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熊分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AF系统对18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患者进行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结果 手术前后X线片相比,大部分病例椎体高度恢复,脱位矫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F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好的方法,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
【关键词】 脊柱骨折;截瘫;内固定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ith paraplegia by AF system.Methods AF internal fixator system was used to treat 182 cases of thoracolumbal fracture with paraplegia,meanwhile aminectomy was done,spinal canal decompressed.Results Compared the X-ray photographs before operation,the height of most vertebral body was restored and the array of vertebrate was good.The neural functions were recovered in various degrees.Conclusion AF system is safe and simple with perfect fixation.It’s a better therapy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
【Key words】 spinal fractures;paraplegia;internal fixators
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截瘫是严重的脊柱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腰椎的正常序列和椎管的容积,并将受伤节段的脊椎做坚强的固定,为受压脊髓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并截瘫18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2例,男163例,女1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车祸者52例,坠落伤者63例,塌方砸伤者57例,其他10例。损伤节段:T11节段20例,T12节段76例,L1节段78例,L2节段17例,合并上1个椎体向前脱位32例,相邻2个椎体同时骨折9例,损伤均为三柱骨折,合并其他损伤62例。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评定法,A级63例,B级42例,C级51例,D级26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悬空腹部,以伤椎为中心取背部正中切口,显露棘突、椎板和小关节突,仔细阅读患者的脊柱X线片和CT片,在伤椎上下椎体两侧,以上关节突根部骨嵴外缘凹陷处作为进针点,注意进针方向和深度。每个进针点插入克氏针并探测钉道四周均为骨性组织,摄片或用C型臂监视,提示克氏针位置满意。根据需要选用合适角度的AF椎弓根钉拧入椎弓根,行椎板切除,固定连接棒,摄片或在C型监视下将伤椎椎体撑开于接近正常的角度,再置入横向连接杆。相邻2个椎体同时骨折者采用跨越2个椎体的AF系统。手术时间:伤后2h~7天,平均14.3h。
1.3 结果 本组182例,178例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8年2个月。手术前后X线片对比,163例椎体高度恢复,21例脱位矫正。A级56例无恢复,其余神经功能均有1~3个等级的恢复。
2 讨论
Denis将胸腰椎脊柱分为前、中、后柱,并且由椎弓根将此三柱连接贯通,形成立体三维空间。经过椎弓根植入AF椎弓根钉到前方椎体,贯穿了整个三柱,具有三维内固定的特征,有坚强、稳定脊柱的作用。另外调节纵向轴上的正反力矩,产生撑开力和加压力,使前、后纵韧带等骨的连接装置在原有的解剖形态上充分伸展,牵动创伤后位移的骨折块复位[1],直到理想的椎管减压,恢复脊柱正常解剖结构,从而恢复椎管有效容积,为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AF系统治疗与其他内固定相比较,AF系统纵向撑开力能使椎体连接装置充分伸展,牵动伤后移位的骨折块复位,有效地恢复椎管容积;且AF系统的椎体节段限制到伤椎上下各1节脊柱,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功能,利于患者早期活动。此外,Steffce虽然能使伤椎椎体前方高度获得较好的恢复,并维持纵向撑开位置,但椎管内骨折几乎不能复位。Dick虽有撑开或压缩功能,但不易操作,固定欠稳定,且断钉发生率较高。Luque与Harrington钢丝均进入椎管,易损伤脊髓,不安全;暴露节段长,创伤大,且固定不稳定[2]。
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准确掌握进针点、进针方向和深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切勿过度牵开,否则易发生断钉现象,可造成脊髓牵拉损伤,且椎间隙增宽,脊柱不稳定。因此,术前要认真阅读分析脊柱X线片和CT片,了解伤椎的损伤情况以及相邻椎体的椎弓根情况;术中撑开AF系统时应在C形臂监测下进行,避免过度牵开。另外,患者的年龄、身高和体重等,也对椎弓根钉道参数有直接影响[3],应引起同仁的足够重视。
总之,AF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好的方法,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邹德威.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解剖复位的机理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91,29(8):479.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同侧胸锁关节脱位 治疗方法
病例:男,40岁,高处坠落伤及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入院。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左锁骨远端较对侧明显上凸约2.0cm,软组织肿块、压痛,左锁骨近端胸锁关节处亦较对侧前凸约1.5cm,局部压痛明显,左锁骨呈“漂浮”状态,左胸骨柄及锁骨未见骨折迹象,左肩部活动明显受限,X线及CT提示左侧肩锁关节脱位,左胸骨关节前脱位,入院后行相关术前检查,2天后行手术治疗,12天后好转出院。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大家在临床经常可以遇到,其发病率约占肩部损伤的12%左右。当肩峰外侧受到直接冲撞时,往往可能导致肩锁关节脱位。而胸锁关节是连接上肢带骨和躯干的唯一滑膜关节,像一个球窝关节,虽然它非常小且不对称,在人们的想象中应该是人体最容易脱位的关节,然而事实上强大的韧带结构使其成为人体最不容易脱位的关节。必须有强大的直接或间接等力作用于肩部才可能发生胸锁关节脱位。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占肩部损伤的3%左右。然而如上例中既有肩锁关节脱位又合并同侧胸锁关节脱位的情况在临床中就非常少见了。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川穹嗪注射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O2、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川芎嗪;坎地沙坦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多由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进程缓慢,以心、肺疾病引发多脏器受损为特征,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1]。急性发作期常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预后差,临床上对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止咳、祛痰、抗感染、平喘等。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川芎嗪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重症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修订诊断标准》,并排除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或出血倾向患者,无妊娠或哺乳妇女、精神病患者。均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4.2±4.5岁,病程0.5~14年。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者34例,肺结核者2例,支气管哮喘者2例。临床表现:体检示:桶状胸、肋间隙增宽,明显肺气肿表现,发作时以咳嗽、咳痰、气喘、心悸、尿少、全身乏力、不能平卧、动则喘重,听诊呼吸音底,有干性湿罗音,颈静脉怒张。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36例,Ⅲ~Ⅳ级15例,将该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1.2 治疗方法
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均采用氧疗,强心利尿、氨苄青霉素6.0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抗感染、解痉平喘、沐舒坦化痰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川穹嗪注射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川穹嗪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2次/d。坎地沙坦酯(悉君宁,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8mg/次,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用药前后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临床症状和体征,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尿常规,心脏B超及X片及动态心电图等。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其中疗效判断标准[2]为⑴显效:紫绀和浮肿消失,胸闷、气喘、下肢水肿明显好转或消失。罗音消失,肝脏缩小2 cm以上,颈静脉怒张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⑵有效:患者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紫绀、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达到显效标准,肺部有散在罗音,肝脏缩小1cm左右,颈静脉怒张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⑶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甚至病情恶化。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包软件,计量资料采用结果以(x±s)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5.2%(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40),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
两组患者治疗前PaCO2、Pa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比较
注:治疗前后相比,P
关键词:肺心病;川芎嗪注射液;临床疗效肺心病即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的致病机制由呼吸道感染引起,致使加重肺功能障碍,进一步诱发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导致肺动脉压急剧上升,患者易于发生肺心病,严重时患者出现右心衰,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临床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依据上述事实,本文将我院一年来收治的8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找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最佳的治疗方案,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心病心衰患者共80例,同时每位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肺心病心衰。80例患者中,男性占有44例,平均年龄(54.5±7.4)岁,女性有36例,平均年龄(50.3±8.7)岁。将这些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均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观察。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人员后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具体的治疗内容包括抗感染、氧气吸入、低盐饮食、利尿剂、卧床休息、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等。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法上,1次/d给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将120mg的川芎嗪注射液加入5%的葡萄糖液250ml内,滴速不宜超出60/min滴。以7d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7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分析,重点观测心功能、咳痰咳嗽、血气动力学、气喘、肺部音等情况。当患者治疗7d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部音减少或消失,心功能改善达二级以上即为显效;当患者治疗7d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等有所缓解,肺部音减少,心功能改善为一级即为有效;当患者治疗7d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呈加重趋势发展,即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肺心病心衰患者共80例,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57.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如表1所示。
3结论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呼吸道感染引起,诱发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红细胞数量上升,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致使血液粘稠,始终保持为高凝状态,持续加重会改变肺血管组织[2],导致肺动脉压急剧上升,右心室负荷增大,患者出现右心衰、全心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以血液黏稠度、肺动脉高压的降低为主。经药理研究证实,川芎嗪具有降低血液粘度与肺动脉压、提升红细胞与血小板负荷、改善血流动力、扩张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等效用,减少右心室负荷,从而改善低氧血症、右心衰竭。
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时,首要改善患者肺通气,纠正低氧血症,采用抗感染治疗,辅以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积极缓解临床症状,使其动脉血氧分压得到提高。肺心病多见于慢支并发慢阻肺,此种病症可达85%,而引起肺心病急性加重最主要的原因是肺部、上呼吸道感染,肺心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不足,T细胞功能分裂原反应性、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血清过敏毒素、血内中分子物质持续增高。在慢性肺心病原有损伤的基础上,例如肺气肿、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当肺毛细支气管受到一定损伤时,小气道压力增加,致使粘液腺分泌增多,粘膜纤维毛细胞脱落、SIGA分泌减少,免疫功能随之下降,易于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致使肺心病发展为急性加重期[3]。感染病菌为G-杆菌,当G-杆菌在肺内释放大量的内毒素,对器官、组织功能造成一定损伤,阻碍血液循环,器官灌流量降低,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均下降。
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形成微血栓,当慢性肺心病损害肺功能的过程中,机体处于低氧血症,免疫物质附着,严重期诱发红细胞数量增多,分裂原反应性下降,红细胞处于长时间缺氧状态,肺小血管收缩,内皮组织受损,肺血管弹性下降,增大肺动脉阻力,形成肺动脉高压,心功能降低,最终患者发生右心衰或全心衰[4]。在一般的治疗上应辅以改善心功能、血液高凝的药物,中医学中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痰等效用,属于一种血中气药,川芎嗪注射液主要组成为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可起到扩张支气管、抑制炎性细胞与氧自由基、保护细胞、降低肺损伤的效用。川芎嗪可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状态,加大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肺动脉压,扩张肺血管,还可抑制肺小动脉微血栓形成、抑制G-杆菌等,对于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心功能状态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5]。本次8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观察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57.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东放,范慧,葛久欣.川芎嗪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6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133.
[2]郝瑞峰.川芎嗪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4):35.
[3]梁小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1(14):2172-2173.
今天我去探访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佐野洋子。她这次来京,要求再住住四合院,重新体验童年时代居家的感觉。我走进她下塌的四合院式的宾馆,又看见了院里的树木、花草,还有鱼缸。佐野洋子坐在廊下,在焚香的缭绕中,享受着宁静和安适。我和她谈了读她的《活了100万次的猫》的体会,她说创作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的理性思考,就是根据她对生活的体验写出了这个故事。是的,读者对一部好作品,常常生发出许多自己的诠释。
最近又读了她的《熊爸爸》,这是一本通过天伦之乐的描绘,生动有趣地阐释了成长的含义。故事的发端极富生活情趣,小熊和妈妈一起吃早点,他要求吃“六块热饼”、“三勺蜂蜜”。妈妈没有满足小熊的要求。为什么呢?故事按下不表,而是跳跃到熊爸爸的归来。随后父与子便成了故事的中心人物。小熊要求熊爸爸领他去“外面玩玩儿”,小熊要求爸爸“拉着小熊的手”,朝森林深处走去。小熊又要求骑到“熊爸爸的脖子上”,熊爸爸答应了,小熊笑得可开心了。在河里,小熊要求“爸爸,你背着我游泳好吗?”熊爸爸也答应了。熊爸爸的“有求必应”,在小熊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满足感。而后,当小熊看到“桥被大水冲走了”,“熊爸爸咔嚓一声,撅断了一棵大树,架在桥上”。小熊由衷地对爸爸说:“爸爸真伟大!”“爸爸,我为你自豪”。小熊对爸爸表达的是敬佩之情。从“满足”到“敬佩”,这是小熊成长的一个标志。因此,当故事又回到吃早点的早晨,这一次,小熊自动地要求“我吃三块热饼”,“我舀两勺蜂蜜”,小熊的表现让妈妈一次次“吃惊”。小熊说:“以后我当了爸爸,才吃六块热饼呢。”紧接着,小熊又要求“可现在得给我抹好多好多的黄油,我吃了要长成一只大狗熊。”小熊前后要求的对比,浅白的童言却有了更多的意蕴。
故事就是这么安安静静地叙述下来,让我们读着,感动着,也思考着。父母的快乐固然是施爱于子女,但仅此是不够的。熊爸爸的一言一行,表现了他的体贴、勇敢、智慧、谦虚,这造就了小熊的聪明懂事。小熊得到的是心灵的滋养,这是心灵的成长。
作者所展示的画面繁简得当,如熊爸爸和小熊形象的刻画,可谓笔墨酣畅,点染淋漓。有的画面十分简约,如熊爸爸的归来,只表现了亲人团聚的亲密,其余则以“留白”来表现。我特别注意到,有些画面所呈现的内容与文字的叙述并不是同步图解式的,而是借一种暗示来启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如故事的开头,文字的叙述是“森林里的小熊,清早起来洗脸。熊妈妈正在烤热饼”,但画面只表现了树木、小屋、小路,却不见人的出现而“那天晚上,小熊躺在爸爸和妈妈的中间,睡得可香呢”,画面呈现的却是一弯新月、满眼花木,这需要启发孩子用想象去补充,看到画面没有呈现的形象。还有全书的结尾,只画了一轮太阳,这可以启发孩子发挥想象力,让孩子读出大于作者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