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学研合作论文

产学研合作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学研合作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学研合作论文

产学研合作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特”、“甘糖酯”两项海洋药物新品种,近四年来创产值2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

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建议

推动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推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职责是为这种体系的建立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政策条件。

1.政府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调节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回暖产学研合作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再次,推动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并规范其运作,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同时可将政府机构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转向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产学研合作论文范文第2篇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对产学研问题研究综述

早在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研究。至今己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连燕华(1994, 1996)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赵克、朱新轩(1996)认为技术创新的基础由技术能力决定,学校和科研机构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李志强2005)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得出企业应该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关于合作模式:赵香兰(1995)认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是形成良好合作的基础.李廉水(1998)将产学研合作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共建实体四种形式黄胜杰、张毅(2002)提出三种模式:集成模式、联合模式、共建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网络特性。关于利益分配问题:李廉水(1997)认为通常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式有三种:即一次性支付、提成支付和按股份分利张伟(200动阐述了产学研各方在合作中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并对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搞好产学研结合利益分配的保障措施。杨得前(2007)基于演化博弈论建立了一个产学研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合作取得的效益越大,收益分配越公平,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越牢固。

关于产学研合作中的突出问题、障碍的研究,胡恩华(2001)指出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出现的5个方而问题:技术供给、技术需求、利益分配、风险投资、外部环境。王笑君(2001)指出风险分担不合理是目前限制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李文芳(1987)也指出了产学合作的阻碍:降低学术界的自主性、公共与私人资金划分不清、成果的所属问题、利益的冲突等等。

(2)国外对产学研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对产学研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产学研合作对大学、企业与地区经济的影响和影响产学研发展的其他因素,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评价产学研联盟绩效的具体评价体系及方案。

Gregory Mike (2005)指出在竞争加剧的全球化今天,企业对高等院校的研究理念日益关注。 to +Motohashi Kazuyuki (2005)深入研究技术型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运作情况,指出近五年产学研作在非大型企业中扩展延伸,认为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更好mJian Cheng Guan, Yam Richard C. M.,Chiu Kam Mok(2005)助对九百五十家企业进行评价,取得产业创新程度和产学研合作程度成正比的结果。而用经济指标测评产学研合作绩效,产学研合作对其基本没有影响作用。AllenKathleen, Taylor Cyrus (2005)通过对阻碍大学新技术商业化的研究,提出立合作网络环境来化解此问题的方案。认dam D (2001)指出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要给与全方位的配合,企业的自保思想经常会给合作带来阻碍。提议大学要保持自主性,发挥自身优势,并且应间接代收政府或其它企业的应得利益。Richard B. Dashe (2003)产学研合作要发挥各方优势,增强应变能力,对各种情况及时做出改变。并表示二十一世纪,大学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目标在于提高创新系统的效率,而不是使高校与企业的地位发生变化。

2.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创新

(1)重点内容:

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海尔产学研联盟的必要性,对国内外产学研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等基本问题。

对论文研究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论述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概念;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模式及选择;运行机制分类等,为本文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分析海尔集团产学研合作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构建海尔集团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发展模式及与之对应的运行机制及发展策略。

对全文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展望海尔集团白色家电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创意或创新:

之前对于产学研的研究从是宏观或中观层而且多集中于理论研究。本文致力于微观视角,构建海尔集团产学研战略联盟。所构建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具体实践和实际运行中,除了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联盟的参与主体之外,还包括了政府、中介机构等在内的具体单位参与,实际是产学研联盟被简化记为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几个组成部分。可以说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涉及多个部门、多种因素的复杂战略系统

3.本文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也是本次应用研究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即是通过对产学研战略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尤其是在对产学研实务操作领域研究,对多个或单个典型企业的产学研战略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从而得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例如作者在对战术层次的产学研战略的总结,主要是通过多年累积的竞争策略,以及通过对各种信息的了解、吸收而成。

案例研究法是另一个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发展情况。产学研战略是企业在现在经济发展中企业竞争的重要战略,在中外组织的发展史上有诸多典型、可借鉴的案例。借用这些实际案例,更能深刻、形象的说明产学研实施过程中要点和策略。作者在产学研战略的实施过程研究中,广泛运用这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本文撰写过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查阅企业战略领域的文献,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分析研究的问题。包括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专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得到现实资料,了解事物的全貌。另外,还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4.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某类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办法

工作条件:

(1)利用网络,寻找搜集网络营销相关资料和与题目相关的研究论文;

(2)利用学校图书馆,查询摘录与论文所研究内容有关的书籍和期刊文献资料;

(3)去一些中小企业实地搜集网络营销方面的相关资料信息。

解决办法:

根据指导老师的推荐和要求,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的资料,并在图书馆查找相关的工具书进行参考阅读和摘录,进入学院网上图书馆查阅学院提供的期刊杂志上关于网络营销的文献资料,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实地了解其网络营销的相关信息;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做好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俊.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趋势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06, (02) .

[2] 顾伟忠,刘兰. 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6, (01) .

[3] 刘力.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07) .

[4] 谢科范. 我国产学研结合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J]. 科学管理研究, 2008, (01) .

[5] 张俊,李忠云. 产学研结合国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6] 刘晓钢. 产学研结合道路上的新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0)

[7] 刁丽琳. 国外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02) .

[8] 田华杰,孙静,王换娥.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果与问题思考[J]. 生产力研究, 2011, (01) .

[9] 韩玉灵, 黄绍梅, 杨育敏. 我国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现状及障碍分析[J]. 现代商业 , 2011,(17) :282,281

[10] 柴建利. 河北省高校RD资源现状及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建议[J]. 企业导报 , 2011,(11) :199

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1)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已有的知识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和方向。

(2)通过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该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何方面去对课题进行研究。

(3)做好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大量收集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资料。

(4)自接到任务书起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5)完成开题报告后开始写毕业论文初稿。

(6)针对初稿的不足开始写二稿,保留初稿的优处,完善劣处。

(7)提交毕业论文三稿,对二稿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交于指导老师审定。

(8)确定定稿。按照格式要求打印出毕业论文。

(9)准备论文答辩。

产学研合作论文范文第3篇

Lu Hui; Cai Yi

(湖南工程学院,湘潭 411101)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1,China)

摘要: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尽管成效显著,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Abstract: Though significant effec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ndustry-academia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om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still exi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高校 产学研合作 问题 对策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dustry-academia cooper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22-02

0引言

这些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高校与企业都对开展产学研合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很多高校出台政策与措施,鼓励下属单位、个人与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有的还将产学研合作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

一段时间合作后,高校热情似仍高涨,企业的态度则转为谨慎与挑剔:高校里做横向项目的人员普遍感觉近两年要从企业拿到项目比以前困难很多;不同的高校之间更有差别,来自企业的年度到账经费有的动辄以亿为单位,有的只有区区百万。另外,据知情者私下透露:高校填报的产学研合作数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水份”,有些与企业的合作已经“异化”成从政府那里“哄钱”来花的工具;在某些地方,企业见到高校前来谈合作犹如遭瘟般避之不及…种种情况表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尽管成效显著,存在的问题却也不少。

1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对产学研合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1.1.1 产学研合作就是到企业去“找钱”这种观点在高校很有代表性,是一种认识上的“工具论”或“实用论”的观点,把产学研合作视为到企业去挣钱的途径和手段。有钱就干,没钱或觉得不划算就支吾托辞,务虚不做实,美其名曰“虚实结合”,立论支撑是市场化原则,评判标准是进帐经费。这是一种功利化的、短视的近期行为,过度则容易导致“异化”。

1.1.2 产学研合作就是转化科技成果或者建立实习基地这种观点在高校也很流行,或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为科技成果寻求转化渠道获取经费来源,或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为学生寻找实习实训的场所。这是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理解,不利于与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

1.1.3 怀疑或轻视产学研合作,认为与大学的核心理念相违背

这种观点在高校中有部分认同,认为高校是研究单纯学问的场所,产学研合作违背了“学术自由,学术本位”的核心理念。具体的表现是重学术研究,轻转化应用,做纵向项目的看不起做横向项目的。这同样是一种片面认识,对现代高校的三大基本理念进行“”。

1.2 高校自身综合实力差异直接制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越来越多高校参与的“圈地”竞争中,“马太效应”和“社会丛林法则”显现着作用:谁的综合实力强、启动的早、迈的步子大,站的层次高,获得的“收益”就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选择产学研合作伙伴时往往也倾向与强者携手。

表面上看,高校综合实力差异似乎是各类资源要素占有在“量”与“质”上的差别,实质上分析则是对它们进行系统整合从而不断创造出新资源的能力。在这一方面,一般普通高校与综合性、重点高校存在着明显差异,一旦同场遭遇角力,结果多半是直接“出局”,或是胜出者大碗吃肉喝汤,落选者只能拣点骨头啃。

笔者据所在高校产学研合作情况,在高校综合实力体系中剔出一些对产学研合作有制约作用的要素:①学校品牌“含金量”:类型、历史渊源、现时影响力、社会声誉、行业背景。②学校的环境:区位环境、产业与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内部外部的政策与措施、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等。③人才实力:结构、数量、团队、创新能力等。④科技实力:学科(专业)特点、原创性科技成果(技术、专利)。⑤基础条件:设备设施、合作平台、其他资源。

1.3 高校与企业、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因着产学研合作的缘故,现在高校与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比以前有增加,仍未做到深度默契的程度。交流渠道有限、联系不够紧密致使信息不畅、彼此之间缺乏足够了解与沟通,无法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①高校人员不熟悉企业的环境,不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闷头研究搞出来的科研成果不符合企业的需要,因而不被企业所认可。②高校不熟悉地方的环境,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划与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缺乏了解,在学科布局与科研方向上与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同和全力支持。

1.4 产学研合作层次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从整体看,目前高校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多停留在科技项目合作(委托或合作开发、成果转让、培训与咨询服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研究中心(所、室)、推动企业设立奖学金、联合申报项目等方面,合作形式以点对点、点对面为主,层次比较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只有个别高校在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技术研发人才。

近几年,以面对面形式吸纳高校参与的区域性联盟合作(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在逐步推进,但多是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在“回归工程教育”的理性呼唤下,2009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期望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推动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2010年遴选出第一批61所高校并着手制定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正在探索中,高校与企业能否进行密切的合作,实际的效果如何等,现在还很难说。

产学研合作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 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

一、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来临,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模式,符合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它对我国人才培养所做的贡献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2]。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不仅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链条中,校企合作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都是关键环节。如何在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达到高起点、高质量、高创新实践能力要求,使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当前相关培养院校亟需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状况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改革[3-4]。虽然改革的目的多种多样,但其核心之一就是要探索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使其培养的人才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工作岗位要求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由于能够在两种教育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协调培养,因此世界各国要求改变单纯培养理论学术人才办学模式,特别是要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呼声不断高涨。由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所取得的巨大作用,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它的理论研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史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里,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在面上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效果也很明显。特别是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以来,各种教育问题特别是就业问题凸显,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学研合作教育,许多专家和学者也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各个角度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丰富。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多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2)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史考察;(3)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问题、障碍以及对策研究;(4)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模式。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从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来看,创新是其不断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为此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围绕“产学研结合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个主题,从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力这个关键问题出发,主要研究专业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校企合作导师队伍建设、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切入点、提升专业研究生创新和效果评价等内容。

(1)符合校方和企业制度的专业研究生联合管理问题

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烟台大学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烟台持久钟表集团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文档、规定等资料进行搜集和查阅,探求其合作过程中的专业研究生管理问题。

(2)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论文的选题和切入点问题

采用个案研究法,运用项目驱动有关理论,从企业的需求出发,着眼于研究方向和选题环节,研究校企合作中专业研究生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切入点问题。

(3)专业研究生知识理论与科研实践有效结合的问题

采用关键因素方法和相关理论,从专业研究生科研论文的数量、质量、创新性以及学位论文等方面,对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手段进行研究。

四、总结

课题依托烟台大学持久钟表集团有限公司产学研基地,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五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思考校企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并进行具体实践研究。项目紧密依托本地具体企业开展研究,直接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研究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并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专业研究生合作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赞礼; 林建成.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0(11).

[2]刘洋; 毕留举; 王威.校企共建实践平台的管理与运行体系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4).

产学研合作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35-02

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企业、科研单位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各种创新要素优化组合,以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近30多年的发展中,他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各高等院校最基本、最有效、最重要的现代教育模式之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理念和目标。产学研合作办学形式虽然经历了发展、探索、改革阶段,然而,当前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利益分配不均、企业积极性不足、运行机制不健全、学校与企业间技术供给予需求存在脱节等问题。为此,对产学研合作办学新途径有必要进行探索研究。

一、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美国是产学研合作思想的发源地,它的“企业孵化器”模式,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技术转让和专利认可”模式,以促进知识的流动;“科技工业园”模式,如硅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此外还有“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等等。日本的“共同研究”模式,即大学与企业对双方感兴趣的课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员制度研究”模式,即企业技术研究人员到大学里进行学习,并在大学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理论知识与企业技能培训始终相辅相成。国内目前大多采用“基地中心”模式,即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或一些中试基地,这是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课题项目”模式也是目前国内经常采用的合作方法,即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以某一科研项目为纽带,建立短期合作关系,该模式的特点是参与人少、合作层次相对较低,合作关系不长久;国内目前也有“校办产业”模式,“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等,但规模都相对较小。我国当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问题是政府地位没有显示出来、政策法规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合作模式,根据我国高校、企业特点,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如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二、扩大合作范围、扩展合作教育形式、扩宽合作教育内容

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等均可以成为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合作伙伴,要针对专业特点,扩大合作范围,让学生更广泛地涉猎实践知识,同时也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合作办学、参与人才培养,并通过合作办学模式为企业带来效益(如为企业提供应用型人才,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等等。

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相对简单,主要就是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形式上还可增加学校与合作单位之间开展论坛和研讨会等,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走入高校充当教师角色,可以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交给企业负责,等等。如不定期的与企业之间举行研讨会或论坛,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利于更好的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其中选择所需学生进行优先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内容较单一,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合作教育内容主要是学生大三和大四阶段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为期4周左右,除此之外学生几乎再没有与企业交流的机会。而这种生产实习和毕业实多走马观花,学生学到的知识少,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益处,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会使企业丧失兴趣。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教育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该模式主要指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即在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既能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在企业中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是一种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以此为借鉴,在教学课程设置中要丰富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统一,专业课的授课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尤其是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要有所增加,可以是到企业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聘请企业单位相关人员授课,并且企业人员参与学生成绩考核。英国的“薄三明治”模式也类似于“双元制”模式,即将企业教育的课程穿插在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以丰富校企合作内容,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

三、完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

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校和企业间重视程度明显不同,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力求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而企业、研究所通常处于被动地位,仅仅是完成合作培养的任务,缺乏合作教育积极性,究其主要原因是这种合作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促使产学研有效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没有真正为企业带来利益,导致企业动力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真正意义。建立健全使企业、科研院所能主动承担人才培养责任,形成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互惠互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对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健康运行及提高产学研合作效能有决定性作用。

在产学研合作中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以及扶持政策,要有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如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知识转让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机制、协同机制、学习机制、协议机制,等等。

如建立一套学校按企业需求和学生将来就业意向而与企业之间制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在大学四年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毕业后可优先到企业参加工作;再如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建立一套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企业为培养学生单独制定一套学习制度、规则和方式,有一套完整的相对学生设置的学习场所和技术人员;建立一套双方互惠互赢的利益分配机制,这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是最重要的运行机制之一,是指学校、企业之间根据各自贡献大小对所形成的利益(包括文章发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重要的是让企业与高校都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收益;建立一套具有合作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学校与企业或科研院所之间围绕共性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资源通过合作与分工,实现“1+1>2的有效组合”,协同能力越强,合作效益越大,为此合作双方要通过沟通,交流建立共同追求的目标,双方并在整个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己知彼,对各自优势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并充分利用,以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此外,双方在政策、技术、制度以及风险等方面都要达成协同机制。

总之,要权重和平衡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各种利益,完善和制定合理的运行机制。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促进产学研合作良好运营和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四、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

外部环境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政府的参与会给产学研合作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政府对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调控力度,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影响产学研动力机制的主要因素,当前的合作机制仅限于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资金保障不够或积极性不足等缺点。政府充当服务者的角色,可以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通过经济法律或政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比如利用财政手段资助高校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研究室、校企合作培训基地等,以解决财政问题;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产学研合作,以解除学校、企业之间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顾虑(如担心学生实习中的意外伤害等);或是从政策机制上对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起到约束作用,即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实训或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是社会的义务和职责,这就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因企业和高校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问题。

五、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引进国外先进的合作办学模式和理念是创新产学研合作办学新途径的有效方法。此外要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是我们目前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政府的介入会给产学研合作办学带来新的活力,这值得各部门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付俊超.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吴岩.中国产学研合作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J].北京教育.2010,(1):5-9.

[3]李丹.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