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台设计

舞台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台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舞台设计

舞台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舞台美术设计 历史 特点功能

1 引言

舞台美术作为戏剧以及其他各种舞台表演中重要的构成环节,其中灯光、造型、舞台布局以及演出道具等对舞台剧的效果都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对于这些部分的结构设计综合起来就成了舞台美术设计。舞美的任务主要通过统一的操作手法控制表演节奏以及实现剧本的内容,让每一次舞台表演尽最大限度的表现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通过现场的艺术氛围烘托,给观者带来更好的现场观感和艺术渲染效果。

2 舞台美术设计的历史

舞台美术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以及古罗马时期,在这个时代的舞台剧通常布置十分简陋。舞台布局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建筑物的出厂接口和演员更衣室都重合在一起,虽然可以便于演出,但是不能很好的区分表演的环境和意境,并且没有专设的演出舞台,虽然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一些为了表演的特殊服装和道具,但是仅仅是为了衬托剧情的氛围和连贯剧情的发展,在人们平面以及立体的表达意境范围上还缺少表达的张力和艺术气氛的烘托。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舞台美术设计的表达才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环境氛围,并在场地布置上已经开始体现出了一定的美学价值的理念,并且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设计师、机械制造师都参与到了舞台美术的设计工作中来,很多新的舞台美术设计应用技术在这个年代得以发现,在1509年,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乌切罗发现了著名的焦点透视原理,并在舞台美术设计上进行了应用,获得良好的效果,虽然按照如今的标准来看,操作十分简陋,但是其意义却相当于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另外,在1617年的著名画家阿里奥提成功创造了平面侧景结构,帮助舞台美术设计完成了侧幕以及沿幕的系统建设,极大的丰富了演出形式以及演出风格,也对后来逐渐形成的舞台美术专业化打下了坚实的设计理论基础。后来伴随着各种演出条件以及舞台设计技术的不断完善,艺术表现的造型也成了左右演出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做好舞台美术设计能够更好的衬托艺术的造型表现力,因此十分重要。

3 舞台美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3.1 二次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

舞台的美术设计在艺术范畴内属于二次创作,在原有的剧本上进行一定的改动的舞台美术表现形式。舞台美术设计具备独有的表达方式和内涵,并且舞台表演更加的贴近观众和真实,对于剧中人物的选择和设定,需要更加的依赖舞台设计的布置,这样就会造成剧本的一些剧情不得不向舞台布置的限制做出一些妥协,所以说舞台美术设计工作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舞台美术设计工作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导演的作用就是掌握原作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保证二次创作的表现形式能够尽量符合原作。同时对于舞台布置的设计工作,导演需要多和舞美专家进行沟通,通过不断的艺术灵感的交汇和碰撞,最终拿出最适合的舞台美术设计表现方案。

3.2 属于表演艺术设计的舞台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特有的独立艺术,舞台美术的各种形式都为舞台艺术所服务,舞台的艺术形式是以表演为核心的,舞台美术的设计不能脱离表演而进行单独设计,舞台美术的各种设计都是为了迎合剧本的创作内容,满足导演对于舞台美术的构思,也为演员能够更好的驾驭角色,为整个演出提供一个构造上的指点,达到渲染舞台气氛的效果。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舞台灯光以及音效技术的进步在舞台上的应用越来越日趋广泛,通过这种技术进步进一步烘托了舞台的表现氛围。舞台的表现形式虽然已经相较于传统产生的极大的变化,但是其表现内涵永远都是围绕剧本的核心内容展开的,都是为了表演和演出服务的,是通过烘托和渲染的表现手法,对所有的舞台局部要素进行设计分析,达到应用的舞台美术设计效果。

3.3 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舞台美术设计和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各种因素糅合一起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各种灯光、位置、服饰等局部的布置角度出发,将所有的因素有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让灯光负担整个戏剧环境的表现作用,服装和演员化妆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行为特点,场地的布景间接的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的塑造通过灯光的表现给观众强烈的暗示等。所以现代舞台美术的设计不仅仅是区分灯管、服饰、演员化妆等概念,而是在设计的后期需要将所有的因素融合到一起来共同承担起舞台美术的综合表现艺术。舞台美术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到实践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伴随着时间的流动,舞台美术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空间层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时间上看起来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空间上的表达方式通过时间的流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时间因素会让空间的物质发生改变,并且伴随着灯光、服饰、演员化妆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变化来达到突出舞台效果的表达方式。如果能在综合性的特点之上,很好的融合时间因素,将更加深入的提高舞台美术设计的水平。

3.4 工艺要求高及技术性强

舞台美术的设计虽然初期在纸上或是模型上完成,但是最终还是需要将理想中的设计方案呈现到三维的实际场景中,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理想和现实一定程度的误差,所以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舞台美术设计的工艺性以及多样性问题。需要设计者能够很好的把控各种材料的工艺施工要求以及技术特点,否则设计出来的舞台效果可能与理想中的千差万别。早在19世纪末期,关于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就出现了新型的设备工具,例如:升降级和推台的大型机械操作设备,帮助演员在舞台表演上能够大跨度的快速转移位置,达到惊艳的舞台效果。后来,随着现代工业水平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舞台美术的设计也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材料。所以设计者更应该学习利用新型的技术和材料,使得舞台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设计者需要和施工部门以及调度部门做好沟通工作,确保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能够成为现实,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材料的正确使用保证施工与设计要求不出现偏差,不要因为施工和技术等原因让设计者的设计构思毁于一旦。

4 舞台美术设计的功能

4.1 创造更大的表演空间

时间因素对于舞台美术设计的影响十分巨大,但是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更为重要,舞台美术的设计者很少追求静止的表达手法,因为这样所能展示的艺术构思太少,设计者通常更加青睐于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舞台表演的中心思想在不断变化中得到体现,并且可以根据现场不同的指挥调度和场景道具的安排实现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让整个空间形成一套连贯的、不断变化的艺术表现空间,给到现场观看节目的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得舞台表演的内容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升华效果。

4.2 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

戏剧表演中因为不能像电视或者电影中的表演一样,大量的使用字幕,戏剧表演中更多的使用肢体语言进行内容的表达的,这样可能出现信息表达不完成的情况,所以通过舞台布局以及道具的摆放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戏剧所要表达的内容,防止观众因为信息不全而不能理解表演的内容。从历史阶段来看,很早就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早在19世纪,在欧洲就有利用舞台道具和布置来交代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的先例,通过强烈的反差表现形式突出剧中的剧情以及当时社会的人文、自然环境,也会根据剧情需要来表达特定时间的具体内容。

4.3 创造环境氛围

舞台美术的表现形式通常具备一定的物质环境基础,为了更好营造和表现舞台气氛,除了舞台的布置环境以及灯光以为,演员的表演水平也十分关键。舞台美术设计通过更多的灯管变换、场景快速切换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环境氛围,让整个舞台表演更有代入感。

4.4 塑造人物形象

舞台表演的中心内容就是塑造艺术形象,营造表演氛围,烘托气氛是塑造人物 形象的一个主要形式,人物的塑造除了演员本身的表演外,还需要依靠服装、道具、化妆等方式进行辅助塑造,通过演员自身和辅助因素的帮助达到双重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5 结语

综上所述,舞台美术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导演以及工作人员用各种合理的方式对各种因素进行协调处理,让各个小的环节能够相互配合烘托舞台表演的氛围,让舞台设计的总体内容更加的出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舞台美术设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使得舞台美术设计工作的地位越来与重要,舞台美术设计水平的不断发展,也将更好的辅助舞台为观众呈现更多更好的表演。

参考文献:

舞台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台布景;发展过程;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38-02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包括了导演、音乐、舞美、剧场、观众诸方面因素。只有在诸多辅助要素的陪衬下,演员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才能让观众看懂你所表演的故事情节。而布景是戏剧表演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舞台布景设计,可达到营造舞台环境、制造舞台气氛、塑造舞台形象、渲染舞台情绪、展示舞台艺术风格、深化舞台艺术主题等等效果。因此,舞台布景这一艺术元素在戏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舞台布景艺术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出开始没有布景,只是用幕幔来掩蔽,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这类掩蔽性、装饰性背景就是布景的早期形态。据史料记载,在秦汉时期的“乐舞”“百戏”中,已有了手持道具、优美服装和简单的机关布景。我国舞台布景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清末与民国初年,机关布景也一度流行。西方舞台布景是在20世纪初通过日本再传入到中国的。1908年在上海“新舞台”剧场首次从日本引进建立了镜框式舞台,在镜框式舞台上采用幕布、转台和写实布景,使换景更加迅速便捷,经历了从简单的剧场背景向剧情背景的演变过程。

其实中国戏剧历史上一度也尝试过具象舞台布景,改革后使用的布景有软片与硬片,但由于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相矛盾,所以这种具象布景没多久就停止使用了。进入20世纪,人们对于剧情背景的观念已由狭隘趋向广阔,舞台布景设计形式既可以写实表现,也可用象征、暗示、隐喻、抽象的写意风格表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使观者产生某种联想。

二、戏剧舞台布景的艺术规律及特征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京剧、越剧、昆曲、评剧、黄梅戏等剧种在全国影响很大。“一桌二椅”是过去中国传统简约程式化的舞美样式。在传统戏曲中,舞台美术并不带有多少主体性,所以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随着话剧舞台艺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戏曲现代剧目受到话剧舞台美术的影响越来越大,话剧舞美起到了带动和示范的作用。新时期的戏曲舞美艺术,其潜力得以释放,逐渐被自觉地认识和运用并朝多元化发展。戏曲舞台艺术的审美特征不是再现接近于生活的实景,而是具有浓重的写意性,是由实生虚、虚中见实,靠“虚拟”的表演“穿越时空”,把舞台变成更为广阔表演空间,借助表演和舞美的结合作用于观众,经观众艺术欣赏中伴随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在心灵中浮现。戏曲一般偏重情感表现与主观建构因素。

戏剧中话剧偏重理性精神与客观认识因素。布莱希特(德)认为:舞美设计“布景应该在演员排戏过程中产生,因此在效果上它应该是演员的一个伙伴”。话剧的舞美布景设计,要近似于现实,并与灯光、服装、道具等与剧情合力,烘托渲染舞台气氛,给演员创造表演空间,再现现实生活环境,给人们以逼真生活的感觉,从而把他们引入艺术的真实氛围。话剧舞美和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原则是相通的,它们追求一种“诗情画意”与“情景交融”的情调和境界。

在舞台设计中不管是具象写实风格的,还是抽象写意风格的布景,舞台设计必须在材料、质感、色彩、制作手法和舞台布局上有一个统一的风格,这一点很重要。在统一中求变化是舞美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舞台布景设计还可以把每个场景的环境、气氛、情调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并使不同的场次有不同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装饰在舞台布景中起重要的视觉作用,在舞台装饰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多种新材料出现,更加丰富了舞台布景装饰表现,新型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现代艺术状态,对观众产生某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三、戏剧舞台布景设计

在戏剧舞台艺术中,布景的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内涵。戈登・克雷(英)认为:“审美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是人从精神上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之一。”舞台艺术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是对美的形式的观察和感知、联系和想象、理解和判断等逻辑与形象思维活动,它的内涵在于深入、透彻地感悟舞台艺术形式的美。舞台设计师在布景创作中闪现的智慧灵感,设计师用概括的、独特的、富于想象力的舞台布景形式,与表演合力去形象地挖掘剧本最深刻的思想内涵。

舞台美术家罗伯特・麦德蒙・琼斯(美)说:“归根结底,舞台布景的设计不同于建筑师、画家、雕塑家、音乐家的工作,这是诗人的工作。”肯定了舞台布景设计者是具有诗人气息的设计师。舞台布景设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系去表达审美意义和表现人类内心情感。例如:北京人艺演出的经典历史剧《李白》,在舞台布景设计上力求在山光、江流和月色中体现诗人的感受,创造无中生有,有化成无、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布景设计中追求诗意的美,诗意的真实,在戏剧审美形式上具有创新和突破。作为欣赏此剧的观众,他们的思绪得到升华,内心获得美的享受。在“诗意”审美情趣布景中诠释人们心目中清晰的“诗仙”形象。中国话剧舞美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原则相一致,根植于传统文化,去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与情景交融的境界。

舞台布景的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通过舞台布景与演员表演的完美结合使观者不仅会悦目赏心、由形得神、心领神会,观者还会渐入佳境、心驰神往,然后观者真正经历了悟其意蕴、明理净心的高层次审美心理过程。通过舞台表现形式语言与观者去沟通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

戈登・克雷(英)说:“布景应该是一个戏的内在精神的视觉表现。”舞台布景是针对戏剧演出的。“这个具有明确目的指向的视觉焦点,构成观众对戏剧内容进入视觉阅读、视觉理解和视觉审美的必要前提。”戏剧舞台布景不仅仅是体现环境,而且还作用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渲染烘托。例如: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话剧《阿Q正传》,舞台布景设计者没有去照搬写实水乡景象,而是试图去表现戏剧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在精神。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立足于传统文化,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很好地运用了中国画白描法,在有些破了的长条白麻布上用黑墨色勾出绍兴水乡外景,这样布景将和剧情发展相一致,走向戏剧回归本体之路。在设计思路上形成鲜明的中国特点。《阿Q正传》布景设计具有戏剧内在精神因素,不仅唤醒了观者思考阿Q悲剧的社会根源,同时把观者带入戏剧作品的“情境”及人物的“内心”里,去理解他,剖析他,从而获得出人意料的高层次视觉审美感受。

舞台美术是吸收性能极强的造型艺术。上海戏剧学院演出的话剧《龙飞凤舞》布景设计中直接采用了中国现代农民画,具有现代民间风格。在增强艺术表现形式感的同时,也赋予其特殊的思想内涵。北京人艺的老话剧《伊索》的舞台设计很独特,设计中体现一种单纯、质朴的审美特征,设计师在舞台布景设计时除了天空和大海运用幻觉因素之外,其他则融入古希腊雕塑元素,用几根巨大的圆柱和石台构成立体装置,这样既有立体雕塑之美又有线条之美,《伊索》的舞台设计理念高度提炼了古希腊的审美情趣。观众不由得从心里佩服设计师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视觉享受。在设计风格上《阿Q正传》和《伊索》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审美内涵。

优秀的舞台布景设计不仅是戏剧内涵的深化和延续,而且是运用感性的审美意象去表达内心情感。舞台布景设计中采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形式和各种制作手段与演员的表演合力,产生各自的表现意义和新的审美内涵,会激发观者的某种情绪联想,同时将促进多种舞台布景表现形式的发展。我认为设计中,应在挖掘创造布景形式的审美内涵上下功夫,这是表现剧本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戏剧观念的多样化、现代戏剧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观众对戏剧表演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戏剧文化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离不开舞台布景的。为此,舞台布景设计制作技术要不断发展、勇于创新,更多注入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与艺术精神,立足本土文化,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内涵、审美价值的舞台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舞台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戏剧舞台;电视舞台;异同;灯光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23-03

一、戏剧舞台灯光与电视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

(一)戏剧舞台灯光出现的原因

戏剧舞台最早产生于古希腊,迄今发现最早的剧场是建于公元前525年的索利格剧场,那时的剧场是由露天、石凳、祭台组成的,采用的是自然光照明。

后来为了区分白天黑夜,采用烛光,火把来说明夜晚,火种的物质有植物油、蜡烛、动物油、松脂等原材料,但因为有一定的烟雾影响正常演出,后来被逐渐淘汰。那时的剧场主要是为了庆祝酒神而建。

1560年,翁・迪・索米开始使用镜面反射的原理用在烛光上,把蜡烛和小镜子隐藏起来,镜面在蜡烛的背面,经过了缜密的摆放,而且观众厅只摆放少量的蜡烛,使观众便能清楚的看到舞台。

中国在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曾使用过,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使用了许多喜鹊灯[1]。

1598年安格洛・英格纳里提出了可控光源,把光控制在有效的演出范围内,舞台演出照明开始从照明时代走向了可控光时代。1638年萨白帝尼提出了灯罩,用来控制光的明亮,这时舞台早期灯光控制系统形成了。1792年威廉・默多克发明了瓦斯灯,瓦斯灯开始走向了剧场,这是对舞台灯光的一次重要革新。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英国伦敦的萨伏伊剧场第一次使用了白炽灯照明,这种灯不但可以延长时间,稳定性好,而且防止火灾,被广泛运用至今,这是舞台灯光发展的一次里程碑。

后,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我国在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并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2]。

1965年发光二极管(LED)诞生,开始逐渐运用到舞台,LED应用强大,集视频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是目前舞台灯光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二)电视舞台灯光出现的原因

电视节目演出最早出现在欧洲,那时中国电视节目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较少,多用于对群众的教化和宣传,而中国电视节目的真正代表则是春节联欢晚会,源于1983年,那时的演出没有舞台,是在水泥地面上演出的,舞台对面设有一排椅子用来给工作人员休息,到后来发展成现在的观众席。

1984年的时候,节目要求地面上能发光,才改用灯箱作为舞台,这个灯箱是由钢化玻璃构成的,里面装有各种颜色的灯泡,可以用彩色的灯泡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图案以及跑灯效果,后来又发展成用木头做成平台,代表舞台,木头具有一定弹性,而且可以方便绘制图案并涂上颜色,起到很强的装饰效果,易拆卸,易装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沿用至今。因为演员演出没有掌声,工作人员也就带着亲朋好友来观看,就成了观众,那个时候观看节目录制没有现在这么严谨,摆上桌子、椅子、茶、瓜子,就当茶话会一样,还能跟演员互动,这使得演员更加卖力演出,效果更好,这样无意的举动就形成了今天的观众席,跟戏剧舞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电视由原来的黑白变成了彩色,灯光设计的工作方式和任务更加多样,不再只追求亮度的变化,加入的色彩,以及更多的创新元素,为了增加观众的审美情趣,近年来3D虚拟技术接踵而至,LED技术不再只是播放视频素材而是更多的成为背景影像参与互动,2007年春晚,我国的电视舞台灯光初见端倪,到2012年达到顶峰,中国的电视舞台已进入3D虚拟时代。

二、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的共同之处

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都是出现在舞台上的演出,一是为了满足演出照明的需要,并根据不同的演出,创造不同的时空效果;二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把生活搬上舞台,加以改造和创新,为观众呈现出更具观感的作品。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都依附于舞台,灯光为演出而生,所以在布光方面,除了一些特殊舞台表现所需要制作特殊的光效之外,基本的光位是一致的,从面光到顶光,到逆光,再到侧光,都是为了照亮、造型、烘托气氛。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为演出而服务。

不论是电视节目录制还是戏剧演出,都不可能只单单通过表演来完成,是需要各个技术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要创作出一场精彩的演出,必然需要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戏剧演出灯光需要和演员的调度、视频、音效等部门相互配合完成,而电视舞台灯光在满足上述配合之外还需要和摄像、大屏等部门配合,才能给观众带来完整精彩的视听享受,所以对于灯光设计师而言,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三、戏剧舞台灯光与电视舞台灯光的差异

戏剧舞台灯光与电视舞台灯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戏剧舞台灯光是直接服务于观众的眼睛,只有一面朝向观众,重点在观众的视觉观感,不考虑后期的如音频、视频等方面因素,只需要照顾好现场,而电视舞台灯光是要通过摄像机的载体展现给观众的,是摄像机代替人的眼睛看到的画面,导播通过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反复切换,来获取现场最大的信息量[3]。由于人的肉眼比摄像机的宽容度要大很多,更具有包容性,所以电视灯光必须要考虑摄像机的宽容度和摄像机多机位的问题,而且在电视节目中有很多单人或多人的中近景镜头,这就需要基础光的灯位要准确,对人物的造型光更加精准。

(一)布光方式的差异

舞台布景的不同导致布光灯位的不同,在这里以最常见的镜框式舞台为例,镜框式舞台的基本光位有:面光,顶光,逆光,天地排,侧光(耳光,流动光,柱光,高位侧光等)以及其它特殊光位,而电视灯光在这些光位的基础上,还有观众正面光,观众逆光,主持人光,气氛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光,也跟演出的性质不同有关,戏剧舞台灯光通常以严谨的剧目形态出现,而电视舞台灯光通常以娱乐综艺节目出现,那么娱乐就离不开跟观众互动,观众也是参与表演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歌舞表演需要很好的气氛渲染,电视节目的主要观众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所以灯光表现不像戏剧灯光更侧重于现场,电视灯光主要考虑的是摄像机所录出来的效果。而戏剧舞台灯光主要是表演给现场的观众观看的,为了给现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布光都会从舞台台口向内延伸,光的亮度递减,给景片投射的光也不会过强,来制造纵深感和层次感。

第一,面光,戏剧舞台面光布光方式有:平行布光、交叉布光法。电视舞台灯光必须要用交叉布光法,光位跟机位走,通常保证三面有光。而且电视舞台的面光是不允许带颜色的,否则人物的肤色就会发生改变。

第二,顶光,在电视舞台上,顶光的作用有很多,可以当逆光,人物特写光,演区局部光,演区衔接光,气氛效果光(舞台的颜色主导),景物光,甚少单独使用。

第三,逆光,逆光在电视舞台里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光,对人物的造型,空间感有着主要的作用,尤其现在LED大屏的广泛使用,逆光可以拉开人物与背景距离,不至于使人物与背景太过粘连,使画面通透。 而戏剧舞台的逆光通常用来铺色、渲染气氛,或者用于主要人物的出场或者其它特殊效果需要等。

第四,侧光,重在画面的造型,与面光和顶光一起组合使人物和景物更有立体感,作为辅助光,有利于侧面机位的拍摄,更好的与正面光衔接。

第五,观众席光,通常一组正面光,一组逆光和侧光,逆光用来托出人物渲染气氛,可带颜色或者图案,面光的灯位高度不能太低,亮度不能太高,不能比舞台亮,要考虑观众的眼睛,侧光作为辅助。观众光的颜色要配合舞台上的用色,戏剧演出一般是不需要观众席光的。

(二)色彩、色温的差异

没有色彩就没有气氛。我们用色彩的冷暖,浓淡来表现舞台的纵深和层次以及气氛、意境。戏剧演出中面光可以用色光,在电视舞台灯光中,为了保证人物肤色还原正常,一般情况下面光不能使用色光。电视灯光中用色光需要同面光,逆光,侧光进行综合考虑,色光的使用要符合人的审美情趣、色彩规律,同时要和演员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元素相统一。

戏剧舞台演出是给现场观众看,而电视节目则主要是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看,电视灯光对色温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色温不统一大家就会发现电视画面和现场效果存在差异,尤其在低色温和高色温灯具同时使用的时候。所以电视录制必须要注意色温的一致,使电视画面达到最真实的现场还原。

(三)灯位的差异

在电视舞台上会有几个必备的特殊光,一个是之前说的观众席光,再一个就是主持人光,这是很重要的光位。主持人光是跟舞台其它光分离的,有时主持人光需要一个或者几个固定光位,同样需要有面光、侧光、逆光,主持人面光与舞台的面光色温要一致,而且需要考虑出像的机位问题,确保摄像机能拍到最完美的影像。

观众光在电视录制中同样非常重要,对于电视来说,现场观众也是演员,是电视画面的一部分。在考虑观众光时应该从节目的整体性出发来设计,不能仅仅照明和照亮。

四、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之间可以借鉴之处及创新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台大型创新型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怎么样在电视舞台灯光上也如同戏剧舞台灯光设计一样注入更多的设计元素,成为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节奏上,电视舞台灯光可以借鉴戏剧舞台灯光节奏的起伏变化,戏剧舞台灯光是根据整场剧目的感彩变化而变换节奏的,同样电视舞台灯光也是由很多个不同的节目组合而成,每个节目的节奏和基调都是不尽相同的,具体色彩气氛也要区分开,尽可能防止观众的审美疲劳,努力增强新鲜感。

其次,光与光之间的衔接上,编程者会把一个个的炫目的程序光给编好,他们所编程序只是单步或多步的变化,然后在节目中使用,或快或慢,或亮或暗,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就是光与光的衔接,总是很不协调,略显突兀。

戏剧舞台灯光是直接展示在观众眼球的,而人眼球的宽容度要比摄像机高太多,色温和亮度的差异,人眼可以适应的摄像机不一定适应,笔者个人认为,灯光是一个无法保存的艺术,我们要保存就要借助于摄像机,所以,如果我们在使用常规灯、电脑灯、LED灯组合的时候,色温尽最大可能调成一致,那么将来通过影像观看的时候,理所当然色彩还原更好图像更加完美。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表演艺术的形式增多,舞美设计逐渐由剧院更多地进入演播厅、广场、体育馆等空间[4]。恢宏的场面,豪华的装置,闪动耀眼的灯光,奇异的服装,LED运动大屏幕,这些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设计也称为综艺舞台美术设计,舞台语汇不再像戏剧那样仅仅是演员和布景本身,新材料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舞台美术的表现力。2010年的世博会“城市之窗”播出的一场灯光秀,短短的40分钟,展现了从人类出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的特色建筑、服饰一一登场,舞台中间有一组各种形状变换的LED方体,舞蹈演员跟随着变换LED方体翩翩起舞,现场效果美轮美奂,威亚上下人物飞行,产生了一个完美的3D景象,这种表现形式必将是未来舞台美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涂怀军.舞台灯光新科技应用今昔谈[J].影剧新作,2014(10).

[2] 徐安平.浅谈戏剧舞台灯光艺术[J].剧影月报,2014(10).

舞台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剧 舞台美术 设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冲击,舞台剧的空间越来越狭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提高,但精神文化却越来越缺乏,特别是少年儿童“爱心、孝心、责任心”的缺乏尤为突出。孩子们相当部分的课余生活和文化视野被欧、美、日、韩的动画所占据。不知不觉中,儿童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困境。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教育、宣传和传播上的滞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舞台艺术工作者增加了压力,为了改变欧、美、日、韩文化的渗透,为了弘扬舞台艺术,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爱心、孝心、责任心”的培养,我们这些舞台美术设计人员责无旁贷地为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而努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许多舞台美术的高科技产品,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加入,舞台美术的表现力也越来越强,因此儿童剧对舞美的依赖也愈来愈强。

一、 儿童的审美心理

儿童剧的舞美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要做好儿童剧的舞美设计首先必须研究儿童的审美心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欣赏趣味等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异。处在5―10岁的儿童,大脑正处在发育阶段,知识积累还不丰富,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他们认知世界往往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儿童的总结和概括能力相对比较差,对于形象的判断除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就是形象的具体对应,所以,他们对形象简单的、内容单纯的富于趣味性和颜色丰富的又不断变化的、活动的场景非常喜欢。对于造型过于抽象、色彩灰暗的场景会有排斥的心理。

二、 儿童剧舞美设计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有人说儿童剧的舞美设计是舞台美术设计中最难的,因为既要符合剧情、服务剧情又要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就舞美设计本身来说属于二度创作,离不开剧情,而且必须服务剧情,设计的自由度不如其他创作。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儿童对世界的敏锐的感受力。

舞台美术设计是门综合艺术,客观的说,舞台美术设计从构思到体现实际上是一个“造假”的过程,是营造逼真和以假乱真的效果。儿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应该从儿童心理和剧情出发,除了尽可能鲜明的色彩和可爱的形象外,更应该给孩子营造想象空间,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儿童剧的设计元素不能老停留在鲜花、蘑菇、太阳等图片的拼凑上,应当从剧情中寻找适合儿童的造型元素来进行设计,搭建一个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舞台空间。儿童剧舞美设计无需考虑流派、风格等问题,只要是营造了符合剧情又能引发儿童无限想象的舞台梦幻空间就是成功的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

三、 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觉吸引

儿童剧顾名思义她的观众就是儿童,儿童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这就涉及到儿童剧舞台美术的视觉吸引问题。儿童剧的舞美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极富视觉效果的舞台形象和舞台空间,让舞台充满神奇和幻想,才能紧紧吸引儿童的眼球,

1、儿童剧舞美设计的色彩运用

儿童剧舞美设计在色彩运用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他们是相对简单的、感性的、活泼的。所以我们在色彩上要尽量丰富、尽量鲜艳,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并为他们所接受。如果在色彩运用上过于灰暗、过于单一就会给小孩一种压抑的感受,引不起孩子的兴奋,小孩不兴奋在剧场就会坐不住。所以一部儿童剧给小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第一印象就来自视觉、来自舞美效果。

2、儿童剧舞美设计构图的饱满性

舞台美术设计构图不是绘画概念上的平面构图,而是立体的、三维的构图,要充分考虑舞台的立体空间,作为儿童剧的舞美设计不能等同于其他人戏的舞美设计,他们的观众群体不一样,成人戏剧的舞美可以简约、抽象,像京剧一桌两椅也可以把整台戏演下来。而儿童剧则不同,应该尽量饱满、夸张,这个可以参考儿童画,儿童画一般都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充满童趣,而不会像国画那样大量留白,所以我们做儿童剧舞美设计的时候在考虑剧情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具有童趣。

3、儿童剧舞美设计和灯光的关系

舞台设计范文第5篇

(一)光色。

这一要素归根到底是对色彩的运用,在设计上要突出主要光色,其他光色则作为辅助。光色在舞台中最能体现表演者的情感和表演所传达的内容的要素,从而能构建出和谐统一的画面色彩,所以在渲染表演气氛、烘托人物情感、体现剧情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为了展示一支骆驼队在太阳初升之时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行走,以蓝色为背景色,黄色为主体色彩,当驼队由远到近,灯光的色彩将由弱到强进行调整,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这也体现了色强的作用,此时整个舞台的画面是在蓝蓝的天空下,金光闪闪的沙漠,驼队在悠然自在地前行,呈现出一幅美好的景象。

(二)光质。

光质表现在质上,主要分为硬光和软光。硬光,就是能看清楚其照射方向的光,比如聚光灯和追光灯;反之软光就是不能清楚辨别方向的光,比如散射灯。正是由于硬软光的表现不同,所以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一般硬光给人富有阳刚之美的感觉,有强烈的鲜明感受;而软光多半是柔和、淡雅的感觉。但以舞台的不同设计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光质的选择也能使得舞台的硬光效果是均匀和理想的,比如使用螺纹和平凹透镜的聚光灯,加上柔光片,也能使硬光变得柔和。

(三)光影。

光影这一要素是直接通过光的手段给观众呈现可视形象的方式,也就是用光来成影,并将影投射到幕布上或是景片上,充分表现舞台剧情的氛围。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上通过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的结合,幻化出了各种图案,给观众带来一种进入梦幻般的视觉感受。

(四)光位。

光位即舞台灯光照射的位置,它对舞台上人物的情绪、体态或是景物的外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用光正面照射人物,那么人物给观众呈现的就是比较丰满的形象;如果用侧面的光照射人物,则给观众的感觉是比较消瘦的。这种光位的照射效果也适用于景物,但如果为了追求景物的立体感和质感,还需要结合光强这一要素,所以说在舞台上对光位的应用,要结合其他灯光组成要素。

(五)光区。

光区体现的是一个区域,目的是为了让舞台画面显得更加有层次感和多变感,所以光区有不同的形状和范围,也有区域边界的虚实之分。一般舞台的光区被分为3种区域,一种是突显表演者的区域,一种是显示景物的区域,还有一种是投射到天幕上的区域。但上述分类也只是大致的分类,涉及到具体的舞台灯光光区形式和变化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并运用单灯和多灯的组合,调节光源、镜片或是挡光片等方式来获得效果。

(六)光束。

光束主要是要达到视光柱的效果,比如舞台上林间阳光渗透的光束,太阳升起时的光芒等都是光束营造的效果,将光束应用在歌舞表演中,会增强音乐感。但如果从美术设计角度出发,还要结合具体的灯具、幕布、光强、光色及舞台表演的形象,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感受。

(七)光的运动。

光的运动就是光在舞台上的转换和变动,为了配合不同舞台剧情的不同要求,可能有的时候需要聚光灯,有的时候需要追光灯或是散射灯,从而使静止的舞台布景或是场景变得生动。

二、灯光舞台美术设计的原则

首先是遵循强度或是亮度的原则,在舞台上必须要有足够的灯光,能让观众看清楚舞台,包括布景的颜色、景物和人物的外形,甚至是需要特别突显的细节部分。其次是遵循分配原则,分配主要是不同灯光射向舞台的方向分配,主灯和辅助灯与舞台中主角、配角、景物的分配,以及亮度和色彩的分配。最后是遵循节奏原则,也就是指光的运动这一要素,保证所选灯具和舞台的剧情发展相融合。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