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一数学课件

初一数学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数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一数学课件

初一数学课件范文第1篇

教学片段二:在教学除法后,学生打开“垃圾分类”游戏。每个学生盯着电脑屏幕,一遍遍地演算着除法,计算答案进行垃圾分类。在这个“垃圾分类”的游戏过程中,渗透了学生环保的意识,巩固了除法的计算方法。

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旺盛,对于单调的重复性练习容易产生厌倦,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避免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例如,教学片段一中,只见一条条小鱼从四周游来,这时需要学生一边“捞鱼”一边数数字,如果正确率高就能得高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从而激发上进心,不知不觉巩固了100以内的计数。教师在平时要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多搜集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又具有很强趣味性,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游戏软件,如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以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为触点,去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育游戏具有教育和游戏的双重性,通常是将教育内容适当地融入到游戏情境中。这种教学辅助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包含丰富的知识,游戏中充满竞争与挑战,具有参与性、交互性和娱乐性,充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全班整齐划一地练习,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一切都得听从教师的安排。在课堂上,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面对四五十双渴求得到不同发展的眼睛,教师自身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游戏所具有的交互性,充满人性化的即时判断,让每个孩子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都能够了然于胸。在这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环境下,教师既能帮助学生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实现快乐、高效的个性化学习。

诚然,学习知识并最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平常许多教师下课后埋首批改成堆的作业,批改完后又要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评讲订正。这样重复性练习与评讲订正所带来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身心俱疲。同样都是练习,教育游戏的介入,缩短了“学生练习――教师批改――学生订正”的时间,使反馈更及时,也更具人文性,大大提高了时效性。

初一数学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件;初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课件上课的优点及缺点

1.利用课件上课的优点

利用课件上课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课件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另外课件可以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运用课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提供操作示范,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发现、创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上课的缺点

虽然把现代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这样来把课件搞得更吸引人,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即使有了兴趣也要看:学生是有了兴趣在刻苦学习呢还是有了兴趣之后看热闹看得更高兴。在课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课件演示的东西“好看”时,学生个个头昂的高高的貌似在认真听,可真正去分析其中数学原理去思考的能有几个?当真正讲到枯燥的概念和习题巩固的时候有多少学生还在认真学?学生对认识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能够比接受传统模式更易于接受多媒体形式,那么问题是:孩子们对一样事物的好奇心可以维持多长时间?他们在多久之后会把学习兴趣再次变成“看热闹”的兴趣,还是孩子们根本就是抱着“好玩儿”、“看着带劲”这些简单思想在上我们的多媒体课;互动式探究教学根本是“探”和“究”,而不是花花绿绿的影音文件。

二、怎样应用课件上课才能避其缺点,发扬其优点

对于课件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策划,不可照搬照套他人的课件,由于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下面就以我设计的一个课件来说吧。

1.课件的设计,即课前准备是关键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人教版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联系性比较强,同时下一课时的多边形的外角和与本节内容又是一脉相承的;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课件制作技术解说。特色及亮点课件《7.3.2多边形的内角和(一)》画面风格统一,具有较强交互性,积极思想完美体现。课件设计将动态演示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既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人以一段3到5分钟的“梦幻般的水立方”视频为情境,导入本节课,很自然地引出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学生在动脑猜想转化三角形从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类比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由此议一议其他分法提出了三个提议(即在多边形内部、外部、边上任取一点,连接各顶点,探究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同样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运用(包括正多边形概念的理解、已知多边形的边数要求内角和的问题、已知内角和要求多边形的边数的问题),在运用n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同时需要灵活处理各种题型,开拓思维,培养善于思考、归纳的能力。

2.课堂上课件的应用

课前准备做好了之后,然而在课堂上就应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必要的在黑板的板书与学生的演练,让学生们养成善于思考问题,探究讨论、自主发现问题。教师要注重重点知识的适时呈现或板书,这样才能避免数学盲点,充分发挥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式教学的合理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1)清楚课件价值。本课件的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进入状态,接下来一步一步地由学生运用旧知、新知在教师的引导下互动进行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件适合各类学生,其中包括一些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同时也有拓展,思维开阔的练习。

(2)学会课件的使用。本课件主要介绍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其应用,通过将视频、文字、图像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具体使用方法流程如下:

先打开PPT文件――按F5转化为全屏幕――按Enter或者鼠标左键单击换页(视频的播放需要用鼠标左键单击)――其中三个提议及 、 这两种符号处设置了超级连接,当鼠标由箭头变成手状后直接按鼠标左键点击进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结束之后按Esc退出。

参考文献:

初一数学课件范文第3篇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在处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课程的关系等问题时,意见和方案不一致,使教学面临两难选择。既要较好地解决学生的专业基础问题,又要圆满地展开专业应用性教育,致力于解决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的对立和矛盾的僵局,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本文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建议

“艺术设计”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招生专业名录以来,作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代名词,其解构了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称谓,并逐渐重构了高等应用性造型艺术教育专业类别和课程,这主要是为了扩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全球视野,使之能与国际特别是欧美相应的造型艺术的专业提法相应。然而,如若仅是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转换并不能解决艺术学科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与适应市场就业的导向,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必然面临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转换,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既不能简单地沿用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设置和方式,也不能粗率地套用国外现成的艺术设计教育经验和方法,营造富于时代精神的具有特色的有效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才是发展中的理性追求。

如若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为“基础”和“应用”两个层次,那么,如何处理好“应用”和“基础”的关系,如何将课程系统中的应用课程与基础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构建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案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课程化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同样,面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处理方案。?

(一) 取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主张将基础课程从艺术设计教学中驱除,从此艺术设计教学不再设置基础课程,节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以增加设计科目的课时量,拓展应用教学的空间等。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取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能更有效地抓好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调度教学时空,扩大利用效率,有效地保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落实。这是根据教学实际状态而采取的变革对策,是实事求是的教学表现。有些专业教师时常感叹:“当前学艺术设计的学生,专业基础太差,文化素质不高,综合能力更令人失望。”因此,与其勉强学生学习他们不太愿意学、而且不容易学出成效的,不能快速或直接转化为设计技能或专业素质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美术文化课程以及公共必修课程等,还不如让学生们全力以赴地学习专业应用课程,特别是“电脑”的应用性设计软件等,如此而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高一些,教学改革的成效会显著一些。或许,这些应用性技能教学会比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更直接、有效、快速地转化为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二)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面对日益增长的应用性造型艺术的社会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其课程教学的内容将更复杂更多样,艺术设计学习的难度和要求也大幅增加。因此,没有艺术设计文化基础、没有基础造型能力、没有相应的专业基本素质等绝不可能顺利完成相应的艺术设计应用科目的学业。而且,作为向“高”“新”专业技能冲刺的平台,或者就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而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容置疑,一切艺术设计的应用性专业课程都需要依托一定的造型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基础,是根本学不好现代应用技术,学不会艺术设计的。取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也许一些教师可逞一时之快,一些学生也可能会做雀跃之状。但是,这种教学思维,是违背教育的,难免有误人子弟之嫌,是难以脚踏实地地展开艺术设计教学的深层次追求的。很多教师反映,不少学生,甚至是毕业后已经就业的同学,时常感叹当年专业基础没有学扎实,给眼前的艺术设计工作造成障碍,十分后悔等。可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只能加强,不能废除,而且还要在时间与空间、教学力度上给予保证,削弱基础教学的思维和做法均是没有出路的。

虽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围绕的是同一个培养目标,即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艺术设计人才,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极为有限。资料显示,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约占专业应用课程总课时的1/3,可谓时间少、任务重,所以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引发了不同的、极为对立的教学思考和做法。因此,探索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正确位置十分重要。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解决的建议

艺术设计的专业本质是“设计”与“应用”,特别是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非常注重和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在此前提下,深化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有限的高等艺术设计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时空中,既要较好地解决学生的专业基础问题,又要圆满地展开专业应用性教育,致力于解决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的对立、僵持和矛盾的僵局,成为首要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体化思维为我们教学时空资源整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行动教学”模式和思路为我们解决强化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而有可能挤占专业应用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时空”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一)以教学活动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学

将艺术设计所有的专业应用课程划分为系列行动教学目标或“行动项目”,以教学活动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分析项目,解决行动项目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和专业基础问题。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融入或“返还”到应用项目中,使之成为行动小组有待自主解决和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其中,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完全融合于“行动学习”课程,从形式上看二者的“争时占地”的教学矛盾也相应得到化解。在此,高等艺术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并没有改变,只是专业教学的形式和课程体系完全改变了。专业基础的问题都隐含在应用性行动教学之中,以“够使用、能发展”为原则,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并得到解决。

不过还是要特别注意,此时专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握教学时空,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专业基础的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有时还可能会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我们教学的拦路虎。因此,如何构建有用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效率高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又成为艺术设计教师应努力钻研的急切问题。

初一数学课件范文第4篇

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驱动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比如,在进行“10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过程时,我通过创设一个“帮助水果娃娃找数”的游戏来设计教学环节。首先我让每位同学扮成一种水果,同时每一种水果又代表了一个数字,当同学们听到自己可以变成不同的水果时,都瞪大眼睛,认真听讲,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一个简简单单的游戏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又调动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就在这种良好的心态和环境下完成了有关“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较好的把握学生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参与,相互交流,在组织疑难问题中发挥主体作用

很多老师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事情,与数学课程教学并无多大关系。可是,“读”对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就是说,“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数学题意,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阅读和实践去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并大胆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对于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设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求解答途径。比如,在教授“倍数和约数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事,首先,引导学生们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阅读,并做出一定的思考,类似以下几个问题:倍数和约数可以单独存在吗?倍数和约数的关系一般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阅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解答,教师可进行适时点拨并对某些问题做补充回答,如此一来,便充分发挥了“以学带教”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初一数学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疑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75-01

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学生能提出不同见解,能主动参与讨论、探究、思考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也认为:“只有使学生感到疑难时才会激发他去研究。”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开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不同渠道的引导和启发,逐步让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提出疑问,并且尽可能共同解决疑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进行“质疑式”课堂教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中,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和精神也能得到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质疑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构建心理安全区域,激发学生质疑热情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质疑的自信心。

质疑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中,理应造成一种宽容的环境,不对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进行无谓的指责,给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让学生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学习的向导,生活中的朋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已经参与到学习中,教师不应泼冷水,应该鼓励他,并加以指导。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学生爱提问、敢提问了,才能逐渐地会提问。

2、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质疑的自由度。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刻苦钻研教材,努力探讨教法,给学生留有质疑自问的空间。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只有提供亲身体验的空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深刻,才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留出一定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探究,去探索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构建有效质疑情境,诱发学生质疑欲望

1、贴近现实生活,构建质疑情境。

《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置教学障碍,构建质疑情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有兴趣和动机是不够的,必须磨炼意志,增强自制力,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教学障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由易到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三、精心设计质疑方法,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有关因素去设计问题。这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从质疑中享受到乐趣,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苦差事。

1、设问质疑,吸引学生兴趣。

教无定法,教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问”要有法,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设问,成功的设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握数学课堂设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数学课堂的设问要和课堂具体环节的目的、时机、作用相结合,讲究设问的方式的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于设疑,启迪设想,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可以启动思维,活跃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

2、讨论质疑,调动学生思维。

讨论是学生学习新知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个人不易解决的问题,在论中展现自我,在议中获取知识。小组讨论是集体探究最基本的单位。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把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来,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

3、归类质疑,提高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