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佳句摘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只要有了素材,构思也就不难,写作就会“妙手偶得之”。文章从引导学生观察与感悟、阅读与摘抄、实践与整理、写作与点评等四方面,研究教师促进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生;素材积累;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58-01
很多学生写作文总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下笔,且行文干巴巴,缺少生活气息。究其原因,主要是胸中“无文”,即通常所说的没有素材。也有一部分同W,下笔如行云流水,文章写得又快又好,那是因为他积累了很多素材,可以灵活运用。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文便难上加难。有了素材,构思也不难了,作文也就会“妙手偶得之”。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措施进行研究。
一、眼见为实,观察与感悟,积累生活素材
学会观察生活,才能积累素材。莫言老师说自己是个讲故事的人,作文素材的积累就在于积累故事。学生由于学业重,每天写观察日记不太可能,但每天写一句感悟还是可以的。教师可让学生每天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一句话写出来,然后第二天在课上讲一句话故事。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天长日久仍可积累很多素材,因为A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可能会引起B同学同样的生活感悟,从而帮助B同学完善了素材积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观察需要方法,观察的角度要由易到难,观察的范围可从校园、家庭再扩大到社会,比如,从物体的形状、色彩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而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可布置同一件事情让学生观察。比如,在班级一分钟讲演活动中,可让学生观察演讲者的表情及动作;在冬天的早晨,可让学生观察落叶和腊梅花的绽放。生活就是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感悟生活,学生通过观察不仅可以把握事物的特点,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多读多记,阅读与摘抄,积累阅读素材
语文专家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个性。阅读是人的第二生活,中学生很难做到行万里路,但可以读万卷书,可以说,学生亲自看到的生活是10%,但通过阅读得到的生活认识可以占到50%。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既会阅读又会摘抄的有心人。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素材本(可对素材本进行适当的美化,如贴上自己喜欢的贴画,或者自己画上插图,以增加对它的喜爱感),用于随时记载阅读过程中的好词佳句及故事等。学生每周至少摘抄5个句子,到下周时,要每天背诵一个句子。背诵句子可以带动其他同学更加认真地摘抄,形成良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些汇总了很多素材的书刊,如《智慧背囊》《剑桥家训》《思维与智慧》《读者》《青年文摘》等,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这些读起来就很美的文章本身就能吸引学生,学生如果能持之以恒地阅读,就会积累越来越丰富的材料。优质的阅读,是和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可以促进学生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三、亲历求真,经历与整理,积累实践素材
初中生只有注意积累生活经验,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文,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素材积累的平台。其一,从节日活动中积累感悟。春节,和家人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立夏,举行斗蛋等趣味活动;植树节,举行植树活动;清明节,进行远足或祭祖活动;端午节,进行包粽子比赛;中秋节,举行祭月活动。节日的氛围,可以为学生的感悟奠定感情基调。学生要亲力亲为地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与家人一起感受节日活动的点点滴滴。其二,从班级活动中积累感悟。能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素材的班级活动有很多,比如“图书漂流阅读”“课前演讲”“手抄小报”“学法征文”“参观访问”“一起看电影”“饲养小动物”“清扫积雪”“集体视听”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面,会帮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无论是节日活动,还是班级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所以学生兴趣浓、感悟真、印象深刻、记忆牢靠。正所谓生活即语文,生活成就作文。
四、比赛激励,写作与点评,养成积累习惯
课业负担重、注意力易分散等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素材搜集工作“虎头蛇尾”,因此,教师必须用活动督促学生。教师可通过举办“读书笔记展评”“每日时事点评”“课外阅读方法讲座”“每日一分钟速记比赛”“参加报刊征文竞赛”“自编作文选”“自撰个人传记”“收集格言民谚”等活动,来保持学生素材积累的积极性。针对每次活动,可以评出一、二、三等奖,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说到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积累的各类素材进行集中展示,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从而促使学生爱上素材积累,爱上写作,学会写作。
五、结束语
好的作文,都有“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之意境。所以,学生的作文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素材积累至关重要。学生心中有了素材,才能下笔千言,流畅优美。多读,多看,多背,多悟,是积累素材的关键,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只要将阅读、摘抄、感悟、活动展示等各环节落实到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一、保证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好书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大困难是书籍少。学校图书室中的书籍大多是在两基验收时购置的,每年可用于补充更新图书的资金少得可怜,很多书都已经不适应孩子们读了;孩子们自己手中的书也不多,并且多是各种名目的作文,比较单一,可读性不强。
对此,我们多种措施并举保书源。一是组织教师对学校图书塞的书籍进行挑选,把适合学生读的书一次性全部配发到各个班级,在每个班设立图书角,每个月学校组织班与班之间交换一次。二是学校积极争取资金补充图书。向附近的工厂企业“化缘”,争取购书资金。三是引导学生购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各年级各班互相结合,引导学生购买不同类别的书,并鼓励学生带书到校,建立“图书共享角”,班级之间设立图书“交换站”,定期进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我校700多名孩子,可以共享到2000余册图书。四是积极和紧邻的中学联系,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把他们适宜小学生读的图书借过来给孩子们分享。
书目单一势必造成学生阅读面狭窄,思想凝固,拓展不开,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引导学生购书时,学校推荐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书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列书目,或者扩展课堂教学知识的范围,推荐学生阅读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书。如教学《乡下人家》这样的美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感受家乡的美丽,推荐诸如《农家秋色》之类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能在饶有兴趣的主题性阅读中滋润心田。同时,教师还根据不同的时节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春天推荐有关春天的文章,秋天推荐秋天的内容,中秋节推荐与中秋相关的读物。这样,既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读好书。
二、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基础相对较差,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都不高。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1.学校阅读环境的创设。在一个书香四溢、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学习,学生能从中自觉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校园文化的审美乐趣。我们在宣传栏、橱窗等显著位置,张贴读书格言,给孩子们推荐图书;用好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随处可以看到劝读格言、优美古诗词;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名人的读书故事、优美的文章,诵读古诗文;学校的阅览室全天为孩子们开放,在树荫下、花草边设立读书椅凳,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染。教室内设立图书角,黑板报上刊登学生推荐的优秀文章,墙壁上张贴着学生的读书成果展示,有诗配画,有按照主题(例如确定“忠心爱国”主题,学生按照这一主题,选择图书,搜集自己最喜欢的展示)搜集的资料展等,这些都激发着学生的阅读兴趣。
2.活动推动阅读持续发展。万事开头难,在学校一系列措施下读书活动开了个好头,为了让阅读成为习惯,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学校还定期组织读书系列活动推动阅读持续发展。如组织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朗诵、演讲比赛。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中高年级学生自编一些阅读小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景,然后阅读相关的诗歌或文章,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把看到的故事编成剧本,让学生自编自演。学校还在校报“小浪花”上开辟“读书博览会”、“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栏目,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扎实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3.家庭阅读氛围的创设。大部分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起源于家庭,阅读的地点大部分也在家中,家庭在课外阅读中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家长明白,阅读这个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对成才极有好处,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并积极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时刻享受读书的快乐。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读书方法指导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都比较感兴趣,但怎样去读才能读出效果,并不清楚。如果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能只是凭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漫无目的地读,谈不上积累和吸收。因此,要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使他们读得更有效。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联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然而,有很多学生并没有运用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简单的浏览,至于文章的内涵却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阅读,导致以前看的内容又会忘得一干二净。阅读能力与效果也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将课内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用每天学到的课文阅读方法回家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课外内容,把方法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广泛、持久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良好的读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巩固熟练的。此外,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常见的阅读方法。①浏览。翻开一本书,浏览全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标题等,大致了解全书的梗概,以便从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或自己需要的地方,从而确定是全部阅读或是选择章节阅读。②精读。对文章重点或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句、批注文章中心,并能立足全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③批注。如果是自己的课外书,可以对所读内容及时进行圈、点、批、注,把读书心得写在书上,理解所读的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