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生日的日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就业压力的增大,工作越来越难找。加上高职院校招收的生源比较差,高职大学生里有一大批厌学的学生进入了学校,怎样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笔者作为高职教师,针对身边学生的调查,对如何提高高职日语课学生学习热情的课题作了初步探索,主要成果如下。
一、高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体是高中毕业生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这部分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在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上都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自主性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样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心态变得浮躁,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此外,学习方法不当、记忆策略、认知策略等方法的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学习目标,进而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厌学情绪。[1]
其次,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层次不高。相比高校的大学生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稳定。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能为主,可能导致很多学生片面理解只要掌握技能就行,不用进行理论学习。这样就会使理论课的学习情绪不高,要是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进行解决。
再次,部分高职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相比较而言,高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但思想尚未成熟,情感不稳定,一受到鼓舞就大为振奋,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高职学生如果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学习,必定会目标模糊,理想迷茫,动力不足。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入学教育方式不当,高考挫折感未能及时排解。在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中,其重心还是停留在对学生学习目标、计划的安排方面,往往忽视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高考挫折感的排解,以至于高职学生带着低迷的情绪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不能排解心中压力,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其次,教材无新意,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有些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竟然没有固定的教材,教程都是一年换一套,没有长期性,这样就使得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没有继承感。此外,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远远不能紧跟时展的步伐,这样就使得学生感到课堂教学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不能学以致用。[2]因此,很多日语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也无法对他们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三)教师的原因
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学习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日语知识的重视程度。学识渊博的教师很受学生的欢迎,而敷衍塞责的教师则令人厌恶。枯燥无趣、教学死板的教师令学生非常担心,也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首先,一切向“钱”看。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很多高职学生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受不良社会现象影响,认为金钱比什么都重要,有了钱就什么都不怕了,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产生了知识不能当钱花的想法,结果导致他们有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很多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创业,一心想着赚钱,根本不学习。还有的女生追求高物质生活,个别女学生片面追求找到大款,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文凭第一。很多高职学生认为文凭很重要,认为有了它就取得了找个好工作。因此,有些高职大学生以为,上高职院校主要是取得一张毕业证,为将来找工作奠定基础,之余学不学到知识,这不是他们思考的问题。
再次,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大。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普通高校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高职学生由于社会认同低导致就业更加困难。还有性别歧视会使高职女生就业难上加难。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3]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高职学生容易出现失眠、神经紧张等焦虑综合症。
二、提高高职日语专业学生学习热情的策略选择
(一)善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好日语的最基本条件。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对日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的计划有全方位的了解,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态度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动力支持。在高职日语学习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引日语学习行为,从而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通过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使高职日语专业教学过程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继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策略学习,将其视为同等重要的工作,在教学中教育高职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来进行学习,采取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Abstract: Daily management of stud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its quality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Thus,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ers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is work,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daily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管理;高等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daily management;higher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71-02
0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决定了他们的思维相对上一辈大学生也更加敏捷,知识面也更加广阔。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能充分发挥日常管理的功能,而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在高等教育中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本文的研究对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日常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
1.1 有利于使大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评价标准及教学体系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距甚远。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用人单位主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评价人才的基础,而高等教育的过程又过于循规蹈矩,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高等学校必须意识到,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必须对现有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在努力贯彻党的教育路线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各高校也不得不面临优胜略汰的考验,因此,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其各项工作和制度进行不断地改革,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能使学生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具备合格的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竞争力,使各高校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1.3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单凭课堂教育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高效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日常管理即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大学教育不仅应包括课堂教育,还应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纪律、生活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等。这些就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学校应规范各种制度,并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如各种知识竞赛、各种才艺表演等)使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得到提高,使大学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1.4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而来的伴生物,对大学校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理解和接受任何现实或现存的东西,他们甚至对很多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现象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像对大学生“同居”、当“二奶”现象,他们认为是不道德的,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价值评价也表现得更加宽容,标准多重,表现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社会地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等。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觉得上了大学每天很无聊、空虚、沉闷,业余时间不知如何打发,大学不像高中时老师宣传的:大学是天堂,很自由,没想到大学学习很累,至于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将来要做什么?我最想要的是什么?将来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很多人没想过,所以这些学生机械地在大学里学习、生活着。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此时,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中古汉语韵母 阴声韵 日语音读(吴音、汉音) 对应关系
一、引言
中国人学习日语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日语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汉字。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不仅汉字,而且当时汉字的原音也被引入了日本。由于中国的时代和地域方言的不同,结合容纳了汉字原音的当时日本的文化状况,在日本也产生了多种读法,主要的音读是吴音和汉音。中国的日语学习者都能感觉到,有些日语汉字的读音和现代汉字的读音很近,但对大部分汉字来说日汉的发音还是大相径庭,其原因在于日语音读主要来自古汉语语音,而现代汉语语音从上古到现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此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所以很多情况下日语音读和古汉语语音很接近、相似,同时和现代汉语韵母、声母也有一定的对应规律,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若要究其原因,还要探究古汉语音韵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对应关系。本文主要考察韵尾为零韵尾即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中古汉语韵母,也就是阴声韵与日语音读(吴音、汉音)的短音的对应关系。
二、汉语音韵的发展时期和日语音读之吴音、汉音
在将日语音韵和汉语音韵进行对比之前,先介绍一下汉语音韵发展的时代区分和日语音读中的吴音和汉音。
1.汉语音韵发展的时代区分
汉语音韵发展的时代区分大致可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和现代音四大时期。上古音是指周秦和两汉时代的语音,《诗经》押韵和《说文解字》的谐声系统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语音系统;中古音可分为前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后期的隋唐时期的语音,《切韵》及《切韵》系韵书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语音系统;近代音是元明清时期的语音,元代的《中原音韵》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语音系统;现代音则是目前使用的语音系统。
2.吴音和汉音
由于汉字及汉字原音传入日本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地域方言和融入日本语音体系时当时日本的文化状况等原因,日语音读产生了多种读法,其中主要是吴音和汉音。吴音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入日本的,主要反映中国南北朝时期长江下游地方的音韵体系;汉音是由遣隋使和遣唐使传入日本的,汉音反映唐代中原地方的音韵体系。日本朝廷将汉音作为正音扶持,汉音得到了普及,现代日语汉字音的常用音大部分采用汉音。
三、阴声韵与吴音、汉音的短音的对照研究
吴音和汉音都来源于古汉语音韵的中古音时期,故现代汉语韵母不一样的汉字在日语音读中可能读作同一段的音,比如:他(tā)和多(duō)的现代韵母不一样,但它们的中古韵母一样都是「-a,且同属于歌韵系的歌韵部,所以他们的吴音汉音都读作ア段短音。我将中古韵母为阴声韵的日语常用汉字按其在中的所属韵系和韵部,分成各个韵系,将同韵系的汉字的吴音、汉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吴音、汉音皆为短音的汉字大致来源于以下六大韵系,下面将这六大韵系分开,具体考察韵书的同韵系的汉语语音特征是如何在日语音读的吴音、汉音中反映的(中古韵母的具体音值参照藤堂明保《学研汉和大字典》)。
1.歌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歌韵、哿韵、韵组成歌韵系。据统计,歌韵系所属的日语常用汉字的现代韵母有「-a「-o「-e「-uo「-üe五类。歌韵系的汉字的中古韵母主要有「-a和「-ua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开口呼与合口呼,共同点是主元音都是「a,且都是零韵尾。经逐字详细对照研究发现,此两种类别汉字的吴音、汉音皆为ア段短音,可以说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汉语原音。其中仅「靴字的吴音为エ段短音与其它汉字的吴音不一致,是一个例外。
2.麻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麻韵、韵、组成麻韵系。麻韵系所属的日语常用汉字的现代韵母有「-a「-ia「-ie「-ua「-e五类。我经过调查统计发现中古韵母有「-ǎ「-iǎ「-uǎ「-uǎi四类,韵母「-ǎ比「-a口型窄,中古韵母为「-uǎi的汉字仅「一个汉字。此四类中古韵母分别为开口二等韵、开口三等韵、合口二等韵、合口二等韵。将此三类所属汉字按类归并,并详细对比其吴音、汉音的对应关系。总结如下。
开口二等韵:吴音为「~ャ型或エ段短音两种音形,汉音为ア段短音。
合口二等韵:吴音为エ段短音,汉音为ア段短音。
三等韵:吴音、汉音皆译为「~ャ型音形。
以上类别中除了「字的中古韵母「-uǎi的韵尾为「i,其他皆为零韵尾,日语的吴音、汉音全部译成短音。
3.鱼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鱼韵、语韵、御韵构成鱼韵系。鱼韵系所属日语常用汉字的现代韵母有「-u「-ü两类。中古韵母由于介音的不同,出现了以下三类:「-io「-Io「-?o。三者的介音有点微妙的不同,介音「i比「I舌位靠前,イ介音较后者清晰;介音「?比「i的イ介音松弛。将此三类所属汉字按类归并对比,考察结果总结如下。
中古韵母为「-io的汉字:
吴音、汉音的音形一致,同为オ段拗短音「~ョ型音形,其中现代声母为「Y的汉字吴音汉音皆读作「ヨ。
中古韵母为「-Io的汉字:
吴音译成オ段拗短音「~ョ型音形或オ段短音,而汉音统一译成オ段拗短音。
中古韵母为「-?o的汉字:
吴音译成オ段拗短音「~ョ型音形,汉音译成オ段短音。
以上三种类别的韵尾皆为零韵尾,吴音汉音皆译为短音;主元音皆为「o,吴音、汉音的音形不一致但都译为オ短音。
4.虞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虞韵、韵、遇韵构成虞韵系。虞韵系所属汉字的现代韵母有「-u「-ü「-o「-uo四类。中古韵母也有四类,它们是:「-o「-iu「-Iu「-?u。韵母「-o为合口一等韵,其他三种皆为合口三等韵,但介音不同。将虞韵系所属汉字按中古韵母的四类分类对比,结果总结如下。
中古韵母为「-o的汉字:
吴音译为ウ段短音或オ段短音两种,其中「徒、「途、「、「吐、「暮这五个汉字的吴音一字两音为ウ段短音和オ段短音,汉音皆为オ段短音。
中古韵母为「-iu的汉字:
吴音译为ウ段拗长音或ウ段短音,汉音皆译为ウ段拗短音「~ュ(其中现代声母为Y的汉字的吴音汉音读作ウ段短音「ユ)。
中古韵母为「-Iu的汉字:
吴音译为ウ段短音,汉音译为ウ段拗短音或ウ段短音两种音形。
中古韵母为「-?u的仅「数一个汉字,吴音译为ウ段拗短音,汉音译为ウ段短音。
以上四种类别的中古韵母的韵尾皆为零韵尾,吴音汉音都译为短音。其中,合口三等韵的汉字的主元音为「u,吴音汉音皆译为ウ段音;而合口一等韵的汉字的吴音有ウ段音或オ段音两种,经我的详细调查发现:在《平水韵》韵书中分别属于虞韵、韵、遇韵的汉字在韵书《广韵》中分别属于模、姥、暮;吴音译为两种段音,可能跟这两个韵系的主母音的不同有关。
5.支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支韵、纸韵、韵构成支韵系。支韵系所属汉字的现代韵母有「-i「-ui「-ei「-uai「-er五类。据调查,中古韵母共有18种,具体可分为开口三等韵和合口三等韵两大类。将此两大类的所属的汉字分类对比,其结果总结如下。
开口三等韵的汉字:
无论韵尾为零韵尾或「i韵尾,吴音汉音都译为短音,吴音译为イ段、少数译为オ段、极个别汉字译为エ段短音,汉音皆译为イ段短音。
合口三等韵的汉字:
吴音、汉音皆为イ段短音或者吴音汉音皆为「ウイ型音形,或者吴音为「ウイ型音形而汉音为イ段短音。韵尾有零韵尾或「i韵尾两种,但零韵尾与短音和「i韵尾与「~イ型音形的对应不绝对。也就是说,零韵尾可对应「~イ型音形,「i韵尾可对应短音。
6.微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微韵、尾韵、未韵构成微韵系。微韵系所属汉字的现代韵母有「-i「-ei「-ui三种,中古韵母有三类,具体可将此三类分为开口三等韵和合口三等韵两大类,将微韵系所属汉字按此两大类分类具体对比各自的吴音、汉音对应关系,发现:
开口三等韵的汉字:吴音为エ段短音,汉音为イ段短音;其中「祈字的吴音既可以读作エ段短音又可以读作イ段短音。
合口三等韵的汉字:大部分汉字的吴音汉音都译为イ段短音,极少数汉字的吴音译为エ段短音。
以上两种类别的汉字的中古韵母的韵尾都是「i韵尾,但在日语的吴音、汉音中都对译为短音。
四、结语
以上对中古韵母为阴声韵的汉字的日语音读的吴音、汉音的短音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综上所述,吴音汉音与汉语中古音有着非常紧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说,吴音汉音的译音很好地反映了汉语中古原音,同时也结合了自身日语音韵体系的特征。通过对中古音韵与日语音读的吴音、汉音的对照研究,可以加深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汉字之间渊源同一的理解,这对日语学习、对汉日音韵研究都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藤堂明保、加纳喜光学研汉和大字典.日本:学习研究社,2008.4.
[2]藤堂明保.と日本[M].日本:秀英出版,1992.3.
[3]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2.
论文摘要:作为日本武士的必修之书,《叶隐闻书》在日本历来受到广泛的推崇和传播,该书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武士道文化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诚然,武士道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该书所提及的武士道准则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评价,以期对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能有所借鉴。
武士道所宣扬的“忠孝仁爱、大义拘死”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种武士道的特殊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其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往往被一部分人用来作为获取政治资本的工具。以至于到了近代,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中,我们从日本军队的种种残暴行为上,仍旧能看到武士道的潜在影响力。因此,我们研究日本文化一也必须从对武士道的了解开始。而《叶隐闻书》正是一部全面介绍武士道的经典作品。
《叶隐闻书》完成于1716年,是由江户时代佐贺藩主锅岛光茂的侍臣山本常朝口述,由一个名叫田代阵基的武士笔录而成。关于“叶隐”一词的来历,说法也有多种,现在已经成为了武士的代名词。该书采用论语体记述了武士必须遵守的德行,作为一部了解武士道文化的史书而广受推崇。然而,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武士道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面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学习和研究日本的武士道文化,目的也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其积极的一面,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和使用;而对其消极的一面,我们也要有所了解,采取扬弃的态度。
一、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念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对日本人的礼仪观念、服务意识推祟有嘉。正如叶渭渠先生所指出的,武士道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构成现当代日本人的价值观之一”。可见,作为现代日本社会道德规范的源泉之一,武士道文化也是具有其积极可取的一面的。下面我尝试着做了一些归纳,认为日本的武士道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所借鉴。
1、执行任务一丝不苟,毫不懈怠的态度
中文版全书十一卷,有多处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如卷一中“常朝君总是在前一天晚上,把要做的事,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充分……然后一一记录下来”(P9:16)“递送重要的信函和文件时,途中一定要牢牢地握住,片刻也不能离手…"(P31;61)。卷三中直茂公担当龙造寺的警戒时“手冻僵了,但刀依旧不离手”(P130:21)卷七中生野织部君正在吃饭时接到住君传唤,别人劝他吃完饭再去,可他却说“那种机智是小聪明,我等一听到招呼,吃饭就没有味道了。”常朝对其的评价为真是个认真、正直,一心一意的人(P257 ; 44 ) ......
以上虽然都是讲的武士奉公的事情,但是我们从中也能看到他们做事情时的认真态度。这一点,或许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片废墟的日本能够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因为战后的日本人从武士道传统那里继承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作风。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普遍缺乏积极认真的处事态度,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的武士的那种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精神。
2、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思想境界
卷二中年轻时没有超越苦难的经历,必然不堪苦难的折磨…...(p68;1);卷七中成富兵库说:“战胜敌人,先要战胜我们自己”(P235:1)e“年轻时要跑,要吃苦,然后渐人安逸”( P257 ; 45 )。中国也有“要战胜自我”、“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等说法,可见二者有相通之处。有时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得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能半途而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耐力的一种考验,要战胜自身的惰性。年轻时不要怕吃苦,要努力拼搏、奋斗,才能在老后享受安逸的生活。
中国文化中也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说法,体现的也是与之类似的思想。而这一点,也是我们要从《叶隐闻书》中学习的精神之一。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象武士那样,具备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和毅力。
3、时刻警醒,保持高度的危机感
有关这一点的论述,在《叶隐闻书》中有多处,也是常朝‘反复提及的地方。如书中“只做一件事,不仅要握其要害,还要……将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P52;141);“当下就是紧要关头,紧要关头就是当下。如果把当下和紧要关头区分为两个问题来思考,一遇到紧要关头就来不及了”( P81 :42 ) “千万不能放松自己,有时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应该随时准备,以便及时应对”( P32 : 64 ) . ..…虽然我们所处的社会与武士的年代已经相去甚远,可看到这些,就不由得想到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远比中国要强。假设同样是发生一场地震的话,或许在中国发生的地震级别还没有在日本的高,但是伤亡人数却总是中国比日本要高。对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民族的危机防范意识。除了他们生活的环境之外,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武士道文化传统吧!这种危机感在《叶隐闻书》一也有很重要的体现。由于日本资源缺乏,所以他们注重循环利用、注重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因为,他们要考虑更加长远的利益。
而反观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历来是以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的“涣涣大国”自居。在危机意识方面确实要落后于邻国日本。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也逐渐在改变传统观念,开始关注节约粮食与能源,开始重视保护环境,垃圾回收再利用等,“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我们的治国方针之一,也可以说是加强了危机意识吧!
4.辨证的、是非分明的处事态度
常朝的言论中,也不时的体现着辨证的思想观念。如“好事过头了,也会转化为坏事”( P103 :105 ) ;“用心要有内和外两方面,没有内外的用心是没有任何用的”(P104;111)。卷四中胜茂公说遇到难于决断的事先放一放,不久事物的道理自会清晰起来(P138;1)等等。这些地方无不体现出了哲学上的辨证思想。正如老子所主张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一样,好与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这些思想正告诉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而应该多方考察,明辨是非。
卷七中牛岛因妻兄做坏事受牵连,别人劝他务必与妻子离婚,而他却说“让无罪的妻子离去是不合义理的”( P253 :36)此处正反映了武士道中“善恶分明”的处事态度。不要为了保全自己而去连累无辜的人。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是不一样的,在古代中国,多有“贼的儿子也一定是贼”的思想,因而,一个人犯死罪,往往不辩是非,全家人都受牵连致死,这中观念很不可取。 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应该具备分辨好坏的能力,是非分明的处理问题。因此,我们也应该将辨证的,明辨是非的思想观念发扬光大。以上思想在《叶隐闻书》中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和改进之处。
二、消极的、不可取的武士道观念
与前面介绍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可作为借鉴的地方相比,《叶隐闻书》中还有一些日本武士道所特有的思想,我认为这些思想都是不可取的,需要扬弃或引以为戒的。
1、关于切腹自杀与“报恩”的思想
武士道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死有关的,那便是切腹自杀。正如常朝自己所说“将死的念头置于平常之中,那就是武士道”、“武士道就是选择死亡”……可见,死亡意识在武士道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武士,随时都得作好赴死的准备。《叶隐闻书》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为报恩或追随逝去的主君而切腹自杀的例子。卷六中助右卫门父子因对家内管教不严被命切腹。命令到达时,父子二人正下围棋,于是说“总得把围棋收拾好,等一会再欣赏我二人的精彩切腹”并有十八个家臣自愿请求追随主人一同赴死(P204;54)。从此处描写可以看出武士在自杀时没有丝毫畏惧与退缩。他们已经把切腹视如平常之事。卷八记录了被流放到外地务农的大岛外记听说主君胜茂公去世的消息后,感激主君恩德,回到家里切腹殉主的故事(P273;15)卷七中中野内匠茂利,担心做了浪人的外甥清做卫门日子难过,便把自己的知行地分给他,照顾其生活,不久内匠去世,清左卫门作为回报,切腹自杀(P234;3)类似的记载在其他各卷中也有还多记载。
为了报答主人以及他人的的恩情,在对方去世之后以自杀的方式追随殉葬,以此报答其恩情。这一点,可以说是武士道文化中所特有的。然而,我个人觉得这种观念并不可取。其实感恩有很多的方式,不一定要选择自杀。而这也是武士道与中国传统思想不一致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贵族或地方统治者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家臣,在主君去世后,他们往往是选择拥立并辅佐幼主来报答先主的恩德。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三国时刘备托孤的故事了。试想,如果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时选择自杀追随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蜀国与吴魏三足鼎立,共分天下的局面了。而且,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先帝老臣辅佐幼主的故事。这一点,与日本的武士道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我认为中国的方式要更可取一些。
2、关于保护主君与策论的问题
书中还有两个在动乱中保护主君的故事。一个是大石小介在宫中潜人坏人乱成一片之时不顾其他独自守卫光茂公的故事(P236:8)。表面看来大石的做法是一心一意为主君安危着想,其实也有不可取的地方。试想,如果所有人在发生动乱时都只考虑主君一人的安全,寸步不离守卫主君而不管其他的话,可能会被敌人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分散瓦解,从而导致很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另外一个讲的是上野利兵卫醉酒后与下人打斗,不甚落水,在下人占上风时,另一个男仆救主心切,出手将下人砍伤…没想却因此致使主人利兵卫因有损武士颜面获刑被杀头(P257;46)。此类描述在全书中不算多,却很有代表性。它启示我们保护别人,帮助他人时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否则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武士道与杀人练习
《叶隐闻书》中另一个应该极力屏弃的糟粕之处便是书中提及的作为武士自身的修养的一部分必须不断的进行杀人练习来壮大和保持自己的胆量。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山本吉左卫门…五岁杀狗,十五岁时杀死刑罪犯。过去的人更是如此,十四五岁,就被迫积累杀人的经验。胜茂公年轻时,也被直茂公命令练习杀人…作者还特意加注释说“近来孩子们从未有过杀人经验,这才是武士道最大的隐患”(P237:14);另外还有中野数马小时候就胆大,一到二十岁,更是敢做敢为,一有被处以死刑的人,他就会跑到刑场,索取罪犯的首级或身体,运回自己家,放在院子里,亲自练斩…(P247;21)。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可是在《叶隐闻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全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人人诚惶诚恐,杀人或是被杀,随时都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虽说现在已经步人了文明社会,不会再有随便乱杀人的事情发生。可是,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的话,就会发现,武士道的这种思想其毒害是非常严重的。其主要体现在近代日本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多次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甚至开展“杀人比赛”,手段极其残忍。此外,还有电视剧中日军军官命令年轻的属下刺杀被捆住手脚的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的画面……不把受其统治的地方的人的生命当回事儿,这种不尊重人的生命权利的做法,在现在看来,也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的。武士道糟粕的毒害之深由此也可见一斑。为了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很有必要彻底清算这些武士道思想的遗毒,使其不再危害人间。
4、武士的名节与面子观
在《叶隐闻书》中还有一个关于武士道的消极影响就是武士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惜牺牲他人性命。他们把自己的名节看得比他人的生命还要重要,这一点也是不可取的。书中记载:松浦嘉左卫门在与人下棋时,久次兵卫从旁观看,因他有脸抽搐的毛病,不时的眼斜畸歪,松浦因不知情误会了久次兵卫产生口角,事后弄清原委,松浦嘉左卫门便切腹自杀了(P240;19);直茂公接见来使神代胜利,神代送了一把小刀给在一旁服侍的小姓小左卫门让他切西瓜,后来直茂公发现小刀是黄金做的,认为手下收受外人贵重物品有损自己颜面,便命小左切腹自杀了(P246 ; 29 )。类似的记载还有多处,无不反映出武士将白己的名节看得非常重要,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节与面子,不惜杀死身边服侍的人。
面子重于生命,为了面子他们可以自杀、也可以杀人,而对死得不够光彩的人,则在其死后还要遭受名声上的指责,甚至是来自家人的唾弃。我认为这些都是武士道中不可取的。在不违背原则立场的前提下,还是应该以尊重人的生命权利为重。
5、其他消极的思想和观念
根据联合国大会第a/res/55/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200*年5月22日是日期变更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请各地环保部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现将《国家环保总局20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纪念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供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环保总局20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纪念活动方案
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2001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确定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为了做好宣传纪念活动,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根据2001年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制订此方案。
一、举办外来物种管理研讨会
1、时间:2001年5月21-22日
2、地点:珠海
3、主要议题:
(1)世界外来物种的现状和经济利弊分析;
(2)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对策;版权所有
(4)外来物种引入的指导原则;
(5)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国际协议和政策探讨;
(6)引进外来物种与加入wto的关系;
(7)中国外来物种引入现状、案例、影响和对策;
(8)中国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探讨。
4、参加人员: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员、国际专家。
二、媒体宣传
1、报纸宣传
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
形式:由管理部门领导和专家撰写文章。
内容:生物多样性基本知识,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对策等。
2、电视宣传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形式:专家访谈、播发宣传资料片。
内容: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等。
三、组织地方开展宣传活动
1、通知地方环保局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已改期,要求地方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纪念活动。
2、为地方开展活动提供指导,提供有关背景和有关宣传材料。
四、生物安全培训班
1、时间:200*年5月14-17日版权所有
2、地点:南京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