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紧缩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紧缩货币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紧缩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范文第1篇

一、货币政策收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融资规模和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日常运营。

(一)从融资角度来看,融资难度增加了。紧缩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贷紧缩。银行贷款规模的缩小,势必将加大企业从银行融资的难度。

1、紧缩货币政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在可支配信贷额度受到控制的前提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势必进一步优化其贷款结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避免不良资产的增加,资金将更多地流向信誉度高的公司。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的审核力度将明显加大,严格的审查程序无疑抬高了企业贷款融资的门槛。

2、限制融资规模。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是企业资金的主要供应渠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分摊在企业上的贷款额必定减少,

3、融资成本提高了。加息直接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了运用贷款方式融资的企业的利息支出,这会引起企业资金链紧张,削减其偿债能力,企业财务风险上升。对于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生存发展的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4、融资的灵活性下降。随着存贷款利率的提高,市场平均投资报酬率上升,在资金流动性收紧的一系列措施下,企业利用其他融资渠道融资的难度也将相应提高,各种融资渠道间相互协调变得困难。

(二)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进度减缓。当融资遭遇瓶颈时,随后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紧张的企业而言。因此,前期已敲定投资方案的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可能被迫压缩或搁置,机会成本增加;而前期尚无计划的,即使现在面临好的投资项目,也可能因为融资困难而“忍痛割爱”,这样一来,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又进一步被削弱了。

(三)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往往会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增加、存货占用资金增加,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企业的流动性下降。

二、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源在于“资金”二字,那么就该从对资金的筹集(融资)、管理(运营)和投放(投资)方面来考虑应对方案。

(一)融资方面。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资金链考虑,防止资金链断裂。因而,要精心预测未来现金流;其次,企业要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除银行外,企业的融资渠道大致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组织、资本市场、国际创业基金等。通过股票发行、租赁融资、信托计划、发行企业债券和商业信用等多种融资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最后,尤其需注意举债要适度,所筹措的资金只要能够满足新的生产能力及商品购销对资金的需求即可。借债数额以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实际不足为前提,并以一定的自有资金比例为条件,达到弥补自有资金不足,保证企业经营需要的目的,合理安排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

(二)投资方面。紧缩货币政策下,企业应该更谨慎地投放资本。企业要制定好战略目标,不要过度分散企业资源,尽量满足主营业务需要,避免不恰当的投资固定资产和不合时宜的扩张。要加强对投资的管理,通过对投资项目(股票投资和实体投资)的总体分析,处置闲置、亏损或微利投资项目及资产,回收释放滞留其中的资金。另外,在审核投资策略时,对预期净现值要采取谨慎态度,评价投资绩效时要重视通货膨胀率和因加息而增加的机会成本。由于当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紧缩,股市波动较大,对于股票的购买等间接投资要特别小心。

(三)管理方面。从运营上来讲,企业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控制营运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把企业闲置的资产和利用效率低的资产向利用效率高的方向转移;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应收账款额;要及时清理企业的异常资产(如不良资产、贬值资产等),以提高资产质量。当然,最根本的是增加收入来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一是对现金的管理。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而后再考虑持有现金所遭受的购买力损失。

二是对存货的管理。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存货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由于国家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社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需要储备适当数量的存货。除此之外,企业应该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三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货币紧缩、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期,属于货币性资产的应收账款会遭受购买力的损失,而且由于企业间的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和缩短信用期间,要设立专人催收账款,让应收账款尽快转换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紧缩货币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对策

近期央行不断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实施窗口指导等,这些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是否会有影响,成为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本文拟研究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的内在原因,探讨紧缩性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造成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2002年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带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而且每年新增数量不断上升。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企业和居民大部分不愿意持有外汇,藏汇于民的政策变成了结汇于官,使得企业居民的大部分外汇都变成了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2001年外汇储备增加投入的货币中93%变成了外汇占款,到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98%。强制结售汇制度下,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最终成为央行的资产,而央行资产方的增加即表明流动性的增加。当前,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数量、有价证券的数量都较少,外汇储备超常规增长由此带来外汇占款快速投放,超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因。

为了控制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避免银行信贷过快扩张并可能由此带来经济过热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从2002年起,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利用窗口指导和上调基准利率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

由于全球经济失衡是各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表现,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假以时日,没有一定的时间是难以到位,人民币不断增加的升值预期将加快投资、投机资金的进入,这些因素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因此,从较长时期来看央行将实施以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商业银行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扩张的货币基础仍将维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增加利息收入有利

据测算,维持每年GDP增长10%、贷款增长16%、M2增长16%的水平,需要投放基础货币约5000亿元左右。2002年以后,外汇占款的增量已远远超过了经济金融发展所需基础货币量。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对冲外汇占款大于基础货币增量的部分,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2002年以来基础货币的增长额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2000年和2001年基础货币比上年增加分别为2871和3360亿元,2002-2006年,则分别比上年增加5286、7703、6015、5487和13415亿元,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货币环境仍然偏松。

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时候,中央银行会把社会的超额储备的流动性控制在尽可能少的数量上。各国通行的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使得商业银行尽可能保留最低超额准备金率。但是由于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被动性以及特殊的准备金收益率制度,当前银行体系存在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准备金仅是使部分超额准备金变成法定准备金,因此不会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产生紧缩作用。从实际运作结果来看,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存贷比不断下降,银行体系并不存在资金面紧张的问题。

由于未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些紧缩性的措施将不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业务快速扩张的货币基础。此外,由于目前法定准备金利率为1.89%,高于超额准备金0.99%的水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部分超额准备金转变为法定准备金,对增加银行利息收入有利。

2、央票发行对银行贷款存在挤出效应,对银行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有价证券投资和外汇占款等三部分,2006年末,这三部分资金运用分别占资金运用总量的62%、11%和27%。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增量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央行票据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央票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2003-2006年央票当年增加值占当年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总量分别为4.6%、22.8%和16%,央票对贷款的挤出效应趋于明显。

由于一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在2.9%左右,远低于一年期贷款6.39%的收益率,央票对银行贷款挤出将对银行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而定向发行央票属惩罚性手段,发行对象主要是贷款发放较多的银行,在于抑止贷款的过快增长,其收益率要低于一年期央票,对银行盈利负面影响更大。

3、窗口指导将控制贷款过快增长态势,但对盈利的负面影响有限

2006年以来央行多次实施窗口指导,都是要求商业银行控制贷款过快增长。年初以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召开窗口指导会议,提醒各家银行要对过快增长的信贷投放保持警惕,严格控制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银监会则明确表示所有违规违法的信贷资金都要查处。受窗口指导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势头将会受到控制,但由于总体上银行信贷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银行的盈利增长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4、加息有助于扩大银行利差,增加利息收入

加息将有助于提高贷款平均利率水平。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投资需求较为旺盛的情况下,贷款需求不会因加息而受到影响,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会因为加息而缩小。2006年央行于4月和8月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合计54个百分点,2006年1季度贷款利率为5.85%,为基准利率的1.05倍,到4季度的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升高到6.58%,为基准利率的1.08倍,4季度较1季度提高了73个基点,要明显大于贷款基准利率54个基点的提高。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仅没有因加息而缩小,反而略有扩大。

加息对于存款平均利率上调影响弱于贷款。央行数次加息没有调整活期存款的利率,仅仅提高了银行定期存款的成本,在目前存款利率存在法定上限的条件下,加息对于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的影响主要由银行定活期存款结构决定。尽管加息使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利率的差距有所扩大,可能使企业和居民选择期限更长的存款,进而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但实际上,由于居民和企业选择定期存款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利息收入,而选择活期存款是为了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才是驱动活期存款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在目前股票市场火爆,企业投资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加息不会降低银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银行存款仍将呈现明显活期化的趋势,加息对银行存款成本影响不大。

由于加息使商业银行平均存款利率

有所提高,但要明显低于贷款平均利率的提高,将使银行利差收入得到扩大。加息对宏观经济紧缩作用有限,并不足以降低信贷的增长,因此加息后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会有所提高。

5、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加大,但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对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随着外汇占款和市场流动性不断提高,银行体系存款规模将不断增加,定向发行央票、窗口指导、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将起到抑制银行信贷扩张作用,加上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企业信贷起到分流影响。银行体系存差规模将持续提高,存贷比趋于下降,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会增加。

2006年以来,受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和央行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的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仍将执行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持续走高。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尽管会影响现有票据和债券的市值,但由于银行债券投资的久期只有2年左右,现有债券市值所受影响较小。但是,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上升会提高银行未来的债券投资收益。因此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提高,对银行资金业务收入的影响正面为主。

6、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所受负面影响有限

加息主要目的是遏制过快增长的贷款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因此不会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由于央行加息主要考虑CPI上涨的因素,扣除CPI加息后客户实际利息负担不会增加,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影响很小,加息并不会对银行贷款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相反,由于加息会增加资金边际成本,降低收益率较低的企业的贷款需求,有助于银行对借款企业进一步优选,改善商业银行新增资产的质量。

综上所述,当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利弊共存,有利之处在于:一是银行资金面宽松的环境不会改变;二是增加银行利差和资金业务收益率;三是有利于银行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弊端在于贷款快速增长势头将有所放缓,对利息收入总额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央行实施的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为主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会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环境产生严重的冲击,不会改变银行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局面,对银行经营环境的负面影响有限。商业银行不应过分担心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应抓住经济快速发展、金融环境较为宽松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央行发行央票、窗口指导、上调利率等政策会对银行贷款增长、资金运作、资产质量、净息差和利润产生一些影响,商业银行应正视这些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以下应对准备。

1、积极调整优化存款结构,提高存款收益贡献度

在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将推动同业存款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和居民存款活期化倾向。由于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上升,银行信贷增幅居高不下,CPI高位运行,未来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大,并有可能成为今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选择工具之一。在加息周期中,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越高,加息得到的收益将越大。对此,商业银行应认清当前金融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加快低成本活期存款业务较快发展。特别是应从强化品牌形象,加快产品开发,提升服务入手,加快企业、个人活期存款业务发展;同时应加强金融机构同业的市场营销力度,积极吸收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改善自身的存款结构,提高存款对银行收益的贡献度。新晨

2、有针对性得加快内向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不会影响银行存款快速增长的整体趋势,但是银行的信贷扩张受窗口指导等政策影响将有所放慢,而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金融脱媒使优质大企业客户,进而优质中型企业客户的贷款迅速分流,因此商业银行将长期面临资金宽裕、存贷差持续扩大的局面。在银行利差保持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获取利息收入将是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业银行可加强细分市场研究,有针对性的寻找目标客户。由于国际收支顺差主要由对外部门的对外经济交往引起,对外部门的资金充裕,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使内向型企业面临资金面紧张的问题,信贷需求将会较为迫切。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市场资金供求结构的研究,重点加快资金压力较大、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盈利情况良好的内向型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发展,达到较好的营销效果。

3、大力提高产品创新、市场交易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资金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商业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资金运用压力将增加,但是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的加大以及市场利率的逐步走高,为银行资金业务发展提供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提升自身的资金产品创新、市场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资金业务获利能力。重点在于培育和引进资金交易人员,大力提高交易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增强营销意识和营销力度,加快本外币资金产品的创新能力,拓展资金交易产品品种,以更好得把握业务发展机遇,增加业务收入。

紧缩货币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紧缩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4日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专家分析称,未来两个月CPI更可能冲上6%,央行也会继续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胀,人民银行从去年起至今年6月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已达到21.5%,再创历史新高点。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需要上缴21.5元作为准备金,剩下的资金才能按比例用于放贷。在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实体经济也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

今年以来,曾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饱受冲击的中国中小企业,当下又陷入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据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报道“江苏省镇江市镇阳电子元器件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其厂长毛敏日前告诉记者,今年初厂里还有30多名工人,现在只剩下不到10人了。即使这样,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工厂资金无法周转,已发不出工资。毛敏说,由于央行货币政策趋紧,今年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市场活跃起来。从民间贷款公司贷款,只需用房产做抵押,但利息高得吓死人,短期借贷月息4-8%,甚至15%。毛敏无奈地说,由于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当地很多中小企业一夜之间就倒闭了。”

针对多家媒体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停工或半停工,部分企业破产倒闭的报道。中央和各地的工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纷纷赴实地调研。调研显示,尽管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严峻局面甚于金融危机时期的说法失之夸张,但中小企业普遍资金链吃紧、利润微薄、经营状况不佳乃至生存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

工信部“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指出,从今年头4个月情况看,我国资金环境总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今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二、在我国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过三十余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然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其服务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贷仅为其“副业”。依托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在理论上意味着较高的融资费用和融资成本,因而适用的中小企业极为有限。从实践上看,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把它作为优先选择,中国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中小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容易了解地方信息及地方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发展前景和信誉情况,与企业开展信息交流比较方便,容易克服因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大的障碍。所以,应尽快建立一大批直接服务于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立足小处,服务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专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之责。

目前,我国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较为可能的途径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区域性银行基础上改制创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充分发挥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支持。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趋同,市场定位模糊,极力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大城市和大企业客户。从其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细分的观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合作社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贷款隐性成本高的特点,国家应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特殊时期(如当前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引导,并给予其适当补贴,调动中小企业信贷机构的积极性。

(二)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合法化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领域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和约束,民间金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合法地位。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首次正式承认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5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据调查测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约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

民间信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间信贷在贷款涉及的范围、金额、利率及方便程度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正规金融顾及不到的中小企业方面,民间融资起到了补充作用,与正规金融起到了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民间信贷供给不稳定,融资成本高,特别是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相对正规金融机构,民间信贷呈现出松散、盲目、缺乏规范的状态,有可能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调控造成冲击。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影响国家利率政策实施等。因此,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就要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趋利避害,使其阳光化、合法化;而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合法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开闸,民间融资走出灰色地带,走向阳光。《意见》中指出,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介于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资本之间的一种尝试。这种有担保的横向拆借,其实是一种融资创新。

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首先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根据《东方早报》报道,当前我国金融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农村金融资金缺乏,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地下融资规模庞大,地下资金以高利贷、地下钱庄和非法集资等形式入市牟利,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为民间资本涉足金融业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架起了民间资金与“断粮”中小企业的桥梁,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不足,转移和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加速社会资金总量的扩充、流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其次,和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自身突出的优势。对银行来说,一般小额贷款的单笔贷款都比较少,而且由于银行一般不够贴近基层,运作成本很高,风险大,因此开展此项业务的动力不足。相比之下,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门槛较低、机制灵活、手续简便、放款速度较快,无抵押、免担保等优势;并且对小额贷款需求者的了解深入,利于控制小额贷款的业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信贷供给能力十分有限。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需要内外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尽快完善能覆盖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套法律法规,让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针对其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三是要加强对其经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业务行为,防范风险。四是要加大力度打击那些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地下钱庄,引导民间资本向合法渠道流动。五是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政府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等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特殊时期,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专项补贴政策和财政低息贷款政策,并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或部门来落实这些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出台一些向中小企业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施以税收优惠,以激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相信通过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会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车海刚.妥善应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J].学习时报,2011,6.

[2]罗建梅.推进民间信贷阳光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特区经济,2009,5.

[3]郭田勇,陆洋.小额贷款公司尚需规范[J].经理人,2008,8.

[4]范逸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0,14.

紧缩货币政策范文第4篇

论文提要: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增加局面长期存在,为对冲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将在较长时期内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存款、信贷、资金等业务以及银行收入、资产质量的影响利弊共存,商业银行应正确应对,做好相应的准备。

近期央行不断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实施窗口指导等, 这些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是否会有影响,成为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本文拟研究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的内在原因,探讨紧缩性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造成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2002年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带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而且每年新增数量不断上升。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企业和居民大部分不愿意持有外汇,藏汇于民的政策变成了结汇于官,使得企业居民的大部分外汇都变成了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2001年外汇储备增加投入的货币中93%变成了外汇占款,到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98%。强制结售汇制度下,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最终成为央行的资产,而央行资产方的增加即表明流动性的增加。当前,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数量、有价证券的数量都较少,外汇储备超常规增长由此带来外汇占款快速投放,超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因。

为了控制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避免银行信贷过快扩张并可能由此带来经济过热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从2002年起,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利用窗口指导和上调基准利率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

由于全球经济失衡是各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表现,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假以时日,没有一定的时间是难以到位,人民币不断增加的升值预期将加快投资、投机资金的进入,这些因素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因此,从较长时期来看央行将实施以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商业银行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扩张的货币基础仍将维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增加利息收入有利

据测算,维持每年gdp增长10%、贷款增长16%、m2增长16%的水平,需要投放基础货币约5000亿元左右。2002年以后,外汇占款的增量已远远超过了经济金融发展所需基础货币量。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对冲外汇占款大于基础货币增量的部分,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2002年以来基础货币的增长额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2000年和2001年基础货币比上年增加分别为2871和3360亿元,2002-2006年,则分别比上年增加5286、7703、6015、5487和13415亿元,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货币环境仍然偏松。

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时候,中央银行会把社会的超额储备的流动性控制在尽可能少的数量上。各国通行的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使得商业银行尽可能保留最低超额准备金率。但是由于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被动性以及特殊的准备金收益率制度,当前银行体系存在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准备金仅是使部分超额准备金变成法定准备金,因此不会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产生紧缩作用。从实际运作结果来看,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存贷比不断下降,银行体系并不存在资金面紧张的问题。

由于未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些紧缩性的措施将不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业务快速扩张的货币基础。此外,由于目前法定准备金利率为1.89%,高于超额准备金0.99%的水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部分超额准备金转变为法定准备金,对增加银行利息收入有利。

2、央票发行对银行贷款存在挤出效应,对银行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有价证券投资和外汇占款等三部分, 2006年末,这三部分资金运用分别占资金运用总量的62%、11%和27%。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增量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央行票据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央票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2003-2006年央票当年增加值占当年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总量分别为4.6%、22.8%和16%,央票对贷款的挤出效应趋于明显。

由于一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在2.9%左右,远低于一年期贷款6.39%的收益率,央票对银行贷款挤出将对银行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而定向发行央票属惩罚性手段,发行对象主要是贷款发放较多的银行,在于抑止贷款的过快增长,其收益率要低于一年期央票,对银行盈利负面影响更大。

3、窗口指导将控制贷款过快增长态势,但对盈利的负面影响有限

2006年以来央行多次实施窗口指导,都是要求商业银行控制贷款过快增长。年初以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召开窗口指导会议,提醒各家银行要对过快增长的信贷投放保持警惕,严格控制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银监会则明确表示所有违规违法的信贷资金都要查处。受窗口指导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势头将会受到控制,但由于总体上银行信贷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银行的盈利增长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4、加息有助于扩大银行利差,增加利息收入

加息将有助于提高贷款平均利率水平。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投资需求较为旺盛的情况下,贷款需求不会因加息而受到影响,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会因为加息而缩小。2006年央行于4月和8月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合计54个百分点, 2006年1季度贷款利率为5.85%,为基准利率的1.05倍,到4季度的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升高到6.58%,为基准利率的1.08倍,4季度较1季度提高了73个基点,要明显大于贷款基准利率54个基点的提高。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仅没有因加息而缩小,反而略有扩大。

加息对于存款平均利率上调影响弱于贷款。央行数次加息没有调整活期存款的利率,仅仅提高了银行定期存款的成本,在目前存款利率存在法定上限的条件下,加息对于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的影响主要由银行定活期存款结构决定。尽管加息使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利率的差距有所扩大,可能使企业和居民选择期限更长的存款,进而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但实际上,由于居民和企业选择定期存款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利息收入,而选择活期存款是为了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才是驱动活期存款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在目前股票市场火爆,企业投资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加息不会降低银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银行存款仍将呈现明显活期化的趋势,加息对银行存款成本影响不大。

由于加息使商业银行平均存款利率有所提高,但要明显低于贷款平均利率的提高,将使银行利差收入得到扩大。加息对宏观经济紧缩作用有限,并不足以降低信贷的增长,因此加息后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会有所提高。

5、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加大,但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对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随着外汇占款和市场流动性不断提高,银行体系存款规模将不断增加,定向发行央票、窗口指导、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将起到抑制银行信贷扩张作用,加上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企业信贷起到分流影响。银行体系存差规模将持续提高,存贷比趋于下降,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会增加。

2006年以来,受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和央行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的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仍将执行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持续走高。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尽管会影响现有票据和债券的市值,但由于银行债券投资的久期只有2年左右,现有债券市值所受影响较小。但是,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上升会提高银行未来的债券投资收益。因此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提高,对银行资金业务收入的影响正面为主。

6、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所受负面影响有限

加息主要目的是遏制过快增长的贷款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因此不会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由于央行加息主要考虑cpi上涨的因素,扣除cpi加息后客户实际利息负担不会增加,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影响很小,加息并不会对银行贷款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相反,由于加息会增加资金边际成本,降低收益率较低的企业的贷款需求,有助于银行对借款企业进一步优选,改善商业银行新增资产的质量。

综上所述,当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利弊共存,有利之处在于:一是银行资金面宽松的环境不会改变;二是增加银行利差和资金业务收益率;三是有利于银行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弊端在于贷款快速增长势头将有所放缓,对利息收入总额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央行实施的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为主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会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环境产生严重的冲击,不会改变银行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局面,对银行经营环境的负面影响有限。商业银行不应过分担心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应抓住经济快速发展、金融环境较为宽松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央行发行央票、窗口指导、上调利率等政策会对银行贷款增长、资金运作、资产质量、净息差和利润产生一些影响,商业银行应正视这些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以下应对准备。

1、积极调整优化存款结构,提高存款收益贡献度

在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将推动同业存款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和居民存款活期化倾向。由于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上升,银行信贷增幅居高不下,cpi高位运行,未来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大,并有可能成为今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选择工具之一。在加息周期中,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越高,加息得到的收益将越大。对此,商业银行应认清当前金融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加快低成本活期存款业务较快发展。特别是应从强化品牌形象,加快产品开发,提升服务入手,加快企业、个人活期存款业务发展;同时应加强金融机构同业的市场营销力度,积极吸收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改善自身的存款结构,提高存款对银行收益的贡献度。

2、有针对性得加快内向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不会影响银行存款快速增长的整体趋势,但是银行的信贷扩张受窗口指导等政策影响将有所放慢,而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金融脱媒使优质大企业客户,进而优质中型企业客户的贷款迅速分流,因此商业银行将长期面临资金宽裕、存贷差持续扩大的局面。在银行利差保持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获取利息收入将是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业银行可加强细分市场研究,有针对性的寻找目标客户。由于国际收支顺差主要由对外部门的对外经济交往引起,对外部门的资金充裕,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使内向型企业面临资金面紧张的问题,信贷需求将会较为迫切。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市场资金供求结构的研究,重点加快资金压力较大、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盈利情况良好的内向型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发展,达到较好的营销效果。

3、大力提高产品创新、市场交易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资金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商业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资金运用压力将增加,但是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的加大以及市场利率的逐步走高,为银行资金业务发展提供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提升自身的资金产品创新、市场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资金业务获利能力。重点在于培育和引进资金交易人员,大力提高交易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增强营销意识和营销力度,加快本外币资金产品的创新能力,拓展资金交易产品品种,以更好得把握业务发展机遇,增加业务收入。

紧缩货币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货币紧缩政策融资成本对策

在国内房地产泡沫与高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人民银行采取了收缩流动性的货币政策,而这对国内企业的融资问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众所周知,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政府部门的难题。目前,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反映在融资途径单一与融资成本高这两大方面。而企业融资途径的单一在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有所解决;相反,企业融资成本高却受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越发“水涨船高”,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利的趋势。

一、企业融资成本现状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方面。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有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在直接融资模式下,资金供求的双方联系较为紧密,这对资金的合理配置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投资收益也较高。当然直接融资方式在期限、利率等方面具有较多的限制,且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主要是指银行借贷。在间接融资方式下,成本相对较低,且广泛性较好;当然,也具有资金供求双方联系不密切等缺点。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在资金借贷与使用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融资效率与盈利水平。前面提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企业主要的两条融资渠道。

首先从直接融资方式来看,发行股票是目前企业直接融资最主要的选择方式。自我国1990年设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券市场。在股票融资方式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在于中介机构费用与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回报。其中,中介机构费用是股票融资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普通公司上市所需的路演、承销以及审计等费用高达千万以上,而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另一方面,债券融资也是直接融资的一种,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债券市场也逐渐繁荣起来。在债券融资方式下,企业债券的利率要比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高4-5%,这对于企业来说还是相当低的;当然,债券发行也需要中介机构进行承销。

与此同时,在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下,银行借贷融资在间接融资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商业银行1年期以上贷款的利息收入高达9000多亿,而同期银行的贷款余额为16.7万亿元,从这两个数据来看,银行的贷款利率似乎只有5%左右。但是,在企业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隐性成本,而这些成本却是没有包含在内的。据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融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关费用高达10-20%,而这笔费用占据了企业融资成本很大的比例。

二、货币紧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货币紧缩是一国货币政策的反映,当国家认为市场者的货币过多、出现通货膨胀或者经济泡沫时,就会选择货币紧缩的政策来加以控制。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政府部门一般都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进行,这明显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采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实施货币政策时,货币紧缩政策要求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这导致各大商业银行需要将一部分法定资金交予人民银行,即商业银行用于信贷的自有资金减少,信贷市场原先的供求平衡关系变成供不应求,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

当采用再贴现率政策来实施货币政策时,紧缩的货币政策要求人民银行直接提高与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这导致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融资或者向同行拆借的利率上涨,必然使得企业向商业银行的融资利率提高,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外,当采用公开市场业务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人民银行向市场抛售国债等有价证券,从市场中吸收货币流动性,导致市场中的货币逐渐减少,供求关系变成供不应求,使得商业银行的借贷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当然,人民银行在抛售国债等有价证券时,也会导致国债市场供过于求,国债收益率下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借贷利率。

三、货币紧缩政策下企业融资成本的解决对策

在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对此,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需要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进行解决。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这导致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对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来越模糊,交易风险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从本质上讲,不确定性产生于必须拥有的信息与所能得到的信息量之间的差额。差额越大,风险越高,必然导致防范和降低风险的交易成本增加。而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完善的信用体系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银企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目前,企业融资难与融资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方面协调对接和沟通力度不够。因此,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参加,建立区域性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通过相关政务服务机构的派驻以及优质融资服务资源的集聚形成完整的融资服务产业链,为企业融资提供综合性、高水准并具有公信力的专业化服务,提升企业融资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融资交易成本。

四、小结

融资成本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目前,国内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针对融资成本高这一问题,社会各方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主要是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切入,即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等等。

参考文献

[1]顾瑞滋,张 磊.中国融资成本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09(12):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