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拉拉队口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通过观看录像,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方法,探讨研究美国NBA啦啦队发展及作用与选材问题,并结合CBA啦啦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发展策略。为进一步推动CBA啦啦队的快速发展及篮球运动成为观众喜欢的项目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篮球 啦啦队 NBA CBA 发展 差距
现代啦啦队运动发源于美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分为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两个项目,在篮球场上为篮球比赛表演的啦啦队形式是做为舞蹈啦啦队与其它项目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形式,这也是啦啦队运动与其它项目不同的特点,因为只有啦啦队运动才可以与其它项目进行有机结合。
现代啦啦队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最初是在高校里,为美式足球加油助威、烘托赛场气氛而自发组织的团队表演形式。1980年美国举办了首届全美啦啦队锦标赛,并且首次制定了规范的啦啦队运动竞赛规则,标志着啦啦队运动进入了竞技比赛的行列。此后,啦啦队运动得到的飞速发展,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全美各州大、中、小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啦啦队,每年的全美啦啦队大赛电视转播都会取得较好的收视率,啦啦队运动已经成为美国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社会体育运动。随着CBA联赛的逐渐成长和NBA不断渗入中国,让中国人越来越了解篮球比赛的文化和啦啦队在比赛中的真正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观看录像法
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和分析NBA啦啦队和CBA啦啦队在表演时的不同。
(二)文献资料法
查阅前人对啦啦队分析的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本人的分析研究得出NBA和CBA啦啦队的不同,差距和进一步发展策略。
(三)专家访谈
二、NBA啦啦队的作用与选材标准
我们看到的拉拉队员热情四溢、活力四射,而且都是身材高挑、长发飘逸的美女。那么,啦啦队起到的什么作用?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拉拉队队员?她们需要经过什么样的筛选才可以入选?是不是只要外形条件好,就有百分百的把握作拉拉队员等问题还需我们认真思考。
(一)什么是啦啦队
啦啦队是运用口号或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队员舞蹈动作的完美,完成及高超的技能技巧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感的最高境界。
(二)NBA啦啦队的作用
啦啦队在比赛时不仅给球员激励,给他们鼓舞士气,在球队领先的时候让队员更强、更向上、更团结,带动现场的气氛给观众美的享受。而且在不比赛的时候能为本球队做一些宣传工作。
(三)NBA啦啦队标准
1.热爱舞蹈
皇家球场舞蹈队的经理莱斯利•鲍告诉记者,外貌并不是挑选拉拉队员的首要标准,“我们的队员,首先必须热爱舞蹈。那就是你真的想要跳,会愿意倾注热情和体力在场上表演舞蹈,不因你的心情等其他因素而改变。”
2.年龄、身材
除了“想跳”以外,年龄也是标准之一。拉拉队的队员至少都已经高中毕业,也就是要大于19岁。但是我们并没有所谓的最大年龄限制,现在拉拉队中最大的队员30岁出头。至于身材,关于三围、身高、体重,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定。
3.性格
作为拉拉队的队员,她们也是球队的形象大使。因此,要求拉拉队队员至少性格开朗、愿意和人交流。至于在镜头前该如何表现,我们都有训练,训练如何站立、如何微笑、如何拿捏语调语速等。
(四)CBA啦啦队标准
1.来源
大多数拉拉队员是高校学生。在CBA赛场上,有职业的球员,却很少有职业的啦啦队员除非做了教练,否则,啦啦队员不可能跳很久。NBA的啦啦队员更新也很快。现在CBA的啦啦队员不少是高校的学生,很多啦啦队在组建的时候,会在学校贴招收学员的广告,喜爱舞蹈的姑娘们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最终成为了一个个啦啦队员。
2.身高
160―170cm,身材匀称,但是美国除了有身材很好的美女啦啦队,还有胖子啦啦队,老年啦啦队,身材都不一。
3.其它要求
热爱啦啦队文化,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团队精神,确保每周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参加训练。
4.队员的产生
成员由投票来入选,也多者胜出。
三、CBA啦啦队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的选择
首先美国人的体型跟亚洲人长的不太一样,他们跳舞大多数是以爵士的风格和现代舞的风格为主,而我们CBA的音乐表现为含蓄没有震撼力。
(二)动作编排
特别是舞蹈动作方面,很多赛区的拉拉队表演动作绵软无力,根本达不到“健康性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拉拉队仍然只是来到现场,把舞蹈表演作为自己的例行公事,再多也只是发发赞助商提供的礼品而已,并没有真正与球队形成一体,没能起到根据场上形势来调动现场气氛,与观众形成互动的作用。
(三)吉祥物的打造
吉祥物是NBA现场娱乐的一部分,能调节现场气氛,给观众来了欢笑。在NBA每个队都有自己的吉祥物而且他们的表演和动作都很新颖,但是CBA除了那只北京鸭好像就没了,并且也只是走来走去,只作距离现场最近的观众。NBA的吉祥物以及翻筋斗灌篮等杂技表演也很吸引现场球迷。看来不是中国观众不热烈,而是中国人在制造比赛气氛方面确实与NBA还有着很大的差别。
(四)拉拉队员的站姿
他们无论身高体形,无论表演休息,都保持沉肩、挺胸、收腹、立臀、双膝并拢、双脚外八字的站姿,如用芭蕾舞演员一样,充分展现了女性优美的体形,腹部肌肉由于舒展很好地隐藏了赘肉,大腿小腿收紧,拉长了腿部的肌肉,看上去人就颀长,尽管人不高,但给人一种完美的视觉效果。但是CBA啦啦队队员下来就是在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五)服装
因为她们整支队伍人不多,所以服装都是度身定做,完全贴合身体,而且不用担心走光的问题,不管天气再热,地上动作再多,她们都穿着厚的深色包芯丝的九分裤,一套动作下来不是脏了就是破了,她们宁可一场演出换一双,也坚持穿着上场。尽管穿着这种厚长袜跳舞非常难受,但它具有收紧大腿肌肉,包拢腿部脂肪,明显改善腿部曲线的作用。但是CBA啦啦队就是一样的服装,一场下来就不变。
(六)化装
森林狼的女孩子们非常重视这一点,每次演出下来,不是喝水休息,而是拎着化装包直冲卫生间,尽管有时妆容并不差,她们还是习惯彻底卸装,花工夫重化,决不留下一点瑕疵。
四、CBA啦啦队发展战略
(一)成立专业的啦啦队
每个球队应该有自己的啦啦队,而不是到时候临时组建的,那样在啦啦队之间也会有一个相比,从而提高他们跳的质量。
(二)邀请部分NBA拉拉队员
请NBA拉拉队员和CBA拉拉队员一起表演,那样能带动他们,能学习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三)邀请NBA啦啦队教练
邀请NBA啦啦队教练来训练CBA拉拉队员,能把精髓的东西;我们没有的带给我们。
(四)派遣专业人员去学习
学习是为了我们能进步,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精华,并且结合我们特有的文化,我想会更有表现力和观赏性。
五、啦啦队的重要性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不单是队员之间的单一的比赛,在比赛的时候的啦啦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脚色,它不但给比赛营造一个的气氛,同时也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如果一场比赛没有了啦啦队,那就象花没有了枝叶,就不会完美了。
(一)啦啦队对队员的作用
它能带动赛场的情绪,让我们进入篮球中,也给我们的队员起到一个鼓励加油的作用,能让他们更好的发挥出好的水平。
(二)啦啦队为观众起的作用
观众不紧想看到一场精彩的比赛,更想看到一支激情、有活力有乐趣的啦啦队,他们的表演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也让观众能更高、更宽的认识CBA。
(三)CBA发展应进一步发展啦啦队
现在,我国CBA技术水平正在提高,那么伴随它一起发展的啦啦队也应该有所提高,从实际中我们看到我们的不足。我们不敢说赶上美国,起码我们要向美国靠近,让观众和队员在比赛和不比赛的时候更热爱篮球,在比赛时更疯狂、更激情、更热烈。
六、小结
(一)NBA和CBA都在一步步完善提高,那么伴随着它一起成长的啦啦队也应该更完美,更职业化。
(二)NBA拉拉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拉拉队和篮球水平的发展。
(三)我们可以模仿和学习NBA啦啦队的训练和表演,邀请NBA啦啦队教练来CBA执教,用他们的规范来促进我们的拉拉队员。
(四)结合我们中国特有文化打造一支更强、更专业的啦啦队。
参考文献:
[1] 李鸿.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89.
[2] 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张育铨.竞技拉拉队――最闪亮耀眼的新运动[M].宜5能新天地.2005.26-28.
[4] 周建社.健美操团体操[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樊行健.CUBA开创高校素质教育的新模式[J].四川体育科学.2004.4.14-15.
打篮球的同学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看他们多厉害啊,几乎一投一个进,可还是一个劲得练,为比赛做最后的打算。
跑步的同学,在操场跑道上你追我赶,谁都不想落后,大家练得上气不接下气。
最努力的还数齐心协力的同学了,他们不仅下课抓紧时间练,就连放学也不放过,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所以他们进步飞快,已经可以和跑步比赛的同学比快慢了。
最累的就是拔河的同学了,看,他们那满脸的汗水,就知道他们有多累了,可是他们还是顶着大太阳努力练习,争取夺得桂冠,为班级争光。
再看看拉拉队,大家可都花了一番心血了:制作道具、准备加油口号、组织人员、分工合作等等。虽然很辛苦,但大家还是很乐意参加的。
随着一张张可怕的的大白纸的落下,我们的心也随之绷紧了——物理考试开始了。
刚才还疾呼男女平等、女权主义的女生们这时也不得不屈服于Physics的“yin威”之下——开始抱怨为什么不出两份难度不同的试卷,因为我们万能的主上帝创造了物理能力相差很大的两类人——男和女。一个个“焦耳”、“欧姆”弄的我们“抓耳”、“挠腮”。“阿门!”小声祈祷着,发现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足以让人的心跳加快到200/分的沙沙声仿佛无数条饥饿的蚕在吞食着试卷——尽管时不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然而,无情的下课铃还是如期而至,老师更是难得做起了守时的榜样,经过一阵不可避免的争强之后,抱着卷子,撇下一屋子的残兵败将扬长而去。
一些同学开始拥向电话亭,告诉Parents“我做好准备了,也请你们做好准备吧”——男女混合双打。
二
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辛苦了一年的眼镜族们可要放松一下了。
只是,校方不作美,安排给我们年级的活动是篮球比赛。这不是要丢我们班这批体育白痴的脸吗?赛前,一位同学酸酸地问道:“老师,万一一个不留神,咱们班赢了怎么办?”。老师也半开玩笑地说:“那这个星期天就不给你们布置作业了!”“Yeach!”我们有些盲目地欢呼起来——尽管写八字的笔还没找着。紧接着,我们的队员高呼着“为了一个充满蓝天白云的周末冲啊!”的口号,投入了战斗。上半场,尽管我们已超水平发挥,但仍落后几分,对手毕竟是“巨人国”公民嘛。所以,下半场我们要背水一战了。我们挑选了着名的“女高音”作为拉拉队“主唱”,队员们也使出了最漂亮动作,以至于我们几度误以为自己置身于大洋彼岸的NBA篮球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分钟时,我们领先了一分,但球还在一群强盗手中经历着磨难。我们的80只眼睛盯住裁判的秒表,“三、二、一”,球打在了篮筐上。
我们在一阵欢呼声中懂得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我想,老师也一定体会到“言多必失”的真谛了。
三
放学了,很晚。
关键词:体育文化;篮球宝贝;身体消费;集体狂欢;性别修辞;符号指述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42-04
篮球比赛活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背景下身体文化活动的运动本能昭示,也是消费社会和现代语境下社会个体乃至总体的心灵呈现,是人类“意义生产”的特殊载体。在现代篮球赛场文化中,“篮球宝贝”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情绪表达、一种精神象征。在篮球文化的书写脉络中,我们可以将“篮球宝贝”看作是一种广义的“文本”形式,是篮球文化活动主体的一种“言说”行为,因此具有一定的修辞功能。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术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从物质生产和意义生产的二维视角综合考察“篮球宝贝”的修辞情景和指述关系,有利于我们研究体育比赛活动中女性社会角色的符号化意义,观照女性社会角色的诉说。
“篮球宝贝”在社会解读的指述关系上所指向的对象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身体消费指向的符号指述和集体狂欢指向的符号指述。这两种不同指向的符号指述,反映在“篮球宝贝”的具体文化活动中,其代表的修辞意义也不尽相同。
1 “篮球宝贝”身体消费的符号意义及指述关系
1.1 性别商品化的消费畸变
性别商品化是指社会上的一些团体组织或个人以“性别消费”为形式,把性别纳入到整个经济活动中,与其他商品一样在市场中进行流通和交换,从而实现其价值的过程。商品化后的性别具备一般的商品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时代的身体已经不再是宗教视角中的“肉身”,也不再是工业逻辑中的劳动力,而是具有“交换价值”的功用性物品。篮球宝贝的身体无疑契合了消费时代性别消费的要求,满足了商业性球赛利用篮球宝贝的性别资源来引诱公众对其产品的消费欲望,以获取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采取各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商品形式,包括传统文化中的成分――性和性别。篮球运动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规训下,早已从一个单纯的娱乐健身领域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体育产业集群。例如,“NBA全国电视转播从1984年的近2 30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4亿美元;NBA仅1996-1997赛季插播广告的费用就达每分钟 80万美元”,NBA的观众数量庞大,“以2001年度全明星赛为例,全球有7.5亿家庭,25亿观众固定收看NBA的全明星赛,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用42种语言直播全明星赛”。
在如此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消费群体的操纵下,“篮球宝贝”的性别意识必然依附于市场背后财富与权力。篮球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在得到最大满足时,也是篮球赛场文化生产商和赞助商利益最大化之时。篮球市场主流消费群体以男性为主,他们手中掌握的财富足以创造和引领整个市场的走向,甚至足以购买整个市场,因此女性被最大限度地商品化,成为被观赏、被利用的对象,也成为财富普遍的交换品。女性被商品化了,男性在性别消费过程中,消费的是女性的身材、相貌、性感、青春。篮球宝贝火爆的劲舞和性感的身材在篮球场聚光灯下坦然承受男性的视线,成为一个被消费的性别商品。东莞宏远俱乐部“篮球宝贝”真真在球迷和媒体眼中是“CBA第一宝贝”,拥有CBA啦啦队历史上最劲爆的三围:96-58-92,加之尺度开放的穿着和露点,使她迅速成为最火爆的篮球宝贝。篮球宝贝将性别的魅力在商业性篮球赛中充分彰显,获得了惊人的商业报酬,成为性别商品化的客体。
性别消费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球赛组织者和“篮球宝贝”以获得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及最终目的。性别商品使用价值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如外貌、身材和身体;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性别消费,如“篮球宝贝”选秀、体育品牌的代言、商业性演出等,甚至存在易的商业陋习和消费畸变。NBA猛龙啦啦队阿尔伯拉・露西,金发碧眼,拥有34B的傲人胸部,身材十分惹火。她利用啦啦队女郎的特殊身份,于2003年为自己开设了一个,公开“卖春”,走向了性别商品化的消费畸变。
1.2 女性客体化的消费镜像
“镜像”是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一理论认为,个体在借助于他者对自我形象进行构筑之时,也是在对自我形象进行背离和异化。在一个商品意识和消费形态占据中心地位的社会中,女性的主体身份总是从属于当下的消费话语,女性的自我认同承载着诸多商品社会消费文化运作的痕迹与信息。女性在商品社会消费“镜像”中游移、焦灼和分裂,被客体化,成了最大的性别问题。
在体育商品化的过程中,它一方面形成了媒体消费视阈和男性消费视阈下篮球宝贝的“性感”形象谱系,另一方面则是对这种篮球宝贝“性感”形象的反思、拷问、撕扯。媒体在书写“篮球宝贝”时,有着浓烈的性别修辞色彩,隐喻着消费社会的符号指述。“把女性的自然体物化、商品化,这是男性压抑女性自然存在的一种方式”。“青春亮丽”“性感妖冶”“春色无边”“走光”等充满性魅惑的字眼,将“篮球宝贝”的公众形象客体化,弥漫着消费主义的商品气息。“篮球宝贝”舞蹈的艺术编排无人关注,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激情无人提及。篮球宝贝的身体、包括三围、身高等都成为了“女性美”的标准和表征,成为广大女性的消费镜像。在美国,许多篮球宝贝代言瘦身产品,为全球范围内声势越来越大的“苗条文化”推波助澜,推销与瘦身有关的各种消费品,制造了一个虚幻的消费镜像,并促使那些身材正常的女性加入到减肥行列。
在篮球馆内,篮球宝贝成为了女性客体化的消费镜像,突出的是篮球宝贝绚丽的外表,忽视了篮球宝贝的精神内蕴和情感差异,停留在篮球宝贝被肤浅化、表面化和程式化的视觉层面。在女性客体化的消费镜像中,篮球宝贝在球场上青春飞扬的的身体只是一种影像的化约物,身体往往以男性视角为基准被切割和物化,篮球宝贝作为个体人的内涵已经消失。在球迷的篮球文化消费过程中,各俱乐部篮球宝贝在球迷的追捧中,不自觉地成为了女性客体化的消费镜像。在女性客体化的消费镜像中,不少男性依然视“篮球宝贝”为性感尤物和性对象,女性的尊严特别是身体尊严以及女性的社会价值并没有得到男性世界的充分认可和尊重。
1.3 身体驯化的消费暴力
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中,女人的性感才是美丽。只有性感才能俘获大众审美眼光,才能迅速让大众得
到审美愉悦。在这种身体驯化观念下,篮球宝贝在身体美学消费中完成了一次次资本的流通和汇聚,无形中张扬着消费的暴力。“篮球宝贝”的精彩舞蹈表演以梦幻般的现代舞为蓝本,以黄金分割作为舞蹈中身体美学标准,以“性感、动感、激情、狂野”作为篮球宝贝形体表演的基本要求,在日复一日的日常训练和舞台表演中不断加以强化,极力夸张人体的性征符号诱惑。“现在的拉拉队强调高难度动作,危险性大幅增加。在拉拉队的训练场和表演场,绷带、膝型拉条、冰袋比比皆是。受伤已经成为NBA拉拉队员的家常便饭”。
在消费社会中,美丽性感的“篮球宝贝”被物化,成了一种极富吸引力的被消费符号和商品,能在瞬间引发和满足受众视觉享受,尤其是男性受众原始、粗暴的消费欲望。这是一种身体驯化的消费暴力,满足着消费者膨胀的欲望。“豆莞年华的少女花容月貌,在体育赛场上做出各种令人赞叹的高难度动作,用肢体语言诠释运动的激情、篮球的狂野,让人们得到了享受,也帮助职业体育更为有效的利用成百万血气方刚的男子汉的性冲动”。
2 篮球宝贝“集体狂欢”的符号意义及其指述关系
2.1 狂欢:压抑性能量的释放和粉饰性面具的摘除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把“狂欢”现象理论化,发展为一种反抗霸权力量,建立普天同庆的、自由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精神的解放和自由,世间的平等和欢愉,是狂欢精神的投射方向。它颠覆既有的束缚和枷锁,与人的内心中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相契合,成为现实中人们追求却又难以获得的稀缺资源。
篮球宝贝渲染了篮球赛暂停时间的“冷场”,激情舞蹈表演延续了体育馆内狂热气氛,为暂停时间找到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取悦观众的方式。观众在热情奔放的旋律的感染下,伴随着篮球宝贝的激情舞蹈而狂欢,释放着日常生活中的压抑性能量,摘下自己的粉饰性面具。球场带有节庆的性质,篮球宝贝的视觉盛宴强化了这种狂欢的气氛。在篮球馆内,观众对篮球宝贝的审美活动就像一次最纯粹的狂欢节。“这里的一切都和上面的世界相反,所有的高尚事物都被脱冕,所有低级的东西都被加冕”。在这一特定的时间里,篮球宝贝有着特别的性别修辞意义,人们可以与她们一块纵情欢乐,摆脱平日里一切等级关系、特权、规范和禁令的束缚,释放着自己压抑性能量。
在篮球馆内,篮球宝贝是球队文化中的一部分,她们会根据球队本身的特色设计舞蹈、安排着装以及特别的喝彩方式。篮球宝贝特别的喝彩方式,使球迷狂热起来,在篮球馆内山呼海啸般地呐喊、加油。球迷在这种犴热气氛下,摘下自己的面具,无所顾忌地发泄着自己的压抑,赋予这类貌似粗鄙嬉闹的体育娱乐以深刻的价值内涵。在篮球赛这项颠倒社会秩序的体育娱乐中,人类的狂欢精神才能如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球迷的疯狂与世俗逻辑判断和等级观念的逆向思考,构成了人类等级世界崩溃后的新世界图景。
2.2 游戏:意识形态的淡化与娱乐精神的培养
游戏是狂欢化的一种书写形式,涉及巴赫金总结出的“亲昵的接触、插科打诨、俯就和粗鄙”这4个狂欢的范畴。中国是一个意识形态很强的国家,一直奉行传统的儒家礼教文化,以温厚、中庸见长,自古就缺少狂欢的精神,自然也很少有渗透着狂欢化的体育娱乐形式。
在多元文化理念的冲击下,人们已不再愿意执著于种种精神的乌托邦,更不愿受缚于所谓权力中心或终极关怀的压抑和重负。篮球宝贝在体育文化的仪式中扮演着“游戏的人”,促进意识形态的淡化和娱乐精神的培养。当下篮球宝贝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球迷的审美。所以,篮球宝贝的娱乐游戏要取悦大众、赢得市场,就要突出篮球的游戏功能,增强球迷的审美。篮球宝贝采用了游戏和狂欢化的表演方式,使球场升腾着快乐,饱含着轻松,也正好与球迷的消费、享乐心态相吻合,同时也符合当下整个时代的审美倾向。
在现代化的语境下,游戏精神的诉求则更多地表现在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篮球等体育项目承载着国家的意志和民族的宏愿。篮球宝贝在赛场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禁欲式政治的衰落。在篮球宝贝娱乐精神的引领下,球迷们手舞足蹈地加入到这个娱乐游戏活动中,逐渐淡化了体育意识形态的沉重。
在球场,篮球宝贝的娱乐游戏建构了一个人人平等的乌托邦,人们的身心很容易进入到一种巅峰狂欢状态,娱乐精神达到最大阈值。在篮球宝贝狂放娱乐的背后,球迷在篮球馆上的尽情呐喊、疯狂挥舞,得到精神的解放、自由的满足。在篮球宝贝的狂欢中,人们的整个身心仿佛处于体验巅峰之中。在狂欢中,“身体的,发生在‘文化’崩溃成‘自我状态’的时刻”。它是球迷自我和主体性的丧失,也是控制与治理球迷自我的意识形态生产与再生产的丧失。
2.3 空间:沉重肉身的解放与生命意义的追寻
在巴赫金看来,狂欢节的发生必需具备一定的空间因素,民间的狂欢需要一个活动场所或表演舞台。在狂欢中,广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各种仪式、表演以及其他娱乐节目进行的场所。
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可以看出,把篮球场看成是一个狂欢的舞台,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一样的第二世界。在球迷观赏篮球赛的过程中,球迷总是通过身体、通过身体的触摸姿态、通过身体的言说或凝视等多种方式交流情感。在篮球馆这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狂欢空间,篮球宝贝通过狂野的舞蹈和音乐,让人在篮球馆这个狂欢空间中忘却灵魂对身体的压抑,使人由客体成为主体,并由主体成为主体之间的“真正主体”。当人们在灯光球场上观看篮球宝贝的演出时,会忘记了现实生活的沉重负担和生存法则。篮球宝贝在球场狂欢打造的是一种“广场文化”,它有很强的亲和力,男女老少、尊卑贵贱都可以在这里狂欢。在与篮球宝贝的互动中,人的生命力在运动和狂欢中得到了宣泄和解放。
篮球比赛日是球迷的狂欢节,在篮球宝贝的引领下,球迷的加油助威的口号充满了狂欢化的色彩,此时的看台变成了狂欢广场。人们在看台上纵情狂欢,篮球馆的比赛变得不再是主要的因素,球迷们到球场看球是为了寻找一种气氛,变成了一个自我追寻的身体。身体失控后那种极度兴奋的,是从自我的控制、社会控制的修辞中逃避出来,逃避沉重肉身的社会规范和伦理枷锁,从沉重的肉身中解放,追寻生命自由的意义。
在消费社会这种经济文化活动中,“篮球宝贝”变成了广义的“文本”形式,是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话语结构,是篮球文化活动主体的一种“言说”行为,因此具有一定的修辞功能。在文化修辞学的现代解读中,“篮球宝贝”极具性别修辞意义和符号指述关系。“篮球宝贝”的修辞意义及指述关系大致可分为身体消费的符号意义和集体狂欢的符号意义。
目前,大众对集体政治理想逐渐降温,关注的中心转向金钱、性这种个人欲望层面。篮球宝贝身体消费的符号指向“性别商品化”“女性客体化”“身体驯化”三个指述关系,以消费社会为文化背景,从性别修辞的角度聚焦,书写了篮球宝贝的群体生存状态和生存景观。体育活动在民间语境下的超功利性,有利于解放人,促使人走向自由的王国。篮球宝贝引领的集体狂欢在生命哲学层面,实际拯救了人的想象、激情、灵性和直觉等感性之维,通过这种感性与社会重建和谐。
注释:
①“篮球宝贝”的物质生产:指在消费社会中,“篮球宝贝”在文化工业生产商操纵下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的生产。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1:24
[2]周明侠,转型时期性别商品化问题初探[J],学术界,2005(6):282
[3]何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思考[J],现代商业,2007(30):194
[4]丁洁,解读NBA全球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6(4):102
[5]郑树平,他们的薪情――NBA从业人员工资揭秘[J],篮球俱乐部,2007(10):69
[6]格洛兹,拉康:一个女性主义者的引入[M],伦敦与纽约:路特利支出版社,1990:10
[7]禹燕,女性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74
[8]华夫,啦啦队:NBA最危险的职业[J],新体育,2007(9):56-57
[9]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第6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445
[10]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108
关键词: NBA;CBA;主场文化
前言
职业篮球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参与者,这与比赛本身的激烈程度,为参与者提供视、听、触等方面的满足感是分不开的。在吸引大量参与者的同时,拥有和利用好主场优势,对于球队所在俱乐部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多一份取胜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场优势,为参与者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然后再促进球队的发展。NBA作为世界范围内水平最高、最为成熟的职业篮球联赛,无疑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的作用。CBA联赛经过11个赛季的运作,竞赛水平明显提高,队员梯队建设更趋合理,通过我们自己联赛培养的一些年青球员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联赛水准,社会关注程度较几年前有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国篮球主管部门提出将CBA联赛“打造为除NBA外全球第二大、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联赛” 的目标。但是与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篮球联赛NBA相比我们差距巨大,NBA不仅将篮球比赛看成是一场比赛,更重要的看成溶合文化和娱乐的一项具有公益活动。可以说,NBA是公认的将篮球比赛、文化、娱乐相结合的一个精品。因此,主管部门要想实现成为世界第二大联赛的目的,就应该从篮球文化建设入手,把竞技运动注入人文精神,这样,我们的联赛才会有深厚的底蕴,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传统文化对NBA与CBA篮球文化的影响
记者曾经在采访姚明时问他在NBA打球与在CBA打球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姚明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其中的真谛:“这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打球。可以说到传统文化对各自篮球及篮球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个人本位、自我表现欲望强,富于创造、思维大胆开放,多元杂交、善于吸收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NBA不是简单地继承和沿袭,而是不断大胆地创新。在技术方面:不断会有新的技术出现。在战术上:不拘泥于某种固有模式,而是追求一种即兴的、随机变换的战术风格,强调个体对比赛的阅读理解能力。正因为美国人在这种“创新精神”和“崇尚个人”的民族特质文化背景下,造就了NBA本土运动员强烈的创新和表现欲望,同时也使NBA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都达到了其它国家短期内无法企及的境地。在个人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下,必然产生出更快、更猛、更强、更具观赏性、个性张扬的篮球风格。这样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球迷,也把球场看成自我个性展现的极佳之地,会利用一切可能来展现自我一面。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儒家“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保健性、技艺性和表演性为基本模式,以尚礼、宽厚、平和为价值取向的体育活动。使得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较为宁静、庄重。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培养出来的CBA运动员,更多强调的是整体配合为主,追求整体实力的提高,这样的理念对于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群来说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CBA篮球对于整体实力的重视以至于忽视了像NBA篮球的造星运动,这样的观念严重影响了球员创造力的发展,球员在球场上表现没有激情,性格沉闷,缺乏张扬的个性。这样文化背景下培养起来的球迷,在看台上只是一个单一的买票后的消费者,没有产生一种可以主宰比赛的冲动,没有认为对于球迷同样也是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
在中美两国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篮球理念,形成了篮球文化最核心的层次,基于核心层次的理解,不同的篮球理念从各自主场文化的外在表现上更是各有千秋。
二、NBA与CBA主场文化异同比较
主场文化就是指在这一特定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现象。球队所拥有的比赛场地、设施、口号、球场广告等文化载体以及拉拉队表演、球迷行为等活动形式是主场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
1.二者主场所在地异同比较
中美两国地域都极为辽阔,在主场选取地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是对于主场的选取必须考虑到很多的因素,其中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球迷数量多寡起了最大的决定权。同时,由于NBA上层领导者致力于把之建成一个跨国联赛,一直积极拓展海外篮球市场,如在国外举行季前赛,在多伦多设置了猛龙队的主场等。此外,NBA在考虑主场球迷购买力的同时,还注重主场所在地对球迷及世界的影响,如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一直否决赌城拉斯维加斯申请设立主场的请求就体现了NBA人文关怀的理念。
CBA在我国与其它同类型商品竞争还不具备绝对优势,所以CBA主场选择主要注重那些群众基础较好、球迷参与热情较高、地方政府较重视的中、小城市居多。如在河南济源、浙江诸暨、云南蒙自等篮球传统城市设立主场就是考虑到了上述因素。
2.二者球场视听系统异同比较
NBA主场经营者很早就认识到了视听媒体对于球队以及球迷的重要性。由于各球队实力较为平均,当主客两支球队处于拉锯战时,一名优秀的DJ手对球队的胜负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主队进攻时DJ手适时的播放进攻号,激励球员的士气;主队采用联防时播放出整齐划一的防守口号,采用紧逼防守时播放诸如“夹、抢、逼”之类的攻击性口号;对方罚球时引导观众手持充气棒、不断发出噪音来干扰球员的注意力等。除了播放这种以影响胜负为目的的音乐外,NBA主场还专门制作播放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来激励士气和娱乐球迷。如火箭队专门制作了《姚之歌》、公牛队会经常播放《I believe I can fly》、孟菲斯灰雄队播放猫王的歌曲等。
CBA主场也有自己的DJ师,也有自己的音乐,但是球迷稍加注意,就会发现CBA球场DJ在学NBA时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CBA在主队进攻时播放的进攻号倒是还有点类似于NBA,但给人的听觉反应就是一种很程序化的噪音,而不是根据球场的形势来适时的选取不同的音乐进行播放;客队进攻放的是清一色的“防守、防守”口号,同样也是不太在意场合的选取,更有甚者是有些主场所播放的防守口号一律都是美式的“DEFENCE”,试想一种文化移植到另外的土壤里面而不把之进行改良,怎么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呢?
中央多面电视在NBA的主场使用率达到了100%,球场中的电视不仅起到了对比赛的实时直播作用,也同时能够激起球迷的观看热情,以及更好的理解比赛。如火箭队主场出场时播放徐徐升起的火箭、公牛队主场出场时播放群牛狂奔的场面;技术统计、精彩动作适时播放;抓拍现场球迷有趣的表情、设计独特的标语牌等。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球迷,小牛队老板马克・库班更是把原来的4角电视改良为8角电视,可见其球迷第一的理念做得如何之细。
CBA球场一般都是用电子显示屏对比赛进行现场播放,且都置于球场的一侧,无论从视频质量还是各种信息的播放上,相比NBA来都有很大的差距。
3.二者球迷文化异同比较
球迷文化是主场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联赛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李元伟在诠释篮球文化的内涵时说:“服务球迷、服务媒体、服务赞助商”是办联赛的宗旨,可见球迷在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比较二者球迷文化异同对于发展我们的联赛是很有帮助的。
NBA已经走过近60年的历史,通过近60年的历练,球迷文化与联赛质量同步发展,尽管NBA主场现场观众多达2万余人,但是长期养成的传统使主场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像英超现场球迷之间的冲突,球员与球迷之间的冲突在NBA赛场上极为罕见,对于不喜欢的球员最大限度仅是抱以嘘声而非过激的物理行动上。主人翁观念是NBA球迷的看球动力,球迷与球队荣辱与共,球迷花钱不仅仅是来被动的观看比赛的胜负,而是希望通过亲临比赛的直接参与来影响比赛的结果:如为主队助威、为客队喝倒彩等。比赛看台也是展示球迷个性的舞台:如把自己打扮成自己喜欢球员的模样,设计出很具有个性的标语牌。此外,NBA看台更是一个优良的社交场所,吸引着政治、文化、经济名人参与其中,很多商业合同也是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CBA发展才10余年的时间,10余年时间对于一种文化的形成来说太短,尽管CBA球场座位数比NBA的少,但是CBA的上座率仍然不乐观。这与市民的购买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是一种消费观念的落后。CBA大部分球迷现场观看篮球是以球队胜负为标准,胜则喜,败则怒。球迷对于比赛的理解一般仅限于表层上,对于裁判错判误判以至于把主队处于不利位置时,轻则聒噪不止,重则矿泉水、饮料杯下雨般的扔向球场,主人翁观念淡
薄。因此,CBA球迷文化急需正确引导与规范。
三、结论
中美篮球理论在认识上有很大不同,见仁见智,但是从对于完善人的方面来讲,美国篮球已经走在了前面。NBA与CBA主场选择具有一定的共性,在选择球迷基础较好的城市基础上,NBA同时也注重主场所在地形象对整个联盟的发展和对球迷世界的影响。CBA主场在视听系统上与NBA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反映了文化的差距,也反映了科技的差距。NBA球迷更注重在看台上个性的张扬,并希望以此来影响比赛结果。CBA球迷更注重比赛胜负,对于比赛的理解较NBA球迷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文化差距是需要时间积淀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缩小。
作者单位:经飞跃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杨海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元.详解篮球文化理念――体育不单是蹦蹦跳跳[N].中国体育报.2005-6-2.
[2]程利群.论CBA联赛主场文化[J].体育与科学.2005,3:76-79.
[3]赵军.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中美篮球文化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 2002,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