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必背

高中语文必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必背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养;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07-01

在新课程背景下,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如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神坛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来,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热爱语文、有事业心、有责任感外,还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有现代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宣读教参中的参考答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共同参与、平等对待、加强合作。教师要由以前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语文教师不但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我认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层,最基层的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和普级教育知识,这类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是干一切工作,学习一切专业的基础,这一类知识是非专业的普通知识。每个人知识无论多么渊博,多么高深,都离不开这个坚实的基础。第二层知识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它百科知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层知识是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它能提高人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和指导。最后一层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金顶——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它是一个教师从事这一职业的最重要的知识储备。

语文老师还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这要求教师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才能完成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动化管理。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的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综合研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发展。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师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适应课程的需要,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时代要求,除旧布新,用新的思索、新的方法来从事教改活动。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可以说,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要有新课程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五、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2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通假字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通假字知识1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

颁:通“班”“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板: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暴:同 “同曝”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桮:同“杯” ,酒器。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

倍: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

被:通“披” ,顶。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

“敝”:通“弊”,弱点。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不:同“否” ,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

材:同“才” ,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

裁:通“才” ,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遥远貌)而跃。 ”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仓:同“苍” ,黑色。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

藏:同“脏”,脏腑。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

高中语文通假字知识2堕:通“隳” ,毁弃。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而:通“尔””,你的。代词。 ;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蕃:通“繁” ,多。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反:同“返,返回。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

拂:同“弼” ,辅弼。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 父。 ”

盖:通“盍” ,为什么。疑问代词。 “技盖至此乎? ”

干:通“岸”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估:通“贾” ,商人。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

灌:通“盥” ,洗手。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曷:同“何” ,什么。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

华:同“花” ,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 “焜黄华叶衰。 ”

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驩:同“欢”,欢聚。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还:同“环” ,绕。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高中语文通假字知识3还:同“旋” ,回转、掉转。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皇:通“惶” ,恐惧、惊慌。形容词。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

皇:通“惶” ,恐俱、惊慌。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

怳: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怳惊起而长嗟。 ”

麾:同“挥” ,指挥。动词。 “麾众拥豪民马前, ”

惠:同“慧” ,聪明。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 ”

惛:通“昏” ,昏乱糊涂。形容词。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

混:同“浑”,浑浊、污浊,形容词。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溷:同“混”、“浑”,混浊。形容词。、“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

火:同“伙” ,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 “出门看火伴” 。

疾:同“嫉” ,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棘:同“戟” ,兵器。名词。 “鉏櫌yōu(通耰,碎土平田的农具)棘矜qín(矛柄),非铦xiān(锋利)于钩戟长铩shā(古兵器“铍”,大矛也)。 ”

籍:通“藉” ,垫。动词。“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纪:通“记” ,记载。动词。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

贾:通“价” ,钱。名词。 “如有营,予佐尔贾。 ”

简:同“拣”,选、择。动词。 “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

缰:同“强” ,强大。形容词。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疆:通“强” ,强壮。形容词。 “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介:同“芥” ,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高中语文通假字知识4缙:通“搢” ,插。动词。 “缙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

菁:通“精” ,精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

景:同“影” ,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迥:同“回” ,回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

鸠:同“纠” ,集合。动词。 “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

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句:同“勾” ,勾取。动词。 “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具:通“俱” ,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距:同“拒” ,抗拒。动问。 “或走,或闭门旅距。 。

决:通“诀”,诀别、离别。动词。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掘:同“倔” ,顽强、横行。形容词。 “惟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

抗:通“亢” ,高。形容词。 “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

亏:同“诡”,差异。动词“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

雷:通“擂” ,敲击。动词。 “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

儽:通“累” ,堆矗、积累。动词。 “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

纍:通“摞” ,捆绑犯人的大绳子,“捆绑”义。“君之惠,不以纍臣(拘系之臣)衅“釁”通“衅”xìn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鼓。”

颠:同“巅” ,山顶。动词。 “栗深林今惊层颠。 ”

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

列:通“裂” ,分裂。动词。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

脟:同“脔”,切成块状的肉。名词。切成块状的肉。名词。

高中语文通假字知识5廛:通“缠”,量词。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 ,倡导。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五权宪法, ”

钞:同“抄” ,抄写。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

雠: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

鉏:同“锄” ,锄头。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xiān(锋利)于钩戟长铩也。 ”

绌:通“黜” ,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 ”

从:同“纵” ,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

厝:同“措” ,放置。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错:同“措” ,放。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党:通“倘” ,倘若、偶然。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

道:同“导’ ,引导。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

得:通“德” ,恩惠。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同“掉” ,落。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

读:通“逗” ,即现在的逗号。名词。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度:同“渡” ,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 2008 the Jiangxi Provinc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nguage proposition characteristic is returns the linguistic skills standard, the retur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the guidance studies, examines student's culture to accumulate with the knowledge migration ability. These four proposition characteristic both explained 08 year proposition characteristic, and has pointed out in 2009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nguage review direction: Return linguistic skills standard, retur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Therefore, in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stage, schoolmates do not aim too high, do not do has crossed the difficult exercise, should take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as the book, should place in with emphasis the textbook.

关键词:高考语文复习 回归课本

Key words: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nguage review Return textbook

2008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特色是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考查学生的文化积淀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四个命题特色既解释了08年的命题特点,又指出了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的方向: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

纵观多年的语文高考题,高考语文一般不考偏、难、怪的题目,考的都是大家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而课本又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基础文本,高考题目虽来自课外,但知识点却出自课内,可谓万变不离其宗。例如08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内容覆盖中学教科书所涉及的语文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许多题目的命题原则是“命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注重课内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延伸。如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题分别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的《归园田居》、《扬州慢》,第四册的《陈情表》和中国古代戏曲单元知识简介以及第五册的《春夜洛城闻笛》,充分体现了“回归课本”的特点。字音题、字形题、文言文实词题、散文阅读题、句式仿用题,均与课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稳定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对脱离课本一味盲目沉浸“题海”的纠偏。

因此,在全面复习阶段,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应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应放在课本上。

回归课本,首先要反复看课本,熟练背诵课本中规定的必背篇章,将高中语文一至六册课文中易错易混字词与疑难字词的音、形、义摘抄下来。只有在掌握好课本字词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套自己比较完整的重点字词记录表。例如08年江西卷选择题第一题的“付梓(zǐ)”、“锱(zī)铢必较”,“不恤(xù)”、“隽(juàn)永”、“咸与(yǔ)维新”、“邂(xiè)逅”、“便(biàn)宜行事”和第二题中的“赝品”、“浅尝辄止”、“蓬蒿”、“告罄”、“倩影”等词语均来自课内,同学们在复习时如果注重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就能准确判断这些词语中的读音、字形的正误,也就不会轻易丢失这些题目的分数了。

其次,文言文复习也要从大量积累课外材料回归到课本,因为高考中的文言文也是从课本的篇目拓展出来的。在2008年高考江西卷文言文阅读中,第10个选择题要求学生从试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与“郑人病之”中“病”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不少考生因选项无上下文语境,推断不出“病”字的用法而导致失分。其实,试题所提供的选项都是考生所学过的内容:《病梅馆记》、《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后的练习题。但由于同学们平时对课内文言文掌握得不够熟练,所以做起题来就困难重重,失分严重。因此,在平时的复习时过程中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比如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这样既形成了文言文知识网络,又加深了对典型例句的印象。

再次,现代文阅读也要回归课本,因为我们的课本选择的文章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不仅要学好这些课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文章掌握具有同类文章的特点和规律。比如,理清课文思路,归纳课文自然段的段意和中心思想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考点,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17题要求考生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这道题就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分析能力。考生应对文章谋篇布局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才能具体分析。同学们若掌握好了课本中的这类题目,这道题就很容易答到要点了。高考选的阅读材料,它的难度一般不会超过课本里的那些课文。在通常情况下,同学们如果能够掌握和读懂课本上的这些文章,就能看懂其他一些文章,还能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唯有如此,方能很好地回答高考题了。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一线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症结何在?那便是对于诵读的漠视、遗忘。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下面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作简要归纳。

1. 明确考纲,做到有的放矢

高考大纲对文言的知识要求是文言实词120个,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六个、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状后置句,成分省略句、词类活用。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归纳和积累是极必其要的。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和典型句式,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把握知识点。首先,教师点明知识要点,从文章整体出发,指导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查阅工具书,议论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梳理,然后依据一定的顺序和类别进行一定范围和一定量的归类,这就使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记载的求知欲,在日积月累中完成了文言知识的积累。再次,着力于提练知识点的积累技巧。譬如,文言文中的“匝”学有多个词义,怎样让学生不去机械记背而将其掌握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个圆,并说出这就是“匝”字的基本词义了,学生即会投来专注的目光,然后教师指明:一个圆,像月亮,而且是满月,月总环绕着地球转。那么就请记住“匝”字的基本词义就是“圆,满,环绕”的意思。这样课堂就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活”起来了。

2. 熟读勤背,聚沙成塔重积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极其重要的方法。通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感受作者思想,识记文言信息点,这样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连学生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诵读是多形式,多层次的表述活动,可以包括两大类:一种为初读文本,读准字音和句读,整体感知文意,再读文本,教师则必须对诵读进行指导,明确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情感等,让学生体味文情、文趣,三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特色;四读文本,落实到知识点上,拓展延伸,五读文本熟读成诵。二种则为:在指导字音、字形和语气停顿等基础上,首先通过分角色朗读或分组读的形式使学生边读边理解文意,感知作者的思路;再次通过精读,揣摩文章精彩段落,最后通过研读,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既能感知人文情怀,又可积累写作语言。

文言文背诵的方法:

首字提示法。在检查学生背诵时,我常发现,学生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脖”,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针对此,我提出了“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如《赤壁赋》的第一段,在背诵时把“壬、七、苏、清、水、举、诵、……”等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翻译还原法。学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文,落实字词的意义,这样才便于对文章的分析。而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倒过来”,即看着译文,回忆还原原文。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背诵,还有利于对文章的字词句的翻译的深入掌握、巩固。

边读边译法。很多学生在背诵时只是一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想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虽有效果,但很不明显。我提倡边读边译,即读一句翻译一句,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如李密的《陈情表》的第一段,可以这样做:读一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译:以,因为;险衅,坎坷、罪过,即艰难祸患;夙,早时;遭,遭遇;闵,通“悯”;凶,不幸:“我因为艰难祸患,很早就遭遇不幸”。这样边读边译,译,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这种方法从背诵的速度上看比较慢,但“一举两得”,而且背下来后不易忘记。

俗话说:“文无定法。”记忆的方法也因人而异,不同的文言文可按不同的方法来记忆,也可将以上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背书要选择好时间,据专家测试,清晨与晚上6点到8点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此时头脑清醒,记忆不受其它干扰。

3. 灵活处理教材,架起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文言文是古时人们相互交流,表达情感和记载事件等方面常用的语言文字手段。但由于距现今时间相对久远,缺乏使用的普及性,故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方面较难把握,再加上语言学科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特质,这就使得学生在短期内较难有成效,从而容易产生厌倦,丧失学习信心。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时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除继承传统教法外,还应整体处理文言教材,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

一、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

美分为壮美和优美两大部分。所谓壮美,又叫阳刚之美,是审美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所谓优美,又叫阴柔之美,其审美对象常以细小、光滑和柔和的特征,让人在安闲中得到一种识水顺情的感觉。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帮助学生领略课文中壮美和优美的多重侧面。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点:

其一,感知语言,整合具象。 对艺术形象的感知,第一步是感知语言。朗读是感知语言的前提。初读知大意,吟读定基调,激情朗读进入具象(作者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以画面的形式浮现在阅读者的脑海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对阅读对象产生积极的审美注意,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反复观赏朗读,才能迅速突破语言形式感知具象。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捕捉“初感”与反复训练、细致感受结合起来,逐步练出敏锐而准确的感受能力。

其二,移情美读,展开想象。感受作品艺术形象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融情于其中,以补充开拓作品的艺术形象。阅读者情感投入或灌注愈充分,就愈能唤起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形象便愈丰满。

二、在语文实践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鉴赏美

首先,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见多识广才是进行鉴赏的知识积累,而开口则是把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形象化。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为进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精读与品读。教师或学生选择好篇目、好语段、好词好句来品读,各抒己见,谈体会、感受、见解。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并举。优化问题意识。筹组研究性学习小组。

另外,重视学生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以成就感激发学生进行鉴赏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集体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个性,或介绍读书心得,或进行演讲比赛,或进行写作探讨,或进行作文竞赛,增强他们的读书自信心。

这里,诗歌作为浓缩的语言,成为学生鉴赏美的最好主体。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艺术空间,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诉说,对接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享受最具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美趣。

三、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冲动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 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 最重要的, 也是最终目的, 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 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式:1.表情朗读;2.作文练习。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感素养,唯一的途径的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茫茫书海,好作品经久不衰,熠熠生辉,散发着无穷魅力。首先选好作品是审美阅读的前提。其次是选适合学生口味、需要的作品。再次是选能读懂、能读出趣味来的作品,因为作品有其时代性、地域性、艺术性等,而阅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审美经验及情趣的不同造成对作品的理解吸收的差异,读来似懂非懂的作品。而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精华,其意象的精妙性也只有在学生在尝试创作时才能逐步理解它,从而能够很好地利用它。

四、提升教师的个人修养,为美感培养掌舵护航

课本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取舍。这就涉及到我们在备课、上课时的个人审美趋向了。为人师者,不免认为总有独具慧眼的识别力,而不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以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态度,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身心地去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在不断提高个人教学素质的同时,有意识地接受美感熏陶,从而培养捕捉美的敏感性。甚至,要努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最深刻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