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诗词吧

古典诗词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诗词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典诗词吧

古典诗词吧范文第1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体现出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一要求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的试题上。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就成了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

考点解读

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写出诗词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二是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三是结合人物形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人物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二是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三是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其中通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情感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依据是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的角度为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答题时要明确形象的总体特征,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结合诗句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和色彩描写等。解答此类试题应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社会属性。

阅读闯关

(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和“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阕写景,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阕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八)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 (体裁)。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九)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一)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1.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2.想为国出力,渴望得到引荐。

(三)1.燕啄春泥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1.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2.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五)1.①姿态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六)1.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七)1.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2.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八)1.《诗经・小雅》 五言律诗 2.《采薇》表达了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古典诗词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典诗词 困境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49-01

1.认识意象

“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即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诗词贵含蓄,凝练。在古典诗词中,诗人情感的抒发往往不是直接流露出来的,而是通过创造一个或一群“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因此,鉴赏古典诗词必须抓住意象,从意象出发,让学生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诗词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词的意境,领会诗词的主旨。

2.捕捉意象,生成诗境

在古典诗词中,一首诗词里出现的意象往往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即诗境。在古典诗词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其次要让学生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生成诗歌画面并置身其中,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集中了几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入词,教学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捕捉词句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组合成一幅凄凉冷寂的深秋清晓图,然后闭上眼睛去想象词人消愁酒醒后自己孤身一人,不知身在何处,只见岸边依依的杨柳,一弯残月孤零零挂在梢头,晓风轻拂,冷意侵入的画面。这种画面的生成,就让学生置身于词境中,这样一来,就拉近了学生与作者和作品的距离,就能让学生与词人取得心灵的共鸣、情感的认同。所以在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并且善于借助意象来想象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从而走进诗词的意境。

3.激发想象,填补空白

有些作品的意象之间跳跃性很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我们在教学这些作品时,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联都是名词并列,一个意象接着一个意象,意象之间省去了相关的动词而形成跳跃。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它们虽是不同的意象,却也有类似的性质。它们组合在一起,我们会看到它们共同的性质,这共同的性质就是开阔、浩大、壮丽。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我们再引导学生去想象当年抗金斗争时军容的浩浩荡荡以及作者的战斗英姿。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如今“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陆游的悲愤了。这样,通过我们的补充和想象,我们就还原了作者的情感从慷慨雄壮转为悲凉愤慨,亦有一份无可奈何的心情变化过程,学生对诗作的理解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像这样句间跳跃的诗句,在古典诗词里不在少数,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等都是。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来补充诗词留下的空白,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化,从而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

4.反复诵读,因声入境

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古人极其重视诵读。古语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在对诗词进行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在高中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词,在诵读的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联想,将诗词中描述的场景连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进而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如在周邦彦《苏幕遮》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牢记在脑海,鸟雀呼晴、初阳、宿雨、风荷、小楫轻舟等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的图景。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旅居他乡的诗人睹荷而生乡思,“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想象越是悠闲惬意、自在无忧,就使得诗人愈加思归。这样的反复吟诵,并在吟诵中想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而且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5.积累意象

古典诗词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目标 创新

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如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德育即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

幼儿诵读古诗词,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然而,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接触不多,要想让他们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需要教师花一番功夫。我们从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所提倡的创新性阅读中得到启示,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

一、诗中掘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孩子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产生。为了让孩子在积极的思维中对古典诗词产生探究感,教师常常向孩子激疑。如教《春晓》时,教师问“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还是“不知”?在这看似无疑处设疑,能引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的孩子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说,“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各种理解拓宽了孩子的思路,丰寓了诗的意境,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诗词比读

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途径。阅读古典诗词时,教师应让孩子对诗词进行思路、中心、语言、意境比较等,在比较中读出异同、优劣。我们把《别董大》《赠汪伦》这二首诗教给孩子后,并让他们比较二首都写离别的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幼儿通过品味、理解和体会,师生一起找出《别董大》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赠汪伦》却是叙事体,“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依恋全在诗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体会“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孩子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思维也得以发散。

三、实景赏诗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结合古典诗词教学恰当地开展一些走进大自然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体会李白是怎样与山融为一体,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寻找知音与伴侣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同时缺少伴侣和朋友的孤独。学习“西江月”时,我提议家长在夏夜的晚上带孩子去看月亮,听鸟惊、蝉鸣、蛙噪这些校外夏夜特有的音响,以及夏天天气变化的突然和夜行乡间的轻松和有趣。分享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孩子的心畅游在浩瀚的苍穹,古人与我们竟是如此地接近!家乡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源泉,四季更替,山水日月更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画面,暗合的诗意,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描摩诗境

古典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炼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气氛,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课堂上教师要求有幼儿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幼儿读懂原诗,而且也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在公园里享受春天的色彩。回到教室引导幼儿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孩子动手绘图以后,我们再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让画面在幼儿面前立体化、活起来;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的而生活中有声动态的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教师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把学过的《江南好》,学一学、画一画,在似曾相识的诗句中,再次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五、活用古诗

在孩子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孩子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口语结合在一起。当让孩子描述春天的时候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描述夏天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称赞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有一次,一位家长告诉我他们一家秋游,在山下停车在民族园吃饭,他三岁多的儿子,眼看大山,顺口说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时不但家长很是吃惊,就连周围的旅客也很惊奇。家长一直在夸奖我们经典诵读教学开展得好。虽然孩子在运用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不是很恰当,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了他们的生活,激活了他们的情趣,达到了积累与生命体验相结合,为以后丰富自己的气质和品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品味审美

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心理引导和情感陶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其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不只是引导幼儿感知美、感悟美,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幼儿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孩子认真体会和领悟诗歌的内涵,同时要注重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对诗歌描写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为何美?美在何处。对美形成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如在教学《墨梅》这首题画诗时,孩子通过朗读,观看梅花视频和国画,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说出这首诗为什么美?美在那里?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幼儿的创新学习。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古典诗词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孩子的创新能力与之一起高高飞翔,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是我们幼儿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古典诗词吧范文第4篇

甲:老师们

乙:同学们,

合:中午好!

甲:今天,我们的《古诗欣赏驿站》正式跟大家见面了!

乙: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 为了让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教育部特意颁发了《语文新课标小学必读古诗160首》。

甲:意在让我们重拾古诗兴趣,在古诗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将祖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乙: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将中华古典诗词唱响校园,唱响神州吧!

甲:下面请欣赏唐代着名苦吟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

(播放《试听 》 两遍)

乙: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古诗歌,是不是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甲:古诗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相连,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甲:这种骨肉之情通过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唯恐儿子“迟迟”难归的心情,

以及作者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讴歌: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从而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乙:是啊,“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们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吧!

甲:领读:(主持人教一句,学生们跟着读一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乙: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呀!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古诗歌吧,大家可以跟着学唱哟!相信在一遍遍的跟唱之中,你一定就会对这首《游子吟》心领神会的,也期待着你在校园的古诗歌唱比赛中,一展你的歌喉,欣赏你的风采!

(欣赏《试听 》 播多少遍,根据所剩时间而定)

甲:老师们,同学们,在一遍遍的古诗歌曲唱诵中,我们深深陶醉在这阳光般的母爱中了,让我们也放声跟着唱起来,在歌声中来结束我们的这次广播,《古诗欣赏驿站》下周一再跟大家见面了!

古典诗词吧范文第5篇

一、古典诗词题材艺术歌曲

中国丰富的古典诗词为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如从周代的《诗经》、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到秦汉的《乐府诗》、汉代的《相和歌》,再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为我国的作曲家们创作艺术歌曲提供了丰富的择选。古典诗词格调清新,韵律优美流畅,蕴意深远,具有朴素的哲学思辨之感,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作曲家选用的诗词大多采用名家名作,他们对这些诗词的再创作,使得古典诗词另具美感,是对诗词的另一种升华。

陈田鹤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热爱古典文学,曾在家乡永嘉就读私塾,自幼酷爱诗词、文学、音乐。1932年曾与好友陈庆之一起为《葱茏晨报》编辑副刊―诗刊《山雨》。他本人也在诗刊上发表诗作,1941年曾作诗《怀念曲》以思念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妻子(陈宗娥)。

陈田鹤对古诗词是十分钟爱的。他的第一首作曲就是古诗词,宋代向镐的《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第二首作品是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还有古诗词作品:张继的《枫桥夜泊》、秦现的《江城子・西域杨柳弄春柔》、晏几道的《菩萨蛮・个人轻似低飞燕》等等。

陈田鹤的古诗词歌曲创作具有很高的水平,这和他从小对古诗词的热爱形成的深厚广博的传统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廖辅叔先生称赞他说:“对诗词的欣赏不愧为独具只眼的”。

例1:《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1931年,陈田鹤在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第二年时,创作了他的第一首艺术歌曲:宋代向镐的《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宋・向镐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两个,

灯尽欲眠时,

影儿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惶的我!

这首词是愁苦、寂寥的、孤独的、苦闷的。引起了陈田鹤的回忆,贴切的表达了他记忆中的童年生活。

此词以“谁伴”两字开头,突出作者在窗前等下孤独而坐,思考自己的人生,有谁与我作伴?只有我自己和影子两个相依想存,但是影子是不能长久的。灯尽后,连影儿也抛弃我了,更加衬托出自己的孤单。我很凄惶,很无奈的叹息,彷徨无助、苦闷的心情跃然词间。

当陈田鹤看到这首词后,马上就与之产生了共鸣,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9岁丧母的陈田鹤在继母的冷淡,孤独的、苦涩中渡过。他借向镐的这首词来抒发童年心灵上的创伤,反映了他艰难坎坷的人生经历。

此曲旋律哀伤婉转,曲式结构工整,带变化音的西洋小调式,典型的欧洲作曲技法,风格上很相近于老师黄自的笔意。

例2:《枫桥夜泊》

1935年,陈田鹤从武汉回上海途径苏州游玩,观寒山寺景,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七绝诗,描写了江苏城外寒山寺的秋夜江边之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此诗意境幽远,秀美隽永。作者观景视物,欣赏了幽美的夜色后,在静谧的夜晚听到钟声,显得格外的突兀和落寞,升起萦绕在心头的忧愁。

此境此景引起了陈田鹤的回忆,想起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几次三番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孑然一身,工作何去何从,一家老小八口人还等着自己养活,面对着滔滔江水,跳动的星点渔火,心中不禁泛起淡淡的惆怅。此诗正应和了此时的心境。全曲共有十个小节,算是一首“袖珍”型的作品。全曲运用五声调式写就,钢琴伴奏写的简单,但很有意境:右手两小节在高音区清丽的和弦连接下开始,犹如河面上泛起的微波,向人展示客船夜泊寒山寺的画面。音乐将张继的这首七言绝句诗意表达无遗。

二、近现代诗词题材艺术歌曲

1919年“五四”,提出白话文写作,兴起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体―“自由诗”体。它讲究表达情感自由奔放,韵律不受限制,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既定规格。语言浅显易懂,非常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在20世纪20、30年代非常受大众欢迎,代表人物有:徐志摩、林徽因、郭沫若、未瀚章、郁达夫、廖辅叔等。

在陈田鹤的艺术歌曲中,创作了许多“自由体”诗的作品,与多位词家合作过,其中以与徐志摩、廖辅叔等人的合作较为频繁。

陈田鹤与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Γ字┥,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笔名:南湖、诗哲、海各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留学,入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在英国剑桥大学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作。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诗好朋友。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和、闻一多等人创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杂志。曾游历苏、德、意、法、英、美、日、印多国。因飞机失事而遇难早逝,时年34岁。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把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他的诗大多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的,也有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动人民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借景抒情的。

陈田鹤的艺术歌曲中也有选用徐志摩的诗。如:《山中》、《天神似的英雄》等。

山中

徐志摩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光,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不惊你安眠!

这首《山中》是徐志摩作于1931年4月1日。这首诗是徐志摩写给当时已是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的。他去探望在香山疗养肺病的林徵因,看到昔日恋人憔悴的身影,有感而发写成此诗。

第一段借香山的夜景引出了第二段的“不知”二字,设想香山的夜、月、松引出思念。 第三段热切的愿望,希望自己是风、是月光、是松叶,能借助这些事物静静地注视着你,但不想把你的情感惊动,蕴而不渲的一缕情思表露无遗。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恋人的眷恋和呵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