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葡萄沟课件

葡萄沟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葡萄沟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葡萄沟课件

葡萄沟课件范文第1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感悟葡萄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利用对话与人热情相处。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采用的教学设备有:电脑、闭路电视、音响设备等,所需教具与学具有: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表演、游戏、自学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VCD《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大家来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鼓励。)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雅不雅克西?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学习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下面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四)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板书设计:

16葡萄沟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长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五、教学反思

1、尽可能体现朗读性,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会句子之后,应多让学生读,从读中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尽可能体现能力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学习葡萄干特点时,我要求学生来学做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通过反复地说,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葡萄干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教育了学生平时应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但训练下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只能抓住书本中的味道甜、颜色鲜、颗粒大来进行推销,可见,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口语锻炼。

葡萄沟课件范文第2篇

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必须加强语言文字

(字、词、句、段、篇)训练和语文技能(听、说、读、写)训练。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必须完成有关语文方面的训练。如我在教学小语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设置如下问题:(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分析课文时理解字义,课文学完之后,识记字形(字的训练)。(2)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第一句“人们敲着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先理解“四面八方”,结合句子理解词的训练。接着用这个词说句话(句训练)。(3)比较句子“人们敲着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与“人们敲着鼓从四面八方来了”(说训练)。(4)“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那么开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句训练)(5)第五、六自然段学完之后,要学生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段的训练)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6)学完每一个自然段我都安排足够的时间指导有感情朗读。在指导读的过程中要标出重音(写的训练)。(7)学完之后要求学生背诵喜欢的段(积累语言训练)。按照这样的训练项目培养了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及语文学习特点,我在设计教法、学法上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以教材为载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简洁明快、情感丰富的导语,能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一课时,在开篇时,出示课件(天安门周围镶嵌花朵图片),学生看着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北京是各民族儿童向往的地方,你们当中谁想亲自去看一看,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这时,我再提出读书要求,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按照要求,认真读书,潜心会文。

2.巧妙提问,引发兴趣

教师利用巧妙的提问,或设置悬念,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学习《蛇与庄稼》一课,我提出: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那么蛇与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进一步激发兴趣,让学生读文,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画出图示。然后学生归纳:蛇能吃田鼠,田鼠吃庄稼,由此知道了蛇能保护庄稼,说明蛇与庄稼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自主合作,主动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就是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葡萄沟》一文,学习第二自然时,采用的方法是:(1)大屏幕出示要求:①自读,找出描写葡萄沟美的句子,用

“ ”画出来。②从描写葡萄沟美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哪些词体会出来的?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先读找出的句子,再说体会:①第二句,从茂密、凉棚体会葡萄叶子美,长得茂盛。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句。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比作一个个绿色的凉棚。②第三句话,从一大串一大串,体会葡萄多而大。从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体会出葡萄颜色多而美。随即我出示课件(各种颜色葡萄图片)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些葡萄真惹人喜爱啊!维吾尔族人民真勤劳。③第四句,体会出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美。每一句学生理解后,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葡萄沟的美,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收获,由学生相互补充,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素质。

三、指导学法,教会学习

葡萄沟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42-01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更直观、更生动、更吸引学生等特点。对提高教学效率,对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起到积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如何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呢?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有些平时不易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用多媒体展示,更方便学生了解。如教学人教版第四册《葡萄沟》一课,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音乐,随着优美的音乐,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勤劳的维吾尔族人民用他们的双手把葡萄采摘下来,制作成了葡萄干,通过视频观看,孩子很清楚的知道了葡萄制作成葡萄干的一系列过程,这样的多媒体运用,让学生走进了葡萄沟,走进了葡萄园,在体验中增强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受。

2、利用多媒体具有动画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喜欢的方式他们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讲课过程中我经常制作一些活动的、色彩鲜艳的、学生爱看的画面。尽量使画面动起来,而且运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在画面中插入一些动植物的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我出示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的图片,并加上了动画,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认真观看,很清楚的就知道这些植物是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了。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课文难点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帮助教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第四册中《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为了表达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运用了很多四字成语。如:夜幕降临、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中比较抽象的字、词的理解能力还很薄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字、词的意识,为理解句子和课文内容打好基础,只有将抽象的事物转换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术它不仅能将大量的知识信息快速地反映给学生,而且还能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画面变得通俗易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真正能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教师根据需要选择了几张简单的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解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体会到词语的运用方式,为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课文情景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葡萄沟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在刚刚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但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师们头疼,家长们不满。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在识字领域不断探索,先后形成了以“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为代表的诸多教学流派。集中识字法注重汉字字形的生成性特征,引导学生把汉字归类识记,其培养的主要是学生对字形的类比推理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等其他能力的培养。“分散识字法”注重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生字教学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使生字的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显出来;但是他却不能解决字形是识字教学难点这一实际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玩中学,乐意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集中持续的时间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挖掘教材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乐识字。

开始识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告诉小朋友: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小朋友听了便十分有兴趣。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葡萄沟》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葡萄沟的精美课件后,问学生:“你们想去葡萄沟看一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课件,我故作神秘地多学生说:“昨天我在网上和维吾尔族老乡聊天,他悄悄地告诉我,如果聪明的小朋友能顺利地跨过一座生字桥,走过一段词语路,他就带我们去葡萄沟游玩。”顺势依次出示文章中的生字组成的生字桥,词语库中的词语铺成的词语路让学生开火车认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掌握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学生识字,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识字教学策略。

1.运用插图进行识字教学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文本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2.根据汉字构造进行识字教学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羊”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见课本图),用竹毛制成“笔”;如教学“山”时(见课本图),“山”字突出形状起伏。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第二、三册课本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容易记住。比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3.运用游戏猜谜进行识字教学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猪儿一个槽,一个猪儿吃,两个猪儿瞄――“心”。还比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4.给“字”配“画”进行识字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再如:闻,可出示图片,有个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等等……

5.编歌编诀进行识字教学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教学形近字时,编成“有水能泡茶,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如此一编,学生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6.运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中有不少音、形相似或者相近的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常常弄错。为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我常用归类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别。如在认识“辩、辫、辨、瓣、掰”五个字的时候,我们就采用注音、组词与偏旁解说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事实证明,我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且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识字法属于学生识字中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识字方法,其生命力一直较强,因此不能忽视。

三、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把它作为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一至二年级的“写字”的具体要求是: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与习惯是教师共同的任务与追求。学生在掌握间架结构时有点困难,我在教学中经常做“书法观察家”的游戏,我故意将字写得一边上一边下,或者将上下结构的字写成上下不对齐,或者左右结构的字写得太开,然后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些字写的对吗?怎样写才对?学生在观察中“悟”出了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写起来自然规范、端正。

葡萄沟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实践的紧要课题。在学校教育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指在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融进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设计出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语文教育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新途径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仅可以使记忆力增强,而且能活跃思维,发挥潜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适当的教学情境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 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突破重难点。

难点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某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化枯燥为趣味,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单,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二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传统的课堂形式单一,教法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分化。而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情景,解决了由于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使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多媒体,丰富积累,提供素材,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但由于将多媒体广泛地引入课堂,各种电教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客观事物在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感知事物,为情境作文教学解决了不少困难。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语文学习。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还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它对于构建以创新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处理教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忽视语文教学目标,技术占据主要位置。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引出的一个案例。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生产葡萄干的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学生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教学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这节课因技术应用得不合理而支离破碎,在有意无意间使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这位教师在整合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出现了偏移,信息技术占据了主要位置。语文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的作用。

2课件制作追求时髦化,过度追求感官冲击。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不能出现人灌或机灌,加强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但没有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多媒体运用呈垄断之势,忽视师生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