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化农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安全 农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01-01

一、前言

十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一系列的好政策有效保护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对我国实现粮食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二、现代化农业的内涵

1.动态论

对于此种观点的理解可以认为,农业的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历史和发展的概念,它在不同的时期是一个动态的,渐近的发展过程,它在不同的空间内容下,现代农业的定义会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其内容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2.系统论

系统论的中心思想是从系统观点的角度将农业分为了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在自然规律的变化下,这三个系统内部在不断的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这就使得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可以实现,它是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

3.过程论

此种观点可以认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是建立在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其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来对农业进行改造和管理,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使用这种方法后可以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淘汰,既可以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又可以使整个的农业生产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中。

三、现代化农业的作用

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

3.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4.农业服务社会化

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门服务。

5.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

各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和环境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6.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

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

7.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得更优更美。

8.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业劳动者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9.农民生活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正确处理国家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1.把农业现代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应该树立大农业的观念,使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更广的范围发展。第一,可以将现有的农业条件作为发展的基础,逐渐的使农业向着食品业、工业原料为发展主体的方向发展;第二,国家可以依据现代的农业和市场经济上下游的产业关系,将农业产业发展为现代的物流农业企业,逐步的形成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农业市场。把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建设作为主体,逐渐的使房地产公司将投资方向转向农村,加快农村城市的步伐;第三,中国城乡政府应该作为农业和社会服务的领导,使现代化的各类科技和专业协会为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更好的服务。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大农业的理念,使人们对农业的产业结构向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道路发展。

2.正确处理市场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和扶持政策,从而使农业产业的配置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从而保持社会公交产业的方向不变,但是政府必须遵循市场的客观规律,使市场的机制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政府必须从实践出发,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证,这样才能使政府真正的为农民解决问题。

3.政府应该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一般情况下,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所占的国民经济比重在逐渐的缩小,所以,我们国家的一些经济专家也认为只有将农业的生产比重降低,才能使国家的发达化进程加快人。但是,依据相关的调查资料,其显示出来,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并不如专家所认为的,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忽视了农业自身发展和农业相关产业和工业之间的替代转换性。因而,我们国家必须使农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整套的农业管理模式,逐渐的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增加,使农业的社会化效益和农业的工业化效益达到最大化。

4.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外汇储备

很早以前,我们国家就利用外资来投资农业生产,国在在政策上鼓励外商在国内的农业领域进行投资,使外资大力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但是,跨国公司的过度投资也会使中国的农业发展陷入一种掠夺式的经营,甚至可以引起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的毁灭。现在,我们国家拥有丰富的外汇储备,所以政府应该对国家的农业加大投资,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可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五、结语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国家要使人们的农业现代化观念深入人心,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合理的利用外汇资源来对中国的现代化农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俊,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农村经济》2003年第05期.

[2]袁鲁江,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民营科技》

[3]罗玛,党的十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内江科技》2013年第08期.

[4]林阿妙,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现代化农业范文第2篇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使我们能够迎头赶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潮流,由于信息的广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利用产业的发展去武装我国传统农业,就可以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我国传统农业得到超常的发展。

    一、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技术与农业结合也同样能够起到倍增作用。

    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如农产品交易信息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和市场服务网络。有着粮仓称号的俄亥俄州的农场主,一个人经营几千公顷的土地,全靠电脑管理控制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我国目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所以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用当今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无疑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使我国传统农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把农业当做产业来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众所周知,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科技含量最高、利润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发达国家50%以上产值信息业,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所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决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中介、网上农科、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在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信息业可以通过对农业的信息软硬件服务形成农业信息产业,最终形成农业与信息业双赢的良好局面。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已经涉及到了农业生产、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环节都会有效益产生,在这里由于农业信息效益市场价值的体现,起到了促进农业信息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得将农业化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成为了可能。

    三、建立农业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信息量: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通话次数、e-mail数、信函数、报刊数、网上数、因特网点数等。

    装备: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电话机数、电视机数、计算机数、上网微机数等。

    信息主体水平:如单位面积内人口中的第三产业人口数、大数、从业人员数、上网人数等。

    信息消费:如个人、单位或集团消费中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等。

    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农村条件和农业人口来比较,尚具有不小差距。但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地区性不平衡,西北地区相对落后,而东南沿海由于开放早,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农民已经向富裕小康水平转化,初步具备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条件,有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力,只要领导重视,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全有能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希望将来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化建设。

    四、农业化市场需求巨大

    在我国总人口中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在我们对浙江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绍兴市所属嵊州市1998年专门提出了“必须像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一样重视农业信息”的要求,嵊州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如嵊州农业信息网,短短几个月就有200多个农户、企业在网上交易,涉及200多种农产品,吸引了美、日、香港客商洽谈生意,成交额已突破300万元。又如绍兴“中国轻纺城”这一大型纺织品专业市场,去年成交额167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这个市场建成了100兆的网络线,所有商户都可以进入因特网,网址点击率已达3.5万次以上。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化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讲,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优于落后地区,城市优于农村。虽然浙江省和全国相比,农业属于较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仍显不足,农业信息流通仍显闭塞。比如,绍兴日报报道对在诸暨市的抽样调查表明,10个种粮大户中有7户不了解粮食购销改革,反映出农民目前大多数还是处在信息不灵状态,说明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如果农民、农业工作者、小城镇居民都参与农业化建设,或即使仅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仅有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农业人口来参与这个市场,按全国人口比率而论这个市场该有多么巨大。

    发展农业信息产业本身也是一项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就必须用市场手段去做,用市场方法做市场的事,不宜用行政方式做市场的事,政府最好是去为农业信息产业业搭台,唱戏还应让企业去唱,政府不宜包办。但在发展农业信息产业过程中,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企业运作方式来完成。只有真正按市场方式运作,才能真正发展农业产业。

现代化农业范文第3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期,面临国内外形势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的客观影响,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此外,农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旧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偏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仍未获得根本改变,农业产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等问题,向“十二五”期间的农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关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应以稳定粮食生产为主,不急于追求增产,给土壤等农业资源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与之相适应的是,要将农业生产重心由“增产”逐渐转移到“增产”和“质量”两个重心上来。“十二五”期间,应该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切实加强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品种、使用方法和用量;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和检查制度,并建立优质优价、劣质重罚的奖惩体系。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国应更加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利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另一方面要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

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确实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广义上是指农业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现代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向科技密集型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受到了多方关注。

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原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曾表示,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特别是区域农机化结构,将成为“十二五”期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国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土地流转速度将会加快,大马力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装备将会广泛使用。

多数专家认同,伴随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农机需求增加。农村“空心化”同时也使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率逐年提高,为实现土地合作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机合作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现代化农业范文第4篇

1.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能实现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现代农艺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1.2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机化促进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向保护性耕作等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促进了农作物秸秆、农用地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机化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大户成为新型农民的代表,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1.3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果业生产、规模养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1.4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农机作业、销售、维修等农机服务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同时,也解决了外出打工人员增多而出现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解决了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1.5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既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又扩大了广大农民科技知识范围,共享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机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潼关县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也证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2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

2.1推进农机装备的市场化,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在充分发挥县域农机装备的基础上,利用周边地域农机作业的时间差,合理利用县外农机资源,组织调度适宜本县的各类农机装备,投入到“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我县农机化作业水平。2.2创新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产业化水平。巩固农机目前发展的成果,创新农民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服务机制和分配机制。大力培育农机作业、运输、经销、维修等各类农机大户,带动多元性农机市场的发展。培育农机协会、农机信息服务等中介组织,增强农机服务能力、组织能力、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和质量信息制度。适时开展对农机流通领域的打假活动。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服务力度,保护农业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生产经营者、维修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3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新机具,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农民用机的需求,大力推广各类适用、多功能的新机具、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如现代化的节水灌溉设备,秸秆饲草揉丝机、打捆机,果园、大棚作业的微耕机,玉米、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机械。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开展好农民工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使受培训农民工的科技素质有所提高,自我创业和保护意识有所加强,就业、择业和创收能力有所增强。2.4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提高农机安全水平。以“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机违法专项整治活动,杜绝群死群伤性事故发生。深入乡村,工作重心下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示范村活动。全面落实农机绿色通道规定,保障跨区作业机具合理流动,平安作业。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做好登记、挂牌、考证、检审验等项工作,确保全县无重特大农机责任事故发生。

现代化农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现代化;关系

在我国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对各类工作关系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保证可以发挥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工作作用,使其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点分析

第一,农业推广含义。主要就是为农业社会服务进行延伸处理,在农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农民提供农业相关技术指导,全面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与机械设备,保证可以满足农民在劳动中的需求。同时,在农业推广期间,相关部门可以站在农民发展角度考虑各类问题,创新工作形式,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利用科学的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文明化发展程度,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改善农民的生活。第二,农业推广特点。首先,具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可以及时发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为农民提供先进的技术指导服务,保证可以根据农村需求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其次,具有服务特点。农业推广属于社会化服务,需要为农民提供市场数据和信息、产品加工服务等,建设专门的推广机构,按照相关要求开展相关推广活动,有利于加快农村发展速度。最后,具有科学化特点。在农业推广期间,会对各类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推广,根据新时期下农业发展需求,完成科技推广任务,以此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1]。

2农业现代化概念与特点

2.1农业现代化概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管理形式等。对于农业现代化技术而言,就是相关部门用科研方式,研发农业生产技术与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对于农业现代化管理而言,就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农业管理工作水平。

2.2农业现代化特点分析

第一,农业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部分区域已经建设了农业水利工程,可以优化灌溉体系,在提高灌溉效率的情况下,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第二,科技与管理相结合。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相关部门已经将农业科技与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利用创新方式为人们营造健康的农产品市场。同时,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先进的包装与运输技术支持农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成效,还能满足其发展需求[2]。第三,专业化与产业化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向着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专业化而言,国家已经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引导农民开展专业生产工作,在节约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对农业用地进行整合,提高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满足农民实际发展需求。对于社会化发展而言,主要就是国家已经开始引导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发展,相关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抵御市场农产品的销售风险,逐渐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3]。第四,农业教育与技术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期间,农业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国家已经开始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国家已经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农业教育活动,安排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农业技术转换成为农民的劳动生产技能,在提高农民专业素质的情况下,培养农民的职业道德素养,创建新时期农业人才体系,保证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3新时期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

在新时期下,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建设完善的方针政策,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联合,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民专业素质,提升其经济效益,推广农业技术与机械设备,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在此期间,需要对传统观念进行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意识,将农民作为主体,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对农业技术与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推广,建设完善的农业服务组织体制,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服务工作,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形式,保证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对推广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建设专门的服务组织,完善新时期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标准,保证自身工作质量。在此期间,相关部门还要建立考核机制,将农业推广与工作人员绩效挂钩,以此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挖掘工作人员潜能[4]。

4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需要做好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利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管理活动,利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管控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朝玉.新时期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探析[J].科学种养,2016(3):227-228.

[2]唐红兵.新时期农业推广的内容及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J].北京农业,2014(30):312.

[3]邓杰.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推广的关系研究[J].魅力中国,2013(3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