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成本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引 言
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基本分析,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目的为降低环境成本和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控制。环境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使企业达到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优。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人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隐患,最为突出的是我国的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由此产生的环境成本支出也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
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2.1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取得的成绩
2.1.1 企业环保意识逐渐树立,环境成本控制初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并且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如进行环保投资、实施节能减排的技术改进、缴纳排污费、进行ISO等环境相关认证,不少企业获得了环保有关的财政补贴,能够自觉对所要排放的污染物做到先测量,使之达标后再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自觉投入清洁生产资金,企业的年生产总值越高,投入的清洁生产资金越多,最终企业因此取得的经济效益也越好。例如广东某电化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在清洁生产方面总投资3682.92万元,进行技术工艺改造,不再使用毒害品氯化钡,大大降低了生产的危险性;每年减少氯化钡使用量1568吨,节约费用392万元;同时每年增加副产品芒硝利润471.5万元;每年可节约电能4122.4万千瓦时;每年利用富余氢气1755吨;减少盐泥废渣排放量2500吨,减排煤渣1296吨,企业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相对于直接排放污染物所支出的环境成本也有所降低,这说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成本控制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2.1.2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监管体系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颁布了一系列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监管等管理体系,如ISO 9000、ISO 14000管理体系和计量体系等,以保障企业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下高效地生产。地方政府为了达到建设生态城市的标准,在原有环境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严格执行监管工作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统一领导与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层层抓落实的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2.1.3 部分实现了“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的处理上,很多城市贯彻“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策略,逐渐让更多的企业把环境成本控制问题落实到实处,从企业的每个环节中获取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2.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2.1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落后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也使得一方经济得到了比较快速地发展,但是只有部分企业能把环境成本问题放在企业各种筹资、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中考虑,很多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仍然比较落后,还是以事后对自身生产而产生的废弃物的控制处理为主,即购进先进的处理系统,提高加工工艺流程,以确保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达到所管制的标准。但是这种事后处理模式,只有在发现环境遭到破坏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环境损失成本,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
2.2.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一套健全的机制体制将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使得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以机制体制的要求为参照,最终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而目前很多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没有一套成熟的机制体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流程来应对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企业只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产活动,等到发现给环境带来破坏而需要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时候为时已晚。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把环境成本控制落实到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实现最终的环境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2.2.3 企业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控制目前在我国对很多企业来说并没有生产成本控制那么重要,因此基本上我国所有企业都没有设立环境成本控制的专门岗位或者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环境成本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明确地核算,而是将环境成本外部化,记录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反映,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并不能清晰地了解到具体在环境成本上的支出,导致管理层不能作出关于环境成本的周密、合理的决策。
3 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3.1 企业角度的对策
3.1.1 明确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实现增值和生态循环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不仅仅只局限于生产制造阶段,环境成本存在于从产品研发到最终销售整个生产链的每个环节。明确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排定环保重点整治的项目非常重要。例如,在生产前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环保设计,从而减小环境成本的发生概率;在销售时采用环保包装进行产品的推广,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声誉,而且增强在消费者心中的环保形象。企业应做到在各个流程都使成本最小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从生产的工业废水中提取制成“肥液”,把制污路线改成生态路线,在集团内形成了增值和生态循环。即将小麦加工成味精、面粉;生产的废料和麦麸等加工成优质肥料和饲料;把饲料和小麦等的秸秆用于养牛;开发牛肉、牛奶产品,把牛皮加工成皮草制品。这种“变废为宝”做法,不但治理了污染,而且增加了效益。
3.1.2 制定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企业只有制定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战略目标,才能引导企业自身更好地进行运作。运用价值链分析,将企业视为彼此关联的生产活动集合体,制定生产各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目标。例如企业制定“每月检查、每季审查”减排管理战略目标,强化督察考核,强化排污费核定与征收,加快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环境成本控制战略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将环境成本控制的战略目标制定得详细一些,例如,定期对企业生产所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可行性分析,依照战略目标进行相关处理,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1.3 实行全员控制,并加强企业间合作
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所以缺乏对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而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单靠会计人员和管理层的事后控制是不够的,需要处在产品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试点企业落实在会计体制比较健全、管理层素质比较高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定期培训,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环境成本计量、核算和信息披露体系,并进一步加以推广。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加强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废弃物之间的循环关系,将前者企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作为后者企业的生产原料加以利用,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并且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从根本上降低环境成本。如常州第一热电厂和附近的常州东南印染厂,由市环保局牵线搭桥,利用印染厂的碱性污水进行热电厂烟囱脱硫的方案,使两厂的环境成本都得到降低,产生了“双赢”的效果。
3.2 国家政府部门的对策
3.2.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虽然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1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这些法律法规的建立,已为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目前我国还应加强对于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关系更为密切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有尽快完善现有会计法规中有关环境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实际效力,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范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与具体操作,使得环境成本确认计量等一系列问题有法可依,企业不能按规定达到环保标准时可根据规定进行处罚。只有这样依靠法律的力量,环境成本才能达到有效控制。
3.2.2 把环境税收纳入国家税收体系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将环境税收纳入国家的税收体系,其目的还是进一步规范个人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通过纳税这个法定义务,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和个人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减少或者杜绝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国家有关环保的收入,帮助国家治理一些环境问题。首先,我国以“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对环境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其次,开征保护税,也可以像个人所得税那样实行梯级征收的方法,从而达到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最后,有惩罚也有鼓励,国家应对环保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实施鼓励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环保行为,促进环保产业更好地发展。
3.2.3 利用价格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酒店成本;控制盈利
0 引言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以及国家高度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环境下,高端消费、“三公”消费大幅下滑,消费进入“大众化”已成新常态,因此酒店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实现酒店盈利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酒店的成本管理工作,实践证明通过加强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为酒店提供更加灵活的经营空间,另一方面则可以降低酒店因原料上涨而带来的成本上涨的因素。
1 酒店成本控制的概述
酒店成本按照标准不同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例如按照成本计入对象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本文所研究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酒店基于宏观环境,及时调整酒店经营产品,并且做好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以及成本费用的控制等,以此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营成果。结合酒店成本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一般酒店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人工成本以及加工制作等等。
在执行酒店成本控制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酒店成本控制是针对酒店的所有员工而言的,而且还要将成本控制融入酒店运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力求在每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的最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二是及时性。及时性原则就是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及时对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纠正,以此把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例如在面对酒店经营中存在的采购物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时候,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纠正,以此降低酒店的损失;三是效益原则。在成本控制中需要正确处理成本、产品价格以及产品质量的关系。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酒店需要在改变以往高端经营模式的基层上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以此更好地服务市场,在这些工作的背后是酒店费用不断投入,因此需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还需要处理好权责利相结合原则、相互协调原则等。
2 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酒店成本控制的现状
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高端消费、“三公”消费大幅下滑,传统酒店的经营盈利受到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酒店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酒店成本控制工作的效果。本文以某酒店的成本控制现状为例进行分析,以此阐述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酒店成本控制的现状。
2.1 成本管理弱化,管理对象与内容模糊
目前酒店成本管理存在成本控制系统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成本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弱化现象比较明显:首先是酒店成本管理过程不完善。就该酒店的成本管理工作而言存在偏重时候成本管理,忽视事前成本控制预算的管理。例如该酒店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往往忽视对物资市场价格的调研,结果导致酒店的原料管理成本过高;其次酒店成本管理的内容模糊。酒店成本管理控制涵盖酒店运营过程中的所有内容,但是就当前酒店成本控制管理的内容而言,存在偏重物资、人员等方面的成本控制,但是却忽视了对宏观方面的成本控制。例如酒店的维修费用要占到酒店成本支出的很大部分,但是酒店在这方面却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2 酒店成本核算工作不受重视,财务人员权限比较小
成本核算是加强酒店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酒店的管理者忽视财务核算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员工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混淆,导致酒店的成本核算工作得不到顺利地开展,影响酒店成本控制工作:一是酒店缺乏成本核算工作的专职人员。由于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单独依靠财务人员是很难对酒店的成本进行科学核算的,这就需要酒店设置专门的核算人员以此强化酒店的成本效益;二是酒店财务工作人员很难参与到酒店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结果导致酒店的成本控制工作效益不高。以酒店的住房成本管理为例,由于住房部与财务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酒店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住房部的成本耗用情况,结果不能及时地调整相关的解决对策,影响酒店经济效益。
2.3 酒店人力资源成本过高
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酒店行业出现了“用工荒”,很多酒店不得不高薪聘请酒店工作人员,但是与工作人员短缺相反的却是酒店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用工成本过高:首先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酒店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人力资源费用过高。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酒店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酒店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再加上酒店的不科学管理导致酒店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酒店的效益;二是酒店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完善,导致酒店工作人员缺乏节约的意识。很多工作人员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加剧酒店的成本支出;三是酒店员工的食宿安排不合理导致费用成本上升。以酒店员工宿舍安排为例,很多酒店员工并不在酒店宿舍入住,但是其却占据宿舍名额,造成宿舍能源消费过大。
3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酒店成本控制的对策
面对经济新常态环境所给酒店经营带来的影响,酒店必须要从成本控制入手,通过科学的管理策略降低酒店成本费用,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以此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成本管理,明确管理对象
基于酒店在经营管理中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首先作为酒店的管理者要重视成本控制工作,将成本控制作为酒店盈利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酒店管理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在酒店内部形成浓厚的成本控制氛围。另一方面酒店的管理者要以实际行动支出成本管理工作。例如设立成本控制优秀奖,对于在工作中对酒店成本控制做出较大成绩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其次明确成本控制对象,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本酒店根据实际情况将会计核算、收银、库房以及采购统一纳入到财务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另外酒店还要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加强对酒店财务费用的审计工作,防止出现滥用资金和积压物资的现象。 3.2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加强餐饮成本控制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是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与依据,针对酒店餐饮成本过高的问题酒店一方面要加强对餐饮原料的价格控制。材料采购价格要占到餐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酒店要加强对采购原料的价格控制,通过招投标等方式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大的价值。针对经济新常态环境的变化,酒店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网络采购的方式,通过与种菜农户的直接合作实现采购价格的控制;另一方面在采购之前,应根据前一阶段的经验和数据统计,详细制定采购清单,对每种商品的采购量进行严格的规范和量化,尽量杜绝浪费现象的出现。当然还需要加强对其他费用的控制。例如对设备的管理要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以此降低酒店的费用支出。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成本控制不是酒店高管的任务,而应该关系到酒店的所有员工,酒店员工如果能从工作中的小事中折射出酒店成本控制意识,节约资源,为酒店谋求更大的效益,取得顾客的信赖,脚踏实地工作,会对酒店成本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3.4 制定成本预算,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分析制度
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的量化表现。制定成本预算时,要坚持完整性、针对性、合理性、挑战性的原则,预算要针对每个部门、每个项目的特点,在可控的范围内,给出相应的成本预算指标,预算指标可以根据历史的数据,结合本行业的惯例,分析未来的形势和酒店的策略综合得出。预算指标要合理分劈到每个月,确定具体的责任人,逐级负责,层层落实。每月要召开成本分析会,对与预算差异大的成本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对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正提高。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依赖于公务消费酒店的经营业绩不断下降,成本管理弱化,严重影响着酒店的正常发展。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酒店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能力,成为酒店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酒店必须要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以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赵燕.经济型酒店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3(12).
[2] 陈岗.东营市蓝海酒店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4(33).
关键词:环境成本 控制模式 比较
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一般只能满足最低环境法规的要求,是一种被动的、低层次的控制方式,其缺陷表现为:一是控制范围狭窄。仅针对生产过程的环境成本实施控制,忽视了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消费甚至报废领域的产品生命周期控制,因此无法提供完整的环境成本信息,模糊了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二是偏重事后处理。在污染发生后企业设法予以清除,并把各种支出计入环境成本。这种滞后性的控制效果不明显,在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三是控制思想落后。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基本思想是通过避免环境成本的发生来达到降低环境成本的目的,只要企业的污染行为不受到社会的严厉处罚,污染行为仍将继续,造成大量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传统的控制模式往往导致企业只关注眼前局部利益,相对消极地降低环境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创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式成为必然,按照环境成本控制发生的时间不同可以将其大致分为超前控制、实时控制、综合控制三种主要控制模式。
一、企业环境成本超前控制
超前控制是事先控制、规划的一种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生态设计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绿色供应链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以及价值链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等模式。
(一)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主要经过产品的研究设计过程,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过程,产成品的运输、销售过程,还需经过产品的使用、报废、处置等过程,所有这些过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基于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对作业成本法的补充和深化,使环境成本的作业成本分析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应当包括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发生的环境成本,使产品成本项目更为完整,满足企业管理对产品成本控制的需要。
(二)产品生态设计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所谓生态设计,是指利用生态学思想,在产品开发阶段综合考虑和产品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意识有机地融入其中的设计方法。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从生态设计流程看,包括产品规划、设计和评价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产品规划是依据相关环境法规进行的。在确认基本符合法规要求后,进入依据生态设计准则的第二环节产品设计。第三个环节是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来自于生命周期环节成本影响因素和后续投产、使用、报废阶段信息。最后将评价信息反馈到设计环节,生态设计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绿色供应链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绿色供应链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将绿色供应链理论引入到环境成本控制中,结合其理论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和组装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和物流商等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在实施管理过程中,通常要求企业针对自身的一些关键节点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标准,并要求其上、下游企业及最终用户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达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是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报废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环境及资源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等。如图2所示。
(四)价值链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从价值链视角来看,不论是从产品的最初设计到投产还是从产品的仓库运输到销售与服务,不论是从企业的供应商到经销商还是从企业自身到竞争对手,都可能成为降低环境成本的一个关键点。例如产品在设计中考虑到使用何种材料,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产品在生产中是否产生并排放大量污染物;产品在使用中以及最终废弃时是否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等。可见,环境成本与各个关键环节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渗入到产品价值增值的整个过程。因此,环境成本控制框架是由一项产品或服务经过研究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后勤等内部价值链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再结合上下游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外部价值链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构成。如下页图3所示。
二、企业环境成本实时控制
环境成本实时控制是指在IT环境中,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进行实时对比和分析,以对财务信息的全程监控代替事后检查,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手段,达到实时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实时控制模式是相对的,考虑到信息的传递时间等因素,任何实时都有延迟,当对其忽略时,就可以认为控制是实时的。主要包括:基于ERP的环境成本控制、基于ABC的环境成本控制以及环境成本控制持续改进控制体系。
(一)基于ERP的环境成本控制。利用ERP系统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是考虑到ERP强大的预测、计划、分析等功能,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ERP环境下,企业将经营环境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库存物资、生产工序、生产车间、供应商、客户、分销商等经营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准确及时地反映这些方面的动态信息,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进而对自身资源进行有效运用和合理规划。
(二)基于ABC的环境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ABC)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具体表现为:首先,确认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资源费用追溯到对应作业中;其次,根据成本驱动比例将所有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中。对环境成本而言,其发生可以通过作业这个桥梁实现最终分配给具体产品的目的。
(三)环境成本控制的持续改进框架体系。企业环境成本可以分为预防成本、检测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种,通过增加对预防作业和检测作业的投资可以降低环境成本,因此,企业可构建一个环境成本控制的持续改进框架体系,该框架体系的重点应放在预防和检测两个环节,至少应考虑以下五种核心目标:(1)节约原材料或天然材料;(2)减少使用危险材料;(3)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4)尽可能治理固体、液体和气体污染物的排放;(5)加大再利用的机会。如图4所示。
三、企业环境成本的综合控制模式
综合控制是除环境成本超前控制、实时控制之外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往往综合了超前、实时等多重控制方法的不完全控制体系。企业环境成本综合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PDCA的环境成本控制、环境因子专门化成本控制、环境成本全局控制。
(一)基于PDCA的环境成本控制。基于PDCA模式的环境成本控制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企业不断进行一系列的环境控制改进,采用更合理的环境作业流程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具体要求包括:(1)P阶段。对企业目前实际环境问题(排放量、环境负荷、环境成本支出)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本期改进目标,最后针对改进的目标,确定下一步企业环境的改进重点,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等。(2)D阶段。根据之前制定的改进计划,实施企业环境成本改进。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整个实施计划进行严格的实时控制。同时在实施计划之前,注重相关人员的培训,树立降低环境成本重要性的意识。(3)C阶段。跟踪检测企业环境污染排放以及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检查、验证改进计划实施效果。(4)A阶段。对改进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标准为下一次循环提供参考,并继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二)环境因子专门化成本控制。环境因子专门化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治理、包装物、废弃物、能源四个方面,这些都将影响企业的环境成本,为此企业应该重点针对这四个方面建立专门的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
(三)环境成本的全局控制。环境成本的全局控制模式包括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环节。(1)事前规划是在综合考虑整个企业生产流程,把所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最后选出最佳方案,以达到环境成本控制的目的。(2)事中控制是对环境成本的发生进行过程控制,通过控制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资料,不仅为本期各责任中心提供考核的依据,而且指导下期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安排。(3)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采取措施予以清除和弥补。
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式的特点及比较
(一)具体控制模式的特点分析。如上页表2所示。
(二)具体控制模式的适用性比较。不同的模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借鉴。但不同控制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要求。表3列示了环境成本控制模式的比较。
五、结束语
超前控制模式是环境成本控制中预防环境成本支出的主流控制方法,实时控制模式是环境成本控制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但是二者均具有片面性,不能真正使环境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整个运作系统中。因此企业应当联系自身实际,紧抓关键控制,构建一个与企业整体运营框架相融合,又综合各种控制方法优点,抵消其缺点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在实践中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银华.试析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J].会计研究,2006,(4):54-56.
2.常媛.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
关键词:规模化;环境成本;畜牧养殖业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环境理念的重视和关注,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对于环境带来的问题,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助力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降低养殖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有效控制对应的环境成本,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议题,引发相关学者的思考和探索。
1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村畜牧养殖产业呈现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可以降低对应的养殖成本,快速提升养殖效益。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大力扶持,进一步提升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对应的规模化养殖,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模式。另一方面,以猪、鸡、牛为主带来的畜牧养殖产业市场稳定需求效应,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19 年秋季开始,猪肉价格持续性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加速了规模化畜牧养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少省、市甚至对特定的畜牧业进行补助和支持,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热情。虽然种种利好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极为强烈影响效应,但是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超出了部分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对地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和影响。虽然相应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收益,但是对于环境却缺乏有效的补偿措施,从而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为此,我国当前规模化畜牧养殖业需要针对具体的养殖成本以及环境成本进行科学计算,从而实现合理化的养殖规模,保证养殖户核心利益的同时,还要保障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环境成本
2.1 环境成本的分类
我国畜牧养殖业的环境成本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的分类方法是将环境成本分为内部环境成本以及外部环境成本。其中内部环境成本是指畜牧业养殖企业在开展养殖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养殖费用,而外部环境成本是养殖企业应该承担,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进行计量的环境补偿费用,而企业对于环境的影响已经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这种环境成本分析方法,不仅设计简单,同时实用性强,成为当前科研学者主流的计算方法。
2.2 环境成本的评估方法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成本评估步骤,首先,要将环境成本分为内部环境成本与外部环境成本分别计算。其次,按照外部环境成本评估计算步骤的顺序开展对应的基础工作:其一,筛选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于外部环境的直接影响,其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其三,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兑换成当前市场货币,其四,进行外部总环境成本的计算。最后,对估算完毕的环境成本进行复核和检验,确保没有漏项或者偏差问题的产生。通常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方法涉及内容较为庞杂,如表1 所示根据表格提供的外部环境成本估算内容,我国当前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需要按照实际的污染物数量进行科学计算,从而实现以货币方法体现养殖业带来的直接环境损失。开展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环境成本评估,首要工作需要对养殖业的污染问题进行测算,了解当前环境污染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污染量,然后借助外部环境成本评估方法进行对应的成本核算。我国当前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实际问题,是对于相关的污染物缺乏科学的计算方法,对应的环境污染选项,大多数企业避重就轻,进而导致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影响了国家对相关企业的有效管理。
2.3 环境成本的控制思路
虽然我国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管理已经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标准,但是受相关政策、法规执行难度、监管力度等实际问题影响,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的控制方法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作为相关企业,首先要对环境成本问题加以重视,其次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控办法,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其一,确定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目标。规模化养殖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相关引导政策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开展对应的环境成本控制预案,同时对实施方案开展持续性的优化举措,提升方案的执行力度。其二,深入分析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的环境成本项目。既要清除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要对可能存在疏漏的污染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统计,结合环境成本分类以及具体的环境成本项目进行对应分析,了解各个环境成本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的实际影响。其三,核算企业环境成本。将对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货币化,借助企业的环境影响以及相关治理数据转化为相应的货币成本,从而为企业相关商业行为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其四,制定环境成本控制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作为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预案要开展全方位、全系统的环境成本控制分析,既要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要保证对应的成本控制预案符合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尤其是企业当前的资金数量,能否维系相应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应的实施内容是否存在国家相关法规的支持,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对于企业未来的整体效益是否可以激发更多的动力和潜力,最后,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利于企业发展。其五,企业环境成本预案的有效实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应的经营内容,以及环境成本控制内容,需要按照既定的计划和策略进行实施,有组织、有目标、有策略开展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进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举措的同步进行,实现环境成本控制终极发展目标。其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效益的有效分析与后续总结。通过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有效分析成本控制计划实施后的效益指标,分析具体的控制成效,同时找出影响环境改变的重要原因,对当前企业依然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整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成本控制举措,需要结合后续总结内容,进行对应改进和升级,从根本上实现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全方位改变。
3 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举措
3.1 产品生命周期法
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业,以羊为例,产品生命周期法是将羊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和管理,同时核算羊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分阶段开展环境成本的管控工作,需要将羊出生后不同阶段所耗费的成本进行计算。该方法使用简单,计算方便,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要求。
3.2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将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对象,按照生产消耗、运营消耗、成本消耗、费用消耗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可以提升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污染物及环境影响
4.1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污染物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主要以水污染、固定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为主,其中水污染为饲养目标产生的污染,以猪的饲养工作为例,包含猪尿液、猪舍冲洗、饲养场地等相关内容产业的污染问题;固体污染主要为猪的粪便污染;大气污染为规模化饲养下,猪的数量激增,所产生的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
4.2 污染物的环境影响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每日产生的粪便污染数量巨大,对于周边的空气、水资源、大气等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破坏。根据具体影响涉及到的环境损失情况进行分析,以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最为突出。4.2.1 污染水体环境规模化畜牧养殖业中,畜牧产生的尿液中含有BOD、COD、TP、TN等相关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被养殖场清洗后,可能直接排放到地下水系统当中,进而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产生,直接危害到周边的水体和土壤,尤其是对于周边田地的影响较为严重。4.2.2 污染土壤适量动物粪便可以提升土壤的养分,但是过量的粪便会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不仅会造成土地无法进行种植,同时还会破坏土壤的成分结构,进而导致土壤的荒芜。4.2.3 污染大气环境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由于养殖数量过大,每日会产生的废气数量激增,不仅会增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同时还会造成局部区域的恶臭产生。另外,当硫化氢等相关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即有可能引发饲养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影响养殖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降低,还会造成畜牧养殖环境的破坏,增加畜牧牲畜致死率和受病率。大气环境污染,不仅对畜牧业本身影响严重,同时还会危害周边的居住人群,引发环境污染的持续化和严重化,尤其是超大规模的畜牧养殖。
5 结论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无论是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环境污染,都是环境成本问题控制的重要内容。针对相关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影响范围,结合对应的具体成本内容进行分析,以科学的管控模式以及先进的管控理念,推进我国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环境成本控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对改善当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意义重大。
【关键词】ERP;企业;成本控制
一、ERP成本控制的原理与核心
ERP成本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就必然以全面的思维模式对成本加以控制。在各项业务发生之前,它能对引发成本发生的各种动因进行规划分析并预测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及数额,进行先导式控制,以确保实际经营过程的低成本运行;在生产过程中,ERP 系统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充分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产品成本形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为未来降低成本提供解决途径。
ERP的实质是在之前MRP II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因此,ERP成本控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原理如下:1.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原理。2.精细生产与敏捷制造的原理。3.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的闭环反馈系统。
二、使用ERP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ERP成本控制系统的实施,使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升。管理层也实现了对成本的更好控制。企业在ERP成本控制系统之下,也实现了切实的利益。
从定量标准来看:1.可以降低库存成本。2.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3.降低管理费用。4.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的降低。
从定性的角度来看:1.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得到提升。2.管理水平提高。3.同时,企业高水平员工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三、ERP成本控制的流程及应用分析
ERP系统深刻的把握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本质,有效的实现了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与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将数据的采集延伸到生产、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的各个环节。该系统是一个以计划为主导的信息系统,它的计划和控制功能是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展开的,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ERP系统的计划执行过程,就伴随着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活动过程。系统的计划与控制就是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实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
ERP成本控制的具体流程是从采购活动开始的。采购部门根据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物料,采购入库后,录入库存系统。此时,库存增加,同时应付账款也增加。在系统中,实现了应付账款和存货账户更新之后,就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订单从仓库中领取物料,此时,存货减少,而在制品增加,以及生产成本增加。加工完成,生产出可以向顾客销售的产品,同时实现库存商品成本的结转。减少总账中的生产成本的金额,增加存货账户的金额,从而实现生产循环过程中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
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接到客户的订单,通知仓库部门按照订单进行发货处理,库存减少的同时,应收账款增加。以后收到顾客付来的款项,在总账中对现金和应收账款账户进行更新,从而在销售和付款循环中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ERP成本控制的具体应用流程:
1.ERP环境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控制模块,就是指在原材料采购以及销售采购物品的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本模块是针对采购工作有关的询价、规划、请购、锁定、审核、收料追踪、历史记录、结转应付账款等作业的管理,协助采购部门有效的掌握各采购活动的信息。使用该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整个采购过程信息化、透明化、制度化,由此一来企业的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就可以利用ERP系统内的信息平台实现对供应商以及原材料采购信息的管理,并允许通过招标选定供应商并签订合同,而采购合同中包含的信息便可以回馈系统本身,成为ERP系统内的基础数据。通过合同内部的信息,ERP采购系统模块,就可以实现对供应商商誉、采购物资价格、原材料到货质量等等方面进行管理以及采购付款等等的相关功能。
2.ERP环境下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部产品成本高低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决定着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ERP生产成本控制系统,首先从产品的设计成本着手,控制企业的设计生产成本。而该部分成本对于产品的成本的控制也极为重要。普遍认为,一种产品的成本中有将近80%的成本是约束性成本,这说明该部分成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会确定下来,所以对成本控制来说最具效果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产品的设计阶段。ERP系统软件,通过目标成本与设计成本的对比,通过不断分析差异、改进设计,以实现设计成本的有效降低。同时,ERP系统通过模拟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建立产品模型、保证物料供应等功能,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开发时间。开发速度的提升,不仅节省了研发支出,还获得了因产品提前投入市场而获得的额外价值。
3.ERP环境下企业销售成本控制
销售成本控制。销售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对销售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控制,以免发生销售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这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具体的流程如图四。首先,ERP系统会接受来自顾客的销售订单,录入的顾客订单、报价等信息,会与系统内存在的客户文件信息,进行配比分析。在该环节,ERP系统同时完成对顾客订单的审核,其中主要有客户的信用余额的计算。在ERP 系统中,信用控制主要是依靠本系统内置的信用额度标准和审批体系及客户信用额度比较和报警机制完成,系统通过强制核查客户信用额度信息,以减少隐瞒、漏报不符合信用和超信用额度销售事件的发生,以此控制销售信用成本。
四、结 论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ERP系统使得企业能够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并将其结合,信息处理更注重实时控制,管理方式也更趋现代化。ERP系统可以令企业的成本控制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实时加以控制,即令成本控制的实时化得以实现。这是传统成本控制模式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疑可以大幅度减轻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压力,令企业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经营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产生更大的利润,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国情所限使得ERP系统难以完全应用,无论怎样的系统,最终是为企业也就是为人服务,这就必须充分接受ERP系统的管理思想,使ERP系统与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实现有效结合,才能使ERP成本控制系统真正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耿萍.《ERP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258-259.
[2]李腾巍.《ERP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37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