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融资

投融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融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融资

投融资范文第1篇

一、项目名称:XX大厦(以下称甲公司)

二、项目分析:

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位于广州市XX路XX号,地处广州天河黄金商业中心区,建筑面积约为80000O,框架结构,框架已基本完工。由于开发商各种原因导致没有进行外墙装修和配套设施的安装,形成了“烂尾楼”。

2、项目的来历:此栋楼的原业主为“广州市XX集团”(乙公司),是经过广东省委、省政府介绍的项目。

3、资金投入:乙公司按目前的市值估价,大约资金已投入3-4亿;假如乙公司转让给甲公司继续开发,转让费用大约要13亿,如果继续进行外墙装修和设备的安装、宣传等,估计还要5个亿。

4、市场定位:目前,甲公司打算收购此栋物业作为打造广州市第一栋“金融超市大厦”,将华尔街的成功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寻求将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担保业务、典当业务、风险投资业务、拍卖业务等不同金融业在一栋大厦的“一站式”解决,同时吸引外国的金融机构进驻,作为广州市的对外的金融窗口。此项目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希望进一步得到政府的相关立项批文。

三、管理团队

甲公司,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吸引了风险投资界大量风险投资专家的加盟,甲公司已经开展十几个部门,设有风险投资部、不动动产投资业务部、保险业务部、基金部等(含国际基金投资介绍)、(因暂不了解公司人员状况,无法罗列)。

四、资金状况

目前收购此栋大楼,乙公司已经开价人民币12.7亿,同时还有两个公司也正在和乙公司正在商谈过程,有意思购买;而甲公司目前的自有资金大约为人民币7亿左右,还无法用自有资金进行收购,还必须和向外融资10个亿以上。

五、融资方案的设计

针对以上情况,甲公司将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融资。

(一)融资方式:

1、甲公司与乙公司进一行商谈,摸清楚乙公司的各种情况,然后甲公司制作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吸引和乙公司合作开发,甲公司作为投资方,进行合作开发,盘活此栋楼“烂尾楼”。但必须按照甲公司的原市场定位进行开发、管理,股份可以各占50%,共同销售、经营此物业。

2、如果乙公司不想再合作开发,我们可以想法了解到目前想要开发此栋楼的两个竞争对手的情况,制作可行性报告和合作意向书,与竞争对手进行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和策略,进行共同合作开发,争取压低原业的楼价,做到三方共赢的局面,但市场定位不变,股份可以各占1/3,共同开发,共同经营、管理。

3、在前面的基础上,甲公司还必须制订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获得立项,然后在外面寻找合作伙伴,例如开发商、风司,进行项目商谈。

4、在装修阶段,可以把装修工程往外承包,让工程队带资进行装修;还可以委托给专业的销售公司销售,派出销售经理去接触各个金融公司,例如: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投资、担保、拍卖行、典当行等相关行业领头企业,做好宣传和销售工作,吸引他们趁早购买物业,回笼资金。

(二)融资期限和成本

融资期限为中长期的融资,大约5-8年,融资金额大约为人民币10亿,融资的成本大约融资的5-8%。

(三)利润分析

经过市场调研和比较,此地段的甲级写字楼的售价大约在每平方25000元—35000元间,如果出售全部面积的80%,大约可以收回25个亿以上。利润可以达到8个亿,时间大约在2-3年。还有20%的物业可以用于出租,目前此地段的甲级写字楼的租价每平方是80—150元不等,是一个可观的收入。还有物业经营收入、广告收入等,总的利润是可观的,是值的投资的。(还没有深入调研,只是设想)

(四)风险分析

此栋楼如果能够联合开发,风险在于1、政府支持的力度大小;2、各个金融机构的接受和认可的程度;3、项目宣传的影响力;4、市场的变化等因素。要克服这些风险,最主要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政府介入争取立项,作为政府的一个形象工程来进行。

(五)退出机制

甲公司可以和投资公司签好退出条件,例如当5年后,投资公司可以选择收取多少回报后,连本带息退出,也可以选择继续合作经营,或是融资成功,取得房产证后,把产权抵押给银行,归还投资公司的本息和应取得的利润。

六、从“XX大厦”的定位、销售和管理阶段

1、“XX大厦”从前期客户群的定位,功能厅的规划设计都要吸引外国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将华尔街的成功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作出详细的规划、定位。

2、在销售阶段,要委托有销售商业写字楼的公司进行促销和宣传,快速回笼资金。

投融资范文第2篇

(一)投融资体制状况

包括投资与建设主体,平台管理方式,投资平台职责分工等。

(二)资金来源渠道状况

包括财政资金的注入方式、规模和可以提高平台贷款承载能力、增加资本金和现金流的项目、资产、资金等具体情况。

二、投融资平台建设与运作状况

(一)平台建设情况

(二)平台运作情况

1、融资模式

①银行贷款

包括引导银行贷款的政策、措施

②企业融资

组建的投资公司详细情况,包括:

公司概述(成立的背景、定位、职能、发展方向等)

公司治理结构:组织形式、人员结构等

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规模等)

③项目融资

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经营-拥有)、BT(建设-转让)、BOOT(建设-经营-拥有-转让)、BLT(建设-租赁-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TOT(移交-经营-移交)、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等模式。

④融资模式创新

包括利用保险、信托、资产证券化、产权交易、融资租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

2、融资能力状况

从融资任务完成情况客观评估融资能力;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综合对比资金需求、融资任务,分析评估未来融资能力与融资任务的匹配情况。

三、债务情况

(一)债务现状

主要包括债务主体、主要还款来源与规模、还贷方式、债务按期偿还情况。

(二)债务成因分析

从政府财力、投资需求以及债务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形成原因。

(三)债务风险评估

针对目前的债务规模和债务偿还方式、偿债来源及规模情况,分析当前还款能力和债务风险水平。

四、平台管理政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五、做法与面临困难

(一)投融资平台建设和债务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做法

包括财政土地等资本金注入、政策扶持、金融机构合作等;

(二)在当前宏观形势和政策环境下,政府、部门及融资平台在融资、债务处置等方面面临的困难。

六、对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1、资本金注入方面

2、政策需求方面

3、融资渠道方面

4、银行信贷方面

5、制度建设方面

投融资范文第3篇

鉴于东平湖库区在防洪中的重要作用和库区移民的特殊困难,水利部于1986年3月派员对东平湖库区移民进行专题调查,并从1986年起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共编制四期移民问题处理规划,即1986-1993、1994-2000、1998-2000、2002-2007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规划总投资433,404.15万元。

截至1998年,库区共完成前三期移民规划总投资25,522.43万元;第四期规划总投资截至2006年7月,共完成6,566.04万元;四期规划投资完成额约为32,088.47万元。分析规划执行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投资方向较为明确

实际投资额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依次为:工副业7,860.32万元,占24.5%;养殖业6,370.19万元,占19.9%;土壤改良6,019.85万元,18.8%;农田水利2,819.18万元,8.8%;种植业1,712.24万元5.3%;后四项合计占总投资额的52.8%。说明规划及其执行过程始终坚持将解决移民的吃饭问题放在首位,体现了移民工作改消极赔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持生产,走开发性移民道路的原则。

2、投资效果较为明显

经过扶持,东平湖库区的综合开发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库区经济得到发展,多数移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测算,2005年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1,088元,比1985年的202元[3]增长4.39倍,年平均增长8.8%。二是库区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截至目前为止,库区共改造涝洼地8万亩,沙化地4200亩,发展了一批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强了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库区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库区依托东平湖水库自然资源,培植发展了一批水产养殖、畜牧、旅游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3、总投资计划完成率较低

四期移民规划总投资433,404.15万元,实际完成32,088.47万元,规划投资完成率为7.4%,既使包括山东省政府1996-2000年五年规划投资,其投资完成率也仅为13.1%。特别是第四期规划,虽然规划规定库区建设基金和省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各占50%,但从2003年批复至今,库区建设基金分年划拨并按计划完成,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却没有着落。

4、实际投资人均水平偏低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6-2006年7月约20年间,国家、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用于东平湖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开发的投资额约为3.21亿元,若按照期间移民平均人数分摊,人均990元,包括山东省政府1996-2000年五年规划投资,人均1542元。

5、移民收入未达规划目标

在1998—2000年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和扶贫攻坚规划中,曾设定2000年库区移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000元,而到2005年库区移民人均年纯收入才达到1088元,据东平、梁山两县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到2005年底,库区移民贫困人口占库区移民的47.6%。另据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计算,2004年,库区所在东平、梁山两县人均纯收入达到3,050元,其中:12乡镇移民集居区人均纯收入达到2,799元。可见库区移民与非移民、库区内与库区外经济发展差距较为明显。

二、东平湖库区移民开发投融资现状分析

1、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库区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其中:没有耕地的纯渔民3万余人,常年劳动时间不足半年,还有20余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有利条件;其次,东平湖库区一级湖常年有水面积达19.5万亩,适合发展水生养殖业及以水产品为原料的

二、三产业;第三,东平湖湖心岛及沿湖的腊山、昆山、司里山、石碣村、程公祠、梁山景区、大清河入湖口及入黄排水闸北部的沼泽湿地等,都是发展旅游业的丰富资源;第四,库区沿湖周围的矿产资源如西部的煤、天然焦,北部山区的石灰岩,花岗岩、页岩,湖底的河砂等资源是发展煤炭工业、化工工业和建筑建材工业的有利条件;第五,库区土地平整,适合机械化耕作和集约化经营;第六,库区大部分土壤肥沃,主产大豆、小麦、玉米、棉花,饲料饲草资源丰富,沿湖堤和公路树木成林,适合发展畜禽养殖、养蜂、养蚕和造纸产业。

(2)政策环境较为有利

东平湖以其特殊的地位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移民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资金的扶持还是发展战略与策略的研究从未停止。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出台,为库区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机遇。

2、制约因素lang="EN-US">1)水库运用方式与库区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与其他大中型水库相比,东平湖水库的运用方式具有“以防汛运用为主、有洪蓄洪、无洪生产”,“既是库区、又是安置区”,“社会效益大、直接效益小”等特点,库区群众随时有搬迁的可能;加上近几年东平湖水库水位极不稳定,干涸与暴满交替发生,库区移民欲渔无水、欲农受淹;加上水库运用与库区发展的管理部门分置,没有一个责任主体来负责协调库区分洪和库区发展的矛盾,从而难以制定和实施综合性的长远发展规划。

(2)库区经济效益与分洪社会效益的统一问题

东平湖库区分洪损失与保护艾山以下黄河两岸广大地区免遭洪水袭击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比几十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据估算,全湖运用一次损失大约为10亿元,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则是几百亿元,库区人民几十年如一日服从大局,为山东省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东平湖库区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是库区所在县要直面的问题,也是山东省乃至于全国经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没有建立损失与受偿、受益与补偿的运行机制,没有民间资本的介入和移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光靠政府输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解决东平湖库区移民开发投融资难题的建议

1、理顺机制、统一规划

东平湖库区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源于思维模式、政治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条件、自然气候、区位环境、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涉及多行业、多学科的配合与支持。建立集水库分洪运用和库区整体发展于一体的责任主体,给予类似于经济开发区那样的特殊政策,为解决这一难题寻找一个支点,搭建一个平台。

为了避免因不当开发影响分洪运用,或者因分洪运用而影响库区的长远发展,建议由中央出政策,责任主体出思路、出方案,移民群众出干劲,三方形成合力,结合小浪底调水调沙的成功实践,对东平湖水库新湖区分区运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库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2、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东平湖库区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笔者认为:该区域的发展可分步实施。

第一步,解决47.6%的贫困移民的温饱问题。贫困移民主要由无地、少地移民、年老体弱移民、因病致贫移民构成。建议利用国发[2006]17号文件的政策资金对无地、少地移民实施分流,采取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劳务输出、扶持发展一批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养殖业解决就业问题;对年老体弱、因病致贫移民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脱贫。

第二步,逐步缩小库区移民与非移民收入的差距。建议将一级湖区的水域面积进行统一规划,借鉴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发展水产养殖,并引入民间资金,发展水产品加工、开辟水上旅游项目;湖区周围旅游资源丰富,且点多面广,建议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民间资本投资和经营,发展休闲旅游业;对于传统的种养业,要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加强指导,优化结构,解决好病虫害问题;移民群众可利用每年秋冬农闲季节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巩固涝洼地改造成果,提高改造标准。

第三步,逐步缩小库区内与库区外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协调好水库运用方式与库区经济发展关系、防洪措施有保障的基础上发展一批支柱型产业,例如,利用库区沿湖周围的矿产资源、湖底的河砂资源以及水草树木资源发展煤炭工业、化工工业和建筑建材工业和造纸业;着力打造梁山景区、再现《水浒传》文化风采,延长旅游文化产业链,使之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做出梁山品牌。

3、健全库区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建立东平湖库区开发基金。其资金来源:①从东平湖水库“四保”受益单位提取部分资金;②南水北调中央计划补贴资金;③从南水北调东平湖调水费中提取部分资金;④征收调取东平湖自然蓄聚水的水资源费。其资金使用方向分为消费基金(用于补贴贫困移民的生活和发展公益事业)、发展基金(用于发展库区经济)和保险基金(用于扶持发展库区商业保险)。

投融资范文第4篇

硅谷位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的南部,从旧金山绵延到圣何塞市,南北长约 50 公里,宽约 16 公里。硅谷是美国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是世界各国科技园区效仿的典范,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硅谷的历史与斯坦福大学密不可分,其起源于斯坦福工业园( 后改为斯坦福研究园) 。1885 年,美国前国会议员斯坦福先生及夫人为了纪念他们不幸夭折的 15 岁儿子,捐出超过 8180 英亩位于帕洛阿尔托的土地用以筹建斯坦福大学,并规定学校的土地不得出售。经过 6 年的筹建,1891 年 10 月 1 日斯坦福大学成立。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 自由之风永吹,目的就是鼓励和保证学校师生能自由地从事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正是在这种倡导重视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环境中,推动在斯坦福大学周围逐渐衍生出世界上最早、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

2009 年硅谷的人口达到 262 万,比 2008 年增加了33170 人,同比增长 1. 3% 。硅谷的实 际人 均 收 入 2009年比 2003 年增长了 10. 5%,同期加州的实际人均收入增长了 7. 5%,美国的实际人均收入仅增长了 4. 2%。2008年,硅谷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 87000 美元,超过加州家庭收入中位数的 44% 和整个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的69% 。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虽然加州和整个美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分别下降 2. 0% 和 1. 3%,但硅谷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仍然增长了 0. 6%。1990—2009 年硅谷的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加州和美国。2008 年硅谷专利注册数为 9474 件,同期加州和美国的专利注册数为 19288 件和 77888 件,分别占加州和美国专利注册数的 49. 12% 和 12. 16%。硅谷绿色技术的专利注册数量一直在增长,2006—2008 年绿色技术的专利注册数超过 100 件,其中美国有 12% 的太阳能专利是由硅谷地区企业或个人注册。目前,硅谷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和风险投资中心,超过 1/3 的美国风险投资基金投向了硅谷,主要投向信息产品与服务业、生命科学、创新和专业服务、商业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和其他制造业六个领域。从就业情况看,硅谷超过 20% 的就业人口集中在信息产业与服务业,尽管在生命科学行业就业人数相对较少,但此行业硅谷的就业集中度几乎是美国的 3 倍,在创新和专业服务领域的就业人口比例约为 11%,商业设施和其他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各占约 5%,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中集中了大约 57%的硅谷就业人口。

二、硅谷的投融资环境

( 一) 宽松的法律和文化环境

尽管硅谷地区与美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体制与法律环境,但硅谷在法律制度上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加州的法律环境很宽松,如硅谷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 主要用于防止雇员辞职时泄漏公司商业秘密) 远不如其他州执行得严格,这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硅谷企业的活力和灵活性。同时硅谷文化具有的广泛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

( 二) 严格有效的园区管理

硅谷的园区管理集中在对土地的出租和管理上。打破界限促进交流合作,协作创新是园区管理的主导思想。最初研究园区的土地租借期为 99 年,在 1960 年把租期缩短为 51 年,当时企业需要预付租金总额。到 1987 年,建立了每年支付租金制度。对投资者的申请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尤其对工业企业的进入有严格的限定,园区的土地出租必须经过谈判,双方的行为都建立在严格的规范之上。即便如此,各公司仍愿意在硅谷占有一席之地,地处园区内部,公司可以经常与大学相关部门接触,通过这种接触可以发现更多商机。

( 三) 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1933 年,美国政府颁布的《购买美国产品法》第一条就规定,政府出于公共目的的采购必须购买本国产品,除非有关机构或部门的负责人断定,本国所供应的货物或服务的价格不合理或者不符合美国的公共利益。在硅谷形成初期,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才使许多年轻的高技术公司生存下来并在日后得以发展壮大。据统计,1955—1963 年,硅谷半导体产业35% ~ 40% 的营业额来自于政府采购。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初,硅谷成功实现了向民用产品的平稳过渡,政府采购的比例才逐渐下降。大量的国防采购,对硅谷集成电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硅谷地区所在圣何塞市也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包括: 市政府为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如申请 100 万,从银行可贷到 70 万,余下 30 万由政府提供,年息通常不超过 8%; 保护中小企业,对在本区域内发展的公司实行税收优惠等。

三、硅谷的投融资模式

( 一) 硅谷风险投资

1. 风险投资的形成

随着硅谷向民用市场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风险投资取代国防军费的支持成为硅谷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硅谷地区的许多风险投资公司集中于门洛帕克市( Menlo Park) 的沙丘路( Sand Hill Road) 。1972 年,硅谷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KPCB 公司成立。该公司有 12 名普通合伙人,其中就有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杜尔,前SUN 的总裁乔伊斯,在其风险投资的名单上有 PC 巨头康柏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以及互联网的一批旗舰企业,如美国在线、亚马逊、奋扬和网景等公司。由唐•瓦伦丁在1972 年创立的红杉资本( Sequoia Capital) 已成为硅谷最有影响力和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红杉资本主要投资于种子阶段和早期阶段的美国公司,也向其他国家的成长公司投资。一般来说,对于种子阶段的公司投资额在 10 万 ~100 万美元,对于早期阶段的公司投资 100万 ~1000 万美元,对于成长阶段的公司投资在 1000 万 ~1 亿美元之间。据估计,受红杉资本投资过的公司市值占到 NASDAQ 市值的 14%。红杉资本投资过数百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思科、甲骨文、艺电、雅虎和英伟达等公司。目前,沙丘路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领域广泛,特别是生物技术、清洁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服务、互联网公司、电信、半导体和医疗健康业等。以清洁技术为例,2000—2005 年,在此领域风险投资额缓慢增长,从2006 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2006 年的风险投资额为5. 5 亿美元,2007 年 为 11. 4 亿 美 元,2008 年 达 19 亿 美元,2009 年为 12 亿美元。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对于清洁技术的风险投资额有所下降,但仍比 2007 年增长了 5%。

2. 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硅谷 80% 以上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于以下渠道: 个人资本,这部分资本相当一部分投到早期风险企业; 大公司资本,大公司出于战略考虑常投资于与自己战略利益有关的风险企业,以合资或联营的方式注资; 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证券基金通常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接近成熟的风险企业,以期得到高额回报。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机构投资者资金,包括退休养老基金、大学后备基金、各种非盈利基金及共同基金等。因受政府管制,共同基金一般不投资于上市前的风险企业,但某些高科技产业允许共同基金将不超过基金总额的1% ~ 2% 投资于变现性低的风险企业,尤其是即将上市的企业。

3.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 1) 有限合伙制。是由私人资本参与的专门向风险企业提供资金的投资公司形式。它不能从政府获得优惠贷款,但可以参与“小企业管理局”制定的部分投资计划。这是一种合伙性质的非股份制的企业,其合伙人分为两种: 一种为“普通合伙人”( 即风险投资公司的经营者) ,他们对公司承担无限责任,另一种为“有限合伙人”,只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合伙人的权利义务由“公司章程”规定。

( 2) 股份制。这类风险投资公司完全按股份制企业运作,入股者可以是私人、企业法人、银行和事业部门等。公司经营者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是由董事会聘请来的风险投资专家。

( 3) 子公司型。这类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和管理者来源于母公司,主要目的在于为母公司提供多角化或创新的可能性,一般不对外投资。

4. 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对于硅谷风险投资的形成与发展,美国政府起到了间接扶植和引导的作用。首先,政府对风险投资业务基本不干预,任其自由发展。目前,在美国还没有专门围绕风险投资制定的法律,美国风险投资家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风险投资文化与政府文化很难相容。其次,政府的一些间接政策又为风险投资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美国政府的间接扶持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和发展计划,健全服务与监管体系来规范风险投资的规则,优化风险投资环境,令风险投资社会化和市场化,提高风险投资能力。如小企业投资法( SBIC) 、小企业研究计划( SBIR)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都有力地支持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如 1978 年税法法案将资本利得税率从 49% 降至 28%,1981 年又降为 20%,直接刺激了社会上风险投资供给规模的扩大。

( 二) 硅谷银行

1. 概况

硅谷银行成立于 1983 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 500 万美元。1993 年以前,硅谷银行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和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没有太大区别。1993 年是硅谷银行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它从一家传统商业银行成功转型为科技银行的关键点。1993 年硅谷高科技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当时在硅谷开设的银行虽达 350 家,其中包括美洲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和标准渣打银行的分支机构等,但这些大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公司,无暇顾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硅谷银行董事长 John Dean 决定把目标市场定在那些新创的、发展速度较快和被其他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上。他同时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中心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理念。目前硅谷银行通过位于美国的 27 家办事处、3 家国际分公司以及在英国、印度、以色列和中国的广泛商业关系网,为风险资本以及创业企业提供了 26 亿美元的贷款。迄今共为 3 万多家科技企业以及 550 多家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公司提供了服务支持。2009 年,在支持清洁技术的金融机构中,硅谷银行被美国旧金山商业周刊排在第 1 位。2009 年 5 月,美国银行家协会杂志评出的美国最佳表现银行中,硅谷银行名列第 23 位。截至 2008 年底,硅谷银行的总资产为 94. 72 亿美元,其中净贷款和租赁余额为 53. 65 亿美元; 净利息收入为 3. 78 亿美元,税前净营业收入为 2. 04 亿美元,税后净收入 1. 21 亿美元。1993 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 17. 5%左右,同期美国银行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 12. 5%左右,调整经营战略后的硅谷银行已经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服务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

2. 硅谷银行的经营模式

( 1) 投资理念。第一,硅谷银行致力于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各种规模的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第二,硅谷银行投资于风险投资已经投资过的客户公司。

( 2) 客户关系。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有两类: 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公司。硅谷银行同风险投资公司合作的方式共有三种: 一是向获得风险投资的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作为风险投资公司的开户银行; 三是直接投资于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合伙人。硅谷银行对于科技公司的选择,会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做最全面、详尽的调查,包括对公司管理层的尽职调查。通过向相关公司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咨询了解这些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同时银行会把借款和公司的现金流量相匹配,每月查看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硅谷银行与已经向科技公司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实现信息共享,使硅谷银行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进一步了解科技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 3) 投资方式。第一,硅谷银行突破了债权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的限制。对于债权式投资,硅谷银行主要提取部分客户基金作为创业投资的资本,以减少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所募集的创业投资资金,之后银行以高利率将资金借贷给创业企业。对于股权式投资,硅谷银行与创业企业通过签订协议,收取股权或认股权以便获利。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在投资中往往混合利用两种方式: 将资金贷给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股权。第二,硅谷银行模糊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界限。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直接投入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投资过的创业企业,但参与比例一般低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比例。在产生回报时,由创业企业直接交给银行。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由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由创业投资公司回报给银行。

( 4) 风险控制。第一,风险隔离。所谓风险隔离是指硅谷银行将创业投资与一般业务分割开来。硅谷银行的创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市募集,少部分来源于客户基金项目。创业资金并不从一般业务之中提取资金,而一般业务也不会挪用创投基金,避免了相应的风险影响。硅谷银行还设立了 Silicon Valley Bancshares,L. P. 和 SVBStrategic Investors Fund,L. p. 两家公司管理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保证创投基金的正常运作以及与一般业务的风险隔离。第二,组合投资。硅谷银行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风险和不同地域的客户公司,进行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第三,与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联合投资,借助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持续的风险监控。第四,以被投资公司的技术、专利作为抵押担保,签订第一受偿顺序的条款。如 SVB 在与企业的贷款合同中一般会有“SVB 的贷款位立债权人清偿第一顺序”的条款。即使企业倒闭清算,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银行的利益。

( 5) 退出方式。硅谷银行主要采用公开上市的方式进行创业投资的退出。在创业公司上市后通过抛售股权获得利润。对于没有上市的创业企业,硅谷银行采用两种收购方式: 一是兼并,又称一般收购; 二是其他创业投资介入,也称第二期收购。创业投资已经衍生出众多的新品种,逐渐由传统创业投资向新兴的创业投资过渡。

投融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投融资;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尤其在当前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城市建设投融资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面对城市建设发展与所需资金短缺的矛盾,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以畅通的投融资渠道和资金的高效使用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条件下,投融资机制的转型和创新可具体为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能够增加城市建设过程所需资金的来源;二是建立起稳定、长效良性循环的资金供给渠道;三是合理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角色,提高城市建设各类项目投融资运营效率,这也是判别创新机制及相关措施是否科学高效的根本标准。

2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总体框架

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投融资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本文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整体推进思路。首先要明确定位政府和市场的立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分工,营造一种公开、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氛围;其次,积极鼓励投融资平台、企事业单位、海外机构和私人单位参与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调动非政府机构参与城市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再次,创建以发行市政债,结合运用允许外资和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形式参与城市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利用多种金融手段等为主要方式的多层次融资渠道,以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最后,搭建城市建设投融资服务平台和投融资管理平台,通过设立各种咨询服务模块和偿债机制、主体信用机制、风险共担及补偿机制、投资退出机制等,并完善相应的长效保障机制,吸引各方主体参与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3.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分工

要实现投融资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实现投融资理念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及创新,即突破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的利益纠葛和局限,以全局高度看待投融资,推进投融资的良性发展。原则上讲,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平台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主体,应将自身工作与政府行为明确分割,更不过度消耗政府的信用。当下,多数平台与当地政府关系过于密切,企业运作不规范,投融资决策论证不充分,存在一定的“暗箱操作”和“行政垄断性”,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责任主体不明。随着市场经济现代化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现行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明确政府与平台企业的责任划分,通过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实现投融资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势在必行。现融资平台企业要探索新型组织管理及运行体制,以城市优质资产和资本作为融资载体,进一步完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使其成长为有稳定现金流投入、融资偿债并行的健康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提高市场信誉,通过多渠道、多主体投融资模式,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逐步向整合政策性金融体系,承担政府综合性信用功能的市场化公共企业发展。要实现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的创新,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本金充足、运作规范、监管到位的市场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控制我国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数量,做大做强单个投融资平台,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不仅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更有利于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管,控制企业债务规模。同时,明确政府对其进行财政补贴和债务偿还的责任边界,平台企业以其自身资产对举借贷款、发行的债券或票据负责,资不抵债时应依法予以破产。还可以建立更为专业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或对不同的投融资平台进行法定分类管理,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和专项资金,推进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3.2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层次融资渠道

要真正实现城建投融资机制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加快以财政资金引导、市场资金配合的多层次、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及其融资模式的转型,切实引导多样化可用资本的有序进入,为城市建设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

3.2.1多元化投资主体

“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创新就是为突破当前以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为主要主体来源的投资方式,积极发挥地方投资融资平台企业的作用,吸引一部分有资金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海外机构及社会私人等社会化的非政府投资主体,合理分配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比例,从根本上改进我国公共行政管理和政府监管的理念,避免投资主体的单一化,理顺城投体制的各种责、权、利关系,同时更有利于改善并提高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运营服务质量。具体思路是:根据城建项目的性质(纯公益性或有收益性),形成不同特点的“双层”投资主体结构,可以是多元的投资主体构成,即政府与企业、个人都可以成为城建的投资者,也可以是双元的投资主体组合结构,即不同的城建项目,投资主体结构不同,各主体的地位、作用不同。

3.2.2多层次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平台企业还款的主要来源,单纯依靠其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和拉动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应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的联动机制,合理引入社会资本,依法实行统一的征地、管理、规划和出让。建立与城建资金占总收入比例相关的财政支出体制,实行投融资预算管理和预算滚动平衡。进一步发展财政贷款、政策性担保、政策投资等新型业务,综合多种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实现由贷款机器向市场化经营实体公司转型,实现以项目建设为导向的建设平台向以投资经营为目标的金融控股型集团转变。首先,以发行市政债的方式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市政债财政纪律约束性较好,可为城市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解决我国目前“土地财政+投融资平台”无法解决的难题。发行市政债券对地方政府要求更高,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其次,根据建设项目特性,积极创新运用BOT、TOT、PPP、PFI、ABS等模式进行城市建设投融资,通过允许外资和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的投资和运营管理。建立必要的政府补偿机制,促进投融资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减轻财政负担,推进市场主导型投融资机制的形成。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其他多种金融手段进行融资。通过鼓励与项目所需资金特点相匹配的各类社会资金,如保险、融资租赁等;做大做强地方性商业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公司等,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大投融资功能;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吸引机构投资者,积极推进信托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等金融产品的运用。总之,不管是政府财政投资、开发性或商业性金融投资,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多种模式有机结合的形态,形成共同作用的“结构化”投融资模式。

3.3完善相应的长效保障机制

为保证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可持续运行,加强城市建设投融资能力建设,本文提出建立由两大平台和多种模块组成的投融资保障机制:(1)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投融资活动。在此平台上设立投融资基础知识、投融资法律法规、投融资相关激励政策以及投融资咨询等模块,投融资主体根据需要从相关模块中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各种投融资问题,从而提高投融资主体信息获取度和投融资认知度,促使其愿意参与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2)搭建投融资管理平台,保护投融资主体的利益。设立偿债机制、主体信用机制、风险共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投资退出机制等,降低资金供给方的投资及运营风险,保证投融资主体能够顺利筹集资金,提高各方主体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设立监督机制,通过以政府监督为主导,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的职能;依法建立相对独立、利益中性的监管机构以及能够充分代表消费者利益的专门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营造公正、公开、透明的可持续投融资环境。

4结语

通过对城市建设投融资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整体推进思路,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划分,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层次融资渠道,完善相应的配套支撑机制、长效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建设投融资运行机制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对相关投融资机制的研究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舒昌俊 刘华丽 龚越 方俊 单位:1.咸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BahlR,WallaceS.Publicfinancingindevelopingandtransitioncountries[J].PublicBudgeting&Finance,2005,25(4):83-98.

[2]AndersonJE.FinancingurbandevelopmentinChina[J].ChineseEconomy,2009,42(2):48-62.

[3]陈卫国.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转型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13):79-82.

相关期刊更多

钟山风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政协江苏省委员会

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杭州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