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诗现代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最近30年,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中摄入了倍增甚至暴增的脂肪类食物,而这些脂肪类食物很容易产生过多的能量,堆积在人体内导致高血脂、脂肪肝的诱发。比如一些畜肉类的食物:猪肉、牛肉、羊肉等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有明显影响血脂水平的作用。有证据显示,血脂升高,特别是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摄入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还会引起体重增加导致肥胖,同时还会促发慢性疾病的发生,像高血脂、脂肪肝等。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摄入的畜禽肉类食品不得超过50~75g,(相当于一块做熟的五花肉面积是你手掌的大小,厚度是2厘米)鱼虾类75~100g。如果已经患有严重高血脂的,还应在此基础上减量。
此外我们还吃了比以前更多的糖。据统计,我们现在每人每年平均吃糖38kg,而1900年,这一数字仅为9kg。虽然政府建议人们摄入来自糖分的能量不得超过10%,但这个建议对阻止人们吃糖几乎没有效果。这里的糖不单单指白砂糖,还有各类食品中所含的糖分,市面上常有的蜜饯食品、甜点、饮料等。包括隐藏的糖分,比如某些商家在黑芝麻糊的包装袋上标注着“无蔗糖食品”,真的如商家所说吗?我们可以透过食品配料表来看:黑芝麻、大米、麦芽糊精、白砂糖、植脂末(葡萄糖浆、氢化植物油等),其中麦芽糊精、白砂糖、葡萄糖浆都属于糖,大米(米粉)里面也有糖。不过我们确实没有看见“蔗糖”两个字,这就是商家利用文字游戏“隐藏”的糖。除此之外,我们喝的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糖,经计算得来,两瓶500ml的甜饮料所含的能量接近一个轻体力劳动女性一餐饭的能量。
接着我们来说说平时所吃的主食,米饭、面条、烙饼等。它们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现代人为了减肥几乎把主食都省去了。可有所不知的是1克脂肪所产生的能量其实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饮食中我们最该省去的是摄入油脂的食物,而不应该拒绝主食。况且碳水化合物还能快速给大脑提供能量。很多人都有早晨不吃饭的习惯,长期下去会导致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除了米、面这些加工比较精细的食物,我们还应该增加粗粮、杂豆类、薯类食品。因为精加工的白米白面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维生素B族、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流失,而过多的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脚气病。所以应该多吃粗杂粮包括薯类,如:糙米、薏米、玉米、红豆、南瓜、山药等。建议每周至少食用薯类5次,每次50~100g,每次可以换着吃。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加上移动手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已经开始从移动通信终端向媒体进行转变,具有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传播特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快捷性、便捷性、综合性、开放性和选择性的特点,移动端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产品,移动端媒体正在悄悄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移动端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1.移动端媒体带来的报业革命。
当广告业越来越多地把业务转移到数字媒体领域,一些报纸经营者悲观地认为报纸已经走到了没落的边缘。但正如广播激活了唱片业,电视推动了电影业,手机媒体的出现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场报业的复兴。手机媒体对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定制服务,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用户总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兴手机媒体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喜好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兴趣”为生,用户甚至可以自己选择订阅的时间和方式,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是一场手机媒体带来的革命,也是传统报业的新方向,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2.移动端媒体成为广播业发展的新桥梁。
上世纪90年代,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捧红了“热线电话”产业,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短信、微信以及手机APP给了传统广播业一次新生,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清晰,这也是交互性在传统广播业中的延生发展。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传统广播业通过手机通信获得听众,同时手机也可以实现从单向到多向的传播,手机媒体和传统广播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3.移动端媒体与电视的联系。
很多人对于短信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的最早印象,应该是春晚了。2002年当短信成功登上春晚的舞台,此后对于短信的应用滔滔不绝。例如《非常6+1节目》,成功地利用短信将观众和节目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互动形式。而2004年夏天的《超级女声》,可以说是手机短信将“超女”捧上了冠军的宝座。
而随着手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呈现在同电视的联姻当中,2009年开始,微博互动就成为了电视节目首选的互动方式,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随着微博的壮大,加上其他技术的产生,互动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例如二维码的应用,加快了电视媒体和手机媒体进行连接的速度,更快捷、更高效。
移动端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1.移动端媒体从“碎片化”向“长”时间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长时间形成起来的产业体系正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融合进行格局上的转变。由于手机媒体的特殊性,用户并不可能在手机媒体中专注太长时间,因此,娱乐化的移动端媒体依然是今后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媒体。
根据《2014年中同手机网民娱乐行为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手机娱乐媒体依然是用户使用手机过程中最主要的功能,占据了手机除短信电话化使用总时间的64.8%。据调查,手机娱乐媒体用户平均每天除短信电话外使用手机189分钟,其中手机娱乐媒体121分钟。从用户使用率上来看,98.9%的手机网民最近半年使用过手机娱乐媒体类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手机娱乐媒体的不断壮大,也成为我国手机网民在使用智能手机时的主流媒体,也带来了用户使用移动端媒体方式的改变。
2.大屏手机和4G网络助推“视频类媒体”网民向移动端转移。
以往由于手机性能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视频网民在非无线网络移动场所收看视频的积极性较低,网民需要更好的播放设备和网络环境来支撑移动视频的播放。大屏手机密集上市,价格进一步平民化。4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4G时代的到来,如果4G网络覆盖范围扩展、资费下调,将进一步促进更多的人在非无线网络的环境下在线收看视频。同时,为了适应硬件和网络技术的提升,视频网站在移动端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出体验更好的视频播放服务。
3语音、二维码扫描成为移动端媒体的搜索入口。
相比2013年.2014年网民在手机端搜索时使用的输入方式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使用二维码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进行搜索的网民比例大幅度上升。加上很多即时通信、微博等APP也都聚集了这些输入功能,带动了网民使用这些新的输入方式,并在搜索信息时使用。
4.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媒体应用发展迅速。
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从具体数字分析,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而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即时通信与手机通信的契合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甚至支付、金融等应用,极大限度的提升了用户黏性。
5.电子商务类媒体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
由于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类媒体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年增长率160.2%,使用率高达28.9%,与2013年相比,用户在手机上查看商品信息的各种方式的使用比例均有所增加,消费者对手机购物的认可程度逐渐加深。手机网络购物未来将成为拉动网络购物增长的重要力量。二维码、条形码、购物比较等功能的发展,契合了手机的界面和应用场景,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移动网络购物。
移动端媒体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1.移动端媒体的传播方式缺少理论支撑。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手机媒体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体需要在大众传播层面上构建自己的媒体理念,并建立运作管理体系,拥有自己的取向和传播观点。移动端媒体的特殊性既对传统的传播理论产生了颠覆式影响,同时也延缓了相关理论的出炉。
2手机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传输速率低、待机时间短、终端屏幕小、资费高等是手机媒体面临的技术方面的棘手问题。还有短信平台建设技术不完善的制约,短信发送还会出现网络阻塞、信号不好、信息丢失等情况,常常引起诸多用户抱怨。上述技术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移动端媒体的普及和推广。
3.手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手机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自由。然而,手机媒体的繁荣景象,必然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借手机媒体的独特传播渠道,虚假信息,大肆招摇撞骗,误导公众,直接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手机用户的海量性、跨地区传播等问题都是相关部门的监管造成难度。法律法规对手机媒体各方面涉及到的具体问题都没有很完善的规定,造成了法律的空白。
解决移动端媒体发展问题的方法
1.建设移动端媒体队伍。
手机作为一个新兴媒体,虽然有着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受众基础,要想在传媒领域长期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独有的行业规范。而目前由于手机媒体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缺乏这种综合型和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竞争力。
2.改善手机技术。
解决手机上网面临的技术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比如运行不稳定、速度慢、显示效果差、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手机运营商应采取种种安全措施,比如设置安全警戒线,启用监测系统,利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堵截有害信息的准入。而4G时代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些技术方面的障碍。4G时代的到来加快手机媒体化的进程,手机电视、位置服务、搜索服务等业务是4G手机的核心应用,这些业务与服务内容不但将技术障碍消除殆尽,而且在使用方式上带来了很大的创新。
3.完善手机管理制度。
手机媒体必须有政府的行政监督,才能在一个平稳健康的范围内运作,离开了法律的规范,政府的监管,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一盘散沙。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法律手段来进行规范和监督。目前国内可以用来控制手机短信内容的法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对手机媒体各方面涉及到的具体问题都没有很完善的规定,操作性也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的空白。
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诚然,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所谓的价值选择,而使用手机也是公民的一种私权利,但如果这种私权利的行使给社会群体的利益造成威胁和伤害,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把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程度。相信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端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逐渐改善手机媒体的发展环境,并使得手机媒体向着更加优质的方向进行发展,逐步建立有效制度,引导我国移动端媒体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1月
[2]郭小平:《论视听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影响),《中国电视》2009年第3期
[3]匡文波、王权:《试论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势》,《传媒》2010年第6期
[4]钟博:《小议手机媒体对现代传媒业的影响》,《商情》2009年第52期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从内在要求、发展条件看,在推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该着力解决影响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农机化大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大量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精播机械、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富裕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进厂务工、进城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老人农业”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他们的体能很难承担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如果没有农业机械替代,耕、整、收、脱等农事环节的操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农业生产力就会出现萎缩。这几年,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数量减少、耕牛大量淘汰的情况下,农产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机械化作用功不可没。
二是分散经营需要农业机械支撑。一家“三、四口,四、五亩”仍然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在小农生产的情况下,购买农业机械很不合算,普遍寄希望于社会农机专业户或农机合作社承担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以此种田保口粮、保承包耕地不荒弃。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和促进了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几年全省已出现了很多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他们活跃在农村各地,专司各家各户的农机服务,既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村劳力的分工分业。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在多数地方,“一事一议”议不了,事难办,这是造成农业机泵生锈、机耕路不通、渠道堵塞、塘堰淤积、农田水利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农村现有的“3861部队”是不可能担当此任的。解决这一矛盾,仍然靠农业机械。试想,如果一个行政村有一台挖土机常年作业,何愁农田水利失修、老化!何愁并村腾地新村建设的艰难!
四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农业机械支撑。“老人农业”分散小户经营的特征是粗放经营,把农业当家庭副业,只求收个“口粮”,农机上去了,就能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精细农业,就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抢住农时季节,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三、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具有农机技能的新型农民参与农机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的深层次开发,鼓励农村中的各类农机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地的龙头带动和农机专业户示范窗口的作用,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党致力于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推广使用农机科技成果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支撑。保证农民(农机人员)能够真正运用农机科技成果,必须通过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及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整合其技术力量来实现转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
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农机推广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作用。将直接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将对农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加速作用。促使大量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推动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三是教育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实质是一个教育过程。一方面,通过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科技成果的作用,增强科技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机工作者和农村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技能知识和增强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和较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技术;四是适应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机具的不断改良,先进适用机具的不断增加,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掌握和运用,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机化技术,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也越来越适应于现代农业生产。
五、促进农业机机械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1、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一项重要措施。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1)向领导宣传汇报,引起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争取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向农民和机手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违章现象的发生,杜绝隐患,实现安全生产。(3)向社会各界宣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到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影视教学 现代教学手段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78-01
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而较为前沿的教学方式则是运用现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简单地说,现代教育技术是作为当代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辅助方法,通过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平面化进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自身形象性、直观性以及新颖性等特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也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
一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将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而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模拟音像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二 影视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策略分析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通常情况下,运用多媒体进行影视教学,所制作出来的课件就必须要满足课程的整体要求,因为制作课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影视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所以,想要保证所制作的课件能够切实可行,就必须遵循以下几点:(1)教学目的相对明确,教学内容容易把握,课件所表达的内容以及知识点能够规范、形象。(2)课件的制作需要保证屏幕设计清晰,色调的调配需要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泼,同时还能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吸收。(3)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谨记所有的工作都是以学生为主题进行完成的,切不能造成课件的华而不实。
2.将抽象概念进行具体化
现代的影视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点越来越难以掌握,有很多的文字是学生不能够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对这些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而要将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中进行延伸,简单地说就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课件制作要保证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出较为丰富且直观的教学素材,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为影视教学起到效果的保证。
3.培养学生的发现及探索能力
虽然现代影视教学的课堂对于以学生为主题的论调越来越高,但教师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知识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而,现代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能够保证对教学课题进行有效的选择。如在对一个电影中人物表演的讲解,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演员的表演做一个整体的讲解,同时,还要促使学生进行举一反三,为以后课程中知识点的学习创造前提。所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实际情境的设定,可以保证影视课堂教学更加全面,可有效填补传统影视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缺点。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其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的影视教育方法进行丰富与补充,使过去很难实现的效果都能够有效地表达出来。所以,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可以保证影视课堂教学能最大程度地被学生们所吸收,这就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现代教学的表现形式脱离传统的呆板,变得更为形象化与多样化,最终保证影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尚广海.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1(3):125~126
[2]马晶、张晓.浅析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意义[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关键词: 现代教学手段 历史教学 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他们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色彩等巧妙结合起来,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把抽象的讲解、说教变成形象生动的演示,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让学生爱学、乐学。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特殊作用,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进而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这一段内容时,由于初中生年龄小,加之教材内容偏少的缘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在后人看来似乎是啼笑皆非的一场闹剧而实际是蕴涵深刻的历史教训的民族悲剧,可选用“”照片、画片和录像等直观性的材料,使触目惊心的历史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对“”是一场深重灾难的认识。
第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轻松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枯燥地讲述,则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化难为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如讲中国近代史“”内容时,中央工农的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对于中央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搞清楚。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中央路经重要地点时,让课件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弄清楚工农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第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克服历史学习的局限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围绕课程主题,精心选取教学内容,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制成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而学生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惯构建学习框架,通过这些框架了解到比书本知识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节省大量的板书和写练习题的时间,把节省的时间用于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达到既复习旧知识又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可与前面学过的两次科技革命联系起来,将时间、内容、作用、影响等方面列成一个表格,投影出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次科技革命在各个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制作一些练习题,增强学习效果。
第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加强情意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一致性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寓思想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是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历史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的形象和事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仁人志士的铿锵语言久久萦绕在广大学生耳边,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气氛,进入历史角色,在接受中外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起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例如讲到“”时,可以结合投影大屠杀的画面,教师加以必要的解释,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促使学生刻苦学习、振兴中华,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也可以采用正面的例子引导学生,如讲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可在课件中加入介绍钱学森、袁隆平、杨利伟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从对英雄志士的尊敬崇拜中,使内心受到震撼,使心灵得到净化,使情操得以升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有许多优势,但是我们应注意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避免“技术万能观”。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都是现代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以期发挥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功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