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单一外包的风险机理
当物流外包企业只将自身的物流业务长期地委托给单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作为物流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果感觉到自身在市场没有竞争性存在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有可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巧妙地利用不确定因素来减低物流服务水平,进而降低自己的物流服务成本,使物流外包企业的收益受到损失。
假定物流外包企业的总体物流外包风险为e,物流外包企业固有物流风险为e1。物流外包企业固有物流风险的实际含义是:当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完全能够满足合同要求时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外包风险。
假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经营风险为e2,其实际意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独立经营所的物流服务业务时的经营风险对物流外包企业风险的影响。
假定物流外包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程度为r,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完全不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时(例如自营物流),r=0;当完全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时(例如全部物流完全外包,且签订永久性合同,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任何监督),r=1。
一般情况下,r∈0,1。
假定第三方物流企业只一家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服务,如果物流外包企业完全依赖于物流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会将自身物流经营风险完全转嫁给物流外包企业。
公式(2)就是在企业物流单一外包过程中,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业务经营风险和物流外包企业自身固有的物流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物流外包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程。
1.2多重外包的风险机理
假定物流外包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1,第三方物流公司1将承担的物流业务的一部分又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2,依次类推,经过了n次外包。
由公式(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业务风险随外包链的增长而增大,随物流外包方对物流方的依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2)在物流重复外包过程中,距离物流外包企业越远的第三方企业的经营风险对物流外包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小。
1.3分散外包的风险机理
物流外包企业将物流完全外包给单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经营风险为:
特殊情况,假定m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承担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服务,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为p。
于是物流外包企业的最大物流外包风险表示为:
由公式(5)和(6)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在m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承担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服务,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为p时,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外包风险随着分散外包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2结束语
本文对物流外包风险的形成机理从单一外包、多重外包和分散外包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得出了各自相应的模型且指出在三种情况下物流外包风险减小风险的方法,使物流外包企业应在认识风险存在的基础上有效规避物流外包风险,为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小群.供应链管理下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规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3):28-29.
[2]陈宝国.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风险和防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60-64.
[3]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许警良,周江雄.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到了137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已达到了5940万台;我国的域名总数也已超过410万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也随之不断地涌现,预示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我国电子商务的前期发展主要是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持而快速膨胀起来的,从表面上看市场似乎很繁荣,实际上华而不实。许多网络公司和“触网”的企业并不十分重视市场服务体系的形成,也很少考虑物流这类的现实问题,而事实上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则是执行的保证,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对物流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的策略问题。
1.1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对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许多新的问题,物流业必须积极应对,加快发展,而此动力来自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1).对物流理念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已不再是拥有物质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它能调动、协调、整合多少社会资源。企业间的竞争也成了以物流系统为依托的信息或知识联盟的竞争。另外,物流系统也由供给推动变为需求拉动,在各功能环节上极大地降低成本,包括降低采购、库存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销售和营销成本以及增加销售的机会等。
(2).对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中介将逐步淡出,组织结构将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由于网上时空的“零距离”特点,客户对产品可得性的心理预期加大,因此,物流系统中的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另外,那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产品(如书报、音乐、软件等)物流隐形化,并最终被网络系统所取代。
(3).对物料采购的影响。在互联网上,企业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具有无限的选择性。这种无限的可选择性,会带来供货价格降低的好处,也将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
(4).对存货的影响。一般认为,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系统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减少库存、节约成本。但从物流的观点来看,这实际是借助于信息分配对存货在供应链中进行了重新安排,存货从结构上将沿供应链向下游企业移动。这就引出了由于上游企业减少存货而带来的相对较大的经济利益如何与下游企业一起来分享的问题。
(5).对客户服务的影响。网站的主页不仅能宣传企业和介绍产品,而且能够与客户一起就产品设计、质量、包装、改装、交付条件、售后服务等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协助客户拟定产品的可得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下订单。其次是对客户追踪服务的个性化,发现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统计特征将主要依赖对客户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追踪,这要涉及到文化的、心理的、法律的等诸多方面,因此建立客户档案并追踪服务成为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1.2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形式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实践中,目前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建立自己的配送渠道和设施,依靠自己的能力搞配送,这种方式常用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二是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机构完成商品配送,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三是连锁店、邮政快递等原有配送网络搞联合、协作,共同完成物流配送,这种方式将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一体化,有利于集中使用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
对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就其物流而言,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纯网络公司;二是以阿里巴巴、亚商在线为代表的经营BtoB业务的;三是以麦网为代表的由传统邮购公司转向BtoC业务的。目前这些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涉及图书、礼品、服饰、电子产品、日用品等,它们的物流不少是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机构来完成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型的网站,物流问题几乎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货物不能及时送到,或采用自行车递送等落后的送货手段,使电子商务的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害。
因此,引出了企业间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大家达到共赢的状态,形成供应链,建立供应链管理。
2.电子商务供应链
2.1供应链的含义
供应链是指从客户订单开始,经历原材料、供给、生产、产品的配送等阶段的货物移动的整个过程。所有公司都属于供应链网络的一个部分,由于公司规模的大小、产品的类型不同,各个公司在供应链网络中的角色和状态也不同。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念并不是某个人一下萌生出来的想法,它是商业在过去的30年中逐渐发展,尤其是在全球自由贸易的推动下形成的。从物流学的角度看,供应链的概念是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知道,物流科学一形成便给这一科学领域注入了系统的思想,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分散的功能要素集合成一个物流系统,这是物流的根本意义所在。但是有系统思想之后,又如何采取有效的系统的行动呢?。对物流各功能要素的效益背反关系的解决,是系统管理的主要目的。物流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方法是沿着形成物流的供应链,在各种效益背反、相互矛盾的主要功能要素环节之间,去权衡利弊,去协调关系,去寻求两条背反趋势曲线的合成曲线的最优范围,或干脆放弃全部链,去管理部分环节,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在物流系统变得更大、更复杂之后,往往不再有效。物流的“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便是针对这一状况出现的新的管理思想。
2.2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
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的执行、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大概有以下几点:
(1).清晰的端到端的执行状态。系统组织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和信息以支持订单履行、生产运作和客户服务运作。即时的库存和订单状态意味着供应商能够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决策,较少错误并保证即使交付。可以把握的交付顾客不再满足仅仅只是通过一个Web产品目录获得产品介绍和产品价格信息。结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一起,让顾客能够知道他通过网络下的订单是否有货以及何时可以交付,从而做出明智的购买决定。
(2).自动化的流水作业。系统可提供给供应商和买主一个可见的连线,当买主的库存低与安全库存,系统可以自动的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将产品交付给买主。
(3).快速的应变能力。物流和配送操作并不都是类似的,系统设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使企业能够实行新的战略战术来提高货物的周转率,满足和发掘新的产品需求和增值服务。
2.3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商业变革
企业内部存在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流动关系。在日趋分工细化、开放合作的时代,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往往处于被动。必须把同经营过程有关的多方面纳入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这样每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就通过供应关系联系起来,成为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网络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就是把这个供需的网络组织好。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只注重内部联系,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这样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中断了,则整个供应链系统都不能运行。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它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生产、分销、存储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居于同一个供应链系统的厂商之间不再是零和,而是双赢。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它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整合企业的上下游的产业,以中心生产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供应商、产业下游商、物流运输商及服务商、零售商以及往来银行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客户关系管理(CRM),使需求方自动作业来预计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资源在供应链网络上合理流动来缩短交货周期、降低库存,并且通过提供自助交易等自助式服务以降低成本,提高速度和精确性,提高企业竞争力。
3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策略
电子商务要能健康、快速发展,首先是要解决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如何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是当前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物流企业应努力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于我国市场状况的现代物流。(1).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构建核心能力主要应从知识技能的积累,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企业文化的培育,信息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对有条件的企业可进行资产重组,建立区域联盟。实现资产重组可以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区域联盟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同时还能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
(2).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信息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诸如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已在国外大型物流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才能承担起网络经济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3).双方共同努力,降低配送价格。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谈要解决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电子商务公司不能只考虑订单的数量,还应同时考虑配送成本,在消费者下订单时,提示消费者商品的配送范围,使配送范围相对集中。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企业应积极协作,加强管理开源节流,降低物流成本和配送服务的价格。
(4).跟踪市场节奏,建立以配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配送是商品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大批量、少批次的物流配送活动逐步被小批量、多批次所取代,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中心环节。因此,这部分工作需要物流配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明确分工,可更多的依靠物流配送企业。当然,物流配送企业也要改变单一送货的观念,让企业人员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
(5).引进新理念,培养综合型物流人才。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必须加大对仓储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以及集装箱中转站等物流设施的投入,必须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同时,电子商务物流涉及到贸易经济、管理学、运输学、包装学、情报学、社会学、通讯及计算机网络等学科,对物流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理应重视物流科技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6).打破条块分割,使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有机结合。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原物资部、商业部、外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各部(煤炭、林业等)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因此,我国应尽快着手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结论
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性,使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达与满足,产品不断改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资金也得以加快流转。这一过程带给物流产业的正是无数个生意机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社会和经济的热点,特别是BtoC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市场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十分旺盛,物流配送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一形势,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加强物流配送的市场宏观调控,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权威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管理物流配送业和相关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企业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上除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外,根本的是有增值流。各种资源在供应链上流动,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因此供应链的本质是增值链。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价值。供应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的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要增加企业竞争力,就要求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在供应链上每一环节做到价值增值。
以往的ERP、B2C的电子商务都只实现了本企业的供应链上的增值,而B2B的电子商务利用ERP、SCM和CRM等WEB技术,将上下游企业组成整个产业系统的供应链,并且与其他企业、产业的供应链相连接,组成了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真正做到了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整个供应链网络的每一个过程实现最合理的增值,并且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企业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系统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期间需要自身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各部分的有效运行,也需要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与之配套发展运行,而要保证整个企业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系统的稳定、高效、持续运行,是需要对应先进的IT系统的支持和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打造任重而道远。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物流策略供应链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在电子商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日益密切的互动关系。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也促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B2B模式的电子商务面向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并带来了供应链的变革,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从质量、成本、响应速度和服务四方面改进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它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生产、分销、存储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居于同一个供应链系统的厂商之间不再是零和,而是双赢。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它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整合企业的上下游的产业,以中心生产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供应商、产业下游商、物流运输商及服务商、零售商以及往来银行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欣兰.物流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32
[2]赵益华.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中国物流网,2008.1
[3]张存禄,黄培清.供应链管理,清华出版社,2006.88~92
关键词:物流;现状;共同化;配送
“物流”(Logistics)早期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我国80年代才接触“物流”概念,此时的物流不单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生产者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的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管理先于企业内部充分发展,而后随着物流共同化趋势的发展,物流子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专门的物流企业相继涌现,是一个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过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出现于90年代初,与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几乎同步。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内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制度尚未建立,这就注定我国物流企业的建立,不可能基于国内企业对物流的需求,而只能面向一个特定的顾客群——“三资”企业。可喜的是,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科龙、青岛啤酒、长虹、春兰等著名厂商,或为了进军国际市场,或为了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纷纷将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看作加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亦准备将本企业自身的各种物流活动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可以说,经过近1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物流企业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望,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完善周到的服务,一方面将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理念导入国内,使社会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势必对国内物流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有必要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与学习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我国企业物流
1.1特征
企业中,物流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送达顾客全过程的物料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并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厂内物流是社会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资流通的现代化、合理化对生产企业的外委物流、销售物流起着制约的作用。而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社会物资流通的效率。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为前提。
2)经济性完整的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费用。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所肩负的两大使命。
3)配合性企业物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并以之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之中,配合生产管理的统一运作。
4)动态性企业物流随着生产节拍而准时、均衡地从原材料提供者向产成品方向动态的流动,同时,这种均衡性又是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分工方与客户的改变而改变。
5)复杂性产品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方向发展,导致了生产的复杂和多变,要求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率和高柔性的功能。
6)立体性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各类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分区域管理,同时在异地应解决流水线(总装线)上的零部件的准时化需要。
7)系统性物流活动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系列过程称为物流系统化。
8)协调性企业物流与工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以物流系统化为总目标进行物流革新,重新构造微观物流系统。
9)持续性按照生产原理,最佳的生产组合是保证所有资源正常有序的运转。
1.2现状
我国生产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形式,源于前苏联50年代的管理基础,采取自货自运与委托国营专业运输企业代运的模式,至今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几乎沿用这种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模式(如武汉钢铁公司等)。这与发达国家或跨国集团企业、外资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观念和运作手段较落后。加之我国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生产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离现代化物流有较大差距。经过五十年的演变,企业物流从节约资源到提高生产率的两个利润源,已有了较为稳定的框架,使我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计划生产的物流模式,即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反映大多数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和操作素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手段与目前国内平均生产力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的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即将加入WTO,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必将促使我国生产企业物流同步发展。但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沿袭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必出现停滞、低效、高消耗的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与柔性大、成本低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或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滞后,会出现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形式对物流现代化改造的不理解与排斥,从而导致对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难度增大。建议:对企业物流的改造,必须顾及全局,力求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推动全员参与,逐步统一认识,逐渐纳入到能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务必对自身企业物流现状反思,更新物流管理观念,切忌盲目照搬先进国家与企业的先进物流模式,逐步引进和借鉴现代物流模式(如生产物流模式中准时化配送—JIT)并结合我国实情,稳步向现代化物流方向推进,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五年或稍长时间内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的实际差距。
2我国物流企业
2.1物流企业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进行物流合理化活动的领域极其广泛,可以与多个企业合作进行物流共同化,参加有关企业集团的全部物流活动,与营业仓库联合协作,开展搬迁物流业务,寻找新货主,合理组织运输及回程车辆的运输等。这些合理的物流活动,都是企业内部物流部门鞭长莫及的。
2.2现状
我国一些沿海大城市,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些物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知名度尚需提高(他们的客户多为三资企业),再加上我国城市的物流设施“先天不全”,使他们在经营中困难重重。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部门普遍存在自给自足的现象,导致货运市场出现货源封闭,信息不畅状态,必然有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下格局。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多主体,粗放型的单车或几部车经营模式,更不利于货运行业的规模发展与规范管理,对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主体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其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目前,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水平不高,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的多数企业尚处于传统的分散经营与运作管理,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物流服务状态,在一段时期内尚难以达到物流专业化程度。
在公路货运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在众多个体与私营业户的包围下,国营(或大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滑坡。由于转变旧观念所用时间过长,改革旧机制、旧经营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退休经费支出,设备更新,用人与管理机制转变难等),以及经营手段缺少灵活性,自然很难在竞争的市场中找到清晰的市场定位,必然导致竞争力薄弱,缺乏优势,经济效益难以好转,无力在技术装备的改造方面有所投入,不得不仍然使用已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车型车种。面对运价下降,运力大于需求的不利局面,难以调整运输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对优化运力结构和布局,对有形货运市场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之在培养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上可供操作的有关法规和规定还不健全,使运输行业的法制化管理程度未能达到应有高度,造成运输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秩序紊乱,运作效率不高,不利于货运市场的健全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必然推动货运市场向高效率、高灵活、高服务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沟通各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发挥互助补缺优势,避免各运输企业各自为阵,相互之间存有各种利益冲突,阻碍运输市场向综合物流运输系统方向拓展。由于整个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货运市场的主体目前还停留在各自经营、激烈竞争阶段,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此下去,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运输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摆脱目前的困境和不利局面,力争在二~三年内完成向专业物流公司的过渡(可合资、参股、兼并、转制等),积极参与为外资、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努力扩大市场的服务面,在动态运作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自身实力。
物流公司如何开展适合国内企业的物流作业,可借助外资企业这块市场来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外,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肩负起在社会上推广、普及物流的重任,能否持久、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扩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是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
2.3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
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启步阶段的状态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应立足于:灵活、高效、动态、优质服务与管理,并能与国际物流运作惯例接轨的运行机制。
1)以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货主及时提供货物分类、包装、批发、装卸、中转、加工、联运和保障运力服务,并提供物流设计、优化运力、选准路径、沟通信息、代办运输中各种手续(报关、报检、仓储理货等)。在全国相关货物集散中心设立若干受理网站,向货主提供信息源、网络联系、上门服务、实现直接的门对门服务,达到方便、省时、经济的物流全过程。
2)针对能长期服务于大型企业的稳定大宗货源,可与货主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并公证。为消除货主心理上的不放心,可主动预付适量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以获取包贮、包运组织形式的联运业务。对于零担货与散装货,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积极组织仓储,及时组织运力,做到稳妥而安全的货运服务。
3)在动态运作与管理中,不断改善服务内容与质量,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资质标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吸引力,向货主提供全方位的合理运输与仓储方案,提出尽力减少货损货差的措施,提示优惠运费结算方式(如每月结算一次或其它结算形式)等。
4)为三资企业提供符合国际物流运作惯例的优质服务,对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企业则应制订物流服务全程的供应链计划和保障条件,以良好的信誉和灵活、高效、服务到位的手段展示实力和形象,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并争取更多的客户打下雄厚的基础。
5)不断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既保证自身经济利益又考虑货主的切身利益,货运过程做到安全、可靠、到达及时(JIT),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适度保持企业经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物流企业。
2.4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模式
针对上述所作的种种分析,建议物流企业应从培育物流市场做起,量力而行,通过采用灵活的物流策略来弥补现今存在的物流设施的不足。
1)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客户范围。针对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不多,企业内懂物流的人员少特点,物流公司应针对那些有能力开展物流活动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的企业,通过邀请对方来公司参观,为对方免费培训物流人才等方式来推广现代企业物流知识及提高物流公司的知名度,努力培育、挖掘潜在的顾客群。对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为更好服务于生产企业,应将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结算方式转向与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的结算方式,这对于争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很重要的举措。
2)努力参与到企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去,与之建立一种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针对国内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特点,物流企业从帮助对方改进供应与生产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入手与企业开展合作会更容易。因为供应、生产物流是销售物流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家供应、生产存在巨大浪费的企业会有出色的销售物流服务。依据前章对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现状的论述,生产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公司可利用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合作,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在流通领域的优势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配件等,并以企业生产流水线为中心展开分供方到供方的配送。如此,企业减少了库存保管费用,提高了物流意识,物流公司也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介入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销售物流服务中去。
3)以人为本,运用灵活的物流政策开展高水平物流服务。在中国开展物流活动,最忌讳不顾实际情况投入大笔资金购买昂贵的物流设备“赶时髦”。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道路堵车现象较严重,成为发展城市物流业的瓶颈。如果发展货柜车配送,势必事倍功半。针对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沃氏公司采用装配冷藏柜的自行车为其生产的冰淇淋进行配送;可口可乐雇佣了成百上千的“街道委员会”成员用手推车和自行车代替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配送。这些灵活的配送策略都取得了成功。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学物资管理出身的管理人员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缺乏应有的远见卓识。他们自身对物流理论与实践接触不久,甚至有一种将物流神秘化的趋向。其实,在国外,成功的物流专业公司早已将“神秘的物流”送(配送)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十分大众化的事业。物流业的发展需由精通物流管理的人才采取适合我国的物流经营策略,最终将物流业大众化,一般化,转变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可以与院校、研究所中的相关机构合作,通过参与对具体物流课题的研究或派遣人员进修等方式,既可提高自身的物流作业水平,又可以从中培养、造就物流人才。
参考书目
[1]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M].北京:物资出版社.1986
2002年10月,中国物流学会在广东南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去年我在会上就提出,要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开成全国物流理论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今年的论文投稿十分踊跃,水平大有提高,涉及的面极为广泛,涌现了不少新人,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十分可喜。
我想利用这一机会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物流理论研究
在2002年的年会上,我曾提出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重点:
(1)物流定义
(2)物流规划与物流政策
(3)物流成本与物流统计信息体系
(4)传统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
(5)物流市场与需求
(6)供应链理论
(7)物流信息化
(8)物流技术、装备及标准化
(9)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
(10)国外物流发展趋势
一年来,研究的情况如何?从今年征集的200多篇论文来看,基本上都在这10个方面。但有新的扩展,如突发事件中的物流研究、关于物流的数学模型与经济核算方法等。我认为特别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物流基础理论研究
对物流、物流产业、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物流行业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内含与外延的研究;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供应链与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采购与物流相互关系的研究;物流系统论与物流价值论的研究;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研究;物流与大通关的研究等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最多、最广,有一些新的突破,比如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成本研究,运作模式研究,物流外包研究,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工贸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研究,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研究,第四方物流研究,物流过程各方利益冲突的产生与解决方案研究等等。
第三,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
在编辑今年的《中国物流年鉴》时,我感到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的内容比较丰满,说明了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物流的发展,如汽车物流、家电物流、药品物流、烟草物流、连锁物流、食品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港口物流、IT物流、服装物流、航空物流、交通物流以及长三角物流、珠三角物流、环渤海物流、中部物流、西部物流、开发区、保税区物流等等。交通部为此专门拨款1000万元。许多部门的研究开始从宏观层面向中观与微观层面展开。
第四,物流市场研究
物流市场如何形成,物流环境包括哪些要素,物流资源如何进入市场达到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不同行业物流市场的供需分析,物流市场主体、客体、载体与中介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物流外包的研究等等。
第五,供应链管理研究
供应链管理是经济运行中一个新的模式,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被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代替,供应链是什么,供应链管理的要素有哪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相对还比较薄弱,但已经起步,并取得可喜进展。
第六,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研究
信息化与标准化都是中国物流发展中的瓶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如何在物流业发展中充分应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如何使中国物流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我认为,中国物流理论研究起步不晚,但存在的问题是研究不深不广,这几年物流业快速发展,更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走到了理论的前面,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怎么办?作为物流理论工作者,应当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推进物流理论研究,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一个较好的理论指导。这里应该提倡学术评论、批评与争论,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
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是以下十二个方面:
第一,物流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第二,物流经济学及学科建设研究
第三,物流发展的战略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研究
第四,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研究
第五,物流信息化研究
第六,物流标准化研究
第七,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
第八,国际物流研究
第九,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第十,物流市场研究
第十一,物流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第十二,应急物流与军地合作的战略研究
我希望,全国从事物流理论研究的同志们,在物流业发展的实践中,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把中国物流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水平,走向世界,确立自己的地位。
二、关于推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如何推进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经过这几年的积极探索。我们认为,主要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制定中国物流发展大纲。要不要做这件事本身就有争论,但我很赞赏日本政府的做法,制定“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与“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是十分必要与正确的,实践证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国家有一个物流发展大纲十分重要。这个大纲实际上是一个指导性意见,有目标,有措施,有要求,但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划。我们已参与了原国家计委组织的中国物流规划草案的起草。现在国家计委已改成国家发改委,我们强烈呼吁把这一工作继续下去,争取以国务院名义中国物流发展大纲。
第二,出台物流产业政策。原国家经贸委已着手调研物流业发展产业政策,有关部委也在研究行业物流的产业政策,一些省市在制定地区性物流规划时也出台了一些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涉及到市场准入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标准化政策、投资政策、外资合作政策等等。但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有些矛盾已十分突出。2003年全国政协专门组织一个小组调研物流问题,由石万鹏同志牵头,主要调研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物流业的管理体制,二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积极参与了这一工作。但根据历史的经验,国家统一出台一些政策比较难,我们主张先在地方上出台一些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同时在某些领域实现全国性的个别突破。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第三,推进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的物流现代化建设。信息网络化与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两大关键,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生命线,而物流标准化则是促进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桥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每年评选优秀案例来推进物流的信息网络化。对于物流标准化,已经成立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与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分别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两个标委会已共同启动了建立物流标准体系表的课题。我们深信,在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一定能扎扎实实的向前推进,但这要得到有关部门、行业与企业的大力支持。物流的现代化除信息化与标准化以外,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一是个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这两项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第四,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2001年,我们提出了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设想,分三个层次,一是学历教育,二是继续教育,三是岗位培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已开了三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成立了中国物流学会人才培训专业委员会。在教育部支持下,已有47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多层次、多模式、多目标的物流学历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在职教育目前虽然比较混乱,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劳动部指导下,已制定物流师标准,并已。物流师培训明年将在全国规范运作。国外的一些物流师证书教育也在引进,作为一种补充。上岗资格培训目前还未启动,因为涉及的部门、涉及的岗位太多,需要专门研究。
第五,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繁荣物流市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推动,创造一种环境,特别是培育与发展物流市场的环境,使企业真正进入市场,企业在物流市场的运作水平决定一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评选“中国物流示范工程”与“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来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通过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发展来带动行业物流发展,推动区域物流发展,并与国际物流接轨。
第六,建立中国物流统计信息系统。物流统计是政府宏观决策的需要,是国内外物流企业市场预测的需要。一些地方已经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上海已建立了统计体系,北京也进行了物流的调查。200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安排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完成了全国物流信息统计系统研究。我们希望国家统计局把物流统计列入政府统计范围。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在中国建立采购经理指数的可行性,已取得重要进展,另外为了给政府经济部门、给行业、给企业、给教学科研单位提供权威信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编辑出版《中国物流年鉴》与《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第七,抓好物流科技进步。现代物流业既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中必然有科技生产力。在科技部支持下,已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奖与科学发明奖。国家2020年科技中长期规划中,已把物流科技单列为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与团中央合作,在光华科技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宗旨就是推进物流科技的发展,希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第八,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指导实践。中国从1978年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物流理论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但由于客观环境所限,难以深入,影响也不够广泛,在最近几年,物流理论研究才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通过每年一次的“中国物流学术年会”,通过“中国物流专家论坛”,通过专题理论研讨会,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在全国物流理论界的努力下,出现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九,注重物流知识普及与舆论导向。要发展物流首先就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物流,懂得什么是物流才能知道怎么去干,怎样干得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通过编辑出版物流读物,通过新闻单位加强物流知识普及,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仅北京就有40多个新闻媒体参与了这一行列。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有新闻出版部门的汗马功劳。
第十,加强物流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代物流业是全世界的产业,是一个整体,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个国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都成立了物流行业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组织,还是大学,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际物流协会,与国际采购联盟,与各国的物流与采购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并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两岸四地物流界的交流与合作。国内许多机构也在进行这一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三、关于物流专门人才
物流专门人才我认为可以作不同的区分。从学术与理论研究角度,可以有物流学科带头人,也可以有物流理论专家;从物流实践角度,可以有物流企业家,也可以有物流职业经理。总称物流专家。
我在《中国物流》一书中,推荐8位同志为中国第一代物流专家,他们是:李京文、徐寿波、吴润涛、王之泰、吴清一、张文杰、何明珂、王宗喜。我是从学术理论研究范围讲的,他们著书立说,有观点,有创新,对中国物流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与他们同期的还有一批人,如高博、张卓元、张济民、胡俊明、牟惟仲、张声书、钟志奇、周淑俊、秦毅、詹荷生、王嘉霖、虞和谦、张绪昌、李震中、胡怀邦、黄国雄、陈梅君等同志。推动物流理论与实践的著名经济学家有顾卓新、于光远、柳随年、刘国光、童大林等同志。还有一批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他们都是推动中国物流起步的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物流业快速推进,涌现出了物流理论研究的新人,他们年富力强,将逐步成为物流学科带头人,成为物流理论研究的骨干力量。比如王佐、汪鸣、刘秉镰、朱道立、宋远方、徐天亮、黄有方、王耀球、陈文玲、任兴洲、王薇、戴定一、许胜余、田学军、刘志学、范棣、桂寿平、鞠颂东、翟学魂、翁心刚、邬跃、沈绍基、马士华、张锦、索沪生、王国文、龙军生、刘凯、杨东援、杨长春、杨赞、骆温平、崔介何、董千里、缪立新、陆大明等同志。以上只是我接触的部分同志,还有些没有接触到,这里不可能全列出来。
1.物流配送的线路设计不够灵活。卷烟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在实际调查中,溆浦分公司8台卷烟配送车辆,1187个网络客户,在销售旺季800多件/天可以胜任,在销售淡季300多件/天一样需要。这里主要存在着卷烟配送线路的预先设立和固定不变的问题。
2.卷烟零售户布局不合理。在实际的销售网络建设中,会同卷烟营销部,辖人口36.4万,城市网络客户数量人口比例己达0.61%,而农村网络客户数量人口比例己达0.15%,348个农村自然村只有83个自然村有卷烟销售网络客户,严重的布局不合理,严重的农村城市卷烟零售客户的分布不均,严重威胁着现行卷烟物流配送体系平稳运行。
3.缺乏对配送车辆的过程管理。靖州卷烟分库,每天都有25辆配送车辆运行在各种乡村小道和城市马路上,其安全状况、目前的位置、配送的线路等在配送车辆开出配送中心的那一时刻起管理者就无法得知,无从得知。如果配送车辆在偏僻的乡村发生了安全问题,报警也会出现困难。另外,配送车辆假公济私的现象时有发生,擅自偏离送货路线、在某一网络客户处滞留不前等原因导致配送车辆早出晚归,还不能完成配送任务的情况经常发生。
4.不重视商流采集的平台建设。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互动的信息呼入订货平台己成可能。这样即可以降低费用,又可以为客户提供平等、全天候的订单采集服务和业务咨询服务。
二、怀化烟草物流配送优化对策与建议
1.实现卷烟配送中心合理化布局。对怀化市烟草公司物流配送网络的布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第一,要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怀化市地域辽阔。在网络的布局上要考虑到相关地区的经济因素。第二,要同该地区的市场容量相匹配。人口与卷烟消费量具有极大正相关性,吸烟人口比率相对较固定,所以人口是网络合理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充分开发的前提下,人口就是重要的市场资源。第三,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划合理布局。将基层单位改造为营销部,主要进行市场营销、定单收集等工作,然后按较大的区域范围统一进行合理布局,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适当地进行分离,形成规模较大专门配送中心,由合理布局后的配送中心统一负责卷烟配送工作,最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化经营。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实现卷烟配送体系的信息化,将所有的卷烟销售网络客户进行直观展示,并将各销售网点的各种基本资料、配送车辆的基本资料和路线与电子地图进行关联,达到“以图管点”,直观、准确、方便、灵活的目标;同时做到同步维护,真正实现对销售网络客户的动态管理和配送车辆的全程监控,全面提高卷烟销售网络客户的管理水平,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标。
3.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建立双向的订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更快捷完成各种定货周期的客户的订单分类,均衡分配电话定货员的订单采集,使客户利用语音、短信和互联网通过企业门户网站都可以进行定货。系统利用双向互动的订单采集平台和接口软件,能够将呼入形成的订单按照其规定的访销周期进入订单生成流程,然后传输到卷烟销售物流信息系统,以便第二天的卷烟配送工作的顺利进行,节约卷烟物流配送体系成本,可以减少定货电话和其他相关设备的成本。
摘要:随着怀化烟草公司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怀化烟草正从传统百货店和个体零售的模式向以连锁经营为主业的多样化的模式转变,对分销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则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缩短流通时间、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简要阐述物流配送对公司的重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怀化烟草;物流配送;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