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女孩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最应该反思的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像“女孩摔打男童”这样的恶,是由谁训练出来的。
一个十来岁小女孩摔打只有一岁半的男童,给整个世界出了一个最残忍的人性之谜。
当电梯门关上,男童原原还来不及跟着家人出来,这时,电梯里刚刚进来的小姐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电梯里,小女孩把原原丢在地上,踢脑袋,提起来摔。电梯门开了,又直接丢出去。”
这是视频呈现的情境。电梯停在25楼,此后到底又发生了什么,还不得而知。不过,原原后来被发现浑身是血地躺在居民楼下,不省人事,生命垂危。
摔打原原的凶狠残忍,足以让这个小女孩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恶童”。毕竟,这个世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天生就是“恶魔”。小女孩的父亲也说,她很喜欢小孩和小动物。
问题是,包括这个小女孩在内,现在的确又有不少孩子也露出人性可怕的一面,成为连大人都害怕的“恶童”。
其实,“恶童”只是少数现象,女孩虐童也只是偶发的极端事件。体恤童心,不伤害孩子,甚至包括善待那名虐童女孩,都是人性与法律的应有之义。我们最应该反思的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像“女孩摔打男童”这样的恶,是由谁训练出来的。
小女孩的父亲说,他们经常打骂孩子。或许,这种家暴行为,就是在给小女孩内心种植恶念。没有得到充分的教化,孩子也会虐待比他更小、更弱、更没有反抗力的东西。女孩摔打男童,无疑就是对此最好的印证。当然,反思原因,也不能只指向家长对孩子施暴。现实生活中种种恃强凌弱、暴力蛮霸现象,其实也都是在提供一个训练“恶童”的大环境。
“训练恶童”,在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著名小说《恶童日记》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那本书里,以纯真天性面世的儿童,因为活在恶狠狠的世道里,最后被逼成令人触目惊心的“恶童”。小说里那对双胞胎兄弟,身边有一个肮脏、吝啬、凶恶,甚至是凶手的“外婆”,不断将他们扔在残酷的生活中,做出各种恶行,最终让他们展示出孩子人性极其残忍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恶童日记》中的孩子,呈现的是“双面人生”,一边是“恶童”的残忍,一边又在生存夹缝中不时浮现人性之光。重庆虐童的小女孩父亲也说孩子喜欢小孩和小动物,而电梯摔婴也暴露人性相反的一面。这样的分裂,本身就说明,孩子经常会处于人性一个善恶交战之地。
“老师真漂亮!老师来了。”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老师笑笑。老师笑的时候脸蛋儿上像开了两朵花,一条大摆裙从腰际直至脚跟,让人有经过闷热之后淋一场雨的。
老师讲课前,先检查头天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着,当走到小女孩身旁时,女孩突然冒出一句:
“老师,您长得真像我妈妈。”
老师笑着轻轻拍拍小女孩的头说:“真的吗?”女孩使劲地点了点头。女孩感到惬意极了,女孩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女孩好想投入老师的怀抱,就像投入妈妈怀抱时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理所当然。
老师开始上课。
老师的声音很甜、很脆,有和风轻拂风铃的感觉。
老师从她带进教室的一摞书上,拿出一个大信封。同学们都惊奇地把目光聚焦在这信封上,想刺破这只有一层纸的秘密。
老师轻轻打开信封,取出一颗黄豆般大小的黑色颗粒。老师说:“这是种子……”老师的声音很缓慢,像是被一阵泥土的芬芳托出。听到种子,女孩那如种子般圆润充实的眼睛睁得更大了,像有一种灵性,把以往遗落的目光拾起而重新集结起来。
“种子种在土里,经过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就可以发芽、开花……”老师讲了很多。
老师的话让女孩的眼里湿润起来。放学后,女孩跑着回了家。
打开门,冲进屋里,把书包扔在床上。找钥匙,打开抽屉,翻出日记本。从日记本里倒出一个纸包。打开纸,一层,两层,再打开一层。从里面抖出一张照片,拾起来贴在胸前。随即两颗硕大的泪珠砸在抽屉里的纸上,飞溅的泪花潮湿了女孩所有的记忆。
女孩捂着那张照片独倚在门旁。突然,女孩跑向后院,在一片空地上蹲下,用两只小手狠命地刨泥土。不大一会儿,地上便有一个小坑。女孩把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腿上抹了抹,小心地从怀里取出照片,看了一会儿便笑了。
女孩把照片放入坑里,小心地填满了泥土。女孩静下来,眼睛痴痴地盯着那个刚填满新土的土坑。她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女孩趴在那儿睡着了。
女孩又梦见了老师,长得像她妈妈的老师。
老师抚了抚她的头,问她:“你这是干什么?”女孩说:“种相片。”
“谁的相片?”老师又问。
“妈妈的。”女孩说。
老师又问:“把相片种在这里干什么?”女孩说:“我妈妈死了,我很想妈妈,我想把妈的相片种在这里,我好好浇水、施肥,妈妈不是很快就可以长出来了吗?”
老师哭了。女孩弄不明白,忙问老师:“老师您哭了,老师您为什么哭呀?老师您为什么不笑呢?我很快就可以看见妈妈了,我妈妈和您长得一样漂亮,真的。”说完,女孩又把她那种子般圆润充实的眼睛投向老师。
老师一把抱住女孩,把脸紧贴在女孩头上,笑着把两行泪轻轻地淌到女孩的脸上,女孩感到好烫好烫……突然,电闪,雷鸣。
天哭了。
前几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从收回来的问卷中,我们发现班上也有个别学生或许是因为对老师的某一做法不甚理解,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有误会,他(她)对老师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看了他(她)的问卷后,知道了他(她)的不满,也知道了他(她)内心的不快乐。作为老师,我们很想知道这其中有什么误会,也很想消除我们师生之间的这些误会,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却无从下手,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究竟是谁有误会,谁不开心……
我虽然不是反对你们在问卷调查中提意见,提意见是对的,你们如果有看法,又不提出来,我们自然就不知道自己工作上的过失,但是既然有意见,并且决定提出来,那我们的目的就不再纯粹是提出来而已,而是要想办法解决了,只提问题而不解决问题是没有用的,大家说是不是呢?
那个小女孩通过日记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她采用的是一种积极的方法,问题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这次在问卷调查中提出自己看法的同学,却是采用了一种消极的方法,虽然在不记名调查表中他(她)可以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但是发泄了之后,问题仍然不能得到解决。只要他(她)内心的误会不消除,他(她)就不可能开心,大家想一想,作为一个正在成长发育的小学生,他(她)这样的心理状态,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吗?不能。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消除内心的误会,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积极的方法,把自己的不满告诉老师,让我们师生共同去消除这些误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安妮日记》是由出生在德国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期间写的。安妮一家人和范达恩一家以及一个牙科医生迪塞尔在安妮父亲办公楼房的“秘密后屋”里面艰难度过了长达两年的避难时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安妮日记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1安妮,一个德裔犹太女孩,在学校里有一大帮好朋友,在家里又有父母宠着她。就因为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她和全家人一起躲在密室。在黑暗里写出了《安妮日记》。
起初,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女孩,天真,可爱,但又有小女孩的小心事。但是随着内容的深入,我所看见的早已不是一个小女孩在诉说自己的心事,更像是一个成人在理智的思考。
这些阳光和斗志的文字,很难想像是来自一个十四岁的女孩之手。她思考女性权利的平等,呼吁世界的和平,祈求明天能变得更美好,是那么让人深思。这是个多么有思想,多么优秀的女孩啊!
安妮的种族是一个十分聪明与勤奋的民族。可遭到法西斯的杀害和欺凌。她渴望有个美好的未来。她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每天都读大量的书籍,写这么多的文字,思考这么深刻的问题。她想在战争结束后,能回到学校读书,继续为自己的作家梦,记者梦奋斗。渴望与其她女子不同。可惜她没有坚持到战争结束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一卷可贵的历史资料,揭发二战时期的黑暗。
愿安妮在天堂有自己的快乐,看到世界早已和平。嘴角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像安妮说的一样:“只要我活着,能沐浴这灿烂的阳光,看到湛蓝的天空,我就无比幸福。”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2暑假中,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苦难遭遇。
在二战期间,为了躲避德国人的追杀,犹太人安妮一家和他们的几位犹太人朋友藏在一间密室里,他们非常的不自由,哪儿也不能去,安妮没有朋友,她把日记当做她唯一的朋友,把自己的心事以写信的方式透露给日记这位朋友,在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她乐观地生活下来,直至被坏人告密,被德国人抓入集中营,传染伤寒病离世。
在残酷的德国法西斯迫害下,安妮的世界没有光明,这位柔弱的女孩在密室里生活了两年多,她随时面临着死亡,她痛苦、害怕……但是她却保持乐观的心态活下去,在密室中她坚持读书、学习,做各种条件所允许的事,她有自己的理想,她盼望战争结束后,做一名记者或是一位作家,并为此而坚强乐观地学习、生活。
安妮说过:“这光芒四射的太阳,这晴朗无云的蔚蓝天空,只要我还能看到这些,我就不应该悲伤。”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被囚禁两年的女孩能说出这种话,真令人钦佩。这就是安妮,我所钦佩的坚强、乐观的女孩,她的这种美好品质将激励着每位读者,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乐观、坚强地生活。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3我读过许多书,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安妮日记》。
在密室生活刚开始的时候,13岁的安妮差一点就被逼疯了。几乎不见天日的生活,严格的生活制度,这都是一个花季少女不应该承受的。这样一个花一般的年纪,她不能和我们一样自由、自在,而是天天躲在密室里探照灯照不到的死角里,被逼迫着习惯阴暗以及白昼如同黑夜的生活。我甚至能够体会安妮写日记时的绝望与无奈的心情,但安妮的乐观还是使我感到一丝欣慰的。我常常想,如果安妮在二战结束前夕幸运地活下来,那么历史上是不是又会多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文字以及她笔下的生活都让我深感震撼、悲愤。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她两年花季少女最重要的时光,而这两年只有日记本陪伴她。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却离开了这个纷争的世界,安妮一家只有她的父亲一人生还,其他人都惨遭不幸。看到这里,我对纳粹党十分愤恨。他们剥夺了安妮美好的童年,安妮她甚至没有过感情的经历和花季的幸福、快乐以及友情。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不只是对安妮一个人的惋惜,而是对所有犹太人的同情。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4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叫《安妮日记》的书,读了它后,我有许多话想说。
弗兰克,名安妮,是德籍犹太人。1942年7月,刚刚过完13岁生日的安妮·弗兰克随母亲、姐姐与父亲的朋友凡·丹先生一家为躲避纳粹的搜捕,搬进了一间阁楼。隐居的生活艰辛甚至残酷的。为了保证安全,他们从此不能再出门,白天不能随便走动、大声说话甚至上厕所。在这拥挤狭小的阁楼里,在头顶上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炸声的日日夜夜,在缺少吃穿、生命随时受到胁迫的每一天,这一群人安静的读书、日常起居有条不紊、孩子们一丝不苟的继续学业……
1944年8月14日,安妮一家被告密,遭到德国警察逮捕。他们从此辗转于各个集中营之间。1945年3月,安妮姐妹因伤寒死于营中。安妮的日记被人保存了下来。1947年得以成书出版,成为第二次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第一手资料。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名成长少女中的美丽足迹更是德国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安妮那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气与智慧都是任何少女心中的启明灯。我佩服安妮,因为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着一颗永不放弃的真挚的心。我要向安妮学习这种精神,她用她十三岁生日别人送给她的日记向我讲诉。
安妮是一个品质很好的女孩,我也要做一个像她一样的女孩。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5《安妮日记》是安妮写了自己从十三岁到十五岁时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记录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自己的喜怒哀乐,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些日记却震撼了世界的良知,成为了纳粹灭绝人性行为的罪证,向世界展示了在纳粹的铁蹄下善良的民众所遭受的苦难与残害,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期盼与渴望。
《安妮日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安妮一家为了逃脱纳粹种族毁灭的魔爪,他们藏身到了安妮父亲那家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秘密后屋”避难的不仅只有安妮一家。他们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相继收留了父亲同事范达恩一家共四个。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安妮一家可真伟大。”在长达二年的避难生活中,他们整天过得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活动在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充足食物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时刻担心着被外人发现,被纳粹抓走。到后来,他们不仅食不果腹,衣不敝体,还经常受到盗贼的惊扰,空袭警报的惊吓,以及飞机炸弹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里,“秘密后屋”里原本温良恭俭的人变得敏感自私,你争我吵,而外面,忠厚善良的人也被特殊的环境被逼得去偷去抢,读到这里,我想在纳粹这样的统治下安妮也会变吧!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安妮却没有在纳粹的施压下变得自私敏感,她仍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读到这里我为她对生活的态度没有改变而感到高兴。然而由于告密者的告密,秘密后屋”的所有人都被可恶的纳粹抓走,最后除了安妮父亲以外,所有“秘密后屋”成员都悲惨地死在纳粹集中营,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泪眼模糊,悲哀万分。我为安妮这位花季少女的香消玉殒感到可惜,更对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感到愤怒。
看完这本书,我想在当前的和平环境里我们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我们确实应该珍惜这种幸福,并且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强盛,为人类的持久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因为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身上。
我自责了一整天,第二天上课时,我鼓起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小男孩道歉。我说完道歉的话,小男孩显得很不安,忙说是自己不该说话,我不该和他说对不起,也向全体同学和我道歉。后来,我由于工作原因调离,这名小男孩和他的家长都很不舍,我至今还留有他们一家人写给我的信,我想,这与我主动和这名小男孩道歉有直接关系。
这些年一直接手比较“难管”的班级,班里总有让我头疼的学生,峰是其中一个。峰的父母离婚了,他和爸爸一起,爸爸天天晚上出去打麻将,从不管峰的学习。峰的坏习惯很多,打架、骂人、撒谎、不写作业……我多次联系峰的爸爸,渐渐发现效果并不好。
有一次,峰没带午饭钱,我知道后拿出十元钱让他去吃饭,峰毫不犹豫地接过钱,一溜烟地跑了。隔了几天,我发现峰并没有还钱的意思,我不知道该不该向他要,转念一想,让他知道借东西要还也是一种教育。于是我把他找来,问他为什么不还钱,告诉他借别人的东西要偿还。峰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他没有钱,每天爸爸只给他两元钱。我听了心里很难过,估计两元钱是吃不饱饭的,但我接着说,这与不还钱无关,实际上我知道峰经常用吃饭钱买玩具、买零食。
过了一周,峰找到我,高高兴兴地要还钱。这一次我没要,我告诉他钱不用还了,是对他偿还表现的奖励,但这并不代表以后可以借东西不还。就这样,我不断对峰进行教育,峰也在不断进步着。我留的作业峰总是认认真真完成,当其他任课老师找到我说着对峰的无可奈何时,却总是惊讶峰对我任教的学科如此好学。我原原本本和那些老师讲了“请峰吃饭”这件事,估计这件事对峰影响很大,也许作为回报,峰不忍心让我失望。
一天上午,在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个小女孩生病了,看她满脸痛苦的样子,我忙联系她的妈妈。不大一会儿,她的妈妈匆匆赶来,急切地问她的病情,边问边拉着她的手向教室外走。本来我也很着急,看她的样子也很心疼,但看着她们连再见都不和我说,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难过。我本可以忽略这些,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但我的理智告诉我那样是不对的。于是我追了出去,真切地唤着小女孩的名字,告诉她别担心缺课,先好好看病,最后我满含期盼地说了一声再见。
在一次日记里,小女孩提起这件事,自责没有和我说再见,并替妈妈向我说一声对不起。看着日记,我的喜悦漾满整个心灵。从此,这个小女孩对我特别有好感,不但总是在节日里送给我祝福,平时也经常送我小礼物。有一次我生病了,当我拖着虚弱的身体站在讲台上时,这个小女孩冲过来叫我回去休息,并急得直掉眼泪,她是真的爱我呀!
以上是我从教以来经历的几件小事,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让我发现一个道理:教育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适可而止”,而是应该多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向前勇敢地迈一步,有时更需要迈几步,甚至是坚定地走下去。试想在这些小事中如果我没有以平等的心向小男孩道歉,没有让峰还钱并作为奖励,没有主动和小女孩说再见,后来就不会收获学生们真诚的改错、真挚的情感。这些教育上的成功在于我没有贪图省心省事,而是不嫌烦琐地“没事找事”,虽然貌似多了不少“麻烦”,但正是这些事,让我在教育生涯中省了好多心,少了好多事。如果问我教育是什么,我要回答:教育是向前多迈一步。
罗崇敏教育微言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不缺的是盲目的教育行动。人类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应进行教育哲学思想启蒙,应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引领人类,特别是中国的教育。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是将人类共生价值培养贯彻到教育活动全过程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在价值视域中思考什么是人类教育?怎样发展人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