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外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经外科范文第1篇

临床研究

传统的外科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微侵袭概念已经深入到外科学诊断与治疗的各个领域CT和MRI的应用,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发展的里程碑,随着新一代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应用,对颅内病变,特别是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更加快速和准确;将解剖形态和功能代谢有机结合而开发的核磁共振频谱分析(MRS)和功能核磁共振影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脑磁图(MEG)等,可反映病变组织结构的变化,更进一步检测功能代谢方面的细微变化,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新的手段。

影像学、放射外科学和立体定向技术的有机结合,衍生出多种新型治疗手段如脑血管造影定向术、磁共振立体定向术、多普勒辅助立体定向术、内窥镜立体定向术、PET辅助脑立体定向术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的引入,r-刀、X-刀及质子束放射系统的应用,使微创或无创的概念得到更进一步深化。通过无框架式立体定向系统引导外科手术在三维空间定位、精确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最安全的手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surgescope)作为高科技的结晶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显微外科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神经外科的常规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结合丰富的显微解剖知识,使以往被视为手术的脑干病变切除成为可能。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已完成脑干肿瘤460余例,死亡率仅为1%。颅底外科得益于显微手术的进展,使解剖复杂、位置深在、并有重要血管神经穿行的中颅窝及斜坡肿瘤手术达到全切除;新型专业内窥镜、接触性激光、电磁刀等新技术的引入,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日臻完善。

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介入神经放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对于难以手术夹闭及切除的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有肯定的疗效或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近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技术发展很快,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逐渐形成一支专门从事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队伍。

胶质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医师长期探索的课题之一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根治方法。对于胶质瘤的治疗采用包括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以及微波等综合治疗的方法。在提高胶质瘤外科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应用硼中子捕获、r-刀等放疗手段或新型抗肿瘤药物和控释化疗手段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免疫治疗与基因诊断及治疗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基础研究

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近年来较突出的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是神经科学家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多为神经科学前沿。许多研究已证实,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不仅表现为对外界各种刺激有强烈的代偿与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损伤后修复或重建的能力。这个过程的实现既需要神经元自身发育适宜的基因调控程序,又需要相当复杂的局部环境与条件。

生长因子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育成熟中起关键作用,并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转移NGF、NT基因是当前人们较关注的热点,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把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株,然后移植到脑内,或用逆转录病毒基因载体直接感染脑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使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细胞在局部表达相关蛋白,从而达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目的。

神经多潜能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成功,为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结构重建提供了可能性,移植的干细胞可在宿主体内分化成为相应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以实现损伤修复,另外还有望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持续表达某些神经递质,达到治疗目的。

神经外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针刺疗法;偏瘫;手术后

偏瘫是额、顶、颞部脑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观察针刺在瘫肢恢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2007年10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疗法对25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选择在我院脑外科术后24h内即出现单侧上下肢肌力均下降者(按照0~5级分类法记录术后肌力),除外术前已有肌力下降或术后有意识障碍者。

1.2一般资料50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7~76岁,平均56.0±15.6岁;原发病:脑瘤12例,脑出血13例;肌力:上肢0级9例,1级5例,2级4例,3级4例,4级3例;下肢0级7例,1级5例,2级7例,3级3例,4级3例;左侧16例,右侧9例。对照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19~73岁,平均52.3±14.0岁;原发病:脑瘤13例,脑出血12例;肌力:上肢0级9例,1级4例,2级5例,3级4例,4级3例;下肢0级6例,1级5例,2级5例,3级5例,4级4例;左侧12例,右侧13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抗炎、降颅压、营养等治疗。针刺组除常规西医治疗外术后3天加用针刺治疗,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治疗30天(每天1次),对照组只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0天肌力,计算肌力提高幅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专业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1]。有效:瘫肢肌力提高幅度≥1级;无效:瘫肢肌力提高幅度<1级。

2.2两组疗效针刺组25例,上肢有效20例(80%),无效5例;下肢有效18例(72%),无效7例。对照组25例,上肢有效8例(28.8%),无效17例;下肢有效14例(56%),无效11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上肢χ2=8.78,P<0.01;下肢χ2=6.72,P<0.05),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讨论

脑外科术后偏瘫是由于术后水肿压迫皮质运动区以及皮质血运破坏所造成的中枢性肢体功能障碍,其恢复以皮质血运的改善为前提,自然过程通常在发病后3周建立起侧支循环,继而肢体功能开始恢复,因此偏瘫后第1个月的肢体恢复情况可大致反映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2]。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术后30天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可促进皮质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水肿的吸收,加速运动区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偏瘫肢体肌力。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能促进血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合成,提高NO含量,改善微血管自律运动,改善循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从而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减少钙离子细胞内流,改善脑组织钙离子的超负荷,良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异常代谢,减轻脑细胞的坏死和凋亡[3]。也可促使因出血灶压迫、兴奋性受抑制而处在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迅速恢复其兴奋性,进而使患肢的运动功能逐渐得以恢复[4]。最新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针刺方式,针刺均通过增加Hsp70mRNA基因表达,促进Hsp70蛋白表达,从而达到保护和修复神经元的作用[5]。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术后偏瘫病人早期针刺治疗,可使意识、言语及肢体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陈建华,李亚新,刘影.早期针灸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针灸,2007,27(12):907-909.

3丁晶,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7(4):1425.

神经外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患者;培训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的专科疾病的特点,也存在变化快等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找出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 年 1月至 2012 年 3月实施接受健康护理教育并能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或独立完成的 170例住院患者,他们存在沟通能力,神志清楚,进行住院教育以及出院教育即入医院教育。 患者年龄为25~75岁,平均(35±17)岁;住院时间10~20 d,平均(16±4)d。

2 护理 

2.1 通过科、院培训,对护士进行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急预案,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意识培训。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管理,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必须规范执业行为,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并提高安全等。

2.2 加强“三基”培训,提高专科技能水平。科室有针对性地对技术水平差的护士制定“一帮一”的操作月培训计划及低年资历护士并由护士长亲自督导考核过关;同时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时间。并通过整体护理查房形式提高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会诊强化专科理论知识,保证护理安全。

2.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每位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对于诺顿评分总分≤14分的患者保持勤擦洗、勤观察、勤更换,并熬到皮肤完整性要勤按摩、勤整理,特别是对肥胖患者。在腋窝、腹股沟等处垫软布以吸收汗液。加强对卫生员的管理,确保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并统一用物规范放置。对刚拖过湿滑的地面应摆放“小心防滑”的警示牌。

3 结果 

3.1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使其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使护理人员知法、依法、守法、护法,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因此,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教育,护理人员要求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依法施护的观念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医院护理管理规范等。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法律法规有密切与安全护理的关系。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安全护理较强的法律观念。如通过对护士科、院培训职业道德意识培训及进行素质教育,以及利用各种科室会议、查房、护理质控分析会等进行安全教育、并参加各种法律知识讲座,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使其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提高了临床应急处理能力。

3.2 疗效 安全护理是一个要求我们每个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必须对自己本专业不同病种有足够地了解的系统教育过程。我们采取相应的宣教方法分析并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误解,在交流中了解新知识新动向和不良的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要拉近医患距离就要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让患者家属有提问的机会并给予满意的解答,由于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沟通的过程所以我们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必须提高。然而为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就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通过生动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和优质服务。

4 讨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及潜在安全问题, 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全方位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认为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应提高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神经外科范文第4篇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9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90例为研究组,行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采用细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

细节护理;神经外科;质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与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由于神经外科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复杂等特点,导致其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问题较多,极易造成医护患纠纷,严重情况下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细节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避免护理纠纷,同时也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1]。为了明确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细节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180例患者,男100例,女8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0岁,平均(61.2±3.1)岁,文化水平:40例小学及以下,85例中学及中专,55例大专及以上。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指导、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研究组行细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制度细节管理,规章制度保障着护理安全、规范着护理活动,因此,神经外科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输血、约束器具使用、患者身份识别等制度;(2)个人素质细节管理,护理人员应持证上岗,穿着朴素、大方,言语文明、热情,态度和蔼、亲切,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医院、疾病、治疗的相关情况,同时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3)流程细节管理,神经外科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围手术期应落实细节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手术环境等内容,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并做好皮肤准备,指导患者饮食;术中应保持热情的交谈,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等情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协助患者使其保持舒适的,注重预防并发症;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开展出院指导与定期随访等工作[2];(4)安全细节管理,神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野狭窄,因此,患者应准确、合理、舒适摆放,以此保证手术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将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出现,摆放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展开综合的评估,根据其体重、皮肤、营养状况、手术时间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此避免因压力引发伤害问题的出现,同时,要注重保护患者的眼睛、耳朵等,避免压伤,减少消毒液对其影响,再者,术中要关注患者的体温,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起切口感染,因此,应注重保温,术前半小时,开启空调,控制室温在24℃左右,湿度在50%左右,患者部位覆盖保暖。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质量评分、压疮与医院感染发生率。

1.4评判标准

护理质量包括4项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0~100分[3]。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其中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压疮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2%(2/90)、1.11%(1/90),对照组分别为11.11%(10/90)、8.89%(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细节护理主要是指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细化各个步骤与内容,以此提高护理质量。在实际护理管理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护理需求,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特点,以此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护理的质量[4-5]。细节护理要求护理服务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并强调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同时,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为其提供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要求护理人员应注重个人着装、语言表达、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等,在各个方面均开展细节管理后,护理安全与护理满意度均将大幅度提高[6-7]。本文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细节护理,其结果为研究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表明,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避免了护理事件的发生,进而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8-9]。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细化管理,完善了规章制度、细化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侯景辉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凤.浅谈细节服务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16-217.

[2]李霄艳,宋官轶,邵海燕.强化细节管理保障护理安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19-20.

[3]柳平霞.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148-149.

[4]吴靖,陈君霞,王晓芳.细节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5):167-169.

[5]尤小娜.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8):91-92.

[6]何丽群.细节化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4):579-580.

[7]王锐.神经外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150-151.

神经外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多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对其实施周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救护,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已建立重症监护室,对重症患者尤其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严密监护,对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经验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实施重症监护患者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17~68岁,平均398岁,重型颅脑伤24例,其中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3例,颅内血肿2例,脑挫裂伤7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3例;脑出血1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颅内肿瘤切除术后3例。

12 护理措施

121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护理 由于重型颅脑伤、脑出血、原发性脑干损伤及颅内肿瘤等神经外科患者多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亦可导致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及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出现紊乱,因此,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与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基础条件;①心率:心率变化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变化有较高的敏感性,是机体应激状态下最先发生变化的指标。②血压:血压是循环系统和颅内压变化的重要指标,血压稳定也是患者机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③体温:开颅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造成损害,若患者出现高热,应及时采取正确降温措施,减轻脑水肿,有利于患者预后。

122 瞳孔的观察 瞳孔改变是神经外科患者的重要体征,是患者改变意识改变主要表现;①瞳孔形态改变:主要为瞳孔散大、缩小、大小多变及形态不规则等。②瞳孔对光反射:主要表现在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123 意识的观察 意识改变是患者分析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常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进行客观判断:①清醒:运动、睁眼。语言均正常,GCS评分>14分。②嗜睡:精神倦怠,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GCS评分13~14分。③浅昏迷:刺激可睁眼,答非所问,有角膜反应,GCS评分9~12分。④深昏迷:意识丧失,刺激无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GCS评分3~8分;正确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可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判断治疗效果。

124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正确吸痰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不仅可以维持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稳定状态,还可防止重症患者长期卧床,排痰不畅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②嘱清醒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能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③给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被动锻炼,防止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愈后生活水平。④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因病情较重,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取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实施24 h动态监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2 结果

本组44例患者经治疗后,42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未出现1例肺炎、褥疮、营养不良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多变,对护理措施有较高的要求,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护理人员应从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观察及生理基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