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杜鹃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杜鹃山》是现代京剧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该作品以传统京剧器乐为基础,运用西洋管弦乐队,在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舞台艺术表现力,有着自身特有的作曲技法,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下面将以唱段“家住安源”为例,分析《杜鹃山》的音乐作曲技法。
二、唱腔结构分析
(1)唱腔结构。第一小节、第一拍两个音拆分。第二、三、四拍为强拍,与传统反二黄相比而言,“家住安源”在结构和节奏上出现变化,拉宽传统骨干音乐1―2倍。第三小节和传统秦香莲唱腔第二小节完全相同,第三小节节奏后移一拍,加入一拍主音,引起了节奏变化,使之形成新的旋律唱腔结构,具有自己的显着特点,有利于增强演奏效果。
(2)旋律分析与乐句划分。第一句是反二黄中三眼,并分为两个小句逗,每个句逗分为不同的小节,其功能和音阶略有差异。第二句共五小节,每个小节都没有句逗,中间不存在停顿,演奏连续进行。第三句结构简单,一共四小节,演奏也是连续完成,旋律线上扬。第四句为联体句形式,分为四个小句逗,强调的是主功能。
三、节奏组合与织体写作
(1)反二黄原板。节奏从快开始,然后逐渐变慢,旋律最先为高音区,然后迅速下降,停顿在主音上,高音区由弦乐全奏式密集和声振音、小提、中提、大提低音提琴组成。正是这些多种音的混合及组成,从而形成鲜明特色,音色较浓,形成紧张、急促的特征。并且在演唱时有琵琶和键笙的加入,使音色变硬,旋律更加清晰,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前奏展示主题,大乐队伴奏为主,运用散板式过门。主和弦长音引入反二黄中三眼唱腔,增强音乐演奏的清晰度。第二小节改为长和声,具有轻和层次感。第六小节开始音色软化,旋律清晰,第九小节由三大件独立伴奏。14小节第二句是落音,与之前过门形成对比,为第三句唱腔做好准备。16、17小节音色尖锐、紧张,26小节为最后一节,为三拍弦乐长音和声,演奏简单,并且容易控制旋律节奏。
(2)二黄摇板。摇板一共26节,演奏过程中,由于在三大件、唱腔的支持下,起到辅助和烘托作用,也确保了演奏顺利进行。二黄摇板2/4节拍,中速稍快,第一句61―77小节,第二句79―86小节,并各分为四个句逗。四个不同句逗旋律不一样,与前面句逗形成对比,因而运用反二黄原板旋律动机,从而有利于演唱顺利进行,确保演奏完整性和统一性。
四、和声功能及乐器使用
(1)反二黄原板。27―29小节后板式转为二黄原板,2/4节拍,中速。在剧情变化影响下,速度出现变化,伴奏织体转为密繁,采用全奏式,有利于促进演奏顺利进行。内声部节奏根据旋律进行,旋律较宽松,变化时快时慢,具有节奏感,从而有利于提高演奏效果。
(2)二黄摇板。61小节过门音和唱词强拍形成交替,62小节变化紧缩,有四拍拖腔,与过门呼应。63小节弦乐组加琵琶、和声节奏。64小节节奏前八后十六,强拍音不断变化,增强流动性。71小节木管组闯入,76小节铜管组进入,78小节乐队全奏,81小节主题音乐出现,86小节过门后过渡到原板。
五、黄流水及散板的作曲技术
(1)调性结构与落音。流水转到A大调,板式存在西皮风格。104小节转为流水,1/4节拍,快速。从117小节开始,节奏、速度出现变慢趋势,并过渡到散板。到119节为散板。
(2)旋律分析。在摇板两大句中,与前面的结构存在不同,具有自身显着特征,板式结构出现变化,与前面反二黄明显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唱段完整和统一,二黄摇板开始段采用反二黄原板旋律动机。乐队三大件与弦乐伴奏,119小节转为散板,120―121转为流水半终止,至125全句结束。
(3)乐器使用。119小节用木管、三大件、琵琶、键笙等;120用小节管铜;旋律用三大件、琵琶等;和声用键笙等。该组合方式考虑演奏需要,对乐器使用先后有合理安排,确保演奏效果。122小节独唱,123小节长音和声。结束句主要为键笙,音量高,音色尖锐,紧张。
六、前奏、中段及尾声分析
(1)前奏。第一个音无限延长,弦乐声部和弦双音振弓十琵琶,十键笙,旋律声部与和声声部略有差异,形成不同的演奏效果。乐队运用弦乐和两件民族乐器,演奏时没有使用其它乐器,音量较小。该段采用键笙与和声,增强弦乐音色,同时琵琶具有刚硬的音色,使得乐队音色具有颗粒性。第三小节演奏和弦长音,最高音在小字组E上。
(2)中段。唱腔从中部55小节开始,乐队全奏式。旋律声部主要为三大件和琵琶,使用较多乐器演奏,音量较大,音色坚硬透明。和声声部以低声部弦乐为主。两小节后进入念白过门,接着再次主题反复,62小节进入摇板,间奏、唱腔、过门融为一体。
(3)尾声。125―130全曲结束,主题音乐完整再现,该部分采用大齐奏方式,与前两次主题音乐不同,相互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尾声采用完全式大齐奏,音域很宽,高音区到极限,音色尖噪,音响刚劲、丰满、厚实。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结尾部分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视频播放完了,歌曲中描绘了那些景物?
生:老牛、乡村的小路、干活的农民伯伯,牧童
师:对、歌曲中描绘的正是春末夏初乡村的美景。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组优美的图片。
(Ppt播放图片)
师:看到这些如画的风景,你能用一句诗来描述么?
生: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诗句,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是?
生:描写春天的美景。
师: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时写下的见闻感受。一千年前的一个春天,有位诗人走进乡村,乡村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乡村四月》,这位诗人就是宋代著名诗人翁卷。
二、学习《乡村四月》
(一)简单介绍作者
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翁卷?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诗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
师要求:
(1)把诗读通顺,注意多音字,注意诗句的停顿。
(2)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3)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汇报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师:点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1)字音读准了吗?(指导读准多音字“了”与生字的读音)
(2)注意到在哪里停顿了吗?
3、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停顿。
现在老师给你们读一遍,听听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读古诗的方法:
通过老师的范读,同学们知道古诗应该怎么读了么?
生:要缓缓地读,注意停顿
5、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停顿方式再读诗,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三)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1、师:读完诗句,乡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繁忙
师:谁来读一下描写乡村美丽的诗句?
生:读
师:谁能读一下描写乡村人们繁忙的诗句?
生:读
2、细细品味
A 、体会美丽
师:说到乡村的美丽,诗中是用哪些景物来表现的?
生:景物——山原(山陵、原野)、川(平地)、子规(杜鹃)、雨(板书)
师:通过课后注释,我们知道山原就是指———
川是指—— 子规是指—— 雨就是指——
师:诗中 “绿遍”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充满生机,郁郁葱葱,到处都是
师:还有哪个字也能表现这种到处都是的感觉?
生:满
师:那“白满川”又是怎样的画面?
生:稻田中的水色波光粼粼,水色与天光相映照,满目亮白
师:这个季节的雨又是怎样的?
生:如烟的细雨
师:如烟说明黄梅雨下得?
生:淅淅沥沥,茫茫如烟
师: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生:杜鹃鸟布谷布谷的叫声
师: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尝试着说说
(4)以读带情,感情朗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种感觉带进诗中,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生: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B、体会农村生活的繁忙 师:诗中描写的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后两句
生:齐读
师:他们在忙些什么?
生: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伯伯的必修课,他们多么勤劳啊。从“才了……又……”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村民们农活繁忙
师: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乡村四月一派繁忙的景象,写出了村民的勤劳,让我们再来读一遍,体会他们的繁忙和勤劳
师:勤劳的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
生:不是
师:从哪个词能知道?
生:闲人少
师: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师:请同学们想象他们还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忙人多,却要写闲人少呢?
生:侧面描写,用闲人少衬托忙人多,还可以让人们自由想象
师:是啊,诗人用“闲人少”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师:面对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生:各抒己见
C.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师:劳动最光荣。你们想的和作者的一样,他在诗中也充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带着赞美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三、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作诗。
师:现在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校园的五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老师以“校园五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
师指导:押韵。
我们再读读整首诗,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四、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兰花.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水仙.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桂花.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荷花.秀色空绝世,謦香为谁传?
梅花.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山茶.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月季.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疑是洛川神?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对不起,有一个字打不出,那个字是妈妈的性别)
一、成语,形容夫妻或相爱的人十分亲昵。
二、杜甫《春望》中的一句。
三、长城上的一道关,很多诗词写到。
四、成语,指把所有力量全部使出,
没有丝毫保留。
五、俗语,指毫不相关的事和物。
六、杜鹃这种鸟的别称。
七、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
八、传说中喜欢画画的人,有一支神笔。
九、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
十一、中国的一种资源,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广泛应用。
十二、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十三、地球上最快最猛的强风之一,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
十四、杜甫诗句,出自《春夜喜雨》。
十五、司马迁引用《诗经》赞美孔子的话,前一句是“高山仰止”。
十六、词语,意为动脑筋,想点子。
十七、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军。
十八、孙悟空大闹天宫前的住处。
十九、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其原动力是地球内部能量。
二十、中国著名的佛学胜地、功夫胜地。
廿一、鲁迅诗句,上一句是“心事浩茫连广宇”。
纵向
1,形容女子的美丽或是代指美丽的女子,蒲松龄小说中曾用做人名。
2,孟浩然诗句。
3,白居易《琵琶行》诗句,指很少有人来拜访。
4,元曲四大家之一(由下至上书写),《窦娥冤》的作者。
5,明代的特务机关人员。
6,坡词句,出自《水调歌头》。
7,王昌龄涛句,感怀李广讽刺唐朝将领戍边不力。
8,词语,指不识字的人,刘禹锡曾用过。
9,诸葛亮的发明,能解决山区的运输困难。
10,风景优美的狭长地带,比喻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某种景观、景象。
11,江淹著名的赋的篇名。
12,成语,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13,王维诗句,下旬为“坐看云起时”。
14,李白和朋友赠别的诗句。
15,俗语,指想做某事,但是能力不够。
16,成语,指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17,一种爆炸性武器。通常布设在地面下或地面上。
——为纪念外婆逝世一周年以记之
晨起,推开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灰茫茫的天衔接白茫茫的地,眼前是一片银灰色的世界,我的心跟天气一样昏暗,因为今天是外婆的忌日。
母亲同舅舅约好在外婆的故居见面,然后一同去祭祀。再次踏进这间老屋,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人去楼空,尘封的往事如尘封在心灵里的孤寂,此时,忽然被激活,一年前,外婆在弥留之际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
病床上,我那骨瘦如柴的外婆正费力的喘息着,我紧紧地握住外婆的手,轻轻地抚摸她那花白的头发,我害怕打扰外婆休息,又恐惧外婆不知我的到来就撒手而去,最终我把嘴伸到外婆耳边悄悄地喊:“外婆,我来了!我和姐还有妈都来了!”望着外婆那晶莹的泪珠,我的泪水犹如澎湃的浪花一般再一次涌动而出……瞻仰外婆的遗容,我流不出一滴泪水,心中却有着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此时,我真的彻底体验了欲哭无泪的感觉!
母亲和舅舅还在忙碌着,我独自一人捧着杜鹃花,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那片墓地,途中延绵不断的枯槐写意出冬天里特有的迷离,白驹过隙的一瞬,我抬起头,感叹岁月正随风飘散,望着手中的杜鹃花,不禁掩面叹息,内心漾起的是一丝欣喜和怀恋:
满山的杜鹃花开的分外妖娆,外婆会带着我去摘茶叶,不必说嫩绿的茶尖娇美的纯粹,也不必说杜鹃花的艳丽,单是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芳香就足以令人陶醉!外婆小心翼翼的将它们放进布袋里,回家给我做茶叶饼吃!我喜欢杜鹃花丝丝的甜味,坐在外婆的怀里,吃着那杜鹃花,使我觉得生活都是甜的!放在嘴里,轻轻一嚼就化在口中了!
然而,现在却再也吃不到了!倒是时常会在梦中梦见外婆给我做茶叶饼,我告诉她现在的生活状况,诸如:吃的是什么饭,睡觉时盖得被子还是你给我做的那床,可暖和啦!上次考试我很争气!……外婆说,她在天上守护我!
来到外婆的坟墓,尽管墓碑上落了一些灰尘,但它丝毫阻挡不了外婆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此时,我忽然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里的诗句,兴起而改之:
小时候
思念是一条长长的马路
我在这头
外婆在那头
而现在
思念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