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含有牛的诗词

含有牛的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含有牛的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含有牛的诗词

含有牛的诗词范文第1篇

要做到“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

古诗词的题目就如同 “眼睛”,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它告诉我们的相关信息,那么也能理解文章的主旨了。

古诗词的题目一般包含以下几种信息:

1.揭示诗词的主要内容。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交作的目的。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友人》。

3.指出吟咏的主要对象。例如崔颢的《黄鹤楼》。

4.点明抒发的主要情思。例如王维的《相思》。

当然,诗词的标题还含有别的信息,如主要事件、题写范围、时间地点、内容情调等等。只要我们抓住标题的重要信息,就能触及到诗词的核心。

其次,要注意作者。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笔者认为对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方便。在此介绍一些古代诗(词)人的情况:

陶渊明的诗朴素自然,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李白的诗豪迈飘逸、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杜牧的诗清健俊爽、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王昌龄的诗雄建高昂,李清照的词缠绵悱恻,陆游的诗悲壮爱国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很有好处。但也要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李清照虽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

再次,要注意注释。

注释是古诗词赏析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二、阅读古诗词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事实上近几年的中考题也说明了这一点,笔者认为在阅读内容上可以从构思脉络、描述对象、思想情感及意境的把握等四个方面考虑。

1.诗词构思脉络,就是作者在有了一定的生活素材,激发某种思想情感时,对作品的行文思路、情节安排等进行的安排。在这方面要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学会使用一些“术语”,常见到的有:

a.借景抒情(杜甫《望岳》)

b.托物言志(龚自珍《己亥杂诗》)

c.感物伤怀(白居易《望月有感》)

d.情景交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诗词的描述对象,就是作者表达情意的对象。可分为:

(1)人物。古人、亲人、友人。如:杜甫《蜀相》是对古人的追思;苏轼《水调歌头》对亲人思念;李白《赠汪伦》是对友人的不舍。

(2)事情。如《木兰诗》写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3)事物。单纯的抒情诗词很少,一般都有所凭借,如:山水、草木、日月等等。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例如: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折柳意为别离,月亮代表思念等;有些事物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成了意象,意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如马致远的《秋思》中的小桥、流水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优先考虑这些特殊意义。

3.诗词反映的思想情感,一般有迷恋、忧愁、孤独、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忧国忧民等。对这些,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应该学会分类、对应。例如:酒与愁,月与离,羁旅与思乡,战乱与忧国忧民,花谢花落与人生易老、变化无常等,都是具体典型的人、事、物与作者表达的情感的一般对应关系。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

4.意境的把握很重要,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修饰意境的词往往有: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等。

三、赏析诗歌语言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初中古诗词赏析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2009 浙江台州): 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学生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的作用一般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为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4.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专用鉴赏术语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5.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6.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7.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形象生动,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反问为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有“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8.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含有牛的诗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蝉》 同题阅读 背景 主题 手法

诗词欣赏对很多师生来说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欣赏优美的诗词,本是一大快事,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望之生畏呢?最核心的原因应是忽略了学生应该掌握而且希望掌握的是这首诗为什么好,所以,要改变学生怕读诗的现象,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诗词鉴赏的方法。我们认为,同题阅读法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良方。

所谓同题阅读法,指的是把相同或不同的诗人对同一事物、感情有了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而写下的诗歌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法发现他们的异同、优劣,从而达到提高阅读兴趣和鉴赏水平的一种方法。下面仅举一例,以期能窥斑见豹。

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均写过以《蝉》为题的诗,分别处于初唐、盛唐、晚唐三个不同的时代,他们选同事物来作为自己吟咏的对象,这决定了三首诗的共同之处,即这三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寓情于物,所咏之蝉,都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但是,三人所处的不同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决定了这三首诗有更多的不同之处。

虞世南是李世民做秦王时的“秦府十学士”之一,一直颇受李世民的器重,李世民即位后,虞仕途畅通无阻,难免有些自傲之情,本首咏蝉诗恰好唱出了他的心声。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第一句的“垂委”就暗示着显赫的官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簪缨”代指高贵的官宦),一句“垂委饮清露”,便把这种清高给予了说明,第二句也是人格化的描写。蝉居于高处,声音入耳动听,也就不难让人联想到其象征的高尚风韵。

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既是对蝉清高的进一步说明,也是在前面两句的基础上生发的议论。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这蝉是诗人的化身了。

《在狱咏蝉》一诗,是骆宾王仪风三年在狱中所作,大多数认为他是被诬陷而下狱的,具有侠义性格的骆宾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用蝉来替自己的清白申辩,渲泄心中激愤之情。

诗的首联点题,“西陆”交待了时令已是秋天,在失去自由的时候,在秋风肃杀的秋天,听到寒蝉时续时断的鸣叫,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一个“侵”字,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颔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诗人悲苦烦扰的心情。颈联表面写蝉,实际上是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辞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尾联一句话为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谁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为我昭雪呢!

李商隐《蝉》亦是咏物诗,首句闻蝉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品格高尚。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时时“难饱”,这又暗合作者身世。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故哀中含“恨”,但这样的鸣声是徒劳的,因为它仍不能摆脱难饱的困境,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不肯同流合污,所以生活清贫。

颔联把诗人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但碧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动心,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作者仍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颈联出现转折,作者辗转各地,仍是小官,所以自称薄宦,四处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思念故乡了,想到家乡杂芜遍地的荒凉景象,作者急归心情更为迫切。尾联用拟人来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与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之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命运相似的薄宦者应该回家了。

以上三首咏物诗,所咏者为同一物,感情却绝不相类,为何有这样的结果,探究起来,一是三位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一为春风得意,一为身陷囹圄,一为落魄失志,处境大异,感受自然大不相同。所以,分析诗歌,背景是不可或缺的,此为鉴赏诗歌时要注意的一重要之处。二是诗人在写法上各有妙处,虽其宗旨都是借物喻人,但虞诗纯为写物,不涉及自身丝毫,然人仍能从中窥出以蝉自喻的深意,这实在是作者抓住了蝉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所以显得特别传神。骆诗和李诗皆是寓情于物、融情于景,都是借蝉声之悲以衬心中之苦,骆诗还用典故来加强思乡之意,更深一层,涵义更丰富。李诗在写蝉饮清露方面与虞诗相似,皆以蝉之高洁喻己之高洁。只是虞世南正处仕途通畅之际,故于自矜之中含有得意,而李商隐却陷入了牛李两党的夹缝当中,进退两难,颇为尴尬,所以全诗洋溢着有才不能施展,居高无人提拔的困境,使作者不由得引发了归田园之思。

总之,鉴赏诗歌如能从比较阅读入手,晰清背景,弄清主题,分清手法,三方面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生的鉴赏水平定能大有提高。

含有牛的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法制的建全,教育已不在是传统中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出人才了。留守儿童、“差生”不断增加,“普通班”的教学给众多同行出了不少难题。师者不但是解惑受业者,还要能让学生有其惑想问想学想其业,如今作为一名老师重不得,轻不能,但教学质量还得抓,特别是像物理这样一门自然学科,枯涩无味,学生见了遥头睡瞌睡,老师见了“无理”不理会,上课老师声音小一点,桌上学生不是睡一遍,就是闹一团,物理教学看来有点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势在必行。现就本人对提起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总结几点同大家共勉。

一、 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法

这是大家老师都在用的方法,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学习兴趣作用。例如讲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节,我们可从学生那里拿两部手机(现在学生都有手机)一部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抽调空气,用另一部从外面打,当看到手机收到信号却听不到声音时学生会至力去听自己手机发不出声音的原因。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讲到大气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或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大气压能托往水杯中的水实验,也能给学生带来共鸣。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中保险丝的作用中,演示实验时可用220V的电压,更能刺激学生求知欲望,带来的效果更佳,因为它更接近生活。更多的实验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堂,让学生动手、动脑走入物理世界。

二、 相关物理故事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兴趣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味性很强的故事,科学家就在我们身边,如“瓦特从壶盖的调动发明了蒸汽机”“牛顿从苹果落地推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在闭合开关瞬间磁针的偏转得出了变化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水从洗澡盆溢出总结了阿基米德定律”“雷达的检修员从口香唐的发热发明了微波炉”等等。在引入新课时,有针对性地选一些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趣顿生、气氛活跃。在授压强与面积有关一节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思想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讲到物体动能与速度有关时,可举例:1962 年,一价“子爵号”客机,在美国的伊利特市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十七人丧生。小小的飞禽何以能让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遭受如此惨重的下场?学完这节课后,你对机毁鸟亡的结果就不感到希奇了。上课的过程中也可插入科学故事给学生加深印象,在介绍压强单位时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天堂的所有科学家一起玩躲猫猫。很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但除了牛顿所有科学家都躲了起来。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间。爱因斯坦数完数,就看见了牛顿,马上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却死不承认。结果其他科学家都出来了,并帮牛顿证明牛顿没出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牛顿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站在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学生很容易记住压强的单位,而且记忆深刻。在讲到透镜的应用时,望远镜的发明故事,17世纪初,在荷兰的米德尔堡小城,眼镜匠利珀希几乎整日在忙碌着为顾客磨镜片。在他开设的店铺里各种各样的透镜琳琅满目,以供客户配眼镜时选用。当然,丢弃的废镜片也不少,被堆放在角落里的废镜片成了利珀希小儿子的玩具。一天,孩子在阳台上玩耍,双手各拿一块镜片靠在栏杆旁前后比划着看前方的景物,手持一块凹透镜放在眼前,把凸透镜放在前面,将镜片轻缓平移距离,当他把两块镜片对准远处景物时,突然发现远处教堂尖顶上的风向标变得又大又近,房上的瓦片、门窗、飞鸟……它们都很清晰,仿佛是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他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并告诉了他的父亲利珀希,后来向荷兰国会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小小故事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利用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王国。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利用这宝贵的财富,在物理教学中插入诗词,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在讲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时可用诗句“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加以描述。反射成像(平面镜成像)与折射成像,实像和虚像举例:“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机械运动中运动的相对性:“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轻舟已过万重山”;“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重力方向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光的色散不难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液体也能传声:“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光为什么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只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当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同时引用丰富多彩的诗文,诗为洒物理为饭,正如美洒佳肴, “酒”足“饭”饱的同时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文学素养。不就更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吗?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图、声、文配合,提高学习兴趣

含有牛的诗词范文第4篇

一、把旅游资源带进课堂

无论是初中地理中的区域地理,还是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有许多与旅游相关的结合点。在不影响课堂主要内容的前提下,不同渠道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的绚丽多姿的旅游资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巧引歌曲一首好的歌能给人以心灵的美感,不少歌曲的歌词中蕴涵了丰富的地理内容,讴歌和赞美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若能巧妙引用,则能收到教学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牢记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内蒙古高原时,高原平坦辽阔,降水少,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景观,适宜放牧马、牛、羊、骆驼等。这时巧妙引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这几句歌词,便可把学生的思绪带到内蒙古那如诗如画的美好景界——在美丽辽阔的草原上,牧民们自由自在的赶着牛、羊,歌唱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歌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形成一种美好的向往。又如讲到我国横断山区地理特征时,可引用大家都熟悉的《四渡赤水出骑兵》里的歌词:“横断山,路难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横断山的路会难行呢?哦!原来横断山是一系列山高谷深、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要翻阅这一系列平行山脉确实难。由于相对高差大,因此山脚、山腰、山顶的气候截然不同,从而形成了通常所说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经这样简单的分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这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征,且印象深刻。

2.引用古诗词和谚语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其中不乏概括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精品。课堂中相关内容上恰当引出几句学生都熟悉的古诗,将会起到活泼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如讲地质构造中地垒式断块山——庐山例子时,引用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想一下,要形成直下三千尺的这种瀑布,山体必须怎样?——山体必须高峻陡峭,有“万丈”悬崖。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庐山这种陡峭的“万丈悬崖”是怎样形成的。进而引出正题,因为庐山是一个地垒构造,南北两侧下降,中部山体上升,从而形成高峻陡峭、犹如平地拔起的庐山,显得格外的险峻,也格外秀丽。因而才形成直下三千尺的著名飞瀑。经过这样一引一讲,一方面使学生过去的知识得以延伸,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掌握了地垒这种地质的构造。又如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地区是赤道地区。唐朝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规律。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在课堂上能适当地运用,不但学生爱听,还可以为课堂增彩添色,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

3.展示图画或景观图片课堂上讲某些自然景观时,适当展示几幅相关图画或景观图片。会使学生耳听一新,精神振奋。例如讲三大类岩石中的花岗石特征时,可展示一幅我国黄山的风景画,要求学生们仔细看图,找出有哪些景物?有苍劲多姿的青松,灵秀奇妙的山石,变化无穷的云雾等。引出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浑圆、陡峭直立的“怪石”呢?最后得出结论:因为黄山的岩石是花岗石,具有很好的柱状节理,质地坚硬,沿节理易风化。经历了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从而形成了这“怪石”,成为黄山一“绝”。通过这样一看一想,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参与的气氛中掌握了花岗石的特征,且记忆深刻。又如在讲人口问题时,首先展示一幅漫画《母亲的苦难》,这容易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迅速进入情景。教材中此类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展示的图画典型,讲解切题,无疑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二、课外活动中的“旅游活动”

由于课堂上内容和时间的有限,除了课堂中适当引入旅游资源外,在课外活动中也带进了旅游知识。主要有:组织专题讲座、出地理墙报、开展知识竞赛、游戏活动和进行野外考察等。针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多,枯燥不易记,课外活动中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来掌握和巩固。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一些风景名胜点,放到图上相应的位置,准备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具体的游览路线:如华山峨眉山石林,最后让学生来进行一次不花钱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旅游”。游戏开始,每人发一张标有游览线路的纸条,要求说出坐火车、还是坐轮船。主要的铁路干线和航线,以及沿途经过的著名大城市的名称。经过学生亲身的游览,这些主要的干线就容易记,有趣多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识图和读图能力。

含有牛的诗词范文第5篇

古诗文是一种审美文化,一种艺术文化,是浸透着礼乐精神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可以引领他们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造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诗歌,要进行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四古诗《江雪》的学习中,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还可以用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将两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二、重视诵读,把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推向

为了优化古诗文的外部环境,我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古诗文朗诵会”,学生或配乐朗诵,或浅吟低唱,教师则负责评选优秀。“古诗文游戏”,师生在拍手和跳牛皮筋的活动中把《望天门山》《如梦令》《三字经》等古诗文当口令吟唱。“演唱古诗文”,将已经有人谱曲的古诗文歌曲在校广播中反复播放,并在音乐课中由音乐老师教唱。对于其他的古诗请校音乐老师谱曲后再指导学生演唱。另外,还有“个人背诵”“合作表演”“现场作诗”等活动,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推向了。

三、要求学生品读体会,教师也需适度地讲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但适度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很多诗歌既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教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表达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入京》时,适度讲解于谦为官廉法正直,深受百姓爱戴。这是托物言志法,作者以诗明志,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畏强权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清廉情操的决心。然后,再引导学生的品读方式会

古诗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谈得声情并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