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饮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婴幼儿;食物;营养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408-011 婴幼儿期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增长和功能成熟的过程,此过程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其中营养因素非常重要。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28天到1周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期,尤其是出生后的6个月生长最快。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首先表现为体重的增加,头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450-900 g,从6个月到1年,平均每月增加500 g。身长是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婴儿期每月增加约2.5cm,1周岁时将增加至75cm。头围的大小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1岁时增至46cm。且此时期脑细胞数目持续增加,6月龄时脑重量达600~700g,至1周岁时脑重达900~1000g,接近成人脑重的2/3。脑细胞数目的多少和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够充分,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严重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使儿童的智力发育在一定程度上生成难以弥补的损伤。
幼儿期指从1周岁到3周岁。幼儿期生长发育也是生长发育非常旺盛的时期,到3岁时的体重4倍于出生体重,2岁时的身长增加了2倍。由于幼儿的牙齿处于生长过程,故咀嚼功能未发育完善。这个时期幼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呕吐以及某些营养缺乏病,例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等。
2 婴幼儿期营养需要与合理喂养
2.1 婴幼儿期的营养需要: 婴幼儿一旦某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过量,短时间内就可明显影响生长发育的进程。婴幼儿,每天需要多少营养素如下:
热量:婴儿初生时需要的热卡约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418―502千焦),以后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在1岁左右时为80―100千卡(335―418千焦)。
蛋白质:母乳喂养时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克;牛奶喂养时为3.5克;主要以大豆及谷类蛋白供给时则为4克。
脂肪:初生时脂肪占总热的45%,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到占总热的30-40%。脂肪酸提供的热量不应低于总热量的1-3%。
碳水化合物:婴幼儿期碳水化合物以占总热量的50―55%为宜。新生婴儿除淀粉外,对其它糖类(乳糖、葡萄糖、蔗糖)都能消化。
矿物质:4个月以前的婴儿应限制钠的摄入以免增加肾负荷并诱发成年高血压。婴儿出生时体内的铁储存量大致与出生体重成比例。铁缺乏是婴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维生素:对母乳喂养的婴儿,除维生素D供给量低外,正常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
水:正常婴儿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水150毫升。
2.2 选择婴幼儿食物的基本原则
2.2.1 食物要多样化: 只有:食物多样,营养才能均衡;饮食多样,饮食才会更安全;饮食多样,营养素互补,可提高吸收利用率;饮食多样,发挥营养素的协同作用
2.2.2 少吃糖和盐: 1岁以后的孩子都喜欢吃糖,要少给婴幼儿吃糖以及含糖多的食品。糖是只能提供热能,而缺乏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吃多了还会影响食欲,需且对牙齿不利,是导致龋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注意少吃些甜食,但偶需吃一点也不无妨。因为少吃糖还可防止高血压。
2.2.3 保证早餐质量: 早晨食物供给要保证质量。首先要供给充足的谷类以保证能量供给。注意:糖是唯一向大脑提供能量和营养素的物质。其次是蛋白质供给,蛋白供给最好是能量充足以后,否则能量不足,供给的蛋白就转化为能量补充到体内。再者就是蔬菜和水果的供给,有条件的早晨可以供给蔬菜和水果,水果在饭前吃最好的。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
3 结论与建议
合理喂养是为了让婴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正确的喂养方式才能让婴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
3.1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具有不需要消毒、不易引起婴儿湿疹等过敏症状、有利于婴儿的口腔保健、 保护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免受感染(因从母体获得免疫抗体)、对婴儿肾脏的负担小、减少婴儿的腹泻与便秘的发生等优点;同时母乳中含有促进大脑生长的脂肪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都属于omega-3脂肪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中含脂肪酶容易消化吸收。
3.2 合理添加辅食
婴幼儿辅助食品又称断乳食品,主要是用于充足母乳条件下的正常补充。母乳喂养4~6月到1.5岁断乳期间。根据联全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断奶食品主要以谷类为基础,强化蛋白质包括奶蛋白和豆蛋白,其比例不应低于15%。
补充断奶过渡食品,添加的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一次只能喂一种新食品,习惯(3天)一种后再添加另一种。每次添加新的辅助食品后,应密切观察其消化情况,如果发现大便异常(大便次数增多,或排除不消化食物渣滓以及出现皮疹)等其他情况应暂停喂此种食物,待大便恢复正常、皮疹消失后,再慢慢从少量逐渐试着添加。
参考文献
[1] 刘俊萍;浅谈婴幼儿的饮食护理[J];.科学之友:B版.2009(10)159-160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9.
1 液体软食:如牛奶、菜汁、鱼汤、藕粉、软面条等食品食脂肪低,易消化,并有氯化钠、钾等电解质。
2 保护肠牯膜和溃疡面的饮食,如:蛋花汤,鱼末稀粥,细挂面,用山药、豆腐、瘦肉末做的山药丸子等。
3 腹泻时间长的患儿,宜用收敛和清洁肠道的食品,如焦米汤、苹果泥、胡萝卜汁。烤焦黄馒头片等含有碳末,能将肠道细菌和毒素吸附,便于排出体外,且淀粉经烤变成糊精,易被水溶化,促进唾液腺分泌消化液,有利消化作用。
4 能补充维生素食物:如胡萝卜、土豆、山楂泥、西红柿等。
5 不宜吃含纤维索过多的食物及用油煎、炸的食物。
6 病情好转后,饮食宜先稀后干,先少量再逐渐增加。
常用婴幼儿腹泻饮食疗法如下:
1 稀释牛奶可使牛奶中酪蛋白的浓度减低,凝块变小。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轻度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新生儿或消化功能弱者:鲜牛奶2份、水1份。15天的婴儿:鲜牛奶3份、水1份。20~30天婴儿:鲜牛奶4份、水1份。
2 蛋白奶 将牛奶100毫升加研细之乳酸钙0.5克,或500毫升的牛奶加乳酸钙2克(或10%氯化钙2毫升),然后搅匀、加热、煮沸、过滤,使乳清自然流净,一般约需20分钟,可做出钙凝乳20克。取钙凝乳1克,加入10倍之面粉,即可制成面条、烙饼、饺子、包子等供幼儿食用。钙凝乳的营养价值商,并含有较多的钙及磷质,适用于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的患儿。
3 酸牛奶100毫升冷牛奶加桔汁(内含柠檬酸)6毫升或纯柠檬酸汁2毫升,36%醋酸液4毫升或85%乳酸10滴。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制成酸奶,牛奶中的乳糖已分解为半乳糖,适用于肠胃道疾病的患儿,如消化不良、肠炎、便秘,痢疾。
4 焦米汤清洁的米炒成黄色,按10:100比侧,米加水煮45分钟至一小时,过滤后即成。在煮的过程中,要注意加水维持原量。焦米汤热量极低,汤中淀粉变为糊精,易于消化;米炒后一部分变为炭,有吸附作用。
5 胡萝卜汁取胡萝卜500克洗净,切成极细或捣至极碎,加入少许水煮45分钟,以细筛过滤,加入开水至1000毫升,再加糖5克,倒入瓶中加盖消毒5分钟。
6 淮山药泥取淮山药500克,洗净,切成薄片,蒸或加少许水煮烂,用细筛滤过。山药有健脾肾之功,对迁延型慢性腹泻有效。
7 香蕉泥淡红茶冲香蕉泥。
8 苹果泥对肠道刺激性小,可把毒物和纤维,索一起排除。含有果胶,能吸跗毒素和水份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
9 山药枣泥大枣3~5枚,煮烂去皮及核,用纱布过滤,加入山药泥中服用,每日1~2次,有补脾益胃之功,适用于营养不良或大便呈稀糊状久治不愈的病儿。
10 藕楂泥 山楂4~6枚煮后去皮及核,以纱布过滤,加入藕粉中,适用于贪吃油腻而引起腹泻的病:儿。
11 莲米汤以莲子、芡实各5~20粒,煮烂以纱布过滤去渣,加入糯米或粳米中煮成稀粥,有补脾养胃解渴之用,适于久泻病儿恢复期时服用。
12 鱼蛋白粉鱼粉含有优质蛋白质(每100克鱼粉含蛋白质85克),脂肪量少于0.5%,不含乳糖,可纠正机体长期缺乏蛋白质而导致的营养不良,纠正消化酶的紊乱,改善消化功能。如病毒性肠炎患儿乳糖酶分泌量降低,应停用牛奶,改为鱼蛋白粉,以避免乳糖的刺激,引起水样便加重。在时期,我院营养不良、腹褥患儿,曾用黑鱼或鲤鱼煎汤,每天吃一条鱼,二周后腹泻止,水肿明显消退。
新鲜鱼肉25克剁细,取10克置於烧开的100毫升米汤(或水)内,搅匀煮开,加糖5克,一日一次,渐渐增加到每日30~50 克鲜鱼肉。鱼粉则六个月以内小儿每日给5克,加米汤200毫升,六个月以上的病儿可增加每日一次10克鱼蛋白粉量。根据病儿胃口灵活掌握。鱼蛋白粉可先吃两天,一般情况良好时,再继续食用。
13 焦奶糕婴儿奶糕,做成细粉或捣至极碎,炒成焦黄色即成。一块奶糕8克加水45毫升,加糖2克,总热量为41千卡(17万焦耳)。适用于限制乳糖的病儿,如因病毒性肠炎引起的乳糖酶缺乏性肠炎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饮食安全 重要性
1.健全工作制度
规范管理制度是幼儿园饮食安全的保障。幼儿园不仅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有关的规定和制度,还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如《食品卫生“五四”制度》、《食堂安全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师生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食(用)具洗涤消毒、保管制度》、《食品采购验收、索证制度》、《饭菜留样、记录制度》、《学生食堂安全保卫制度》、《后勤组岗位责任制》及《食堂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使各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重要制度张贴在醒目位置,时刻提醒教职工提高警惕,规范操作。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幼儿园与食堂工作人员签订《食堂工作人员安全责任状》,明确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品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中的食品卫生要求和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建立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将应急预案发放到各班级,以便教师正确掌握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2.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货渠道
幼儿园要有专人负责食品原材料的进货渠道,所采购的一切材料必须出自大厂家、大型超市、大品牌,原材料的质量要好、口碑好、新鲜、安全健康,整个进货流程要有相关的手续、检验和专人签字,坚决杜绝关系推荐商品、小作坊商品和只听广告不具体了解的商品。总之,一定要从源头上确保安全。
3.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责任感,是基本素质,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否则,幼儿园不可录用。
3.1食堂工作人员的身体要健康,没有任何传染病。在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前,首先要进行医务检查,幼儿园要根据当前的体检情况决定录用。
3.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通过录用前的考核来定夺,要求录用者必须有专业的基本知识,比如个人卫生、工作中的卫生、食材的了解、食材的搭配等。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录用者必须让饭菜色、香、味俱全,火候也要到位,符合幼儿的要求。
幼儿园要经常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参观、培训、学习、比武,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要培养她们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兴趣。
3.3食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非常重要,不是只要把饭菜做熟、做干净就可,一定要像对待家人那样用心工作,这样的饭菜才是最健康、最可口的,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家长最放心的。
4.创建良好的卫生环境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幼儿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卫生环境包括诸多方面,涉及面比较广,主要有食堂工作者的个人卫生;饭菜的卫生;食堂环境的卫生;幼儿餐具的卫生;幼儿就餐环境的卫生;老师的个人卫生。如果这些环节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就会给幼儿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幼儿园必须从方方面面抓卫生,严格地按规章制度、工作纪律落实,责任必须落实到每一环节的负责人头上。幼儿园的专项管理者要时刻、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真正地做到防危杜患。
5.加强与同事、家长之间的交流
幼儿园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幼儿园派食堂工作者、教师和管理者到其他优秀单位去参观、学习、交流,目的是学习同事、同行先进、科学、健全的工作经验。“请进来”就是请优秀的业内人士来单位讲课、指导、交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弥补、完善不足之处。“走出去,请进来”就是从观念上进一步加强与提高,使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始终牢记幼儿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园饮食卫生安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首先家园同步教育是做好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利用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网站、安全讲座等形式,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将学校的一些安全要求告知家长,求得他们的配合,共同维护幼儿的饮食安全。其次是定期开展膳食调查和家长膳食委员会,促进幼儿膳食和饮食安全。每学期开展一次膳食调查和家长膳食委员会,全园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幼儿园园级领导、总务处人员、保健员、食堂采购员均参加会议。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查看,让家长们对幼儿园膳食工作、饮食卫生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不断提高幼儿伙食、点心的质量,力求膳食营养合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体现服务幼儿和家长的办园宗旨。
6.结论与建议
这项实验清楚地显示,幼儿时期饮食成分,对新陈代谢控制基因和肥胖发生的风险有着直接而长期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成人时期的体重和血糖浓度。也就是说,食物可以改变我们体内某些基因的活性程度,我们将其称之为遗传信息表达,即饮食将直接影响到负责控制身体如何储存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基因。
一项人体调查结果表明,长大成人后的健康,与幼儿时期甚至怀孕时妈妈的饮食状况有密切关系。人类在产前和幼儿时期的饮食成分,将影响将来的健康状况,决定着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症以及糖尿病等疾病风险的高低。
如果你就是因幼儿时“吃错了东西”而导致肥胖,现在后悔恐怕来不及了。但你可以让自己的宝宝饮食多加注意,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坚持婴儿期母乳喂养
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成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较低。完全人工喂养的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4.5%)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儿童(2.8%)。另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证实,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到了12~18岁,发生肥胖的风险是母乳喂养者的2~4倍。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儿童喜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喜欢喝汤和饮料,不愿吃纤维素多的食物,暴饮暴食、常吃零食或夜间进食,均可造成肥胖。对此,家长应及时纠正,并在烹饪时少放盐,不放糖,菜肴宜清淡。
防止过度喂养
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儿童肥胖的危险性。过早添加断奶食品和高盐、高蛋白食品,是导致过度喂养的主要原因。
合理营养
儿童需要摄入的蛋白质,应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6~2克,同时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如蔬菜类、瓜果类、鲜豆类。这种饮食虽然热量少,但可加速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减低热能吸收量及饥饿感。
不要把食物作为哄骗或奖励的手段
【关键词】自我控制;幼儿;影响因素;策略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黄金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和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明确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要进行哪些教育、培养哪些良好习惯,并在执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才能切实可行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说父母是幼儿的启蒙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于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塑造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主要是从家长的营养知识以及,饮食观念,饮食行为,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的遗传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家庭因素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长的饮食行为和观念。众多学者和医师都研究者认为儿童的饮食行为在一定程度的上受密切接触的家长的饮食行为观念的影响,家长饮食行为和观念直接影响孩子饮食行为,例如,有的家长在吃饭时带头挑食,孩子也会跟着挑食。经过跟涵涵(化名)妈妈谈话得知孩子爸爸从小就挑食,所以家里面有好多东西都不吃,导致孩子也不吃。家长这样的饮食行为导致孩子对于家长从未做过的食物儿乎不碰,存在严重的挑食偏食的行为;另外,涵涵妈妈还说:他们家吃饭比较随性一些,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饮食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很难不受家庭这种饮食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幼儿中存在某些幼儿饮食规律性较差,饿了才吃,不饿不吃,吃饭不按时按点,无规律性等饮食行为。
2.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对儿童的饮食行为习惯有明显影响,认知水平越高,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孩子的饮食行为就越好。如涵涵的妈妈说:涵涵爸爸跟她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平时工作也很忙,不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饮食方面,只知道让孩子吃好的,但是却不知道合理搭配,营养膳食。经常是买加工好的食物吃,而且孩子不爱吃的就不买,不做。另外,也有不少研究关注到家庭的遗传素质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父母的营养知识水平。家长营养知识水平高,接受营养态度好的家长,能将营养知识应用于日常饮食中,对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起指导和帮助作用。而涵涵妈妈说:他跟涵涵爸爸工作都很忙,而且会做的菜有限,做饭大多都是对付。但是涵涵平时的饮食都比较讲究,天天都只吃高蛋白的食品保证孩子的营养,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养成挑食的坏习惯,而且还会造成营养过剩和消化不良的不良反应。
(二)幼儿园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间的相互影响。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接触是比较多的,所以说幼儿相互之间都会受影响。例如涵涵所在的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在吃饭时也会出现挑食,吃饭不专注,不爱吃的食物就挑出来等情况。并且幼儿都是喜欢模仿他人,看见他人做什么也会跟着做,久而久之幼儿间就会相互影响了。幼儿园是幼儿除了家庭外最主要的生活场所,而幼儿教师就成为幼儿另一个重要的人。幼儿饮食行为是经常发生于幼儿园的行为,由此,幼儿教师对幼儿饮食行为也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班级的老师跟保育员在平时吃饭时,对于幼儿不爱吃的食物,或是不吃饭等行为只是劝说几句,并没有采取任何方法,有时甚至直接不给。
2.幼儿园的结构。可以说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所以说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是跟幼儿长时间在一起相处的人。幼儿的饮食行为是幼儿经常发生于幼儿园的行为,由此得知,幼儿教师对幼儿饮食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园班级的老师跟保育员在平时吃饭时,对于幼儿不爱吃的食物,或是不吃饭等行为只是劝说几句,并没有采取任何方法,有时甚至直接不给幼儿盛他们不爱吃的一些食物。
(三)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环境因素与生物因素是幼儿饮食行为形成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已有研究关注遗传和生理等生物因素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指出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与生物因素有关,如神经肌肉的发育,味觉,嗅觉,触觉等的发育,消化,吸收,代谢功能的发育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同时,有些儿童天生食欲好,喜欢进食,吃什么都香,另一些儿童却对食物缺乏兴趣,并且指孩子发他不爱吃的食物。
二、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教育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观。首先,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尽量养成不挑食,偏食的习惯;其次,家长适时的提醒与及时的教育和鼓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减少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同时,家长总是习惯性的什么事情自己来,不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甚至有时会因为孩子吃的慢,弄的到处都是等做借口,使得他们的自理能力严重缺乏。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听一听,往往有时候你会听到“我自己来”这句话,只是他常常被家长和老师所忽略。过多的保护只会导致幼儿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还针对在有些家庭当中老年人祖辈是幼儿的主要看护人,所以想让幼儿养成良好地饮食习惯提出在儿童早期倡导良好饮食行为的过程中,对有老年人祖辈进行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可见,已有研究主要从对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的关键人物和主要生活的场所对于幼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很重要的。
(二)创设宽松的进餐环境。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应创设一个干净、整洁和温馨的进餐环境,制定合理的食谱和饮食制度等方式促成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进餐过程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把饭菜弄到桌上,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教养者不能训斥和批评,而应宽容,谅解孩子。幼儿是否喜欢吃各类食物不仅与其饮食的习惯有关,与食物的色、香、味、形有关,与进食的环境有关,与成人心理的暗示有关,同时良好的餐前情绪,对增加幼儿食欲尤为重要。因此,每天进餐时,我们用神秘的表情,激情的语言介绍菜谱,使孩子在老师的感染下,有强烈的用餐欲望,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发挥幼儿园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应教育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进食新的食物。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膳食观,让家长深刻了解挑食、偏食的危害性,提高家长的主动性。同时幼儿园中应该改进已有营养以及健康教育的版本,通过家园栏的“温馨提示”、“请您来帮助”等栏目,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干预活动,反馈干预效果,取得家园联手,共同教育的目的。同时编写一些有关营养和健康饮食知识的拼图,儿歌等改善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措施。家长应配合幼儿园统一要求孩子,同时我们强调在家进餐要定时,饮食品种要多样化。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开家长会,聘请专家做讲座等方式,以提高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各个环节的认识等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