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月亮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月下江景”,这是自然月色,是古今望月诗的自然底色;“对诗诵月”,这是人文月色,是中国月文化的雄厚根基;“想象说月”,这是人性本色,是热爱自然的人性美、和谐温馨的人情美的有机结合,是望月诗篇的全新境界。这就是“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是散文,是诗歌,是童话。
咀嚼“江中月”月色的诗意唯美
自由配乐(《春江花月夜》)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你觉得这月下江景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自读自悟,圈画关键字词,写批注。交流。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这里说“月亮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当作一个慈爱的母亲来写,写出了月下江景的美。
“哦,你是觉得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让语言表达多了一份诗意的美,是这样吗?那么,月色是否同样美丽呢?”我追问。
生:这句话其实写出了月亮温柔恬静,如水的月色倾泻下来,静谧美好,宁静安详。
师:原来安详美好的是一种诗意唯美的氛围,是一种宁静幽深的梦幻意境。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静谧美好。
生: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水是流动的,光斑是跳动的,闪闪烁烁,这是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生:月光如水,江面上波光粼粼,烁金点点。这样的月夜美不胜收,我想没有一个人不会陶醉在这样的月色中。
“你用共情的方式唤醒了我们对这月夜的神往,谢谢你。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方法给我们描绘了月夜江景的美?”我提醒道,“如果你圈画一下这句话中的那些动词,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生:这里的动词有“洒落、照亮、跳动”。
生:我补充。“流动”“闪烁”这应该也是的。
生:这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下江面的美。
“说得好。那我们就通过朗读来展现这动态美吧!”少顷,我夸赞道,“月色醉人,朗读也醉人啊!”
生:读“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这里有两个动作的词“伸展着、起伏着”,连绵不绝的姿态非常美。
生:它们是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这样的画面朦朦胧胧,神秘美好。
“它们指谁?”我追问。
生:它们指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师:如何理解“剪影”?
生:“剪影”是这些景物的黑色轮廓,它们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充满了朦胧美与神秘美。
“它们充满了神秘美、朦胧美,还充满了什么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感受。”我继续追问。
生:还充满了动态美。这江天交界处的一切是静止不动的,但它们又连绵不绝,所以让人感觉是“伸展”“起伏”的。夜晚,月下景色是这样的美丽多姿。
生:同样美的还有这一句,他绘声绘色地读起来“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传神,特别美?”我点拨道。
生:我觉得“镀”这个词用得特别好。“镀”描写出了月光均匀地洒在长江里,使得江两岸的各种景物隐隐约约,还闪闪发光,感受到作者对月光的无限喜爱。
师:是的,一个“镀”字恰到好处地描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月下江景的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而且作者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该像作者这样注意遣词造句,用词尽可能地准确与精妙。
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月夜美景的?
生: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写的:江面―江两岸―江天交界处。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优美的画面吧,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多媒体展现美丽的月下江景图,配上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轻柔似水,给人多少梦幻,多少遐想……在这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再进行个性化朗读,有所感,有所悟,用朗读、用声音表现自己心中那片独特的月光,读出自己的情,读出自己的味来。
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在读中升华感情。在本环节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美,感受散文般优美的“江中月”。
感受“诗中月”外甥之古灵精怪
师:月是神秘,安详,美好的。面对这样的月色,“我”怎么会不沉醉其中呢?这时身边多了个小外甥。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关键字词体会,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我”相信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读懂的。文本如此直白,孩子的特点展露无遗。事实上,更可贵的并不是感知这些特点,而是作者在传情达意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展现小外甥的人物形象,语言富有童真童趣。
“小外甥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大家畅所欲言吧,希望大家相互启发,有更多的收获。”我叫了超级慢的“小蜗牛”回答。
他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至于哪里感受到的,则启而不发了。他基础差,拼音不认识,汉字更不认识,即便知道也是疙疙瘩瘩读不成句的。我猜测可能是这个缘故,他才不吭声了。鼓励无果,其他孩子倒是争先恐后,于是便让他们都做了小蜗牛的老师。这下子兴致可高了――
生抑扬顿挫地读起了第四自然段:“‘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小外甥的话“月亮把我叫醒了”让我们感受到他无穷的想象力,在他眼里月亮也是有感情的,如同母亲一般安详,如今是来唤醒他感受这月夜的宁静。
生:这个自然段除了小外甥的语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特点,描写他神态的“调皮地眨了眨眼睛”,他的活泼可爱、淘气顽皮一下子跃然纸上了,不由得让人感叹这孩子真聪明。
“说得好!拿起笔来圈画一下这句话中的动词。”组织交流圈画的词:眨了眨、凝望、出神,我随机指点道,“仔细研究研究,这句话除了刻画小外甥的淘气、聪明,还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觉得小外甥除了聪明可爱,还特别喜欢月亮。来到甲板上,他深情地凝望着月亮出神了,“凝望”“出神”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我想也是因为这份热爱,因为他的聪明好学,才使他积累了那么多有关月亮的诗。
师:这就叫会咬文嚼字啊!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获得的是不一样的收获。学习语文,就是要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时候,我们阅读的时候不妨往深处再想一想。现在,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生:第五自然段说“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发出挑战的小外甥对诗时“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的天真可爱触手可及,他的知识渊博也跃然纸上。
生:从这句话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多如繁星的诗句,他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什么叫‘不假思索’?‘假’是什么意思?”我相机指导理解,而后小结,“刚刚习得的技能,辉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学会换个角度再想想,真厉害!我们连起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展示自己的理解。”
“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能和同桌也来对对这些诗吗?然后,再交流一下你理解的诗句吧。”我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桌练习对诗,相互切磋,共同启发,大体理解诗意。
指名对诗。师生PK。全班PK。除课文内的,大家把积累的关于月亮的诗句一股脑儿地展示出来了,兴致盎然,不亦乐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师:“诗歌的王国就是这样让人神往,月亮的诗歌信手拈来说也说不完。大家积累得也非常多,你理解文中出现的这些诗句吗?”指名大体说说意思后,小结――
“月亮柔美、宁静、安详,我们中国文人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偏爱,甚至有人说,不懂明月,枉为中国人呢!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明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而这个明月,既是自然的,更是文化的;既是天上的,更是人间的;既是历史的,更是当下的。即便同为描写月亮的诗句,我和小外甥说的诗句包含的情愫也是不同的,是不是?这些诗中的月亮有的充满童趣,有的饱含野趣,有的寄托思乡情,有的充满分离的哀愁。今天,我们算是对月亮有了些许了解,现在想不想抑扬顿挫地来读读这些诗句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诗中月”包含着人文的情怀,饱蘸着诗歌的情愫,让人不由自主爱上我们的中华文化。
品味“心中月”想象之奇幻
师: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我们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认真品读第三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自由品读,圈画关键词咀嚼品味。组织交流。
生:我觉得这小外甥实在太聪明可爱了,他的想象力那么丰富。从他的这些幻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生:我觉得从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中同样能够感受到他的聪明好学、爱幻想。你看这些句子――
(1)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3)……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4)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5)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生:“又冒出一个问题”的“又”和“冒”这两个词特别传神地写出了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生:作者把小外甥的神态描写得特别细腻,“瞪大眼睛”“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写出了小外甥的天真可爱聪明。作者把小外甥的眼睛写得特别有神采。
师:是的,作者抓住了小外甥的眼睛就很生动地写出了小外甥的可爱聪明。这段文字中,用词之精妙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品味。平时写人物时,我们应该注意观察,抓住最传神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就有可能把人物给写活了,而不必面面俱到,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师: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清晨,我到公园去看樱花。步入了园中之后,我的眼睛看到了一棵棵樱花树都绽开了花朵,花朵约有铜钱大小,有的是5个单的粉色花瓣,中间是银白色的花蕊;有的是很多花瓣凑在了一起,黄色的花蕊,我仔细地树了一下,10多片呢!又美丽有娇艳,
呵!多么美的樱花哟!
樱花树那棕色的树干,油光发亮的树叶,娇媚的花朵引出我无限的遐想:“这美丽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她代表着中日友好的情谊,她生长在这片富饶、美丽、广阔的土地上,让这友谊之花开遍中国大地吧!愿中日友情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像樱花一样娇艳,甜美!”
2005年3月18日
我是个生长在海边的女孩,似乎有着大海一样的性情:变化无常,不善言谈,冷漠。大海呵!你的深沉,你的一切一切,都感染了青岛人,他们和你有着同样的品质:高雅,纯洁,好客......
蔚蓝的大海在每个清晨被金灿灿的阳光一照,显得是那样的华贵又不失纯朴,海鸥告诉人们:“清晨的大海是金色的,不信你来看看啊!”海面上似乎铺上了地毯,地毯是用珍珠玛瑙织成的,闪烁着夺目耀眼的光彩,令人感到无比的惊讶。
大海呵!你是个高贵的贵妇人,是个纯朴的女学生,是个有风度的绅士...你是那么多变,但我喜欢你的多变,它让你变的那么神秘!
2005年3月26日
诗人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如:“金英恰似清宵月,一度圆时一度开。”“骨相玲珑透如窗,花头倒挂紫荷香。”“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
古人为何这般喜欢明月,我也不得而知,月亮总给人一种神秘孤傲的感觉,它发出的一点光亮,虽然弱,但也是一种美,也许形容月亮的词汇只有一个字:美。月亮,也许你的名字不是太美,但是你的样子却使任何华丽的词汇都要美......
古人写有月亮的诗句都是别有用心:思念故乡,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收复国土后的喜悦等等。月亮,你成为了美好的化身啊!
2005年4月16日
朋友们,指责他人之前请三思而后行。如果犯错者完全清楚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同时也了解如何避免再度重蹈覆辙,就根本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徒然让别人难受毫无意义。
关键词 信息资源 捕捉 筛选 整理
最近到一所学校去听课。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就座。因为还有几分钟才上课,教师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积累,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看着学生背诵如此的娴熟,我不免再次想起“信息能力”这一话题。每个学生都处在复杂,充满信息的社会中,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每天都在给人们呈现出大容量的各种信息。这样就需要人们对这样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性地捕捉、处理和吸收。以适应这些海量信息的出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效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怎么样有效培养呢?笔者以为:应该考虑一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捕捉
案例:《变色龙》片段。师:同学们,刚开始上课,先请大家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把书合起来。总结一下你们听到的内容(教师示范读课文,读后学生交流)。生:我知道了课文写变色龙会变颜色。师:怎么变颜色?生:周围是什么颜色的环境,就变成什么颜色。师:还有谁说?生:我知道了变色龙捕食的速度很快。生:我知道课文有一部分内容写了变色龙的外形。生:我知道了这一课是按照“发现变色龙、观察变色龙、放走变色龙”的顺序写的。师:你不光会捕捉,还善于总结提炼信息。……
思考:学生个体与外部交流信息的渠道很多,比如看、听、摸、说等。“听”则是学生自外部世界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教师须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与培养学生会听。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的时候,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读完了文本,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听的效果时,有不少学生往往依旧不知所以然。因此,加强听力的训练显得更为重要。笔者以为: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练习。读课文之前,向学生出示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通过听,解决问题,以培养与考查学生迅速捕捉外部信息的能力。当然,文章的题材不一样,训练的要求也可以不一样。听写事情的文章,提醒学生捕捉文中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要素。听写物的文章,可以训练学生捕捉写作的顺序等等。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听一听,捕捉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交流中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最简单而且时最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之二:筛选
案例:《》教学片段。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通过各种方法搜索跟有关的资料的。今天咱们先来交流一下。看看都找到了什么资料?(学生交流中,教师发现学生所查找到的资料非常多。有的甚至打印出十几张纸。内容涉及到途中的很多事件。有的资料看得出来,并不是学生自己找的资料,可能是别人代为查找的。)师:刚才,在交流中,老师发现大家的资料都非常丰富。这很好,不过,咱们时间有限,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和提炼,这样,你所搜集的资料才能为自己学习《》服务。现在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那些资料与课文有关系的,请大家筛选出来……
思考:事实上,正如这一教学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样,每当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搜集资源的时候,学生不会搜索,不会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以及其他媒体中筛选自己需要的资料。而学生所带来的资料,往往都是家长代为搜集整理的。时间久了,学生便不会搜索,更不会有效筛选资料了。
在众多的资料面前,学生必须学会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鉴别,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这是学生一生阅读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能力要素。学生有了迅速有效的筛选能力,学生便会在学习与工作中,将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其他能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所搜集的众多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筛选,使得课堂教学效度更高。
关键词之三:整理
案例:古诗《望洞庭》教学片段。师:古往今来,很多的诗人都喜欢描写月亮,现在咱们来说说看,自己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生:“月落乌啼爽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组织学生积累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
扬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江苏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中下游。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扬州的范围有:郊区,广陵区,邗江区3个地区;高邮,江都,宝应,仪征。这么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风水饱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扬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酱菜等等。那当然少不了月。扬州的月我认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那时的月亮是最圆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桥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个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种景色是多么美啊!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嫦娥的,有人说嫦娥奔月,有人说嫦娥下凡,还有人说吃了月饼之后就梦见嫦娥,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的很多,所以我说扬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决对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称扬州为月亮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用扬州月或月亮城做广告,现代的诗歌写扬州的里面总也要提到一个“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来到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说;“扬州城真是名不虚传啊。”都在为这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城而赞叹。
扬州,它不仅有月亮城的美称,而在月亮的基础上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更是别有一翻风味,这个旅游节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扬州玩,差不多都是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李白的千古绝诗而来,虽然有了诗句,但没有真才实料也不行所以,扬州本来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有着知识和文话的文化城;有着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记的有人说过,“淮海淮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扬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扬波以扬出了名。所以,这就是扬州的真才实料。从地图上看,扬州属于亚热带的气候地区,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气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农历,相当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资料表示说明:当时的扬州,平均气温为14.3摄试度,大地回春,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这就是烟花,就在这是候,扬州的市花——琼花,伴随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调下开放,那时的扬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所以烟花三月旅游节才引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异口同声,拍手叫好。
关键词: 儿童诗 童心 情感 想象 语言
儿童诗如自然的清风和细雨融进孩子的世界,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传递着无限的快乐。儿童诗富有魅力,因为它来自于最纯真的一颗心,一首诗就是一个最美丽的梦想。儿童诗是从童心里流淌出来的,抒写童心是其艺术品性的核心。童心指孩童般纯真之心。明代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1]儿童诗表现儿童的情感、性灵和体验,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体现儿童心理和意识的诗。儿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性,儿童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诗是童心的诗意传达,解读儿童诗的关键就是体验童心。
一、感受单纯的儿童情感
诗歌是以抒写情怀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诗则抒写儿童眼中的世界,表现儿童的内心体验。成长中的儿童有着活泼的天性,心灵总是比较纯真,比较率朴,比较明朗的。儿童诗善于抒写儿童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不仅能使儿童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而且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如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独有的感受,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感溢于言表。[2]
二、体味特有的儿童情趣
金波在谈儿童诗的写作时曾指出:“要给儿童的思想感情穿上一件色彩绚丽的衣裳。”强调儿童诗必须有儿童情趣。[3]儿童情趣就是作品给儿童带来的美感。儿童情趣与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相吻合,或者说儿童情趣来自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认识事物直观形象,儿童诗要写得生动形象,活泼幽默,有趣味性,给儿童以美感,能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诗,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才能长久地贮存在孩子的记忆中,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优秀的儿童诗诗人总是适时地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敏捷和任,总是以乐观积极的笔调托起童心和童趣。冰心在《寄小读者》中写道:“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间拿起笔来,我绝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她的儿童诗《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描绘了孩童雨后水中嬉戏情景,充满童真童趣。诗人含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发现儿童生活中闪光的场面,把雨后玩水的场景写得活泼有趣,表达出了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喜悦和欢乐,充满童稚的兴味。
三、欣赏丰富的儿童想象
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特征,不仅为孩子们所喜爱,而且可以引导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儿童诗是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谢采筏的《海带》:“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但每次都没找着,/今天总算不坏,捞到了她的飘带。”作者以无限深情的笔触写出对“海的女儿”的思慕。独到之处在于奇巧的想象:通过海带――“海的女儿”的飘带的优美联想,创造出一个空灵美的“意象”。
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开头就把儿童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不仅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四、咀嚼天真形象的儿童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要求更集中、更凝练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力求表现出“语言的音乐”。儿童不喜欢过于深奥、散漫、冗长的诗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是生动浅显、朴素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儿童诗的语言是诗美和童心的反映。儿童诗的语言是诗的,也是儿童的。儿童诗要用儿童本真的语言表达,用儿童喜爱的方式表达,才更易使儿童们接受和喜爱。
高洪波的儿童诗《笑》:“可是我知道,/你们怕变小,/变小了,/要考试,做作业,背课文/有那么多的烦恼/所以,你们不愿笑!//我想不笑/可又做不到。/有烦恼,也要笑/因此,我总长不高。”这样的儿童诗,语言平易、朴实、口语化,非常贴近当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心态。
儿童诗《月亮》:“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富有很浓的儿童气息,把自然界的生物都拟人化了。这首诗的语言很有特色,树梢上“挂”一个月亮,池塘里“漂”着月亮的倒影,脸盆里“盛”着月亮的倒影,小鸟、青蛙、宝宝便觉得月亮来到了身边,跟月亮好。诗中选用了贴切的动词来表现各种事物与月亮的自然关系,使画面充满了“动感”。每段首句用了一定的量词来限定形象,对引导儿童学习量词十分有用。重复性的句式更加便于儿童记忆和创编。
儿童诗讲求感情真挚,讲求情趣,讲求丰富的想象,讲求修辞炼句,它直接抒写儿童的内心情感,表达儿童的主观情绪,是童心的再现,是充满童趣的诗的意境。徜徉在儿童诗的海洋里,浸润在纯真无邪的童心里,必将收获一份抚慰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张辉.论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童心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