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柳传志名言

柳传志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柳传志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柳传志名言

柳传志名言范文第1篇

曾经在美的公司“转战四方”的张权,对折腾别有感受。张权从事业部审计监察科,再到电子科技公司财务部长,本部工厂财务部长,最后成为美的制冷财务管理部总监。经历若干部门、转战多个岗位的张权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深切体会到突破心智模式的重要。张权笑言:“人才是折腾出来的。”张权不仅自己“折腾”,还“折腾”所带的团队:在制冷财务部,张权要求财务人员一年换一次岗,中层主管两年换一次岗位,让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学习不同的东西,不停地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在美的制冷。可谓“事事折腾”。“时时折腾”。正是在不停地“折腾”中,一个学习型团队才得以形成。

无独有偶,著名企业华为集团的老总任正非也喜欢“折腾”人。作为IT企业,华为集团年轻员工很多,并且大多是受到万般宠爱的“天之骄子”,为了让他们尽快成熟,任正非几乎用一种极为激进的磨砺方法“折腾”他们。在华为。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都不是直升上去的,今年你还是部门总裁,明年就可能成了区域办事处主任,后年可能又到海外去开拓市场了。几起几落,经受若干失败的打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华为有一句名言:“烧不死的是凤凰”。意思是只有经得起“折腾”的人,才是真正的优秀人才。

由此看来,喜欢“折腾”人是许多成功企业家的共性,因为好人才是“折腾”出来的。柳传志说:“管理人员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岗位要进行轮换。这个部门他做得好,要问他是不是能够充分地说出为什么做得好。换了一个部门,还能做得好,还能讲出道理,换了第三个部门依然如此的话。这个人就可以升了,可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的话,仅在一个部门很好,就往上走,这里面有偶然性。在职场和市场中,这些人能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抗得住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折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最终修成正果。”

概括起来,“折腾”有几大好处:

首先,折腾能检验一个人的忠诚度和抗压能力。可以这样说,不忠诚公司的人是很难得到重用的,是否真正忠于公司,在不断“折腾”中就可以表现出来。一些经不起“折腾”的人会选择离开公司。其次,“折腾”可以使人尽快地进步。一个培养人才的好方法,就是在各个岗位折腾,经常变换不同的岗位,使“培养对象”不断地学习不同部门的专业知识,全方位地发展。如果老在一个部门呆着,就无法学习别的部门的知识,个人能力就无法提高,也就不会有更好地发展。所以,优秀的人才总是喜欢被折腾的,因为这是领导看重你。折腾还可以让大家保持活力与激情。通过折腾,可以迫使员工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方法,结识新同事,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地进步。

其次,折腾就是锻炼加磨炼。“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通俗地讲,就是磨难,是目的、理想、责任、使命对你的“折腾”。许多人问:总讲“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么,职业成功的“正道”在哪里?是什么?我以为,这条“正道”就是“成为骨干”:而“沧桑”就是“折腾”。年轻时喜欢读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的成才和成功,如同炼钢。“钢”是结果,“炼”是过程。没有“炼”的过程,是不会有“钢”这个结果的。所以。我们说“百炼成钢”。诗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必要的磨难,就很脆弱,没有能力抵抗以后的风风雨雨:应该把折腾当作一剂强心针,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

因为“折腾”有这么多好处,所以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折腾”,要在“折腾”中提高抗压能力,在“折腾”中不断进步,在“折腾”中成为优秀人才。

(选自《做人与处世》2009年第2期)

1,本文的中心论,最是什么?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几则事实论据。

3,本文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和喻证法,请对后两种论证方法各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请说说“折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柳传志名言范文第2篇

“有朋自《中关村》来不亦乐乎”!这是一位读者从杂志上读过柳传志撰写的《缔造联想》后,写给我们的感言;不难看出,这位热心的读者把《中关村》介绍的企业家视为朋友了。几年来,《中关村》为读者讲述了100多个“知本家”的创业故事。最近,又从中选编了51位“知本家”创业的感人事迹,结集成书――《中关村创新谱》。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谭维克在序言中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诚如是,时代呼唤“创新英雄”。创新的本质特征是独树一帜,创新的主力军则多是“知本家”。作为《中关村》杂志的一名编辑,“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幸拜读“原创”手稿,先睹为快,那种喜悦之情至今犹存。今又重读结集后的《中关村创新谱》,温故而知新,再一次冲动,又一次兴奋,勾起诸多美好的回忆,“书中自有黄金屋”矣,生发出更多的联想……

1

联想是一部跌宕起伏、百读不厌、永远读不完的长篇故事。自从《中关村》编发了柳传志先生为本刊撰写的《缔造联想》的长篇文章之后,好评如潮,于是,联想的故事也就成为人们议论不完的热门话题。用周光召先生的话说,“他们(联想)的主要贡献是为中国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是引起了中国科技界观念的彻底改变,这个是有历史意义的”。《中关村创新谱》中编选的两篇――《柳传志的素质》和《杨元庆:缔造联想的明日帝国》,不过是“联想故事”中的“短章”和“碎句”。在国人热议杨元庆接班后一改昔日“多元化”的发展策略时,《中关村》发出了《联想: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声音,赞扬《联想: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创新精神。申猴年岁尾,“雄鸡”提前报晓,传出震撼人心的消息: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中关村》大胆地预言,《联想:“蛇吞象”好戏在后头》。“新联想问世百天”之际,我们的联想是,《新联想“过百岁”预兆前途康庄》。一位资深记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对联想的广告词“人类失去了联想……”颇有微词,美国政客制造“联想”……《中关村》热情洋溢、高瞻远瞩地提醒人们,表明态度――《“新联想”是一幅壮丽的油画》,只有远观才能体味其内涵之美;《联想:自主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关于“联想的故事”,吴敬琏先生有过亲切并十分确切的评语,“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财产。”一位著名作家说,联想“这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历史”。

2

王志东是中关村的“创新英雄”,天下谁人不识君!“志东品网,永不言败”。在中关村的发展史上,他留下清晰不可磨灭的足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王志东正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炼狱”之苦,才“增益其所不能”;在重新洗牌之后,把握机遇,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王志东的“点击公司”诞生之初,虽然貌不惊人,然而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令“网民”喜上眉梢日渐攀高的点击次数,像政治家十分在意的“人气指数”上升一样,让我们怦然心动,因为这预示着美好的明天。一位网友热情洋溢地称王志东是中国互联网的“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网民送真情。一个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人,能得到如此众多素不相识朋友的关爱,“吾庐独破死亦足”。作为回报,王志东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001年的夏天,当人们从“新浪”看到王志东“因个人原因辞职”的消息时,“网上寻梦”的人无不为之惋惜。不平则鸣,风华正茂的王志东遭遇到了“资本”的“”而留下“永远的痛”。凭心而论,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当时,“而立之年”的王志东,表现出“不惑之年”硬汉子才具有的稳重。他在事发3个星期后才站出来讲话:“只有在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我才能愿赌服输。如果有人出老千,出阴招,怎么可能愿赌服输?”王志东“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的大家风范,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日历又翻开崭新的一页,过去的就让他过去罢!王志东能否东山再起?曾经是中国IT业最大的悬念之一。请不要忘记:王志东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毕竟当过举旗人。在王志东之前,中关村没有寻求硅谷投资的先例;在新浪之前,中国互联网谈不上繁荣。即使2001年互联网陷入低谷,王志东在资本洗牌时被“打入另册”,他还在坚持撰写《志东品网》的文章,对互联网的前途笃信不移,鼓励大家,渡过难关,光明在前,好戏还在后头。凭借人们对王志东的了解,他是“性情中人”,不断创新的精神,永不言败的个性,还有那难能可贵的韧劲,我们相信“点击公司”在“不惑之年”定然能够再造辉煌!我们也盼望拜读《志东品网》的新篇章。

3

“无君不识‘汉王笔’,少有人知刘迎建。”他,“行伍”出身,历经军旅生涯,步入高等学府,十年寒窗苦读,象牙塔里蜗居,几近“不惑”之年,靠毅力和智慧奉献出20世纪汉字书写最伟大的发明“汉王笔”。“汉王”笔绘新世界。刘迎建是知识经济的实践者,称之为新时代的“知本家”,名符其实也。总结“中关村”成功腾飞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向“知本家”学习,是时代的最强音。一要学习“知本家”的爱国热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知本家”最高的思想境界。走到天涯海角,月是故乡明;遇到艰难险阻,祖国和人民是力之源。二要学习“知本家”努力掌握人类丰富科学文化精髓的治学态度。“知识就是力量”是“知本家”永远的座右铭。“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当是“知本家”治学经验的感悟。三要学习“知本家”的创新意识。“知本家”多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既善于在科学发明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又敢于在制度创新上打碎桎梏,冲破樊笼。四要学习“知本家”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创新有胆识,攻关不怕难,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新锐细胞,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最富有“遗传变异”功能特点的机体。五要学习“知本家”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敬业品质。“名利场”是政客和商家角逐的舞台。“知本家”则淡然处之,经得住喧闹,耐得住寂寞。“知本家”既有少年得志荣登榜首者,更有大器晚成“朝花夕拾”者。其共性则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因之,他们远离“小富即安”的平庸,笃志追求的是“山登绝顶我为峰”。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的千古绝唱。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正像人类经过了狩猎、种田、办企业的发展一样,现在不过是在信息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后新的生存方式而已。知识经济的理念把人类推向更辉煌的阶段,“地球人”必须迎接这一天的来临,不论你是“新新人类”还是“另类”,也不管你愿意抑或不愿意,这是“宿命”――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

“铁板高吭唱大风”。《中关村创新谱》写出了时代的主旋律,为当代创新英雄立传,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在梦想与理想之间探索”的“联想教父”柳传志,被誉为“当代毕”的汉字激光照排创始人王选,“扛起民族软件大旗冲向世界”的王文京,“一生写好七个字”民营企业的拓荒者纪世瀛,“打造‘中国芯’的星光舞者”邓中翰,“‘爱国者’品牌的举旗人”冯军,“用技术改变生活”创造“百度”奇迹的李彦宏,“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的俞敏洪,演义“王码春秋”的王永民,还有“搜狐”奇才张朝阳、“新浪”绅士汪延、“商海书生”王东临……每个创业者的故事都是让读者难以忘怀的励志“座右铭”。

4

“天使投资”和“种子资金”。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不会“得鱼忘筌”。我们相信,杨致远决不会忘记那位为YAHOO引进风险投资的麦克莫里兹和“美洲杉基金”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的商海里闯荡,壮志难酬,功亏一篑,往往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是“营造中国硅谷”的倡导者,鼓吹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必须疏通融资渠道。他大声疾呼:鼓励“投资商”和专业基金提供“天使资本”。在新技术产品早期开发阶段,往往需要慧眼识英才的“天使投资商”,对萌生中的小企业提供“种子基金”。“天使投资”,既需鼓励私商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也要提倡社会团体建立基金。遗憾的是中国硅谷中关村,还十分缺乏有眼光的“投资商”和完善的投资机制。无论是雅虎、新浪,还是搜狐……都是在美国硅谷的沃土里萌发,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搏击,NASDAK的那双“看不见的手”托起了初升的太阳,赢得全世界的赞叹。“淮桔为枳,所以然者何”?这是有志于打造中国硅谷的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位国外经济学家说,“什么是硅谷?硅谷就是一个培育公司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无论是YAHOO还是SUN……几乎所有的公司,他们都获得过风险投资的资助。1980年以后,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近乎50%都在硅谷。从投资额上看:1988年以后,每年都是几十亿美元,到1997年达到100多亿美元,2001年已经高达1380亿美元。鉴于硅谷的经验,中关村的最早的创业者并有“村长”雅号的段永基先生说,“科技园是用钱堆积起来的”。并且建言,“一定要由民间资本来承担投资主力,不可能全靠政府”。

“科技园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人们热切地期盼中关村再造辉煌!

5

柳传志名言范文第3篇

1、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青木武一

2、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杰克·韦尔奇

3、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沃伦·贝尼斯

4、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不成为企业家,是败家。——鲁冠球

5、世界上没有夕阳企业,只有落后和不思进取的企业。

6、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西奥多·莱维特

7、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徐世明

8、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艾尔弗雷德·斯隆

9、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王安博士

10、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托宾

11、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松下幸之助

12、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平和的心态,物质的财富只是伴随着创业的一种附加品,创业成功者名言。真正的成就感在于你的行动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所以真正的财富在于人的精神生活。——施正荣

13、经理人不是只告诉别人怎么干的家伙,而是要激发队伍产生一定的抱负,并使之朝目标勇往直前。——雷蒙德

14、钱不是目标,不是结果,也不是消费品,而是成就事业的工具。——周成建

15、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彼得·杜拉克

16、造人先于造物。——松下幸之助

17、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么便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菲利普·克劳斯

18、决不能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作出重大决策。——李·艾柯卡

19、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松下幸之助

20、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威廉·戴明博士

21、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丁磊

22、最好的CEO是构建他们的团队来达成梦想,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队友来一起打比赛。——查尔斯·李

23、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江南春

24、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松下幸之助

25、办企业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塔会倒塌。——浦木清十郎

26、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可以从头再来。——刘永好

27、如果把财富看得更广义一点的话,它应该意味着幸福才对。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有幸福的生活。——李彦宏

28、质量等于利润。——汤姆·彼得斯

29、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李嘉诚

30、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抗,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马云

31、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罗伯特·凯利

32、顾客是重要的创新来源。——汤姆·彼得斯

33、一味地增加员工、扩充门面,而不改善编制,好景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松下幸之助

34、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杰克·韦尔奇

35、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36、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彼得·杜拉克

37、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戴伊

38、沟通是管理的浓缩。——萨姆·沃尔顿

39、创新是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杰弗里

40、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

41、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詹姆斯·莫尔斯

42、一次良好的撤退,应和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菲米尼

43、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

44、在艰难时期,企业要想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一种始终面向外界的姿态。若想长期生存,仅有的途径就是要使人人竭尽全力,千方百计让下一代产品进入用户家中。——约翰。多伊尔

45、如果有一个项目,首先要考虑有没有人来做。如果没有人做,就要放弃,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柳传志

46、管理的第一目标是使较高的工资与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泰罗

47、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过的煎熬,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逝于2008年,享年92岁创业时间:1932年开了一家米店第一桶金:木材生意。

48、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比尔·盖茨

49、在中国土地上,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凭什么他们(指其他农民)就得为生活犯愁,他们也应该有成为富豪的机会。现在有了慈善事业,既可以表现企业家的成就感又能实现财富的再分配。——曹德旺

50、假如有一天我死去,在我的墓志铭里就写:这里躺着一个很努力为这个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杨国强

51、不创新,就灭亡。——亨利·福特

5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彼得·杜拉克

53、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爬大山,找山寻路是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及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王传福

54、抓住时机并快速决策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艾森哈特

55、千方百计请一个高招的专家医生,还不如请一个随叫随到且价格便宜的江湖郎中。——詹姆斯·柯林斯

56、产品就是人品,次品就是敌人。()

57、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柳传志

58、作为领导者,必须拥有表达清楚、准确地自信,确信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事业的目标。

59、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玛丽·凯

60、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威尔德

61、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沃尔森

62、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大卫·史提尔

63、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安迪·格罗夫

柳传志名言范文第4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2成长向上的古代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科学探索名人名言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4、自然风光古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5、优秀品质(诚信)名句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感悟生命名人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7、田园乡村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8、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9.农谚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10四季与花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11.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叠字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12.名胜与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13.诗歌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

    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

    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

    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

    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

    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

    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淘气的小布谷鸟躲在树洞里,

    一声声布谷布谷报告春天的来临。

    五颜六色的野花挤在一起,

    它们在微风中快乐地合唱。

    小竹笋使劲地从土里探出脑袋,

    噼里啪啦就像是在放鞭炮。

    小溪流快乐地越过一个个鹅卵石,

    叮咚叮咚地追逐和玩耍。

    成千上万的绿叶也高兴地随风舞蹈,

    他们在合奏一首雨中进行曲。

    14.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5成语

    所向无敌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声东击西 围魏救赵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柳传志名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狮吼记》;本事;溯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59-05

《狮吼记》明代汪廷讷(1573―1619)所作,是我国第一部以惧内为题材的喜剧戏曲作品,其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使其成为传奇中的奇葩,古代著名的滑稽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狮吼记》主要叙写了宋人陈V畏惧悍妻柳氏“河东狮吼”之事。该剧自问世起,广为传演,其后昆曲、越剧、京剧、粤剧、弹词皆有相应剧目,特别是《跪池》、《梳妆》几折还成为昆曲的保留剧目。但这个深受观众喜爱的剧情,并非汪廷讷原创,其本事源于苏轼的诗歌《寄仁兼简陈季常》,洪迈《容斋随笔・陈季常》将苏轼纳入故事,扩充了“河东狮吼”的故事情节,《方山子传》为人物塑造和部分情节提供依据。自《狮吼记》创作伊始,其本事出处就众说纷纭。本文对其本事进行考辩,并发掘此类故事的原型及发展脉络,以期了解“河东狮吼”故事形成发展的时代因素。

一、本事考辨

《狮吼记》以陈季常被妻子河东狮吼的故事为基础,汪廷讷先编杂剧七出,后在杂剧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传奇三十出。故事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好参禅悟道、宴客狭游的陈V,有一悍妻柳氏,常于丈夫宴客时“狮吼”于陈V,让其茫然不知所措,并在陈V归家后对其施以严厉惩罚。明万历环翠堂自刻本中的小引和又叙中可以明确了解到本剧创作的根据。

乃采狮吼故事,编为杂剧七出,欲使天下之强妇悍婢尽归顺于所天。

往余编《狮吼》杂剧,刻布宇内,人人喜诵而乐歌之。盖因时之病,对症之剂也。秣陵焦太史,当今博洽君子,以为不足尽苏、陈事迹。余复广搜远罗,就丘、眉山当日之事,庶无添漏矣,乃取杂剧而更编之[1]。

由此可见《狮吼记》故事确是取自坡所记友人陈V被妻子“河东狮吼”之事。但汪氏仅说“广搜远罗,就丘、眉山当日之事”(陈V乃眉山人,隐居在黄州的龙丘),未明确此故事究竟出于哪部文献,是坡的作品、传记方志、还是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或是其他后世演绎的故事,戏曲评论家们也有不同见解。关于本事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苏轼诗歌《寄仁兼简陈季常》、散文《方山子传》和《容斋随笔・陈季常》几部作品中。本文通过比对各种文献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和内涵,以求考证《狮吼记》故事的真正出处。

(一)苏轼诗歌《寄仁兼简陈季常》

姚燮《今乐考证》中叙其本事时首先提到了《寄仁兼简陈季常》[2]。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当时苏轼刚从被贬谪的黄州离开。黄州离蕲春很近,仁是蕲春人,为同一时代的名士。苏轼曾到蕲春兰溪游玩,终未能与仁晤面,引为遗憾。在诗中,苏轼表达了对仁悠闲生活的向往,不管是自己的学道,还是陈季常的念佛,都不及吴洒脱,饮酒食肉,“寓物不留物”。全诗最有名的两句就是叙写友人陈季常惧妻之状: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3]。

龙丘居士是苏轼的好友陈V,字季常,隐居在湖北龙丘,因此自称龙丘先生。陈V好参禅悟道,时常彻夜谈禅,但却以惧妻闻名。“河东”是柳姓的郡望,陈V妻姓柳,故以“河东”指代。陈V好佛,而佛家以“狮子吼则百兽惊”比喻佛教神威,故苏轼借用佛教用语道出柳氏之悍与陈V之惧。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故事发生时间为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也就是公元1080―1084年间,同时明确了两位主人公,以及陈V好参禅悟道的爱好和柳氏强悍的性格特征。可以说这首诗为“河东狮吼”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时间、人物和事件都可初窥端倪。但若仅以此为本事,断不可信,因为“河东狮”妒忌这个基本特征并未体现,更无故事情节可言。我们仅可将此诗作为“河东狮吼”故事最初的原型与发端。

(二)《方山子传》

吴梅在《顾曲麈谈》中认为“《狮吼记》以东坡《方山子传》为主”[4]。但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认为《方山子传》记录了陈V其人其事,与“河东狮吼”故事无关。

《方山子传》记述的是苏轼贬谪黄州时,偶遇故友方山子的经历。“方山子”是陈V隐居光州、黄州一带时的别称。全文通过介绍方山子的人生经历,表达出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自然洒脱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也侧面反映出苏轼贬谪后复杂的心理。李泽厚认为,苏轼所塑造的方山子的形象“就是苏轼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标本吧。总之,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5]。文中方山子是一位淡泊名利、自在洒脱的隐者形象,毫不见“河东狮吼”故事中的窘态。《方山子传》全篇只有一句涉及到柳氏,“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6]。苏轼所见,陈V的妻子和奴婢都甘于贫穷的隐居生活,悠然自得,并与陈V的生活状态保持一致,却与《狮吼记》中的柳氏有天壤之别。吴梅认为《方山子传》“不过极言妻子偕隐之乐,非陈季常之真惧内也。汪先生不加深考,贸然道之”[7]。以为汪廷讷误解了《方山子传》的文意,导致《狮吼记》的故事内容与本事内涵相左。但纵观《方山子传》全文,除了陈V这个人物与《狮吼记》一样外,鲜少有相关之处,人物生活习性也有很大差别。《方山子传》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8]的陈V,与《狮吼记》故事中喜宴游、好蓄妓、懦弱胆小的陈V判若两人,更无柳氏悍妒的记载,全文完全没有提及“狮吼”之事。由此可见吴梅的相关论述是有误的,青木正儿的观点更可信。《方山子传》的故事并非《狮吼记》故事的本事,但传奇中仍有部分内容出自本篇,如第二十六出《祖席》中就叙述了苏轼为陈V写传的前因后果。

《黄冈县志》载: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宋史》记载的陈V事迹,则放在其父陈公弼传记的附录中:

V字季常,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在岐下,尝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西山。……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遣像乎?”因谓之“方山子。”及苏轼谪黄,过岐亭,识之,人始知为V云[9]。

对比《方山子传》,我们不难发现,历史记载和苏轼笔下的陈V如此一致。由此可见,汪氏也没有依据真实的陈V塑造形象、演绎事件。《狮吼记》中的人物个性及宴游蓄妓的内容都与以上两篇苏轼的诗文有较大出入。因此传奇的本事应与《方山子传》关系不大,相关内容只可能是汪廷讷创作时的参考。

(三)《容斋随笔・陈季常》

《容斋随笔》由宋人洪迈历经三十年方才著成,涉及内容广泛,《四库全书总目》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陈季常》一则出自《容斋三笔》卷三,内容如下:

陈V,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坡又尝醉中与季常书云:“一绝乞秀英君。”想是其妾小字。黄鲁直元W中有与季常简曰:“审柳夫人时须医药,今已安平否?公墓年来想渐求清净之乐,姬媵无新进矣,柳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贴云:“承谕老境情味,法当如此,所苦既不妨游观山川,自可损药石,调护起居饮食而已。河东夫人亦能哀怜老大,一任放不解事邪?”则柳氏之妒名,固彰著于外,是以二公皆言之云[10]。

姚燮的《今乐考证》在考其本事时,引用了《陈季常》一则中的大半内容。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认为“柳氏嫉妒事,则见宋人随笔”[11],指出《狮吼记》的本事应是出自宋人所编《容斋随笔》。此则小说记载了陈V的生平、喜好,介绍坡“龙丘居士”诗句的来源,以坡与黄鲁直的书简佐证,表明河东夫人柳氏不但凶还很妒,并因妒成疾,而且凶妒之名远播,明确了“狮吼”的前因后果。文中还提及小妾秀英及陈V的老年生活,都与《狮吼记》的情节有较高的吻合度。结合《寄仁兼简陈季常》、《方山子传》与《容斋随笔・陈季常》的内容,与《狮吼记》内容对照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容斋随笔・陈季常》无论从人物、主旨,还是主人公的喜好表现都与《狮吼记》内容的吻合度最高,而《方山子传》则与《狮吼记》关系最远。可见汪廷讷创作时虽参考了众多资料,如《寄仁兼简陈季常》中陈V参禅悟道的爱好、《方山子传》中陈V夫妇晚年生活的片段,但《狮吼记》的本事应出自《容斋随笔・陈季常》这个由洪迈编撰出的小说故事。

二、本事溯源

《狮吼记》的本事为《容斋随笔・陈季常》记载的“河东狮吼”故事。但这样的故事并非陈V独有,但凡家有悍妻就难免会遭遇此类事情,陈V之前就有很多类似记录,如荀介子和蜀功臣的故事都是如此。因此“河东狮吼”的故事应是古已有之,《狮吼记》的本事也应有更为久远的原型。陌生化的故事造成观众和读者欣赏时的共鸣,成就了“河东狮吼”故事家喻户晓的影响力。

妒悍妇的记载古已有之,最早有春秋时期《左传》所载叔向之母妒忌叔虎之母美而不使的记载。战国时期有“掩鼻之谗”的故事,记载了楚王夫人郑袖嫉妒美人,先诱楚王和美人信任自己,再骗美人遮鼻掩丑,让楚王误会,以达到离间的作用。还有著名的悍妒妇吕后,“人彘”的暴行让人们记住了她的妒名。以上这些妒妇或阴险、或狡诈、或残暴,但当着宾客之面就直接挑战丈夫权威的事还较为少见。宴客时妻子呵斥宾客或丈夫的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宋)虞通之撰的《妒记》(《太平御览》卷七百一所辑),其中荀介子妻子的行为与“河东狮吼”故事极为相似。

荀介子为荆州刺史。荀妇大妒,恒在介子斋中,客来便闭屏风。有桓客者,时为中兵参军,来诣荀咨事,论事己讫,为复作馀语。桓时年少,殊有姿容。荀妇在屏风里,便语桓云:“桓参军,君知昨人不?论事己讫,何以不去?桓狼狈便走[12]。

晋及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中国妒风较盛的时代,南朝宋人虞通之撰写《妒记》就是由于当时妒风盛行,“宋世诸主莫不严,明帝每疾之。湖熟令袁妻以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妇记。”[13]荀妇即是当时妒妇的代表,她总在丈夫的房中,即使有人请教荀介子政事时,也只用屏风相隔,并不回避。一旦政事完毕闲聊几句,荀妇就隔着屏风,训斥宾客,使其离开。荀妇故事主体与“河东狮吼”故事是一致的,都是于丈夫宴客时呵斥,以达到结束宴会,隔绝丈夫与被嫉妒对象的目的。虽然荀妇并未大声“狮吼”,但其简单一语就让“桓狼狈便走”,实在有“狮吼”之威力。这一则故事也是“狮吼”故事最早的记载。

妻子以“狮吼”的威力震慑丈夫的故事还有不少。这些故事虽然与“河东狮吼”故事没有必然联系,但对研究这一故事原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乃至时代背景的研究有利于“河东狮吼”故事的溯源。《太平广记》在卷二百七十二中专门辑录了古代著名妒妇共计12名,其中《李廷璧妻》、《蜀功臣》所录故事都可视为“狮吼”故事。

李廷璧二十年应举,方于蜀中策名。歌篇靡丽。诗韵精能。尝为舒州军卒。其妻猜妒。一日铃阁连宴,三宵不归,妻达意云,来必刃之。泣告州牧,徙居佛寺,浃辰晦迹……[14]。

李廷璧因连续参加宴会三日未归,妻子威胁:回家就杀了你,李廷璧不敢回家,躲到寺庙中。可见其妻子积威日久,一句话就吓得李廷璧不敢相见。

蜀有功臣忘其名,其妻妒忌。家畜妓乐甚多,居常即隔绝之。或宴饮,即使隔帘奏乐,某未尝见也。其妻左右,常令老丑者侍之。某尝独处,更无侍者,而居第器服盛甚。后妻病甚,语其夫曰:“我死,若近婢妾,立当取之。”及属圹,某乃召诸姬,日夜酣饮为乐。有掌衣婢,尤属意,即幸之。方寝息,忽有声如霹雳,帷帐皆裂,某因惊成疾而死[15]。

蜀功臣妻子好妒,男主人在妻子死后日夜笙歌,却因妻子余威,被一声霹雳活活吓死,可谓“狮吼”之极。

另有《朝野佥载》中阮嵩妻的故事:

唐贞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阎披发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狈而奔[16]。

阮嵩妻阎氏虽未“狮吼”,但在丈夫宴饮时,毫无顾忌拔刀相向,实为“狮吼”行为的另一种极致。

《李廷璧妻》辑自唐代卢的诗话《杼情集》;《蜀功臣》辑自五代时期王仁裕所作的笔记小说《王氏见闻录》;《朝野佥载》为唐代张|所作笔记小说,多记载武则天时期的故事。这三则故事产生时间相近,都写于唐及之后的五代时期,结合上文所述《荀介子》故事,都发生于礼教较为松弛的朝代。特别是唐代妒妇有着“宁死而妒”的决绝勇气,房玄龄夫人卢氏、管国公任环夫人柳氏都曾因妒被唐太宗赐予毒酒(醋),两人皆一饮而尽。这种正大光明表现嫉妒的故事,至注重理学的宋朝已极难见到,女性被儒家节烈观约束,即使有妒心也不敢公开表现出来。“河东狮吼”故事出于北宋年间,柳氏的行为在当时倍受诟病,陈V也因此常被友人耻笑,从陈V晚年生活可以看出柳氏已改变为温良贤淑的女性,失去了唐代妒妇的坚持与坦然,并被后人引以为戒。

三、“狮吼”故事演变的时代因素

“狮吼”故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至明末汪廷讷笔下完善,其演变的历史也呼应了中国妒妇故事发展的历史。中国从奴隶制社会以来,就形成了一种以男性本位为中心的伦理系统,自汉代董仲舒倡言儒学为官方哲学,“三纲五常”的核心思想,让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地位在整个社会确定下来。《仪礼》曰:“夫者妻之天也!”,告诫女性要“既嫁从夫”[17],也规定了“七出”的条款,严格约束妇女的言行,凡有“无子、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18]的女性可被丈夫和家族逐出。“狮吼”故事中的女性,都犯有妒忌和口舌之恶,同时也常伴有无子、恶疾、不事舅姑等行为,因此这些女性形象都是封建道德标准下的异类,更是反面形象。儒家文化以家庭和谐为核心,男性作为家庭的中心,拥有至高的权力,“狮吼”打破了男性家主的权威,与之相对应的君臣、家国关系都随之破裂。“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19]女性处于整个社会关系的最低层,受到的束缚也最为沉重。她们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大都丧失了自我,顺从丈夫的意志而生活。被树为楷模的“贤妇”、“节妇”被广为传颂,“悍妇”、“妒妇”则存在于各种笔记小说中,当做逸闻趣事被流传、批判,“狮吼”故事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绎丰富。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妒妇大量出现的第一个高峰期,最早的“狮吼”故事就出于南朝《妒记》。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人的自觉时期,又由于门阀制度,促使贵族女性地位提升,妒妇大量产生,妒风盛行。北朝出现了“妇人多幸,生逢今世,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20]的局面,官僚贵族之间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南朝甚至有公主公然纳面首的行为,“宋文帝姊山阴公主,适何戢,谓帝曰:‘陛下六宫数百,妾唯驸马一人,太不均!’帝笑为置面首三十人。”[21]“三从四德”的礼教约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女性主体意思被唤醒,特别是贵族女性们不再只知顺从丈夫,开始关注自身的需求,甚至追求社会地位的平等性。此时“悍妒”就成为她们追求爱情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表现。悍妒现象之普遍,妒妇之多,让同一时代的男性和统治阶层大为头疼。虞通之所作《妒记》就是应宋明帝所请,将妒妇故事收集编纂,以求维护儒家伦理,鞭挞悍妒行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狮吼”故事已具雏形,故事表现为:妻子厌恶丈夫宴客时与异性或年轻男往,发出“狮吼”终止宴会。

其他的“狮吼”故事大都出自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与周边各族及许多国家进行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思想活跃,相对开放的社会形态。加上中国封建社会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登基,也有助于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在行动上受到的约束减少,可以走出闺房,思想方面也更加开放,这样的社会风气也造就了部分女子雄健强悍的性格。因此唐代女性比两晋南北朝时期更为开放,悍妒行为更显强悍。李廷璧妻与阮嵩妻不满丈夫宴客,夜不归宿,爆出“狮吼”外,还挥刀相向。蜀功臣妻更是在自己死后,都要约束丈夫的行为,一有放纵,则“狮吼”至死。这些极为凶悍的“狮吼”行为,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的相对提高,在家庭及社会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女性妒忌心理毫不掩饰,甚至表现的极为强烈、凶悍。日本学者大泽正昭在《妒妇、“悍妻”以及“惧内”――唐宋变革期的婚姻与家庭之变化》一文中指出:“所谓‘妒妇’的现象,自古以来即被指出是两晋到隋唐五代历史的特征。”[22]唐代女性在家庭地位提升的同时,却不可能挣脱封建伦理的约束,一夫多妻、狎妓娈童等社会道德允许的男性权利,都会引起妻子心中强烈的妒火。悍妒妇们采取各种手段,发泄对姬妾、丈夫甚至是对社会的仇恨,造成唐代悍妒现象的盛行。唐代“狮吼”故事中的悍妒妇表现更为凶悍,“狮吼”对象除所宴宾客外,更集中针对丈夫,终止宴会的同时予以丈夫严厉惩罚。

“狮吼”本事的源头出自于北宋苏轼笔下,但仅从苏轼的记载研究,柳氏悍妒并无实据。宋代的妒妇记载也比两晋南北朝和唐代要少得多,“狮吼”记载除《容斋随笔》外,鲜有类似故事出现。宋代对女性的约束也较为严苛,特别是陈朱理学的兴起,儒家学说得到充分发展,对人们行为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女性的行为、品德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南宋时期,女性地位更显低下。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名言让宋代乃至元明时期,“节妇”、“烈女”的记载逐渐多。《宋史・烈女传》记载55位烈女事迹,董家遵又从《古今图书集成》中统计了宋代节烈妇女有274人[23],这一数字已大大超过之前各代。宋代女性受到严格的节烈观影响,她们为维持婚姻、家庭及名声,很少将悍妒心理曝露于外。宋代“狮吼”故事仅有陈V畏妻之事,也正因为发生在这样一个悍妒妇稀少的年代,借了苏轼的名气,这个本不特别的故事才得以流传深远。

明代《狮吼记》的创作使“狮吼”故事真正成熟,柳氏也成为中国悍妒女性的代表,这是有其时代原因的。明代商品经济逐渐繁荣,市民文化高度发展,对社会结构及心理结构都产生一定影响,对传统的家庭结构及人格模式都提出挑战。虽然男性依然恪守男权本位的传统,女性却有冲破附属地位的需求,于是悍妒妇形象于明代中后期大量产生,惧内现象也较为普遍。时人叹息:“世有勇足以驭三军而威不行于房闼,智足以周六合,而术不运于红粉,俯首低眉,甘为之下,或含愤茹叹,莫可谁何?”[24]悍妒与惧内成为明代,乃至清代悍妒故事的主要内容。明人为重展男性权威,纷纷研究各种疗妒手段,汪氏以戏“疗妒”便是其中之一。明代小说《醋葫芦》中的都氏作为当时悍妒形象的代表,对待丈夫和妒忌对象的手段非常凶残,且步步升级,最后受到冥界惩罚,放弃妒心。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故事完整。明代“狮吼”故事大率内容完整,悍妒行为花样繁多,并常以疗妒为目的进行展现。“狮吼”故事的发展历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极大关系,社会开放程度越高、思想越活跃,出现悍妒妇的几率也就越大,相应的“狮吼”故事内涵就越丰富。

“狮吼”故事从本事《容斋随笔・陈季常》,甚至更早的“狮吼”故事原型一步步发展至传奇《狮吼记》,汇集了各个时代的特征,内容由简到繁,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明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促成“河东狮吼”一词的流行,也促使汪氏选择陈V畏妻作为惧内传奇的主题,演绎出一个全新的“狮吼”故事,被世人接纳。

参考文献:

〔1〕[明]汪廷讷.狮吼记[M].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十一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9~210.

〔2〕[清]姚燮.今乐考证[M].据一九三六年北京大学影印稿本影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组.1936.541.

〔3〕[宋]苏轼著,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诗集・寄仁兼简陈季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14.

〔4〕〔7〕吴梅著,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顾曲麈谈・制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5〕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62.

〔6〕〔8〕[宋]苏轼著,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传记・方山子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元]脱脱,等撰.宋史・列传・陈希亮[M].北京:中华书局.9922~9923.

〔10〕[宋]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47~448.

〔11〕[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254.

〔12〕[宋]李P,等.撰.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涵芬楼影印.第100册38页.

〔13〕[唐]李延寿著.南史・王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619.

〔14〕〔15〕[宋]李P,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6〕[唐]张|,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79.91.

〔17〕杨天宇注.仪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08.

〔18〕[清]王聘珍撰,大戴礼记解诂・本命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3.255.

〔19〕[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易・序卦[M].北京:中华书局,1980.96.

〔20〕[北齐]魏书・元孝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423.

〔21〕[明]冯梦龙.古今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294.

〔22〕邓小楠.唐宋女性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29.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管理与财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干燥技术与设备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杭州钱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