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后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实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历史的必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能够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良性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后勤社会化实体将如何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和统一,以促进后勤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机制后勤产业
高校后勤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性的工作,没有后勤作保障,教学科研就上不去,高校教育就无法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今天,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设施问题和管理水平滞后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并已成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笔者认为,除进行运行机制上的转变外,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体制上的转变,只有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后勤社会化具有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时代的需要
我国的高校把教学、科研和师生的生活混在一起,存在诸多弊端,如事业经济来源单一化,
消费市场封闭;供给制、福利性等“小而全”的服务特征和运作方式,造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超负荷运转的包袱越背越重,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人财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致使有限的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教学科研水平上不去,办学效率不高。因此要加快学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变把高校办成小社会的状况,逐步使高校从沉重的负担下面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完成社会赋予它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在为学校师生服务的经营宗旨不改变的情况下,把生活部分分流出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建立起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师生员工服务,就成为目前高校求得发展的关键。
二、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良性发展
几十年来,我国高校后勤工作的运行,完全是依靠拨款驱动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需将后勤逐渐从学校分流、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服务型企业实体。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法人企业。后勤成了企业后,其运行机制就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因此,高校后勤改革应以体制改革来促进运行机制的转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良性发展。
1.改拨款制为收费制
要使学校后勤真正走向社会化,就必须建立起后勤服务的收费机制,没有这个转变,也就不能最终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学校,要改变过去那种给后勤的行政拨款方式,要让后勤通过自己提供服务来收取费用,学校可以有选择服务方的权利和余地。
2.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后勤队伍建设
解决高校后勤社会化运行机制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前提条件就是加强学校后勤队伍建设。目前的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队伍是一支缺乏后劲的队伍,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来讲是第二次创业,不把队伍建设好,解决管理层面和运转机制矛盾的问题,就会影响后勤社会化的进程和效果,也就不能最终达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当前要做的工作,一是要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文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以及适应性;二是要加强对后勤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三是需要选调、招聘精兵强将来加强和充实后勤队伍,才能保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发展。3.改革劳动人事用工制度
按照社会化方向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劳动人事用工制度,定岗定编,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
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双向选择,以岗择人;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正式工与临时工的界限,干部实行聘用制,工人实行合同制,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4.改革产权制度
这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后勤实体都不具有法人资格,没有与学校进行产权界定。学校的财产也是国有资产,按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后勤实体最终都要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即现代企业的轨道。那么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设法得到解决,因为它关系到学校后勤实体的生存与发展。
5.改革财务管理制度
为保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使高校后勤实体真正“剥离”,必须改革现有的学校财务拨款制度,将按人头计费拨款改为按工作量和任务计费,这是使后勤变拨款服务为收费服务的一个重大机制转变。当然,在财务管理上,可能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不一样,但是,如果不改革拨款制度,后勤社会化改革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出现干不干都拿钱,没有效益不干活也要钱,甚至给少了还不行,这样又会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在校内分解经费时,应将公用指标分解到户,促使后勤服务工作按经济规律办事,超支不补,节余归用户单位留用,能有效地抑制公用经费上涨和无人负责的问题。
6.建立监控机制
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是对后勤工作实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通过职能部门进行督察,也可以让服务对象参与督察等多种方式,对后勤的服务质量、经营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把检查结果反馈给后勤各部门,并定期公布督察结果。监控人员也要将后勤的服务宗旨、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质量要求及检查督促制度公布于众,让服务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建立有效监控制度,让服务对象了解、认识后勤工作,促进后勤不断深化改革。
以“三从四德”为行动纲领
俗话说:有德有才是成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作为“不上讲台的老师”,高校后勤员工不仅要成为业务技能方面“骨干”,而且也应成为职业道德方面的“楷模”。
“三从” 一从勤。要深入一线,练好五勤功即“勤动手、勤动腿、勤动脑、勤动眼、勤动嘴”,多走一段,多看一眼,多想一下,多问一下,多动一下,工作便会多点成效、少点漏洞。后勤服务工作是一项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后勤人应坚持“从勤以待,以勤为径”,当好勤务兵,勤下苦功,练好内功,才能多立新功。后勤不“后”,贵在“勤”上。二从细。高校后勤工作层面多、范围广、任务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如在环卫工作中,如果不注重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不注重一处死角可以影响整体形象。相反地,关注细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细节是失误点,也是闪光点。后勤工作应坚持“从细以求,以细为要”,从细节处着眼着手着力,在细节处寻不足、找突破,立求长足进步。三从严。做好高校后勤服务,离不开“严”字把关:严管理、严要求、严监督、严责任。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广大师生日益增长服务需求,后勤人唯有严于律己,坚持以“从严立身,从严做事,从严治学”,以严要求、高标准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定位、自我完善,才能出精品、创佳绩。
“四德” 一有勤奋好学之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变化,后勤员工唯有“以不变应万变”,坚持“终身学习”不放松、不放弃、不放手,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珍惜每次学习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与业务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二有忠诚实干之德。比尔・盖茨指出:“忠诚是员工一切美德之首。”一名合格员工应弘扬、践行这种美德,坚持忠诚信念不动摇。相信、认可、支持、维护公司,增强工作归属感、使命感、荣誉感,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履其责、用其心、尽其力”。工作中有委屈时不抱怨,有得失时不计较,有困难时不退缩,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说实话、办实事、重实干、求实效,保质保量完成每项工作。三有无私奉献之德。后勤人需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作在前,休息在后”,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早出晚归是理所当然。特别是在每年迎新等重大活动,抢时间、抢速度、抢质量,需没日没夜地连日苦战,因此,作为后勤人要能“吃得下苦,受得住累,经得住熬,耐得住寂寞”,即便没有鲜花、掌声喝采,也有“甘为孺子牛”默默奉献的风采,即便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有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情怀。四有持之以恒之德。就像海尔集团张瑞敏所说:“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持之以恒对后勤工作尤为重要,后勤人应坚持“三个不变”(即目标不变、标准不变、力度不变),做到“三个一样”(有人无人一个样、检查不查一个样、平时假期一个样),确保工作天天有质量、日日有成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用“三心二意”为思想导航
一有责任心。俗话说:“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防火墙。”作为员工应牢固树立与公司同呼吸、同命运、同发展、同奋进的责任意识; 做到有职必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必自责,我的工作我负责,勇于承担责任。二是感恩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公司栽培之恩,感谢领导知遇之恩,感谢同事协助之恩,用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公司的具体行动,用真诚守候的心态去守候我们赖以生存的公司,热爱公司,珍惜工作。三是平常心。古人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后勤人“身在后方”,应始终保持从容、平和、淡定的心态,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不心浮气躁,应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受得住委屈、谋得住事,甘为人梯,甘当绿叶,不求事事尽如我意,只求无愧我心。
【关键词】高校 后勤 效率 管理
效率管理指企业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组织及其内部流程进行细化分析,将企业管理体系的不足进行补充与完善,确保企业高效地运营。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途径与保障,效率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
企业效率管理在高校后勤的运用应充分结合后勤当前的状况,从观念上、机构管理上和制度上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1.吸收经济、管理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系统学、控制学的基础上建立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研究体系,确立效率管理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后勤部门普通存在一线管理人员为严格控制生产质量和安全而地选择加班或放弃休息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也严重地束缚着学校后勤事业的成长与发展。随着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校后勤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因素的不断变化,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难度有了进一步加深,为确保学校后勤服务优质、全面和可靠,后勤管理人员着实需要对原有的经营策略做出一些改变。后勤管理事务烦杂,风险较大,管理人员应尽量科学地安排企业的人力和资源,利用现代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确保工作有重点,策略有要点。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效益盈余是社会企业开展业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高校后勤也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建立和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努力谋取后勤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收益。
2.效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
强调以可行的效率标准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动,把效率作为管理活动的宗旨,构建完善的效率管理体系。提高效率的第一步是任人唯贤选拔好员工,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对基层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试、择优录用,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水平。提高效率的第二步就是要督促每个员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保证个体效率的充分发挥,让企业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以最快的时间换取最好、最多的结果。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过程中发动员工献计献策,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努力提高企业运行的整体劳动效率。众人拾柴火焰高,倡导团队协作精神,讲求团队工作效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定比单一管理人员的专断独行要强得多。为更好发挥员工作用,学校后勤部门要试行建立和完善班组会议制度,要让普通员工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小组会议能让员工相互影响,相互信任,免除隔阂,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可以贯通融合,亲切领会,保证实行,是企业管理事务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3.效率的提高来自于制度的保障
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组织机构的队伍建设,促进权、责、利在组织机构里的有效统一,另一方面还要充分结合岗位责任制的实施,严格各项操作规程,让员工在制度的保证下高效、安全地完成自身个体工作。现实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管理人员不分轻重缓急,大小事务一把抓的情况,工作没有重点,自身工作效率低下,顾此失彼,同时还顺延影响到其它员工,让别人工作也无所适从,错乱无章。有效利用手中的权力,让权力发挥最大作用也是一门技巧,科学授权、适度授权和有效地管权在繁杂的工作中起着颇为重要的作用。管理权力的下放一方面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把握方向,适当决策。另一方面,权力的下放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员工参与企业事务管理,监管工作可以做得更全面、更到位。权力的作用也是双方面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工作范畴内能方便用来做实事、做好事就最好。
4.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热情
除基本的制度保障外,还应看到个体自律在工作中所激发的更大能量和巨大动力。高校后勤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员工的自律作用比其它行业部门显得更为重要。员工自律不是无条件产生的,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协调是员工自律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密切关注员工需求,让员工更多感受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让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管理过程中,实施高效的绩效奖励制度也应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奖励员工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而惩罚员工则以教育改正错误为目的,绝不能因此而非对员工有不适宜的看法。制度约人,而公平、公开、合理的工资发放机制和员工福利的全面保障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扮演着软性制度的角色,这种制度的巧妙运用不仅能驯服人的心灵,还可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和进取心,进而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潜能,为企业创造高效益。
参考文献:
[1]《组织中群体效率管理》,黄俊锋,商场现代化,2005年1月
[2]《高效运营离不开效率管理,吕成华,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4月
1.要将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后勤工作者作为后勤服务的执行者,只有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好,才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将强化服务意识贯穿制度建设始终,只有在后勤制度的保障下,才能促使后勤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真正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才能促使后勤各部门、各环节工作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总目标的实现。
2.要将以服务学生为主体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后勤服务无可厚非就是为全校师生服务,尤其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是后勤服务对象的主体,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与后勤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衣、食、住、行、学都离不开后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后勤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后勤部门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还期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不仅要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与环境,而且期待创造更好的文化氛围。因此,高校后勤承担着艰巨的后勤服务工作任务,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育人责任,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高校后勤要将以服务学生为主体贯穿制度建设始终,通过制度保证后勤服务工作者能更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的需求真正变为满意的现实。
3.要将服务教学、科研、开发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教学、科研、开发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后勤就是要为教学、科研、开发提供优质高校的服务,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消除教学、科研、开发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因此,要将服务教学、科研、开发贯穿制度建设始终,通过制度保证有一支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队伍为教学、科研、开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学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要将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后勤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是后勤服务工作的头等大事,尤其作为人口密集的高等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要将安全工作贯穿后勤制度建设的始终,通过严密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强化高校后勤安全意识,落实高校后勤安全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高校后勤既要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更要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校后勤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各自高校实际,突显“五性”
1.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增强针对性
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需要,做到切实可行;又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性质及工作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不能一概而论,泛泛制定。针对不同的后勤服务工作,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能促使每一项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按部就班的有序进行;能让管理者有效实施对工作的检查和员工的管理及监督,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具有操作性
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规范,一种强制性的要求,高校后勤制度建设,首先要充分考虑员工适应制度的能力,要松紧有度,如果制度太严,多数人难以做到,就很难追究责任。如果制度太松,等于形同虚设,也就失去了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意义。再者,制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摆设,有明文规定,就要有具体执行措施;有考核标准,就要有量化规定,这样才利于制度的执行操作。最后,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健全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机制,公正、公平的监督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坚决杜绝不按制度办事、采取各种变通手段现象,导致各项制度流于形式。
3.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各自高校后勤实际,重视传承性
高校后勤制度是在后勤改革管理工作中,紧密结合各自高校后勤实际,适应各自后勤事业发展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做法形成的。高校后勤制度是实现高校后勤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高校后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现有制度的传承性,对现有利于后勤事业发展的制度就继续保留并贯彻执行。对有碍于后勤事业发展的制度要不断完善、创新,使之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
4.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体现创新性
高校后勤制度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要适应高校后勤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要按照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原则的要求,对单位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对空缺的相关制度及时创建,使单位各项工作和履职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体现创新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
5.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彰显文化性
1、可为高校实现科研教学工作提供必需的基础物质保障
科研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但是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后勤管理运行体制的配合和协调。高校后勤部可为高校提供必需的教学设备、场所等,使师生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学习、生活,保证科研教学工作如期进行,进而达到预期教育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是否健全、合理,运行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教学工作是否可以高效运作和高校整体工作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是保证高校科研教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推动器。
2、可合理配置高校现有的资源
对于高校,国家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教育投资,且金额不菲。怎样才能保证这些投资可以有效分配和使用,直接关系到是否真正使高校得到可持续发展。高效后勤管理运行体制可以有效、合理地分配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佳使用率。
二、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模式需革除的弊端
1、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很多人都认为,高校的主要工作是科研教学,后勤工作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科研教学需要即可,因为对高校的评价不会将视线盯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上。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后勤管理人员在改革面前,自然缺乏自主的改革意识,更别提实际行动,导致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进展缓慢。此外,高校后勤其实是一个小市场,应该走市场化路线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很多高校师生认为后勤服务就应该免费、无偿,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下,自然无法理解、支持后勤工作的开展。
2、后勤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管理运行机制模式矛盾突出
在高校改革的大潮中,后勤管理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但随着深层次发展,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如事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多,后勤和校方工作关系及职责划分的不明确,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资源被浪费,高校师生对后勤工作的不与时俱进的负面评价等,这些都是体制不合理、矛盾突出具体表现。另外,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体制、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形同虚设,执行力欠缺,这些不但使后勤和高校的关系不和谐,也影响了后勤管理运行工作的后续发展。
3、后勤内部容易出现利益冲突
后勤部门经过发展,钱物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后勤员工的素质不一定得到了提高,很多人还是思想向“钱”看,再加上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利益关系比较复杂,有老员工和新员工,有在编员工和非在编员工,且学历、待遇等有差异,如果存在分工不均、工资待遇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工不同酬等情况时,就可能会导致后勤极易出现利益冲突,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后勤部非编员工经常会出现维权行为,导致的发生,这也加大了高校后勤改革难度。
三、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改革举措
关于上述弊端,高校的领导、师生有意见,其实后勤部门的人员自身也有想法。只有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究,才能使高校后勤部高效、有效地运作,改善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才会找到后勤的发展出路,改革势在必行。
1、强化内涵,全面提升后勤内部管理的软实力
后勤管理运行体制要想长远发展,就要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如果后勤人员脱离服务需求,放弃服务宗旨,就和社会一般企业无异了。后勤部应制定好本部门的各种管理制度,靠制度来引导和管理本部门人员。坚持内部公平的原则,多劳多得、同工同酬,这种和谐的制度一旦确立,就要大家一起严格遵守和执行。要做好改革,后勤部还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队伍。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业务培训,高校后勤部的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经常开展且效果能立竿见影,但对于员工的思想认识、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往往会忽视。其实这些才是促进后勤部长远发展的最终力量,它们影响着后勤人员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发挥。
2、提升服务层次,树立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
现有很多高校的后勤部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认为基本满足高校需求即可,这样的工作理念应该有所改变,要自觉地树立起—切从教学科研和师生的需求出发,不断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以后勤服务来促进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发展的工作理念。后勤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满足师生的需求是后勤的工作落脚点,解决好师生的生活问题、创建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甚至为大家及时公布的高校教师的电话薄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树立了这样的工作理念,建立起高校后勤组织者和被服务者的新型关系,后勤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有所提高,主动配合,了解师生需求,强化责任意识,尽自己的所能为师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后勤服务,进而实现后勤管理运行体制的市场价值。
3、认真贯彻节约原则,建设节约型高校
节约原则是后勤管理部门应该牢记的一条原则,后勤管理人员要通过改革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来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切实做好高校的开源节流;还要经常对高校师生进行爱惜粮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等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节水、省电器具的推广工作。同时还应该艰苦奋斗,通过发展生产来增加本部门的收入,用这些收入来改善高校的办学硬件条件和师生、本部门员工的生活,进而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节约体制。
4、建立相对开放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的市场环境
从高校财政拨款中剥离出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很多高校后勤部的特点,从这个层面来讲,高校后勤部其实是“企业”,企业就要遵循市场化规律和价值规律,形成一套由市场来驱动的管理运行体制。高校后勤部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市场,不仅要讲究市场效应,还要讲究社会责任,市场价值规律会受限,是不能完全开放的市场。这就要求高校领导正确认识后勤部的职责,减少行政干预,承认其社会化,允许其将市场利益和高校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其提供相对开放的市场环境,允许其取得合理的利润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有效结合。尽管高校需求主体相对稳定,但是竞争也是现实存在的,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高校后勤工作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稳固好自己的阵地。
5、要依靠政府、高校的大力支持
大部分的高校都属于“吃皇粮”的现状,因此资金上的短缺一直是高校现存的状况。高校很多后勤工作的开展需要资金的注入,因此后勤管理运行体制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提供的资金投入和支持。有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后勤就可以有更大的自为高校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和服务保障,加快高校发展,因此最终受益的还是高校本身。另外后勤管理运行体制遇到的瓶颈是政策问题。高校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存在于高校母体,后勤部的工便带有某些公益性质,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应该适当对高校后勤部减免税收征收,促进后勤改革的进行。高校后勤改革不断在发展和完善,需要政府和高校对对其资金、政策上的持续关注,更好地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推动高校科研教育工作的发展。
6、借鉴国际先进例子,探究适合自己的后勤管理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