响着青年怎样接受和接受什么文化,这也就影响着青年文化属性的形成和确立。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中后象征文化仍然是处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基础地位,互象征文化处于当代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前象征文化在当代中国有一定的苗头但并不明显,是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的三种文化形态也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青年的三种文化属性,即:后象征性、互象征性和前象征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究一下当代中国青年的这三种文化属性的所处的地位和表现。

首先,研究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后象征性文化属性。中国自古就有尊重父母、尊重传统和尊重历史的文化传统,这使得当代中国青年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品德上都具有深厚的向长者、向过去经验学习的后象征性。可以说,中国文化之所以能经历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中国青年一直具有后象征性的文化属性,正是这种文化属性的具备决定中国的青年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所以,后象征性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基本文化属性。

其次,考察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互象征性的文化属性。由于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互象征文化形态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社会存在着属于不同辈分群体文化期望和文化价值,所以互象征性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主要文化属性。这表现在:老师、同辈人和青年团体已成为青年人学习和获得文化信息的楷模。当代中国青年形成了以自己的同辈人作为文化楷模的文化,而这种属于青年自己的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互象征文化属性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当代中国互象征文化无处不在,青年人有自己的偶像和楷模,但他们很少是自己的父母或是长者,而是与他们年纪相差不是很大的同辈或年轻成年人中的精英,总之,青年人的楷模不再是或不只是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他们更亲近于与自己成长背景相似的同辈人。 转贴于

最后,重点探讨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的前象征性的文化属性。前象征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青年成为社会的权威,长辈以青年为文化楷模。当今中国,社会的权力和权威仍掌握在成年人手中,前象征文化并不明显,但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上已经有了前象征性文化属性的某些体现。在经济领域,许多青年人成为中国行业和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是未来发展的领路人。时代的大潮把他们推向了中国甚至世界的前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开拓着中国甚至世界的未来;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在新型科技领域,青年人的创新、开拓的精神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以自身丰富的知识和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已经把他们的父母远远抛在了另一个时代。许多长辈不得不向青年人学习新的知识,以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文化领域,青年人已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领路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年人的文化也会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路标。

以上我们从社会的不同领域呈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前象征文化属性的一些表现。但由于中国社会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当代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性的表现是有限的。当代中国青年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学习或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青年的流行文化,缺乏原始创新性。可以说,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文化属性的真正确立和壮大,还得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走很长一段路。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千年文明深深的牵绊着中国人,中国的前象征文化的发展一定会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而是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文化属性的形成也一定会更加漫长并伴有自己的特点。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青年人身上的文化属性会具有多种类、多层次的特色。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性绝不会是横空出世、无土栽培的,而是有根的,这根就体现在中国人的后象征文化属性中。

中国青年说范文第4篇

一、在言论对象上,以新闻报道为对象的事件类选题逐渐增多,从而使报刊言论出现思想性倾向;在表达方式上,直接注明信息来源、直接针对新闻事实发表议论的手法逐渐增多,从而使报刊言论的思想独立性不断增强;在言论类型上,时效性很强的新闻言论明显增多,从而使报刊言论的针对性不断加强。因此可以说,(一)思想性是《中国青年报》言论的灵魂,是其主要优势和根本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出它的一切宣传都注意从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出发,注重讲求思想教育效果,注意切实地解决青年的思想认识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二)知识性是《中国青年报》言论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知识性,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知识性中蕴含趣味性。可以说从《中国青年报》创刊起,就特别重视宣传知识,普及知识。由于《中国青年报》并不是专业性的知识型报纸,所以其言论所涉及到得知识是思想性的、方向性的、启蒙性的、实用性的,受到广大中青年读者所喜好;(三)教育性,用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教育青年,用先进人物典型言论引导青年,用先进人物典型评论鼓舞青年,是《中国青年报》的又一鲜明特点。从《中国青年报》创刊伊始到现在,每期报纸的每版面都有思想修养性的文章,其中刊登了无数人物典型,树立了无数榜样模范,其中很多人,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习的榜样,成为时代的旗帜。 《中国青年报》说理教育的特点之一,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事迹,把理寓于情之中,情中有理,理中蕴情,入情入理,先通情,后达理,将感情上对教育对象的温暖和关怀,包含于体贴与尊重之中,从而使道理点点滴滴滋润心田。纵观《中国青年报》可以看出其中不乏先进青年的典型事迹、典型言论、典型思想从而达到教育激励读者的目的。

二、《中国青年报》的言论是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中国青年报》是中国的机关报,是在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一)《中国青年报》言论紧扣时展的脉搏,奏响、弘扬主旋律,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引读者认识社会的发展,激浊扬清,革故鼎新,为青年读者解疑答惑,引导大众舆论;(二)《中国青年报》在报刊言论上更多地体现出言论的时评化,时常针对某一主题,组织一些系列评论,并且这一些系列评论越来越多地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作为议论对象:它们较少就事论事,更多的是联系普遍存在的社会实际,进行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深层分析与思考,积极发表以“社会性选题”为主,以“事件性选题”为辅的报刊言论;言论与新闻同步捆绑发送,能够抓住读者对新闻的新鲜感,有助于剖析事件,消疑解虑,从而形成正确观点。与此同时,新闻与言论互相深化,互相延伸,加重了报道的分量,真正做到了新闻和评论的同步。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冰点时评》,作为世纪之交、时评勃兴时代的典型代表,1998年下半年,《中国青年报》进行改版,版面的调整与增加以及对特色的追求催生了《冰点时评》。从此,“时评”热迅速升温,各大报纸纷纷设立各类“时评”栏目,由《中国青年报》引领的报刊言论时评化时代至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三)言论杂文化。杂文是改革开放之初,纸质媒介最早重新启用的批判武器之一。但与其他报纸均在副刊上刊登杂文的做法不同的是:1984年初,《中国青年报》将杂文搬上新闻版,在二版开设了一个杂文栏目――《求实篇》,并且以此为发端,逐渐将新闻评论对于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密切关注,与杂文“犀利十足”的体裁特色、“入木三分”的语言风格有机结合,在及时、敏锐地捕捉和议论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时,有意识地挖掘实质,开掘深度,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始终充当着旗帜的引领角色;(四)内容丰富。《中国青年报》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团中央工作部署、地方团工作建设、指导生活、科学管理、民主参与、反腐倡廉、社会治安、舆论监督、安全生产、教育问题、精神文明、就业问题、三农问题、可持续发展等等,丰富的内容开拓了读者的视野;(五)关注民生。近年来《中国青年报》逐渐体现出了一种评论民生化的倾向,它使得评论脱离抽象层面的政论,从评论的题材、形式、角度、人员等方面入手,更多地触及到与民生有关的社会生活;(六)指向多元化。相对而言,《中国青年报》对待不同的意见,其态度还是宽容的。这种宽容性主要表现在允许不同的意见形成冲突和交锋,或者不是一味地刊登绝对化的意见,从而形成独有的报刊言论思辨性与内容争鸣性,这种独特形式的本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报刊言论指向多元化。

三、《中国青年报》言论的功能为报纸的内容服务。(一)时事政策解读功能。作为一张新闻类报纸,《中国青年报》对于时事政策的报道和解读方面可谓是独树一帜、旗帜鲜明,在整个报纸篇幅纵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电视新闻和广播新闻的日益发达和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青年报》在坚持其时事政策报道功能的同时,也在时事政策解读功能上加大力度、狠下功夫,使得其时事报道具有独特的编写角度和思想深度;(二)经济报道宣传功能。在经济报道宣传方面,《中国青年报》可以说是将“宣传”功能发挥到极致。从经济报道的范围来说,《中国青年报》主要报道:1.报道“青字号”人物、事迹、活动和问题。其中人物不仅有新突击手,也有经济战线上的自学成才、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典型;2.宣传、解答经济战线与青年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3.报道青年关心的重大经济建设项目;4.报道、解读青年关心的重要经济政策。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青年报》在经济报道方面,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及时最新经济领域的动态,同时它还“深挖一铲”,配发由经济专家撰写的深度评论,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专业的视角注视问题,更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到问题的实质。

综上所述可以不难看出,《中国青年报》具有独特的言论艺术特色和欣赏价值,其凭借新颖独特的视角、客观翔实的内容、旗帜鲜明的言论,给予读者可信、可亲、可敬的报道,始终奏响着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思想,始终热情地为新生事物鼓呼,从而成为读者所喜欢的报纸。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新闻学词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 2002

[2]吴庚振.新闻评论学通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

[3]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2

[4]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5]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6]像他们那样采写新闻[N].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内部用

书,2000

中国青年说范文第5篇

去年11月26日,在日本广播协会大厅举行的青年集会上,总书记宣布:“为了加强中日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发展两国青年的友谊,我要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向贵国的各友好青年团体发出邀请:明年九、十月间,我国秋高气爽时节,请你们派三千位青年朋友来我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话音刚落,大厅里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晚,我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举行了各界青年座谈会。团中央书记说,举行中日青年友好联欢,表达了我国广大青年的心愿。我们一定要精心准备,热烈欢迎三千位日本青年朋友。全国青联委员蒋大为当场演唱了他访日时学会的日本歌曲《北国之春》,表示要在中日青年联欢时放声高歌,欢迎日本青年伙伴。

一次邀请三千名外国朋友来访,是我国建国以后规模较大的一次外事活动。青年组织承担这项任务,既光荣,又负有重大责任。胡总书记十分关心联欢的筹备工作。他在日本各界青年欢迎集会上说过:“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可能没有多少可看;但是作为邻邦的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从事于和平建设的人民,究竟是值得认识的。相信青年朋友一定能够感觉到,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对于日本人民和日本青年,是满怀友情的。”今年七月在会见日本朋友时,他又提出,为了争取中日长期友好,中国人民同日本朋友交往中应当提倡“五讲四美”。所谓五讲,就是一讲友谊,不要把我们自己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内外政策强加给对方;二讲两利,如果只讲单方面的利益,那么友谊是不会长久的;三讲信义,办不到的不说,说了就要办,言必信,行必果;四讲礼貌;五讲纪律。四美就是行为美、品德美、语言美、风度美。胡总书记的指示,为这次联欢活动提出了总的要求。我国青年将通过这项联欢活动,为日本青年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广泛接触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青年,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使日本青年朋友在中国过得轻松愉快。

为了加强两国青年间的友谊与团结,保证联欢活动的顺利进行,中日青年友好联欢筹备办公室正式成立,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中央和与此有关的省市都成立了专门的接待机构;接待日本青年朋友的专机专列和食宿等,已基本安排就绪;各项联欢活动的计划正在迅速拟定。

中国青年正在热切地期待着,期待着日本青年朋友的到来。

(二)

中日青年的盛大聚会牵动着青年的心弦,各种信件雪片似地飞到北京。有的青年主动要求当翻译;有的提出免费为日本朋友作画;有的要为他们演出最好的剧目;还有的提出邀请日本朋友到自己家里作客;更多的是献计献策。这封封信,都饱含着中国青年对日本青年的深情厚意。同志还热情赋诗:“彩虹架起友谊的长桥,银燕是我们殷勤的青鸟。樱花怒放,是我们青春的象征。黄河长流,是我们友情的写照。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热爱和平。啊!亲爱的朋友携起手来,放声歌唱,纵情欢跳。为了美好灿烂的明天,中日青年世世代代友好,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为了联欢筹备工作的科学管理,中国科学院免费提供计算机,并派出了技术人员;中央工艺美院的师生创作了许多宣传画和纪念标志,全国各地寄来了许多宣传画、设计图案和歌曲;不少工厂企业还积极为联欢制作纪念品。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工作,中日青年友好联欢的各项活动已基本安排就绪。它将从9月24日拉开序幕,10月8日全部结束。三千日本青年将分四路来华。

第一路:700人,9月24日由东京、大阪、长崎至上海入境,经访问杭州后于9月29日抵达北京,10月3日离境;

第二路:800人,9月25日由东京、大阪、长崎至上海入境,访问南京后于9月29日到达北京,10月4日离境;

第三路:800人,9月28日由东京至北京入境,访问西安、上海后于10月7日离境;

第四路:700人,9月29日由东京至北京入境,经武汉、上海后于10月8日离境。上海、杭州、南京、西安、武汉等地都根据地方特色,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湖上联欢,营火晚会,游览名胜,畅游江河,参加讲演会、座谈会,同行业会见切磋,文艺、体育交流。客人们还将广泛同中国青年接触,参观工厂、农村、学校,访问工人宿舍、农民家庭等等。

国庆前夕,四路日本青年将云集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联欢和纪念十二周年宴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18,000人欢迎联欢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观礼和焰火晚会,游览十三陵、长城,并与中国青年共植友谊树。

(三)

扶桑之国——日本。那里的青年、民间友好团体和政府,也在紧张地进行筹备工作。

春节前夕,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中日友协三团体派代表团到日本正式发邀请信。1965年的中日青年友好联欢已载入史册,给中日两国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这次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更是众所瞩目。许多日本青年把参加这次联欢当作十分自豪的人生大事,纷纷来信来电申请参加。日本有个文艺团体特地在为我国青联代表团举行的盛宴席间,由音乐女博士和著名歌唱家当场表演,请代表团审查是否够格。有的组织因要求访华的人很多,争执不下,只好抽签决定。

日本几十个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青年组织,虽然在其他问题上看法不同,但却在中日青年友好交流这个大目标下统一起来,团结合作,这在日本是没有过的。这些组织互相协商联合成立了“日中青年友好交流组织委员会”,向全国发出征集歌词、歌曲、徽章的启事,评选为第一名的可获五万日元的奖金,并特邀参加联欢;其余优秀作品创作者发两万日元的奖金。启事发出后,收到了大批作品。组委会事务局局长西井勇说:“这次征集活动时间短,涉及面广。作者有16岁的少年,也有77岁的老人;有家庭主妇,也有专业工作者。”日本政府组织了一百人的文艺代表团。日中友协还在中国留日学生中进行民意测验,推选他们最喜欢的日本歌唱家和日、中歌曲。

为了答谢中方的好意,日本一些青年和友好团体主动邀请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有的还要求接受中国青年研修生。他们说,我们虽然不能接待三千名中国青年访日,但愿尽我们的力量为日中友好事业作贡献。

三千日本青年将带着日本青年以及日本人民的嘱托,带着亲朋至友的期望,飞过大海,来到中国,和中国青年一道拉开中日更加友好的二十一世纪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