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档案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方法也应随之而变化。而将传统档案管理的方式与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完善档案工作的利用服务功能,实现档案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是福利机构档案人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福利院;儿童;档案;信息化
儿童福利院作为社会福利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对于社会上无所依靠的、无家可归儿童的抚养、康复、教育等工作。而收养儿童在福利院生活的从始至终,应形成相应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或影像资料,即收养儿童档案。该档案的规范管理,将更加有利于有效开展孤残儿童救助,并对其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福利服务。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档案管理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管理上都随之进行着革新,从初始阶段的简单的编号、姓名、入出院时间等流水记述发展到如今增添了收养儿童抚养、治疗、教育等情况并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体系由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构成,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两项内容。基础设施上,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使用综合应用符合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能够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以高科技手段强化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而在资源建设方面,信息化档案不但记载了入院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也记录了国家对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历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全面而且丰富的福利院档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不仅仅是简单记录,更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二、收养儿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障碍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较晚,对于收养儿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仍然缺乏强大理论支持和规范性指导,我国收养儿童档案的模式依然处于落后状态,而档案利用服务管理模式方面问题尤为明显,相关信息录入仍有以人工书写录入情况,档案查询也只能依靠翻查和人脑记忆,不但效率低下,更对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在信息统计方面,对于收养儿童基本情况记述不够详尽,如健康情况、性格特征、收养分布等数据只能粗略体现,这样就容易造成数据前后不一致等问题。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大数据量处理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不但增大工作量,而且对工作的“质”也产生不利影响。
三、信息化时代儿童福利院档案工作重点
(一)创新服务模式。
做好档案工作的服务一直是档案工作人员的目标,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服务的模式也应该更加适应时代形势。要解放思想,摒弃传统老实档案管理思路限制。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信息技术的革新并不意味着对于人工能力的削弱,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技术的操作者对档案馆阁分布、内容要形成全面认识,熟识其整理状态和价值,这就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信息时代更要求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和信息现代化技能,做好服务工作。
(二)强化信息编研。
档案信息编研,是档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提高档案利用率,在当前档案对社会需求的预测水平中得以体现,其主要对象主要是以馆藏档案为主,对归档内容进行研究,再次进出上对档案进行再次加工。而为了满足信息时代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儿童福利院的档案工作要进行相应改革,将原有传统的对档案资料简单收集整理改善为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化研究及运用。这就要在编研选题上实事求是,立足于福利院的实际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确定编研主体。然后要会同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编研,和信息录入,不能漏录任性细节,尤其是图像视频资料,如接收儿童过程图像视频,儿童在收养家庭生活状况图像视频等,都十分重要。这些对档案内信息进行深入探索,特征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联系,并对以上条件进行加工,以便于档案的利用。
(三)强化检索、完善服务。
对于检索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功能,这其中既要求对以往的案馆指南、全宗、专题等目录进行完善和改进,更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进行改革,如提供网络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等服务。信息化的普及能够保证完整档案检索体系的成型。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福利院的合作,做到档案信息联网查询,开发检索渠道,拓展检索平台。更有助于有意愿收养家庭寻找适合收养对象。
(四)加强信息化业务学习。
对于儿童福利院档案管理,对于档案管理要求也应更加严格,应对以往采用纸质版进行电子化录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学习,转变传统档案整理手段,向多元化发展,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使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熟练被掌握,从而有效的保证档案完整、安全有效,更加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ERP系统实行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为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
在传统会计实务理念下,会计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填制记账凭证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进行连续编号”。一般将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一起管理,即记账凭证从系统中打印出来后与原始凭证装订在一起,称为“统一管理”模式。而ERP系统下则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分类管理”模式,包含了纵向分类管理和横向分类管理两个方面。首先,由于ERP系统下所有业务按流程管理,因此,一些主要的业务模块产生的记账凭证编号就可以单独分类别连续编号,即纵向分类管理。纵向分类管理为ERP下的复核和审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管理平台,使相关人员可以按业务类别对相关凭证进行快速追溯。其次,ERP系统下会计凭证的概念与传统会计实务下会计凭证的概念已有所区别。ERP系统下的会计凭证一般应分为手工原始凭证、电子基础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会计记账凭证在计算机中存在的状态也与传统会计实务不太一致。以x厂为例,其现阶段的会计凭证分为集成凭证(计划部门、天然气销售等)、超级用户凭证、财务中心日常业务生成凭证等。ERP系统下的会计记账凭证在计算机中一般不可能仅仅以会计分录的数据形式存在,还包含大量链接信息和集成数据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与电子基础凭证进行关联,其中包含大量的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其他经济活动信息。会计记账凭证实际上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在财务上体现的一个链接和集成平台,而这个平台无法打印在纸介上与相关原始凭证一同管理,因此必须将原始凭证从打印的记账凭证下分离出来,单独编号,并通过记账凭证属性项下的编号信息与手工原始凭证进行链接,形成横向分类管理。这种横向分类管理使会计记账凭证的电子存储成为可能。
传统会计实务下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是一种独立的数据的概念,并不是实时数据,仅仅是对财务数据在一定时点或时期的反映形式,这些数据一旦形成,就不再需要其他数据的支持。即当一定时期的账簿或报表形成后,即使凭证数据转移或丢失,账簿和报表数据依旧存在,而且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账簿和报表不但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不利于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而ERP系统下,会计账簿与报表已经与其他各种查询一样成为由基础数据支持的表格输出形式。这种形式下,数据能够实时更新,查询数据及时准确,不存在因缺少个别系统管理步骤而引起查询数据不及时的情况,因此,传统“记账”这一过程也就不复存在。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也对数据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旦基础数据存在差错或丢失,就会使后续的查询产生连续性差错,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并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ERP系统下的会计档案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可以分析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EKP系统下的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档案的再利用。
关键词:社会福利 档案管理 管理措施
一、引言
社会福利,即针对特殊人群专门设定的社会救济。而社会福利档案管理是对社会福利院专门进行审核、审批等管理的服务性工作,用于对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进行保存和记录。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福利院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一旦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直接涉及到职工、院民的自身利益,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其地位不容忽视。本课题针对社会福利档案管理的内容、方式等展开论述,以期促进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社会福利档案的基本内容
所谓社会福利档案,即通过审批和管理,保存社会福利中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等,主要包括文件审批和日常管理。以下是通过不同领域对社会福利档案进行分述:
1.社会救助档案。社会救助档案是指各民政部门通过审批,对需要帮助的群体进行救助,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居委会提供证明材料,本人提供申请书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等。社会救助档案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提交的所有材料进行审核和审批,制作汇总表格以及进行阳光救助活动的记录并对其进行归档。
2.社会福利养老档案。社会福利养老档案是指由政府民政部门对符合社会养老的群体进行审批,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对申请者进行调查制定调查表,对申请书和法人登记进行证明,对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进行汇总并制定相应的表格,审核申请人的情况,对提供材料进行归档。
3.残疾人福利服务档案。残疾人福利服务档案是指对残疾人的康复治疗等活动进行记录的有保存价值的相关材料。
4.孤残儿童救助档案。孤残儿童救助档案是指对先天性残疾儿童和后天因素造成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活动中,委居会和乡镇部门提交的证明材料和医院提供的诊断证明,还有法定监护人户口簿或身份证复印件等,汇总的日常救助工作和儿童救助活动记录等材料的归档。
三、社会福利档案管理方法
1.重视社会福利中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一些社会福利院,尤其是新建的一些福利院,没有完全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使我国的社会福利院档案管理内容不齐全。或是只重视对红头文件等的手机,完全不顾其他相关文件的收集和管理;或是只针收集上级部门发的文件,不顾其他文件,等等。总之,我国现阶段在社会福利院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这就要求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注重档案的收集,将档案的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促进和推动我国的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其社会价值。
2.分析当前档案管理不齐的原因,强化对档案的收集和管理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觉悟,端正态度,检讨并分析当前档案管理不齐的可能原因,落实社会福利档案收集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要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重视工作中的细节,明确自己收集到的文件材料,并进行整理,对发放的资料和文件要严格把关,对资料和文件进行查对和审核。对上级下发的文件,确保整个登记、审查、审批等过程严格进行。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做好年度归档和移交进室工作,确保文件齐全。
3.将收集社会福利事务档案范围扩大
目前,我国的福利院档案管理工作者相对来说属于紧缺状态,因此,相应的档案收集范围也不是很大。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福利事务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收集的社会福利资料较多,基本包括社会福利事务、文书、康复教育以及专用档案,而其中需着力加强的是社会福利事和专用档案。由于资料收集的不完全,缺失的文件也较多,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档案,例如征用土地通知书收集不完全,档案室没有总体的管理措施,都是以部门为主,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档案严重缺失。或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动,档案收集和管理中间有间断环节,最终导致一些档案的缺失和不齐。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做到管理齐全。
四、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1.为一些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提升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水平
当前的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在原先独立、分散的各社会福利部门档案管理基础上,将各社会福利档案材料进行规整和管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经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水平,为一些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
2.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在加快和改进我国民生问题的基础上,国家档案局一些列政策,要求确保我国民生档案的完整性,让档案管理推进民生发展,因此,要合理规范我国的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3.以开放的档案管理体系,发挥社会福利档案作用
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通过各部门自行管理进行的,也就是结构层次上相对来说不统一,整体整体功能无法优化。档案管理体系应当进行动态开放,进行综合性管理,不断提升民政机关监督管理职能,扩大社会福利档案面,进而推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实现档案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社会福利档案管理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实现社会福利档案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提升中。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应以科学发展观的形式,不断提升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拓展管理领域,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连龙.浅谈社会福利院档案的收集.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一)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投入过低
由于医疗用房的紧张,医院存放档案的地方也十分有限;医院文书档案职责不明,管理不完善,医院文书档案与医疗病历档案的存放于档案库房的存放相混合,与档案管理的标准相差甚远。医院文书管理的信息效率过低。
(二)医院办公室文书档案意识薄弱
长久以来医院多偏重病案档案,医院文书与文书档案相对于病案档案来说,医院文书档案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到位的宣传。很多人都认为文书档案没有存在的价值,相关的科室对于文书档案也是只保存不利用,有效资源的利用率下降,浪费程度极其严重,不能达到预想的可观状况。
(三)医院在文书与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现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存在这许多的不规范现象。例如:版记不全、文件使用不当、分类不明确、用纸不达标、办理程序不规范、原稿文件缺损、装订不规范等现象。
(四)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在理论水平、文化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参差不齐。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必要专业知识,责任心主人翁意识的缺失。造成案卷的混乱和收集保存不齐全等现象,不符合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准则。
二、针对医院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优化措施
(一)强化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衔接
实现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要求文书人员严格把好文件纸张大小、文件格式、笔支选取等等原始一手资料的质量关,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公文办理完毕后,应及时整理立卷及归档。
(二)提高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意识
医院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办公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社会必然导致大量的电子文件的出现。实现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则需要努力成为管理型、复合型和技术性的专业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人才。
(三)提高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档案整理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全面提高思想认识,促进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把握好人员的变动和调入关,增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时对从事相关文书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待遇到位。
(四)建立医院文书归档的制度
具体到一个立档单位,不仅要真实、客观,要有归档的时间、范围、要求,保证文件的完整。文书档案整理的内容:档案的系统化(档案的分类、案卷的排列、档号的编制)和基本编目(编制案卷的目录)。
三、结束语
建立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跟踪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城乡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 年全国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 2.6 个亿。专家预测到2020 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 85%[1]。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服务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和国家医药费支出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为推进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工作目标,到 2011 年底,居民建档率农村要达到 30%,城市要达到 50%。到2020 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就此,卫生部出台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了健康档案工作深入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研究其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2012年初,笔者随辽宁省卫生厅组织的调研组,深入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四个城市,即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医改的试点城市,每个城市抽取四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调研。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 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 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 62.10%;乡村人口占 37.90%[3]。调研的 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228 个,乡镇卫生院 320 个,分别占全省 53.8%和 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 2011 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 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 30.03%。沈阳市 11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 64983 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 61146 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 11400,建档率 31.7%;糖尿病人数 3409,建档率 56.38%;残疾人数 642,建档率 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 18 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 16 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 年至 2010 年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1—6 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 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 2009 年至2010 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 65.43%,外阴阴道炎占 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 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 1.98/10 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 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 12 户居民中只有 3 户人家“放行”,另 9 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 Internet 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 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 15 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 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 2011 年 1 月才预拨了 2010 年经费的30%。就是这 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 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3.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高度重视健康档案人员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管理制度进行培训,要进行信息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培训,使其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对人员进行医学知识的培训,或到高等医学院校进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三是引进相关高校毕业生来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