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指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范文第1篇

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之所以会有缺陷,是由于应计制会计(权责发生制会计)本身缺陷而导致。

应计制会计中存在诸多估计和主观判断的因素,这使人们对同一个会计的问题处理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999年财政部对全国110家酿酒企业会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02家收入、费用不实,虚假利润共计13.88亿元。2001年初,审计暑公布的对1290户国有企业的审计结果显示,会计报表不实的占68.46%。在对159户的企业的抽查中发现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这一话题引起了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但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能否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防范企业盈余操纵,还是个未知数。

从契约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合约,具有不完全性。

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最终会导致两种行为:“效率”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效率”行为指把会计政策的灵活选择权(即会计操纵权)安排给管理当局,可以帮助其实施经营策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机会主义”行为指管理当局在签约后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使契约各方的财富重新分配,尤其是从事有利于管理当局自身的财富再分配。因此,即使在没有违反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前提下.公司同样可以通过对应计项目的适当控制或者对应计收入和配比费用进行调控,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目前,我国对于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指标的研究还很少且零散,由于我国1998年起才开始实行《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要由财政部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组成,它们均参照杜邦财务分析系统,以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这些指标体系存在以下缺陷:(1)收益指标容易纵、或虚报或瞒报,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盈余质量。(2)杜邦分析体系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着重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在当今“现金为王”的时代,运用这一体系无法预先判断企业财务风险,账面盈利却走上破产之路的公司屡见不鲜。

解决这一问题较好办法是:在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现金流量指标以加强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因此本文对改进的财务指标体系的设想如下:

一是财务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的设想。尽管财务分析按照其方法来说包括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绝对值分析等,我们的研究将侧重于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因为单独某一特定项目的信息,并不能较好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及发展前景。而将不同项目进行比较计算比率是传递以上信息的良好途径。

在目标上(1)帮助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正确评估企业价值,了解其真实财务状况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2)帮助公司的债权人分析公司的真实偿债能力,作出合乎理性的信贷决策。(3)帮助证券监管机构洞察公司管理层对盈余的操纵,通过惩治达到规范市场秩序的目的。(4)该指标体系也适用于公司所有者考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托经济责任。(5)为制定政策者提供参考。

财务指标范文第2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但这些指标是以企业清算为前提的,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或者说这些指标都是以一种静态的眼光看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另外,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应付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二、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许多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例如,某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或者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这些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的什么问题,而只有通过与别的企业比较(横向比较)或和自己的历史情况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才能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或者经营状况。也就是说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而可比性的前提指标的定义必须统一。例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是用利润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得到的,而企业的利润至少有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形式,到底应该采用哪种利润却并未有统一的界定,这使得主营业务利润率缺乏统一性。

三、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被割裂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优劣,而在实践在,财务分析往往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业,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而实际上,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些问题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最好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我们只知道某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0%,就不能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很深的了解,但如果同时知道了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00万元时,就会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四、财务指标没有反映其内容结构

财务指标是由各种数字表达的,但这些数字往往只是反映了该企业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对于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很难知道。例如:应收账款这一常指标,在报表中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总数,到底有多少是刚刚发生的,有多少已经逾期,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是难以收回的,企业外的人是无从知道的,而这些对于分析该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财务指标容易被内部人控制

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内部人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于是各种操纵财务指标的现象便应运而生了。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中严重地存在这种现象,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

从以上可以看到,财务指标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所存在的种种缺陷,要求财务分析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获得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

1.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注意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3.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4.对特别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

5.注意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财务指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非财务指标 财务分析 应用

财务分析作为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一种手段,在现代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经营者等相关利益者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投资等多个领域。在财务分析中,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财务比率指标的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形式。但现行的财务分析中所应用的分析指标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非财务指标的缺失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指标使用现状

目前,财务分析中普遍使用的是财务指标。尽管许多财务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并且很多学者在财务指标体系研究、绩效评价研究中,提出了加入非财务指标的观点,但却很少应用非财务指标。这是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实际中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不易量化性就是最大的困难。

二、财务分析中加入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意义

非财务指标在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有被加大应用的趋势。然而当前国内外的经济活动和形势都比较复杂,如果只应用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很有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当企业大量的投资于顾客、供应商、员工、流程、科技创新等方面后,企业创造出未来价值时,财务指标是无法评估企业绩效的。

企业要重视非财务指标,因为它能帮助企业修改既定的目标和计划,保持战略执行的灵活性;其次,企业文化等非财务指标能让组织成员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感,通过精神的号召力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再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时,过多的依赖财务指标,就可能忽视了管理者对企业员工至关重要的激励和培养,他们的业绩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非财务指标反映的往往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把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可使整个财务分析更加全面。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分析,既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也可使企业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弥补了仅财务指标分析的不足。

三、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1.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应用的现状。就目前的情况太看,在实际应用中是很少用到非财务指标的。这是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应用中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困难:

(1)目前非财务指标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在指标的选取上还是各成一派。比如什么是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内容,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2)非财务指标的应用一贯存在的难题,即是非财务指标难以进行度量。我们平时提到的一些非财务指标一般都是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说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它进行一个合理的定量就是比较困难的。

2.应用的指标。尽管非财务指标的应用存在定量的困难,但是仍有很多的学者对此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现代公司绩效评价理论进行了指标的选取。现代公司绩效评价理论指出,对知识经济时期的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引进全面业绩评价方程,在传统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各类非财务指标。本文选取了以下7项非财务指标。

(1)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馈。它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给出了(或者正在给出)一个与消费的满足感有关的快乐水平,包括低于或者超过满足感的水平,是一种心理体验。为了能定量地进行评价顾客满意程度,可对顾客满意分七个级度,给出每个级度得分值,并根据每项指标对顾客满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加权值,这样即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综合的评价。

(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产品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在生产阶段符合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二是产品在售后阶段符合顾客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它可以通过废品率和顾客退货率两个指标综合反映。计算废品率的一般公式是:废品数量/(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100%。退货率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退货率=退货批次/出货总批次×100%,也有这样计算的,退货率=退货总数量/出货总数量×100%。如果一个企业的废品率和退货率过高,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下降,更甚的是造成企业没有利润可言,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破产。

(3)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目标,又包括非经济目标;既包括定性目标,又包括定量目标。BSC战略地图或者是KPI鱼刺图是分析企业战略的好方法。明确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成功的关键方面,通过关键方面来分析出关键能力,通过关键能力来找出核心能力。

(4)公司潜在发展能力

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与员工积极性、企业公共责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则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可以通过业务技能考核、综合评分、员工满意度、员工出勤率等指标综合反映员工积极性。企业公共责任既是一种对公众的义务,也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企业公共责任的履行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现代企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自己对用户及社会的责任: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本组织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部分责任。企业日益注重树立和维护其良好的社会形象,既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争得信誉,又促进组织本身获得认同。

(5)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毫无疑问,创新已经无可替代地成为企业和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国际地位,企业和国家只有基于创新制定战略,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研开发费用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职工比率、科技开发专职人员比率、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开发费用创收率、创新产品销售比例等指标来综合反映。

(6)技术目标

近几年,企业都以技术创新寻求企业的发展。创新技术目标,这一目标将导致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即包括原材料、能源、设备、产品等有形目标,也包括工艺程序的设计、操作方法的改进等无形目标。制定技术创新目标将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7)市场份额

某一特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指该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销售量占整个市场销售量的百分比。直接反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表明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市场份额越高,表明企业经营、竞争的能力越强。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宣传与指示作用,对公司的市场分析及进一步提高销售有指导意义,也是公司向外宣传并在业内定位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般情况下,占领某市场或品类领域30%以上,即可形成强势或垄断地位,具有行业内优先发言权,其进一步发展即可轻易获得趋势性作用。当然,在市场和品类领域内有同等市场份额的产品或公司,则形成强势竞争。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不断的进行完善,我们在应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的2个问题:

1.尽管非财务指标很重要,但是它并不能取代财务指标,而应当被视为财务指标的有益补充。财务指标过于注重历史而且是向后看的,缺少对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有可能对短期业绩和不正确的行为进行奖励,无法及时抓住企业的关键变化,不能发现价值创造的动因,对无形资产例如人力资本的考虑不足等。而非财务指标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它对公司未来的财务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应把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互为有益的补充。

2.为避免非财务指标主观性和易于操纵的特点,公司应当考虑加强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可执行性。对此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全面、细致、明确地定义非财务评价指标,使其不产生歧义。

(2)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估和检测。

(3)不断改进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尤其是检验和证实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关系的能力。

(4)评估非财务指标的持续价值时,应考虑到将一般实务基准化的困难,以及财务分析师对非财务指标评价的主观性。

五、结束语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只有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邱伟年李超佐:非财务指标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6)

财务指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的配比关系的思考,提出了现行的财务指标设计中存在收入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不配比的缺陷,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和盈利预测造成了不良影响,作者认为应从收入的形成原因出发,综合考察与收入形成相关的账面成本、相关成本和机会成本,并从价值创造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现行成本进行重新划分,在此基础上实现收入、成本费用的有效配比,以更好的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和财务盈利预测。

现行的财务盈利指标多是以一定会计期间的销售毛利润或总利润与当期的收入或成本费用进行对比,拟揭示当期利润与收入的关系和当期利润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其中利润、收入、费用之间强调的是时间的配比,即要求当期的收入费用要结合当期的利润进行比较,主观上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会影响当期的收入,对此笔者产生了两个问题的思考即是否当期的收入取得只和当期的成本费用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收入的取得和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关,那么是和当期的全部成本费用相关还是只和成本费用某一部分相关。只有明确了上述两个问题,才能够弄清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为了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到底应该将当期的收入与哪些成本费用进行配比,才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既而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

一、现行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的配比关系缺陷

1、 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要求在企业在确认收入的同时要结转当期的成本、费用。因此,在会计分期假设存在的条件下,企业核算当期的利润只能基于已销售产品的收入和已销售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对于未销售产品的成本则未纳入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核算,而是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存在。相应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时,多是以当期的经营收入比当期的成本费用来测算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由此所引发的后果则是可能与当期收入所配比的成本费用很小,而尚未实现的收入所承担的费用很大。这其中既有人为调节各期收入费用配比的原因,又有经济业务本身所自发引起的。例如:企业在核算销售毛利率时,按照目前的财务指标定义是(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在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时,该指标的数值是越大越好,但是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当企业实行低成本战略,大规模生产时,每一件产品的销售成本被降低,销售毛利率被提高,当企业销路不畅时,存货被大量积压,积压存货仅作为资产反映,存货所占用的成本及资金利息在销售实现前,对当期的利润没有任何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财务分析指标所得出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偏差。

2、 经济事项存在滞后性的特征。例如:通过各种广告,人们对企业产品的认知有一个过程,今年的广告费用可能并不一定带动的今年的销售额的增长而是带动明年或者后年销售额的增长,企业每年所参加的各种订货会所发生的会务费等实际并不能带来今年的销售额的增长而实际是带来明年的销售额增长,而会计上把当期所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都计入了当期的费用来进行核算。在财务指标的设计过程中,一直以来,我们试图通过当期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既而实现当期利润与当期的成本费用可比性,而事实上,真正影响今年收入的成本费用有一部分是去年或前几年的费用所引起,基于会计分期的核算方式人为地隔断了这种联系,以形式上的配比掩盖了实质上的配比。以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例,分子是今年和前期成本所共同形成的利润,而分母仅仅为今年的成本,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预测时,以今年的成本去预测今年和过去几年成本所共同形成的利润,这样的预测又有什么可行性呢?此外企业为了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可以通过减少当期的广告投入,减少参加各种订货会,交易会的参加次数等,当期的成本费用下降了,由于前期的投入使得利润并不会立即下降,当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了,呈现出一派利好消息,但是从长期看企业以后各期的利润由于前期成本费用投入的减少,将会呈下降的趋势。财务分析的目标是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在财务指标的设计过程有必要还原这种真实收入费用配比关系,正确反映企业的费用开销所带来的效益。

3、 从成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来看,企业的成本可分为可创造价值的成本和不能创造价值的成本两部分。可创造价值的成本是指该类成本的付出与企业的收入存在直接关系,顾客愿意为这部分成本支付价格,例如:企业的研发成本所带来的产品功能的增强,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使得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等;不可创造价值的成本是指该类成本对企业最终产品的价值形成没有影响,顾客不愿意为该类成本支付价格,是一种无效成本,例如:企业由于生产水平的落后使得企业的废品率偏高,由于生产质量的不过关使得企业的质检费用大于优质企业等,会计上对于这一部分成本仍然是纳入了产品成本核算范围。由于可创造价值成本与不可创造价值成本在企业最终利润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因此应对这两部分成本与收入的对比关系区别对待。还是以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为例,按照现行的财务指标的计算方式=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理论上认为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所耗费的每一元成本能创造多少的利润,该数值越高,说明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越强。如果将成本费用区分为可创造价值的成本费用和不能创造价值的成本,再对该指标进行分析,可发现该指标并非越低越好,而关键是要看到底是什么成本引起该指标发生变动。可创造价值的成本在企业最终利润的形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部分成本的发生能够被顾客所感知,顾客愿意为其支付高价,每支付一元的成本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只要利润的上涨大于成本的上涨,该成本的增加对于企业的盈利质量是有益无害的。特别是由于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一个相对指标,企业的管理者为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可能会放弃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但低于现有成本费用率的一些项目。以利润/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来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衡量时,代表了每一元的可创造价值成本能够给企业多少利润,反映了顾客对企业可创造价值的认可程度。以利润/不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则是代表了企业在创造一定利润时的无效损耗,不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与利润总额没有直接联系,是一种的无效的成本耗费,顾客不愿意为这部分成本费用支付价格。因此该指标的数值是越小越好,代表了企业对无效损耗的控制程度。

在将成本区分为可创造价值的成本与不可创造价值成本后,能够明确企业未来增收减支的努力方向,即企业为降低成本费用利润率,首先努力的方向应是减少不能创造价值的成本费用开销,其次才是调整投资能够创造价值成本的运用。否则贸然减少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费用将会引起后续期利润以更快幅度的减少,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与不能创造价值成本的划分也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进行预测。

二、对现行盈利能力财务指标配比关系的改进思考

1、以基于事件的相关成本费用与非相关成本费用的财务分析来代替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期间应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财务分析。会计核算由于受到可靠性的影响,使得会计成本核算不能够体现取得与收入相关的全部成本,而是仅仅是与收入相配比的部分账面成本,而对于一些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并未纳入核算范围。此外,对于期间费用的核算,会计上并未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挖掘,笼统归入了发生当期,事实上存在许多本期期间的费用发生与本期的收入取得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下时期收入取得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从当期收入取得的原因分析出发,用与当期收入取得相关的相关成本费用概念来代替应计成本和期间费用进行财务分析。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利润和费用进行重新定义,以便更好的进行财务盈利能力的分析和财务预测。新的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当期产品销售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当期期间费用—当期无关期间费用)—前期相关期间费用,新的成本费用=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相关成本+当期期间费用—当期无关期间费用+前期相关费用

2、从形成收入的原因出发,对企业的产品价值形成过程进行深刻反思,明确区分价值创造的相关成本和价值创造的无关成本,对利润与两种成本的关系区别对待。对利润/价值创造相关成本而言,该指标反映了顾客对企业投入的价值创造相关成本所创造的价值的认可程度,顾客对企业价值成本所创造的价值认可程度高,则该指标将较高,相应顾客对该项成本所创造价值的认可程度低,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会偏低,该指标会偏低。由于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对于不同产品的顾客的关注重点不一样,对于同一类价值创造相关成本他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大不相同。例如:在对于某些产品,顾客非常关注产品的包装,此时用于产品包装投入的价值相关成本所能带给顾客的感知程度是较高的,顾客相应支付的价格也会较高。相反在某些耐用品上,顾客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此时对于提高质量的生产工艺的投入的成本耗费所能够取得的回报是较高的。因此,该指标也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反映的程度,能够迅速响应市场,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该指标会较高。当该指标数值较低时,企业着手提高该指标的重心不在于减少价值创造的相关成本,而是如何能够通过耗费相同的价值创造成本来赢得更多的顾客认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在此时分析顾客的需求变得非常必要,企业需要不断审视顾客的需求,以调整价值相关成本的投入,力争在同样成本的投入下,使顾客的价值感知最大。对利润/价值创造的无关成本指标而言,该指标体现了企业对无关成本的控制效率,表明了企业在取得利润时耗费了多少的无关成本,为企业未来的成本控制指明了方向,该指标的数值越大,意味着在取得同样收入时,耗费的无关成本越小,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越好,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改进该指标的努力方向主要是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减少不必要成本的开支。通过收入/价值创造相关成本和收入/价值创造的无关成本两个指标,解释了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为考察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未来盈利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避免了因传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便认定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不强这样一种误区,避免了企业的经理人通过试图削减企业价值创造成本来降低该指标,损害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现象的存在。

参考文献:李玉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王化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1版

财务指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云南铜业,综合财务指标,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各方面投资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关心的主要问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通过会计报表及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反映,但单一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某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财务指标,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客观、合理地对上市公司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财务指标在现代财务分析中已被广泛采用,综合财务指标是将若干相关程度较高的财务指标根据一定的权数综合计算而得到的一个评估指标论文格式。在现行的财务工作中,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依据主观或经验事先设定好的,这难免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据财务指标内部结构关系来确定各指标权重,避免了人的主观随意性综合财务指标,从而能对云南铜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客观、合理地综合评价。

二、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 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 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 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 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 即Var(F1)越大,表示 F1 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F1 应该是方差最大的, 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 P个指标的信息, 再考虑选取 F2 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 F1 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 F2中, 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 F2)=0, 则称 F2 为第二主成分, 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 ……, 第 P个主成分论文格式。

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研究问题选取指标与数据;

2.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 SPSS 软件 Factor 过程自动执行) ;

3.进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

4.确定主成分个数 m;

5.确定主成分 Fi表达式;

6.进行主成分 Fi命名;

7.计算综合主成分值并进行评价与研究。

三、对云南铜业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一)选取指标与数据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我们选取云南铜业五年内的财务指标(见表1)。具体指标如下: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2);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x4);资产负债比率(x5);净利润率(x6);总资产报酬率(x7);存货周转率(x8);总资产周转率(x9);固定资产周转率(x10)。在计算过程中,原始指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

表1 云南铜业财务指标的原始数据

 

年份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2005

0.30

9.56

1.03

0.39

81.91

2.72

1.83

1.68

0.67

3.29

2006

-2.22

-78.22

1.01

0.59

79.58

-11.28

-11.42

3.58

1.01

5.88

2007

0.73

13.96

1.21

0.77

75.17

2.97

4.20

3.86

1.41

10.13

2008

1.51

34.01

1.20

0.51

75.13

4.29

10.35

5.18

2.41

14.93

2009

0.62

19.60

1.07

0.55

69.22

3.68

6.34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