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冬雪的诗句

关于冬雪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冬雪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冬雪的诗句

关于冬雪的诗句范文第1篇

堂教学评审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中职学校:

为促进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市教研院工作计划,决定举行2021年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教师条件及名额分配

各县(市、区)选拔推荐一名教龄3年以上的中职学校专任体育教师参评,市局直属中职学校择优推荐不超过三名教师参评。

二、时间地点

1.时间:5月26-28日,参评教师于26日下午3:00前到承办学校报到,观摩教师于27日上午8:30前报到。

2.地点:温州护士学校(瓯江口)

三、评比办法

1.评比内容:教学设计与答辩5%,队列队形5%,课堂教学90%。

2.参评课题:教材内容自定。

3.抽签办法:现场抽签确定上课顺序。

4.时间人数:每节课时长40分钟,25人左右,男女分班上课,具体按学校实际情况安排。

5.器材由承办学校提供,特殊器材请提前联系或自备。

四、报名要求

请各单位于5月17日前将参评教师推荐表和教学设计发至1224567207@qq.com邮箱,推荐表原件盖章后报到时上交。

五、其他事项

1.本次活动由温州护士学校承办。承办学校可推荐一名体育教师上一节展示课。

2.与会人员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3各县(市、区)可安排5-10名教师前往观摩,请各教研员5月10日前报送汇总表(附件2),联系人:陈老师(15057726443)。

 

附件:1.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评审推荐表

2.观摩教师汇总表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21年4月16日

附件1

 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评审推荐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校

(全称)

 

职务

 

手机号码

 

最后

学历

 

毕业学校与专业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教龄

 

参评课题

 

 

 

 

 

 

 

 

推荐

单位

 意见(教研室)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2

观摩教师汇总表

 

序号

姓 名

性别

学  校

电  话

住宿(请打√)

26日

27日

 

 

 

 

 

 

 

 

 

 

 

 

 

 

 

 

 

 

 

 

 

 

 

 

 

 

 

 

 

 

 

 

 

 

 

 

 

 

 

 

 

 

 

 

 

 

 

 

 

 

 

 

 

 

 

 

 

 

 

 

 

 

 

 

 

 

 

 

 

 

关于冬雪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一、竞赛时间

寄送作品时间:

启事公布之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

二、参赛对象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属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段学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职业高中学生。

三、参赛要求

本次竞赛以“我与足球的故事”为主题,分为征文竞赛和绘画摄影竞赛两项赛事。

活动一:征文竞赛

要求:

1.本次征文竞赛不设题目,不限体裁。为了使你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我们提倡你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表真意。但务必要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健康,语言流畅。字数2000字以内。

2.也许某场攻防激烈的球赛,让你领略到团队协作的精神;也许某个球星的经历在你心情处于低谷时给了你奋进的力量;也许绿茵场上一个个英姿飒爽的身影和他们永不服输的精神触动过你的心弦……喜欢足球,不仅在于足球运动的活力和激情,更在于它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力量。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与足球之间发生的故事吧。可以记叙,也可以抒情,还可以发表议论。

3.字迹工整、清晰会让你的作品给评委留下好的印象。当然,你也可以采用A4纸打印。但无论是手写稿还是打印稿,都请你在参赛文章的右下角注明详细的联系方式(姓名,学校,班级,联系电话),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集体参赛的要注明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学生单独参赛的要注明家长的联系方式。

4.大赛名次固然重要,但诚实才是做人的根本。所以请你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抄袭、套作,一旦被评委发现,损失的不仅仅是参赛资格,更是你宝贵的声誉。

5.组委会有权将所有入选的作品用于活动相关的宣传、出版、展览以及其他公益活动,并不另付稿酬。

6.所有入选作品如涉及著作权、版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合法权利的纠纷,均由作者自行负责。

活动二:绘画、摄影竞赛

(一)绘画

1.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已参加过其他比赛或已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得参加本次竞赛。

2.绘画作品种类包括蜡笔画、水彩画、版画、卡通画、国画、油画、素描、速写等多种形式。每幅作品最大尺寸不超过100cm×100cm。作品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只接受绘画作品原件,不接受绘画作品复印件、打印件以及电子作品,参赛作品无论获奖与否一概不予退还。

3.参赛者务必在画纸右下角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姓名,学校,班级,联系电话),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集体参赛的要注明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学生单独参赛的要注明家长的联系方式。

(二)摄影

1.摄影作品形式不限,彩色、黑白作品,单幅、组照均可。要求均为数码摄影作品。

2.作品文件格式为JPG格式。摄影作品请以图片的形式发送到竞赛指定的电子邮箱。图片命名方式:标题――省份+学校+班级+姓名+联系电话。例:我心飞翔――**省**学校高一年级三班李华139********。

四、参赛办法

1.此次竞赛纯属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以上两项赛事,可同时参与,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

3.此次竞赛本着学校和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既可以由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在自愿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学生参加,也可由学生自行报名参加。

4.欢迎各省、市、县(区)教育教研部门、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赛。

5.征文、绘画作品完成后,请将纸质作品寄至本次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信封上务必标明“‘我与足球的故事’征文(绘画)竞赛**年级组”字样。集体参赛者请将作品统一寄出。

各年级组参赛纸质作品统一寄至:

山西省太原市坝陵北街盛世华庭A1座21层学习报社“我与足球的故事”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收 邮编:030009

摄影作品投稿邮箱:

竞赛组委会联系电话:

0351―3239660(小学组)

联系人:王老师

0351―3239655(初中组)

联系人:王老师

0351―3239630(高中组)

联系人:李老师

五、奖项设置

1.此次竞赛活动由山西省教育学会与学习报社邀请有关专家,联合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奖。

2.此次竞赛分为征文竞赛和绘画、摄影竞赛两项赛事,分别设置奖项。绘画、摄影比赛统一评奖,不再分别设置奖项。

3.奖项分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四个组别。报送作品经初评、复评、终评,确定一、二等奖及优秀奖,并分别颁发奖品和证书(证书将由山西省教育学会与学习报社共同签章颁发)。

4.本次竞赛为表彰积极参赛的学校和教育教研部门,特设立“优秀组织奖”,并颁发奖牌。

5.本次活动将根据学生获奖等级的评定给辅导老师颁发相应的“优秀辅导奖”。

6.获奖名单公布时间:2016年5月。

7.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学校可推荐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8.夏令营活动:获得本次活动一、二等奖的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学习报社组织的“足球伴我成长”夏令营活动。具体活动事宜,另行通知。

六、宣传表彰

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的选手名单将公布在学习报社网站上。获得一、二等奖的征文作品将在《学习报》各年级相应的语文学科报纸上开设专栏择优刊登。此次竞赛所有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将分类结集出版,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关于冬雪的诗句范文第3篇

1.前言

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相比,他们在学习适应性发展上存在什么差异,这是许多外来工家长、学校教师、教育管理部门都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为家长、教师、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一个整体印象,并为他们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发展及相关因素的差异,为家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城市流动儿童这个群体的特征提拱依据。

2.研究工具与方法

2.1被试与实施

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东区、中山市南朗镇、民众镇等4个镇区流动儿童为样本,随机抽取6所公立混合中小学,其中4所小学,2所中学,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试年龄范围为10-14岁。共发放问卷1113份,回收有效问卷996份,整个调查的回收有效率为89.5%。其中男生506(50.8%)人,女生490(49.2%)人,性别人数分布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2=0.257,df=1,P=0.612)。城市流动儿童592(59.4%)人,城市居民子女404(40.6%)人,学生来源人数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35.486,df=1,P=0.000)。经检验,所有被试在性别×年级的分布上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2=2.283,df=2,P=0.319)。学生来源×性别的人数分布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2=12.368,df=1,P=0.000),学生来源×年级的人数分布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2=24.725,df=2,P=0.000)。

2.2学习适应性量表(AAT)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人1991年修订的学习适应性量表(简称AAT),该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0.71-0.86,重测相关系数为0.75-0.88。崔崴嵬、孟庆茂等人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内容量表由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学校环境、独立性、毅力、家庭环境、身心健康等9个内容组成。

2.3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包含中国父母养育方式的11个因子,其中属于父亲的有6个:情感温暖、理解(FF1),惩罚、严厉(FF2),过分干涉(FF3),偏爱被试(FF4),拒绝、否认(FF5),过度保护(FF6);属于母亲的有5个:情感温暖、理解(MF1),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F2),拒绝、否认(MF3),惩罚、严厉(MF4),偏爱被试(MF5)。

2.4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选用张敏和雷开春编制的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共21个项目,采用5点记分。经检验,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系数α=0.8717,重测信度r=0.767(P<0.01)。

2.5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由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2检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单因素协方差分析(ANCOVA)。

3.结果与分析

3.1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比较

两个群体父母受教育程度存在统计上的非常显著性差异。从人数分布来看,城市居民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比例(44.5%、38.3%)远远高于流动儿童父母(24.7%、15.4%)。这说明城市流动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要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

3.2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在学习适应性全量表、各分量表及各内容量表标准得分上的比较

以学习适应性全量表、各分量表及内容量表的标准分为因变量,以学生来源为分组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协变量,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ANCOVA)。城市流动儿童主要在学习环境的适应上低于城市居民子女,而在整体上,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发展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流动儿童可以较好地适应城市学习生活。

3.3城市流动儿童、城市居民子女初中学习适应性发展良好率的比较

根据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等级结果,将评定等级为4,5两个等级确定为适应良好。对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在学习适应性全量表、各分量表及各内容量表上适应良好比例的比较如表1所示。流动儿童在上述5个内容量表的适应性发展上特别突出、特别优秀的人数相对较少。

表1 流动儿童、城市居民子女初中学习适应良好率的x2分析结果

3.4 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在学习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由于流动儿童、城市居民子女在取样上存在年级(2=24.725,df=2,P=0.000)和性别(2=12.368,df=1,P=0.000)差异,为了排除取样差异对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以性别、年级为协变量,以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为因变量,以学生来源(流动儿童、城市居民子女)为分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表1)。与城市居民子女相比,流动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要低,农民工父母对子女缺少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较少干涉子女的生活,对子女学习生活不闻不问的较多,母亲更严厉地惩罚儿童。

3.5 城市流动儿童、城市居民子女性别、年级对学生适应性影响的差异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学生来源的交互效应在学习适应性的全量表及四个分量表上均达不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年级×学生来源的交互效应在“学习技术”分量表上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F=3.35,P<.05),在全量表及其它分量表上年级×学生来源的交互效应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表2 流动儿童、城市儿童学习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注: a 控制变量为性别,年级

表3流动儿童、城市居民子女性别、年级对学生适应性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

注:性别、城乡、性别×来源的df均为1,年级、年级×来源的df 为2

4.讨论

4.1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差异

由于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适应、学校环境适应以及朋友关系适应上与城市居民子女有着一定的差异,使得流动儿童在学习环境的适应上落后于城市居民子女。这一点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良好率的比较中也得到了验证,流动儿童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等3个内容量表的良好适应率上均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子女。

4.2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对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父母更加缺少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对子女较少过问,母亲对子女更加严厉,惩罚更多,这与施桂芳(2005)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

4.3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社会支持、学习自我效能的差异

对城市流动儿童来说,由于生活习惯、语言风俗与城市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城市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缺少老师的关心,知心的朋友也相对较少。同时,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甚至在一些父母看来,克服困难把孩子从农村带到城市念书对孩子是一种天大恩惠,因而对他们遇到的困难不能很好的理解,使得流动儿童遇到烦恼时不知向谁倾诉。这些可能是造成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子女的一个重要原因。

4.4年级对学习技术影响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中的差异

对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在性别、年级对学习适应性影响的方差分析中,我们发现城市居民子女在学习技术适应上高低年级有着显著性差异,而在流动儿童的年级影响中却没有出现相似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流动儿童对环境变迁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城市流动儿童在初中学习时主要是适应城市学校新的学习生活,而年级影响的差异在流动儿童中表现也就不明显了。其它可能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讨论。

5.结论

本研究发现:

⑴城市流动儿童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心身健康方面能够很好地适应城市的学习生活,他们主要在学习环境的适应上存在问题。

⑵与城市居民子女相比,流动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其父母的教养方式也相对较差,但其学习自我效能并没有差异。

⑶城市居民子女的学习技术适应性发展中存在年级差异,而流动儿童由于主要适应城市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年级差异表现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燕平.青少年研究的新趋势―恢复力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 2005,(5).

[2]Luthar S, Zelazo L.B.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Adap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ldhood Adversit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 2004,27(1).

关于冬雪的诗句范文第4篇

2、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钤凇端暝隆分兴担?“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3、任天高地远,隔不断对你深深的思念;任时光变迁,挡不住对你真挚的情感;岁月可以令你我生华发、变容颜,深厚情谊永不变,依旧停留在心间。

4、时空的遥远并没改变心的距离。今天,我会为你点亮蜡烛,烘干一季潮湿的往事。我会给你送一个不同平日的祝福,因为有四字一年只说一次:

5、如果一句“元旦快乐”不足以表达我深深的祝福,我打算再送一个省略号给你,内含所有字面不能表达的意思,一切尽在不言中。

6、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脍炙人口。

7、辞旧迎新的诗句,这篇文章介绍了新年来了之际,有关于辞旧迎新的诗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8、日月有情迎元旦,山川无阻庆新年;雪里梅花霜里雪,梦中思念话中行;一束快乐随冬雪,十分好运沾春雨,百般成功遂你意,万种幸福由你享。

9、在新年的这一天,让我的祝福像雪花飘送,让我的问候像绵绵春雨,片片花香,默默祝福,句句心语,声声关怀,连缀着满心愉快,将快乐的音符送给你!

关于冬雪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鉴赏诗歌;想象力;情景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91-01

高考诗歌鉴赏所涉及的诗歌内容绝大部分与景物描绘相关,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是情,而情的载体主要是景,情景相遇就产生了诗。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的感情实际上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转换到诗歌鉴赏中,即学生准确把握了一首诗作的景物,相应地就能准确地把握这首诗的主要感情。因此对景物描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弄清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了鉴赏的关键。

1.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1.1 诗歌本身语言凝练、意象典型,篇幅短小,但非常讲究语言的“留白”,其外延极大;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诗歌本质特点之一。鉴赏时就要会依据其典型的意象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来重组千年前的画面。如戎昱的《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我们可以想象这株早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地点是远离尘嚣的山村,路旁,还靠近一座别致的小桥,桥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时间是早春,横斜的梅枝上曾经积过冬雪;别忘了,任何景物背后还有一位诗人,此时这位诗人正在欣赏着它,思考着这株梅花为什么会比其他的梅花开得早。脑海中出现这幅画面时,表明你已融入了诗作中,你会边观赏着清雅的环境,边想着它开放得这么早不就是急忙告知诗人春天已经来了,让诗人早早感受到春来的喜悦吗?

1.2 诗人创作时并不一定就当前景物而提炼概括,他笔下的景物可能是数年前的,也可能是将来的,也可能是相隔天涯的,甚至是仙岛上、天宫中的等等。想象是诗歌创作的神髓之一。刘勰《文心雕龙》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想象具有极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又没有时空的限制,这正符合自由、率性、洒脱的诗人特质,因此出现频率很高。要准确鉴赏这类诗歌,更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来再现诗人头脑中那些奇异的景象,从而准确探究他所抒发的感情。如李白的《题宿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小诗实写景的虽只有“峰顶寺”“星辰”两处,但可依据其想象:高耸入云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古寺,在寺内诗人稍抬一抬手就可以触摸日月星辰,此时诗人再也不敢像在山下那样大声说话了,而是屏住呼吸、降低声音,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诗人通过想象所营构的全新境界,在我们的意识中通过想象再次呈现出来,如此,诗人由此而获得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对我们来讲自然是一种从未经历过的享受。

2.区别情与景衔接是鉴赏诗歌能力的升华

通过想象再现写景诗歌的画面,能够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诗歌,也能臆测出基本情感,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停留在“感受”这一浅显思维层次上的鉴赏方法,如果遇上较为复杂、情感较为委曲细腻的诗歌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时候要准确进入情境,探究感情除了有丰富想象力之外,就要懂得分辨诗歌的情与景的关系了。王国维说过:“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关于分析情景关系的论述文章浩如烟海,但不少学生仅仅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笼统概念而不理解各种类别的具体特点。因此不能准确地融入情境,鉴赏航向从而偏离中心,最终得出错误看法。

2.1 触景生情。这类诗歌往往起伏跌宕、情感落差较大。“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诗人或诗中人物本来没有某种感情,但一种具有特殊内涵的景物突然出现在他(她)的眼前,顿时勾起无限的思绪。如孟浩然《秋登高山寄张五》:“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岑参《巴南舟中》:“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当然最典型的例子要算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题目“闺怨”看顿觉主人公哀怨深沉、愁肠满腹,但是首句却令人意外从“不知愁”写起,第二句接着写了“不知愁”的表现。此诗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在极短的四句里写出了主人公的感情变化,由起初的“不知愁”到忽然的“悔”,形成了巨大的感情落差。而主要原因可通过诗句想象出来:她见到了田间小路边的杨柳变绿了,感觉到到美丽的春天已经到来,而春天正当少男少女欢聚的良辰,如今寂寞独居,已经惹人愁思了,再加上“杨柳”又使人想到去年春天折柳送夫,更是痛上加痛。鉴赏这首诗如果没有考虑到触景前后感情的对比,就不会体会到跌宕的感情,没有体会感情的落差,就不会感受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悔痛入髓的巨大艺术感染力。

2.2 因情生景。这类诗歌主观感情异常浓烈,使人如饮甘醴,沉醉不已。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而人的感情会随时随境而变。因此,既可以触景生情,也可以因情生景,同样的景物,既可以是欢乐的载体,也可以是悲伤的载体。

作者有什么样的心情就会特别注意什么样的景物。如:杜牧的《寄远》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