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埃及法老

古埃及法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埃及法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埃及法老范文第1篇

在长剑尚未普及的年代,克赫帕什镰形刀成为古埃及军队普遍配置的作战武器。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克赫帕什镰形刀最为流行,同时也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随着长剑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近战中,克赫帕什镰形刀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退出战场,但它作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却并未失去。

古埃及的法老作为奴隶制社会的专制君主,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司法和宗教大权。其作为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对臣民来说是神的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诸多描述古埃及法老的文献中都提到他们所拥有的克赫帕什镰形刀,有的甚至已经在其陵墓中找到了实物。例如,在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墓葬中,出土有一把克赫帕什镰形刀,其由青铜制成,现珍藏在巴黎卢浮宫内。在法老图坦卡蒙的墓葬中,也出土有两把克赫帕什镰形刀,它们现在收藏在埃及的开罗博物馆中。作为陪葬品的克赫帕什镰形刀,多数未开刃,有一些在刀身和刀柄处进行镀金或雕花处理,使它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说明克赫帕什镰形刀在古埃及并非只是作为战斗的兵器存在,其同时也是一些重要场合的仪仗用品或持有人权利地位的象征。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公元前1279年~公元前1213年在位)在位67年,其执政时期是古埃及新王国最强盛的时代。他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拉美西斯二世曾经发起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古埃及对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他在叙利亚与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战争,双方在公元前1274年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卡叠石战役。此次战役以及最后合约的签订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不同地区的强国(埃及在北非,赫梯在小亚细亚)为了争夺彼此国境之外的一个重要地区的霸权和划分势力范围而长期进行的战争与交涉。同时,周围其他大国如米坦尼、亚述、巴比伦尼亚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后卷入这场复杂的军事外交斗争中。这也表明在公元前1270年代,东地中海一带的各文明古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

图坦卡蒙(Tutankhamun)出生于公元前1341年,死于公元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他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在位时间不长。图坦卡蒙为现代人广为熟知的原因是由于他的坟墓在3 000多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考古学家和埃及学先驱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发现,并从图坦卡蒙墓中挖掘出大量珍宝,其中有一支克赫帕什镰形刀,此举震惊世界。可以这样说,图坦卡蒙并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卓著的法老,但他墓葬的发现则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顶峰,他也因此成为比较著名的古埃及法老之一。

古埃及法老范文第2篇

世界奇迹 古萨金字塔

站在胡夫金字塔前,人们不得不被其气势所震撼,据介绍,它是埃及最大、最雄伟的金字塔,现高137米,是埃及20万人历经20个春秋所建成的。通过一条长长的甬道,就来到了金字塔的心脏,也就是法老的墓穴。胡夫金字塔内有三处墓室,第一处原是胡夫的墓室。几年后,工匠们开凿了第二条甬道,建造了第二个墓室,有些人认为这是安葬王后的。第三处墓室。即实际安葬胡夫的地方,人们称它为“国王墓室”。数千年来,胡夫金字塔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是用230万块磨光的石灰岩石砌成,平均每块岩石重量约2.5吨,石块接合得非常严密,连张纸也插不进,而当时落后的技术水平,如何能建造如此精密、如此宏伟的工程,至今还没有定论。

在胡夫金字塔的两侧,分别是哈夫拉和蒙卡拉两位法老修建的金字塔。在胡夫金字塔前的还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它是皇家墓葬群的守护者。附近,被一些小型墓穴环绕着的便是女王的金字塔,以及太阳船博物馆。矗立在茫茫沙漠之中,看着红色的残阳一点点消失在金色的地平线尽头,高大的金字塔也随着太阳的西落而构成一幅光影变幻的绚丽风景。

绝品收藏 埃及博物馆

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埃及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是古埃及千年文化的遗物宝库,包括图坦卡蒙法老的石棺、木乃伊、雕像以及珠宝首饰,尤其是他那出名的黄金葬礼面罩,上面镶嵌着各种珍贵宝石。而在博物馆里,更是有超过10万件的文物。包括“纳菲尔塔里”女王和其女儿梅利特阿蒙的上身雕像、左塞尔、托瑞特女神和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孩童时造型的雕像,还有来自Kaemrehu石室坟墓的浮雕,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古文。

露天博物馆 卢克索

卢克索,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卢克索原名底比斯,是古埃及的古都。尼罗河穿城而过,在建造上由于古埃及人信奉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东起西落,所以河的东岸分布的是壮丽的神庙和居民区,西边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和“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了这个世界永恒的规律。

卢克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当属卡纳克神庙。阿蒙神庙是卡尔纳克神庙的主体部分,这里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阳神阿蒙。阿蒙神庙始建于三千多年前的十七王朝,在此后的一千三百多年不断增修扩建,共有十座巍峨的门楼、三座雄伟的大殿。其中的圆柱大厅最为出名,厅内的134根圆柱高耸入云,其中最中间的12根高21米,5人不能合抱,顶上据说能站百来个人。这些石柱历经三千多年无一倾倒,令人赞叹。庙内的柱壁和墙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鲜艳的彩绘,它们记载着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庙内还有闻名遐迩的方尖碑和法老及后妃们的塑像。

古埃及法老范文第3篇

这里有众神的庙宇;

这里是耶稣的避难所,也是摩西接受上帝十戒教诲的地方;

神奇永恒的尼罗河千年不息;

阳光亲吻下的地中海蔚蓝宁静;

法老的金字塔守护着悠久的国度和人民;

埃及,古老神秘的文明所在。

在遥远的史前文明时期,天地尚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始创之神“拉”(Rah)决心开辟这个世界。他缔造了空间之神“休”(Shu),让休去开天辟地,并把休新开辟的世界命名为mood。拉将一片干涸的大地改造为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壤,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伟大辉煌的埃及文明。

到埃及旅游,注定要和神秘、古老、文明、探险这样的字眼相遇。逝去的文明总是带给人无尽的感叹。在绚丽的红海之滨,在浪漫的尼罗河畔,古埃及文明、罗马文明、伊斯兰文明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他们灿烂的文化。埃及,这个拥有着5000年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给每一个人带来终身难忘的体验。

开罗

开罗,是游人来到埃及的第一站。开罗拥有千百处历史遗迹,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这是众多的法老们安息的殿堂。

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国王统一上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建立了首都孟斐斯城,古埃及许多代王朝都以此为统治中心,并在附近修建金字塔和大批陵墓。公元696年,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在该城附近建立新城,命名为开罗,即征服者、胜利者之城。1805年,・阿里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开罗成为埃及的政治中心。

作为中东艺术的发源地,开罗密布着众多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贩卖香料的古老集市和伊斯兰建筑。

尼罗河悠然地穿越过这个埃及的门户之城。每当夜幕降临,开罗的灯光在尼罗河上辉映,似乎在上演着永不落幕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吉萨金字塔

埃及以金字塔闻名世界,全国已发现的金字塔有110座。吉萨地区拥有全埃及最出名的的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吉萨地区的金字塔具有4600年历史,总共有9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是全世界最高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胡夫王用了10万工人历时20年才建造完这座金字塔。为何切割得如此精确,古埃及人是怎样搬运石头的,是否有神秘的力量参与,都给后人留下难解之谜。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000多年的岁月,整个雕像风化严重。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人面狮身像。第三座金字塔属于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衰落。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纷乱。这3座是保存最完好的大金字塔,此外还有6座为皇后和公主盖起来的金字塔。

埃及历史博物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每一座金字塔去探寻木乃伊的秘密,但是在埃及历史博物馆这所埃及最大的博物馆,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来自金字塔内部的珍贵宝藏。这里专门展示古埃及法老时代的文物,15万件珍宝足以让人大开眼界。

年轻的法老王图坦卡蒙所有的陪葬品、重242磅的图坦卡蒙纯金面具和黄金棺材、宝座等等都在博物馆内展出,其做工之精细令人赞叹。还可以看到很多法老王的木乃伊,拉姆西斯二世是木乃伊馆内最有历史价值的一具。

萨卡拉阶梯金字塔

在距离开罗30公里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有一块4000多年前法老时代的皇族坟墓区――萨卡拉。这里有哲瑟王所建的阶梯金字塔,阶梯金字塔呈6层阶梯塔状,高约60米,因此得名。这座金字塔历史为4700年,是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石块修建的陵墓。

孟斐斯

拥有5000年历史的孟斐斯(Memphis)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古都,由埃及第一个法老王密那在5200年前建立。法老时代,这里一直是全国最神圣的宗教首都。如今,孟斐斯已经成为拥有1500万人口的现代都市开罗的一部分。

曾经作为全埃及政治、文化、宗教中心的孟斐斯保存有许多古迹,包括著名的“躺在地上的拉姆西斯二世”巨像和全国第二大狮身人面像。

苏丹哈珊清真寺

考古学家把苏丹哈珊清真寺称为“伊斯兰文明的金字塔”,它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苏丹哈珊清真寺由苏丹哈珊在1375年建成,是一座综合性建筑,除了作为主体的清真寺外,里面既有神学院、医院,也有学生宿舍。建筑采用了绚丽多彩的各种阿拉伯文化风格,使这座清真寺成为伊斯兰文明骄傲的代表作。

汗・哈利里市集

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带(老城区),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许多店铺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市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店铺,主要出售金银首饰、铜盘、石雕、皮货及其他埃及传统手工艺品,素以店面古朴、货物齐全深受外国游客喜爱。要想感受到埃及人真正的生活,就到这里来逛逛。市集上出售各种工艺纪念品,可以享受到讲价的乐趣。或者坐在埃及的茶馆,看看开罗新旧交替的面貌也是不错的选择。

卢克索

如果说开罗的金字塔刚刚为游客打开了古埃及文明之门,那么卢克索的神庙则讲述了更多法老时代的秘密。卢克索位于尼罗河上游,距开罗670公里,是古埃及帝国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公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赶走了西克索人,以此为中心重新统一了埃及,建立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这个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在此建造了众多宏伟壮观的神殿及王家陵墓,因此成为古埃及遗迹的宝库,是探访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

帝王谷

早期的法老把自己的坟墓放在金字塔里,后来的法老王们则把自己的陵墓都修建在了埃及南部帝王谷的地下。

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古称“宁静之谷”,这里是法老王永恒之地。只有皇帝才能葬入这座安宁的山谷,其它任何阶级的贵族都无权在此地埋葬。

这里共有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0余座法老坟墓,其中只有17座开放。其中最主要的有拉姆西斯二世、托托木斯三世、拉姆西斯六世,以及著名的图坦卡蒙王。帝王谷的坟墓,都筑成地下长形的地洞。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虽然古时候被盗墓,但是墙壁和天花板仍然布满鲜艳的壁画,装饰华丽。

哈采普苏特陵庙

哈采普苏特陵庙位于底比斯卫城的最北端。哈采普苏特是埃及的第一位女王。在其夫图特摩斯二世死后,她作为太后为处理朝政,之后自立为女王。她注重贸易,通过和现在的索马里地区的贸易来获取香料。这些场面都反映在葬祭殿的壁画上。

作为女法老,哈采普苏特有强硬的政治手腕,与其养子、后来的图特摩斯三世一直暗中争权。在她去世后,图特摩斯三世采取了报复行动,将陵庙中有她形象的地方都毁掉了。

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达30多公顷。整个建筑群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内有高44米,宽131米的塔门。晚上有声光表演,用五彩的灯光变幻映照着遗址,配有解说词和音乐,向游客叙述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景。

阿蒙神庙是卡尔纳克神庙的主体部分,这里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阳神阿蒙,始建于三千多年前的17王朝,在此后的一千三百多年不断增修扩建,共有10座巍峨的门楼、3座雄伟的大殿。

阿蒙神庙的石柱大厅最为著名,内有134根要6个人才能抱的巨柱,每根21米,顶上据说能站百来个人。这些石柱历经三千多年无一倾倒。庙内的柱壁和墙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鲜艳的彩绘,它们记载着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庙内还有闻名遐迩的方尖碑和法老及后妃们的塑像。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神庙,规模仅次于卡尔纳克神庙。它具有令人惊叹的雄伟气势,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严,置身于其中使人暂时忘却时间的流逝,神思万千。

这里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18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的,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门和庭院,并在门口竖立了6尊他的塑像,现存3尊。庙内原来有两座尖方碑,其中一座被・阿里送给了法国,现在巴黎协和广场。

门农巨像

门农巨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国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原来是“阿敏何特普(AMENHOTEP)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后来的法老拆掉了神殿,用作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巨像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罗马统治时期,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门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门农像。每当起风的时候,门农像就像在唱歌一样,十分神奇。后来经过修补之后的门农像,就再也没有唱过歌。

亚历山大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了埃及,建起了亚历山大城,在这块北非大地上留下了希腊文明的影子。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临地中海,是被誉为“地中海新娘”的避暑胜地,是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和东地中海最大港口。

罗马博物馆

这所博物馆拥有4万件藏品,虽然面积和古董不如埃及历史博物馆大,但是这座博物馆是埃及唯一展示希腊罗马时代文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大帝、埃及艳后、凯撒大帝时代的遗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卡特巴城堡

前身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于1435年地震中完全毁坏。1480年用其石块在原址修筑城堡,以国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1966年改为埃及航海博物馆,展出模型、壁画、油画等,介绍自一万年前从草船开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与开罗古城堡并称为埃及两大中世纪古城堡。

夏宫

即蒙塔扎宫,座落在市东部,密林环绕,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花园。1952年以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园内有法鲁克国王行宫(现为埃及国宾馆)。王宫不对公众开放。

夏宫的建筑装饰中有许多主题字母F出现,据说一个报喜人告诉福阿德王,字母F将给他的家庭带来好运,从此他和他的儿子法鲁克给他们的子孙命名都以F开头。1951年法鲁克与娜瑞曼结婚,却没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们的儿子诞生,他为他取名阿赫迈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个月后法鲁克被废黜。

阿斯旺

阿斯旺(Aswan)是阿斯旺省首府,是埃及街道最清洁、最漂亮的城市,冬季干燥温暖,是疗养和游览胜地。它位于东南部尼罗河第一瀑布下的东岸,距开罗900公里,是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重镇,也是通往苏丹的门户。

阿布辛贝勒神庙

阿布辛贝勒神庙(Abu Simbel Temples),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公里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经过逾3000年的风蚀仍完好无损。

由于神庙设计者精确的设计,每年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这两 天,旭日的霞光金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撒在神庙尽头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身上。而且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全身上下遍布霞光,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阳神赐予的这种厚爱,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作太阳节。

阿斯旺水坝开始动工修建时,这里的努比亚古迹面临着永沉湖底的厄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了拯救努比亚的呼吁,51个国家作出了反应。1960年至1980年,专家们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的挽救古迹活动。22座庙宇经过测定方位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带,以旧貌重建。

阿布辛贝勒神庙也被原样向上移位60米,以确保不会被水淹没。但是尽管国际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员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测算手段竭尽一切努力,太阳节的时辰还是被错位而挪后了一天。

尼罗河

尼罗河全长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二条最长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长约3000公里。它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

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530公里,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注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冲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6%,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尼罗河。根据尼罗河流域九国签订的协议,埃及享有河水的份额为每年555亿立方米。

开罗的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时期船只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泛舟河上,可游览两岸旖旎风光,又可观赏船上著名的东方舞表演。

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拥有世界第一大的沙海,景色变幻莫测。埃及西部沙漠有黄色沙丘细致如粉,黑色沙丘漠色黑如墨,也有白色沙漠雪白如银,是整个撒哈拉沙漠中景致变化最丰富的一段,可说是撒哈拉沙漠最璀璨的一道边缘线。旅客在银蓝色的皎洁月光下,宿营白色沙漠中,奇异景色让人终生难忘。西部的沙漠也是古代名将亚历山大大帝的命运之路,当他走到西瓦绿洲,追求并获得太阳神的支持后,亚历山大大帝的帝王事业和统治之路从此一片平坦。埃及艳后用此地的温泉滋润肌肤,保养身材,也为原始的沙漠增添了无比浪漫的色彩。

小贴士

货币:1埃及镑=100皮亚斯特,支票和信用卡(如万事达卡、维萨卡、美国运通卡等)在大饭店和商店都可使用。

电压:各大城市的交流电压为220伏特,一般的电源插座是圆孔插头。

饮水:酒店的自来水不可直接饮用,且没有饮用热水供应,如习惯饮用热水,请自备热水器用品。

购物:主要纪念品为埃及纸草画、铜盘等。在大商场是固定价格,但在市场里就要认真砍价,一般是先砍一半。贵重电器如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入关时要提前申报,不然会招致交税等麻烦。

小费:埃及人认为向接受服务的游客索取小费是真主的旨意,所以游客需尊重这样的风俗习惯。所有服务都要付小费,在服务未完成前不要支付。

气候:埃及早晚的温差相当大。开罗6月的气温在17~34摄氏度之间,夏季宜穿薄棉布衣服,衣服尽量穿浅颜色,以反射阳光,而且洗后容易干。带旅游鞋,最好穿过膝长裤,不要穿短裤、短裙。衬衫要遮住肩膀和上臂。

古埃及法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十灾一神教 多种教 宗教进化

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经受长期的奴役与迫害,历尽磨难,痛苦哀号,上达天听。上帝为了兑现自己曾经对以色列人始祖亚伯拉罕的诺言,挑选摩西向埃及法老提出请求,将以色列人带离埃及。然而这样埃及人将失去重要的劳动力。于是便断然拒绝以色列人的要求。上帝借助摩西的手,向法老实施了包括长子之死在内等“十灾”的巨大灾难,最终迫使法老允许以色列人离开。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可以看出其深层原因。《圣经》中用这段惊心动魄的笔触,借助“十灾”,给我们展示了以色列人的上帝与古埃及众神之间的一场场斗法。它代表着一神教与多神教之间的冲突:一场以摩西为代表的一神教与法老代表的多神教之间的战争。同时,它也反映了西方人对宗教发展趋势的理解。

一、以色列人与古填及人的宗教差异

以色列人所信奉的犹太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一神教,它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是个规模庞大,严格正统的一神教,只有一个神,他是唯一和全能的,又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创造者,“人无法接近。肉眼无法看到他的容貌。人不能制作他的肖像。即便是他的名字也不能随便提及。”

犹太教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尊奉由摩西从耶和华那里传授得到的十诫教义教规行割礼、禁食不洁之物,反对拜偶像,过安息日、逾越节、赎罪日等。”一神论是犹太教存在的基础。以色列人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他们以此骄傲地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

以色列人所寄居的古埃及则是信奉多神教的国度。宗教在古埃及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宗教发展的初级阶段。古埃及宗教不仅神祗数量庞杂,而且宗教崇拜物的种类也多得惊人。同许多原始宗教一样,古埃及所崇拜的神常常既有呈鸟兽状,也有人形的。埃及在漫长的历史中集聚了不同时期、不同部落的众多不同渊源的信仰,借助于人们的丰富的、虚幻的想象。阐述他们对周围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与理解。如同许多人类先民一样,他们也信奉许多神。这些本是氏族部落的神而后又演变为国家的神。

古埃及人宗教发展可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多神的原始图腾崇拜。这一时段从远古的前王朝时期持续到新王朝前期:第二阶段是新王朝时代,埃赫纳吞(Akhenaten)短暂的独尊太阳神而废黜其他神的宗教改革时期;第三阶段是新王朝后期,本地宗教先后被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化的时期。

以色列人的犹太教与埃及人的多神教之间存在直接的冲突。

以色列人在其民族形成时,就已孕育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思想。他们不是某种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创造者。且这种思想与当地人格格不入。他们的族长亚伯拉罕为了使自己的民族避免被周围信奉各种不同神灵的当地人同化,将自己的族人,举族外迁,带到迦南地。而今,摩西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以色列人负载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与当地埃及人的传统及信仰发生了复杂而且深刻的磨合和冲突。之所以离开埃及,同样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避免被同化。

犹太教与多神教之间的冲突在《圣经》中也多次记载,对多神教和偶像崇拜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摩西十诫中的第一诫就是“除我之外没有别的神”,“因为上帝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整个以色列人的历史就是他们反对多神教和偶像崇拜,坚持一神教的历史。

在以色列人看来,除了他们的神耶和华外,其他神灵或者不存在。或者无非是假神、魔鬼,其威力决不能与唯一真神相比拟。古埃及人的宗教与他们相信耶和华为自己唯一神的信仰是无法兼容的。长期寄居埃及无疑会更加威胁到民族信仰的纯洁,会被同化。犹太教为维护一神教的权威和地位,必须清除多神教对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一场冲突,来向世人验证一神教的威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摩西出现了,作为上帝的代言人,同多神教的代表法老展开了一场斗法。

从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两种不同宗教的冲突是一件颇为发人深思的事,所以十灾的出现成了这场冲突的最好的注脚。

二、十灾及其象征意义

《出埃及记》中描写了上帝通过“十灾”来表达对埃及人的偶像和伪神的愤怒。他通过一系列超自然的瘟疫和灾难,狠狠打击埃及的多神教。这里海一个灾难都同埃及的自然神有直接关系。通过十灾,《圣经》的作者向我们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戏剧,表现了一神教对多神教的胜利。

第一场;中突是尼罗河变成了血。这是一神教与多神教之间战争的第一回合。尼罗河是埃及人生活以及宗教的核心。也是国家农业的命脉。在古埃及宗教里,奥西里斯(Osiris)神保护着这条河流。他是丰饶之神,文明的赐予者。他还是冥界之王,执行人死后是否可得永生的审判。在旧王国末期,他逐步成为埃及宗教的中心。到新王朝时,奥塞西斯已经成为国家宗教中的主要神祗,被当成土壤、植物和尼罗河水的化身而受到崇拜。它象征强大的繁殖力和生命力。在第一场冲突中,尼罗河变成了血,奥西里斯失败了,这标志着多神论的首次失败。

第二个回合是蛙灾。法老悖逆上帝的意旨,拒绝让以色列人离开。摩西按照上帝的授意。给埃及降下蛙灾。亚伦把杖伸到江河池塘的水中,水里就长满了青蛙。青蛙跳进了法老的王工,他的宫殿上、寝宫中、床榻上、大臣们的房屋里、百姓的身上,到处都是青蛙。在埃及宗教里,西奎特(Heqet)是青蛙头的女神,她是繁殖和复活的神。法老出于恐惧,只得让步。第二天,所有陆地上的青蛙都死了。一神教的上帝嘲弄了多神教的青蛙神。

第三个回合是虱灾。又是亚伦用杖击打地上的尘土,使之变为虱子。这次,埃及的术士却不能行出相同的法术。可是法老仍然心里刚硬,不肯听从。上帝的力量要远比埃及人敬拜的旷野之神塞特(Set)更大。

第四灾是蝇灾。这次上帝使埃及全地被苍蝇所围困,但以色列人居住的歌珊地却一只都没有。上帝的力量战胜了埃及人敬拜的苍蝇之神乌艾乞得(Uatchit)。

第五灾是瘟疫。这是牛群致命的疾病,而牛在埃及也被视为神圣的。埃及的牲畜有重重的瘟疫,几乎都死了,而以色列人的牲畜,一个都没有死。法老还是心硬不肯放人。一神教的上帝比又一次战胜了埃及人敬拜的牛神亚皮斯(Apis)。

第六灾是疮灾。法老拒绝以色列人离开,摩西扬起炉灰,人身上和牲畜身上就长了疮。这里是上帝与埃及人敬拜的医治之神伊姆贺特普(Imouthis)之间的战斗。伊姆贺 特普是建筑师,医生,被奉为医药之神及布塔神主子。这场战斗同样是一神教大获全胜。

第七灾是冰雹之灾。摩西举杖行神迹,上帝使冰雹降在人和牲畜身上,唯独以色列人所住的歌珊地没有冰雹。这是一场在上帝和埃及人敬拜的风暴之神塞特(Set)之间的冲突,其结果自然是一神教再次获胜。

第八灾是蝗灾。在埃及宗教中,奥西里斯是掌管农业的保护神,在这场灾难中也无能为力。上帝使蝗虫遍布埃及全地,目的是要以色列人世世代代都知道上帝在埃及行神迹。

第九灾是黑暗。摩西举杖行神迹,埃及遍地乌黑了三天。埃及的太阳神拉(Ra)是这场灾难的受嘲讽的对象。在埃及的宗教中,拉是埃及多神崇拜中的一位主神。对他的崇拜开始于早王朝,发展于中王国时期,到第五王朝时到达顶峰。在18王朝时,一度成为唯一神。但是,即使这样一个神在与以色列人的上帝之战中也是以失败告终。

第十灾是头生子和牲畜的死。埃及人把法老看作是活着的神,位列众神之间。这在他们的宗教里面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但这里他却失败了,因为他连自己的头生子也无法保护。这最后的一次灾使得法老终于彻底屈服了。他准予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踏上返乡的路。

三、十灾中反映的一神教与多神教的冲突

从历史的角度,十灾没有什么可信之处。而摩西的身世更是扑朔迷离,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除了《圣经》以外,我们无法查找到其他的线索。弗洛伊德在他的《摩西与一神教》中更是断言摩西本是埃及人。至于摩西出埃及的时间更是众说纷纭,也是在推断之中,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225年拉美西斯二世时代,还有根据考古发现和传统说法,公元前1445年,弗洛伊德推断说是在公元前1358年和1350年间。

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摩西出埃及记故事中所反映的宗教;中突。及其体现的态度。西方学者从进化论的角度,认为宗教是逐步演变的,而基督教等一神教是宗教发展的高峰。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考察了宗教观念和宗教体制在历史上的发展,把宗教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有三种宗教:拜物类,多神类和一神类。最初人们崇拜的是自然界的自然势力,即粗野的自然物质对象本身,是为拜物教;以后他们开始崇拜那支配自然势力的实体,即强有力的神,低级的神、英雄伟人等,是为多神教:进一步,人们把这一崇拜体系简单化,使整个自然界服从于一个唯一的神,即推动这个自然界及其各个部分的最高理性、精神、宇宙灵魂,形成一神的观念,是为一神教。英国哲学宗教上的怀疑主义者休谟也提出大致类似的主张,在他的《宗教的自然史》中,他认为人类宗教的发展历程乃是首先发自多神教,这是人类最初的宗教,然后从多神教中脱胎而出一神教,后来才演化为基督教之类的一神教。

英国宗教人类学家泰勒根据万物有灵观,系统总结了宗教的起源与进化。在他的《原始文化》中发展了社会进化三阶段的观念:即万物有灵论一多神教――神教。他认为“宗教的发展方向如同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是从原始的多神教发展为像琐罗亚斯德教一样的二元神教,然后再发展成一神教,一神教是最现展最成功的宗教。”

古埃及法老范文第5篇

饮酒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酒类可以杀菌,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由大麦酿成的啤酒由于口感清淡,不易醉人又营养丰富,被人们当做是一种很好的食物,修建吉萨金字塔的工人们每天会饮用三四次来补充能量。而葡萄酒则是一种更为珍贵的饮品,一般来说只有上流社会的人们才享受得起,在绘有宴会场面上的古埃及墓室壁画上可以看到,葡萄酒作为珍贵的饮品提供给客人。宴会上觥筹交错,贵客们酩酊大醉,东倒西歪,但这在古埃及不是一件稀罕事,因为当时的人们把醉酒当做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酒是生活必须品

通过无数的纸莎草画、陵墓壁画、陶俑、浮雕,我们在今天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埃及人揉制酿造啤酒用的面团、采摘葡萄、储酒、饮酒以及醒酒的场景。有广泛的研究证明啤酒的酿造起源于古埃及。古埃及人将水浸泡过的大麦堆积在平整的石板上,使其发芽,几天后让太阳晒干或用柴草烘干。把干麦捣成粉末,放入木桶中,加适量温水,人在木桶中将麦芽粉踩踏成面团。空气中的酵母菌使面团发酵膨胀后,人工再将它捏成面包状进行烘烤,使淀粉胶结、蛋白质凝固。然后再捣碎,并掺入热水混合,用筛子或无花果叶过滤,得到麦芽汁。将麦芽汁倒入陶罐中再进行发酵,还会加入蜂蜜、草药和香料,酿造成与今天不同的味甜、无泡,更为浓厚的啤酒。

在一天的劳作结束后,人们还喜欢聚在“啤酒屋”中,用麦管作为吸管从陶罐中饮酒,或者将啤酒倒入杯中饮用,解除一天的疲乏。这一场面,想想倒是与今天的酒吧颇为相似。而同时,啤酒还是一剂良药,在一份公元前1800年的医学文献中记载了700多种处方,其中大约有100条中出现了“啤酒”的字眼。人们也将啤酒作为祭品随葬,在古埃及的陵墓里有这么一句话:“牛肉、家禽、面包和啤酒,将使他的灵魂得到安息。”

葡萄酒的起源地尽管并非埃及,而是源自于西亚,但是埃及人和西亚的苏美尔人一样把葡萄树视为“生命之树”,把葡萄酒看做是神灵的恩赐。在埃及神话中,女神伊希斯就是由于吃了葡萄而怀孕,生下了众神之王荷鲁斯。葡萄酒被认为是太阳神的汗液,是荷鲁斯神的眼睛。因此,葡萄酒这种神圣的饮料向来被当做是祭品供奉给神灵和死者。由于葡萄酒的颜色与血的颜色相近,因此葡萄酒也代表了生命的再生,在古埃及的各种宗教节日中,葡萄酒被大量使用,因为人们相信这有助于将今生与来世连接起来,能够保证法老的再生。与啤酒一样,葡萄酒也经常与其他物质搭配入药。古埃及使用葡萄酒与小麦粥治疗消化不良,葡萄酒与盐治疗咳嗽,葡萄酒与莳萝减轻疼痛。古埃及的泻剂由葡萄酒、蜂蜜等构成,而杀虫剂由葡萄酒、乳香与蜂蜜构成。而葡萄与无花果搭配还可以驱魔。

葡萄的种植最早集中在埃及的孟菲斯地区,主要为国王所占有,渐渐的,葡萄园的占有者除了国王,还有祭司和大贵族。到了公元前1000年,葡萄园已经遍及了埃及的许多地方。古埃及的壁画中记录了葡萄酒酿造的全过程。每年的葡萄成熟之时,工人们开始采摘葡萄,采摘者将葡萄从葡萄藤上摘下来,然后放人筐中。其他人则将装满葡萄的筐子,头顶着或者扁担挑着送到酿酒的地方。然后,工人将成熟的葡萄放人一个圆形大缸中,4—6个人光脚站在大缸中,将葡萄踩碎。在大缸上面搭建有一个横杆,踩踏者用手抓着。葡萄汁从缸身处的一个孔流入下面的小缸中。在踩踏的过程中,一般都有乐师在演奏音乐和唱歌。踩踏后的葡萄中还残留有葡萄汁,这就需要进一步榨取这些剩余的葡萄汁。将葡萄放人一个长方形的亚麻布兜中,然后人们挤拧亚麻布兜,这样就能将残汁挤出来,流到下面的罐子中。这一般需要5个人来完成。

最后,工人们将葡萄汁放人容器中,等待几天或几周,直到葡萄中的糖转变为酒精。发酵时间为几天,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就比较淡,发酵时间为几周,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就比较浓。发酵结束后,工人会就将葡萄酒倒入尖底罐中,用麦秆、芦苇或陶片封住瓶口,然后用泥进一步密封瓶口。但在瓶塞部留下一个小口,这样就可以把瓶里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在密封瓶口的泥上压制标签,或者在罐肩上面书写标签,主要内容为年代、葡萄园的名称、酿酒者的名字和葡萄酒的质量。最后,将葡萄酒储存在酒窖中木头或石头架子上,在运送葡萄酒人窖的时候,书吏会在一旁统计葡萄酒的数量。

皇家爱饮酒

在拥有无数传说的法老图坦卡蒙的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葡萄酒的踪迹。在一个酒坛子上镌刻着一些铭文:“5年,尼罗河西岸,图坦卡蒙统治的南方酿酒作坊,葡萄酒商Khaa。”

这是法老们惯常的做法,除了把尸身做成木乃伊外,还要有各色随葬品供死后的魂灵享用。考古学家们认为,图坦卡蒙法老大约是一个葡萄酒爱好者,用贮藏的葡萄酒来减轻自己死后生活行程的艰辛。 关于陪伴图坦卡蒙的葡萄酒到底是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还引发了考古学家的不少争论。

相对于比较大众化的啤酒,葡萄酒由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不易,更为珍贵难得,气息为优雅芬芳,味道又甜润醇厚,自然深受古埃及贵族喜爱。古埃传说中复活后的法老就被认为是“生活在无花果树上,喝着葡萄酒”。在古埃及的壁画中,既有着仆人为王后送来葡萄酒的场景,又有着仆人服侍酒醉主人的情形。在上层社会的盛宴上,葡萄酒是无上的快乐。古埃及的铭文中写道:“让我的日子过成节日,喝着葡萄酒,膏腴着没药”。而崇高的女祭司形象也是全身涂着珍贵的香料没药,穿着盛装,用荷花熏香,头上戴着花环,喝着葡萄酒。由于人们嗜酒如命,古埃及的圣贤也留下了这样的箴言:“如果喜欢葡萄酒,也不要酩酊大醉;如果喜欢食物,也不要贪食无度;如果喜欢美色,也不要夜夜春宵。”

无独有偶,在那些迷恋美酒的埃及法老和贵族们身后千年,在另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也有不少帝王追求佳酿的故事。中国江南地区所拥有的美景、美酒、美人一直对中国古代帝王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隋炀帝杨广曾经三下江南,一次下扬州赏琼花时,由于迷恋途经的江苏宿迁双沟镇所产的美酒,还带走了一船酒,并留下了“看景看扬州,喝酒喝双沟”的传说。900多年后的乾隆皇帝,和隋炀帝有着一个同样的爱好,那就是喜欢下江南。只不过身处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游玩的次数更多,为后世留下来的传说也更多。更有趣的是,在途经江苏宿迁之时,又流连于此地的洋河美酒,赞其为“酒味醇香,真佳酿也。”

相关期刊更多

第欧根尼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甘肃省教育厅

芳草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